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电动汽车骗补贴
Ⅰ 新能源车企骗补
上游越多,波动影响越大,被罚车企的资金问题,其上游关联企业的资金肯定会吃紧。但这次欺诈赔偿事件只影响到个别企业,主要问题是未来方向极不确定,政策总是在变,这种影响更大。”9月12日,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欺诈赔偿名单尚未完全公布,舆论关注度仍较高。一种观点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欺诈赔偿中,动力电池成为欺诈赔偿的关键载体。新能源“骗补风波”迅速蔓延到上游产业链。
“从一些欺诈性的赔偿方式来看,制度设计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证无车’的问题,肯定出在车管所。车管所需要看车架号才能领证,与行业和政策无关。这是人的管理问题。”该公司高管表示。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显示,部分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车型参数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不一致,部分企业产品性能虚假,部分电池生产企业电池组数量“缺两斤”,部分车辆甚至缺电池。但根据公告中的信息,部分电池较少的车辆仍可获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
“关于闲置车辆的问题,如果有关部门解释说新能源汽车不使用就不能补贴,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该公司高管表示。
目前,企业最痛苦、对行业打击最大的是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果补贴是在生产端补上的,最好不要在意企业的车辆是否闲置,因为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车闲置在自己手里。还有一点就是国家补贴和土地补贴都不给企业,企业只能等。”上面的人说。
博坦科技创始人聂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容量与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国家可以自行建设大型国有企业,在供给侧进行自我供给;另一方面,利用好经济杠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渡阶段,企业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这是客观的经济规律。”
未来的补贴能和电池有关吗?上述企业高管认为,不改变补贴重点,调整补贴政策对产业发展不利。“补贴政策不能和电池有关。当国家补贴生产环节时,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对上游材料进行补贴,问题会越多,国家越难控制,行政成本也会越高。因此,补贴只能向下移动,向用户方调整。”
所谓补贴向下转移,不仅仅是针对终端消费者,而是针对消费者使用期间的里程(参与、图片、查询)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欺诈性补笑兄偿,在实际操作中也容易实现监控。
重点打击电池拆解修理诈骗
外界并没有完全将欺诈性赔偿归咎于政府,但企业不得不承担大部分责任。但欺诈赔偿通知书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座椅、动力电池、轮胎等主要零部件无法唯一追溯,导致非法企业通过拆解、倒卖这些零部件牟利。
其中,电池序列号与帧数相关性不强,难以一一对应。很多汽车可以使用同一个电池,这导致一些企业通过电池拆解再利用申请财政补贴。作弊名单中的“车没电”就是指这种情况。
国家863计划重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监督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炳刚9月5日在《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6》发察明布暨研讨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必须认清两个问题:一是提高电池自身质量,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利用率,为再利用创造条件;第二,努力实现电池标准化,降低规格,减轻回收负担。
“市场上不同标准的电池,电池回收行业极难处理。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电池的回收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需要行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得到OEM和电池工厂的支持。”王炳刚说。
此外,根据近期公布的《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车示范应用售后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要求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并要求企业建立动力电池回收追溯体系。
企业负责回收废旧动力电池,需要有动力电池回收计划,包括回收流程、负责回收的企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各自的资金来源等。,并承诺按要求回收。
其中,制造商应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的可追溯系统。对动力电池组进行编码,确保编码与整车产品唯一对应;确保在上报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数据时,附上每辆车对应的电池组编码;并统计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种碰没袭类、型号、数量、重量、去向等信息。
电池技术决定行业深度。
“新能源企业和产品的准入规则可以从工信部44号文件的征求意见稿中看到,与电池目录无关。此外,目前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会对动力电池企业和产品提出一些要求,但不会简单地与电池目录挂钩。”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孟祥峰在《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致辞。
孟祥峰表示,电池目录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对电池厂商在研发、质量保证、生产一致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
