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能源汽车生产补贴政策
A. 免购置税、停车费减半或免费.....广西新能源汽车多项利好来袭!
12月31日,从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治区政府公布了攻坚行动的总体目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从攻坚行动前的1.1%提高到2.5%左右,增长1.25倍;增量汽车电动化率增长100%以上,即从攻坚行动前的6%提高到12%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充电便利性大幅提升,全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新能源汽车应用做得较好的“柳州模式“将在全广西推广。图为柳州一小区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柳州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30日攻坚行动之前,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3203辆;全区已建成充电桩6948个、充电插座16563个;已接入自治区级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充电运营商26个,终端充电桩2400多个。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未能满足社会需求。
南宁街头的”广西造“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图为民族大道一单位大院里为新能源车专门建设的停车位和充电桩。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甘宁/摄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现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我国工业产业升级,同时也是缓解能源紧张和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
广西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条件,拥有400家本土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并拥有5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本土企业和4家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生产资质本土企业。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
新能源汽车政策帮你问
问:大面积划定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建设充电设施,如何解决与传统燃油车使用的矛盾?
答:推广新能源汽车不是否定传统燃油车。我区将采取挖掘城市富余空间资源增设专用车位,对车行道、人行道、绿化植被、道路石墩等进行小规模调整而增设,尽可能不减少原有停车位数量;充电设施建设主要是在专用停车位上加装或新规划建设,尽可能不挤占原有车位。因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不会与传统燃油车使用产生太多矛盾。
问: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上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新能源汽车噪音小、无顿挫,在年检时无需检测尾气排放,而且享受优惠电价,出行成本一般在0.06元至0.15元每公里之间,保养维护周期和费用均优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质量列入三包内容,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新能源载客汽车可使用除快速公交专用道外的常规公交专用道,并将不受单双号限行限制;新能源货车可通行市区货车禁行路段;在市政部门设置的道路两边停车位,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减半征收停车费的优惠政策,对停放在路内专用停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执行免费政策;购置新能源汽车可享受免征购置税政策等。
来源:南国早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2022年广西汽车消费补贴政策
易车讯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那么按照车价10%的购置税计算,售价30万元及以下的车型理论上最高可省下1.5万元购置税。
而除了购置税减半的“国补”政策,各地也积极响应号召促进汽车消费,陆续出台地方叠加补贴政策,包括现金补贴、消费券、抽奖等多种方式。广西2022新能源补贴申请方式分别是申报,初审,初核,审核,拨付。汽车下乡补贴需要以下材料:
1、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2、行驶证原件及复印件;
3、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汽车下乡标识卡。
法律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通过居民委员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
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第二条
根据新能源汽车规模效益、成本下降等因素以及补贴政策退坡退出的规定,降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补贴标准,促进产业优胜劣汰,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C. 广西2022新能源补贴怎么申请
广西2022新能源补贴申请方式分别是申报,初审,初核,审核,拨付。
1.申报。项目申请主体原则上应分别在2022年、2023年、2024 年第一季度内通过“八桂充”平台向项目所在地发展改革部门提出上一年度补贴申请并附有关材料。
2.初审。由申报项目所在地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企业报送的材料通过“八桂充”平台进行线上初审并组织开展现场抽样核实,通过初审的申报项目,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汇总报设区市发展改革委。
3.初核。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在10个工作曰内进行初核。通过初核的申报项目须对外公示不少于3天。如无异议的,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4.审核。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照补贴审核工作机制,组织相关单位对各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汇总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联合审核,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5.拨付。自治区财政厅根据审核意见下达应由自治区财政承担的补贴资金,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在收到自治区下达资金文件10个工作日内将该资金拨付至相关单位(企业)。
D. 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
新能源国补政策:
1、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2022年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2、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即续航、能量密度、能耗要求不变。
3、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为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现就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持技术指标体系稳定,坚持平缓补贴退坡力度
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根据《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要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二、明确政策终止日期,做好政策收尾工作
根据《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要求。
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
三、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引导,确保质量和信息安全
