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量
㈠ 北汽新能源一月销量公布同比下降43.66%
北汽蓝谷发布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19年1月产销报告,产量142辆,同比下降98.17%;销量为4512辆,同比下降43.66%。据报道北汽蓝谷2018年9月27日,BAIC新能源成为重大资产重组后借壳上市证券的简称,成为国内a股市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2018年1-8月,BAIC新能源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新车70188辆,同比增长67%,蝉联同期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但在下半年的市场竞争中,各家车企开始发力,高续航、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相继发布。但由于BAIC车型细分市场覆盖不全,单车利润较低,导致BAIC新能源1月销量表现不理想。今年1月27日。跳票王北汽EX5终于上市了。由永磁同步电机提供动力,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60千瓦,最大扭矩300牛·米;米,最高时速160公里,该车将搭载三元锂电池,综合工况415公里,恒速520公里。这款车型的数据表现非常亮眼,我们期待它在市场上的表现。
㈡ 北京2020年实现新能源车保有量约40万辆
北京商报讯(记者陶凤 彭慧)为期两天的2019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7月8日在京召开。论坛上,记者获悉,北京未来将以重型柴油车为重点,推进全市车辆电动化,并同步推进新能源车路权优先等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底前,全市新能源车保有量为40万辆左右。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在报告时指出,北京聚焦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以机动车、扬尘和生产生活源为重点,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她强调,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到2017年北京汽油车国五比例已经达到49%,未来将以重型柴油车为重点大力推进车辆电动化,同步推进新能源车路权优先等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严查高排放车,今年国三柴油车将全市禁行。2020年将实现全市新能源车保有量40万辆左右。城市环境管理方面,她指出,要加强施工扬尘控制,提高道路扬尘控制水平,加强裸地扬尘控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指出,近年来北京市 社会 经济发展迅速,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消耗量激增,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在1998-2017年的20年间,北京市GDP增长了10.8倍,人口增长了74%,机动车保有量增长3.51倍,能源消耗总量增长86%。
以此为背景,贺克斌系统地介绍了过去20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和成效,包括以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源解析和污染源清单等 科技 手段为支撑的环境规划,法律标准,环境执法,配套经济政策,全民参与以及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等内容。贺克斌表示,这一体系是北京市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并取得实效的保障,是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财富。
具体来看,1998年到2017年的20年间,北京空气质量取得了显著改善,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93%、38%和55%,2013年至2017年间的降幅尤为显著。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方面,北京是全国少数几个实现增量、存量都改善的城市。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贺克斌指出,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得益于逐步形成的完善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车-油-路”一体化机动车排放控制体系建设以及区域协同控制。对于今后大气治理的思路,他建议,应将PM2.5与O3治理并重,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调整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率并重,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加强对生活面源污染的科学管控;将城市环境目标融入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来自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高级大气专家内森·博格福德·帕内尔(Nathan Borgford-Parnell),美国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空气质量规划及研究专家杰里米·阿维斯(Jeremy C. Avise),以及与会城市代表分享介绍了各自城市在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政策、行动、成效和下一步规划。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普遍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城市来说,协同推进这两个目标会更加有效率和节约成本。
论坛第二天分则为3个平行论坛,分别聚焦区域空气质量协同治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行动,以及移动源污染排放立法等大城市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治理热点、难点。
北京市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以及来自联合国环境署、生态环境部、北京市政府外办、国际组织、部分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代表等260余人参加会议。
