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日本汽车价格
㈠ 日本最早造车的企业,三菱汽车历史
三菱汽车隶属于日本三菱集团,1970年从三菱重工独立后又于2004年回归三菱集团。最初以“MMC三菱汽车”作为品牌的商标,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使用“?MITSUBISHI?MOTORS”的商标。在目前的一线日系车厂中,三菱的规模应该算是中游位置,不过它却拥有日系中最悠久的造车历史。
商标上的“三菱”(Mitsubishi)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的晚期,它最初是以商会的形式出现,后来经过发展,演变成为了三菱合资会社。第一次大战带动了海陆空移动工具的发展,三菱也借此机会发展技术。1917年,三菱将主力业务的造船业独立出去,“三菱造船”开始试行运营,开展了以造船为主的多元化的运营策略。
图:三菱GTO发表于1990年。
三菱汽车1993年全额收回DSM公司,1995年改名为美国三菱汽车制造公司MMMA(Mitsubishi?MotorManufacturingofAmerica),2002年又改名为北美三菱汽车MMNA。1998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合并使三菱与戴姆勒建立了资本与业务上的合作关系,直到2004年,戴姆勒-克莱斯勒所拥有的三菱汽车股份返回到三菱重工的手上,三菱汽车重回三菱集团的旗下,基于重组的关系,三菱的WRC车队于2006年开始休业。就这样,三菱与克莱斯勒长达三十多年的合作就此落下帷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80后心中的“打怪英雄”,有哪些陪伴过TA的车
奥特曼打怪兽,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你可否知道,54年前的今天(7月10日),就是奥特曼的生日?而当年片中的汽车,在今天看来也是年过半百的老车了。今天我们就带你重温经典。
奥特曼起源
《奥特曼》是日本圆谷株式会社出品的空想科学特摄电视剧,不过这家公司最初不是因奥特曼火的,而是1966年1月2日首播的《奥特Q》。乍一看名字跟奥特曼很像,但整个系列片是没有奥特曼的,不过,它开创了日本特摄史第一部以怪兽做主角的连续剧。
总的来说,奥特曼“主角车”的变化,也反映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从最初两集用美国车,到后来用上本国的汽车,我们看到,日本发展初期受美国汽车影响很大,因为在上世纪中期,美国的汽车在设计、舒适性、性能、营销等各方面都走在前列,那时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美国汽车的巅峰时代。
而作为一个汽车工业刚起步的岛国,日本人也顺理成章学习当时最强的美国和欧洲。所以我们看到马自达Cosmo的设计像欧洲跑车,丰田CoronaMarkII双门版的设计像美国车,任何国家在汽车发展上想变得更强,大多会经过“抄袭、模仿、借鉴、创新”四个阶段,而中国现在正从第三到第四阶段的转变,我们离汽车强国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不是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城市中的灵活小能手 K-Car发展史(一)
K-Car(全称KeiCar),车身轻盈,尺寸小排量小,短小的车身游走在城市中说得上动作敏捷。不过在当下的国内路上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这些小车的身影,甚至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有K-Car或者微型车这个概念,但是K-Car在日本占了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甚至在日本汽车销售榜前十占有一半以上,而曾几何时,国内大街上几乎被这些微型小车占据。那为什么在日本那么火爆,在国内却无人问津呢?现在大部分国人买车第一时间都是想到SUV,或者是一些长轴距的车型,大多选择买一些空间大大大装东西多多多的车型,那些小排量小空间的车型基本上看都不看,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两国地形差异与政策。
大家都知道日本国土面积并不大(大概一个云南省那么大吧),人口密度也相对较大(1.26亿),街道也比较窄小,K-Car这些小车正正就符合这种地形,可以自由地穿梭在这些大街小巷。中国可以走的都是城市快速路或者高速,可能在回到家门口才会走一些小路,当然就想买一些大车开更舒服,如果在日本人人都开一台像卡宴(Porsche?Cayenne)这样的大车,路又窄,你说还咋走呢?
而且日本政府对于K-Car也有许多的优惠政策,一般的私家车购车时要交5%的购置税,K-Car只需要3%,还有汽车重量税、强制保险费、基于排量的道路税都是要比普通汽车低很多的,还有最吸引的就是购买K-Car是不需要车位证明的,一般车需要车位证明才可以购买。小型的尺寸与发动机排量就可以反映出日本日常的驾驶环境,不足1.5米的宽度与660cc的排量,日本城区的速度限制不超过40KM/h,小排量也足够满足日常出行的动力。K-Car就是为日本的市场和地形打造的一种车型,在日本怎么能不火。
图:谁说K-Car是用来买菜的,大宽体大尾翼去斗车一样行。
其实中国并不是没有K-Car,奥拓(Alto)、安驰(1991年的大宇Tico其实是来自1988年的铃木Fronte)、北斗星(铃木Wagon?R)、吉姆尼在日本也是660cc(K6A引擎)的车型,还有就是大发铃木的各种0.6小货车(例如长安的SC6320G就来自铃木的Carry)、微面(K-Van)等也曾统治过中国马路上的能见度。日本与中国对待K-Car的方式如此不同,可能是中国对K-Car有误解,认为K-Car就是国内的微面,而日本的K-Car却是一个车型标准的划分,相应的政策也促使了日本K-Car受欢迎的程度。国人对K-Car的看法还是以为是那些配置很低,尺寸又小的车,下一回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现代化的K-Car,看看对比以前有什么进步,下回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世界上最贵的丰田车,价值120万美元,二手车价值不输欧美超跑
目前在二手车市场几乎看不到同款车,即便是有,报价通常都不低于100万美元,而且是可遇不可求,如果同款车拿去拍卖,有可能再次打破纪录,因为存世的车型较少,现有的车型基本都被收藏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