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配件维修 » 广州市擎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广州市擎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23-06-13 09:58:26

⑴ 为什么传统汽车巨头都卖不好纯电动汽车

路透社近日报道,在中国市场一向高歌猛进的大众 汽车 的纯电动ID系列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如意,南北大众两款姊妹车型的月销量加起来才1000多,这似乎与大众在中国斥巨资建立MEB工厂的初衷以及外界对ID.4系列的期待不太相符。

事实上,这不是大众 汽车 这一家传统 汽车 巨头在中国面临的棘手局面,包括通用、宝马、丰田等传统 汽车 巨头,都轰轰烈烈的宣布过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路线和产品,但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巨头们的纯电动 汽车 产品的销量比起特斯拉以及中国造车新势力还有不小的差距,至少在纯电动 汽车 领域,他们的表现远不如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表现的那么好。


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传统 汽车 巨头中,大众 汽车 在纯电动 汽车 领域的布局是反应最快也是最积极的。去年,作为ID.系列在中国的开山之作,ID.4正式在中国投产,生产的工厂分别是上汽大众投资170亿元人民币新建的安亭工厂和投资额更大的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两家工厂的纯电动 汽车 初期年产能都达到了30万辆。

真金白银砸进去让外界看到了大众 汽车 在纯电动 汽车 领域的信心和决心,更让人期待的是ID.4姊妹车型最终的上市价格,以不到25万元就能拥有一辆大众品牌的纯电SUV产品,且产品力不俗,这让不少媒体惊呼:特斯拉的对手来了。除了在产品层面,大众 汽车 还变革了销售模式,试图像新势力品牌学习。


似乎在大众品牌强大品牌力、ID.4优秀的产品力以及诚意满满的售价的加持下,大众应该可以坐等销量收割,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人们期待的那样发展。


路透社报道,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在今年五月的合计销量仅有1213辆,比4月份的数据还低了200辆。从2月开始计算,两款ID.4的累计销量不足5000辆。作为对比,大众ID.4和ID.3长期霸占欧洲纯电动 汽车 销量的冠亚军位置。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难道在纯电动 汽车 领域,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变了?要知道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中国消费者显然更喜欢源自欧洲的车型多一些,而现在,源自美国的特斯拉却在中国卖的更好。南北大众对ID.4的销售都采用了全新的代理制模式,难道是销售模式出了问题?


事实上,这种困惑不是大众 汽车 独有的。宝马集团是全球最早量产上市纯电动 汽车 的豪华品牌,旗下BMW i3早在2013年就登陆中国市场。去年,作为集团首款国产纯电动 汽车 ,BMW iX3正式上市,两款车型的售价分别为46.99万元和50.99万元,2个月后,宝马官方宣布,两款配置车型的官方价格下调7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BMW iX3的销量为1.3万余辆,月均2000多辆,数据比大众ID.4系列好看点,但比起燃油版BMW X3月均1万多的销量和特斯拉Model Y月均5000的销量差的有点多。至少,BMW iX3的表现没有像其他燃油版BMW车型表现的一样好。


在华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的沃尔沃也没能避免纯电动 汽车 的“尴尬”。今年3月,沃尔沃宣布将XC40纯电版车型的售价由35.7万元调整为29.9万元起。今年上半年,沃尔沃在中国大陆的销量猛增了44.9%,可惜的是,XC40纯电版的销量表现与沃尔沃整体表现相去甚远。

给后来者的警示


过去,我们经常指责传统 汽车 巨头在纯电动 汽车 领域的动作迟缓或用“油改电”车型应付市场与政策。然而,大众 汽车 的大手笔投入和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策略依然没有走出“魔咒”,这也给正在大举进入纯电动 汽车 领域或还在犹豫的后来者发出了警示。


丰田、本田和通用等都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发布了相对激进的纯电动路线。跟大众 汽车 一样,丰田也推出了纯电动专属系列bZ,bZ源于词组“beyond ZERO”,意为“超越零排放”,与斯巴鲁联合开发的首款车型bZ 4X将在明年登陆中国市场,丰田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bZ系列的产品扩充到7款。去年,丰田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三款纯电动 汽车 ,覆盖了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雷克萨斯三个渠道,但三款小型纯电动 汽车 为“油改电”车型,并没有在纯电动 汽车 市场上引起一丝波澜。

同属日系的本田情况类似,他们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一款SUV e:prototype纯电概念车,将于明年量产上市。

上汽通用的纯电动化路线发展的更早,但伴随着传统燃油车销量的萎缩,纯电动 汽车 的销量也是平平。上海车展前夕,上汽通用宣布将引入纯电专属平台Ultium、全新VIP智能电子架构等一系列最新技术,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等领域全面发力。

