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
Ⅰ 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点任务
风电机组/光伏组件随风速或辐照强度的出力特性、出力波动特性与概率分布;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出力的时空分布和出力特性;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大型风电基地或大型光伏发电基地的集群控制平台系统示范工程。
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发电实时监测技术、出力特性及其对调度计划的影响;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发电日前与日内调度策略与模型;省级、区域、国家级范围内逐级间歇式能源消纳的框架体系;多时空尺度间歇式能源发电协调调度策略模型及系统示范工程。
大型风电场接入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分析与建模技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交/直流混合接入的控制方法;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分析与保护策略;输电工程关键技术及样机;核心装备研制与示范工程。
间歇式电源基础数据、模型及参数辨识技术;间歇式电源与电网的协调规划技术;间歇式电源并网全过程仿真分析技术;间歇式电源接入电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分析评估理论和方法。
适应高渗透率间隙性电源接入电网的综合规划方法;提高区域电网接纳间歇性电源能力的关键技术;时空互补的区域电网间歇性电源优化调度方法和协调控制策略;风、光、储、水等多种电源多点接入互补运行技术;含高渗透率间歇性电源的区域电网防灾技术、应急机制、数字仿真平台和示范应用。
区域性高密度、多接入点光伏系统并网及其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屋顶、建筑幕墙与光伏一体化技术,并探索并网运营的商业模式;功率可调节光伏系统与储能系统稳定控制技术、区域性高密度、多接入点光伏系统的电能质量综合调节技术、新型孤岛检测与保护技术、能量管理技术;不同储能系统的高效率智能化双向变流器、新型集中与分散孤岛检测装置、分散计量测控系统和中央测控系统等关键设备。
微网的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规划设计支持系统、运行控制技术;微网动态模拟实验平台和微网中央运行管理系统;具有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的微网示范工程。
大容量储能与间歇式电源发电出力互补机制,储能系统与间歇式电源容量配置技术及优化方法;储能电站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应用控制与能量管理技术;储能电站的多点布局方法及广域协调优化控制技术。
多种类型新能源发电集中综合消纳在规划、分析、调度运行、继电保护、安稳控制、防灾应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考虑到我国风光资源丰富区域的电网结构薄弱的特点,发展电源电网综合规划方法,提出时空互补的优化调度方法和协调控制策略,研究高可靠性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协调控制系统,发展防灾技术和应急机制。
不同类型系统故障引起的大型风电场群连锁故障现象,抑制大型风电场群发生连锁故障技术方案,大型风电场群参与系统稳定控制的技术方案,包含系统级的大型风电场群故障穿越综合解决方案及其在大型风电基地上的示范应用。
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系统先进控制技术;新能源发电设备监测与信息化技术;新能源电站的智能协调控制技术与协调控制系统。
含风光储的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控制保护及可靠供电技术、信息化技术;含风光储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包含风光储的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示范工程。
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突破小水电群大规模接入电网的技术瓶颈,减少其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研究提高小水电群接入消纳能力的电网优化方法和柔性交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小水电发电能力预测技术,小水电监测与仿真平台集成技术,小水电与大中型水电站群系统多时空协调控制方法,小水电与风电、火电系统多时空协调控制,提高小水电群接入消纳能力的区域稳定控制理论、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间歇式能源发电出力的概率分布规律并建立相应的模型,间歇式能源网源协调控制技术,间歇式能源发电系统故障穿越技术,间歇式能源发电系统电气故障诊断及自愈技术。
“风电+抽蓄”的运营模式。设计风电抽蓄联合运行模式,建立包括联合优化模型、联合仿真、安全校核、模拟交易等在内的支撑系统,形成完整的风电抽蓄联合运行管理系统框架。
间歇式电源功率波动特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广域有功功率及频率控制、分层分级无功功率及电压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机组-场群-电网分级分散协同控制技术;严重故障下新能源电力系统故障演化机理及安全防御策略,考虑交直流外送等方式下的间歇式电源紧急控制、输电系统紧急控制以及其他安控措施的协调控制技术。
含大规模间歇式电源的交直流互联大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技术,广域协调阻尼控制技术,状态监测与信息集成技术,实时风险评估技术,智能优化调度和安全防御技术。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运行特性,更换站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电网的关键技术和控制策略;电池梯次利用的筛选原则、成组方法和系统方案;更换站多用途变流装置;更换站与储能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更换站与储能站一体化示范工程。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特性和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管理系统;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试验系统。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控制策略和关键技术;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机、智能车载终端和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控制系统;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实验验证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检验检测技术。