此外,工信部计划修订电池规范条件,这将进一步提高此前设定的产能、R&D等技术指标。同时加大对已入驻企业的抽查和检查,未来电池目录会有一些动态调整。
“其实电池目录是自愿申报的目录。在此之前,电池公司全部送检,毫无意义。但这次工信部加大了对企业的抽查力度,这是对行业政策的完善。”郭萱高新技术(参与、图片、查询)总裁方建华说。
然而,来自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们的无助。事实上,电池目录仍然是强制性的,SAIC电池已经全部更换。虽然产能会快速增加,但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电池一致性,包括生产、工艺、人员、技术和环境。
“新能源汽车退出市场,补贴不可持续。估计未来新能源销量会大幅下降,所以补贴退出后,对整个市场都是致命的打击。”上述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相关人士表示。
他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初期,政府需要介入,但新能源技术并不是先进技术。只有当燃油车的成本越来越高,新能源车的成本快速下降时,新能源技术才有望取代燃油车。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近期趋势是,到,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到2025年,上述汽车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市场份额将超过80%。2030年出口占总产量的30%。
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已超过1.5%,锂电子动力电池性能显著提升,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性能显著提升,突破大功率无接触充电技术难题,在制动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到2016-,我国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240Wh/kg,电驱动系统倍增技术有望突破,一批A级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有望突破。
但通过对比世界主要国家动力电池的目标可以发现,到,电池单体的具体能源发展目标基本为300-350Wh/kg,随着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规模的增加,成本将快速下降。
目前各国电池技术的发展路线基本一致。前,计划目标主要通过提高锂离子电池系统的性能和降低成本来实现。2020-2030年,发展锂硫电池、锂空气体电池等下一代电池系统;2030年后,将通过非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提升性能。
同时,报告指出,我国动力电池单体性能指标与国外相差不大。但由于单体一致性差,成组技术存在一定差距,成组后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与国外相差甚远。
在正极材料方面,日本逐渐从锰酸锂转向改性锰酸锂、镍钴铝三元和镍钴锰三元。韩国早期以锰酸锂为基础,近年来以镍钴锰三元为主。目前,我国仍以磷酸亚铁锂的商业化为重点,近期加快了三元材料的引进。
“世界上最早的锂电池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目前的电池技术在单体性能和能量密度方面并不比国外差。中国的物质制度和国外没有差距。”一家电池厂的高管说。
他认为,国家最好不要搞产业政策,实用安全的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但汽车电池技术路线图课题组专家表示,国内仍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缺乏研究实力。这份路线图的设计实际上在技术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方向指引,避免投资失误和重复建设。
百万购车补贴
Ⅱ 力帆汽车真的很差劲吗
力帆是从摩托车迈向 汽车 的“本田梦”践行者。不过本田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源于其在核心技术上的疯狂研发。但是本田的中国的信徒们显然没有这个实力和决心。
从2006年首款车型520下线以来,力帆已经走过了12年里程,但是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山寨和骗补。比如早前力帆320山寨了宝马MINI,力帆820山寨了奥迪,力帆X80前脸抄袭了汉兰达,轩朗则是抄袭长安福特S-MAX。
新能源骗补事件发生后,力帆的多款车型被工信部“下架”,原本寄希望于通过新能源 汽车 “破局”的力帆,又被打回了原型,前景迷茫。
今年一季度,力帆12款车型的累计销量仅1万余量,同比下滑了31.09%,唯一的遮羞布是出口,靠着低价策略在部分海外市场占有了一定的份额,不过在国内销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点出口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力帆汽车真的很差劲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力帆 汽车 的起家发展史吧!我们都知道力帆集团最开始是以制造摩托车起家的,在八九十年代,摩托车作为当时最 时尚 和流行的交通工具,所以说当时的摩托车领域绝对是黄金发展时期,而力帆集团抓住了这个黄金发展机遇,在当时摩托车巨头企业云集的重庆,闯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以至后来力帆集团发展成为了中国摩托车巨头。
而且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当时的力帆集团还创造了很多的瞩目的成绩,比如说,研发了第一个四冲程100型发动机;第一悄昌个买下当时的甲A联赛足球队的摩托车企业;到了2003年,力帆摩托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而它的掌门人尹明善,也都是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可以说当时的力帆集团,风光无限啊。
之后,力帆集团开始涉足 汽车 生产领域,但我们都知道摩托车相比 汽车 来说要简单的多得多,毕竟 汽车 无论是在构造上,还是从技术上来说,要复杂的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显然,力帆 汽车 当时根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仍然以经营摩托车的经营方式去运营 汽车 ,也就是说根本没有 汽车 整体的一个运营方式,生产体系和整套的研发技术储备。它刚像是像摩托车一样的拿来主义一样,靠买别人的落后淘汰的技术,模仿山寨,再组装成整车的套路。