从产品层面,我们无需怀疑上述巨头们即将推出的纯电动 汽车 ,但在市场表现上,他们会不会继续步大众ID.4系列的后尘?不得而知。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巨头们的重磅级纯电动 汽车 虽然来得晚了点,但好处是有了大众这个先行者的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大众已经在方方面面做出了努力,但市场的表现说明,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至于是哪个环节,需要后来者们好好研究一下。


擎动点评:

传统 汽车 企业中并不是全都卖不好纯电动 汽车 ,也有特例。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就把五菱宏光MINIEV又打造成了一款“神车”,不过这款专注于短续航、低价格的电动车并不具代表性;吉利的几何 汽车 在推出几年后表现平平,直到他们推出了极氪,首款车型ZEEKR 001上市2个月就填满了2021年全年可交付订单。

成功的案例少得可怜,传统 汽车 巨头们正在面临困难的抉择,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赚的盆满钵满,另一面是可能必须要加大投入的纯电动 汽车 ——要花很多钱,但却不一定有一个美丽的结果。

⑵ 观察|高管开撕背后 恒大造车4个想不到

恒大集团最近屡屡被送上"热搜"。
先是恒大球员于汉超修改机动车号牌事件,恒大火速开除了于汉超;紧接着是莲花造型的球场,引起了网友各方吐槽,其中也不乏赞美之声;紧接着是5月6日晚间,中国恒大发布公告,4月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金额为652.1亿元,同比增长11.6%;截至4月末,中国恒大累计销售金额2125.7亿元,同比增长19.4%。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实现这样的业绩实属傲娇。
此外,还有两件事,看似"浪花虽小,却溅起了大片水花。" 一是恒大汽车工程师被逼"卖房",二是恒大高管吕超在朋友圈发文开撕恒大"真拿地假造车" ,这个"罪名"对于雄心勃勃造车的恒大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其背后是恒大作为龙头战略的新能源汽车转型,涉及恒大千亿投资和新能源版图战略。
许家印曾说过:"我干了10年的车间主任,还是有制造业基本功的。"对于造车,这句话现在看来要打个大大的折扣,造车不是恒大和许家印嘴上所说的那么简单,其中至少有四个想不到:
第一个想不到:车未造好先打起官司
恒大在2018年与被誉为"贾布斯"的贾跃亭合作,当时的许家印不顾流言蜚语,坚持要买下贾跃亭的FF,半年后的2019年1月,迎来了双方分道扬镳的局面。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就"FF控制权争夺战"双方经历了诉讼、仲裁、和解的戏码。
时间进入到2020年,恒大汽车动力科技副总吕超在朋友圈公开开撕恒大,认为恒大「房地产造车」模式很难成功,直白的说就是「真拿地假造车」。
高管吕超 ,其身份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主任、天津天海同步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湖北泰特机电的实控人。2019年3月15日,恒大健康(HK.0708)公告称,以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份。两者之间的纷争便来自这次收购。
吕超希望恒大能妥善处理好收购款、借款和股权款事宜。此次纷争大概率也会上演与贾跃亭相似的局面,诉讼或者仲裁。
第二个想不到:造车原来很慢
截止目前,恒大最成功的两个标签是恒大地产和恒大足球,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特点:买买买。地产是储备土地,买买买;恒大足球是引进球员,同样买买买。轮到新能源汽车时,恒大许家印延续了此前一贯的成功模式,依旧是买买买,这一点财经圈和汽车圈的从业者有目共睹。
2019年,恒大和许家印的脚印遍布了几个大洲,最终买来了国能汽车(NEVS)51%的股权,入股了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并以持有58%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在动力电池产业链布局上又布下一颗棋子。入股瑞典超跑制造商柯尼塞格;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份。启动了8000人的造车全球招聘,签约了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5位世界顶级汽车造型设计大师.......
一直浸淫地产多年的许老板,将地产基因复制到汽车产业,光"买买买"花了一整年时间。不是收购、入股就是签约,2019年的恒大一直狂奔在"买买买"的道路上。
只是忙乎两年后,恒大量产车还未见到影子。
与拿地造房子相比,造车真的太慢了。
第三个想不到:亏损那么多
3月30日,恒大健康(HK:00708)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披露了涉及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收、投资等多方信息,恒大健康净亏损49.5亿元,其中,财报显示新能源汽车业务2019年全年亏损32亿人民币。
恒大健康方面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业务尚属拓展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尽管亏损对于新造车企业屡见不鲜,但对于房地产企业恒大来说,亏损那么多还是很陌生。
第四个想不到:技术那么复杂
恒大选择新能源汽车也并非一蹴而就,期间也经历过一路曲折,从快销领域粮油、矿泉水、乳业到光伏,最后到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最为复杂的制造工业,其他每次都大张旗鼓,结局不一,颇有些"纸老虎"的架势。
许家印在买到轮毂公司后,在一些场合讲起该项技术如数家珍,比如他说:"整车的成本去掉变速箱、传动轴、差速器,选择轮毂电机系统,成本大概降低10%~15%。这是目前e-Traction在欧洲的成本。"这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在恒大买来或入股的公司中,主要是获取技术,比如与德国BENTELER集团、德国FEV集团签约的是新能源汽车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收购泰特机电是为了先进的轮毂技术,入股卡耐新能源是为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
造一辆车,产业链那么长、技术那么复杂、轮毂技术也没用到,在商战中身经百战的许家印曾说出过这样的豪言壮语:
1.我们(恒驰系列)14款车不敢说全部爆款,但我有信心其中8-10款能成为爆款。
2.恒大在新能源汽车投资3年预算将达到450亿,其中包括2019年投资200亿、2020年投资150亿、2021年投资100亿。
对于圈地与造车的舆论漩涡,在3月30日的线上直播业绩披露会上,恒大健康集团副董事长兼瑞典NEVS总裁彭建军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顺利,"恒驰1"将在今年亮相。广东南沙、上海松江生产基地将于今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产,首期规划产能均为20万辆,将为恒驰全系列产品2021年陆续全面量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擎动观察:
不论语言表述多么壮丽,检验许老板豪言壮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汽车人◆聚焦两会①】非常时期“两会”,擎动车业未来