电动汽车新型充放电技术;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控制策略及检测技术;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运行的关键技术。
规模化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技术、计量计费、资产管理技术;充电设施运营的商业模式;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基于锂电池储能装置的大容量化技术,包括电池成组动态均衡、电池组模块化、基于电池组模块的储能规模放大、电池系统管理监控及保护等技术;电池储能系统规模化集成技术,包括大功率储能装置及储能规模化集成设计方法、大容量储能系统的监控及保护技术、储能系统冗余及扩容方法、储能电站监控平台。
多类型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技术;多类型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优化选择准则以及优化协调控制理论体系;基于多类型储能系统的应用工程示范。
单体钠硫电池产品化和规模制备自动化中的关键问题以及集成应用中的核心技术,先进的钠硫电池产业化制备技术,MW级钠硫电池储能电站的集成应用技术。
MW以上级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技术,5MW/1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示范,国际领先、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流电池产业化技术平台。
锂离子电池的模块化成组技术;电池储能系统热量管理技术、状态监控及均衡技术、储能电池检测和评价技术;模块化储能变流技术,及各种不同型式的储能材料与功率变换器的配合原则;基于变流器模块的电池储能规模化系统集成技术,及储能系统电站化技术。
储能系统的特性检测技术;储能系统的应用依据和评估规范;储能系统并网性能评价技术,涵盖电力储能系统的研究、制造、测试、设计、安装、验收、运行、检修和回收全过程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框架、模型、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含分布式电源/微网/储能装置的配电网系统分析、仿真与试验技术;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的智能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含分布式电源/微网/储能装置的配电网在线风险评估及安全预警方法、故障定位、网络重构、灾害预案和黑启动技术;智能配电单元统一支撑平台技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保护设备和自愈控制系统;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示范工程。
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技术体系架构;智能用电高级量测体系标准、系统及终端技术;用户用电环境(特别是城市微气象)与用电模式的相互影响,不同条件下的负荷特性以及对用电交互终端、家庭用电控制设备的影响;智能用电双向互动运行模式及支撑技术。
智能配用电示范园区规划优化和供电模式优化方法。配电一次设备与智能配电终端的融合与集成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与智能用电信息支撑平台及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集成技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高级量测系统、智能用电互动平台的集成技术;智能用电小区用户能效管理系统与智能家居的集成技术;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与建筑用电管理系统的集成技术;分布式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和运行控制技术;提高配电网接纳间歇式电源能力的分布式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和运行控制技术,分布式储能系统参与配电网负荷管理的优化调度方法,配电网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综合能量管理技术;智能配用电示范园区。
主动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及其信息控制策略,主动配电网对间歇式能源的多级分层消纳模式,主动配电网与间歇式能源的协调控制技术。
智能配电网下新型保护、量测的原理和算法;智能配用电高性能通信网技术;智能配电网广域测量、自适应保护及重合闸等关键技术;开发智能配电网新型量测、通信、保护成套设备,智能配电网新型量测、通信、保护成套设备的产业化。
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模式、优化调度技术,面向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络以及多样性负荷的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优化调度系统以及新能源管控设备等关键装备;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等指标评价技术。
钢铁企业等大型工业企业电网的智能配用电集成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与智能用电信息支撑平台及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集成技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高级量测系统、智能用电互动平台的集成技术;分布式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和运行控制技术。
适于岛屿、油田群的能源高效利用的智能配网集成技术,包括信息支撑平台、自愈控制、用电信息采集、高级量测、用电互动、能效管理、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和运行控制,建设配网综合示范工程。
高效自治微网群的规划设计及评价体系,稳态运行与多维能量管理技术,多空间尺度微网群自治运行控制器样机,统一调度平台软件,多空间尺度高效自治微网群的示范应用。
孤岛型微电网的频率稳定机理与负荷-频率控制方法,孤岛型微电网的电压稳定机理与动态电压稳定控制方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孤岛型微电网的技术,孤岛型微电网系统的示范工程建设及现场运行测试与实证性研究。 电网智能调度一体化支撑关键技术;大电网运行状态感知、整体建模、风险评估与故障诊断技术;多级多维协调的节能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等。
