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
『壹』 .结合当时外部环境,探讨比亚迪为何要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
根据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的汽车市场上占据着相应的地位,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比亚迪新能源行业在市场上占据着龙头地位,品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提升。比亚迪在2022年上半年推出了多款新车,自主研发的技术也被大家广泛认可。比亚迪不断的优化产品的结构,进一步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车型,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上面有着比较好的发展空间。
比亚迪的业务主要有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大多数汽车业务充实,同时也涉及了手机部件以及组装业务。比亚迪的发展策略无疑是非常有用的,积极的将品牌做大做响,让电动大巴以及纯电动出租车在各国都出现了,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比亚迪就已经获得了阿根廷,英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多个国家的订单,并且成功的将事业发展到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
比亚迪一直在动力电池研究方面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在新能源刚开始萌芽的阶段,比亚迪就开始与高端的公司进行合作。比亚迪在2021年3月份表示将会利用上市,会进一步的将电池卖到其他的厂商,也就意味着比亚迪将会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无疑做的是十分突出的。比亚迪在2022年6月份与丰田进行了相关合作,并为其提供动力电池。
比亚迪目前所生产的电池主要用于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虽然在国内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商,但是却在电池需求方面却错失了很大的机会。如果比亚迪能够进一步的扩展自己的业务,那么想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发展的也将会越来越好。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无疑进行的十分成功,凭借着自身实力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贰』 比亚迪目标价多少2021比亚迪半年报预测今日股市查询比亚迪
比亚迪最近的股价涨得很猛,动态市盈率高达900多,大部分朋友都认为这个股价已经高了,然而中信建投认为比亚迪的目标应该是1.5万亿市值,这预示着上涨空间还有70%。到底比亚迪的评估是怎么的出来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讨论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龙头--比亚迪。
在还没分析比亚迪股票之前,给大家奉上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领域当前的龙头股名单,点进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在中国毫不夸张地讲,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已经进入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由于配备了比亚迪最新技术的车型渐渐进入市场,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对于电动车领域来说,它依旧可以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抢得先机,进步飞快。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亦有明显优势。现在电池市场所占百分比为15%,只次于CATL(宁德时代)。从技术创新中受益,比亚迪刀片电池性能好的同时成本也不会很高,如今全球电动化为主流,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将超越以往,近一步占据市场份额,使核心竞争力变得更强。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不断升温,半导体分拆被努力推进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这么解释,比亚迪凭借产品链进行精深布局,有助于明显增强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握力,显现出了领先的地位。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现在看来,在碳中和减排对策的应用和锂电池预算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进程迅速,到2027年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一半。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的到来,汽车驾驶由开始辅助车主驾驶逐步进入到自动驾驶环节,驾驶舱智能化实现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变化,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革新,正在重塑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将会到来。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关的深度报告、风险提示,我在分析这篇研报当中,想查看就可以点击一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整体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是比亚迪,在这么可观的行业发展前景情况下,有可能迎来繁荣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假若大家想明确知道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进入下方链接,有专业的顾问为你辨析,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是否正确:【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叁』 比亚迪汽车:实施新能源车全市场战略
