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名单
A.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名单哪3家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2020,江西内蒙)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2020,深圳)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2020,江苏)。
创新中心不止3家。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2016,北京)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2017,西安)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2018,广东)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2018,武汉)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2018,沈阳)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2018,上海)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2018,上海)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2018,武汉)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2019,北京)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2019,株洲)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2019,洛阳)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2019,北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2019,江苏)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2020,江西内蒙)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2020,深圳)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2020,江苏)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2021,重庆)。
B. 国创中心:探索新能源汽车生态赋能新范式
文/郑金武
科技 部部长王志刚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透露,202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达到136.6万辆和136.7万辆,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和生态链, 科技 创新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总经理原诚寅对此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逆势上扬,实属不易。
作为我国 汽车 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以“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增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能”为核心任务,布局抢占新能源 汽车 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制高点,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生态链融合发展,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多领域多主体形成“网状生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随着 汽车 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 汽车 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 汽车 、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原诚寅表示,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
而中国新能源 汽车 要真正做到大而强,需要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共同完善产业生态。基于此,国创中心聚焦新能源 汽车 各链条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坚持多方协同创新理念,最大限度利用好各类创新资源。
据介绍,国创中心与近百位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近600家国内外创业公司和创新组织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已初步形成成国内外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 汽车 创新生态圈,为持续建设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生态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2020年9月,由国 科技 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创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发起的“中国 汽车 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正式成立。
紫光集团是联盟的参与者之一。“通过相互赋能、协同创新、共同发展、跨界融合、共生共赢,紫光集团将携手国创中心,为推动建设我国全球 汽车 芯片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贡献力量。”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吴胜武表示。
据介绍,紫光集团将参与新能源 汽车 芯片标准制定与更新、车规级安全芯片研发与测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紫光集团将协同国创中心共同参与车规级芯片的标准制定,以标准为引领,带动 汽车 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认证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实现重点突破、协同创新、促进我国 汽车 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吴胜武表示。
在产业生态赋能上,国创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生态链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世界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策源地、构建世界级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生态圈”的发展目标,国创中心进一步加强前瞻谋划布局,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对接,将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2020年12月,国创中心与交通部科研平台北签署战略协议,围绕中国大交通技术应用场景全方位合作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物流、实验检测、信息安全协同、交通智能防疫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副秘书长罗凯阐述介绍:“双方以交通行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主线,以技术应用、项目转化落地为目标,建立大交通场景业务模式,以交通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为纽带,围绕人、交通工具、路、桥、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助力 科技 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
此外,国创中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先后与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应用、软课题研究与应用、资源互补和共享等方面展开了相关合作。
