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
Ⅰ 国内研发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企业有哪些呀
山东劲胜新能源科技
Ⅱ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的名校访谈
中山大学
(校长罗俊:)“三大建设”剑指世界一流
履新逾4个月,中科院院士、中大校长罗俊带来什么样的治校新思路?这所2014年才过90岁生日的“985”大学、广东第一高校将如何焕发青春活力,为国家重大战略、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新力量?
“我校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前列,进而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路径。”在前不久召开的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会议上,罗俊开门见山,剑指“世界一流大学”。
实际上,早在2015年中大的春季工作会议上,学校未来发展思路已达成共识——坚持“三个面向”,坚持面向学术前沿、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文理医工的全方位发展。
对“三个面向”,罗俊是这样阐述的:面向学术前沿,是指一流的教授要做一流的学术,力争学术的前沿攻关,潜心传世的经典著作和重要的原创成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要引导教授把个人的学术兴趣与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要有一批战略科学家,要参与到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去,要让科学家们把自己的想法纳入到国家的计划;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服务国家、服务地方,服务广东创新驱动。
“三个面向”如何落地?“三大建设”——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是主要的实现路径。
华南理工大学
(校长王迎军:)专利转让全国第一 助力广东转型升级
华南理工大学从当年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发展成一所理工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实力稳居国内一流,迈入了世界知名大学的行列。2014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华南理工大学工科排名跃入世界50强,而中国大学入榜的仅有6所,华南理工是其中之一,这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工科优势;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学6个学科都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7个学科排在全国前10名,轻工排全国第一。
一是探索实践出了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模式。比如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引导单纯的项目合作转向长期的战略合作,再以校地共建研究院为产学研创新试验田,将前沿研究的重心下移、向产业的前端推进,实现学校科技成果和相关产业全方位对接。
二是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华南理工大学每年授权专利2000多项,十几年来一直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把它们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的任务。在《2015中国大学评价》中,我们的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根据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华南理工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发明授权量在全市大专院校中占的比例都超过了四成。
三是重视和地方的合作,把科研转化平台放到校园外面。学校建成各类工业研究院20多个。我们在广州市部市共建了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东莞共建了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在珠海共建了广东首个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通过多年的运行,已有很好的成效。如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孵化企业19家,其中两家企业即将在新三板上市。
暨南大学
(校长胡军:)年推动5—10项重大成果产业化
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我们争取做到“三高”:一是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瞄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生物医药、光电通讯、食品安全、再生医学、环境保护、新闻传播、华侨华人等优势重点学科,在相关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凝聚创新力量,打造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计划在省内主要经济实力较强地市建成8—10个新型研究机构,在省外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地市建立2—3个新型研发机构,各个研发机构在大学支持3—5年后能够独立运营;每年服务地方企业300家以上,实现服务企业数翻一番;每年推动5—10项重大成果产业化并成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公司,力争用10年的时间孵化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三是突出侨校特色优势,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暨大已具备冲击高水平大学的良好基础,学校将瞄准学科前沿、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学校治理体系,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汇聚一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建设一批高水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和基地,培养一批具有拔尖水平的创新人才,产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重点打造九大学科群,带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2017年,学校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国45名左右;2020年,综合实力力争接近或达到同类型“985工程”高校水平。
华南师范大学
(校长刘鸣:)大力推动广东教育现代化
2015—2017年,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的拨款额度总量将近10个亿,每年3个亿左右。学校拟将这笔专款投入到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总体上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目标导向、强化绩效”的原则。
针对国家特别是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学校将以教育信息技术为牵引,大力推动广东教育现代化。同时,在新型印刷显示材料、可见光通讯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若干领域重点攻关,形成优势。此外,学校将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的人文社科优势,针对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工作中争创一流。
2015年,学校正式成为省部共建高校,现又进入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现正在酝酿冲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希望经过3—5年和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学校教师教育发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服务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传承岭南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师范大学领先水平,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到2017年,力争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有较大提升,总体形成高水平大学的良好发展态势。
华南农业大学
(校长陈晓阳:)探索现代农业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拿到资金如何干,我们的回答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现目标”。关键在4个方面:一是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和资源配置改革。要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障碍,使学校办学活力和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三是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在三年内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四是特种研究机构建设。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组建若干个特种专业研究机构,使之成为科技创新高地。
“重点”体现在5个方面,包括学科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广东省属高校,我们必须立足广东、服务广东,重点抓好4方面的工作:一是现代农业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二是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为广东“三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加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全面服务广东现代农业;四是实施“433新型产业服务工程”,支撑广东农业产业发展。现学校建立了七个广东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与14个企业联合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催生了温氏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大型企业。
