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报道
『壹』 中石油、中石化杀入换电赛道,五大巨头联合,换电模式要赢了吗
中石油中石化加盟换电行业,这个新产业是实现车电分离,让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像加油一样随时随地可以换,这是与上汽集团等多家龙头企业合资搞出来的东西。也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模式可能会得到改变,还会通过类似于换电池的方法来得到短期内的续航增加。
换电池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这应该是一个之前就提出的设想,但是之前一直没有真正去施行,因为缺乏渠道,而且也缺乏足够大的安全性保障,毕竟电池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换了一个其他的电池到车子上了,出了安全问题算谁的怎么保证这个车子安全,而换电池应该去哪里换这都是问题啊。现在去哪里换的问题由中石油中石化解决了,电池的安全性以及使用的方便程度由宁德时代解决了,应该说这是一个挺不错的创新。
『贰』 你有想过新能源汽车的废旧电池将去往何处吗
前情提要:1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本)》。
2015年,博世集团、宝马和瓦滕福公司就动力电池再利用展开合作项目,该项目利用宝马ActiveE和i3纯电动汽车退役的电池建造2MW/2MWh的大型光伏电站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由瓦滕福公司负责运行和维护,项目将建在德国柏林,现已投入使用。
总结
对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小编觉得将退下来的废旧电池用作储能场的建造,将电网波谷浪费的电能储存再利用,以此来拉低风光互补离网供电系统的成本,是目前的主要趋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因为自己开的是新能源的电动汽车,昨天无意间看到关于特斯拉的报道,说到现在锂电池里含有金属钴,有剧毒
钴是有毒,但和你几乎没关系,因为你不可能接触到,万一你接触到了也应该是电池爆炸以后的事了,所以你用锂电池该担心的是电池的安全问题!
特斯拉用的是三洋的钴酸锂电芯,也是全球最好的钴酸锂电芯,但电芯串并联多的话就容易出问题,而且一爆炸起火就是大问题,所以特斯拉也烧了好几辆车了!
其它电动汽车绝大部分用的是磷酸铁锂的电芯,安全性好多了,但是能量密度也低了(特斯拉不用的原因)
『肆』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趋势下,作为产业链中重要一环,有哪些动力电池企业被央视报道过呢
比亚迪呀,应该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电池制造商了,而且在国际上也很有市场的!
『伍』 新能源汽车多久更换一次电瓶
汽车电瓶的使用寿命一般是3到5年,所以建议每隔3到5年更换一次电瓶,建议大家在每次保养时都检测一下电瓶的内阻和电压,如果内阻和电压都达不到规定的数值,那就代表电瓶应该被更换了。
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可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过外媒报道中提到,目前新能源汽车寿命普遍只有五年左右,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电池大约能用五年多,超过五年后,电池开始逐渐衰减,续航里程一次不如一次,最终只好报废更换。
新能源车电瓶寿命是1-8年上下,因为现在还没有人使用新能源电动车太长工作年限,理所当然这样子的话的问题暂时不好回答。以下关于纯电动汽车电瓶寿命的内容:
1、纯电动汽车电池寿命都是可以能到了一千-两千次放电(用这个数据作参考),假设每天完成1次充放电,1年365次;
2、那么理论上电池可以用3-6年,这里面所提到的电池寿命指的是电池带电能力降低到原来的70%;
3、除此之外,在车辆质保的5年中,4S店会定期对电池实行检查,如发觉性能下降的模块,那么就会提倡更换。
(图/文/摄: 问答叫兽) 星瑞 理想ONE Model Y Model X 高合HiPhi X 零跑T03 @2019
『陆』 关注新能源车热失控安全等 全国人大代表周福庚2021两会建议
易车讯 在2021“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高级工程师周福庚带来四项建议,分别为《关于建立新能源汽车热失控安全等级评定机制及奖励政策的建议》、《关于优化居民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开展汽车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系统研究工作并适时引入碳交易的建议》。
关于建立新能源汽车热失控安全等级评定机制及奖励政策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历经数年高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5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400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车辆“心脏”的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更是一年一个台阶快速迭代,向“高”挺进,从2015年电池能量密度只有90Wh/kg,续航100~150km,发展到当下最高180Wh/kg,续航达700km的纯电动汽车,在短短的几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频发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向全产业链敲响警钟。
据媒体报道,2020年国内有报道的自燃起火事故共61 起,其中纯电动汽车车型达到51 起,占比高达84% ,事故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动力电池问题导致。纯电动汽车自燃、充电起火等事件频发,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20年5月1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规定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得发生起火和爆炸,从国家层面对电池安全做出了硬性规定,也倒逼各汽车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研究,提升电池安全技术,强化热失控管理,生产更加安全的纯电动汽车,造福全国消费者。