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力帆 汽车 旗下的车型,也就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模仿山寨迟拦的痕迹非常严重,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内饰打造上,都没有跟上市场最新潮流,同时在整车的品质工艺打造上,与其他的主流国产品牌 汽车 相比,差距很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力帆 汽车 ,这么多年来,并没有打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没有能够可以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最近这几年来的市场销量表现看,也可以看出力帆 汽车 的处境已经非常艰难了。2019年力帆集团销售乘用车2.25万辆,同比下滑75.5%;新能源 汽车 销售3091辆,同比下滑69.5%。即使是到了2020年上半年,力帆 汽车 仅销售978辆,同比下滑95.29%;新能源 汽车 销售549辆,同比下滑56.3%。除了 汽车 板块大幅度下滑之外,曾经引以为豪的摩托车业务板块下滑,也非常明显。可以说,就目前的市场销量表现,力帆 汽车 的销量实在是惨不忍睹啊。
而且,据目前最新消息,力帆集团于2020年8月7日申请破产,可以说以后我们也就再也看不到力帆 汽车 这个名字了,让人惋惜!但是,这就是市场,优胜劣汰是永恒的法则,只有不断的自我改进创新,把握市场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启旦扒上看法,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学习,谢谢大家。
力帆 汽车 应该算国内起家较早的品牌,但是其产品主要以仿制为主,而且没有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这条路很难走下去,纵观整个中国 汽车 发展史,这类车企的最后的结果都大同小异
力帆 汽车 不是差劲,是已经没有了。在吉利收购力帆以后,已经公布,要将其改造成一个电动车生产中心。
英雄迟暮,尹明善确实没有像样的接班人,或者说有一个不错的接班人,但是太过年轻了也太晚了。尹老爷子也确实年纪太大,不太适合参与公司的经营了。
力帆 汽车 的问题可能还不出在他们的经营上,最关键的还出在,进入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但经营摩托车的力帆,资金实力确实是不够的。没有钱就没有好的研发,然后就只能选择山寨的道路,正好遇上创始人退休, 汽车 行业进入下行期,甚至进入到向新能源 汽车 转型的前期。
我以前一个朋友是某大公司车队的队长,他私人买的就是力帆 汽车 ,质量也不是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至少从他管理的几百台车以后,他自己判断力帆 汽车 的质量和性价比都还不错。
但是光有这些不行, 汽车 这个行业门槛实在太高,不是每一个民营企业都玩得起的。
可能力帆的品牌一时还不会消失,因为吉利可能还想利用其做一些其他的用途,发挥一下余热,但是有尹氏家族管理的力帆 汽车 已经成为过去了。
作为个人消费者,现在千万不要去买那些库存车,因为就算接手以后的吉利要管,但是这些已经不会再生产的车买在手里确实是一个麻烦,特别是用了几年需要配件维修的时候。
力帆 汽车 是重庆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就这样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啊。
一、 没有核心技术,全靠抄袭;
二、做工和品控都比较差,一朋友之前买了一台,经常打不着火,各个钣金件之间的装配间隙能塞一个手指头;
三、骗取新能源补贴;
四、资本和管理方式,当然这个是外部人不清楚的。
稀碎
摩托车还行, 汽车 国内不行,国外出口还可以。
按理我们应该支持国产,但是车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们买车钱都是自己赚的,不是大风吹来的,我还是认为买车要自己慎重,选择合适自己的,放心的车。
Ⅲ 补贴取消并非空谈,新能源产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据悉: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近日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规定: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补贴最高上限由2016年的5.5万元下调至4.4万元。地方政府各级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的50%,而此前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配比大部分为1:1,各大标题党媒体纷纷标题为“新能源车补贴额度今年减20% 至2020将个人补贴完全取消”等,今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板块也走势疲弱,跟随大盘纷纷回调,怎么看待这一政策的出台和对后期板块的影响?
说到底,2020年完全不补贴只是一个新闻标题,背后并非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立足当下,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个股都不宜过高期望,而应该择机播种布局,等待未来的收获,股价涨跌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强扭的瓜不甜,顺应趋势定对策。
更多补贴政策的信息:
节能补贴取消,市场反应会促使新政策?
2021年将完全取消电动汽车补贴
Ⅳ 50%自主汽车品牌将不复存在!车市“中年危机”启示录
经过三十年的沉淀,走过曾经的辉煌岁月,车市“中年危机”悄然来袭。
2019年,中国车市难,一整年的销量寒冬,冷了厂家的心,更瘪了厂家的钱包。2020年,疫情“黑天鹅”来袭,不啻雪上加霜。
8月,我国汽车销售数据显示,销量出现下滑企业的达到41家,月销量在三位数以下的达到25家,18家车企销量已经归零,优胜劣汰的趋势正在加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今年曾多次表示,自主品牌阵营内部的两极分化已经十分明显。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亦曾公开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预计50%的自主汽车品牌或将不复存在。多家尾部汽车企业面临着随时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在时代的路口上,生死时速正在上演。
