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技术开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技术开

发布时间: 2023-01-11 14:47:20

1. 充电5分钟行驶400km,新一代ChaoJi充电技术了解一下

6月1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CHAdeMO协议会、东京电力控股株式会社共同主办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日联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了新一代ChaoJi充电技术白皮书与CHAdeMO3.0标准。

IECSC23H主席GacomoScainelli评价道,ChaoJi在近年所有模拟测试中的表现,让我认为ChaoJi是当前最好的连接器技术,它代表了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组件的技术水平,ChaoJi可能是未来统一的直流充电连接器的雏形。作为IECSC23H主席,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尽快进入IEC以便所有的国际社会都能使用。

图文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什么技术,什么和什么之间进行能量传输后,转化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定律中的互感。也类似于变压器,从初级线圈输入,然后在次级线圈上产生感应电流。主要是靠电与电之间的能量传输,将电转换成磁,再感应出电。

无线充电简单来说就是在不通过实体电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电磁场或电磁波等方式来为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

(2)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技术开扩展阅读: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

安全性,这是无线充电的一大优势。目前的高电压的充电桩摆放在外面并不安全,尤其是在露天一些雨天等恶劣天气环境中,拥有极大地安全隐患。另外如果遇到恶意破坏的情况下,充电桩也非常容易引发危险。而无线充电桩埋在地下,可以很好地适应恶劣天气以及避免恶意破坏。

可靠性高。在车长期的使用中,车裸露的充电部分会因为杂物造成充电效率的下降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而无线充电则只需要将无线充电模块置入汽车即可,很容易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普及和流行还需假以时日,而且必须跨过几个关键的坎首先,无线充电的元器件比有线充电桩要多出电磁感应相关的部件。整体成本比有线充电桩高很多,甚至是几倍。

3. 电动汽车怎么充电

首先,充电地点的选择。无线充电技术对充电器、被充电设备的距离和状态有关,也就是说,二者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且二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否则就无法稳定和有效的传输电力。因此充电的位置只能是汽车停留的地点,即车库、停车场、路口等位置,公车的充电装置还可以设置在公交网站。当然,条件允许的地方或高速公路旁还可以专门设置充电站,方便车辆的充电。
其次,充电方式的选择。从三种充电方式中可以看出,电磁感应充电所需要的距离太小,无线电波充电的效率太低,而电磁共振充电的距离、效率都能满足蓄电池汽车的需要。
最后,对充电电池的选择。电动汽车在城市中随时都会进行充电,因此必须要选择无污染且没有记忆效应的蓄电池进行充电。

4.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是如何实现的技术要点难吗

汽车的无线充电原理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然后发送给接收方,然后将电磁波转化为电能。充电技术并不复杂,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和磁场共振,但无线充电最大的困难在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充电时间太长,效率太低,成本高。

温馨小提醒: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无线充电虽然实现了,但是由于效率低,成本高,而导致现在的市场还没有普遍起来,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无线充电普遍起来。

5. 电动汽车对充电机有哪些技术要求,为什么

1
、充电快速化

相比发展前景良好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而言,传统铅酸类蓄电池以其技术成熟、
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着比能量低、
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因此,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
如果能够实现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
点。

2
、充电通用化

在多种类型蓄电池、多种电压等级共存的市场背景下,用于公共场所的充电装置必须
具有适应多种类型蓄电池系统和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能力,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
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
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早期,就应该制
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公共场所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充电规范和接口协议
等。

3
、充电智能化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及普及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储能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优化电
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
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充电智能化的应用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
以下方面:

●优化的、智能充电技术和充电机、充电站
;

●电池电量的计算、指导和智能化管理
;

●电池故障的自动诊断和维护技术等。

4
、电能转换高效化

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
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充电站,从电能转换效率和建造成本
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建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充电装置。

5
、充电集成化

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
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
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
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

电池充电
解决方案

事实上,所有
3G
手机都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主电源。由于散热及空间的限制,设计师必须
仔细考虑选用何种类型的电池充电器,以及还需要哪些特性来确保对电池进行安全及精确
的充电。

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封装尺寸继续减小。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充电周期
(
尤其在高电流阶段
)
冷却
IC
所需的板空间或通风条件。充电器的功耗会使
IC
的接合部温
度上升。加上环境温度,它会达到足够高的水平,使
IC
过热并降低电路可靠性。此外,如
果过热,许多充电器会停止充电周期,只有当接合部温度下降后才恢复工作。如果这种高
温持续存在,那么

充电器“停止和开始”的反复循环也将继续发生,从而延长充电时间。
为减少这些风险,用户只能选择减小充电电流来延长充电时间或增大板面积来散热。因此,
由于增加了
PCB
散热面积及热保护材料,整个系统成本也将上升。

对此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首先,需要一种智能的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它不必为担心
散热而牺牲
PCB
面积,并采用一种小型的热增强封装,允许它监视自己的接合部温度以防
止过热。如果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充电器能自动减少充电电流以限制功耗,从而使芯片
温度保持在安全水平。第二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一种即使充电电流很高时也几乎不发热的充
电器。这要求使用脉冲充电器,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线性充电器的技术。脉冲充电器依靠
经过良好调节且电流受限的墙上适配器来充电。

方案一


LTC4059A
线性电池充电器

LTC4059A
是一款用于单节锂离子电池的线性充电器,它无需使用三个分立功率器件,可快
速充电而不用担心系统过热。监视器负责报告充电电流值,并指示充电器是何时与输入电
源连接的。它采用尽可能小的封装但没有牺牲散热性能。整个方案仅需两个分立器件
(
输入
电容器和一个充电电流编程电阻
)
,占位面积为
2.5mm
×
2.7mm