案据:
没有安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没有未来。汽车安全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给予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更高的优先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的革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不仅损害品牌,也让众多消费者持观望态度,国家出台电池安全硬性政策,从国家层面强调了电池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各汽车企业调整战略思想,从一味的重续航向重安全、兼顾续航方面转变,加大对电池安全的研究,实现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的革新。
2.有助于提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点,国家硬性法规的出台确保了新能源汽车在发生热失控事故后的一定时间内的安全性,各汽车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继续专研技术,将电池安全再提升一个台阶,有助于打消消费者的购车顾虑,利于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
建议:
1.建立新能源汽车热失控安全等级评定机制
建议在电动汽车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出台新能源汽车热失控安全等级评定机制,引导汽车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深入开展关于动力电池安全的基础性研究,研发保障动力电池安全的最佳系统方案,向更高等级安全发展。同时,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从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整车匹配等各个环节,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
2.针对热失控安全等级高低给予不同的新能源积分
建议根据新能源汽车热失控安全等级评定结果,调节新能源积分系数予以应用。通过热失控等级高的给予更多的新能源积分,对于试验后不失控的给予最高1.5倍补贴系数的方式,激励汽车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做好电池热失控管理,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关于优化居民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
对于居民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完善顶层设计
建议国家层面,制定面向2035年的充电桩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居民区、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区域两类充电设施网的建设方向、标准及实施路径,给予地方政府及市场明确指引。
2.开展居民区充电桩建设试点
加快居民区整体智能有序充电管理模式及个人已建充电桩有偿共享试点,总结经验进行全国推广,提升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3.推进居民区停车位电气化改造
将居民区停车位电气化改造纳入充电设施建设奖补的范畴,给予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积极推进现有居民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对专用固定停车位(含一年及以上租赁期车位),按“一表一车位”模式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每个停车位配置适当容量电能表,确保满足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用电需求。
4.加强居民区充电桩建设管理
以立法、条例、通知等形式,明确居民区充电桩建设流程,缩减不必要的证明、承诺、免责等文件,并压实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的管理责任。对固定车位产权人或长期承租方(租期一年及以上)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未经专业机构认定,居民区物业管理单位、业主委员会不得以电力容量、安全等理由拒绝在住宅小区安装充电桩,乡镇、街道、社区要积极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同时,对配套服务与管理积极主动、成效突出的物业服务企业给予适当奖补或者对协助业主报装个人用户充电设施的物管公司,给予每个充电桩一定的的奖励。
5.加强政策落实
强化国家及地方关于居民区充电桩建设的各类规定和政策文件的严肃性,确保政策落实。国家及地方有关责任部门做好督查及追责,杜绝因规定及文件执行不到位,而影响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用车体验。
关于加快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的建议
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政府部门、整车及关键部件、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公交运输等企业共同联动,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加快建设智能驾驶汽车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开展人机交互、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环境感知与控制执行、智能芯片、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提升智能汽车融合创新能力。