1
车圈最震惊:力帆股份破产重组
一夜之间,曾经雄霸中国的“摩托车之王”轰然倒塌。
8月7日晚间,力帆股份突然发布公告: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力帆控股")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力帆股份的倒下,应该是今年中国车圈的最大意外。
力帆股份成立于1992年,以摩托车起家,凭借在摩托车发动机上自主研发的技术优势,摩托车产销量曾跃上全国第一,号称“摩托车之王”。2003年,力帆股份开始涉足汽车制造,是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公司。
力帆创始人尹明善曾希望汽车能给力帆带来第二次辉煌,但是事与愿违,汽车恰恰成了力帆的滑铁卢。
作为A股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乘用车公司,力帆曾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实力不俗。但从去年开始,力帆业绩下滑、亏损加剧,破产隐忧开始显现。
据力帆股份2019年财报,力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32.35%,亏损46.8亿元,同比下降1951%。
亏损46.8亿元意味着什么呢?笔者梳理了其历年的财务数据——2007年-2018年,力帆股份分别盈利3.53亿元、1.99亿元、3.05亿元、3.82亿元、3.90亿元、3.21亿元、4.24亿元、3.86亿元、3.54亿元、0.83亿元、1.71亿元、2.53亿元。过去十年间,力帆股枣渣份共盈利36.21亿元。
也就是说, 2019力帆股份46.8亿的亏损额,远超过2010年上市以来10年间的利润总和,两者相差10.59亿元。
为什么在2019年力帆股份急转直下呢?这一年,中国汽车行业陷入低迷,新能源车补贴滑坡,这对严重依赖新能凳樱悄源补助的力帆股份来说打击巨大,或是公司危机的引爆点。再加上长期以来力帆股份经营不善,拖欠供应商款项,被多家经销商上门讨债等。随之,债务危机爆发。
进入颂雀2020年,亏损继续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下降74.88%,亏损1.97亿元,同比下降103%。
力帆的溃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它几乎没有开发出一款有影响力的车型。自2003年进军汽车行业以来,力帆累计共推出了28款车型,但如今只有轩朗在售,其余27款均处于停产状态,几乎全军覆没。
在新能源车方面,销量也是节节败退。自2015到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4874辆、5550辆、7738辆、10166辆。而2019年前5个月,力帆新能源车销量仅为1011辆,同比暴跌57.77%。
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力帆股份沉迷于模仿,不注重自主研发,进而在技术、产品及服务等方面,逐渐从诸多国产汽车品牌中掉队。
其中,2016年力帆汽车的"骗保事件",更使其困境雪上加霜。
2016年10月,力帆股份自曝骗保,公告称:2015年共有2395辆汽车不符合新能源汽车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
产负债率为85.9%,较2018年的72.9%提升超过13个百分点,负债风险不断攀升。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也直言,公司资金链紧张,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还存在大量诉讼风险。根据6月18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其中已判决(仲裁)221件,涉及金额18.36亿元。上述221个案件,公司均为被告,被判决需要承担对应金额的损失。尚未开庭案件82件,涉及金额5.8亿元。
对于力帆股份倒下的原因,某私募基金行业研究员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看,目前车市整体销量放缓,叠加疫情影响,对公司销量造成压力;而从内部环境看,公司自身产品力、造血能力不足,在产品技术升级、消费升级趋势下并没有跟上时代。
作为曾经的“摩托车之王”,A股的活跃企业,曾经市值180亿元的上市公司,如今声名狼藉、债务压顶、破产整顿,实在令人唏嘘!力帆股份走到今天,最大的失败就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错误判断,丢失了“摩托”这个主业,放弃了对摩托的深入挖掘,走上了不归路。
力帆之殇给中国汽车公司敲响了“警钟”,它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企业没有核心 技术,不能及时转型,缺乏企业规划,屡屡决策失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里只能被淘汰。
2
“山寨之王”山穷水尽
9月16日,*ST众泰公告称,浙江永康农村商业银行以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泰汽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但仍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永康市人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预重整的申请。
这个公告,将众泰汽车的窘迫摆到了台面上,也代表着众泰汽车“山寨模式”的大溃败。
成立于2015年7月、号称“山寨之王”众泰汽车,是一家饱受争议的汽车企业。
在过去几年,国内汽车技术相对落后的时候,众泰汽车推出了很多山寨车型,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例如,模仿奥迪Q5的T600,模仿保时捷Macan的SR9,模仿大众途昂的大迈X7,模仿大众途观的大迈X5等等。由于模仿保时捷外观,众泰还被戏称为民间“保时泰”。
2016年11月,首辆“璧山造”的众泰整车正式下线,2017年8月,众泰汽车重庆生产基地的首款产品——小型SUV众泰T300正式上市。
由于国内汽车品牌较少,大众对于汽车品牌还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当时众泰汽车的销量很好,连续两年年销量超过30万辆。
数据显示,2016年,众泰汽车年销量达到33.31万辆。2017年,众泰汽车总销量为31.7万辆。
不过,从去年开始,众泰汽车开始出现产销持续下滑,2019年全年销量仅为11.6万辆,月均不到1万辆,公司经营开始陷入困境。而今年1-6月,公司合计生产汽车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产销量断崖式下滑堪称惊人!