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强化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满足国家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在线升级等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监测平台效能,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做好事故应急响应处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定期汇总起火及重大事故信息,加快建立车辆事故报告制度,对于隐瞒事故信息、不配合调查的,视情节轻重暂停或取消涉事车型补贴资格。
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申请具体流程如下:
1、车主自行购买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并悬挂新能源牌照;
2、车主买完新能源汽车后,向4S店提供购车证明材料(购车消费者身份证明、活动期间新购新能源汽车购车发票、新购新能源汽车行驶证、申领补贴表等);
3、购车证明材料须经4S店进行初审、复印并加盖企业公章;
4、市、县(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第三方对初审合格的购车证明材料进行复审,审核通过后将补贴款打入购车人提交的银行卡内。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第二条根据新能源汽车规模效益、成本下降等因素以及补贴政策退坡退出的规定,降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补贴标准,促进产业优胜劣汰,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E. 新能源补贴政策
新能源补贴政策有以下几种:
1、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都以纯电行驶里程(R)为标准。
2、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R大于等于50公里每车补贴3.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80小于等于R小于150公里每车3.5万、150小于等于R小于250公里每车5万、250公里小于等于R每车6万元。
3、对于纯电动客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按其车长划分,纯电动客车每辆补助标准为30万至50万元,混合动力客车每辆则补助25万元。(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定额补贴15万元。)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第八条 申请补助的汽车生产企业及其新能源汽车产品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企业保证销售汽车与目录产品的一致性。
(二)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时,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0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km)。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三)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并承诺对整车和动力电池按一定的折旧率进行回收。
(四)汽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应向消费者提供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的产品性能参数保证:在纯电动模式下行使的汽车30分钟最高车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高时速、0-5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百公里耗电量(工况法)、续驶里程(工况法),电机类型和功率、动力电池类型及总储电量、充电(快充、慢充)方式和时间、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和输入电压等。
F. 广西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2
根据实施细则,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期间(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充电设施建设、充电设施运营、换电站建设、换电站运营、新购置广西本地产新能源营运车年度电费、省级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及监管平台(“八桂充”平台)综合运维、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及回收网点建设等进行补贴。
明确7大类补贴标准
实施细则明确了7大类补贴标准。其中,充电设施功率及数量、充电设施实际充电量、换电站实际充电量等,均以“八桂充”平台数据为准。
充电设施建设补贴。按额定输出功率对充电设施建设企业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补贴标准为交流充电设施150元/千瓦、直流充电设施300元/千瓦。
充电设施运营补贴。按实际充电量对充电设施运营商给予运营补贴,补贴标准为0.14元/千瓦时。交流充电设施补贴上限电量为1000千瓦时/千瓦·年;直流充电设施补贴上限电量为1500千瓦时/千瓦·年。
换电站建设补贴。按换电设备充电模块额定充电功率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补贴标准为1500元/千瓦,单个站点补贴上限为40万元。
换电站运营补贴。按实际充电量对换电运营商给予运营补贴,补贴标准为0.14元/千瓦时。
新购置广西本地产新能源营运车年度电费补贴(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相关补贴按专项补贴办法执行,不列入此范围)。补贴标准为4000元/辆/年。
省级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及监管平台(“八桂充”平台)综合运维补贴。每年补贴上限不超过100万元。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及回收网点建设补贴。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按实际回收量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20元/千瓦时;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点建设按不超过建设成本的30%进行补贴。
法律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有效承接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建立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推动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 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 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对消费者购买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补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较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城市或企业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
改革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城市公交车行业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优先领域,通过逐步减少对城市公交车燃油补贴和增加对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将补贴额度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形成鼓励新能源公交车应用、限制燃油公交车增长的机制,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替代燃油公交车步伐,促进城市公交行业健康发展。
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环节的融资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加其支持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来源。
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是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支持建立行业性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撑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和测试检验水平。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抽检制度,通过市场抽样和性能检测,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一致性监管。研究建立车用动力电池准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