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配件维修 » 上市公司收购汽车4S店

上市公司收购汽车4S店

发布时间: 2023-08-28 09:23:31

1. 汽车4s店收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需要了解汽车4S店所代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度,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其次,代理汽车品牌给予4S店的优惠政策有哪些?,最后,银行的贷款政策、4S店员工的技术构成等都必须请专业评估师加以评估。
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请采纳。
祝你创业成功!

2. 汽车4s店的经营产值中什么占最大份额

31%。汽车4s店的经营产值中占宝马4S店份额的31%,集中度较高。截至2016年,宝马的四大核心经销商包括:广汇汽车(于2016年收购宝信汽车,其中广汇汽车有28家宝马4S店,广汇宝信有42家宝马4S店)。

3. 卖车不挣钱“4S店之王”资不抵债,千亿巨头巨亏68亿

2020年,庞大集团在“鬼门关”前历经盘桓。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4S店大佬庞庆华近二年来为庞大集团的续命、为了扭转财务困局而多方奔走、殚精竭虑之中,但是,和公司名称一样,ST庞大即便是破产重整这个事情也变得又“庞”又“大”,似乎都不容易!


辉煌了近半个世纪的庞大集团,就这样要完了吗?


它曾是全国第一的 汽车 经销商、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中国 汽车 销售服务十大企业集团”第一名……缔造了庞大集团的庞庆华也是叱咤中国 汽车 经销商界的领军人物。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9年夏天戛然而止。这家命悬一线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经由业务的调整规划,正让一线曙光缓缓落进停滞深渊的业绩谷底。

迫于市场压力, 汽车 经销商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19年,整个 汽车 行业都十分浮躁,新车销量持续下滑,部分车企被边缘化,上下游供应商产业链受到牵连,就连4S店也开始叫苦抱怨不赚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帝国崩塌”、“濒临破产”等一系列负面词汇,把这家汽贸领域龙头企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昔日国内十大经销商集团之一的庞大汽贸集团,突然陷入破产重组以及债务危机的现状中,不得不试图通过破产重整计划,重获最后一线生机。


被誉为“4S店之王”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如此之快步入黄昏引人错愕。


要知道, 2018年庞大营收维持在420亿元的较高基数;2017年,凭借705亿的业绩,庞大还曾位居《财富》中国500强第115名。

2019年12月10日晚间,ST庞大(601258.SH)发布公告称,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了《庞大集团重整计划》。

按照法院的公布的评估材料,庞大集团本部账面资产总额为302.07亿元,按照市场价值法进行评估,评估价值总额为97.66亿元;按照清算价值法进行评估,评估价值总额为50.17亿元。但是,按照法院的最终统计,其债务合计272.8亿元,庞大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

与破产不同,重整的目的恰恰就是避免企业走向破产清算。而为了实现重整,原控股股东庞庆华及其关联自然人无偿让渡其所持的210624.17万股股票(占庞大集团总股本的32.21%)给投资人。

原董事长庞庆华则净身出户,与庞大再无关联。据启信宝数据显示,庞大集团法人、董事长已由庞庆华变更为元维资产董事长马骧。

难道庞庆华真的要离开自己一手缔造并苦心经营长达16年之久的庞大集团吗?

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卖车。

搞了40多年 汽车 的庞庆华,他自言自己是汽贸行业一块“活化石”,见证了中国 汽车 发展史,多次踏准中国 汽车 流通的发展脉搏,曾带领企业站上了全球汽贸的山巅。


庞庆华,生于1955年8月,祖籍河北滦县。


了解过庞庆华的人其实都知道,他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过往,16岁离开校园,干过修理工,开过理发店、饭店,为了谋生尝试各种有可能发展的岗位。

借助当时国家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再加上庞庆华与生俱来的经商天赋,一路摸爬滚打,从最初的河北唐山滦县物资局的机电设备公司,到改制后的冀东物贸,到改名后的庞大汽贸集团,再到跻身2011胡润中国富豪榜,庞庆华的人生就和庞大集团一样,直冲云霄。

千禧年后,中国 汽车 市场开启了第一个黄金十年,年度产销由最初200万辆,迅速跃升至2010年的1800万辆。

庞庆华抓住这波大机遇,一边迅速扩张 汽车 品牌代理权,一边尝试 汽车 消费信贷业务,伴随4S店等销售网点的遍地开花,庞大的业绩曲线急速飙升。

那时,创始人庞庆华春风得意、风光无二,更被视为中国 汽车 经销行业无出其右的领军人物。


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后,庞大迎来了高光时刻,并创造了三个行业第一:首家IPO登陆A股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当年全球市值最高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当年上市单笔融资额最高的民营企业。