疫情就像是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霜冻,那些体质最弱的公司瞬间失去活力。早在疫情之前,众泰汽车的溃败已经埋下伏笔。
自2019年7月切换国六排放标准后,众泰就没在市场上投放过国六车型。靠抄袭、走捷径起家的众泰,在产品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更严重的是,众泰汽车在技术上存在严重短板,汽车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家公司。在网上各大投诉平台,关于众泰汽车的投诉量居高不下,发动机漏油、异响、变速箱故障等等都已经成为众泰汽车的标签,而且长久以来众泰汽车都无法改掉这些缺陷。众泰汽车早期销量不错,但关于质量的投诉也直线上升,从2019年新车销量严重下滑,但投诉却还在上升。从此,它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产销减少、品牌公信力下降,消费者评价越来越差的困境。
这种恶性循环也体现在众泰汽车的财务数据上。据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众泰汽车的营业收入为7.70亿元,同比下降7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达到10.34亿元,同比下降256.08%。上半年,众泰汽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23亿元,同比降低了250%。
进入2020年后半程,公司业绩依旧毫无起色。据公司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众泰汽车2020年1-9月的预计净亏损为16亿-12亿元,同比下降110.53%-57.90%。这意味着,其第三季度的亏损幅度最高或将达到5.66亿元。
与此同时,众泰汽车的现金流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上半年,众泰汽车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7.23亿元,同比骤降250%,汽车板块的毛利率为-1.88%,同比减少108.87%。
值得注意的是,据公司披露,上半年众泰汽车作为被告/申请人发生的诉讼仲裁共102起,累计金额8.76亿元。此外,还涉及有未决诉讼总金额约为7.28亿元。今年上半年,众泰汽车的负债总额达到143.56亿元,短期借款超过49亿元。
抄袭可以风光一时,但是潮水退去,只剩一地鸡毛。想走捷径的众泰汽车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3
新造车势力扎堆破产
车市行情下行,传统车企顶不住了,其实,造车新势力更难熬。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月内爆出资金断裂、欠薪、停产等问题的公司不少于5家,包括赛麟、拜腾、博郡、华泰、长江等。
拜腾汽车的破产,企业的高开低走,也是今年车圈的关注的焦点事件。
2017年9月,南京知行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随后发布了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拜腾汽车。
拜腾汽车的起点很高,出场就开始彰显身份,办了很多牛气的“大事”。
2018年9月,拜腾汽车与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收购协议,以1元的价格收购一汽华利100%的股份,从而获得生产资质。随后,拜腾发布了首款纯电动SUV——M-Byte,48英寸中控大屏在业内引起较高的关注。
2019年年末,拜腾汽车公布新车在欧洲的预售价格为4.5万欧元起,并迅速斩获超5万辆的订单。
再融资方面,拜腾汽车更是顺风顺水。自公司成立以来,总共经历4轮融资、总金额高达84亿元。
但是进入2020年,情况突变,拜腾汽车突然“怂了”
2020年,拜腾首款量产车M-Byte的落地依旧迟迟没有结果。
据网传消息称, 6月29日拜腾汽车发布了一份停工停产通知书,拜腾汽车自7月1日起暂停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运营,大部分中国区员工被安排停工停产。而停工停产预计为期6个月,期间留守公司维持基本运作的员工不到100人。
而在北美与德国,拜腾汽车则启动了破产申请保护程序。
今年六月份,拜腾汽车更是被央视点名: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还被曝欠薪超过4个月。一篇题为《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的报道,披露了拜腾汽车更多细节。例如,拜腾上海首个品牌店开业时,店员服装都是量身定制、从德国进口;中国区员工名片也要采用进口环保材料,一盒名片费用高达上千元。2018年,拜腾300余人规模的北美办公室仅零食采购费就用掉 700 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000万元。
网上有评论认为,我看你别叫拜腾,你这叫败家!败成这样能不疼么?
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坐上风口时,不少人拿着PPT就能融到资。几年过去,像拜腾这样的停留在PPT造车上的不在少数,但是在这个水落石出的时刻,这类公司已经永远失去了机会。
新造车势力扎堆破产、倒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没有金主来续命了。资本也在回归理性,新造车势力的公司本身就是建立在没有技术底蕴上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只能靠投资人一直输血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存的无底洞。有的公司甚至连造车资质都没有,谈何卖车?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行业低点,再加上疫情黑天鹅来袭,更是给车市蒙上了一层寒冰。连老牌霸主奔驰、宝马等都在裁员、压缩成本,可想而知新兴汽车企业生存之难。相关专家预测:“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最终能活下来的不会超过3家。”
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站在了“增量时代”和“存量时代”的路口上。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必须从研发、生产、营销等各个角度全面突围,才能顺利度过车市寒冬,迎来下一个春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买车更贵了奔驰、蔚来等比你更着急!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政策的强力干预,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此前因新能源汽车享有高额补贴,众多车企纷纷试水,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蓬勃发展。但行业乱象也随之滋生,部分车企靠“骗补”打开一条新财路。
