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房车
1. 研究生毕业后的生活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好吗
备战考研是一件非常心酸的事情,很多人到这个时候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有些人会想:考研对人生真的会有很大的改变吗?
这件事或许只有读过研的学长学姐才知道,那么考上研究生的他们所经历的生活是他们原来想象中的生活吗,是你们想象中的生活吗?或许从他们的回答中能给你一些坚持的动力。
网友:@达米亚爱迪森
从一个不知名二本大学考上了国内某重点985。毕业后随学校留学项目去美国拿到第二个硕士学历(LLM)。
本科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一点兴趣,二十岁出头我根本没想过未来,大学四年唯一的正事就是学英语(到最后救了我的命)。说实话考研完全是出自自己对社会的逃避,因为我并不知道要考什么专业,只是看大家都在风风火火地准备,只到有一天我亲戚建议报考法律硕士,因为他有个同学许多年前在澳洲当了律师,现在据说家缠万贯…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事—不用考数学…
考研这个过程是很简单的,但读研的这三年是漫长的,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考研无疑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目前为止最重要转折点)。
网友:@Reford
本科长三角某二本学校,读了五年大学打了五年dota,巅峰时期天梯1800+,比起2000分大神还是差点,每次都是考前抱佛脚,挂科两门,长年班级倒数。
考研一战才考了200分,基础太差,实习也没心情看书。后来二战,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上华南某985,硕士期间拿了国奖,现在研三,正在准备出国读博。
对于未来,依旧是未知数。不过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氛围的改变和眼界的开阔。本科毕业,觉得回家找个工作,房车不愁,找个姑娘结婚生子,也能过一辈子。读研,见识过更好的以后,就会想要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感觉跳一跳也能够的着。
网友:@特急教师
我是专科毕业两年后辞职考研的,跨学历,跨学校,跨专业,什么都跨……就这样坚持,终于考完了。整个人都虚脱了,积蓄花的一干二净,身无分文了,找朋友借了五百块钱,快过年了,又不敢回家。
我最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研究生,读研期间,我感到很快乐,我很感谢读研的经历,回忆起来,我觉得读研太幸福了,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我很珍惜。我找到了女朋友,读了很多书,评上了优秀毕业生。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那会,还是因为第一学历是专科,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和歧视。后来,我来她任教的学校,做了临聘教师。一年后,我们结婚了,我也考上了编制。
工作快三年了,在职业上成长比较快。当班主任,把学生从初一带到了初三,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体会到了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现在收入也不错。
网友:@兰言寄墨
考研完全是一个人战斗,一个人跟你的自制力、勤奋度、学习能力度战斗,这才是最难熬的。忍受了那种一个人的孤独,你就再也不怕孤独了。
复试过线,就这样经历了一次死去活来,就读了研。我的心情肯定因为被录取而开心,但我的活,不是读研救的。
刚进学校那会,很多考上的人都是沾沾自喜,开怀大笑,刚考上的开心就跟突然成为暴发户的感觉一样,过不了多久就烟消云散。
研一是我目标为止最迷茫的一年,我到研二才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也是最近几天才把自卑的情绪驱散…这个世界的乐趣就在于,无论你是谁,你都有无限种可能,或好或坏,全取决于你自己。
网友:@可子
考上研究生,改变了我一生的方向。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高考的时候,由于填报志愿的失误,使我在超过一本线近50分的情况下,跌到了第三志愿,去了一个非常一般的二本学校。但从一入学起,我就决心一定要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
具体考研复习过程如何,就不多说了,那足以写满一整篇回答。我只记得,在考研的最后近半年,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舍友们还在床上,晚上回宿舍的时候,舍友们也还在床上。现在都还能回忆起,南京的冬夜那种刺骨的寒冷。
考研的过程也有很多波折,但最终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考上了南方的一所985。自此,人生的方向就发生了改变。
在读研究生期间,我也没有学术上的天分,没想过继续深造,就普普通通的毕了业。但是,因为学校的背景,在工作上多了很多选择。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公务员,并一路从基层调动到市级部门,现在也有了一定职务。
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生期间我遇到了我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她是学霸,保送读的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她在体制外做得风生水起,赚的钱比我多得多。
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在这座一线城市里生活得很幸福,也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物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可爱,父母也都接过来同住。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年在那么寒冷的冬夜里,我有所退缩、有所懈怠的话,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因此,每当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我都会安慰自己,如果当年考研没成功,现在的一切都不会拥有,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说到底,都是考研转变了我的命运。我很感激当年那个为考研拼命的我。
网友:Dr.NR
高考上了个二本,大学五年粪发涂墙,立志考研。本科毕业后,考研进入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后上博士,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联合培养。以后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如果没有考研,我将终生被985本科同学无条件碾压!
