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深度分析
㈠ 上半年共出口20.2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为何不断提升
上半年共出口20.2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为何不断提升首先是中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世界领先,其次是中国有庞大的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另外就是中国有着庞大的科研技术规模,另外就是中国的政府在不断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上半年共出口20.2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为何不断提升 的具体原因。
一、中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世界领先
首先是中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世界领先 ,对于世界而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研发一直都是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这对于中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中国有着庞大的技术产业群。
中国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㈡ 谈一谈新能源汽车深度测试评价方案
新能源汽车深度测试评价中国汽研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即针对新能源汽车(BEV、REEV、PH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利用先进的总线解析和传感器技术,在室外实际道路和室内硬件台架环境中,根据国内外标准法规和其他测试规范,就其性能、策略、功能等进行测试和评价。开发性测评的方法和流程系统性的测评方法、明确的工作流程,确保更全面、完整、客观的测评结果。
图ToB的深度测评技术开发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汽研通过完成逾40台主流构型的新能源汽车的深度测评,形成了基于先进车型性能对标数据库与控制方法逆向解析的PE开发、热管理开发、控制策略开发以及电驱动系统一体化测试评价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提供综合能耗优化解决方案与竞品车型深度测试评价解决方案,欢迎有需要的业界同仁洽谈合作。
㈢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今天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凭借“起步晚”的优势,进入尖端技术领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的高度,纷纷布置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对接智能化网络技术成熟、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部件,更致力于为产
摩托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生产方面
两极分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新能源汽车逐渐抢占市场的新高度,也逐渐取代普通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你对于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了解了吗。
㈣ 比亚迪公司行业分析
最近比亚迪的股价创下900多个动态市盈率,大幅上涨,很大一部分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算是比较高了,然而中信建投认为比亚迪的目标应该是1.5万亿市值,这表示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是怎么的出来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军企业--比亚迪。
在还没分析比亚迪股票之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成功: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比亚迪在中国称得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老大,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踏入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随着搭载比亚迪全新技术的车型相继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升高,仍然可以继续引领电动车领域的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十分亮眼,进步很大。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在成本上也更加有优势。当前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比CATL(宁德时代)低一名。仰仗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就算在全球电动化为主的今天,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停进取,争取到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深化核心竞争力。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持续推进产业链布局,积极推动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依靠产品链进行精妙布局,有助于明显增强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握力,彰显龙头地位。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到目前为止,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加上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发展进程实在是太快了,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希望超出百分之五十。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的到来,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过渡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实现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变化,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现如今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慢慢改变着现在传统汽车产业链格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将会到来。
受篇幅的影响,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我在做这篇研报的时候,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整体来看,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在行业前景如此可观的情况下,蓬勃发展不是奢望。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若是大家要详细了解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点击以下链接,有专业的顾问为你诊察股票,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㈤ 比亚迪明天会涨吗,002594明天会涨吗
最近比亚迪的股价创下900多个动态市盈率,涨势特别好,很多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高了,可中信建投预计比亚迪将有1.5万亿目标市值,意味着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可不可靠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分析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龙头——比亚迪。