有鉴于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年退坡,一方面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另一方面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常化。当然,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购车价水涨船高。以2020年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为准,续航300公里以下车型取消补贴,续航400公里及以上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由2.5万元降为2.25万元,且补贴前指导价在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将不再享受补贴。这也意味着,有些车型将要涨价了。
车型涨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能会降低。为此,部分品牌在这几天先后发布“保价”政策,在过渡期时仍享有2019年的补贴价。PS:官方补贴过渡期为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
01
奔驰EQC
2020年6月30日前购车享原补贴1.6万元
由于30万元售价以上的纯电动汽车不享受补贴,对豪华品牌的影响尤为突出。奔驰为留住用户,率先发布了“保价政策”,即2020年6月30日前购车的用户仍可享受原补贴额度1.6万元。
除了奔驰、蔚来、广汽蔚来,爱驰、理想等也公布了最新补贴政策下的应对方法,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安抚潜在消费者。
可见,补贴新政一出,汽车厂商和消费者都十分重视,厂商担心补贴少了价格高了消费者不买账,而消费者对价格确实更敏感。更加严苛的补贴标准,将会增加用户的购车成本。这会使得销量处于下滑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雪上加霜吗?参考2019年年中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很快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轱辘哥认为,新一轮的补贴退坡又将继续重挫新能源市场。而这个时候,将直接体现消费者对各大品牌产品的接受度,也是真正考验车企技术的时候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特斯拉大客户福利是否会核实
电动知家消息,近日,有微博用户爆料,官方部门开始现场核查享受新能源推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其特斯拉Model 3被抽中,该网友表示“我的乞丐版Model 3被抽中检测,看特斯拉有没有骗补了”。
据网友发布的特斯拉通知显示:2021年11月起,官方部门将对2019-2020年度享受国家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开展现场核查。特斯拉公司现按照要求全面配合官方开展相关工作。我们特别提醒您,您的车辆已被抽中,需要完成现场核查。特斯拉项目成员将在近期联系您,帮助您顺利完成相关核查。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获得了国内最高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清算金额,为21.23亿元,共计有10.1万辆车被核准。虽然核准补贴的车辆数量不如比亚迪的117,473辆,但是因为获得补贴的特斯拉车型,平均续航里程更高,所以补贴金额超过比亚迪,成为国内获得“补贴年终奖”之最。
根据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显示,2016年至2020年度,按整车企业取整后补贴资金共329.46亿元。从车企情况看,比亚迪、北汽、东风汽车、特斯拉、奇瑞、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广汽等在本次清算中将获得超10亿元的补贴资金。其中,比亚迪(002594.SZ)被核准15.5万辆车,可以拿到39.8亿元补贴,占总金额的12%以上,位列补贴清算资金量第一名。特斯拉被核准了近10.1万辆车,将获得近21.3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位列2020年度补贴清算资金量第一名。
2016年年1月21日,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掀起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骗补”调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3月27日,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成为调查进行中第一家被媒体曝光的骗补车企。
据央视报道,该公司首先被怀疑生产造假。因为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这家公司只报备了25辆车的合格证,但12月仅仅一个月却报备了近3000辆车。明显异常的数据让四部委组成的调查组首先盯上了它。进入吉姆西实地调查后发现,该公司无法说出所生产汽车的明确去向,并确认其存在虚假交易以骗取国家补贴的事实。以去年12月提交的2900多个合格证来计算的话,按照国家实施的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吉姆西生产的纯电动客车可获得国家补贴为30万元/辆,再加上1:1的地方补贴,吉姆西靠伪造交易合同、销售数据一个月就可轻松套取上亿元补贴。
除了吉姆西,还有9家车企因涉嫌“骗补”被央视曝光,分别是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以及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些车企与吉姆西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从工信部提供的合格证统计数据来看,其2015年12月单月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因此,这些车企被质疑赶在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时机,想方设法捞上一笔。由于补贴额较高,当时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是“骗补”的重灾区。面对这些骗补现象,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表态:“在局部地区确实存在少部分企业骗补的现象,一共多少辆,我们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核查。但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处置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
Ⅶ 退场警告!这几家中国车企说:我太难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Ⅷ 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上有谁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从这次大会上财政部官员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新能源核查工作已经完成,新能源骗补名单可能已经初步拟定。虽然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公布这份名
单中都有哪些企业,甚至曾强调“财政部和部内有关司局未接向媒体透露过核查及处理情况”,但根据核查新能源骗补以来业内各企业的异常反应,以及媒体的相关