目标是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校长余艳红:)争当国内医科院校领头羊
建设高水平大学,我们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人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国家级重大平台为依托,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为导向,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促进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特别要在资源汇聚与配置模式创新上下功夫,按照“统筹兼顾、学术主导、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原则,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从而形成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我们首先要紧密对接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力争搭建新药创制大平台,完善成果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同时,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并大力加强医院集团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要借此契机,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提升科技创新、转化和服务能力,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或社会问题为导向,以形成跨院系、跨学科领域的七大重点建设项目(慢性器官衰竭防治、疾病精准诊断、严重创伤救治研究、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与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应对核化生危害卫生应急关键技术研究、消化道肿瘤诊治新技术研发、慢性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学科人才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3年建设期,我们的整体办学水平将有显著提升,在学科人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转化、国际化办学等核心领域达到国内医科大学一流水准,努力成为国内医科院校的领头羊。
广东工业大学
(校长陈新:)
广工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贴合度特别高。自立校以来,我们就将“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确定为我们的办学方向。2012年以来,我们奔跑的加速度也是我们的优势。广工将紧紧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突出“顶天立地”,即紧跟学科前沿、支撑产业发展,进行学科结构优化。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经费到位后,将主要用于高水平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攻关和成果培育,在产业深度融合中为企业提供造血功能,支撑引领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广工将在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建设若干个“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学科,特别是机械、电子、控制等,既是广东战略新兴产业,又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在相互融合中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我相信在服务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综合实力一定会得到显著增强。到2020年,将学校“三大平台”建成行业的创新驱动基地,并带动大批创新基地和平台的建设。实现学校工科优势更加明显,办学质量明显提升,技术创新和支撑行业发展能力显著优化,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高校的前10%。最终将学校建设成为与产业深度融合、最具活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Ⅲ 为什么现在科技都这么先进了!但电池问题依然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大的突破
新的电池技术虽然是鼓舞人心的,但是任何的新技术,新材料都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个转化过程,才能成为商业的产品,比如锂电池,最早的锂电池的概念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之后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也是经历了十几年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硬件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小小的手机性能,可以与一台个人电脑相媲美,这样电池技术有点吃不消了。
很多人关心动力电池和消费级电池的区别。从电池的角度来说,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但是由于产品应用条件不同,所以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我们所看到不同领域电池的产品属性,有很大区别。在消费级电池领域,没有五花八门的正极材料;而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很少谈到关于电解质变化对性能的影响。在能量密度方面,比如2015年2月16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要求了2015年底轿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200Wh/kg。
作为消费级电池来讲,早在2013年,其能量密度就超过200Wh/kg的水平了,这不但与优化材料和结构有关,高电压的做法更是功不可没。由于消费级电池一般不成组使用,即使成组,也是几支电池之间的串并联,与动力电池简直是数量级的差别;“BMS”直接管理电芯;充放电电流较小;热管理也相对容易;一般来说,消费级电池质保期也只有1年,所以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满足消费级电池市场的需求的。但是在动力电池市场,可能就行不通了。动力电池的要求,相对要高更加综合,既有安全性的考虑,又有成本方面的评价,同时还有性能方面的要求。
任何的电池可能都有他的适用环境。比如燃料电池,无论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单元,还是作为市政供电设备来说,其电池特性上都是非常合适的,但是与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相比,开发小型燃料电池便携设备可能使比较困难的。在高喊的技术突破的时候,更冷静的考虑一下锂离子电池的局限性。因为只有意识到这些局限性,才有可能探索新的电池体系。当然不得不承认,随着技术的推进,将来发展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并且能满足商业应用需求的新的电池体系,而且要求新体系所使用的材料要求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材料易获得,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因此,在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同时,还要对那些已经发现但并未充分商业化的电池体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Ⅳ 广东在什么领域应用新能源比较多(就是有哪些新能源产业)并且遇到了哪些挑战最好详细列几点,谢谢哈
编辑本段概况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省政府早在1995年开始就通过省长专项基金支持实验室基础建设工作,并在1999年11月正式立项建设,2002年10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2003年初开始进行学科调整,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线设置3个研究方向: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战略。2003年9月立项进行二期建设,并搬迁到五山创新园区,根据研究方向布局建立相应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管理。拥有热能工程硕士点,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1]
编辑本段研究方向1.生物质能研究:资源及能源作物、生物质热化学利用、燃料合成、固体废弃物能
2.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理论与开发
3.能源战略研究:微能源系统、能源与环境、能源政策分析与战略研究)
编辑本段研究内容能源植物选育,利用过程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分布及特性,生长与生物质能利用过程碳、氢、氧、氮循环模拟;生物质气化与燃烧,气化发电,热解液化,高能转化;化学合成液体燃料,生物质柴油改性提质及利用,气化制氢;RDF的研究及技术开发,特种垃圾的热解焚烧,固体废弃物处理成套技术设备及系统集成。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研究;探测技术、资源评价和综合判识系统的研究;热力学、动力学、和传热、传质学理论研究;开采理论与技术;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能源战略:能源战略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能源资源、结构分析;能源政策分析与战略研究,能源利用过程的经济、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微能源系统,微流体MEMS,生物传热理论与技术;