在线安全分析并行计算平台的协调优化调度技术,复杂形态下在线安全稳定运行综合安全指标、评价方法和实现架构;大电源集中外送系统阻尼控制技术,次同步谐振/次同步振荡的在线监测分析预警及阻尼控制技术;基于广域信息的大电网交直流智能协调控制和紧急控制技术等。 传感器接口及植入技术,电子式互感器(EVT/ECT)的集成设计技术,智能开关设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及智能化实施方案;具备测量、控制、监测、计量、保护等功能的智能组件技术及其与智能开关设备的有机集成技术;适用于气体介质的压力与微水、高抗振性能的位移、红外定位温度、声学、局部放电信号等传感器及接口技术,各类传感器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和检验标准;开关设备运行、控制和可靠性等状态的智能评测和预报技术,智能开关设备与调控系统的信息互动技术,开关设备的程序化和选相合闸控制技术等。
高压设备基于RFID、GPS及状态传感器的一体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的智能监测模型,输变电设备智能测量体系下的全景状态信息模型;具有数据存储能力、计算能力、联网能力、信息交换和自治协同能力的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基于IEC标准的全站设备状态信息通讯模型和接口体系构架,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和自动化信息的集成关键技术,标准化全站设备状态采集和集成设备关键技术;输变电高压设备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输变电区域内多站的分层分布式状态监测、采集和一体化数据集成、存储、分析应用系统。 智能配用电信息及通信体系与建模方法;智能配用电系统海量信息处理技术;智能配用电信息集成架构及互操作技术;复杂配用电系统统一数据采集技术;智能配用电业务信息集成与交互技术;智能配用电信息安全技术;智能配用电高性能通信网技术等。
电力通信网络技术体制的安全机理与属性;通信安全对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保障智能电网各个环节的通信安全技术与组网模式;广域电网实时通信业务可靠传输技术、支持多重故障恢复的通信网自愈与重构技术;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监测及防卫防护技术;电力通信网络安全性能优化技术;电力通信网络安全评价体系;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综合管理与网络智能分析技术,电力通信网综合仿真与测试平台,电力通信智能化网络管理示范工程。
实用的新型电力参量传感器,以及多参量感知集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多测点多参量的光纤传感网络技术;多种传感装置的融合技术;电力传感网综合信息接入与传输平台技术;电力物联网编码技术、海量数据存储、过滤、挖掘和信息聚合技术;新一代高性能电力线载波(宽带/窄带)关键通信技术;电力新型特种光缆及试点工程,新型特种光缆设计、制造、试验、施工、运维等配套支撑技术及基本技术框架,新型特种光缆的应用模式和技术方案;智能电网统一通信的应用模式、部署方式和网络架构,统一通信在支撑调度、应急、用电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统一信息模型及信息化总体框架;电网海量信息的存储结构、索引技术、混合压缩技术、数据并发处理、磁盘缓存管理、虚拟化存储和安全可靠存储机制等信息存储技术;基于计算机集群系统的并行数据库统一视图和接口、并行查优、海量负载平衡和海量并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海量实时数据与非实时数据的整合检索和利用技术;云计算在海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技术;海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效存储及实时处理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
电网可视信息的模式识别、图形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可视化支撑技术架构;智能监控系统架构,计算机视觉感知方法、智能行为识别与处理算法等关键技术;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桌面终端、移动终端、互动大屏幕等多信息展现渠道;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的关键技术,包括主电路拓扑、仿真分析技术、关键组件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保护技术、试验测试技术,开发工业装置并示范应用;利用柔性交流输电设备的潮流控制和灵活调度技术。
高性能、低成本、安装运维方便的高压大容量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包括新型固态限流装置分析建模与仿真技术、固态限流器主电路设计技术、固态限流器的控制与保护策略,工程化的高压大容量新型固态限流装置研制。
面向输电系统应用的高温超导限流器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超导限流装置的限流机理、主电路拓扑、建模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方法、控制策略、保护系统、试验测试技术,220kV高温超导限流器示范装置研制。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用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原理理论分析、模型与仿真、直流断路器总体方案、成套电气与结构、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化、成套试验方法、SF6断路器电弧特性等,15kV级直流断路器样机研制及示范工程。
高压输电系统用高压直流陆上和海底电缆的绝缘结构型式、机械和电学特性、绝缘、结构和导电材料选择、成型工艺、相关测试和试验方法、可靠性试验,±320kV级陆上和海底电缆的研制及相关试验测试。
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直流电流和电压测量方法和技术,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流和电压测试系统方法和技术路线,直流输电系统测量装置计量和标定方法,高电位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测试系统,全光直流电流互感器和全学直流电压互感器,满足特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需求的样机及相关试验、认证和示范应用。
换流器拓扑结构和主回路优化、多端柔性直流供电系统分析、计算和仿真;多端直流供电系统与交流供电系统的相互影响和运行方式,研究多端直流供电系统的控制保护系统架构、电压、潮流和电能质量控制方法;紧凑型、模块化换流站设备及其控制保护系统,它们在城市供电中的示范应用。