㈢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居世界第一。 2022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5.5万/70.8万辆,环比变动9.3%/6.3%,同比增长110.0%/93.9%。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71.7万/456.7万辆
㈣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一、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占比75.7%,插电式混动汽车占比24.3%;2022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中,纯电动汽车累计占比78.1%,插电式混动汽车累计占比21.9%。2022年1-4月,纯电动乘用车累计。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675万辆,同比增长108%。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突破,产销同比增长160%以上,销量达352万辆。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基本上实现了车联网功能的全覆盖,部分头部。
㈤ 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大幅提升38.8% 将生产EU系列
网上车市日前获悉,北汽新能源投资4.6976亿元对黄骅生产基地产能进行扩充,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运行。此次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将具备15万辆的新能源车生产能力,这也使得北汽新能源现有年产能从18万辆提升到25万辆,整体提升38.8%。
该基地目前具备12万辆卡车以及8万辆乘用车生产能力,乘用车主要生产EU换电版,该车售价12.9万元,采用的是租用电池模式,续航300公里,2分46秒可完成电池换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全国各省市新能源汽车产量
从各地已公布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达到63.5万辆;
其次,深圳、北京保有量也都超过50万,分别为54.4万辆、50.7万辆
㈦ 刘宇:从北现“配角”转战北汽新能源,出局还是重任
如果没有意外,刘宇要离开北京现代那个名不副实的C位了。6月9日,有媒体报道,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将接替马仿列出任北汽蓝谷董事、经理,同时也将担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职务。
消息来得突然,却又不难意料。60岁的马仿列终究是没有带领北汽新能源走向他所谓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以身体为由向北汽集团提出了辞职的请求,体面的离开了。而身为70后的刘宇,同样也是处于事业“尴尬”期的刘宇,成为了可能性最大的继任者。这也应该是他在北汽为自己挣得“颜面”的最后机会了。
扉旅汽车编辑就此事向刘宇进行求证,不过刘宇以出差为由并没有做出回应。若此消息落定,刘宇将兜兜转转再次从合资回到自主,而北汽新能源的情况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得到改观,那么刘宇真的有能力带领北汽新能源爬出泥潭吗?
新生?
市场很残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是。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在北京现代,刘宇很大程度上是被“倾轧”出局的。这个“红人”多少有些成为往昔的感觉。在业内人士看来,刘宇已经到了其在北汽集团最紧张、也最紧急的关头。
在北京现代,刘宇是不幸的,作为红人出道的他,原本在北京现代理应稳居C位,但却因为代表韩方的中国人向东平出任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而大煞风彩。
刘宇被碾压似乎是有迹可循的,作为同样在汽车市场的摸爬滚打的老兵,向东平的履历似乎也比刘宇更光鲜一些,其曾任上汽大众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总监兼销售高级总监,?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在就职现代汽车集团(中国)Vice President、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之前,位居天际汽车董事,首席营销官(CMO)。而且同样作为中国人,向东平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不逊色于刘宇,所以,刘宇在北京现代的“末路”来得有点快。
当然,这一切或许也是北汽集团层面对集团整体情况进行平衡的权宜之计。或者说,刘宇得以再次被委以重任,是北汽新能源也太想赢得马仿列曾经设想的“胜利”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北汽集团层面让刘宇回归自主品牌,一方面希望他将自己合资的经验带回到北汽新能源,从而带领北汽自主爬出泥潭;而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被“架空”的刘宇最后一次机会,看他是否有拳脚能够施展出来。
6月3日,北京现代公布了自己的5月份成绩单,这也应该是刘宇在任的最后一份成绩单了。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5月,北京现代单月销量40,017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8%。今年1-5月,北京现代终端销量累计192,243辆。虽然单月的数据不足以证明什么,但似乎有点回暖的迹象,然而,这种暂时出现的回暖却也被市场解读为向东平加入后的“成绩”。舆论称“自今年3月以来,实现终端销量环比三连正增长。”而向东平正是3月入局。
即便刘宇在两会期间还在为北京现代“奔走”,称疫情倒逼北京现代对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这些尝试和转变都是为了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技术路线,以消费者体验为主,让大家亲身去感受。”但现在市场不免疑问,说这些话的时候,刘宇料到自己在北京现代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无论是出局,还是被委以重任,对于刘宇而言,转战北汽新能源或许都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没有“倾轧”他的“掣肘”了。但也正因为如此,北汽新能源这一战对于刘宇而言,显得更加重要了。只有干好,才能新生。
那么,北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会让刘宇的新生变成艰难求生吗?
求生?
道尽途殚,负隅顽抗。无论是北京现代带给刘宇的尴尬处境,还是北汽新能源那一片待清理的泥沼,都为刘宇的这次下注徒增些许悲凉感。
疫情之下,北汽新能源的已经暴露出严重的“动力不足”。北汽新能源的问题马仿列没有解决掉,刘宇就能吗?