由于疫情因素,2020年的两会被赋予了远超以往的期望和内涵。制定关键对策,擎动车业未来,非常时期的非常两会,注定带来深远影响。
文/《汽车人》管宏业
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今日召开,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因新冠疫情而延后两个多月,今年两会来之不易。尽管抗疫还未彻底胜利,但两会能够召开,就是最好的官宣,意味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生活秩序恢复。也因此,2020年两会的意义就不仅是代表委员履职谋策的舞台、世界观测中国的窗口,更是稳定国民经济、鼓舞民众士气的信心之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今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如何确定?在“六稳”基础上如何做到“六保”,稳住经济基盘?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国家还是个体,每个关注点上,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传递出中国发展路径的自信。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比黄金重要,种种迹象预期,2020年两会将从三个维度向外界展示中国战胜疫情、稳定发展与持续开放的坚定意志。
首先,展示抗疫必胜的信心。从1月疫情爆发至今,中国已走出至暗时刻,社会正加速回归正常,今年两会将出现更多“抗疫印记”,总结得失,针对后疫情特征加强部署。
其次,强化稳定发展的决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虽然近期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好转,但回到正轨难度仍然很大。如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切实履行“六保”任务,将是今年两会焦点。事实上,就在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除了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外,一大主题就是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第三,明确扩大开放的恒心。鉴于今年各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中国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呈现出复杂变局。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早走出疫情危机的国家,后疫情时代如何创新发展扩大开放,两会上预计透露新的方略。
在这些关键节点里,如何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复苏、稳住中国汽车制造基盘,将是重中之重。同往年一样,围绕汽车产业生态链条,从前端制造到后期消费服务的提案、议案,仍将是2020年两会一大看点。虽然两会刚刚召开,未来路径还很难下定论,但从此前不久的政治局会议议程上,已经不难发现端倪。
政治局会议看端倪
按惯例,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社会公布当年GDP增速。但在今年一季度GDP同比负增长6.8%的背景下,增长目标可能会淡化。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上述判断下,中央首提“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很显然,在百年一遇的疫情灾难面前,有必要重新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接受较低的经济增速,同时应把工作重点放到稳就业与稳民生之上来。
即使在当下,GDP增长目标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挥棒,无论部委还是企业,很多经济工作都是以此开展。但当中国经济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战疫增长模式”时,今年即使能够实现3%左右的增长,也是一个很大胜利。
倘若能够淡化处理GDP目标,无疑也是对汽车企业松绑。车企有必要对包括市场容量、发展速度、消费能力在内的诸多要素重做规划。当下最重要的是降低期望,各汽车企业不仅需要对2020年销量目标重做规划,未来两年的步子也有必要慢下来。切忌抱着之前的目标不放,做好最坏的准备,争取更好的结果。
也同样是在政治局会议上,5月14日的会议主题之一是: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新冠疫情之下,以美国为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呼声强烈。尽管中国产业链健全、市场巨大、基础设施较好,但中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已有相当一部分向东盟诸国转移。应对产业链外迁的现实风险,不仅需要持续加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更需要采取竞争中立原则,减少民营企业准入限制。
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必要性同样迫切。尽管大多数国产汽车都已实现了90%以上的本地化生产,但实际上,即使是自主品牌企业,包括电控组件、发动机PCU单元在内的诸多核心部件,依然需要进口。对一辆需要3万个零件的汽车来说,牵一发动全身,零件成本的最小化、企业效益最大化,并不一定是汽车产业追求的目标。疫情带来的最大教训是:保障产业安全、保证供应有效,比成本效益更重要。
两会召开前两天,5月19日,工信部组织召开畅通全球汽车供应链研讨会。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国际化、市场化行业,疫情不分国界,全球汽车供应链也无国界,行业企业应该齐心协力、加强合作。包括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与会代表们认为,基于汽车产业链长、分工细化的特征,综合考虑制造成本、运营效率、风险管控等因素,应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加强协同配合、加大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读懂五个关键词
进入两会时间,各项议程随之展开,而代表委员提交的提案、议案也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在产业竞争加剧、格局面临重塑的背景下,多位代表委员从激活汽车消费到发展新能源车,从扩展中国汽车全球化路径到财税制度改革,提出了分量感十足的建议。我们关注到,以下部分内容,在今年多份提案、议案中多次出现。一定程度上,读懂以下五个关键词,也就能够看清中国汽车的未来。
