当前位置:首页 » 配件维修 » 国外汽车配件市场分析

国外汽车配件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4-30 22:17:31

『壹』 汽车行业的宏观(国际)环境分析

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汽车产业政策具有可比性</STRONG></P>
<P> 1.经济高速增长20年左右,汽车消费需求急剧增加。</P>
<P> 日本和中国都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战后重建的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1950~1970年)达到了10.2%。从1978~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需求量日益增加。</P>
<P> 2.汽车产量迅速增长,供给能力增强。</P>
<P> 出于居民汽车消费需求的拉动,汽车的生产供给迅速增加。以轿车为例,日本在1960年、1965年、1970年生产和出口轿车分别为16.575辆、0.7万辆、69.9万辆和10.1万辆、317.975辆、72.675辆,表现为1965年前汽车产量增长缓慢,1965年后汽车产量迅速增长。中国2001~2003年轿车产量分别为70.475辆、109.2万辆和202.0175辆,年增长率分别为16.0%、55.1%和84.99%。1964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40万辆,超过法国,居当时世界第4位;中国2003年汽车产量为444.1万辆,也超过了法国,居世界第4位。</P>
<P> 3.国内市场经过保护后开始对外开放,面临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P>
<P>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和进口配额等保护措施,其汽车工业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日本在1955年加入GATT,1960发表了《贸易自由化计划大纲》,1964年成为OECD和IMF成员,1971年实现资本自由化,汽车进口关税降到10%,汽车产业开始全面开放。中国2001年加入WTO,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竞争迫在眉睫。2005年1月,中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的限制,2006年7月汽车整车进口关税将调整到2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10%。这意味着中国入世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外国汽车工业对国内汽车市场、汽车生产商、零部件生产商和贸易流通网络等多方面的冲击。</P>
<P> 4.以几家汽车企业集团为主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逐步形成。</P>
<P>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以日产、三菱、丰田集团为主导企业。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形成了“3+9”的竞争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等九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其中,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左右,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中国汽车产量的40%。</P>
<P> <STRONG>二 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的比较分析</STRONG></P>
<P> 1.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内容分析。</P>
<P> (1)产业政策目标。</P>
<P> 中日汽车产业政策都致力于通过对汽车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本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和供给能力,使本国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P>
<P> (2)产业结构政策。</P>
<P> 中日汽车产业结构政策主要体现为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P>
<P> A.在汽车产业保护政策方面。</P>
<P> 两国的相同点:两国都比较注重本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保护。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采取了保护性关税,物品税,外汇配额,外汇限制等严格的措施,直到1964年以后才有所放宽,其限制汽车进口的保护性政策取向相当明显,保护时间比较长,保护程度也比较深。中国2001年入世时,进口汽车关税高达80%以上,也有汽车进口配额限制,但根据入世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将逐步放弃进口汽车配额和许可证制度,实现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P>
<P> 其不同点在于:中国汽车产业保护期限只有5年左右时间,远远低于日本近20年的保护期限。因此,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贸易自由化压力更大,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P>
<P> B.在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方面。</P>
<P> 两国相同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都比较注重对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保护和支持。日本的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包括:(1)由政府系统金融机构提出低息贷款;(2)提供补贴;(3)特别折旧;(4)免除所需设备的进口关税等。</P>
<P> 不同点:(1)日本汽车产业扶持政策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中国产业发展政策》虽然指出要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要培养汽车产业产品开发能力,但在《中国产业发展政策》并没有具体的措施。(2)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更注重汽车产业内部结构的协调和合理。一方面,其要求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调整为面向社会、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另一方面,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和金融、服务贸易企业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汽车营销方式、管理经验和服务贸易理念,积极开展汽车服务贸易,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推进汽车产业向两高端延伸发展,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各项业务的运营能力,实现汽车产业内部结构的高度化。(3)产业组织政策。相同点:两国都侧重促进产业竞争能力的形成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为了增强市场集中度和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日本政府先后提出了“国民车构想”和“集团化”设想。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立足于解决中国汽车产业中的低水平重复投资与建设的问题,促进大的汽车集团的形成,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不同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还从准入管理、退出机制、新建项目准入方面对企业行为进行了管理,以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4)产业技术政策。中日都比较注重引导或影响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日本采取了高额补贴、特别折旧和技术引进等措施、制定严格的汽车排气和安全标准等多项技术进步政策。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发展新型燃料、汽车电力、混合动力、节油和再生材料利用等技术与产品,实现手段依然是引进产品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并对于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税收政策支持。</P>
<P> 2.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绩效分析。</P>
<P> 实践证明,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成效明显。(1)日本的汽车贸易保护政策为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争取了时间,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扶持使国内形成了厚实的中小企业层和众多零部件生产商并存的格局,零部件生产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构成了实现产业水平上规模经济的原动力,也使日本形成了今天日本汽车产业独具特色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间的承包协作供应体系。(2)日本实施的汽车产业技术促进政策和严格的排气、安全标准,为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汽车登陆欧美市场和跻身世界汽车工业强国之列做好准备。但是,日本政府提出的“国民车构想”和“集团化”设想却因忽视了市场机制和得不到国内汽车生产商的支持而归于失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从2004年5月颁布实施至今,整体效果虽然还不明显,但在自主品牌方面的效果已有所体现。根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天津一汽、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3家自主品牌轿车企业进入前10名,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18%上升到今年的24%以上。</P>
<P> <STRONG>三 中日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分析的启示</STRONG></P>
<P> 1.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具有时限性,汽车工业的发展应置于一个开放和竞争的经济环境中。</P>
<P> (1)贸易自由化的潮流不允许任何WTO成员国对国内产业实施长期的保护。从第一部分的分析可知,中国汽车工业自2001年入世到2006年7月实现关税与国际接轨,前后只有5年时间,汽车产业保护只是暂时的。</P>
<P> (2)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只有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内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建立强大的汽车工业。在面临国外汽车巨头的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虽然对汽车产业一定时间的保护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汽车产业自我再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和汽车产业“后过渡期”的到来,也使中国汽车产业不得不直面外国汽车工业的冲击。从日本经验来看,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在20世纪60年代后逐步减少、对汽车产业的保护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放开。</P>
<P> 2.汽车产业政策应通过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自主选择得以实施。</P>
<P>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受到资源结构、决策者动机、产业发展目标、企业行为、地方政府行为、市场机制完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是产业政策的直接执行主体,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否正确,必须经过企业自主选择的检验。企业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不仅发生在汽车产业政策制定之前,而且发生在政策实施之中。日本“国民车构想”和“集团化”设想的失败,都反应了上述思想。当时,政府并没有强迫企业进行合并,也没有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汽车产业,而是采用诱导和协商的办法,充分调动企业的竞争活力,主动权则掌握在企业手中。日本的体制被西方学者称为“官民协调”体制,事实就是民(私有企业)对官(政府)之需求与官对民之供给的一种均衡。中国自1978年以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一直试图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加速汽车工业的集中化进程,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但是政府的这种集中化策略被认为是基本失败的产业组织政策。因此,日本经验和中国过去失败的汽车产业政策告诉我们,产业政策的实施应由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自主选择。</P>
<P> 3.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需要更多具体和细化的措施。</P>
<P> 虽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涉及的内容广泛、全面,但仍然有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地方,这需要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比如:新政策在许多地方都涉及支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但没有提出任何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在第十二条专门把支持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单列出来,对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支持措施,究竟会对企业带来怎样的利好,还要等配套规定出来之后才能判断。再如:对于国内零部件企业关心的零部件进出口问题,新产业政策虽然对进口特征认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但业界原先期望的对零部件进口构成整车特征的征收整车关税等规定并没有出现。只有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细化和明晰,才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贰』 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趋势对我国零部件企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国际采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影响
摘要:当前,随着汽车生产全球化,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经成为汽车工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融入全球采购体系,积极参与汽车产业分工,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化。本文分析了全球采购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必然性,就全球采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际采购 汽车企业 影响