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基本模型、控制保护方案,直流配网仿真模型和技术,直流配电网设计技术,直流配电网换流站关键装备,直流配电网经济安全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考虑各类分布式电源接入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与电网互动情况下的直流配电网建设和优化运行方案,直流配电网管理和控制系统,直流配电网示范工程及相关技术、装置和系统的有效验证。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建立一个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储能的智能电网综合集成示范工程,实现智能电网多个领域技术的综合测试、实验和示范,并研究智能电网的可行商业运营模式,形成对未来智能电网形态的整体展示,体现低碳、高效、兼容接入、互动灵活的特点。
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的技术领域包括:
大规模接入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
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协调运行电网技术;
大规模储能系统;
高密度多点分布式供能系统;
智能配用电系统;
用户与电网的互动技术;
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
Ⅱ 电车三大件是哪三大件
“三大件”就是电池、电机、控制器。
1、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动力储备驱动电机运转,为电动车提供动力来源。电池的容量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因此,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电池的保养,过高过低的气温都影响着电池蓄电能力,确保电量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
2、电机作为电动车的“心脏”,主要工作是将电池里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动能,使电动车跑起来。大家都知道,心脏是人体较为脆弱的器官,需要周全的保护,电机也是如此。如果电机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会导致内部热量堆积,久而久之,电机会发生热衰减,影响正常使用。
3、而控制器作为电动车的“大脑”,控制着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其它电子器件,是整车驱动的核心部件。一般情况下,控制器一般安装在坐桶下方,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2)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扩展阅读:
纯电动汽车充电站主要由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和充电站监控系统组成。
1、充电站配电系统,配电系统为充电站的运行提供电源,它不仅提供充电所需电能,而且还要满足照明、控制设备的需要,包括变配电所有设备、配电监控系统等。
2、充电站充电系统,充电系统是整个充电站的核心部分,单箱充电方式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均衡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在配电站外配备4台75KW打工了充电机在应急情况下为整车充电使用。
3、充电站电池调度系统,电池更换是电池调度系统的核心。自动更换方式是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的主要方式,由更换机械装置可控制系统组成的更换机器人完成。
4、充电站监控系统,充电监控系统是电动汽车充电站高效安全运行的保证,它实现对整个充电站的监控、调度和管理。
Ⅲ 便携式充电桩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哪些项目
如下:
1、《JJG 1149-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规程》测试项目。
2、《JJG 1148-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规程》测试项目。
3、《GB/T 34657.1-2017》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项目》。
4、《GB/T 34658-2017》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项目》。
5、《营销智用〔2018〕45号 国网营销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质量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试验项目等。
注意
充电的时候,要保证充电插头和接口之间的连接安全和充电正常,就要进行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分为充电接口兼容性测试、充电控制兼容性测试以及充电通信兼容性测试。
充电通信兼容性测试主要是对can总线进行相关测试,具体在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都有测试标准规定,如can总线传输速率、数据帧格式测试等等。
Ⅳ 电动汽车的互操作性以及协议一致性的应用场景等问题
1、目前电动汽车的互操作性测试以及协议一致性测试,主要是依据国标GB 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协议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34658-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GBT 3465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2部分:车辆》。目前来说,主要应用于车企新新能源车的新车型上市之前的准入检测。根据工信部2017年发布的第39号文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附件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测项目及依据标准》第14条:通信协议,GB/T27930--2015规定,新车型在上市前,需要做相关的检测。
以后也可能会纳入电动汽车的年检,车企的下线检测等领域。
2、电动汽车的互操作性指的是:相同或者不同型号、版本的供电系统与电动汽车通过信息交换和过程控制,实现充电互联互通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电动汽车针对不同的充电桩,看他能不能正常的充上电)
3、协议一致性测试指的是:车辆的BMS系统与充电桩之间的协议通信是否保持一致。
就是说指车辆BMS(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协议要和充电桩的通信协议匹配,才能通信,才能正确充电。
4、目前市场上的设备可选择性很小,没几家在做,这个设备正处在需求爆发的初期,目前有相关政策,2019年5月发布的,但是还要等2020年1月才开始实施,实施后新申请目录的车都需要过这项。
目前我司正好有这类成熟产品,成都天奥测控公司是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公司,专业从事测试测控产品研发制造二十多年,应用领域广泛(具体哪些不能说。)
