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北京两家汽车4S店
Ⅰ 吃相难看的4S店暴露行业道德危机
然玉
日前,记者先后应聘进入两家知名 汽车 品牌的4S店卧底暗访,发现了诸多惊人乱象。在维修车间,一名4S店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 汽车 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除了“砸坏好零件再修”,暗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两家4S店员族燃搭工还存在虚假清洗保养,截留超量油液等问题。(10月19日新京报)
素来为人所诟病的4S店,再次曝出惊人乱象。“砸坏好零件再修”“截留油液回收再卖”……种种胆大妄为、野蛮粗暴的操作,刷新了公众的认知。有视频有真相,某些4S店的“黑店”本质,算是坐实了。如今有待追问的是兆拿,此类现象到底是个别门店胡作非为,还是在全行业普遍存在?事实上,考虑到4S店特殊的专业壁垒,以及知识不对称的优势,我们或许很难对其职业操守感到乐观。
其实,不少4S店早就劣迹斑斑、声名狼藉。吃亏上当多了之后,一些老司机也找到了应对之道。在质保期内,仍然把车送到4S店免费保养,一旦出保就找信得过的汽修厂,或者索性自行采购零件DIY修车……然而,这些自保之术,本身也伴随着其他“风险”,故而只能说是无奈之举。
当然了,老司机虽是成功“上岸”了,但却并未从根本上影响4S店“灰产”创收。现实中,4S黑店紧紧抓住“吃保险”“坑小白”两条业务线,赚得盆满钵满。
做局挖坑、坑蒙拐骗,路子越来越野、吃相越来段悔越难看的某些4S店,距离其原本的角色功能设定越来越远。作为单一品牌特许经营销售的4S店,其售后服务天然有着稳定的客源,这使得其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随着 汽车 功能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4S店维修部门所掌握的“专业信息优势”更加明显,就算动了手脚,顾客也是发现难、取证难。这种种客观现实决定了某些4S店很难严格自律,而只会无所不用其极,玩套路捞钱。
对于4S店出现的问题,在4S模式上是无解的。打破 汽车 销售、维保产业链条的封闭化、条块化,加速发展高品质的连锁汽修品牌店,才能从根本上打破4S店一家独大、店大欺客的局面。
Ⅱ 315记者老K讲述卧底汽车销售公司经历,为何导演每天都要给他打电话
《无间道》这部由刘德华主演的电影,相信很多朋友都看了不下三遍,而这位315的记者老K就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上演了一把“无间道”。他在315晚会当中讲述自己卧底汽车销售公司的经历,明明是一场危险的卧底任务却被记者老K出演的生龙活虎,搞的导演每天都要给他打电话,那这究竟是为何呢?
之后老K也向导演明确表达,明白自己作为记者的责任是为了挖出黑幕,净化市场,绝不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变成了销售公司的真正二把手。这也是作为一个记者的职业准则,无论经受多少诱惑,都坚定自己的内心,秉持自己的职业道德。
Ⅲ 记者卧底4S店:砸坏好零件“创收”!涉事车企回应
&
东风日产晟通专营店存在
虚假保养及截留车主购买的油液产品 等问题。
店员热衷“玩猫儿腻”只为多赚钱
这两家4S店员工藏有如此多猫儿腻,主要是他们的 收入更多只能靠提成 。
相比于车辆维修来说,
他们更愿意接保养的单子
“
修一个车辆异响,十分钟是它,一天也是它,你要一天修不好这个车,一天你一分钱也挣不着。基础保养通常 半小时之内 就能做完,一天正常 可以保养七八辆车 。
”
19日下午, 上汽大众北京4S店负责人 回应此事称,店内已对报道中提到的情况开展自查。
该店所属的 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 回应称,报道中提到的砸坏好零件“创收”一事,不在市场监管局的监管范围内,建议联系车辆投保的车险公司询问。视频中被砸车辆的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称,理赔部门将介入核查。
19日16时许, 东风日产 通过微信公众号回应称,东风日产紧急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该专营店严重违反《东风日产售后服务基础管理标准》, 即日起对该专营店取消星级评价资格,并限期整改 。东风日产将立即开展对全国专营店的售后服务检查工作,加强对终端服务行为的监管,坚决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上汽大众 也公开回应称,该经销商相关行为涉嫌严重违反上汽大众经销商经营管理指导方针, 已责令该经销商立即停业,接受相关调查 ;上汽大众已针对全国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行为启动专项检查,以确保所有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符合规范和要求。
现在不少车企坦扰对于4S店的管理仅限于收收加盟费,至于厂家为规范4S店而设置的软硬件标准,以及对4S店进行的考核,往往只是走形式。以至于有消费者在4S店被坑了之后,联系厂家进行投诉处理,结果却是厂家推脱,相关问题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除了监管不绝睁严之外,消费者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往往处于弱势,取证难度大、维权成本高。4S店配件价格不透明,更缺乏一个让宏旦规范的服务价格体系,这就是我们常在网上看到消费者自曝被“蒙”的原因。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证,基本权利肯定会受到损害。
种种潜规则,让一些4S店成为了消费者眼中的“黑店”,并对整个 汽车 行业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还影响到了人们购车的热情。单纯依靠车主增加专业知识,或者完全寄希望于4S店诚信自律,都无法完全杜绝行业的“潜规则”,整个市场更需要的是监管部门亮剑。
从此次披露的一些“潜规则”来看,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情节严重和存在重大违规问题的4S店采取停止业务、吊销业务许可证、将其清除出保险中介市场等措施,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有关部门更应该保证消费者接受4S店服务的知情权,对于消费者投诉,可以安排独立第三方进行调查。一旦核实清楚,对4S店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震慑作用。
只有让4S店的“潜规则”没有了生存空间,广大车主才能不再常常感叹买车容易养车难,也有助于提振 汽车 消费市场。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新京报、重案组37号、新民眼工作室(xinminjd)
