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各国新能源汽车补贴
㈠ 嘉远汽车企业首获欧盟M1出口认证
南京嘉远电动汽车公司在江北新区举行首获欧盟M1出口认证新闻发布会,并与汽车产业互联网平台大搜车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嘉远汽车自1982年创立之初,就专注于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及整车的研发,核心驱动系统早已与国内传统主机厂进行油改电的实验论证,嘉远也基于此早在 2008年,已经成为国内首家将燃油汽车改装为高速电动汽车采用单车认证的方式出口欧洲的企业,至此嘉远也开始逐渐积累并培育外贸经销网络、售后服务等,2015年嘉远全正向开发的灵族正式取得欧盟L类车型的认证,在欧洲取得合法路权。
随着目前在国内唯一获得欧盟M1标准认证的车型,第一批KOMI正式起运欧洲,开启了中国微型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军欧洲市场销售的序幕。但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这是一家中国名不见经传的车企:嘉远电动汽车。早期受困于没有国内整车资质的嘉远公司只能将市场眼光聚焦在欧洲。嘉远是第一家将电差芦动汽车批量销售到欧洲的公司,在绝大多数车厂还没有电动样车的2008年,嘉远就将时速120km/h,续驶里程120km的电动汽车销售到欧洲,并淘到第一桶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厂房并开始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嘉远电动汽车,总部及研发中心坐落于南京,由于生产场地不够,2016年将生产基地落位于滁州市,加上安徽猎豹汽车的合作基地,年产能达10万辆以上,是一家致力于用新能源电动技术驱动未来智慧出行方式的开拓者。区别于国内众多造车新势力的黑马之姿,嘉远电动汽车已经深耕技术40年,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先行者。
自1982年嘉远创始人就专注于纯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参与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行业协会,也是95期间国家内参“中国要则庆陆不要发展电动汽车”的撰稿人。1996年研发的时速100km/h的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嘉远创始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2001年,当年搭载日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为260KM的时代背景下,嘉远改装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444.7KM,为当时国际最高水平;2008年,嘉远成为国内较早将燃油汽车改装为高速电动汽车并出口欧洲的企业;2012年前,嘉远为国内十多个主流汽车主机厂提供初期纯电动汽车方案,并提供改装技术服务;2013年至2018年,嘉远开始电动汽车整车的研发生产,其电动微车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
2022年,嘉远逐步扫清了发展上的障碍,将在这一年迎来高速发展。据悉孙顷,今年上半年嘉远将启动A轮融资,计划融资20亿元用于产品的批量生产、基地建设和新产品开发。
在过去的2021年,嘉远KOMI得到国外订单约7.2万台,国内将联合阿里旗下的大搜平台展开国内销售和服务,借助成熟的线上线下网络签约约5万多台。时至春节临近,欧洲正热火朝天的举行一个关于嘉远产品海外仓的洽谈,来自德国、挪威、英国、希腊、法国等经销商集团准备联合起来组建嘉远欧洲库,以对应目前海外运力不畅,运费高的问题。还有白俄罗斯、波兰等国有汽车制造商也希望联合嘉远在当地组织CKD生产。欧洲近年来各国都看到了电动汽车的未来,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德国、法国、荷兰、挪威等等很多国家对4万欧元以下的电动汽车补贴9000---12000欧元,这也使得近两年欧洲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持续大规模增长。
嘉远更是看到未来的微车机遇,准备今年到明年陆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的KOMI是嘉远进入正式赛道的品牌定位产品,属于微车类中档产品,以定位嘉远要做中国电动微车界的“宝马MINI”。随着产品市场进入的增量,嘉远也将启动核心零部件的合作和生产,尘封已久的第三代技术涵盖了驱动系统,轻量化模块化底盘车身技术,标准模块换电技术。微车虽然小,但是技术含量不见得低。首先空间尺寸有限,能真正满足欧盟严苛的碰撞要求就很难。其次微车的轻量化也是困难重重,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将有效降低微车的能耗。再者高效的驱动系统和热管理系统也无异于精益求精。最后,还要考虑未来的大规模产品的生态。微车的电池系统是最容易统一规格产品,因为微车大小相近,能耗和功率相近。嘉远在10多年前就提出成功的换电将首先体现在微车和重型车上,这两个产品各有自己独特的应用场景。
疫情过后,消费的疲软在所难免,亲民价格的产品会焕发巨大的商机。1955年,二战后的宝马凭借一款叫ISETTA的三轮微车成功拯救了宝马帝国。嘉远将在第一款灵族成熟产品上开发新的车规级灵族Plus,结合轻量化模块化车身,高效驱动系统和标准模块换电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制造售价最低在2万元以内的微车产品,相信凭借核心技术和高颜值取得年销量突破百万台不是问题。
届时微车之王实至名归!