在开始研究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整合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戳链接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比亚迪完全可以算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踏入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因为很多车型携带着比亚迪全新技术陆续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在增加,对于电动车领域来说,它依旧可以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抢得先机,进步飞快。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的优势更加突出。现在电池市场所占百分比为15%,只次于CATL(宁德时代)。得益于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性能方面有优势,在成本方面也有优势,置身全球电动化里,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停进步,近一步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加强核心竞争力。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持续推进产业链布局,致力于推进半导体分拆上市进程,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能理解为,比亚迪凭借产业链进行绝妙布局,对提高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把控能力有明显的好处,彰显了标杆的地位。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到目前为止,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加上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发展进程很快,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希望超过50%。这时,出现了汽车智能化革命,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发展到进入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实现了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化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正在影响着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即将来临。
受篇幅的影响,很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与风险提示,我在分析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整体来看,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标杆企业,在行业发展情况这么可观的情况下,有望迎来不断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如果想要更准确地知道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请戳下面链接,有名副其实的顾问为你解析,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㈥ 全球新能源汽车供给和需求深度解析
总览:全球新能源 汽车 三大核心地区:中国、欧洲、北美
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体量位居全球第一。
欧洲:新能源 汽车 即将放量,增速最高。
北美:新能源 汽车 主要依靠特斯拉产品力驱动。
中国:体量全球最大,产品百花齐放
产销:2020年产销预计120万辆,体量最大,下半年迎接高增长;2025年产销预计484万辆(乘用车),2020-2025年复合增速34%;
政策:双积分整体压力较大,车企压力在消化CAFE负积分,且出现结构性短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压力较大;
车型:2020H2新车型持续投放,以比亚迪汉、宋PLUS、蔚来EC6、大众ID.4(投产)为代表的车型相继投放市场;
欧洲:增速全球最快,车企积极备战
产销:2020年产销预计90万辆,下半年持续高增长;2025年产销预计487万辆,2020-2025年复合增速40%,为全球最高;
政策:碳排放法规要求极其严格,车企面临巨额罚款压力;其中以大众、PSA、戴姆勒等车企降排压力较大,提升新能源产销动力
较强;
车型:新车型密集上市,2020H2-2021年超过25款新车投放市场。
㈦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何,前景分析
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取得长足进步。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8%。
不仅有长足进步,而且与燃油车市场格局不同,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以自主品牌为主,自主品牌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90%以上份额。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向龙头车企集中,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为代表。
具体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比亚迪以15.58万辆的零售量排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首位,市场份额达到22.85%;北汽新能源紧随其后,前11月零售量为7.76万辆,市场份额约为11.38%。
比亚迪能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一方面是其在去年逐渐摆脱了低端微型轿车的束缚,车型布局更高端;另一方面是比亚迪坐上了十八个省份的头把交椅,一举改变了此前北汽主导的区域格局。
区域竞争方面,北方、华东、华南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销售地,2018年前11月零售额份额分别占到26.91%、28.87%、26.17%,合计比重超过80%。相比去年全年,华南新能源零售份额提升明显,多数城市的新能源零售都出现高增长,如深圳、广州、柳州的零售分别为7.94万辆、3.91万辆、1.91万辆,同比增长220%、230%、349%。
车型格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级别正从微型向小型、紧凑型等更高级别上移。2018年前11月,新能源微型车零售份额为29.66%,较去年全年大幅下滑21.68个百分点;而小型级别份额由去年全年的9.31%提升至今年前11月的13.05%,紧凑型级别由31.23%提升至40.22%,中型、大型等其他也由8.12%提升至17.07%。
另外,在新能源客车市场,2018年全年,全国5米以上客车累计销售20.73万辆,同比下降15.92%。其中,宇通、福田欧辉、中通位居前三,全年累计销量分别达6.07万辆、2.06万辆、1.35万辆。