瞄准提升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持续构建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创新生态体系,国创中心在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方面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
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2020年10月,国创中心(淄博)先进车用材料创新中心(简称“国创淄博中心”)正式揭牌,旨在打造世界级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策源地及创新生态圈。
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副院长许烨介绍,在双方的合作中,国创中心发挥了平台、技术、人才、应用等领域优势,国创淄博中心利用本地政策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体制机制优势等与之形成互补,在共同 探索 新能源 汽车 轻量化发展新的路径, 探索 建立轻量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未来5年,淄博国创中心将形成3到5个国际材料研发机构全面合作和联合培养机制,建成国际级研发测试共性服务平台,吸引不少于10家国际先进材料项目、产业链相关企业或研发中心等落户淄博,服务当地企业不少于100家、全球企业不少于20家。
同时,聚焦新能源 汽车 技术(轻量化)创新拉力赛,聚集共性技术,挖掘产业痛点,推动行业创新,支持成果转化,并以此为重要转手,推动双方携手共建中国先进车用材料“轻”谷。
为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国创中心频频出招。2020年11月,国创中心与北汽蓝谷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ARCFOX极狐αT打造世界级开源整车验证平台,并利用各自优势,在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国创中心瞄准前沿技术应用对前瞻性技术方向进行统筹布局,北汽蓝谷提供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应用场景,同时又以问题为导向,对国创中心提出新技术研发、新应用诉求的新需求。”北汽蓝谷董事会秘书胡革伟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双方将形成螺旋式上升创新接力赛,共同加速创新技术上车应用,帮助整车企业降低前瞻技术评价投入和风险,助力创新零部件企业压缩上车周期和成本。
“创新是一种生态,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多系统相互链接、资源丰富、自由生长。”原诚寅表示,国创中心下一步将推出生态亚马逊计划,真正打造中国的产业创新生态,为中国新能源 汽车 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C. 国创中心是国企吗还是央企
国创中心是国企。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是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标志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进入正式建设运营。
国创中心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共性需求,在汽车芯片、智能网联、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驱动、混合动力、电子电控、整车集成、轻量化、前瞻技术等领域联合共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为行业内提供“开放开源整车验证平台、前瞻技术检测评价平台、知识产权共享共用平台、孵化创投生态建设平台”的优质技术服务。
国创中心积极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生态圈,整合国内外各类资源,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大中小各类企业积极性,采用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建立多元、跨界的合作体系,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9]2022年9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参观暨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办。
D. 特斯拉科技创新中心落户哪里
2018年7月12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任宇翔在位于北京华贸中心的特斯拉中国总部接受采访时介绍,特斯拉(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已设立在北京,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及零备件、电池、储能设备及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同时,任宇翔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北京是特斯拉进入中国的首站和总部,也是特斯拉在华最大的市场之一。
“北京创新中心”主要承担新能源产品等的研发
特斯拉宣布在京设立的北京创新中心注册于2017年10月18日,特斯拉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特斯拉(北京)新能源研发有限公司”,又称“特斯拉北京科技创新中心”。
任宇翔介绍,特斯拉的产品其实覆盖了很多方面,比如电动汽车的硬件、软件、自动驾驶、能源存储等方面,所以,特斯拉其实是一个跨界的公司,下一步与北京市政府的合作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方面。
据了解,除特斯拉(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外,目前,特斯拉中国区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销售公司早已落户北京。
中国是特斯拉海外最大的市场之一
2013年底,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京已设立7家体验中心和6家服务网点。
“北京是特斯拉中国总部的定位不会变,我们会在销售、服务、研发、创新等方面发挥综合性的功能。和北京市政府、各大高校、研究机构等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任宇翔介绍,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之一,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所以特斯拉非常希望可以在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中,能够参与电动汽车推动全球可持续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的转变。
E. 中国汽车芯片龙头上市公司是什么
紫光国微(002049)。
旗下“杰发科技”前身来自于联发科汽车电子事业部。目前,杰发科技结合强大的平台服务系统,已推出针对自家车联网软件优化的车载芯片方案,致力于成为用户信赖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
中国信科集团旗下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电信)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产品亮相,展出了智能终端芯片、智能卡芯片、汽车电子芯片等“自主芯”、“安全芯”、“智能芯”,充分呈现其技术领先的创新应用。
紫光集团消息,9月19日,由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发起的“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国汽车芯片创新联盟”)在京正式成立。
F. 中国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数量
14万家。根据查询中国新能源消息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数量是14万家。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是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G. 国创中心原诚寅:汽车企业该如何实现联合研发丨共话新十年
【编者按】2020年,是一个新十年的开端。这个新十年,将是汽车产业新四化转型变革成果落地的关键时刻,虽然方向明确,但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
尤其是在这个产业变革的关键时刻,全球汽车企业都进入了困惑期和探索期。电动化路线依然摇摆,智能汽车到底如何定义,无人驾驶到底能产生多大价值,人类的出行还将如何改变?