去年2月马仿列刚刚上任之时,一定也以为自己可以在北汽新能源大展身手,却不曾想自己只是成了一个企业发展长河中的“过渡”。6月8日晚间,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马仿列已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公司经理、董事等职务,并获得批准,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与此同时,其将不再担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
如果刘宇此番成为继任者,那么他应该清楚地了解北汽新能源这个不好翻身的现状。自北汽新能源2018年9月27日借壳SST前锋登陆A股市场后,问题就一点一点的摆在市场面前。二级市场上,上市首日,开盘报14.66元/股,总市值为318.76亿元,到现在市场缩水近百亿。2019年,为了保证公司的现金流,北汽蓝谷共发行55亿元的债券进行融资,截至2019年底,北汽蓝谷的资产负债率为70.15%。
从盈利能力上看,政府补贴成了“救济粮”。今年4月末北汽蓝谷发布2019年报显示,北汽蓝谷2019年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30%。公司归母后净利润仅为920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共亏空8.7亿元,较之去年同期亏损7.2亿元,亏损额有所增加。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源于补贴,2019年间,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业务共获得41亿元补贴,占比达到18%。
而其2020年的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在1-3月实现营业收入16.67亿元,同比降低53.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31亿元,净利润同比降低21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4.77亿元。
从销量上看,2019年全年,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累计销量为15.06万辆,同比下降4.69%。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销量9000辆,同比下降64.1%。4月销量仅为585辆,去年同期为5009辆,下跌的幅度达到88.3%;4月北汽新能源车产量仅为432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5.26%。
回到北汽新能源的“现实”,总结起来就是销量一直处于暴跌状态,盈利能力也是待解之谜。再加上作为上市公司,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饱受投资者的质疑。按照前任马仿列任期的2029发展计划,还有1个目标、2大路径、3大举措以及4大体系待成。按规划北汽新能源还将打造至少3个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很有可能,这个未了的“大业”就要落在刘宇的肩膀上了。
难题已经非常明显了——当被“倾轧”出局的刘宇遇到了折戟沉沙般的北汽新能源,他们该如何相互成就?
对于刘宇而言,废然而反显然有失掌舵人的风范。事已至此,相信他也只能孤注一掷地去赌北汽新能源的“否极泰来”了。
【延伸阅读】
《北京现代刘宇:C位变配角,辙乱旗靡?》详见扉旅汽车网
《北汽新能源马仿列:既倒狂澜,如何力挽?》详见扉旅汽车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1倍,产销继续刷新历史记录。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2万辆和36.1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万辆和8.9万辆。11月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占比达到17.8%。
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12%。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0.4万辆和24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5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
㈨ 疫情让车市寒冬雪上加霜: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同比降幅出现6连升
这一数据延续了自2019年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后的弱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并且是同比降幅出现了6连升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9年7月至12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分比为1.66万辆、1.67万辆、1.37万辆、1.26万辆、1.12万辆和1.31万辆,同比降幅分别为11.8%、23.4%、51.0%、54.6%、62.7%和71.9%。
然而,进入2020年,在叠加春节与疫情影响后,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更是下滑至7000余辆,同比降幅达75.12%。
与此同时,比亚迪燃油车销量自去年9月以来,同比数据出现了持续5个月增长的局面,让自诩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比亚迪颇为尴尬。
就在3天前,我们注意到,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蓝谷”,600733.SH)也发布了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2020年1月产销快报。
快报显示,2020年1月份,北汽新能源汽车产量1602辆,同比增加1028.17%;汽车销量却只有2006辆,同比下降55.54%。在产量猛增之下,销量却如此下滑,北汽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月份乘用车市场数据难看,那客车市场数据如何呢?
2月7日,国内客车行业“大佬”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通客车”,600066.SH)宣布,1月份宇通客车汽车总产量3304辆,同比下降40.06%;总销量2895辆,同比下降45.01%。
2月10日,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星客车”,600213.SH)宣布,1月份亚星客车产量150辆,同比增加57%;汽车销量164辆,同比下降45%。
相比之下,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通客车”,000957.SZ)的情况则比前两家稍好一些,1月份中通客车汽车总产量957辆,同比下降3.53%;总销量886辆,同比下降13.73%。
但总的来说,1月份客车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过,1月份各车企数据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春节假期与疫情因素的叠加影响,因为2019年的春节是在当年的2月份。疫情结束后,今年的车市是否会浴火重生呢?且让我们乐观以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华夏能源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㈩ 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是352万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万辆,约为2020年的2.6倍,2022年预计将突破5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