2.加快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多级别、多场景的智能汽车测试和智能交通示范路网设施环境、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
3.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体系,与示范测试、测试管理及商业化应用等相适应的国家及各地方智能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完善。
关于加快开展汽车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系统研究工作并适时引入碳交易的建议
1.建议在国家层面系统考虑汽车产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需要多部委协同开展研究(不但应该包括汽车产品使用过程中间的碳排放研究,还应包括汽车产品制造过程中间的碳排放和制造汽车使用的材料对应的碳排放)并制定适宜的行动方案,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体系框架。
2.因为现有的碳交易市场与汽车行业现有的双积分管理政策有一定的差异性。建议在研究将汽车产业纳入碳交易的范围时,要综合考虑二者在管理侧重方向、交易体系差异、价格差异以及体量差异,以及汽车产业碳排放管理边界的问题。例如,以电能消耗量管理为例,目前我国在发电行业已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再针对电动车使用端碳排放进行考核,则电能生产、运输等产生的碳排放被重复计算。
『柒』 丰田为什么会在中国投建新电池工厂
因为中国有很高的发展潜力。也是因为中国的市场量需求特别的大。所以丰田他这个眼光看中了中国市场这一块儿蛋糕,所以他会在中国投资建设电池工厂。
『捌』 2020车市盘点:自燃、宕机层出不穷,汽车智电化B面何以解忧
周先生向时代财经介绍,上述问题是从车辆升级到版本号为“2020.36.11”的系统开始出现的,本以为待下一次更新就能解决,但没想到经过几个月、多次更新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联系车企方面也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客服、售后工作人员都是说等下一次更新再看看。”
对于上述情况,时代财经近日向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指定的邮箱发去采访函,截止发稿未获回复。
车辆远程升级却升级出安全隐患,这无疑是车辆智能化年代才有的问题,而这仅仅是层出不穷的智能化车辆问题之一。
以已经成为年内官方召回导火索的为例,极星2由于软件存在逻辑问题,可能导致车辆行驶中失去动力;零跑S01由于软件资源优化漏洞,可能导致360全景影像卡滞以及行驶中仪表黑屏……
或意识到智能化车辆的安全隐患问题逐渐凸显,有关部分开始针对该类型车辆建立监管制度。
11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一则关于Over-The-Air汽车远程升级技术(以下简称“OTA技术”)的管理新政,要求生产者今后采用OTA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需要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制定召回计划并备案,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
同时,若生产者采用OTA方式隐瞒车辆缺陷、规避召回责任的,包括消费者、零部件生产者、软件与系统或数据服务商等多方面,均可以直接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
智电车质监生态完善刻不容缓
事实上,关于上述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相关的质量问题,虽然已经得到监管部门、车企等方面的重视,但整体质保生态尚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
以有关部门对智能车OTA的监管新政为例,崔东树便指出《通知》中的OTA新政执行难度较大,OTA升级较为频繁的情况下,部分小故障可能难以有效表明,而且程序升级实际上也很难评价定性,“主要还是需要企业自觉去配合。”
类似地,现阶段关于新能源车电池安全的监管制度,同样有提升的空间。
“虽然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问题相关监管政策已经逐步建立,但距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12月23日,一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要真正消除市场对新能源车电池安全的担忧,监管的力度、透明度缺一不可,“年内大部分的新能源车起火事件车企都说要调查,但往往都不了了之,这不利于新能源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据中国汽车报近日报道,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龚标指出,近3年新能源汽车累计发生交通事故18582起,新能源车事故率是传统车辆的3倍,新能源汽车死亡率是2.43%,比传统汽车高10%。
考虑到国内智电车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相关质量安全问题及对应监管、应对方案需加快完善。
[编者按]
百年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剧变的时代。2020年,行进与休止,繁华与凋零,交替上演。挟着智电化浪潮,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在传统汽车行业撕开了一道口子,纷纷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对品牌和人才结构进行调整,抱团研发成大势所趋。科技浪潮奔涌,舍命狂奔,成为所有不愿被时代抛弃的车企的共同姿态。2021大幕将启,车市将走向何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时代财经即日起推出车市年度盘点,细数2020年车市之变。
时代财经汽车频道年终策划——剧变2020系列报道:
年度盘点2020中国车市十大事件
2020车市盘点:销量格局推倒重建,“常胜将军”挥别神坛
2020车市盘点:以1%的销量撬动数千亿美元市值,智电化搅动车市资本漩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