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汽车发展史
A. 比亚迪新能源车发展历史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于一九九五年在深圳注册成立,成立初期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手机部件装配以及充电电池业务,公司于二〇〇二年在香港首次上市。公司对造车技术进行深挖和探究,注重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和企业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二〇〇三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并且积极对其他领域进行探索,在二〇〇三年收购了秦川汽车。
B. 汽车的发展史是什么
1、汽车的远祖
在原始社会,人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工具,将圆木置于重物的下面,然后拖着走,重物即可由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被称作为早期的木轮运输。后来人们发现用直径大的木轮运输速度较快,于是木轮的直径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带轴的轮子,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车轮雏形。
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在我们祖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驶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黄帝造车之说,故黄帝又号称轩辕氏。轩是古代一种有围棚的车,辕是车的基本构件。所以车辆应当是黄帝首先发明的。
2、汽车发明家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大幅度地增长,要求用于交通运输的工具也要有相应的发展。
从德国人奔驰和戴姆勒于1886年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开始,各国都争相发展汽车,使汽车工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法国制成第一辆汽车的时间是1890年;美国是1893年;英国是1896年;日本是1907年;俄罗斯是1910年。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
汽车发展到鱼型,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楔型继承了这一成果,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型车的升力问题,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楔型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车身造型。
(2)新能源汽车汽车发展史扩展阅读
早期运输工具——
人类早期发明的另一种重要运输工具是橇。橇可用于雪地、土地或草地。用于土地的橇是在地面上拖曳的木板。以后在木板底下安放圆木,以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摩擦阻力。有了橇就能搬运较大的重物,可以集合多人一齐用力,可以拉也可以推。
橇也可用家畜来拉。公元前5000年,北欧人已使用鹿拉雪橇;公元前3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已有牛拉橇。橇曾为古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中国《尚书》记载了“泽行乘輴”。輴就是橇一类的运输工具。
C.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发展史
2006以前这一阶段,各国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源没有决定,重心放在了 氢燃料电池,只有日本一直投入较大(这也是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得最好的主要原因)。美国:不积极发展纯电动,重心放在在氢燃料电池;日本:一直在投入,以氢动力投入较多;欧盟:重心放在在生物燃料与氢燃料电池;中国:处于摸索、定义阶段。2007-2011年各国确定新能源汽车战略,并以锂电池为主,加大研发、基础设施投入,给予消费补贴,具有极其重要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美国购买EV可享受所得税优惠,最高额度为7500美元,到2025年,每个汽车制造免征车船税商至少每年出售15.4%的零排放车辆。日本购车者可享受免除多种税负优惠,到2020年,EV在整体乘用车的销售比例中应占到50%。法国购买EV可以获得最高5000欧元的补贴。德国降低EV用车费用。英国购买EV可以获得2000-5000英镑奖励。中国以BEV为主,购买可以最高获得6万元的补贴。2012年起各国维持新能源汽车战略,仍然以锂电池为主,维持消费补贴,加大对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美国等国家规定每个汽车制造商至少每年出售一定零排放车辆,否则要缴纳碳税。TESLA等企业开始实现盈利。中国加大投入。全球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收获期。
D. 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
2、20世纪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汽车的黄金时期。
3、2001年,我国确立“十五”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明确了我国的电动汽车战略发展基本原则。
4、2006年我国纯动力电动汽车功能样车已经实现。
(4)新能源汽车汽车发展史扩展阅读
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问题:
1、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2、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3、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能源客车
E. 新能源汽车发展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行认定的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国内汽车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种类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 (HEV) 、纯电动汽车 (BEV) 、燃料电池汽车 (FCEV) 、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2.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2.2 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2.4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
2.5 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是指用压缩天然气 (CNG) 、液化石油气 (LPG) 和液化天然气 (LNG) 作为燃料的汽车。燃气汽车由于其排放性能好,可调正汽车燃料结构,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当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车。
2.6 生物乙醇汽车
乙醇俗称酒精,通俗些说,使用乙醇为燃料的汽车,也可叫酒精汽车。
在汽车上使用乙醇,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增加氧含量,使汽车缸内燃烧更完全,可以降低尾气的害物的排放。
纯电池力、氢燃料电池虽然具有较优的新能源特征,但市场竞争力弱,混合动力则具有微弱的优势。因此,混合动力属于过渡方案,纯电池力属于辅助方案,而氢燃料电池属于难以实施的方案。物理燃料电池则兼顾了新能源特征、市场及用户的诸多优点,所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3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虽然可以有效减少市区有害气体的排放和烟雾浓度, 同时也减少CO2的排放。许多国家和厂商都积极开发纯电动汽车 (PEV)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EV) (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 和燃料电池汽车 (FCV) 。但是诸多障碍和困难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从全球范围来看, 一场打破约束、冲出困境的行动已经开展。
3.1 充电基础设施
推广PEV和PHEV的主要困难就是缺少全面的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然而, 目前全球许多厂商和政府已经启动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项目, 来评估建立充电基础设施的方法, 并正着手进行实际应用。