5月18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经济开发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投资50亿元在长沙落户比亚迪电动卡车及专用车项目,向全国各地工厂供应电动底盘、车桥等核心零部件。至此,长沙比亚迪成为比亚迪集团公司唯一一个横跨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的生产基地。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内投产。2016年,它将生产2500辆汽车。计划2020年年产能达到5000辆,2025年扩大到1万辆。长沙将成为比亚迪电动卡车和专用车全球制造中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实施新能源汽车全市场战略,在城市公交、物流、环卫车、私家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长沙是其全市场战略布局的主要承载基地。
『肆』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目标市场的选择
比亚迪的目标市场分析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时,都会优先考虑进入难度较小、易生存、壁垒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后再进入发达市场。在企业国际化目标市场的道路选择上,比亚迪与传统企业恰恰相反。比亚迪的产品基本上遍布全球,其中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美洲、欧洲及亚太地区。
『伍』 比亚迪,新能源时代的新“大众”
自主品牌苦合资久矣。
但2021年开始,情况起了变化。
一方面,合资品牌占尽优势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开始从“存量”走向“减量”阶段,同时多个自主头部品牌开始上探且取得不错成功,市占率出现此消彼长。
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则迎来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长机会,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长期深耕新能源的品牌迎来快速增长,而转型不利的合资品牌却没有能力分享这块新市场蛋糕。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比亚迪以491,245辆的成绩稳居新能源销量榜首,达到特斯拉近两倍的水平,不过今年之前比亚迪还是个在市场存在感并不强的品牌。
而“专注”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合资品牌几乎毫无存在感,唯一两个TOP 15合资车企一汽-大众、上汽-大众,1-11月累计销量还不足比亚迪的四分之一。
通过当前新能源市场格局,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每一次行业技术变革背后,都会让整个市场迎来重新洗牌,并诞生新的巨头。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比亚迪将成为“头号玩家”,和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大众品牌市场地位相当甚至会更高。
1、 新能源转型不利+传统燃油车内卷,大众告别“品牌强盛时代”
谈比亚迪之前,不妨先看看大众品牌。
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化至今,大众品牌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大众、丰田、本田为代表的的合资品牌更是长期压制着一众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定在50%以上。
其中,大众品牌更是“稳如老狗”,一直是国内市场最大赢家,市占率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从2015年乘用车市场进入2000万辆+时代后,大众品牌市占率便长期维持在13%-14%左右的水平,大众品牌更是在中国市场创下了317万辆的惊人成绩。
但新能源转型不利,传统燃油车市场面临着一线自主品牌冲击、合资内耗以及豪华品牌降维打击。
严重挫伤了大众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2020年,大众品牌更是首次跌破300万辆大关,仅售285.1万辆。今年前三季度看,大众品牌(不含捷达)市占率已经跌至11.9%,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而对应到具体的合资车企身上,情况则更为糟糕。
由于主品牌大众表现不佳,2021年1-11月份,上汽大众累计批售销量仅110万辆,全年预计在125-128万辆之间,而2017、2018、2019三年间上汽大众曾连续突破200万辆大关。
一汽-大众方面,剔除奥迪、捷达后,大众品牌同样也出现了销量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在增长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市场,大众品牌竞争力与其在燃油车市场的竞争力则大相径庭。
前三季度,在4款ID.系列电动车同时在售的情况下,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仅为6.96万辆,市占率不足4%,甚至不足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销量增速也只有同期整体新能源市场增速的一半,远低于预期水平。
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下滑,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传统燃油车、新能源市场双线哑火,两个利空因素之下,就不难理解大众品牌市占率显著下滑了。
与此同时,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导致合资品牌加速内卷,以及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但大众品牌却不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很难对大众品牌抱有乐观心态。
从上帝视角看,大众正在告别长达过去30年之久的“品牌强盛时代”,逐步走向品牌衰退期。
2、 比亚迪成为新能源市场执牛耳者,明年最高挑战150万辆
了解了大众品牌的浮沉,也许我们会唏嘘,在汽车行业变革的暗流涌动下,纵使强如大众的品牌,也会成为时代的背景板。
反观比亚迪,则走了一条和大众截然相反的路线。
传统燃油车市场,比亚迪长期存在感不强,截止目前也仅推出F3一款可称为“爆款”的车型,而这款山寨风格极为浓厚的车型也曾一度让比亚迪品牌“毁誉参半”,大众品牌则长期稳居行业NO.1,并推出了至少10款燃油车常青树。
不过在体量快速提升的新能源市场,则出现了两极反转。
比亚迪打造了汉EV/DMp、宋PLUS DMi/EV、秦PLUS DMi/EV、元Pro、海豚等多个爆款车型,这些车型也成为各自所在细分市场的爆款产品。而大众品牌方面,无论是提早布局的PHEV车型,还是寄予厚望的MEB平台ID.系列车型,市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2021年1-11月份累计销量达到491,245辆,其中11月单月更是暴涨247%至90,142辆,达到市场二三四名之和,DMi+DMp系列更是占了整个插电混动市场半壁江山。