目前公司的电动汽车互操作测试设备有台式和便携式的。跟其他厂家的设备不同,我司设备的集成度很高,可靠性高,比如说便携式设备,我司设备全集成在一个拉杆箱里,携带非常方便,同行的设备都是一个主机放拉杆箱里,还要接一个录波仪,还要接一个笔记本电脑,还有一大堆线缆,非常不方便。
具体信息可以上我们公司官网查看
手打不易,望采纳
Ⅳ 充电桩的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情况
以下是由专业生产充电桩的企业“易事特( www.eastups.com )”在网络文库中找了一篇大神的分析,分享给大家:
中国充电桩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异常巨大的。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严重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充/换电站作为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电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车桩配比失衡,充电桩建设需加速
国内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进入爆发周期,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同比增长3.3倍和3.4倍。自2011年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量已达近50万辆,基本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所提出的“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
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相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截至2015年底,国内已建成的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车桩比大约为9:1,按照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1:1的标准配臵来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巨大。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政策推广有序推进不同,充电设备之前用地、电力设施、补贴、运营模式等规划均未明确,因此建设节奏有所落后。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上扬,充电桩建设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形成制约,充电桩加速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二、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
自2015年下半年起,国家明确了对充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指南,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充电桩建设要按照“桩站先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建设,并对达到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省市实行充电设施建设的奖励,促进车和桩的共同发展。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四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制定了未来5年充电设施发展的基本规划和重点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该规划将开启充电设施建设高速成长的大门,充电网络的布局将全面铺开并不断完善。
文件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文件将建设区域分为了加快发展地区、示范推广地区和积极促进地区,提出分区域的建设目标;同时文件分场所对充电桩建设进行了目标规划。文件对于充电站的分场所规划为,公交、出租及环卫物流的充换电站为8800座,城市公共充电站2400座,城际快充站800座,分场所的充电桩规划为50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43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到,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1.2万个,充电桩达450万个。从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划来看,预计未来5年的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分布将较为平均,每年新增2000座充电站和10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左右,未来5年充电设施的总投资将在千亿以上。相较于2015年的建设规模,2016年的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将出现大幅跳升。
三、充电标准出台,混战局面有望改善
国内的充电网络之前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充电接口不统一,各家企业在充电桩建设中各自跑马圈地,采用的充电设施接口标准不同,充电设备的兼容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车厂的充电桩只能适配自己的汽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充电桩的发展,对于充电运营商而言也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2015年12月,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北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五项标准分别为《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臵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臵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臵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进行了有效提升。