行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双积分政策的落地实施,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双积分政策将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产品研发上,避免部分企业对于政策过渡依赖和骗补的行为,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竞争趋势方面,未来三年,合资品牌将密集投放新车型,自主品牌在SUV市场压力相对较小,在轿车市场面临压力大。在SUV市场,欧系品牌未来两年将会在A+级传统车平台上大规模推出插电版本车型,日系品牌相对比较保守,主要发力点在A0级SUV电动化;在轿车市场,轿车是自主品牌的弱项,合资朗逸、轩逸等爆款车电动版陆续上市,欧系品牌和日系的日产A级轿车纯电化、A+级轿车插电化趋势加速,日系丰田、本田A级轿车插电化也在提速,在轿车领域,国产比亚迪等品牌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有望迎来新一轮产品升级。这得益于近几年的技术及市场积累,自主品牌逐渐拥有了针对于新能源特有平台开发的技术以及成本支持,比亚迪、北汽、上汽、奇瑞等车企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可以推出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最后,新能源车企也将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国际标准话语权和影响力。我国政府也将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进行海外布局,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共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㈧ 比亚迪深度分析比亚迪有主力吗比亚迪股票股诊
比亚迪最近的股价涨得很猛,动态市盈率高达900多,大多数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非常高了,然而中信建投认为比亚迪的目标应该是1.5万亿市值,也就是说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有没有被高估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军企业--比亚迪。
在开始说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进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比亚迪说得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现在正走到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因为很多车型陆续上市,并且搭配了比亚迪的最新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对于电动车领域来说,它依旧可以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亮点不断,进步不小。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显然更有优势。目前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次于CATL(宁德时代)。仰仗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不仅在成本上有优势,在性能上更是占据优势,就算在全球电动化为主的今天,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将不止步于此,攻克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不断添加产业链布局,努力推进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这样来看,比亚迪对其产业链进行过精深的布局,有利于显著提升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控能力,彰显龙头地位。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截止到目前,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版本和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50%。这时候,还有一个汽车智能化革命,汽车驾驶由开始辅助车主驾驶逐步进入到自动驾驶环节,驾驶舱智能化,使得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大变革,正重新塑造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时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由于篇幅受限,很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与风险提示,我在写这篇研报的时候,点击一下就能看到:【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总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是比亚迪,在如此可观的行业前景情况下,有可能迎来蓬勃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假如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进入下方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0-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㈨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深度分析
1.1、新能源 汽车 :新品周期来临,消费层次升级
2018年 汽车 市场低迷,消费需求萎缩,市场景气度下滑。2018 年 1-11 月 汽车 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滑 1.7%。其中,乘用车销量 2148 万辆,同 比下滑 2.77%。在整体市场消费意愿不强的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成为 汽车 行 业为数不多的亮点。18 年 1-11 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03.0万辆, 与 2017 年同期的 60.9 万辆相比,增长了68.0%,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14.4 万辆,同比增长7.8%;乘用车销量88.6万辆,同比增长 84.8%。
1.1.1、新品周期来临,产品品质提升
截至 2018 年11月,22 家乘用车厂商先后于 2018 年内推出了49款改 款换代车型,45 款全新车型。其中纯电动车型共 72 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共 22 款。45 款全新车型在 18 年的销量为 18.7 万辆,占总销量的 21.1%。2018年 1-11 月,累计销量前十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中有 9 款是改款或是全 新车型;累计销量前十的纯电动车型中有 7 款车是改款或是全新车型。
补贴政策推动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提高的作用立竿见影。2018 年 6 月新补贴政策正式实行后,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大幅提 升,从 2017 年的 24%,提升至 18 年 1-11 月的 50.6%。18 年 6 月实施新 补贴政策后,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了 62.1%。
2018年,各大厂商对车型进行了换代或改款,提高车型的续驶里程。 表 1 列出了主要的改款换代车型。这批车型的续驶里程中位数从 200km 提 升至 301km,2017 年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数为6个,2018 年增加 至 15 个。
企业提升车型的续驶里程一方面是受补贴政策的推动,但长期看是企业 为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产品力所作的主动应对措施。我们整理了2018年不 同续驶里程车型的补贴前价格分布。续驶里程 300-400 公里范围的车型价格 中位数与续驶里程 250-300 公里的相近。同时更宽的价格带反应出企业重点 布局的车型都在向续驶里程 300 公里以上的车型集中。高续驶里程车型相对 低续驶里程车型具有了较高的性价比。
1.1.2、消费层次提升
2018年 1-11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 88.6 万辆,同比增长84.8%。其 中,轿车累计销售 58.5 万辆,同比增长62.5%;SUV 累计销售26.2万辆, 同比增长 227.6%;MPV 累计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 37.5%。
因为 2017 年基数较低,SUV2018 年销量同比增长迅速,市场份额大幅 提升,从 2017 年全年的 16.6%提升至 2018 年 1-11 月的 29.5%。SUV 的放 量主要得益于17后半年,厂商密集推出了 26 款全新 SUV 车型。全新推出 的 SUV在 18 年 1-11 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9.1万辆,占 SUV 销量的 35%, 超过 2017 年同期 SUV 总销量。