上市当年,庞庆华名利双收,在胡润富豪榜上身家涨至100亿元。庞大集团市值曾一度超过630亿元,就此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 汽车 经销商。

让庞庆华始料未及的是,黄金十年后, 汽车 行业消费增速趋缓;而且在此之后,庞大膨胀了,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拿地扩张,渐渐地,钱不够用了,就开始发债募资。

2011年,庞大554.55亿元营收同比仅增3%,6.5亿元净利已是近年峰值;倘若着眼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表现,2012至2018年,庞大数值仅2016年为正。

财报显示, 2012年至2018年庞大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9.85亿、603.15亿、563.75亿、660.09亿、704.85亿、420.43亿,扣非净利润-0.44亿、-2.73亿、-3063.61万、1.95亿、-2.09亿、-68.41亿。

也就是说,上市之后,除2016年外,庞大的主营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越亏越大。

高速列车般加码行驶让庞大停不下来,进而开始铤而走险,连续多次违法操作。2012年,庞大卷入“欺诈门”的漩涡,被大量卡车车主围堵股东大会。

据统计, 在过去7年里,庞大先后6次被曝涉嫌违法违规,违法占地、变相销售、内幕交易等等。

另据天眼查显示,关于庞大集团的法律诉讼共计1115条,追偿权纠纷最多,共761条,其他如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土地纠纷、劳动纠纷也不少。

上市八年间,庞大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已逐渐消失,快速扩张使庞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日益紧张的资金链使其从云端坠落,并长期处于求“钱”若渴的状态。

光阴太瘦,指缝过宽,仅八年光景,深陷债务危机、资金链紧张的庞大集团于2019年从云端坠落,一地鸡毛,一年多以来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对于庞庆华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其如此突兀境地令人唏嘘!

最终,这家曾经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不得不走上重整的自救之路。

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重整,庞大集团的改革已经初见收益。 据ST庞大2019年度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扣非净利为亏损39亿元,较2018年的亏损61.6亿元大幅增长。

回顾除2019年外前3年的财务表现,不可否认的是,从绝处逢生至重获新生,庞大在爬脱经营谷底的路上,依然阻力重重。昨日的“4S店之王”要王者归来了吗?

然而好景不长,近日,拟推出的股份回购计划又遭交易所问询。

5月14日《证券日报》消息, 近日,ST庞大推出股权回购计划,因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亿元和-2.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和-1.7亿元,均发生大额亏损。而ST庞大在此背景下拟支付5亿元至10亿元用于股份回购计划一事,引起交易所问询。

此外,上交所对于ST庞大重整投资人能否完成业绩承诺也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庞大集团遭受困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 汽车 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2018年,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2235万辆,同比降幅5.8%。这是1990年以来,数据红线的首次跌落。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车企与经销商之间的固有“矛盾”迅速激化。

现如今, 汽车 经销商早已经告别了以前高利润的时代,再加上经营成本和获客成本的日益增加,经销商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2020年,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各行各业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汽车 行业也颇为艰难。但只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与魄力,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参考资料:

砺石商业评论《庞大集团败在哪儿?》、

道哥说车《庞大集团前十股东:庞庆华持股第二,让渡股份成空谈》、

一波说《卖车不挣钱?巨亏39亿,ST庞大有能力5~10亿股权回购?》、

华商韬略《千亿巨头庞大集团“自己告自己”,是“真破产”还是“苦肉计”?》

4. 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11月份还没过去一星期,整个汽车行业的舆论圈子俨然被知名车企重组、停摆、出售股权等新闻承包了。

1-4日,包括华晨、北汽、恒大、长江等在内的4家车企6次曝出不好的消息。

但这样的广汇,却在疫情之后陷入了利润下滑的困局,整体状况也受到资本市场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关注。

业绩上,1-9月,广汇汽车的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下滑41.6%,与经销商经营状况直接挂钩的现金流更是连续三个季度为负。

此前,《汽车服务世界》也报道过,广汇汽车上半年的利润下滑超6成,是下滑幅度最大的4S店集团。

渠道上,1-9月,广汇汽车一共关闭了31家门店,新开了11家门店,集团门店规模减少了20家。

广汇的盈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主营业务的整车销售板块,该板块1-9月在营收上占了8成,但毛利率仅为2.55%。

与此同时,广汇汽车的维修服务、佣金代理等业务,毛利率超50%,其中售后维修业务更是广汇唯一出现利润增长的业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汇的资金链问题自然受到关注。

