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汽车配件行业发展
❶ 汽车配件行业前景怎么样
2013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1785.44万辆和1781.58万辆,同比增长13.58%和13.47%。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9.02和9.91个百分点。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分析预测:到2013年底,我国汽车产销量均将突破2000万辆,产销分别在2179.20万辆和2187.96万辆左右。
自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零部件需求的增加,除了国内企业外,近几年外资企业纷纷加大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投资,以期在不断扩大中国汽车市场蛋糕中分一杯羹。
2013年前十月,我国汽车产销量更是大幅上升,而外资企业对华零部件投资也大规模增加,如法雷奥、矢崎总业、埃创仪表、埃驰等。其中,以法雷奥的投资规模较大,2013年投资在10亿元左右。
1月份,重庆利龙集团与日本矢崎总业、美国埃创仪表、日本HI-LEX共同投资5亿元,在重庆鱼复工业园打造利龙国际产业园。4月,埃驰汽车零配件技术有限公司在重庆北部新区开业,投资2500万美元。7月,曙制动器将重启2012年预定实施的广州工厂生产线增设计划,投资约为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8月,韩国MOREENS CORPORATION和台湾立鹏井共同投资600万美元,在庆尚北道永川市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10月,以DGENX、Han Kook Natinonal为代表的韩国1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一汽集团公司等中方企业进行洽谈,以期获得投资机遇。
❷ 汽车配件这个行业前景如何需要学习什么专业知识吗
这个毋庸置疑,中国的车越来越多,配件又属于服务行业,不会落幕。并且钱景广阔。
专业知识一定要掌握的,越专业你就会越赚钱,成正比的。
还要具体到车型,奔驰就奔驰,宝马就宝马,比亚迪就比亚迪,如果在除广州,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最好也不要超过4种车型种类,因为越少越精。
汽车零部件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
首先, 现代人对汽车的各个方面要求是越来越多,对整车的性能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越来越成熟,随着汽车更新换代的加速发展,对于汽车零部件的本身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质量方面和售后服务方面也要跟进,卖出去的产品不能经久耐用和经常出现问题会造成客户对整车认知度的降低,会形成市场负面连锁效应,新车质量不好会直接影响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链,一个产品的设计开发需要时间和投入,一旦不能形成有效的周期运转,那么就会出现零部件供应商的倦怠和淘汰,从而不能保证零部件市场的有效供应,所以有市场需求的时候替代产品就会出现,假冒产品就会“应市而生”,这是一个不可遏制循环过程。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汽车核心技术——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提升,国家对燃油的执行标准也在提高,使得发动机的寿命周期在不断延长,基本30多万公里内正常保养不会出现发动机大修,按私家车行驶习惯和里程数计算每年行驶2-3万公里,发动机寿命周期10-15年达到报废年限,这30万公里内的汽车养护至关重要,所以把汽车养护归属到汽车零部件后市场里并对此研究分析,研究的对象就是汽车零部件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市场的投放和占有率分析,这是一个系统研究和工程!
把汽车日常美容的第一大需求和汽车养护的第二大需求以及维修更换保养配件的第三大需求研究透彻并能有效的制定营销战略也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需要关注的方向!
第一类需求分类:美容清洗 (洗车、内饰清洗、座椅坐垫清洗养护、贴膜、封釉养护等)
第二类需求分类:油液更换和养护(更换四滤,机油品牌选定和滤芯选定,OEM产品首选,马勒、索菲玛、曼牌、博世、弗列加等一线品牌)
第三类需求:简易维修和改装:
1.前后刹车片的更换、底盘清洗、更换雨刮片、光盘
2.更换火花塞、发动机内部清洗、
3.挡风玻璃更换,修补玻璃、
4.轮胎电瓶销售与更换
5.动平衡、四轮定位、补胎,冲氮气、
6.起动机,发电机,正时套装等 。
❸ 汽车配件行业发展趋势
不错的,汽车多了,配件自然就上去了,出现的矛盾是:标准件太少了,每个汽车的配件基本不一样,型号太多,有的车型的配件也不好进的
❹ 汽配行业发展趋势有什么
汽车配件的发展可以分析出以下四大趋势:1、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并购重组活跃: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2、汽车配件企业积极实施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与汽车工业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发展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是汽车配件产业的战略选择。3、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将成为潮流但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目前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理性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养潜在核心供应商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分散采购目的地与其它新兴市场进行对比决定采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采购的进程。4、汽车配件新技术发展是主要趋势:汽车配件新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❺ 汽车配件生意怎么样
汽车零部件产业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推进,企业数量占比超过20%,中西部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继续崛起。由于市场快速迭代的压力,大部分自主零部件企业鄙视R&D投资,长期处于跟风状态。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
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近4万亿元。到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可能达到4.38万亿元。根据汽车零部件业务报告,2019-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15%,2023年将达到5.77万亿元。
在国内,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产生的报废汽车也越来越多。汽车报废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得国内资源更加紧张,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今天,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开始发展。从三大市场状况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受汽车行业整体宏观环境影响,汽车零部件利润水平也呈下降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板块利润达到21.31%,2019年上半年下降至19.63%。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一方面是被整车企业“拖累”;另信谨猜一方面,由于中国自主品牌产品的升级换代,更多使用优质进口零部件。
受益于产业政策支持和汽车零部件采购全球一体化,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稳定,主要出口国家滑型和地区为工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欧盟。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2017年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额637.78亿美元,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
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只有49。25%的企业是外商和港澳台晌扒商投资的,但市场份额超过70%。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而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领域,外资的市场份额高达90%。在发动机管理系统(含电喷)、ABS等核心零部件上,外资企业占比分别高达95%和90%以上。
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放开股比限制,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以独资或控股合资的形式在中国汽车市场设厂,向合资品牌车企提供配件,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牟取暴利,挤压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
百万购车补贴