2. 适合二个人的小型房车推荐
适合二个人的小型房车推荐如下:
1、瑞弗启界R500:
瑞弗启界R500是一款自行B型房车,外观方面看起来跟大型商务车差不多,而且也并不会说很臃肿特别难看,其内部的配备非常齐全,会客区、厨房、卧室、卫浴间都有,就像是一个移动小家,让你带上小伙伴或另一半去环游世界丝毫不是问题。
2、旌航福特V362:
旌航福特V362是一款非常适合环球旅行的房车,虽然外观上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内部大有乾坤,里面的氛围营造非常温馨,而且空间也很大,最重要的是还配备了上下铺的双人床,晚上睡觉的时候再也不用自己铺床了,让你环游世界的同时,还能重温大学宿舍的时光。
3、长城览众风骏C6:
长城览众风骏C6房车是一款让人非常喜欢的房车,其内部并没有太过于奢华,一切看起来都比较普通,但是也非常实用,它的空间完全不会让人感觉到压抑,而且它配备的床还特别大,不用卷缩着睡,这对于住房车的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4、上汽大通MAXUS生活家V80:
上汽大通MAXUS生活家V80是一台住了之后就会爱上它的房车,它在内部的营造具有很强的氛围感,而且无论是看起来还是住起来都像极了一个小公寓。
3. 张益唐的个人生活
据大学时住在张益唐隔壁宿舍的沈捷回忆,他们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时,不管是上课还是考试,年龄比他大4岁的张益唐总是“领先一截”,“他很爱自学,我们难题解不出来,都找他”。沈捷记得,张益唐毕业以后,把全部家当放到房车里,便开着车去多个大学一边求职,一边“讲这个结果(指雅克比猜想的成果)”。其中一段时间,张益唐还来到沈捷当时任教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他住我这边的那段时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追求‘完美’的性子,有一位教授评价他做出的是雅克比猜想证明中最好的一个,但因为其中一个细节未完全搞清楚,就被他看作是‘一般的成果’,死活不愿意发表。 ”
张益唐9岁时偶然得到一本大学数学教材,便开始潜心数学,研究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的数学难题。研究数学最大的感受是数学是美丽的,素数的结构是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对获奖他感到非常高兴。这么多年来,虽然生活有时很不容易,但他对数学的执着和热爱从没有改变,从没有放弃梦想。谈到成功经验,张益唐说,首先,数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其次,不要怕失败,每次失败都是新的起点,不要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不要有畏惧心理。如果真正热爱数学,就不要放弃。数学是对人类智力水平的一个衡量,很多数学猜想和难题摆在那里,就像跳高运动员要征服的横杆。看看数学家们谁能跳过去,跳出新高度。
4. 为什么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吸引本科毕业生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较去年增加16万人;自2011年以来,全国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075万人。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如此艰难,选择在哪里就业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
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比率逐年上升
“新一线”城市是相对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衍生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由《第一财经周刊》于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选出。
上述报告选取的“新一线”城市有13个: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数据,2016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16年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由2015年的22%增加到23%;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由2015年的26%降到24%。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新一线城市?
以成都为例:2017年7月20日开始,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产业新政50条”出炉后,关于人才落户的新政条款受到了极大关注,成都市对人才开出了极为宽松的落户条件,政策一出,省内外的无数青年人才纷纷开始期待细则的推出与执行。
成都市通过放宽人才落户条件、简化落户手续,吸引青年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蓉聚集和创新创业。“我们按照‘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覆盖了高、中、低各个层次,不仅仅非要是本科生毕业,各类技能人才只要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同样可以在成都落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先落户后就业,放宽人才落户限制。
“新一线”城市就业满意度连续三年上升
不仅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在升高,上述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6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也连续3年上升。
2014至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60%、62%、66%,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分别低5个、4个、4个百分点。2014至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59%、61%、63%,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1个、2个、1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彰显魅力何必坚守北上广?
早在去年上半年,合肥学院计算机系应届毕业生李亮,就和40多个同学,与合肥一家信息科技企业签订了工作协议。
“以往,IT领域的很多师兄、师姐都选择在‘北上广深’打拼。”李亮说,不过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留在合肥。因为一线城市房价太高,而且发展机会不如二线城市多。
虽然一线城市仍保持相对最高的就业签约率,但多个调查机构的报告都显示,近两年,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地不再盲目追逐“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等“新一线”城市魅力凸显,成为大学毕业生热衷的择业目的地。
招聘网站“BOSS直聘”以2016年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出炉的《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仅36%的人希望在“北上广深”工作,比3年前下降了15%。
通过梳理湖北、湖南、河南3个中部省份公布的高校毕业生流向数据看到,近3年来,3省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就业人数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丁雪峰说,湖北是高教大省,往年大量毕业生流向珠三角、长三角。近年来,留在湖北就业比例稳中有升,2016届42.7万名毕业生中,60.2%选择留在湖北,同比增长1.25个百分点。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表示,近年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加工业、制造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文/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