(一)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二)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臵,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新标准的实施解决了各家企业各自为战,车和桩不能良好匹配的情况,为充电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构建扎实的基础,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能够有效提升充电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充电设施新标准对安全性和兼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充电设备制造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拥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能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充电运营企业来说,充电标准的统一扫清了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接口不匹配的问题,减少了充电资源的闲臵情况,也有利于运营市场的打开。
四、国网招标金额将大幅增长
国网充电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意味着国网充电设备招标的规模将快速增长。国网在2015年进行了三批充电设备的招标,下半年最后一次招标规模显著扩大,与国家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一致,2015年国网充电桩总招标金额在15亿元左右,预计2016年国网充电桩招标金额将达到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将达到200%以上。
从2015年国网充电桩的中标情况来看,共有16家企业入围了国网的招标,其中国网旗下的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国网系以外的民营企业同样收获一定的市场份额,且每家企业整体的中标情况相对平均。
国网招标中,中标企业整体情况较为稳定,其中几家国网系的企业占据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在另一半的市场中国网系统外的各家企业进行分配,上市公司中包括中恒电气,浙江万马等获得相对较多的市场份额。国网充电设备招标预计在2016年将出现大幅增长,对于能够在国网充电设备招标中占据一定份额的企业将形成较大的利好。
与网外市场相比,国网充电设备的招标价格优势明显,目前网外市场直流充电桩的价格略低于1元/W,而从2015年国网招标的情况来看,国网直流充电桩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5-1.8元/W,因此对于进入国网招标的充电设备厂商而言,盈利能力与网外市场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我们认为与网外市场激烈的竞争相比,国网充电桩的招标价格将相对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下降,2016年国网招标放量,中标企业业绩将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6年电源项目第二次招标中,充电设备招标6600多套,直流充电设备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认为国网主要将加快高速公路城际充电及城市快充站的布局,因此2016年全年招标中,直流充电设备将继续保持较高份额。
预计国网系企业将继续保持稳定的中标占比,但随着招标总量的放大,国网系以外的企业中标量也有所提升。对于整体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如能在国网2016年的充电设备招标中保持稳定的份额,将会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快速提升盈利水平。
Ⅵ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有哪些功能措施
电池更换站应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安全的电池更换场所,电池箱更换和充电的过程始终应处于被监控的状态。
电池更换站内可包括:充电设备、电池箱更换设备、电池箱存储设备、电池箱转运设备、车辆导引系统、电池检测与维护设备、监控室、配电室、安全防护设施、行车道、停车位、营业室以及其他辅助设施。
电池更换站的布置应便于电动汽车的驶入、驶出和电池箱更换设备的操作。
Ⅶ 电动车快速充电站的操作规范
1、本规范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操作、维护的安全操作制度。操作范围含: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仪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及其系统部件。所有相关工作员工需熟记本操作规范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安全应急预案,并按照操作规范工作。
2、参加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运行维护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运行维护规范与国家相关法规,确保充换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安全进行与电动汽车充换电操作状况的准确记录。
3、若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事故,应按照安全应急预案的相关措施执行。 1、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熟知国家有关用电安全规定和触电急救法。
2、操作人员必须时刻谨记“安全第一”观念,时刻注意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对于安全规定必须无条件服从。
3、工作中操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在潮湿区域工作时应注意做好安全措施。
4、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工具的绝缘情况,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仪表。
5、操作前应确认车辆已经停在指定的位置,打开车辆动力电池箱盖,检查电池箱外观,开启车辆尾部低压电源。
6、换电机器人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两人操作,一位操作人员,一位监护、检查人员。
2)确保机器人作业时,机器人作业范围内不得有其他任何人员(除必要的工作人员外)。
3)任何人不得在机器人与车辆、机器人与电池架之间行走(紧急情况除外)。
4)机器人前后移动时,操作人员必须给口令监护人员并得到监护人确认可以移动机器人。
5)确认车上电池盒电磁锁已经所好,关电池箱门,挂好电池箱门的保险绳,关上自动解锁电源,关上车辆后门。
6)确认电池架上电池安装稳固。
7)对机器人运行程序的修改,必须先做试运行再做实际操作。
8)严格按照规定维护保养机器人。记录机器人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回报。
7、更换动力电池注意事项:
1)严格带电接近高压电极;
2)电池、电池盒的维护前必须切断电源;
3)若换下的动力电池温度过高或更换动力电池时发现接头极柱有烧黑或熔毁现象,应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措施执行。