从市占率角度看,比亚迪1-11月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19.5%,11月单月占有率更是高达23.8%。这样的市占率数据,已经明显超过近年来大众品牌的市占率水平。
根据比亚迪的规划,今年全年其将实现60万辆的新能源销量。
按美国著名分析师Harry S. Dent, Jr的说法: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兴产业一旦越过10%这一阀值,发展速度将加快,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
而最近几个月的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远超10%,甚至多次达到20%的“繁荣值”。
中汽协认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也在沟通会上表示:“变革的时代真的很难看清楚,现在来看2022年和2021年如果保持一样的增长速度(2021年月均渗透率增加1.3个pct),2022年全年整体渗透率应该在25-27%,对应销量应该在500-550万辆。”
这种行业趋势下,左手DMi+DMp,右手BEV,插电混动、纯电动双线并举且持续丰富产品线的比亚迪,无疑将在相当长期间内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最大赢家。
目前,比亚迪已经公布了极为激进的2022年目标,新能源保守销量110-120万辆,乐观目标销量更是达到150万辆。
这样的目标也意味着,明年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25%左右。也就是国内市场每卖出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挂“BYD”LOGO的。
3、 “顺势而为”成就今天的比亚迪
某种程度上,比亚迪和大众这样极为戏剧性的反转剧情,也许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从一开始,玩电池出身的王传福似乎没想着靠燃油车在市场立足。
毕竟想要在对手熟悉的领域打败对手是几乎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也就解释了,今天不少自主品牌在性价比、造型设计等各方面碾压合资竞品的情况下,依旧无法获得预期的市场表现。
早在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时,比亚迪就已经开始了DM双模电动车的研发立项,并最终于2008年12月15日推出首款插电混动车型F3DM双模电动车。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事,“股神”巴菲特的希尔伯克哈撒韦在2008年时以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并于2010年亲临深圳为比亚迪站台,王传福也被巴菲特搭档查理·芒格评价为“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
随后,比亚迪又在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e6,这款车补贴前售价高达36.98万,显然这样的价格然很难获得私人消费市场(今天去深圳出差时,依旧可以打到e6出租车)。
不过,当时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市场接受度等,都决定了这两款的“超前”技术理念产品不可能在那个阶段获得成功。
比亚迪可谓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件正确的事”。不过比亚迪一直坚持长期主义,并于近年来推出刀片电池、e平台3.0等新技术。
与此同时,市场在那个阶段“亏欠”比亚迪的,也一定会在某个阶段对比亚迪进行“补偿”。现在来看,“某个阶段”就是从2021年起到后面的若干年。
只是没有人会想到,这种补偿将是无比的丰厚,让比亚迪能够有机会在明年成为全球首个在单一市场迈过100万辆大关的新能源品牌,这将是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毕竟拥有万亿市值的特斯拉至今也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明年也没有可能。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感慨2008年两位大洋彼岸的“股神”眼光足够超前,用18亿的投资赚了数百亿。
但对每个普通的我们来说,现在选择和比亚迪(002594.SZ)做“时间的朋友”,似乎也为时不晚。
『陆』 比亚迪有什么发展前途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层面和各省市都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确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格要比传统燃油车低的多,使得众多车主选择价格更为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也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原因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我国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2020年的销量打败特斯拉,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比亚迪集团主要财务数据、销量、产量等
1、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对比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者类型主要为国产传统车企和外资车企等,主要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中国、上汽乘用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
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成立于1995年,1998年在欧洲创立了第一个海外子公司;2002年比亚迪于香港主板上市,2011年比亚迪再次在上交所A股上市;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问世对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及运营
——新能源汽车布局现状:布局两大系列,三大车型产品
根据比亚迪官网显示,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主要包括两大系列和三大车型,其中王朝家族系列产品布局较多,包含了SUV、轿车和MPV三大车型,而e系列仅包含两款轿车车型,由此可见,王朝家族系列是目前比亚迪主打的新能源汽车板块。
从比亚迪各大系列产品布局来看,在主要乘用车领域均有布局,其中,王朝家族系列的汉和唐均主打轿车车型,唐、宋、元主打SUV车型,但宋包含两款MPV车型。e系列则主打轿车车型。