㈡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概念很火,但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和讨论。这也让很多的消费者感到困惑,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就是新天然气,或者是新石油?这都是有争议的。
按照国家的规定,新能源汽车属于补贴的范围,补贴额度会随着销量增长。在2017年补贴最高的为纯电动汽车,可以达到3万元。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现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一定补助的,但是力度并不大。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就是这样的一种汽车。中国也是在世界上最早推广新能源汽车之一,而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中国国内,汽车产业有着很多的发展机遇。不管它未来是电动化,还是共享化,抑或是智能化,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也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相信随着未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定会越来越好!
㈢ 纯电时代到来,奥迪宣布停止新发动机的研发,欧7到底有多狠
未来 汽车 市场是新能源 汽车 的天下这是行业的共识,那么距离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到底还有多远呢?2020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全年累计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9.8%。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达到了492万辆。
而在欧洲市场,2020年全年欧洲 汽车 销量同比下滑24%,创1990年最大年度跌幅,而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却实现了144%的涨幅,在2020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了136万辆,一举超越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欧洲新能源 汽车 销量大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严苛排放标准和燃油税,助欧洲新能源 汽车 销量大增
据悉,继法国政府于去年6月正式向购买新能源 汽车 提供政策补贴后,欧洲其它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各自的补贴政策。
在补贴方面,欧洲各国政府在年初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了新能源 汽车 的激励政策,包括氏差减免购置税、注册税、所有权税等。在罚款方面,欧盟在2020年实施了最严格的 汽车 碳排放标准。根据规定,欧洲车企要在2021年达到95g / km的碳排放量,目前尚有很大差距。
从欧洲各国的补贴政策来看,减免购置税、注册税、所有权税等,都对消费者购车产生了重大影响。像是欧洲那些发达国家,买车的购置税是相当高的,仅是燃油税率就高达200%以上。在此情形下,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
奥迪宣布不再研发新的内燃机
近日,奥迪正式宣布不再研发新的发动机,但他们将对现有的内燃机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排放准则。这里新的排放准则指的就是史上最严苛的欧七7排放标准。
据悉,欧7排放标准已经摆在桌面上讨论了,其实施的时间表也逐渐明朗,即将在2021年底前交由欧盟委员会审批,有望在2025年开始实施。据报道,欧七7排放标准要求尾气的一氧化碳排放量由现在的500-1000mg/km减少到100-300mg/km,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必须降低到30mg/km。
如此严格的排放标准,直接将大排量发动机扼杀在摇篮。在2025年后即便是纯电动 汽车 还无法完全取代燃油车,在售燃油车必定也是小排量或混动 汽车 。这也就是奥迪宣布不再研发新发动机的根本原因。
目前,奥迪已经有MLB evo、MEB、PPE以及J1四大纯电平台,组成了奥迪纯电动化的基本架构,涵盖了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SUV以及高性能车等多个领域。按照奥迪的计划,将在2025年之前推出20款全新纯电动 汽车 ,纯电时代已经到来。
奔驰、宝马紧随其后
除了奥迪外,作为 汽车 巨头的奔驰和宝马,也都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早些时候,奔驰就已经计划在2039年结束燃油车的生命周期,然而随着政策的改变奔驰也加快了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转型,与奥迪一样不再研发新的发动机。
在欧7排放标准的影响下,到2025年奔驰或将提前放弃纯燃油车的销售卜宏,继而采取混合动力的形式作为过渡。从奔驰近几年的做法来看,也能看出端倪,旗下多款车型都有小排量发动机和48V轻混的影子。
按照计划,奔驰将在2021年推出大型纯电车型架构EVA平台,生产全新纯电车型。到2025年,实现25%以上的销量为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
而宝马这边同样对新能源 汽车 给出了十年发展计划,到2023年宝马集团计划在全球提供约12款纯电动车型,在约90%的细分市场中为每一条产品线提供至少一款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年底,宝马预计将完成全球第200万辆纯电动车的交付;在未来十年,其计划在全球累计交付约1000万辆纯电动 汽车 。
写在最后:
从BBA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计划中不难看出,都是受到了欧7排放标准的压力,被迫加速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布局。相较于奔驰和宝马,奥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明显更为激进,目前已经有完善的纯电平台架构。预计在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现有的BBA排名或将改写成ABB。
同时,随着国外 汽车 豪强歼弊皮加速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布局,对于自主车企来说,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品牌,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自主品牌能否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实现对国外 汽车 豪强的弯道超车,同样值得期待!