1.国际采购产生的原因
国际采购也称全球采购,就是指在在供应链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供应商,采购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物料,以保证产品的总成本最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竞争市场逐渐形成,全球采购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充分利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资源,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最大程度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强大,加之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较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到我国建立跨国采购中心、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一时间,全球采购在我国迅速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
国际采购影响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生产全球化的情况
下,为了保证整车质量和降低成本,许多汽车厂家开展零部件全球采购,即以最少资金采购质量最好、技术最先进、交货期最短、服务最优的零部件,这是当今国际采购的先进理念和新的规则,是经历了几乎所有零部件由整车厂自制的初始阶段、逐步增加外购零部件比例的低级阶段后,才逐步发展到目前全球采购的中级阶段。全球采购的特点是整车厂可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的零部件竞争优势,获取市场的最新技术,适应汇率波动以及集团采购的批量效果,得到最佳质量、最佳服务、最合理价格的配套产品。因此,实施全球采购战略,扩大外购率,减少自制率,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好的产品质量必然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目前美国通用公司自制率由70℅以上下降到35%左右,日本丰田仅为22%。
国际采购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深化与企业对核心竞争能力追求的必然产物。其最大表现形式是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跨国汽车公司为核心和先导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正加速形成,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下游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传统的采购与供应关系和采购管理模式。

2.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得到了国家政策扶持,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
2.1 总指标提高,汽车零部件基本满足了告诉发展的汽车生产和社会维修服务的需求;基本具备了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配套能力,具备了中高档乘用车零部件引进消化能力;零部件企业联合重组,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发展。
2.2 初见集群效应,随着汽车集团的快速发展,围绕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趋势也得到快速发展。
2.3 民营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民营企业表现出明显的成长和竞争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使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有显著提高,民营经济表现出强劲的成长力和竞争力,它不但已经成为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的主力和出口的主力,而且正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