3.2 氢燃料补给基础设施
开发氢燃料补给设施是一个巨大工程。目前, 为汽车研究提供支持的汽车用氢燃料补给站已基本建立。在补给站内储存氢燃料仍然是一个难题。
3.3 氢燃料的生产
氢的生产是一项重要的全球性业务。目前绝大多数氢的生产是采用蒸气甲烷重整法, 这意味着该方法产生CO2。其他生产方法包括煤 (产生CO2) 或生物质气化、高温水裂解和一些新兴技术, 如利用阳光从水中分出氢的光解方法。
3.4 成本
目前HEV和PEV所使用的蓄电池组的价格依然昂贵, 首批大规模销售的PEV和PHEV所需的研发成本将由消费者承担。通用汽车公司认为PHEV的电动续驶里程每增加16km其成本将增加约1500美元, 但丰田的Prius续驶里程增加16km的成本为5000美元。
4结束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对百年来汽车动力技术最重要的变革,是对汽车工业长足发展的巨大驱动力,在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所难免,也不足为怪。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还需要政策上的引擎、技术上的突破、成本上的降低、市场上的拓展,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破解各种难题,就会抢占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先机,就会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前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F.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从1834年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各大车展中唱起主角,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将近180年的历程。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曲折发展,新能源汽车无论在种类、技术、市场占有率上都得到空前的突破,作为电动汽车的细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主导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受到了比其他类型汽车更多的重视。新能源汽车百年历程可以大体分为电动汽车诞生、电动汽车重获重视、混合动力等其它车型的发展、以及纯电动车市场化发展四个阶段。
G.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新能源电车如何定义?
所谓新能源汽车泛指主要动力来源不依靠内燃机的车型,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电机提供了动力,给电动机供电的设备是电池,给电池充电的方式可以使内置发动机,外接充电口,太阳能,化学能,甚至是氢能。
新能源电车发展史
第一阶段: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车,这台电动车主要是由2代人共同完成。首先是匈牙利工程师阿纽什·耶德利克nyos Jedlik于1828年在实验室完成的电传装置。然后经过美国人安德森的改良,第一台电动车在1832到1839年之间正式面世。这辆电动车所用的蓄电池比较简单,是不可再充的。
到了1899年,德国人波尔舍发明了一台轮毂电动机,以替代当时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链条传动。随后开发了Lohner-Porsche电动车,该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由前轮内的轮毂电动机直接驱动,这也是第一部以保时捷命名的汽车。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该车以Toujours-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早就开始应用。1900年,欧美出售的4200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我国的汽车发展史本来就延缓,基本都是靠外资来驱动。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但是这也仅仅是烧油的汽车,电动车发展基本沾不上边。
不过,也是张学良的这一举动撕开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革命。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内燃机的发明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优势点主要表现在,内燃机虽然体积比较大,排出废气,会污染环境,噪音也很大,但它的燃料易于携带,用在运输工具上,自身可以携带足够行驶很远路程的燃料。而电动机体积小,不污染环境,不排出废气,噪音也很小,但是它工作需要电能,而电能不易携带,除非是携带电池,而电池的容量有受到限制,因此行驶距离受到限制。如果用在固定场合,则可以采用电机,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电汽车退出了汽车市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这个阶段的欧洲大陆其实是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个时期石油危机已经频频凸显,成为了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而电动机体积小,不污染环境,不排出废气,噪音也很小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阻碍电动车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技术发展滞后,电池没有重大的突破导致充电盒续航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这个时间最有代表的就是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和HEV混合动力。
所谓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
就是介于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两者之间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既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油路、油箱。也有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动机、控制电路,而且电池容量比较大,有充电接口;它综合了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优点,既可实现纯电动、零排放行驶,也能通过混动模式增加车辆的续驶里程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它又可以当做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只要单次使用不超过电池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一般做到50公里以上问题不大),它就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油耗。因电池的成本费用高昂,此种车辆以较低价格进入家庭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然而受国内汽车发展趋势的影响,因政府的重视而提高相应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入家庭指日可待。
所谓HEV
HEV是传统汽车与完全电动汽车的折中:它同时利用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可以设计的更小)与完全电动汽车(Purely Electric Vehicle)的电机(PMSM或者异步电机)进行混合驱动(包含蓄电池与逆变器环节),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提高了燃油经济性(fuel economy),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和缓解温室效应的效果。丰田普锐斯和本田音赛特是HEV生产的两大巨头。
第五阶段:21世纪初期,电池技术有所突破,各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
这一阶段电池密度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也以每年50公里的速度提升,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不弱于一些低排量的燃油车。我国更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
第六阶段: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特斯拉作为一个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企业,创立至今仅仅历经15年,就从一家小型初创电动汽车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化车企,做到了通用等汽车龙头做不到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