❻ 汽车配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太平洋汽车网】呈现采购全球化、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逐渐兴起、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优势企业市场份额渐趋集中等四大趋势。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策略。同时,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减少甚至停止其部分不占竞争优势产品的生产,转而在全球采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厂商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变为采购整个系统。这一转变不仅有利于整车厂商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专业优势,且简化了产品配套环节,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系统供应商由于日益深入参与整车厂商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其技术和经济实力也逐步强大。系统配套催生了零部件企业的模块化供应,在模块化供应中,零部件企业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整车厂商在产品及技术上越来越依赖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陈美连)
❼ 汽配行业如何发展起来呢
汽车售后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
受到“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面临技术空心化危局。大量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攀升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波动下滑。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发展前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在疫情影响下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前瞻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万亿元。
❽ 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当前的发展形势有何看法
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将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得零部件者得天下”,国家《“十二五”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指出,要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因此,未来的5~1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将是国内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目前,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已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75%以上。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投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较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外资企业重压市场,民族品牌生存压力日趋加大。有专家呼吁,从政策设计层面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扶持,并全面审视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划定内资民族品牌的最低市场比例。具体说,每个内资整车厂必须确保一定比例的采购量来自民族品牌厂商;政府对内资民族品牌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等前期投入进行补贴,对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贴息。
此外,还应从税收方面对内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进行倾斜,这也是重要的扶持措施之一。有专家指出,由于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特征,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支撑。政府可对包括汽车零部件业在内的制造业,在税收方面实行先征后返、降低税率、精简税种等优惠措施,并围绕建设汽车零部件研发平台,建立产、学、研联盟,实施重大汽车零部件研发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设立汽车专用人才培养基金,应依托国家重点院校、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资源,建立汽车人才培训平台,成立专用人才培养基金,产学研有效结合,解决汽车零部件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
全球汽车行业的整零关系分为三类,一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平行发展模式。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认为,零部件企业独立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企业自由竞争;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塔式模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会有很强的资本合作关系;三是中国最早的一汽、东风公司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即零部件附属于整车企业,目前在中国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是这种模式。然而整零关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现在欧美企业也是特别强调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合作的关系;在日韩整车企业中,也有全球化采购零部件的倾向。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整车厂所要求的零部件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能够给整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特别对供应商系统的集成能力、创新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零部件企业在先进技术开发的早期,就与整车厂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在经营发展上,互相支撑。从长远战略上,他们之间是共创未来的关系,为整零企业创造了和谐发展环境和广阔空间。
2、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财政部等部委于2014年2月8号联合发文明确,将现行补贴推广政策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并对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作出调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补贴政策,以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同时,财政部近日还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支持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按照单个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测算,预计未来两年新增推广规模约6-8万辆。加上第一批示范城市累计推广量25万辆,未来2年内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规模将超过30万辆。即便考虑政策执行力度等因素,预计未来 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速仍有望超过100%。这一政策将积极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型和环保型、高技术型和高质量型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建设和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3、零部件高端制造业升级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购车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实力与生产管理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汽车“三包”等政策的实施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承担更大的风险。那些研发能力更强、管理水平更高的零部件公司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虽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在一些细分子行业中,国内零部件公司已经取得突破,更为广阔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市场已经打开。
随着对汽车安全、舒适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何通过电子技术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根据预估,在4G/LTE与云端技术成熟下,今年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爆发,产值年增7%,达2050亿美元,至2020年前都将维持平均8.5% 的增长力度。目前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际零部件巨头手中,汽车电子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实力最为薄弱的一环,由于开发难度大,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高,国内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占据,自主品牌仅在车载导航,影音播放等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