㈣ 牛气冲天辞辛丑,猛虎添翼看壬寅
对于新能源 汽车 产业来讲
2021辛丑牛年自然是牛气冲天的一年
160%的超高增长速率怕是以后再难遇见
如今2022,虎年(Chinese Tiger Year)已至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必如猛虎添翼、威势腾飞!
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经过多年徘徊与积淀
2021年终是金蝉破壳、蓄势喷发
在多重因素的助推下,2022年必将如猛虎添翼、势不可挡……
首先在参与企业方面
除了所有的传统车企
单就中国市场的新造车势力来讲
大家所熟知并已然成势的蔚小理早已不那么孤单
哪吒、高合、威马、创维、零跑、极氪和岚图等均已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后面还有更加锐意与强悍的小米、核野智己和阿维塔等
一个个兵精粮足、虎视眈眈、志在必得!
2022新能源 汽车 将开启对传统燃油 汽车 的加速蚕食与侵吞
在车辆性能补短板方面
续航里程与经济性已经不是问题
新能源 汽车 的充电补能不便这一短板也或将在2022年后彻底终结
除了快充,“换电补能”已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2021年10月,工信部已在全国11个城市启动新能源 汽车 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2022年1月18日,宁德时代发布换电服务品牌EVOGO和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
2022将是新能源 汽车 性能全面超越传统燃油 汽车 的关键转折年
从今往后大家不买新能源 汽车 的理由将越来越少
在智能化发展方面
以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座舱为核心的智能化在2022年将加速发展与普及
2021已实现激光雷达首次搭载量产车型的应用示范
2022年将逐渐实现自动驾驶细分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很多品牌及车型将在2022年开始搭载L2级以上自动驾驶系统,如特斯拉、蔚来、小鹏、丰田、智己改宴喊、极狐和阿维塔等
钢铁侠马斯克更是放豪言要在2022年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如果说2021年是电动 汽车 的智能化元年
那么2022年才是大量智能化车型市场化落地的关键转折年
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截止2021年11月,我国已建成充电桩230多万根、充电站1.4万座、换电站1200多座
按照相关规划,下一步还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到2025年时力争将车桩比由当前的约3:1提升到1:1
更加完善与充分覆盖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将加速点燃消费者拥抱新能源 汽车 的热情
在产品线丰富度方面
从A00级到C级和D级、从混合动力到增程式和纯电动、从国产到外资、从轿车到SUV和轿跑,等等
车型产品极大丰富、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就目前已知,各类车企将在2022年推出超过90款新能源车型
总有一款适合您!
在安全性方面
根据“真锂研究”团队的持续跟踪与对照分析
新能源 汽车 的起火自燃等事故比例已大幅下降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的本质安全及系统安全已获得根本性突破与提升
配套供应链、工艺技术和规模效应等方面
一方面随着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全产业配套供应链更加优化与完善
其次从材料到电池再到整车制造祥友各环节制造工艺更加成熟,产品品质和良率进一步提升
还有各环节生产制造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得升,生产效率极大提升
以上各方面因素叠加,并随着终端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的不断增长,全行业整体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车辆成本不断下降
各国政府扶持政策层面,
2022全球共进,新能源 汽车 发展全面提速
中国方面,2022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 汽车 的财政补贴和购置税减免优惠等仍将继续,各种非经济性支持如不限行不限号和路权开放等不变
美国方面,拜登政府已通过总额达1740亿美元的电动 汽车 支持法案,从刺激需求、制造和供应链、建立充电基础设施的全国网络、研究和创新四个方面全面支持电动 汽车 产业的快速发展,试图赶超中国
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于 2021年7月发布的Fit for 55法案有望在2022年正式落地,进一步加大欧盟各国碳减排力度
此外,在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方面,德国2022年补贴不退坡,单车依然保持最高补贴9千欧元,另外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2022补贴均不退坡
尽管利好多多,但也有困难和挑战
全球疫情蔓延继续,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困境
“缺芯少料”成为常态,车规级芯片和锂钴镍等主要关键资源及材料供应持续偏紧
政局不稳和地缘政治因素破坏原料供需平衡及导致价格波动频现
以上困难和挑战都将不同程度影响到新能源 汽车 的 健康 快速发展,过程中定会有所波折,但总体上看,就中国市场而言,2022年产销量保持40-50%的增长还是有充分保障的,对应的新能源 汽车 年度总销量约为500-550万辆左右
㈤ 欧盟新能源汽车投资加码 中国车企能否分杯羹
同时,动力电池领域配套产业也开始在欧洲布局。微宏动力德国动力电池PACK工厂生产厂房落成,将为欧洲客户提供电池模块和电池组。作为锂电池结构件龙没启头,科达利也将在匈牙利、德国和瑞典设立全资子公司及建有生产基地项目。
对于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进军欧洲市场是其展现实力和全球化最好的机遇,但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第一,在欧洲市场投资建厂的成本将远高于国内,建成后的运营成本也会高于国内。第二,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整车或动力电池产品,需要满足更为严苛的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第三,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还需要警惕是否会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悔腔,毕竟欧洲已经吸引了不少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落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围猎」特斯拉