3.国际采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影响
3.1 国际采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1.1 国际采购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都处在一个新的调整过程中,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形成,这就使得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既要从自身经济发展要求来进行主动的调整,也需要在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早作选择。因此,国内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并纳入全球采购网络,会尽快赢得一些有利的竞争地位,并进而占据全球市场,从而使产业结构调整既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能适应全球市场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发展空间。
3.1.2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出口结构的升级。
进入全球采购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并带动企业产品出口的机遇,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由于国内劳动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和能源消耗型汽车零部件产品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利用这种跨国的采购活动和全球采购网络体系可以使我们很多有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而真正推动有附加价值和有竞争力产品的出口,进而推动出口结构的升级,并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政策及整车市场的推动下,各大跨国公司近年来都加大了在中国的采购力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出口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例如,福特是首家于2002年在中国上海设立全球采购中心的跨国汽车公司。据福特大中华采购副总裁介绍,2006年福特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量总计达到26亿美元,目前公司正在寻求更大范围的采购,包括电子产品、铸件、锻件等。德国大众2006年宣布从中国采购10亿美元汽车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将用于大众汽车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工厂;而通用汽车也不断加大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量。不少企业纷纷在我国设立国际采购部或采购中心,开始大量在我国采购汽车零部件产品。
3.1.3有利于建立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内整车厂配套,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封闭,对整车厂依赖程度高,缺乏统一质量标准,明显表现出市场的不适应。全球采购提出的安全性、耐久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等高标准,将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国际化步伐,促进企业加快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创新,使我们的企业能够在与国际对手竞争的过程中也建立起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采购网络,真正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1.4 有利于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众多、规模小、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生产成本高、行业整体效益低下。进入全球采购,将迫使一部分有一定实力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寻求联合重组和对外合资合作、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没有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则不可避免地被淘汰,从而推进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联合和对外合资合作,做强做大。

3.2国际采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3.2.1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供应链的低端。我国虽有几万家零部件企业,但是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配套体系,而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产业支撑力,不能满足跨国汽车企业大批量采购需求。在跨国企业采购中,产品大多为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品,很难成为一级供应商,在国际分工协作中处于低端地位。
3.2.2 产品技术含量低,核心技术缺失,缺乏竞争力。我国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据国外企业的一般统计,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应为整车企业的1.2~1.5倍,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低于0.3,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已领先于整车企业,一辆新车的开发中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依赖于主机厂,难以适应整车更新换代的配套要求。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无法参与整车企业的产品开发,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零部件开发的核心技术,导致主要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无法根据整车产品技术发展需要提供性能优、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零配件。

以上所有这些影响说明,国际采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国际采购学习和适应国际资源配置的方式,同时,更应该在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化生产网络和采购网络,真正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胡美玲 中国企业应对全球化采购策略分析 [期刊论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7)

『叁』 求汽车配件市场分析。

汽车配件,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产品。汽车配件种类繁多,现如今汽车品牌越来越多,汽车类型也越来越多。大体上汽车可以分为重型汽车,微型汽车,客车三大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的发展。
你可以到云掌财经看看,里面有更详细的资料。谢谢!

『肆』 求 关于西方国家汽车/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的书

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多数已通过合资或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例如电装公司、博世公司、大陆集团、美国普利司通公司、米其林公司等。在这10333家企业中,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量占比不到25%,然而其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销售收入分别占据了整个行业的43.87%、51.43%和42.57%。
图表1: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企业性质结构图(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外商投资企业以不到1/4的企业数,几乎占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的一半,其中利润占比更是超过一半。除了外资企业在华生产销售的产品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还大量从海外进口。其中仅2013年从日本进口额就高达95.8亿美元。说外资零部件产品控制国内零部件市场毫不夸张。
然而,若是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竞争中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应该是被市场认可的,这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但种种信息却显示,在汽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虽然有其自身实力的因素,但他们同样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领先优势。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横向垄断已经被证实,并且相互串通轮流中标,严重扰乱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秩序。
此次反垄断调查,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内企业以及消费者来说,都将会从中获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市场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发展环境也将更健康,在汽车保有量迅速提升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行业内企业而言,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将会获得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依靠自身实力取胜,剔除了一些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而对消费者而言,将会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的产品选择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这无疑是此次反垄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伍』 汽车配件行业发展趋势

不错的,汽车多了,配件自然就上去了,出现的矛盾是:标准件太少了,每个汽车的配件基本不一样,型号太多,有的车型的配件也不好进的

热点内容
房车价格最贵是多少 发布:2024-11-15 10:42:49 浏览:293
奔驰房车女销售 发布:2024-11-15 10:32:21 浏览:517
崔克通勤淑女自行车价格配图 发布:2024-11-15 10:25:15 浏览:634
越野车倍耐力轮胎价格表 发布:2024-11-15 10:22:51 浏览:946
高端奔驰商务车metris 发布:2024-11-15 10:12:50 浏览:449
10坐商务车价格 发布:2024-11-15 10:08:29 浏览:73
重庆623越野摩托 发布:2024-11-15 10:03:05 浏览:424
带卫生间房车排名 发布:2024-11-15 09:37:06 浏览:812
腐烂国度怎么做房车任务 发布:2024-11-15 09:05:55 浏览:460
房车平均1公里油量多少 发布:2024-11-15 08:35:03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