报道,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都有谁“中招”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骗补企业核查中,央视曾曝光过苏州一家名叫吉姆西的客车制造厂,该企业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其于年底爆发性增
长,仅12月份即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以3686辆的全年总产量收官。然而经过本刊记者前往苏州的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车间简陋,产量极低,
并且部分汽车并没有完工,就已经安上了正式的车牌,骗补暴露无遗,因此名单中少不了这家企业。
而在这次的曝光中,和吉姆西合格证及产量特别异常的企业不在少数,涉嫌企业包括:陕汽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汽车公司。
在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性,其2015年12月单月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业内分析他们本希望能赶在2013—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时机,狠狠地地捞上一笔,然而却四部委和媒体扰乱了阵脚。被央视点过名的这十家车企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直接登上骗补黑
名单。网站里有说http://nev.ofweek.com/2016-08/ART-71011-8440-30029187.html
Ⅸ 力帆汽车公司现状,力帆汽车现在还生产吗
很多读者和笔者一样,应该见过力帆的摩托车比力帆的汽车多,甚至有些读者知道力帆足球却不知道力帆汽车。当初力帆是做摩托车起家的,后来进入汽车领域。但是可以说,力帆无论是摩托车还是汽车,都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反而负面新闻很多。
力帆汽车公司现状
根据力帆汽车发布的19年产销数据,2019年力帆汽车累计产销18598辆和22536辆,同比下滑78.62%和75.52%。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2888辆和3091辆,同比下降71.12%和69.49%。
2019年前三季度,力帆汽车实现营业收入66.86亿元,同比下降19.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33亿元,同比下降2064.56%。据力帆汽车2019年11月公告,累计诉讼(仲裁)金额已达20.3亿元。
2019年12月17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使用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闲置募集资金4.49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000万元已于12月17日到期,原因是公司开立的与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已全部冻结。为保证公司资金安全,暂时无法归还募集资金账户。
力帆汽车公司的现状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可怕”。虽然力帆还没有沦落到破产的地步,造车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力帆破产只是早晚的事情。
回顾力帆集团的发展
1991年,靠出书赚到第一桶金的尹明善在寻找新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里得知重庆的小摩托车厂要去河南买配件,从而发现了商机。1992年成立,生产摩托车发动机。
通过卖摩托车发动机,本田和尹明善积累了一笔财富,于是本田研究所加大了对发动机的研发投入,真正让尹明善做起来,为本田赚更多的钱。在此期间,本田的名称改为“力帆”。
2003年,65岁的尹明善当选为重庆市CPPCC副主席。同年,尹明善带领力帆向汽车领域发展。但当时汽车行业并不容易,自主品牌没有技术,还受到国外品牌的冲击。所以当时力帆不仅没有做出好车,摩托车也出现了下滑。
(上图为尹明善担任政协副主席时接受《采访一号》的采访。在采访中,他采访了尹当选副主席时的反应。)
起初,力帆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历时三年,直到2006年,力帆的首款车型520正式上市。当时 力帆520 没有成功。与此同时,比亚迪通过反向R D推出的 比亚迪F3 ,月销量过万,于是力帆开始复制。
力帆推出的各款车型中, 力帆320 抄袭MINI和620,宝马3系,轩朗抄袭 福特S-Max ,X80抄袭汉兰达 hellip。 通过抄袭,力帆终于在汽车领域不再亏损,甚至在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汽车公司。
但是,尹明善并没有像当时那样抄袭山寨,他也是自己开发的。最后的结果是,虽然力帆通过复制获得了完整的产品覆盖网络,但是这么多产品没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与此同时,力帆的摩托车开始根基松动,呈现下滑趋势。
在根扎稳之前,去找风。
而尹明善力帆的根可以说是摩托车和汽车。但在这两方面还没有牢固建立的条件下,尹明善又去踢球了,希望通过足球提升品牌影响力。然后力帆在房地产领域投资了50亿。网上有句经典的话:力帆做地产造车。对于一个开始造车的车企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
本来2015年左右,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力帆翻身的好机会,但是力帆开始骗补贴了。经财政部调查,2015年力帆生产的2395辆新能源汽车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请条件,涉及补贴金额达1.14亿。于是在2016年,国家取消了力帆的财政补贴资格。
否“后浪”推帆
2017年,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尹明善就要退休了,但他的子女都没有接班的能力。我儿子尹喜地(也就是网络红人的妙哥)因为和尹明善意见不合,没有接手力帆集团;女儿尹索薇持有力帆股份近14亿,在国外读的管理专业,但依然没有继任力帆。几经波折,力帆集团董事会聘请牟刚为力帆董事长。
归根结底,尹明善还是不懂造车的真谛。
事实上,从上述尹明善从创业到辞去力帆集团董事长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尹明善的心从来就没有定过,他的目标也一直在变。虽然力帆集团最终被定为车企,但是足球和地产支撑的车企还能算是车企吗?网上有个传言,尹明善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下面有几千个供应商,这些就是我的几千台无息贷款机。
反观比亚迪、吉利这些真正的传统造车企业,虽然都是从抄袭起家,但他们知道抄袭注定走不远,所以也努力靠自己的研发摆脱山寨的称号。所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比国外汽车品牌晚起步几十年的自主品牌,可以和国外品牌并驾齐驱,甚至在未来的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本田的发展历程和力帆很像,都是从一家摩托车厂起家。力帆的前身宏达研究所其实是抄袭本田的。但本田宗一郎的关键精神是不卑不亢,力帆并没有照搬。难怪本田能成为信仰,而力帆只是个笑柄。