2018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车以微型车居多。2017 年微型车市场份额达 到 57.2%,2018 年补贴新政实施以后,18 年6-11月微型车市场份额下降到 31.8%。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车份额从 17 年的 4.6%增加至 13.3%,紧凑型车 份额从 17 年的33.3%提升至 42.1%。
2018年 6 月施行新补贴政策后,高价位车型的销量占比增长明显。1 月 份,补贴前售价 10 万元以上车型占比49.4%。在 6 月份,占比提升至62.1%。 在 10 月份,高价位车销量占比有所回落,但平均售价仍然保持高于上半年 的水平。整体看,18年消费者购车意愿逐渐向高价位车型倾斜。这与高级别 车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销量占比提升相互印证。
从供给侧分析,2018 年后厂商投放的新车型、换代改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整体高于过去的水平。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平均价格提高至 23 万左右; 另一方面部分产品逐步探入高端消费市场。以荣威 Marvel X、蔚来 ES8、比 亚迪唐为代表的新车型价格已经触及30万元以上。
1.2、动力电池:强者恒强,三元电池已成主流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院的数据,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36.2Gwh,同比增长 29.4%;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43.6Gwh, 同比增长 77.0%。总体来看,2018 年以来,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 比 2017 年提升 24.3pcts,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0.7pcts,专 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13.6pcts;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 2017 年提升 12.2pcts,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3.4pcts。
分车型来看:
按照电池技术路线来看:
按照电池形状来看,2018 年 1-11 月,国内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2.48Gwh,占比 75%;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78Gwh,占比 13%;圆柱 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37Ghw,占比 12%。
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 沃特玛,装机量分别为10.58/5.66/2.41Gwh,市占率分别为 29.2%/15.6%/6.7%。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 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为 17.9/9.6/2.3Gwh,市占 率分别为 41.1%/22.0%/5.3%。总体来看,第一梯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 场份额相对领先,且龙头份额不断提升。
2.1、补贴退坡难压消费需求
从 2009 年开始实行的补贴政策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起步发展的主要 助推力。经过近 10 年的演变,补贴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2009 年—2012 年):试点推广(公共服务领域25 个试点 城市 + 私人购买 6 个试点城市),私有购买和公共服务分开补贴,补贴金 额高,技术条件要求低,首次提出减免车船税;
第二阶段(2013 年—2016 年):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提出补贴退坡 机制,油电混合动力 汽车 不再享有补贴优惠,提出免征购置税,车辆根据性能高低分段补贴。2016 年建立了新的补贴车型目录,政策要求破除地方保 护,严查骗补行为;
第三阶段(2017 年—现在):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细,车辆安装监 控设备,非个人用户需满足规定行驶里程方可获得补贴。2017 年起地方补 贴不超过国补的一半。
2.2、双积分接力,助力增长
2017 年 9 月 27 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公 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 政策正式落地。双积分政策是一种改善乘用车供给侧结构的惩罚性措施,目 的在于倒逼乘用车企业降低车辆能耗水平,增加新能源 汽车 供给。
根据双积分计算规则,企业提高新能源 汽车 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不但 有利于增加企业新能源 汽车 积分(NEV 积分),也能够降低企业平均燃料消 耗量,增加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 积分)。其中,增加纯电动车 型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更高。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7 年度中国境内 130 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 乘用车 2469.29 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 均整车整备质量为 1438 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 6.05 升/100 公里, 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 1238.14 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 168.90 万分,新 能源 汽车 正积分为 179.32 万分。整体上看,2017 年不论是 CAFC 积分还是 NEV 积分都有充足的余量。但是,考虑到 19 年、20 年双积分规则收紧,届 时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仍然有不小的缺口。
下面我们将基于 2017 年的积分数据(2018 年积分数据还未公布)对2019 年和 2020 年的 CAFC 积分和 NEV 积分进行预测,并以此估算未来两 年的新能源 汽车 缺口。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在 2017 年工信部公布的双积分核算数据基础上,我们分别设置两种情 景假设预测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通过计算使得 NEV 积分为 正,并且 NEV 有足够的正积分来冲抵 CAFC 负积分,从而求出新能源乘用 车生产进口量。
结果显示,在乐观预测油耗降低、纯电车型续驶里程提升显著的情景下(情景假设 1),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需要达到 122 万辆。在 悲观情景下(情景假设2),则需要约 155 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 分要求。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同样的方式,在乐观预测下,2020 年需求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为 226 万辆。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57.3%,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9%; 在悲观预测下,则需要约 268 万量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分要求。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66.4%,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10.5%。