10月,广汇汽车就被曝“资金链陷入紧张”,也有多个投资者针对“广汇汽车资金呈现持续流出状态”现象询问广汇汽车董秘。

关于公司股价、市值暴跌的原因,但广汇却并未给出回复。

但是,广汇汽车三季度的现金流持续出现70余亿元的“漏洞”也是基本事实,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广汇汽车控股股东还在9月质押了部分股权。

加上10月的时候正通、润东先后发布股权转让/冻结信息,这些经销商巨头的动向真实反映了经销商群体的经营压力开始加剧。

巨头们的资金压力都始终存在,非巨头的状况自然也不敢说好。

4S店:被骗or卖龙虾?这是一个问题

当卖车不再能获得高额利润已经成为现实的当下,4S店的日子不容易已经是基本事实。

此前,中国流通协会公布了3组数据体现了4S店的不易:上半年近八成4S店的新车销量处于下滑趋势;不到30%的4S店能盈利;有1019家4S店相继退网。

4S店经销商撑不下去退网、维权等新闻今年就没停过,上述出问题的车企几乎都被自己的经销商维过权,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我们来看另一群4S店经销商面临困境后的做法和遭遇。

有相关人士指出: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长乏力,厂家填补市场的预期不容易实现。

各家车企业绩止跌回升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汽车经销商,背负着艰巨的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一些撑不住、想扩大盈利空间的4S店经销商,会选择跟非主机厂/车企进行合作等方式减轻自身的负担、增加自身的盈利空间。

但这种“没有车企和所属集团保护”的做法,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0月31日,浙样红TV报道:杭州多家宝马经销商与汽车代理公司合作,却被骗了上千万。

一位杭州萧山汽车城十多年开店经验的汽车经销商老板向媒体反映:自己与某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但从9月下旬开始,该公司老板突然失联、电话关机、办公室人去楼空。

媒体在采访过程中,陆续发现有不少当地4S店经销商与车主均被该公司拖欠车款,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这些经销商之所以会受骗,原因很简单:

1、价格便宜:原价28万的宝马车,该代理商只卖26万,低于市场价的五六个点;

2、经销商想要获取更多利润,从该公司订车以后转卖可以赚取差价。

3、经销商会选择的汽车事务代理公司都会是熟人且有过业务往来,有一定信任基础。

上述报案的店主跟该公司老板认识了十多年,却还是被骗了。

事实上,车企与4S集团的每一次变动,对于最下游的4S店个体来说都是一次洗牌。

过程中他们要么紧跟上游的脚步走一步看一步、要么慌路求生找别的赚钱机会,有些4S店老板觉得自己救不了自己的汽车生意,干脆选择发展第二产业了。

在湖北有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一边开店卖车,一边开店卖小龙虾,卖小龙虾的利润比卖一年车的利润还高,这已经成为坊间“美谈”。

是循规蹈矩继续承压苦苦支撑?还是冒着风险跟“车圈的老朋友(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合作”/亦或者发展自己的第二春卖个龙虾啥的?

这指不定会是未来3万家4S店老板隔三差五的灵魂拷问。

写在最后:

本文的出发点并非唱衰4S店,只是盘点4S店群体当下的真实境况。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文中并没有出现“4S店遇难了、独立售后能不能趁机获益”等相关言论。

原因很简单,今年4S店不好、独立售后也不算理想,只是行业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巨头整合的动作太多,导致大家的舆论焦点多放在了“强者正在如何越强”身上。

两个月前,汽车服务世界发过一篇文章《2020年二季度,近1.5万汽服店转让,实体店难在“实体”?》体现了汽服店现状,其中提到了一点:去年谁店多,谁光荣;今年谁店多,谁头大。

这其实表明:2020年,独立售后面临的窘境与车企、4S集团以及4S店群体是类似的。

动荡的时候,强者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更强,但他们必须进行的转型动作可能也更慢。

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汽车 4S 店纷纷倒闭,汽车商家该如何自救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4S店倒闭潮这个提法其实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目前4S店虽然处于经营困难期,但是选择退出的投资人依旧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人退出,也能够迅速找到大型集团接盘。这也就是说,汽车4S店的总体数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如果我们再算上包括一些新进入的品牌在持续开店,那么全国4S店的总量也是稳中有升的。