——企业运营现状:2020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前三甲,中国销量冠军
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实现17.92万辆的销量,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的前三甲。但在中国境内,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32万辆的销量打败了国际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排第第一位。
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波动变化
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来看,2016-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呈波动变化趋势。在2018年时,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实现524.22亿元,占总集团营业收入的40.31%,随后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退坡等原因导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持续下降。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实现313.45亿元,占总集团营业收入的20.02%。
5、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2021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规划主要集中在产能、储能、智能化和刀片电池四个方面,具体的比亚迪2021年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如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柒』 比亚迪的市场前景,002594的市场前景
比亚迪最近的股价涨得很猛,动态市盈率高达900多,大多数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非常高了,可在中信建投看来比亚迪市值目标是1.5万亿,意思就是上涨空间还有70%。到底比亚迪是高估还是低估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研究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头羊--比亚迪。
在开始解读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分类整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一下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比亚迪是公认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进入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伴随着有比亚迪全新技术的车型陆续进入市场,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节节攀升,电动车领域的行业发展,它依然是继续引领的,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抢得先机,进步飞快。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亦有明显优势。当下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被CATL(宁德时代)压一头。这些离不开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具有很优秀的性能与成本这两方面的优势,哪怕身处全球电动化的浪潮之中,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断突破,拿下更多市场占有率,加强核心竞争力。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继续加码产业链布局,尽可能的促使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这样来看,比亚迪对其产业链进行过精深的布局,对升高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把控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凸显了领导地位。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现在看来,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与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发展进程很快,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一半。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慢慢进入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使得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改革,目前在重塑传统汽车产业链格局,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篇幅不能过长,很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与风险提示,我在分析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总之一句话,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在这么可观的行业发展前景情况下,有望迎来蓬勃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如果想要更准确地知道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进入下方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目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捌』 12月电动车销量,比亚迪继续“以一打十”,新势力破万常态化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答案应该是什么?
相信,不少人会给出“水大鱼大”这个回答。
2021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元年,全年批售渗透率迈过15%大关,并于下半年多个月份超过20个百分点。
如此高景气度下,也让一众新势力品牌、成功转型的传统车企赚得盆满钵满。
从最新出炉的12月电动车销量看,不少车企都创下了单月新高,其中比亚迪继续以92,823辆的成绩,上演着“以一打十”的现象级市场表现。
