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的房车
『壹』 打算明年环游中国一年,夫妻自驾大概需要准备多少钱
打算明年环游中国一年的时间,夫妻俩选择自驾,大概需要准备20万元才可以。可想而知对于夫妻两个人如果在打算自驾游一年的时间,虽然说并不是特别的长,但是彼此之间路上的消费和自驾到旅游景点上,的一些消费都非常的多。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妻子究竟是不是一个爱好逛街的人,如果是一个热爱买东西的人,在消费能力上可能就会比较多,同时夫妻俩在自驾游开车以及住宿吃饭的问题上都是大笔的消费。
自驾游的费用
对于出门旅游花费的金额是没有上限的,要知道因为很多人的消费观念不同,在消费能力上一般都是根据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去进行考虑。如果家里边比较有钱,出门的时候也就完全不用考虑什么东西可以买,什么东西不能买,只要有钱,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购买。
『贰』 自己租的店面门前别人可以随意停车吗
应该来说,自己租的店面门口是不充许随意停车的,不但影响做生意,而且,客人,自己都出又不方便。我也租了两卡店,店门口就是一条街道。经常有人,看到我家店面门口的卡楼下,地方宽扩。就把车停到我家的店面门口。因为周边都没有停场,人口又密集,所以,有些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停在你店门口。
四,可在店铺门前,放置障碍物。阻止外来的车随意停车。因为,我在停车场,工作多年,了解车主,司机的心理,他们对自己的车,非常爱惜。总之,对随意停在你店面门口的车,对司机,好言相劝,是很容易解决此问题。这样,也就不会烦心了。
『叁』 《有房有车》电视剧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房有车》将是一部具有偶像剧特质的旅游戏剧公路大制作。
《有房有车》的故事,发生山东省济南市,老程是一个爱车爱旅游的退休干部,买了一辆房车后准备带老婆周游天下,不想二胎政策下来后女儿又生了二胎,老伴只能又背上看孩子的包袱无法出门,老程感叹50后命运不好,他的房车成了累赘。停车难,租不出去,闲置无用。老程在《团购帮》买东西时和隋经理误打误撞,隋经理和老程商量开办一个房车俱乐部。
房车俱乐部开张,电视广告一做,加入房车俱乐部的人各色各样。房车改变人们出行习惯和因房车而改变百姓情感的故事就此展开……
『肆』 房车买全新的好还是二手的好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咱们聊聊!
反问一句,你选择家里的乘用车的时候,第一辆车选择的是新车?还是二手车?
房车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玩儿过房车的,再选二手车还能理解,但如果你是要购买您人生中第一辆房车,还是买新的吧,理由如下:
1、房车是车与家的集合,底盘+上装,底盘稳定性一般都还好,但上装呢?放眼全世界,房车上装就没有不出问题的,别跟我提什么国外大品牌,都一样!不过很多老外手工能力要比我们强很多,真坏了,人自己在自己家库房就锛凿斧锯的开修了。国内啥环境?有几个能找到个合适的场地把车拆开自己修的?有场地也未必有能力啊!这是其一。
2、质保,新的房车,无论你是直接从厂家买的,还是通过经销商买,只要是正规厂家都是有质保的。但这个质保特别不专业,基本是人对人的,也就是说你从谁手里买的,后续维修时候你找谁。国内房车售后基本就这个情况。国外要好点,但也没好哪儿去,一般国外是很认经销商的,经销商也会把售后质保当成一个产品来打包出售给用户,这个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国内大的房车经销商还能做到,但国人买东西总想绕开经销商的这股劲真愁人。这种情况下,房车质保只限于第一任车主与当时第一任车主的购买渠道,很难转移到第二任车主身上的,所以二手车几乎是没有质保了。当然,这种情况最好是我说的那种国外的模式,有大的二手车经销商,然后把质保当成个产品卖给用户,但问题还是老问题,很多用户总觉得经销商要赚他钱,总想法设法绕开……
3、我们房车产业发展的晚,产品真正成熟,也就这两三年的事儿。而市场上,很多早期的房车产品,品质堪忧,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有些是因为小厂经验不足,有些就单纯的是有些不懂行情的人偷工减料的美其名曰贴近百姓的廉价版房车,还有些车型本来就是给租赁的车型配置很差,还有些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搞的所谓共享房车最后没搞成也发配到二手市场了……就这么个乱市场,专业人士看着都懵,普通人真的很难选到合适的产品的。而且我说的不仅仅是自行式,拖挂房车这个问题更大!