@2019
Ⅹ 全靠摩托车“输血”,力帆汽车还有重生的希望吗
从去年开始,关于“力帆倒闭”的传闻就接连不断,各种压力席卷而至,包括销量大跌、工厂停工、经销商维权,负债百亿等等。进入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力帆更是难上加难,据公告显示,力帆 汽车 2月的产销量均是双0的状态。
不过最近倒是少见地迎来了“利好”的消息,在 汽车 板块衰落的情况下,力帆曾经的支柱产业——摩托车有了新动静。日前力帆对外公布,自2月22日复工后,力帆摩托和通机共接到近5亿元订单。
实际上,虽然种种迹象表明,力帆倒闭破雹渗产已经注定的事了,但这背后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力帆不能倒!此前为了帮助力帆重启,重庆政府甚至成立了债委会,要求各大银行出手相救。
而力帆也在积极自救,卖球队、卖工厂、卖资质……试图断臂求生。有的观点认为,力帆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地方的就业问题,如果放任其轰然倒下,将影响到数以万计人的就业。
同时指出,一旦力帆倒下了,就会牵一发动全身,影响到其它的三四线国产品牌,例如东南、陆风、猎豹、华泰等车企。道理都懂,但疆哥想说的是,中国就没有不能倒的车企!或许有人觉得这种说法太偏激了,但咱不妨先来回顾下力帆的创业史,再来评判。
1、尹明善创举,中国摩托车大王的崛起
尹明善,力帆集团创始人,1992年在重庆闯出了名堂,一举创办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这就是力帆集团的前身,依靠生产摩托车及发动机发家致富,。2001年,力帆正式完成由“轰达”向“力帆”的变身。
而在1992-2001年,这9年间,力帆累计售出了184万台发动机,销售收入38亿元,在这个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毫无疑问,当时的力帆就是国内的“摩托车大王”。
2、进军 汽车 圈,搞定生产资质和技术
伴随着城市禁摩令的颁布,摩托车利润下降、中国加入WTO等各种因素的影响,2002年的力帆寻求新的转变,进军 汽车 圈。这样的行为并不奇怪,因为在它之前,做冰箱起家的吉利,也做了同样的选择。
那么力帆想要造车,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拿到准生证,二是获得造车技术。2003年,力帆先是收购了重庆专用 汽车 制造厂,并将产品商标改为“力帆牌”。2005年恰逢政策风口,力帆终于成为继吉利、奇瑞、比亚迪之后,又一家被承认的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
可以造车了,那造车技术怎么办呢?力帆选择的路其实和大多数自主车企一样,那就是买和模仿。2006年,力帆第一辆轿车520正式上市,虽然销量不算好,但好歹也算打开了造车的大门。
3、模仿成瘾,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偏
抄袭、模仿、逆向研发……这些是早期国产车的通病,在中国 汽车 工业落后的当时,还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要不及时止住,就是自甘堕落了。力帆显然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偏,山寨宝马MINI的力帆320,福特S-Max版的山寨轩朗、汉兰达版的力帆X80等等。
虽然一系列的山寨产品撑起了力帆的产品线,提升了一定的销量,但是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质量问题成了硬伤,市场口碑逐步走下坡。从2014年开始,力帆开始出现亏损,慢慢陷入销量和利润双跌的困境。
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随着国内 汽车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力帆走向崩盘。而直至今日,力帆也没有打造出一款真正爆款的车型,或许正如有些人所说的:力帆从来就没有辉煌过。
4、中间插曲樱尺,力帆尹公子的豪车绯闻
力帆进军 汽车 圈后,还有一事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网上流传很广的,关于力帆掌门人的大少爷尹公子,江湖人称“精彩哥”。在力帆集团还在攀升期的时候,因为购买大量的豪车被媒体曝光。
虽说力帆集团兴衰和尹大公子并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但是很多人还是会有意无意地拿这些花边新闻来进行调侃,这其中的意味相信大家都懂。
5、自断后路,在新能源上栽了跟头
实际上,自2014年出现崩盘迹象后,力帆还是有脊肆高想过“洗心革面”的。2015年,力帆就高调宣布,将借助政策的支持,布局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并计划在2020年前推出20款纯电和混合动力新产品,实现新能源整车累计销售50万台。
鉴于这个时期正是新能源大潮起势之时,力帆这一招确实有让其起死回生的机会。但结果呢,2016年,由于其生产的新能源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骗补行为,不但被取消政策补贴,还为此断了自己重生的后路。
2017年,恰逢尹明善退位,这时候的力帆虽然有心要继续发展新能源,但也已经是无力经营了。据数据显示,去年力帆新能源销量只有3091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有抓住。
6、地方援助+摩托车输血,力帆还有重生的希望?
前面也说到了,力帆虽然深陷困境,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暂时避免了倒闭。而当下又传出力帆摩托车业务的回暖,这样的迹象似乎给人一种“未完待续”的希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力帆的摩托车业务一直在做,但早已不是当年的龙头老大了。只是由于力帆 汽车 业务的衰落,凸显了其摩托车的存在感罢了。疆哥并不怀疑力帆能靠摩托车继续生存,但想要回血给 汽车 ,那是不现实的。
同样的,鉴于力帆在 汽车 业务上已经无牌可打,政府的干预也只是短暂解决了力帆的资金缺口,并没有真正解决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性问题。
结语:中国没有不能倒的车企!
作为最早一批进军 汽车 圈的中国企业,力帆还是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因为它的加入,带动了相关 汽车 零配件和 汽车 人的兴起,一定程度加快了中国 汽车 工业的发展,亲民的价格也圆了许多国人的 汽车 梦,并迫使合资车放下身段。
曾经的力帆也是真的有机会成为像比亚迪、吉利、长城这样的国产品牌,可它偏偏没有紧随时代潮流,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圈,更没有痛定思痛,抓住新能源的机会。如果说力帆不能倒,那么对于当下的中国 汽车 市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悲哀。
因为这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也是它本身的因果循环。而像力帆这样的 汽车 品牌,中国还有很多,例如众泰、东南、猎豹、野马、中华……救得完吗?在疆哥看来,我们的重点并不是放在替它们感到惋惜上,而是要把更多的资源聚集那些在 “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的车企身上,因为它们,才是国产车能否真正崛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