双积分接棒补贴,政策风格由奖励式鼓励切换为惩罚式要求,迫使包括 合资在内的更多企业加大对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投入。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优化 产业供给侧结构,引导和带动市场消费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推动 汽车 产业向 节能减排的方向快速发展。
2.3、新能源 汽车 需求旺盛,消费结构优化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 年中国六城市新能源 汽车 消费者调查报告》,首先对六个城市进行分类,北京和上海对新能源 汽车 给予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成都和武汉给予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石家庄和临沂仅有补贴政策。调查结论显示:
(1) 新能源 汽车 的主要用途是上下班代步和接送家人/孩子;
(2)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新能源汽 车主要作为家庭首辆车;在其他四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主要作为 家庭第二辆车使用;
(3)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号牌优惠 政策是激励购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取消号牌优惠政策,将有75%的车主放弃购买新能源 汽车 ;
(4) 在成都和武汉(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激励购车 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号牌优惠政策是决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主要因 素,之后依次是补贴政策和限行政策。2018 年,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 接受程度在提升,愿意购买性能和品质更优的车型。相比于过去,补贴因素 对销量的影响在减弱。厂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良性局面正在形成。
企业高品质产品投放加速、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形成这些市场特点 的背后,是政策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的体现。这种转变符合产业发展方 向,在未来 2-3 年内必然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因此,我们认 为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会依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消费结构进一 步优化。
展望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新 能源乘用车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品质车型引领市场。新能源 汽车 消费 需求依然保持旺盛,考虑整体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计 2019 年新能源乘 用车销量约 140 万辆(同比+35%),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车型占比达到 80%,纯电动车型占比 25%。商用车市场受 19 年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依旧 增长乏力,预计 2019 年销量为 20 万辆。
3.1、锂电产业链盈利能力承压
我们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样本股的跟踪显示,绝大部分环节收入增速出 现回落,钴系正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017 年报的 94%下降至 2018 年中报的 41%;磷酸铁锂收入增速由 17.1%下降至 10.7%;隔膜收入增速由 29.7%下 降至 1.2%;电解液收入增速由 8.4%下降至 6.9%;负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8% 上升至 33%;动力电池收入增速由 44%下降至 32%。
毛利率变化方面,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各环节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钴系 正极材料毛利率在 2017 年+2.4pcts,而 2018 年中报-6pcts;磷酸铁锂正极 材料毛利率为-6.5pcts/-6.1pcts;负极材料毛利率为-1.3pcts/-5.9pcts;隔膜 毛利率为-3.5pcts/-14.3pcts;电解液毛利率为-6.8pcts/-11.8pcts;动力电池 毛利率为-1.8pcts/-4.6pcts。
3.2、锂电材料:静待调整,龙头优势显现
根据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等统计的数据,2018 年以来,三元正极材料(523)价格由 21-22 万元/吨下跌至 16-17 万元/吨,跌幅约 20%;磷酸铁 锂正极材料价格由 8.5 万元/吨下跌至 6 万元/吨,跌幅接近 30%;中端湿法 隔膜价格由 4.5 元/平方米下跌至约 2 元/平方米,跌幅为 57%;电解液价格 由 4.5-5 万元/吨下跌至 4 万元/吨,跌幅约 18%;中端负极材料价格由 5-6 万元/吨下跌至 4.5-5.8 万元/吨,跌幅约 6%。
3.3、动力电池:CATL 优势扩大,盈利稳定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补贴退坡影响下,动力电池价 格将在中长期处于下降通道。以宁德时代为例,2017 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 为 1.41 元/Wh,同比下降 31.6%,2014-2017 年年均复合降幅为 21.3%。过 去几年,在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持续 下降。电池价格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供求关系变化、规模效应、 材料成本优化等。
补贴退坡背景下,目前动力电池环节正处于行业产能出清的阶段,龙头效应正在显现。根据 GGII 发布的数据,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总体呈现 集中趋势。2017 年,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29%/16%,2018 年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增长至 41%/22%,CR2 由 45%提升至 63%;第 二梯队中,市场份额变化明显,孚能 科技 等企业增长强劲,CR5 由 2017 年 的 62%提升至 76%。总体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继续向头部厂商集中。
综上所述,(1)动力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占率合计已超过 60%,比亚迪电池仍然以自供为主,宁德时代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继续增强。(2)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下行,动力电池成本端逐渐改善。因此,在补贴退 出之前,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总体依然强劲。
4.1、竞争升级,全球化竞争暗流涌动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经历了从全面产能扩张到竞争升温、集 中度提升的过程,在政策保护下,国内、国外的发展相对独立。预计补贴政 策退出后,2021 年起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将迎来全球化竞争的新阶段。
2018 年以来,全球主流车企的电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新兴造车势 力的代表,特斯拉 Model 3 在 2018Q3 的周平均产量达到 4,437 辆,其中最 后一周产量超过 5,300 辆,其生产系统在 2018Q3 已达到稳定状态。该季度 特斯拉实现净利润2.55 亿美元,结束了长达 7 个季度的亏损,Model 3 也成 为美国乘用车销售收入最高的车型,从销量排名来看,单季度销量排在全美 第五名。传统车企方面,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也在加快推进其电动车战略。