撰文|熊宇翔?编辑|路由社
世界上最畅销电动汽车,正在经历诞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2019年,特斯拉Model3成为全球最畅销电动汽车,一年交付量超过30万辆。
具体到区域市场,2019年和2020年前10个月,特斯拉Model3前后成为欧洲、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最畅销车型,单一市场交付量均超过9万辆。
但在欧洲和中国,传统汽车豪强与新势力们,正在东、西两个市场同时发起对特斯拉的合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JATO的数据,今年10月,欧洲市场电动汽车市场销冠被大众ID.3摘得,单月销量达到10475辆,Model3退出销量榜单前十。在中国市场,11月,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理想、小鹏分别达成5291、4646、4224辆交付成绩,比亚迪汉当月销量则高达10105辆。
另一边,今年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厂将正式开始生产SUV车型ModelY,对于喜爱SUV车型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国产ModelY或许会是一个更对市场胃口的爆款选择。同样,ModelY也会在柏林工厂进行生产,投放到欧洲市场。
对中国、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变化,特斯拉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依然在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德国将减少新能源车补贴 插混车型明年取消补贴
易车讯近判让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德国计划逐步减少针对新能源车闭桐的政府补贴力度,预计针对插混车型的政府补贴,会在今年结束时取消。同时,针对纯电动车型而言,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25年,政府补贴也会逐步缩减至取消。
从2023年开始,德国销售的插混车型将取消政府补贴,原因是政府部门认为当前的插混轿冲坦车型具有足够强的竞争力,无需补贴。同时,到2023年,德国纯电动车的政府补贴会降至4000欧元(约2.76万人民币),并会持续缩减至2025年取消为止。
㈧ 4万亿大市场,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为何如此看好新能源车
大家好,非常高兴回答提出的问题,欧盟地区将要推出5650亿欧元的能源计划来促进当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为何欧盟会如此看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小伙伴们还有什么不同看法的?大家可以一起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一下。
㈨ 电动汽车会是未来发展趋势吗现在买电动汽车怎么样
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其实根据现在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的话,电动汽车将传统的汽车行业可以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甚至包括现在原有的传统燃油车的整体的技术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国内的车企来说,长城奇瑞,吉利,北汽,长安,比亚迪等,这些都有自己的电动汽车,甚至是一些新势力的加入。
电动汽车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靠电力相对于普通的人为车来讲,用车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燃油车的,虽然对于现阶段而言,电动汽车处在起步的阶段,但是随着政府的补贴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在很多方面具有的优势,对于日常有刚需,并且作为城市通勤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一个非常便利的福利。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再去怀念功能机了,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智能手机的功能太过强大,现在人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智能手机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手机电池和充电技术快速发展,目前手机电池动辄就超过4000毫安,中度使用两天都没有问题,而且目前很多智能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快充技术,目前最大的充电功率已经达到了65w,也就是说冲个十几分钟就足够你用一整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也不会有人顾虑手机电量问题了。
㈩ 欧盟新节能减排计划出炉欲在2050年消灭燃油车
据外媒综合报道,欧盟执委会近日提出了新的节能减排计划。如果该计划获得通过,欧盟将在2050年在欧洲大中型城市彻底淘汰燃油车。该计划旨在实现欧洲的零排放交通,其中目标包括:到2030年搏空仿将欧洲传统燃油汽车的数量减少一半;到2050年在城市淘汰所有燃油车;到2030年,大城市的物流系统将实现零排放。计划继续支持混合动力、纯电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政府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消费进行补贴,调整传统燃油车的税收政策。该计划一提出,欧盟运输委员会主席西姆卡基纤拉就遭到了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和相亏型关协会的炮轰。英国司机工会评论说:“如果他想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带回中世纪,那么他这样做正好!”针对批评人士,卡拉斯承认,欧盟委员会的提议确实激进,但他也表示,计划中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并强调,如果欧盟想要彻底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就必须实现这些目标。欧盟委员会估计,该计划将耗资1.5万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