新势力阵营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则再次集体迈过万辆大关。从绝对值来看,也许1万辆并不多,但如果对比南北大众品牌12月合计13,787辆ID电动车的数据,这样的成绩绝对算得上出色。
另外,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也有着不错的表现,比如吉利的极氪、东风的岚图12月均突破3,000辆大关,甚至北汽极狐都有着破千辆的数据。
接下来,不妨看看这些已公布12月销量的品牌过去一段时间的成绩,并简单展望其2022年的市场预期。(以12月销量从高到低排序)
1、比亚迪,BEV+PHEV产品线并行,唯一市占率超两位数的电动车品牌
(内部给出了2022年最高150万辆的新能源目标)
从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开始到2020年,比亚迪一直未能成为乘用车市场头部品牌,甚至近几年已经被长城、吉利、长安拉开身位。
但2021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爆发,给了在BEV+PHEV领域坚持长期主义的比亚迪逆袭机遇。目前比亚迪已经是妥妥的电动车一哥,甚至比大众品牌在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地位还要强势。
12月比亚迪电动车单月批售销量暴涨236.4%至92,823辆,全年销量更是达到惊人的593,745辆(达到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在整体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高达20%左右。另外,比亚迪在PHEV市场50%左右的市占率更是全面碾压同行。
2022年,比亚迪内部给出了最高150万辆的新能源销量指引。如果该目标如期实现,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将增长至30%左右,同时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在单一市场实现百万辆+新能源销量的品牌。
2、小鹏,中端品牌定位优势凸显,2021年新势力销量一哥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20-25万辆区间)
作为新势力三巨头之一,小鹏汽车12月交付量同比大涨181%至16,000辆,连续第三个月登顶新势力榜首,全年同样也以98,155辆的销量成为新势力第一名。
能够反超蔚来、理想,主要得益于小鹏汽车相对亲民的品牌定位。毕竟在国内汽车市场,15-30万才是购买力最强劲的价格区间,而G3i+P5+P7的产品组合可以让小鹏覆盖尽可能多的消费群体。
不过从经营角度看,单车均价仅20万出头的小鹏还是要远远落后于蔚来(超40万)、理想(超30万)的,这也体现在营收、单车毛利率等核心指标上。简单来讲,小鹏单月至少需要达到蔚来1.8倍的销量,才能在营收上和蔚来打成平手。
因此对小鹏来讲,攻入28万+价格区间的G9是一场不能输掉的战役,只有G9成功,小鹏后面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3、理想,单车销量持续破万,2022年迎来新产品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突破15万辆)
最近,老板李想刚刚内涵了大众中国CEO“感谢鞭策,继续努力”,并放上了一张理想ONE单月销量超过大众在华5款中/中大型SUV销量总和的对比图,引来一众吃瓜群众。
12月理想交付量同比大涨130%至14,087辆,全年交付量高达90,491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成绩是靠理想ONE一款车型实现的,而理想ONE也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30万元+车型中最畅销的产品。
2022年,理想将迎来搭载四缸发动机的全新增程车型X01,新车将和理想ONE相互搭配,巩固其在30万+增程混动市场的优势,毕竟明年其将面临岚图、自游家等多个强劲对手。
另外,2023年纯电动产品到来后,理想的市场前景将变得更加乐观。
4、大众,2021年10万辆目标未能完成,2022年或将以价换量谋增长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25-30万辆)
12月份上汽+一汽-大众ID.家族5款车型合计销量为13,787辆,2021年累计交付量为70,625辆。尽管绝对数并不算低,但是对于大众这样一个在华月销20万辆+的品牌来讲,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难看了。
事实上,大众品牌对电动车市场的野心不比其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小,2021年其计划在中国市场销售8万至10万辆ID.系列电动车,但后面又下调至7万辆。从全年70,625辆的结果看,仅仅是勉强达标(南北大众有不少ID.系列电动车流入网约车、大客户渠道)。
2022年,大众ID.系列在华将迎来首个完整销售年,并迎来新车型。与此同时,大众ID.系列的代理制+网上订车模式可能会被打破,销售模式会变得多元化。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不少经销商开始通过数万元优惠在线下完成整个销售工作,走上了卖燃油车的“老路子”。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成为主流电动车品牌,2022年南北大众会在ID.系列终端价格上一定幅度让步。乐观预计,大众品牌2022全年销量有望达到25-30万辆区间,反超溢价能力较为接近的小鹏汽车。
5、蔚来,一如既往的稳定,2022年ET5+ET7到来前景可期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18-25万辆区间)
12月份蔚来交付量增长49.7%至10,489辆,全年以91,429辆的销量排名新势力第二。如果单纯从销量角度看,蔚来好像已经不再是新势力一哥了。
但这里,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第一均价超40万元的蔚来本来客户群就比小鹏等品牌窄一些。第二2021年全年蔚来无新产品交付,没有新的增量来源。
而从整体营收水平来看,蔚来仍然领跑一众新势力品牌,而未来走量的任务则会交给全新的子品牌。
另外,随着ET7(Q1)、ET5(Q3)两款新车型的陆续交付,蔚来2022年销量将实现较高速度的增长,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16-25万辆区间。
6、新势力腰部阵营分化,哪吒、零跑崛起,威马落伍
聊完新势力头部阵营,我们不妨再看看腰部新势力。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哪吒、零跑开始强势崛起,而此前扬言进入新势力TOP3的威马却持续落伍。
2021年12月,哪吒、零跑分别实现了10,127辆,7,807辆的成绩,其中哪吒全年销量更是达到69,674辆,仅次于蔚小理。不过哪吒CEO近期表示:考虑到品牌定位问题(集中在6-16万区间),只有销量超过蔚来两倍三倍的时候,我们才算跟蔚来一样优秀。所以对企业内部来讲,月度销量过万远没到要庆祝的时候,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而许久没有披露销量的威马品牌,12月份销量为5,062辆,全年销量44,157辆。目前在整个腰部新势力中,威马已经开始明显落后于零跑和哪吒了。有威马内部人士称:我们内部都期待月销能尽快实现8000-10000辆。