一、促进汽车消费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连续两年出现下跌,加之新冠疫情影响,严重冲击了汽车产业发展。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交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建议》,他提出: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减轻汽车消费总体税负,降低购车成本;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拓展消费渠道,加大汽车下乡支持力度,刺激消费;大力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积极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建议,阶段性放宽公积金可提取的用途范围,在原有的购房、租房用途基础上,将其他家庭重大开支纳入可提取范围,如购买汽车等,以此激发消费潜能。
可以预期,本次两会上会有具体的措施建议提出,推动暂时还未有响应的城市逐步放开汽车限购或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进而拉动经济发展。
二、加速智能网联
随着“新四化”深入发展,汽车正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重点建设方向,全面进入智慧交通终端平台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的提案是《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徐和谊认为,鉴于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与汽车产业的全新发展,有必要融合汽车、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把汽车产业打造成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
针对智能汽车产业“新基建”,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建议,依托国家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从5G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相关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三、激发新能源活力
新能源汽车向来是汽车市场的热点,每年两会都有与之相关的提案、议案。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提出的两项议案都与之相关,分别为《取消NEV正积分结转限制,推动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尹同跃建议,取消对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限制,以提高传统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高价值零部件延长在役寿命工程,将再制造归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针对目前小型电动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突出小型电动车优势。
四、完善财税制度改革
鉴于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需要加快实施汽车税收改革,今年他带来的两项相关议案分别是《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将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并实现中央与地方共享》。李书福建议,中央与地方“五五共享”,能够减少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将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从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消费税后移,将部分税收留在地方,可以有更多资金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激活消费活力。
在《关于抗疫减负、支持企业发展的建议》中,曾庆洪也建议,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减轻汽车消费总体税负,降低购车成本。
五、提升中国品牌力
针对新形势下中国品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带来了《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朱华荣认为,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品牌力差距大,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面临困难,亟待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他建议,倡导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公众人物,优先使用、购买中国品牌汽车。在大型活动或国家行为层面,更多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针对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问题,王凤英也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强化对出口企业的管理,搭建“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护航企业“出海”。
由于疫情因素,2020年的两会被赋予了远超以往的期望和内涵。制定关键对策,擎动车业未来,非常时期的非常两会,注定带来深远影响。(文/《汽车人》管宏业,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凯美瑞豪华款内饰图片 发布:2025-02-08 14:21:13 浏览:154
四驱锐骐皮卡转换电机多钱 发布:2025-02-08 14:09:09 浏览:166
皮卡堂蓝色宝石 发布:2025-02-08 14:01:48 浏览:684
揭阳豪车聚集地 发布:2025-02-08 13:11:32 浏览:842
越野升高减震推荐 发布:2025-02-08 12:49:02 浏览:135
北汽bj40l越野版 发布:2025-02-08 12:47:00 浏览:1
皮卡车上牌是一类车还是二类车 发布:2025-02-08 12:44:04 浏览:657
房车是为了结婚买的吗 发布:2025-02-08 12:39:09 浏览:455
18帝豪gl车机固件升级 发布:2025-02-08 12:26:47 浏览:318
电动摩托车改装拖挂车斗 发布:2025-02-08 11:59:40 浏览: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