相关作者:方翔
Ⅳ 新京报“暗访4S店维修猫腻”报道引起重视,主管部门表示严查
10月19日,新京报刊发《记者卧底4S店:砸坏好零件“创收”倒掉车主清洗剂“做保养”》一稿引起广泛关注。20日,新京报记者回访发现,涉事上汽大众4S店已停业,店内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他们正配合多部门进行调查。
据新京报报道,针对东风日产晟通专营店存在的维保乱象问题,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房山交通局修管科相关负责人称,将根据调查取证的具哗拆体情况,对涉事4S店做出罚款或停业的处罚。
上汽大众笑芦答北京4s店维修车间内仍有师傅在维修车辆。新京报记者程亚龙摄
10月20日,汽车民生网以《重磅!无良4S店砸坏好零件虚假定损、截留超量油液被曝光,品牌厂家纷纷回应》为题,对新京报“暗访4S店维修猫腻”以及涉事的品牌方东风日产和上汽大众就此事的回应进行了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315记者成卧底公司二把手,他是怎样真实上演无间道的
在315打假大会上,这位记者被安排到一家公司去卧底,原因是有消费者举报这家二手汽车交易平台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然后这位记者为了获取一手真实的材料便潜入这家公司,但是由于只是普通的销售,没有办法拿到公司内部资料,所以他决定好好干一路,从销售到了公司高管,下面我们可以来仔细说一下
3、一路从普通销售到公司高管成为二把手,
这件事情再次向我们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位记者他居然从普通销售一路升职到公司高管,成为了一个二把手,成为高管后,这位记者拿到了公司的内部资料,而且也不会有人怀疑手下还带了十几个小弟,最重要的是,在这一个公司的薪资要比他原来记者的工资高好几倍,
当电视台的领导听说这位记者成为了公司高管,每天都要打一个电话嘘寒问暖,生怕这位记者碳变,而这位记者也表示自己不会去做公司高管做高管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到一些核心的资料去揭露这家平台,
通过这件事情再次告诉我们金子总会发光,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能够活得风生水起,这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版无间道,
当后来电视台采访这位记者的时候,他表示自己对于销售是零经验是从头开始学的,但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从销售做到了高管,
最后这件事情的结果是,这家二手汽车交易平台确实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采取到的资料显示,有的差价高达6000元左右,最低的也在几百块到1000多元不等,随后在315打假大会上就被曝光了,
Ⅵ 合资4S店黑幕追踪:厂商勒令整改,终端“视而不见”
汽车头条App通过多次走访发现,金融服务费的确是普遍性的。一家欧洲汽车企业4S店销售人员曾向汽车头条APP透露,销售推荐分期购车,一是有提成激励,二是贷款金融公司为车企自营,销售人员每月都有固定任务。
金融服务费只是冰山一角,在现有商业模式下,主机厂与经销商制定的不合理KPI导向,让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主动作恶”。此次新京报卧底调查也发现,员工缩减工序、过度推销、虚假保养等,都是为了拿提成。经销商砸车定损,也是为了多出千元维修项目,对于这些,有员工称“很正常,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这行业就是这样”,也有员工表示,“修一个车辆异响,十分钟是它,一天也是它,你要一天修不好这个车,一天你一分钱也挣不着”。
面对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与全新趋势,用户与车企、经销商的关系正深刻变化,车企与经销商在强化监管之外,该重新审视自身经营理念,重新制定盈利模式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Ⅶ 记者卧底4S店爆大量猫腻 ,都有哪些问题
4s店确实有很多的猫腻,需要我们去注意的。比如说像这几天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视频,把一些好的零件给砸坏了,然后再进行维修更换,从中挣取一定的利益。在4s店这样的情况也是相当的普遍,而且他们还说:如果你不砸,只赚这个工时维修费用,那么确实没有什么搞头,反正是保险公司赔钱,砸坏了再修对客户来说,对车主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
当然也会截留客户用不完的油液,留下一次其他车辆使用。比如说一些汽车进行维修保养的时候基本上用不了4升油,有的只需要3.5升,会剩下0.5升他是不会交给客户的。如果客户索要他才会给,如果客户不索要,那么资源就留在那里等其他车辆进行保养,用剩下的油又可以留下来,结果是七八辆车保养之后,又能够省出一瓶机油。
不仅仅是机油,有时候刹车油,以及像这个转向机油啊,基本上都会有用不完的情况,这些4S店也不会给客户,剩下的留给其他车使用,照样收费。
Ⅷ 修车保养别大意,4S店的猫腻比你想象的多
昨天,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火了。新京报的记者“卧底”4S店,发现了4S店售后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砸坏好零件增加维修费用、截留剩余油液卖给其他客户等行为,令人不齿。
事件爆出之后,上汽大众已经发布声明,责令北京恒星天诚4S店立即停业,接受调查。东风日产则取消了对于晟通专营店的五星评级,并责令整改。汽车行业新车价格透明,4S店利润微薄是事实,但通过不当行为来赚钱,生意能长久吗?国内到底还有多少家恒星天诚和晟通这样的4S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Ⅸ 4S店砸车再保修骗保 汽车行业乱象何时休
昨天,某报一篇《记者卧底4S店:砸坏好零件"创收",倒掉车主清洗剂"做保养"》快速登上热搜,汽车售后维修乱象再度引爆网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至2019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615亿台,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而保养与维修市场的规模也随之将不断扩大。
对于这样一个事关消费者安全与利益的行业,显然需要监管部门与行业自身以更现代化、更精细的管理,及早剔除这些行业"害虫",才能实现行业的蓬勃发展,并让消费者享受到越来越高质量的汽车售后服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