7、传统车企新品牌开始发力,极氪等2022年或迎来大爆发
除了上述品牌,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也开始逐渐发力。
吉利旗下高端纯电动品牌极氪12月交付量高达3,796辆,而且该车型订单量已经排到明年5月份了。后续随着产品线的扩充,极氪将成为国内20万+纯电动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不过,从品牌定位来看,极氪虽然对外宣称高端纯电动品牌,但其和蔚来的溢价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品牌——岚图(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12月交付量则达到了3,330辆,自8月份以来累计交付量为6,791辆。尽管12月份单月数据不错,但整体来看,岚图和此前制定的2021全年累计1万辆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结语:
2022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越来越多优质供给入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当前的市场格局只是阶段性的,明年也许会发生比较大的排位变化。
对所有置身其中的车企来讲,只有持续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多的用户权益,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市场蓝海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红海竞争阶段打好基础。
『玖』 比亚迪公司行业分析
最近比亚迪的股价创下900多个动态市盈率,大幅上涨,很大一部分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算是比较高了,然而中信建投认为比亚迪的目标应该是1.5万亿市值,这表示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是怎么的出来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军企业--比亚迪。
在还没分析比亚迪股票之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成功: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比亚迪在中国称得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老大,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踏入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随着搭载比亚迪全新技术的车型相继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升高,仍然可以继续引领电动车领域的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十分亮眼,进步很大。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在成本上也更加有优势。当前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比CATL(宁德时代)低一名。仰仗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就算在全球电动化为主的今天,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停进取,争取到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深化核心竞争力。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持续推进产业链布局,积极推动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依靠产品链进行精妙布局,有助于明显增强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握力,彰显龙头地位。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到目前为止,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加上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发展进程实在是太快了,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希望超出百分之五十。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的到来,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过渡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实现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变化,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现如今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慢慢改变着现在传统汽车产业链格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将会到来。
受篇幅的影响,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我在做这篇研报的时候,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整体来看,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在行业前景如此可观的情况下,蓬勃发展不是奢望。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若是大家要详细了解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点击以下链接,有专业的顾问为你诊察股票,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拾』 PHEV市场进入爆发前夜!比亚迪之外,2022年多个新玩家将崛起
近期,比亚迪汽车2022年内部销量目标在网络流出,即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销量指引为150万辆,其中60%为PHEV插电混动,40%为BEV纯电动。
销量配比足以看出比亚迪对PHEV产品的重视可见一斑。而刚刚过去的2021年,正是因为PHEV系列产品提供的近30万辆销量,才最终让比亚迪稳坐新能源一哥位置。
2021年,随着比亚迪DM-i系列秦PLUS、宋PLUS等优质供给的出现,PHEV历史性地迈入了“油电同价”阶段(与核心合资竞品价格相近),PHEV产品也开始走入主流消费者的视线。从11月份乘联会公布的数据看,PHEV市场批售销量已经达到8.5万辆的水平,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占比达到惊人的4%。