4)确认车辆、电池架上电池安装稳固;
8、更换电池时严格避免带电接近高压电机,电池和电池盒的维护前必须切断电源,确认车辆和电池架上电池安装稳定。
9、架上取电池前,托盘必须全部缩回到位,设备停在0度或者180度,工作托盘上不能有电池。
10、机器人左右移动需把托盘和缸缩回到位,高度不超过300毫米。
11、其它安全注意事项:
1)对车辆进行更换电池或者电池盒维护保养之前,确认车辆停稳,并在所工作的车辆前放置“停车牌”。作业完毕后,让司机签字确认,然后移开“停车牌”。
2)留意往来的车辆。
3)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指引作业。
4)严格按照公交车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 1、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熟知国家有关用电安全规定和触电急救法。
2、工作中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绝缘鞋及防护用品,在潮湿区域工作时应注意做好安全措施。
3、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工具、设备的绝缘情况,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上报维修。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仪表。
4、充电操作步骤:
1)检查充电机三相输入和直流输出线的连接插头是否可靠。
2)选择是否在电池管理模式下运行,根据电池特性设定合适的充电总电压、单体限制电压和充电电流等参数,第一次设定好参数后无特殊情况请勿擅自改动以上参数,下次充电时能自动显示最近一次的充电参数。
3)作好充电记录。
4)若接触器、液晶屏显示、风扇等工作不正常,请勿开机,等待维修处理。
6、充电注意事项:
1)充电过程中应密切监控充电机的运行状态,包括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和电池温度,如有电池管理系统运行还须检测单体电压变化。
2)电池接近饱和后电池电压上升较快,应密切观测及时停止充电。充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处理,记录故障现象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待相关人员处理。
3)若动力电池出现温度过高、冒烟、着火或爆炸等情况,应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措施执行。
4)充电过程中如发现充电机内部响声异常、电流电压显示异常、充电机内有不正常气味或烟雾产生、液晶显示异常、各信号指示灯显示异常等请立即停机处理,以免造成更多的元器件损害。
5)充电过程中严禁靠近充电机和电池,禁止在充电过程中突然断开电源或负载电源插头。
6)充电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充电时应确保车间内通风正常,并定期检查风扇是否工作正常。如有问题应及时上报维修,保证通风装置的正常使用。
7)如遇雷电天气,因空气湿度较大,请将充电机先接通电源,待充电机工作30分钟后才能开始充电。
8)若某台充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如发生异常,应将同属于该充电架上的充电机全部停机,切断该充电机架的三相电源总开关后才能取下维修。
9)严禁非专业人士拆开充电机,所有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如发生故障,为避免充电机电容剩电危机人身安全,故障发生后应过15分钟才能拆开充电机维修且维修时应做防静电措施。
10)充电机应做好绝缘措施,严禁在充电机上堆放其它物品,充电现场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11)充电车间内必须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
12)工作时操作人员应时刻防止撞伤、触电、动力电池意外坠落等伤害。
13)现场严禁踩、踏、敲、打机器设备,及将生产器具未按规定挪为他用。
14)保养、维修设备时,必须挂警示牌,作业时禁止其他人员触动设备开关。 1、操作人员基本要求
1)操作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能对监控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2)操作人员应熟悉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原理,网络连接及各接入装置功能。
3)操作人员可对现场运行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正常的监视、操作、定期巡检及日常检查。
4)操作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监控系统定时巡检
1)操作人员需对监控系统各设备进行定时巡检,及时发现监控系统异常情况,并及时汇报处理。
2)巡检内容应包括监控系统各主机是否运行正常,各设备运行指示灯指示应正常,监控程序数据正常刷新,和各监控装置、智能设备通讯正常,监控功能正常。
3)监控系统接入各装置上的电源指示灯是否正常,运行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装置无死机现象和异常情况。
4)对监控系统的各种运行报表、业务报表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和错误数据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操作人员应及时对监控系统主机报告的事项进行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与充换电现场核对,并报告相关责任部门。
4、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时,所有现场有人工参与的充换电操作,操作人员在执行充换电远动遥控操作前,必须与充换电现场人员进行确认,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在监控系统上进行遥控操作。
5、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时,无人工参与的充换电操作,操作人员在执行操作时必须按照预先制定的操作指令流程,核对相关远动信号,确认信号正确并做记录后,在监控系统执行遥控操作。
6、对充换电站内常规充换电操作,应制定常规充换电操作业务流程表。所有由监控系统发起的充换电操作必须根据充换电操作业务流程表进行,由一名操作员发出命令申请,另外一名操作员完成命令核对后下发命令。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操作人员可按照紧急规程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7、凡影响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的检修、试验、故障处理等工作,工作前要事先向相关责任部门进行申请,并开具工作票,征得相关责任部门同意及系统运行人员许可后方可进行。
8、操作人员可按照现场运行规程的规定,对监控系统装置进行断电复位等简单缺陷处理工作。
9、运行人员如果发现监控装置设备紧急故障,如设备电源起火、冒烟等现象,应立即断开监控装置电源,缓解故障情况后,及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