2017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21.3 万辆,同比增长 59.9%,其中国 内新能源 汽车 乘用车销量为 57.62 万辆,占全球比重由 2015 年的 42.2%提 升至 2017 年的 47.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随着补 贴政策的退出,中国将成为全球化竞争的主战场。
4.2、动力电池:直接竞争时代来临,欧洲、中国是主战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宁德时代、松下、LG 化学和三星 SDI 等。过去几年,由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 存在,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竞争,但在补贴政策退出的预期下,海外动力电池厂商正在推进其中国产能的落地;同时,宁德时代等国 内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正 在升温。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对这四家电池厂进行比较研究。
出货量: 2015/2016/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2.2/6.8/11.8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210.5%/74.1%;松下动力电池出 货量分别为 4.6/7.2/10Gwh,分别同比增长 70.4%/56.5%/38.9%;LG 化学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4/1.8/4.9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49.2%/149.0%;三星 SDI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1/1.3/2.4Gwh, 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18.2%/84.6%。从全球出货量排名来看,2015 年、 2016 年松下均为全球第一,但 2017 年被宁德时代超越。
配套车企: 宁德时代已覆盖国内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的主流客户。 在深厚的技术、工艺经验支撑下,公司已经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获得先发优 势,海外车企也已覆盖大众、戴姆勒、宝马等;松下动力电池的核心客户为 特斯拉,其他客户还包括大众、通用等。根据公司公告,2017 年,松下动 力电池已供货车型/已收到订单车型/待合作车型分别为 58 款/16 款/74 款, 2015-2017 年已供货车型逐年增长,分别为 45/50/58 款。其中,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配套客户中日本/欧洲/美国的整车企业分别为 6/4/2 家;LG 化学核心客户为通用、雷诺、现代起亚、沃尔沃、CT&T 等,主要配套车型 有雪佛兰 Bolt、Volt、雷诺 Zoe;三星 SDI 核心客户包括大众、克莱斯勒、 马恒达、Lucid Motors 等。主要配套车型有宝马的 Megacity、i3(EV)、i8 (PHEV)以及 X5、330e 等,还有菲亚特(Fiat500EV)、保时捷(Cayenne S)、奥迪(e-tron)、奔驰(S-Class)等顶尖车企的重要车型。
产能规划及工厂布局: 四家动力电池厂商 2020 年的规划产能均超过 50Gwh。从具体的工厂布局来看,宁德时代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工厂(德国)正在加速建设;松下产能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日本,也在积极推进中 国工厂的扩产;LG 化学和三星 SDI 在欧洲、中国、韩国和美国均有布局, 中国工厂的扩产加速推进。
技术布局: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软包电池布局正在加速 推进,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松下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是圆柱型,正极 材料体系为 NCA;LG 化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软包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三星 SDI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
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的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完成对本土整车企业的布 局;在北美市场,松下和特斯拉充分绑定,通用也是 LG 化学的核心客户; 欧洲传统整车企业较多,是未来的主战场之一,韩国动力电池企业(LG 化 学、三星 SDI 及 SKI)布局领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CATL、孚能 科技 等) 正在凭借成本优势及服务优势加速切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在 中高端车型的竞争会日趋激烈,主要看点在于电池企业对合资品牌份额的争 夺,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压力剧增。
4.3、锂电材料: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
我们认为,国内锂电材料环节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首先,我国已经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而且大部分企业与海外竞争对手的差 距迅速缩小,个别企业已经具备和海外龙头竞争的实力;其次,日韩电池厂 商的动力电池业务盈利压力较大,引入高性价比的材料供应商是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日韩电池厂在中国境内的产能,国内供应商在服务、响应速度等 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我们对宁德时代和三家海外电池厂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2017 年 CATL 的净利率为 21%,而松下的圆柱动力电池尚未实现盈利,LG 和三星 SDI 也 有较大的盈利压力。
在 3C 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国内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已经和海外电池厂 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海外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测试中国供应商的产 品,预计 2019 年起测试结果会逐步落地。尽管锂电材料企业仍然处于毛利 率下滑的阶段,但海外电池厂的国产化有望推动其出货量快速增加。
㈩ 深度解析奇瑞大蚂蚁,让我看到了诚意,还看到了国产电动车的未来
最近几年,由于各大城市汽车数量激增,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所以为了缓解这样的情况,国家在对于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大范围的补贴。而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电力驱动的车型,行驶中几乎不会有污染,所以对城市污染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前期推出的这些新能源汽车中,不论是续航能力还是车型的产品力,都是有比较大的缺点的,特别是较差的续航能力带来的电量焦虑,成为阻碍很多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从奇瑞大蚂蚁的车型产品力以及定价方面,我不仅感受到了奇瑞作为传统老牌国产品牌的诚意,并且还看到了电动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无论是售价,车辆的续航能力,内饰的设计,还是空间方面的体验,都能够体会到大蚂蚁的诚意。而作为一台电动车,全铝车身的运用,也是对未来电动车的发展非常有意义的,毕竟车辆的环保不仅是排放,车身如果能够实现反复利用的话,不是能够节省更多的能源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