那么,现在4S店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车销售锐减,新车利润率大幅降低。根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百强经销商毛利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新车销售的毛利占比从13年的42%下降到14年的39.4%,想必到了今年还将进一步降低。这说明,大型汽车经销商已经不再靠新车销售过日子,而是不断的做大基盘数字,挖掘售后和水平事业的利润率。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4S店倒闭潮这个提法其实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目前4S店虽然处于经营困难期,但是选择退出的投资人依旧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人退出,也能够迅速找到大型集团接盘。这也就是说,汽车4S店的总体数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如果我们再算上包括一些新进入的品牌在持续开店,那么全国4S店的总量也是稳中有升的。那么,现在4S店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车销售锐减,新车利润率大幅降低。根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百强经销商毛利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新车销售的毛利占比从13年的42%下降到14年的39.4%,想必到了今年还将进一步降低。这说明,大型汽车经销商已经不再靠新车销售过日子,而是不断的做大基盘数字,挖掘售后和水平事业的利润率。

我举一个例子,有地区的奥迪经销商几乎卖车是全线亏损,那么经销商的策略是把曾经每月300台的目标下降到目前的200台左右,这样可以实现整体的盈亏平衡。经销商们和车企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车企也不太可能逼迫经销商为了达成提车KPI而强行压库,而经销商也不可能因为卖车亏损就不进行销售,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状态。在我看来,其实销售的寒冬期对于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而言或许是好事,他们正虎视眈眈的精心挑选着猎物,一旦发现有合适的绵羊就会立马扑上去,现在的收购成本可是比旺季要低很多。虽然我们说现在并没有什么汽车经销店的倒闭潮,但是经销商们转型却是早已在思考的问题。经销商怎么转型?我们还是可以先看看上图百强经销商的收入构成:新车销售收入依旧是收入的大头,但份额却在降低;其次是零部件和维修服务,收入也下跌了几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二手车业务、金融保险以及其他业务是在大幅上升。对比美国经销商,新车收入不过是占到半数,其次是二手车销售,然后才是维修和零部件。

这个数据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新车价格在下降,虽然量在上升,但是收入占比却在下跌;第二,维修保养服务的流失率在提升,原因是4S店在这一块是暴利;第三,二手车业务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第四,消费者对4S店提供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其实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其实我们分析当前的形势的确可以证明以上几个观点。首先是销售层面,汽车电商大潮正在来临,但是汽车电商绝对是只会对大集团有效果,而根本轮不到小经销商吃肉。以最近汽车之家开始独家销售双龙为例,汽车之家启用自家的广告位、呼叫中心来支持双龙销售,而以前的双龙经销商只负责试驾和交车服务,成交一台汽车之家支付服务费(大意如此)。这里面,双龙在全国的总代理其实是庞大集团,这次汽车电商之所以能够做起来完全是因为庞大集团可以完成整体的物流链和供应支持,而这个案例放在大型品牌上其实并不太可能复制。同样的,易车也开始在做包销、定制以及中介服务,道理也差不多,汽车垂直网站希望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将原有的经销商转化为落地服务站,传统经销商干的是苦活累活,挣得是服务费,最终汽车电商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并非是出路,反而可能是一个坑。

但是我也说了,汽车电商对于大型汽车集团还是有好处的。原因在于,一个大型汽车集团在拥有大部分品牌后,其实可以完全绕过汽车垂直网站,自己建立销售平台来进行电商活动。这更像是现在的机票销售,汽车垂直网站是携程,大型汽车集团就是各大航空公司,而未来还会出一些比价网站——类似去哪儿。从趋势上看,这是大概率事件,当前只是汽车垂直网站和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联手开拓电商的阶段,而后会是相互割裂,对于小经销商而言,几乎没有太多选择,要么被收购,要么成为汽车垂直网站的供应商。

我们再看看维修保养环节。现在众多的O2O汽车服务创业项目大受追捧,抢走了很多汽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业务。但我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O2O服务其实对于经销商而言没有任何竞争力,目前经销商只是不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高额利润,但是一旦汽车经销商要发力售后,只需拉低售后价格,回厂率可以大幅提升,而那时候O2O服务赖以生存的低价策略其实没有太多的抵抗力。随着业务减少,O2O服务的技师收入开始下降,人才将很快流失,那么服务质量也随之而降低,那么更多消费者会选择4S店。当然,此时4S店的售后保养环节毛利率也会大幅下降,但胜在稳定持续,而这将成为小经销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未来最大可能发展的部分是二手车销售业务。一方面各大品牌在主推品牌二手车业务,另一方面,由于经销商依然是新车交付的渠道,在合适的价格前提下,车主会优先考虑置换服务,毕竟在流程上更无缝,所以经销商只要控制好二手车来源就可以充分发展。通过翻新和维修业务,可以将本身低价购进的二手车溢价售出,这显然是二手车高利润率的关键,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个有4S店信誉背书的。