编辑本段实验室主任简介陈勇,1993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1996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任教,199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998至今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01至今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洁净煤技术,固体废物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共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专利8项。2001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2001年首届广东杰出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2002获全国环保先进工作者称号。担任广东省科学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环保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转化》杂志编委,国家清洁煤燃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热物理学会能源专业委员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能源委员会委员,国家后续能源战略规划编写组成员,国家“十五”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
编辑本段开放课题简介根据拟定的重点实验室各学科方向研究目标与近期工作重点,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科学基金,对实验室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开放,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促进本领域学科自身的成长。如华南理工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得到了重点实验开放基金的支持,与实验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编辑本段研究目标实验室根据“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坚持标准,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创新体制;精干队伍,转变机制;改善环境,建设制度;扩大开放,促进联合”的原则,在前期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精神,实行科研——产业——行政——流动四大模块的整体布局,各模块在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的基础上采取不同运行机制,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对人员实行动态定位,其主要内容是全所实行“按需设岗,逐级聘任,竞争上岗,强化考核,侧重绩效,优胜劣汰,动态更新,签约管理”的合同聘任机制;实行相对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建立与实际贡献直接挂钩的绩效工资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目标管理、高酬严考、滚动发展。
实验室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出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一支团结、创新、富有活力、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术队伍,已形成了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队的中坚力量,实验室已经成为研究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Ⅳ 徐有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出台后,亮点在哪
2015年2月2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重点专项方案》)征求意见结束,《重点专项方案》成型后,将逐步进入实施阶段。参照此前的科技部项目经验,为了支持此重点专项,科技部也将拨出资金支持,从而给参与专项研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送来又一波“红包雨”。
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说,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对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给予适当支持,引导企业在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随后,2012年10月三部委就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通知》(下称《创新工程》),准备好专项资金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项目。之后不久便有了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25个拟支持项目名单,比如江淮第五代纯电动轿车平台技术开发项目、比亚迪新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技术开发项目等。这25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本是车企产业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三部委则额外对企业申报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划出专项资金补贴。
最终,江淮第五代纯电动轿车平台技术开发项目获得财政部2亿元创新奖励资金,比亚迪新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技术开发项目获得2.5亿元奖励资金。在25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获得了数额巨大的资金奖励后,2015年春节期间,科技部再次为新能源汽车准备好新年大礼,等待车企来抢“红包”。
那么面对科技部又一轮的《重点专项方案》“红包”,怎么才能抢到手呢?让我们逐条找找《重点专项方案》的“抢”点。
《重点专项方案》提出目标,完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技术体系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动力电气化、结构轻量化、车辆智能化三大科技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大变革机遇,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
“三纵”动力系统技术不变,依然是纯电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三横”则扩展为三大共性核心技术,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在“三横三纵”之前还有三大科学基础问题,面向电动化的能源科学、面向轻量化的材料科学和面向智能化的信息科学;在“三横三纵”之后还有三大支撑平台,基础设施平台、集成示范平台、国际合作平台。
随着“三横三纵”内容的扩展和新能源汽车上下游范围的扩大,能够参与领取政策“红包”的企业将会大量增加,“红包”的争抢将会更加激烈,八大“抢点”如下:
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项目
《重点专项方案》具体计划为,轿车动力电池的单体比能量2015年底达到200瓦时/公斤,比2010年提高一倍;2020年达到300瓦时/公斤,总体水平保持在国际前三名以内;2012年《创新工程》申报的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是单体比能量2015年底达到180瓦时/公斤,随着近期动力电池的技术的不断进化,此次方案再次将2015年底的目标提高了20瓦时/公斤,电池技术的发展将会超出预期。
科技部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或带来“红包”雨八大抢点
2012年《创新工程》对申报企业的要求是,电池企业对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资规模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电池单体年生产能力不低于1亿安时,这个门槛还是比较容易达到,新一轮《重点专项方案》的申请企业标准可能还会提高。比克、万向、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天津力神、比亚迪、波士顿、沃特玛等电池企业都是抢“红包”的好手。
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是技术提升后的集中体现平台,奖励也会集中体现在这一领域。不过由于《重点专项方案》具体实施年限为2015-2020年,时间跨度较大,仅作为未来指导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所以对于具体整车要达到的指标没有明确说明。不过按照2012年《创新工程》申报项目要求,到2015年,全新平台的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这个标准现在部分低速电动车都能够达到这一标准,《重点专项方案》的申报条件预计会将最高车速提升至110-120公里/小时以上,续航里程将会在150公里以上。
《重点专项方案》指出,面对我国2020年以后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降低到5升以下的严格油耗法规,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各大车厂预计未来都会有纯电动乘用车推出,这里将会是争抢最为激烈的一个版块,北汽、江淮、比亚迪、奇瑞、长安、上汽、吉利等都已经排好队在等待了。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项目
《重点专项方案》披露,2014年,我国的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秦”成为世界第四畅销的插电式车型,欧洲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热潮迅速兴起,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纷纷推出各自的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预计2015年欧洲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将进度快速增长期。