新的十年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探寻。新春伊始,万物复苏,车云携手移动出行创新智库,共同推出特别访谈——共话新十年。
本期是系列访谈的第四期,车云网创始人程李对话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
遵照这样的原则,国创中心根据自身实力聚焦到非常明确的几个方面:第一,打造一个真正开放开源的整车验证平台(包括实体车和数字孪生);第二,下一代汽车电子域控制器架构;第三,在燃料电池领域关注与整车匹配的控制策略。此外在智能网联层面上,国创中心聚焦于感知融合层面。
在中国,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相关的研发公司数以千计,但不少企业所聚焦的领域和研发的产品多少有些千篇一律,而车企们需要的仍然还是能深入触及行业痛点的技术。
“没有必要去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我们只要找到行业痛点。这个痛点经过分析,大家有需求能推动产业落地,那我们就围绕这个痛点去发力。”原诚寅表示。
除此之外,国创中心还吸纳大量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例如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吉利等知名主机厂以及电池领域知名企业如宁德时代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创中心建设的牵头机构,北汽不仅向国创中心输送了很多核心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还在国创中心启动开放开源的整车平台建设时,拿出自身整车平台与国创中心合作,并与后者建立联合实验室,提供前期的硬件资源。
在原诚寅看来,北汽扮演的是一个“带头大哥”的作用。“北汽和相应的企业承担了更多的冲在前头的责任,这对于国创中心起步的成长、确立方向、形成基本的机制体制和运营是有帮助的。”
而在与其他包括车企在内的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模式方面,多元化是主要关键词。例如,产业链合作伙伴与国创中心一同参与科技部或者地方上的项目是最直接的模式;国创中心通过整合车企实验室,开放给行业,向行业推广;国创中心联合车企在前瞻技术上进行探索。将核心环节的技术搭载到合作伙伴的车上,向车企推广,此外还包括人员的培养以及与车企联手推广技术向产业化加速转化,推动创业公司的成长等等。
除此之外,外国车企也在未来国创中心吸纳的合作伙伴列表当中。“我们一定要开放,一定要跟国际水平对接,大家关起门来自己搞是没有竞争力的,我们要把国际上的优质领军技术人才引进来跟我们合作。”
在国创中心的规划里,未来其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化的组织结构。“这样不单单是一个车企占绝对的主导的地位,也有零部件企业,甚至还有可能和汽车行业之外的力量去融合,其他领域的企业也能够进来,这对国创中心来说也会更健康。”
技术和平台共享化将成为可能
国创中心要打造的是共用的技术与共享的平台。在原诚寅看来,平台的核心在于一定要支持多款车型,并且,在多款车型中一定要尽可能让零部件的兼容性提升。
在原诚寅看来,共享平台一定是可以实现的。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架构,当平台化达到高度的兼容时,整车厂可以发展“代工概念”。当年,北汽与麦格纳谈判成立合资公司时,原诚寅及其团队就已经提出了这一想法。
“把代工的概念做起来,如果有主机厂有产能过剩,别的企业需要开发他的产品,可以在通用平台基础上进行加工,他只要做代表他产品的特点的生产设计就行了。这样能有效利用产能,同时降低企业投入的风险。”
事实上,这正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趋势,平台化、模块化逐渐成为车企的技术核心。国际上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大众最新的MEB纯电动平台。
在国内,车企们也在积极推出车辆的模块化架构,例如吉利近两年内推出的BMA、CMA模块化架构以及纯电动专属架构PMA平台。尽管每种车型都具备属于自身的不同特点,但所使用的平台架构基本为统一平台。
“因为我们的判断,90%的驾驶者是开不出来区别的,而且也感受不到区别,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共性的平台化技术一定是在整车企业中会有市场的,而且这个东西还会继续延展,零部件也会变成子平台。比如说燃料电池就会有人提,有没有一个共性的燃料电池平台化技术?”
原诚寅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通过共享平台所生产的车辆将占市场整体的10%-15%。而随着平台化基本架构的逐渐成熟,产品开发周期也将压缩至30个月到36个月。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车企也将逐渐加快产品迭代速度。
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的趋势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残值问题饱受外界诟病,甚至成为消费者不愿意购买的重要原因,在原诚寅看来,关键原因在于车企没有打通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但问题的本质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服务体系。
原诚寅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趋势:
第一,受大趋势影响,新能源汽车整体还会保持增长。
第二,在增长的前提下,产品结构将迎来调整。随着补贴退坡,客户为导向的产品定义会对于销售产生巨大的影响。整车厂需要明确定义目标用户需求。
第三,智能化的技术会快速的上升至应用层面,但是L4以上的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周期要走。辅助驾驶功能将更加完善。
第四,目前占主流的基本为纯电动产品,未来会出现燃料电池、增程式、以及48V微混动力车型,供给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第五,除了对私人销售,网约车与共享汽车将迎来数量上的剧增。“卖车不再是车厂唯一创造收益的路径,一定是从简单的产品制造商,向产品加服务提供商去转型,整车厂一定要把出行服务做起来。”
车云小结:
传统燃油时代,平台化与模块化是车企实现大规模生产,摊销成本的重要手段。
当产业变革,汽车以新的面貌、新的动力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软件与硬件的结合,让纯电动车时代下的平台化承载了比普通燃油车更大的意义。
车企间的联合研发,在国际上早已成为趋势,在国内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并实现战略合作。
然而,类似于国创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让企业间的合作有了更多机制上的保证。
不过,从目前的实践效果来看,成果有限。除了北汽集团之外,其他股东方的参与感还较弱。如何真正实现车企之间技术研发的共创与共享,还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
新十年,我们但见其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