至于金融和保险服务,我个人并不看好。保险由于当前网络车险的突飞猛进,4S店已经占不了什么便宜,更多是通过保险代理在赚取差异,而金融业务主要是主机厂的金融公司在负责,4S店也是按照金融渗透率获取补贴,几个点的收益而已。除非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自建金融公司,获得更好的利益,但是要付出的成本和风险也极为可观。其他还有诸如延保服务等,只能说聊胜于无。

没有颠覆性的出来,谈何大面积倒闭?年年都有经销商关门,新闻媒体总是会放大,引起话题。在做营销的时候,有个词语叫:“一句话拦截"!目的是引起关注。

去看看军事论坛是不是总有美国跪舔中国的新闻,小编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样写了就会增加浏览量。所以新闻报道不就是为了引流而增加广告收入吗?

不可否认经济下行,但是像说4S大面积倒闭的,我没发现。我从年初到现在,看到的倒闭新闻也就那么七八家。。。还不是某单一品牌的。倒闭的原因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但是哥们,4S店从开业到运营过两三年的,资金链哪会那么容易断裂?老板不作死,是不会死的。连经销商退网都要炒作个新闻,君不见,自从有了4S店以后,每年都有退网的,正常的很。

最开始我说的,想要一个行业消亡,必定先要有颠覆性的东西出来。

汽车之家和易车做汽车咨询平台和推广平台这么多年,如果整合主机厂资源做汽车买卖的生意,是不是可取,答案是可取的,汽车之家和易车目前都在试水平行进口车的销售,我接触过他们的整套流程。首先我表示,整个流程和体系简直就是一坨渣渣。

然后我无意的问了一句:为什么只做平行进口车?

他们回答:因为主机厂不给车他们。

在我心中的疑惑顿时明朗了。

那些说什么阿里天猫京东卖车的,都散了吧,该干啥干啥去,那卖的车都是4S店的车,又不是主机厂直供车。还有现在不是流行什么B2C销售,O2O销售吗?

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们,现在有这样的创新公司,跟主机厂玩,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交车程序必须到4S店去,成交数量要算在4S店,至于分成奖励怎么算,那是另外一回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两个:第一,保证车主利益,第二,保证客户体验,第三,保证车源合法。第四,保证政治正确。如果你脱离这几个,想把车直接给到车主手中,你当汽车是家用电器?一个拖挂车拖一台车走一趟的费用,谁承担?这都不算成本的吗?

4S店开那么多家,知道为什么吗?覆盖率是一个销售提升的重要指标!覆盖率的增加,是更大程度保证客户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商家的竞争性,获利的仍然是客户!一个地区的独家经营是对客户体验的破坏和市场的垄断。市场经济懂不懂?汽车经销商端口,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体现最充分的行业。

说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吗?

要改的不是经销商,不要老是把矛头指向4S店

改还是不改,倒还是不倒,要看主机厂的脸。这些企业都是央企和国企。《销售管理办法》就是一汽,东风,上汽他们拟稿,然后交到发改委,发改委再以这个形成了目前的销售管理格局,就算你是长城或者比亚迪你要是敢违反《销售管理办法》,都是属于犯法的事儿。就是说,怎么玩,他们自己说了算。

要改的不是4S店本身,要改的是主机厂愿意以平等互惠的原则的和4S店进行合作

什么东西在我们国家都变味了,主机厂都是大爷,下到4S店好吃好喝,吃拿卡要。

说个小细节:某中日合资品牌,日本的高管来中国视察,到了某4S店以后,首先是召集所有员工,然后日本老头站在队伍面前跟大家鞠躬: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结束以后,老头带着日本人一行是站在门口对出去的员工一个一个的鞠躬。(大家弄懂双方的姿态了吗?)

热点内容
房车视频网 发布:2025-02-01 17:39:41 浏览:504
k548车价 发布:2025-02-01 17:30:34 浏览:121
海狮房车底盘 发布:2025-02-01 17:28:59 浏览:495
越野避震品牌排行 发布:2025-02-01 17:09:48 浏览:529
合法的旅行房车 发布:2025-02-01 16:50:26 浏览:445
新郑附近越野穿越 发布:2025-02-01 16:42:52 浏览:194
旷世汽车价格 发布:2025-02-01 16:30:31 浏览:781
康尔斯电动三轮车价格 发布:2025-02-01 16:30:18 浏览:722
福州电动三轮车价格及图片 发布:2025-02-01 16:01:56 浏览:703
奔驰最大的越野房车是什么 发布:2025-02-01 16:01:37 浏览: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