《重点专项方案》明确提出,要形成中国特色插电式电动汽车主流技术路线、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著名品牌和主打车型,所以这也可能是另一个“红包”密集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初期暴露出一些问题曾经被过度放大,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的技术路线之争一度进入白热化。但其实出现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路线,而在于基础设施的配套,未来政府将会减少对技术路线的干预,而主要营造一个统一、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最终由市场来选择具体技术路线。
根据2012年的《规划》,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要求,纯电续航里程在50公里以上应该是未来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基本配置,否则连补贴免购置税等优惠也享受不了。2012年的《创新工程》项目申报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在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的汽车燃料消耗量优于乘用车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不少于30%,可能这一次还会有类似的要求,插电式混动车企业应该早做准备。目前插电式混动乘用车中,上汽和比亚迪都有成熟车型推向市场,未来也应该会有新车型推出,两个企业应该都是大热门。
纯电动商用车项目
纯电动商用车方面,可能不会像乘用车设定最大续航里程,将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电池技术和商业模式,从国家最新的纯电动客车补贴办法来看,单位载质量能耗或将在下批次项目审核中提出要求。据第一电动研究院2014年新能源客车产业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单位载质量能耗较低的客车企业,厦门金龙、东风、宇通、北汽福田、一汽、比亚迪和中通客车等企业都已经做好热身运动。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项目
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领域,尤其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领域,市场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驱动模式渐渐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度。《重点专项方案》中对于这一块的要求也比较少,预计这一领域新一轮的“红包”数量会比较少。
燃料电池车项目
燃料电池车领域目前主要就是上汽在领跑,第二梯队也是相差很远,整体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不小差距,《重点专项方案》提出目标,要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取得突破,达到产业化要求,实现千辆级市场规模。新一轮重点项目可能会增加燃料电池车的数量,让第二梯队的企业能够再坚定一点决心。目前已经披露出燃料电池车的上汽、宇通、陆地方舟等或许都将从中受益。
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项目
2012年的《创新工程》中没有单独设立电机驱动方面的项目,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的提升,作为核心技术的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被放上议事日程。《重点专项方案》提出,驱动电机技术水平保持国际先进,电机驱动控制器比功率2020年比2014年提高一倍,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介绍,我国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密度比国外差一倍,国外是12—14,我们是7—8,主要是我们的基础元器件没法在底层封装,都是买的模块。此次《重点专项方案》可能会在电机驱动控制器方向单独设立扶持项目,之前必须与车厂捆绑立项的电机企业终于不用再跟在后面蹭“红包”了。
电动汽车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项目
《重点专项方案》还提出,全面提升纯电动汽车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水平,小型电动轿车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市场化推广达到国际领先。由于电动车电池重量和频繁充电的问题,电动汽车对轻量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要求要高于传统汽车,如果能够像宝马i3那样对电动汽车采用全轻量化车身设计来减重等设计,都可以在这一轮抢到更多的机会。
除了以上的8个红包“抢”点之外,十二个模块还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但是本着“集中投入、重点突破”的原则,此次《重点专项方案》可能也不会把网撒得太大。
另外,此次《重点专项方案》特别强调,2014年,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多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出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成为新能源汽车进入家庭的元年。这是各部委首次在官方的文件中认可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元年,如果说“北京奥运”、“十城千辆”等示范推广都是对新能源汽车投石问路的话,那么现在国家已经基本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为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新能源轿车技术产业化水平居世界第二位,并且有望在2015年跃居第一位。中国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仍然落后美国市场4万辆,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本身具有的政策依赖性,加上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政策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最近一两年超越美国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但明确,而且不遗余力,未来给出的优惠政策将会越来越多,奖励“红包”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比的就是看谁速度更快。
Ⅵ 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哪些税收政策优惠
1、财政部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按照节油率分为五档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
2、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8万元/辆和42万元/辆;纯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万元/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最高为60万元/辆。
3、2010年6月,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
4、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5、明确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这是车船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新增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贯彻落实这项税收政策,现将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6、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通知第六条明确,所称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7、在北京的购车摇号政策中,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单独配置,享受单独摇号。
(6)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扩展阅读:
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为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授牌,并明确了政府将通过补贴消费者,做大市场的模式鼓励企业生产、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此举将推动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试点推广,即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对有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地方财政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也将给予补助。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认了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此外,示范推广单位必须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采购,并确定车型、数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
Ⅶ 广东省十大热门专业是