如果说2021年是纯电动市场爆发元年,那么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供给出现以及消费者认知的改变,我们认为PHEV市场已经进入了“爆发前夜”,2022年注定将成为PHEV的崛起之年。
而比亚迪的DM-i系列之外,也注定会涌现更多强势的PHEV新玩家,比如长城魏牌/哈弗DHT-PHEV、长安蓝鲸iDD以及吉利雷神混动等插电混动产品。而溢价能力虚高、产品综合素质较差的合资品牌命运则将和其在纯电动市场一样,毫无竞争力可言。
1、PHEV是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BEV纯电动+PHEV插电混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行业全年批售量有望达到330万辆左右。
但,人们目光所至更多的是BEV,相比之下兼具燃油车、纯电动产品优势且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PHEV却被“忽视”。
事实上,在整个汽车行业“双碳”转型道路上,“纯电动+氢燃料汽车”的最终形态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意味着插电混动技术注定将在汽车行业这场渐进式的电动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何理解PHEV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妨通过一个愉快的话题了解一下。
去年底NIO DAY期间,蔚来创始人李斌“搞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还买油车”的言论,在网上引起极大的争议,一度冲上热搜榜。
支持纯电动车,支持油车的网友隔空喊话,一边倒推销着自己的观点,这也再度将“该买油车,还是该买纯电车”的问题抛到台前。
从产品供给端看,该买油车还是电车并非只有“非A即B”的选择,也可以“AB兼顾”,PHEV尤其是拥有较长纯电续航(100km+)的PHEV产品就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对纯电动车用户,痛点无非是则是续航里程焦虑、充电难、使用场景受限等问题,而燃油车用户则面临限号限行、综合使用成本较高以及NVH表现较差等问题。
但以比亚迪DMi、魏牌DHT-PHEV、长安iDD系列等为代表的长续航PHEV车型,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两类用户的痛点,并兼具纯电动、燃油车的产品优势。
基于汽车行业渐进式电动化转型的现实性问题,以及PHEV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拥有更广泛使用场景等优势,这也是中短期内我们更看好PHEV市场前景的主要原因。
2、PHEV市场将迎来“爆发”,最快2022-2023年迎来10%市占率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国内PHEV市场,在此之前,不妨先看看更成熟的欧盟市场。
2021年第三季度,欧盟乘用车市场PHEV渗透率达到9.1%,和BEV(9.8%)极为接近,几乎为1:1的比例。
但反观国内新能源市场,1-11月PHEV渗透率仅为2.6%,而BEV渗透率则高达12.3%,极不成比例。
不过,从11月份乘联会最新数据看,PHEV、BEV渗透率已经分别达到4%、16%,比率也从1:4.7变为1:4,显然PHEV细分市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
另外,易车研究院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有选购PHEV意向的用户占比高达15.37%,比2020年的4.67%高出三倍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快速逼近由量变到质变的爆发临界点。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结构并不够“合理化”,同时PHEV细分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期”。而2022年则是这一轮PHEV黄金周期的开启之年,同时考虑到今年是PHEV新品大年(比亚迪DMi系列将迎来新款唐、汉、驱逐舰等,魏牌摩卡/拿铁DHT-PHEV、长安iDD、吉利雷神系列等新产品),预计全年PHEV市场有望达到120-150万辆区间。
而按照美国分析师Harry S. Dent, Jr的说法:一项新技术在渗透率达到10%之前被称之为导入期,发展相对缓慢;而一旦越过10%这一阀值,发展速度加快,进入成长期。
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BEV渗透率越过了10%阀值,甚至超过15%。同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比BEV拥有更多使用场景的PHEV,最快会在2022-2023年复制这一成功。
3、2022年PHEV市场或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从2021年全年的数据看,国内PHEV乘用车市场体量大概在60万辆左右,剔除以理想ONE等为代表的增程电动车,常规PHEV细分市场总量大概在50万辆左右。
这其中,仅比亚迪一家就拿下来272,835辆的销量,占据国内插电混动市场半壁江山,这也是比亚迪2021年全年新能源销量能够碾压其他车企(其他车企多为BEV路线,比亚迪为BEV+PHEV双产品路线),甚至单月销量“以一打十”(比亚迪单月销量达到特斯拉中国2-3倍,超过国内新势力品牌总和)的主要原因。
当然,尽管比亚迪当前在插电混动市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这仅仅是个阶段性现象。因为在任何一个竞争足够充分的细分市场,都不会出现一家市场占有率长期超过50%的品牌。
两年前的特斯拉如此,今天的比亚迪同样也会如此。
就像2020年下半年以来比亚迪汉、小鹏P7等自主品牌优质供给蚕食特斯拉Model 3的市场份额一样,我们相信长城魏牌DHT-PHEV、长安iDD以及吉利雷神系列等插电混动产品,也会靠着差异化的产品策略蚕食比亚迪在主流PHEV市场的份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溢价能力虚高且产品续航参数远低于自主同级别竞品等因素,在BEV市场毫无竞争力的合资品牌,在PHEV市场同样会被上述四大头部自主车企吊打。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PHEV市场将是一场自主品牌,尤其是上述四大头部自主的狂欢,而PHEV市场的格局也将出会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即比亚迪(DMi+DMp)市占率稳居第一,长城魏牌+哈弗DHT-PHEV、长安iDD、吉利雷神系列插混产品进入第二销量梯队。
结语:
2022年国内PHEV市场将迈过100万辆门槛,甚至有望突破150万辆大关。
在“呼之欲出”的PHEV插电混动蓝海市场,比亚迪已经捷足先登,稳坐钓鱼台。
而比亚迪之外,2022年长城魏牌/哈弗DHT-PHEV、长安iDD、吉利雷神系列插混产品也将进入快速成长期,进而在PHEV市场收获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