『伍』 史上最牛房车的史上最牛房车
这辆房车里,住着他们一家五口人。因其简陋,很多网友称这是“有车有房一族的最心酸解读”。也有很多媒体,将这解读成高房价年代,工作数年仍买房无望的打工族典范。
其实,冯增并非完全没有实力买房,只是他不愿意做“房奴”,更愿意将钱用于扩大生意。虽然住在房车内,但他觉得现在生活很幸福。
“房车”内,“卧室”“客厅”一应俱全
郑州市郑尉路与南三环交叉口附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修车店。37岁的周口淮阳人冯增的友谊修车铺,就开在这里。
修车铺前,停放着一辆车牌号为豫G33425的中巴车。
和普通中巴车不同,这辆中巴车一侧装着空调。它就是在互联网上有着响当当名号的“史上最牛房车”。
昨天下午6点,中巴车上开着60瓦的灯,冯增的两个孩子坐在车内写作业。
妻子刘宗英在店铺一旁的简易厨房内做饭。为了节省燃气,她烧的是木板。平时,买东西剩下的纸箱、牙刷盒子等,她都舍不得扔,积攒起来留着当“柴火”用。她买了一些鸡肉,打算改善一下生活。
远处,冯增和一位工人,正满手油污地修一辆白色面包车。
这辆中巴车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上面并排摆着两张床,晚上,妻子刘宗英带着3个孩子挤在上面。
床头是“客厅”,“客厅”内放着一张孩子们写作业的书桌。另一张桌上,放着一台10英寸的小彩电。那是淘来的二手货,接了几次天线,都被雨淋坏了。平时,家人吃饭和孩子学习都在“客厅”。
从远处看,蓝白两色的车身已满是斑驳;轮毂生了锈,雨刷早已脱落,后视镜被摘下来,成了妻子刘宗英和两个女儿的梳妆镜。
“我们在这里住了4年,感觉还行。”冯增说。
“房子”弄好那天,上初中的大女儿偷偷地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在这个城市里,属于我们全家人自己的‘房子’诞生了。”
就在这个6000元买来的中巴车上,刘宗英说过了4年的“幸福生活”。
付得起首付,只是不想当房奴
很多媒体报道称,今年37岁的冯增在河南郑州市内修理了23年汽车,依然没有经济能力在城里买房。
其实,冯增开有修车铺,2005年,他一年的净利润已经有5万多元,他甚至还花6000多元购买了一辆二手叉车,添了一份收入。如果按揭买房,他并非没有实力,但他们“更愿意先扩大生意”。
2000年初,刘宗英路过一个楼盘,售楼小姐追了一里多地给她推销。那时的房价是800元/平方米。“我经济不太宽裕,回绝了售楼小姐。”
夫妻俩第二次接触楼盘,已经是2005年了。那一年,冯增的修理铺生意格外好,甚至还请了四五个工人帮忙。刘宗英第一次动了买房的念头。
“2700!”没等售楼员接着推销,刘宗英就慌忙挂了电话。她算了算,自己只能买得起20平方米。
这之后,房价噌噌往上涨,刘宗英就没再动过这个念头。在她眼里,如果有足够多的钱,他们宁愿先做大生意,“生意好了,一切都没问题了”。
屡次搬家,租房没住自己“家”舒服
一些人不理解,冯增夫妇为啥不租房子住?
其实,刚开始,他们一直租房子住。2003年,因为拆迁,冯增夫妇曾在中州大道附近租到一间带地下室的铺子。但好景不长,次年春天,由于绿化带改造,他们又要搬家了。他们找到一个城中村,每月200元,不带窗户。那年夏天,2岁大的女儿冯佳明差点没热死在屋里,医生直说“危险危险”。
过一年,又是拆迁,他们又搬家了。2004年,夫妻俩租到了现在的大铺子。“老租房子搬来搬去太不方便,晚上没有人看店铺,东西还会丢。”冯增说,他们决定不再租房,干脆住在店里。
妻子刘宗英埋怨,夏天铺子里特别热,胳膊能被蚊子“咬粗一圈”。一夜时间,十几个蜘蛛网就能从枕头边直排到房顶上。
冯增觉得弄个“房车”没准挺舒服的,还不怕拆迁搬家,便灵机一动,花了6000多元,买下这辆二手车。
自己年轻力壮,没想过求助政府
一些人认为,没有房子的生活,就跟幸福无缘。在刘宗英眼里,没房子没啥不好。“买个房子负担太重。”她想得更多的还是自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