10、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一次设备检修试验工作完毕后,运行人员应核实自动化数据和现场是否一致,不一致时首先应通知检修人员核查;仍未发现故障原因时,值班人员应通知自动化人员进行核查。
11、监控系统的技术管理
1)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一经投入运行,运行人员必须作好运行记录(在运行日志上记录当班系统是否正常,出现的异常情况),交接班时要检查、确认监控系统的运行工况是否正常。
2)监控主机经验收合格投入运行后,如无特殊情况不得退出监控程序。
3)运行人员严禁修改监控系统数据、配置。
4)运行人员应仔细观察和分析监控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发现后应立即上报相关责任部门。
5)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运行管理
(1)在监控主机上不得使用、安装同监控系统无关的计算机软件。
(2)监控系统的网络应为独立专用网络,未经维护部门批准,严禁将任何计算机联入该网络。
(3)为了生产上的需要,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专用网络与本局局域网、省中调自动化专网以及地区县电力公司调度自动化有长期或短期的网络连接,应遵循《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6)监控系统数据备份
(1)运行部门应定期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备份,监控系统及数据库应有不少于两份的可用备份,并存放于不同介质与不同地点。
(2)各运行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系统和数据备份制度,确保备份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及时性。
7)运行管理部门应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和检修工具、仪表、仪器,并分类存放。备品、备件应定期进行检测。
8)监控系统在现场应有齐全的运行资料,如:监控系统装置缺陷记录,主要设备的技术说明书、监控装置接线原理图等。
9)监控系统的图纸、技术资料、档案文件等应统一存放,专人管理。
12、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
1)不得修改、增加、删除监控主机的文件,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计算机操作。
2)严禁带电拔插主机、打印机、显示器连线,在未退出监控程序情况下开机、关机。
3)监控系统设备附近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及有腐蚀的物品和使用电炉等电热器具。
4)监控系统各装置由维护人员负责清洁。
5)监控系统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为计算机监控系统专用,未经许可,不得在此电源上接入其它用电设备。
6)明确运行人员在监控计算机上操作的权限,每位运行人员应严格按照本人的权限进行操作,严禁用他人的名字和权限进行本人不允许的操作,运行人员需对自己的密码负责。
7)运行中的计算机监控软件系统,未经批准不得更改参数设定。
8)监控系统软件、相关应用软件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复制,严禁外流扩散。
9)监控软件系统使用新引入的应用软件前,应首先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无病毒感染、木马及后门漏洞后,方可投入使用。
Ⅷ 新能源充电桩的验收标准是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9年年底,公共桩有45万个,私人桩95万个,总保有量约140万个,车桩比提高到3.2:1左右水平,预计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将呈现高速态势。但相关标准规范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统一、权威的充电桩现场验收检测规范,因此新的标准要求不断出台。
充电桩的验收和一般的产品检测不同,产品检测是针对具体的充电桩产品,现场验收检测则是跨了产品检测和工程验收两个范围。现场验收应是对已安装好、具备正常运营条件的充电桩进行,包括充电桩本身、供电连接、接地连接、通信控制、监控平台、使用环境等。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测试依据标准
NB/T 33008.2-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NB/T 33008.2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试验条件、检验仪器、检验规则、检验项目、试验方法。标准适用于交流充电桩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到货验收等。标准规定了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功能、通信方式、安全防护、电磁兼容等检测方法与检测要求,是目前市面上投入运营的充电桩必须过检的权威标准。
Ⅸ 内蒙古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实时数据采集项目取得备案
近日,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申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实时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标准项目》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标准备案。该项目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第二批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预计2015年底完成。该标准由七个部分组成,涵盖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后台监控系统应遵循的信息采集和通信协议的所有要求。据了解,2010年7月,呼和浩特市被国家四部委列为全国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为配合呼和浩特市纯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呼和浩特市建设了5个充电站、23个充电桩,批量采购纯电动汽车28辆,为制定《电动汽车充电站实时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标准项目》创造了科研条件。地方级标准备案的完成,将填补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通信协议空标准的空白,为内蒙古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和电动汽车统一规范使用奠定基础,为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