1.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相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2.生物技术类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年产值过亿元的生物技术企业已蓬勃发展起来,各地把生物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生物技术的开发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科学素质,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和付诸实现能力的新型人才。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相关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3.现代医药类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现代中药产业不仅在世界发展较快,而且在我国也是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相关专业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4.汽车类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年将继续走俏。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相关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5.物流类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专家预计,今后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物流业将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目前,国内需要600多万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至40万,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相关专业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等。6.新材料类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五”计划开始以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在质量、性能与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将带动新材料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生物医用材料以约20%的速度递增。此外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的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复合材料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树脂基的复合材料。相关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7.环境能源类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但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而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关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8.管理类因为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将直接带动我国外经外贸的大发展,所以,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 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转换企业产权、机制以及企业法人实行招标制、年薪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大权交到职业企业家手中。而据我国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个职业阶层。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越来越看涨。所以,尽管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可能做的并不是管理的工作,但是过几年之后,有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将会成为抢手货, MBA仍将是企业争夺的对象之一。相关专业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9.法律类目前我国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职律师还不到2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只有两名律师,而聘请律师的企业也只占全部企业的千分之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律师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专业因此成为未来热门专业之一。相关专业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商业法、国际商法等。10.营销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而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商品化发展和商品房信贷业务的日益红火,购买商品房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的首选投资,房产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就是聘用房产推销员。而随着小轿车的大幅降价及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轿车在21世纪进入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已不再是神话,因此,汽车营销人员也将走俏职场。再有保险推销人员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艰苦创业”之后,也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职业。所以,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会增大。
Ⅷ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按照新出台的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发展纲要中提及:
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是纯电动汽车,目前行业还处于混合动力汽车阶段
混合动力汽车分为轻度混合和重度混合,其区别在于电极是否作为主要驱动装备
目前发展电动汽车所需要的关键零部件中,锂电池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电极和控制区技术正在发展和成熟,其余电控和底盘技术各家企业都不一样。
现在的瓶颈在于要统一行业发展规范,建设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Ⅸ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不久前,汽车评价记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夏季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安全保障与创新引领”,与会专家发表了热情洋溢和颇有建树的演讲。汽车评价会适时做陆续报道,下面是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阴和俊的讲话摘录。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载体。
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成为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最佳平台。
以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的终端,根据车辆使用情况进行电能反馈,提高电网的稳定性,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
面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各国市场均应从对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培育面向未来的科技竞争优势的高度,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自201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的步伐,2011年—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增长迅猛,从5万多辆增长到50万辆,总保有量达到130万辆的规模。2016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步,产业化进程处于引领地位。
在国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的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步,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取得明显进展,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企业、比亚迪、上汽、广汽等纷纷发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客车电动化主要集中在城市应用领域及公交的电动化,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应用规模,均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较大突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从2007年每公斤90瓦时,提高到接近每公斤140瓦时。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200瓦时,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
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深化充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加强“三纵三横”技术研发的部署,从基础科学问题、共性核心关键、动力系统技术、集成开发与示范四个层次,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推广应用的实际需求,重点对动力电池与电池的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池总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等六个方向进行研发部署,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升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