LTC4059A
采用
2mm
×
2mm
DFN
封装,占位面积只有
SOT-23
封装的一半,并能提供大约
60

/W
的低热阻,以提高散
热效率。通过适当的
PCB
布局及散热设计,
LTC4059A
可以在输入电压为
5V
的情况下以最

900mA
的电流对单节锂离子电池安全充电。此外,设计时无需考虑最坏情况下的功耗,
因为
LTC4059A
采用了专利的热管理技术,可以在高功率条件
(
如环境温度过高
)
下自动减小
充电电流。

方案二

:带过流保护功能的
LTC4052
脉冲充电器

6. 简述电动汽车常规充电方法。并构想下未来充电技术的发展

目前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主要还是采用接触式插入充电口的连接方式,分慢充和快充两个主要类型。这种充电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电缆连接,容易出现各种连接故障,也容易磨损电缆和充电头等,在使用中经常遇到。今后的发展方向肯定是朝着远程无线充电方式和换电池两个技术领域研究,最终要看哪种技术发展最快最成熟了,耐心等待吧。

7. 电动汽车中,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电流的速度不同。所谓家用交流电慢充,就是在现有居民供电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单相220V或三相380V),使用5-10kW功率量级的充电器(其实就是一个交流转直流,输出电压未必低),转换成直流,对汽车内电池充电。这里面,关键在于:

1、尽可能利用用电低谷,可以降低对电网冲击,也可以通过峰谷电价的优惠降低用户的花费:这个可以通过定时器解决。

2、功率不能过大,充电速度不用快。以5-8小时能充足就够了。要考虑居民区线路的承受能力。这个充电器,一般在用户这里,可以放在车上,也可以安装在用户家中。

所谓快速充电桩,往往安装在公共场合,其目的是让待充电车辆在较短时间(1-2H)内,补充50-60%以上的电能(当然最理想是1分钟补充80%以上,但是电池技术(含电池组均衡技术)、输配电技术尤其是散热技术做不到!

现在大部分是在公用停车场固定的380V充电器,用专门的线路,可以提供更高的功率(例如20kW以上)的较大电流充电

也有是集中的高压(10kV)引入,转换成直流电,接入大型蓄电池组(可以采用钠硫电池钒电池等)。这样可以提供更高的充电电流,并防止接入时对电网的冲击(当然,需要充电接口的支持)。

拓展资料:

电动汽车现在是汽车市场上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微型和小型车方面,在SUV和一些其他的车型方面也是有一定的普及的。现在使用电动的消费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加,电动汽车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目前,电动汽车绝大部分采用锂电池,采用串并联达到指定的容量。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离散,使用时的偏差,让每个电池单元指标不一。长久以往,电池工作状态偏离严重,少部分电池容量衰退更快,电池组容量跟随“最短的木板”而急剧下降,最终报废。

实际使用中,很有可能电路控制,在正常情况下,让每节单体电池工作在20%-80%的容量范围里,以达到更高的循环次数。(甚至有可能是一节20AH的电池当作12AH的电池单元计算容量)

在这个容量区间,单体电池可以承受很高的充电电流(例如2C),就保证了可以使用大电流的恒流充电快速恢复电池电量。

快充是一种应急充电方式,用的是直流充电,这个直流充电的电压一般都是大于电池电压的,需要通过整流装置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对动力电池组的耐压性和保护提出更高要求;充电电流大,是常规充电电流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优点:半小时可以充满电池80%容量。超过80%后,为保护电池安全,充电电流变小,充到100%的时间将较长。缺点:由于充电电压高,电流大的特点,以减少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为代价,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坏,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8.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法律分析:选址方面。该规范明确,分散充电设施的选址宜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消防及防排洪等公用设施。分散充电设施的选址应满足电源接入的要求。选址不应靠近有潜在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地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选址应满足噪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分散充电设施不宜设在有可能积水的场所;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不宜建设在修车库内;应满足通信要求,宜选在有公用通信网络覆盖的区域;应选取消防救援力量便于到达的场所。充电系统方面。充电设施的布置不应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充电设备应结合停车位合理布局,便于车辆充电;布置宜靠近供电电源,以缩短供电电缆的路径。充电设备外廓距充电车位边缘的净距不小于;充电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检修距离不小于。充电车位应安装防撞设施,保护充电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充电
设备采用落地式安装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充电设备基础应抬高,高出场地地坪的高度室内不应低于50mm,室外不应低于200mm;底座基础宜大于充电设备长宽外廓尺寸不应低于50mm。充电设备采用壁挂式安装方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应竖直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
墙面,墙面应符合承重要求,充电设施应固定可靠;设备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设备人机界面作区域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宜为。充电设备垂直安装,偏离垂直位置任一方向的误差不应大于5。采用分体式结构的非车载充电机,其整流柜宜尽量靠近充电桩布置,末端压降应满足充电要求。非承载充电机应具备交流输入过压保护、交流输入过流保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9. 怎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有没有快充技术

电动汽车要想快速充电,必须用公共充电桩充电,打开汽车的快速充电模式。高速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一般达到40kW以上。利用DC充电文件充电接口(5个孔)将电网的AC转换成DC,传送到电动车的快速充电口,电力直接进入电池充电,30分钟充电50%,80分钟即可。

纯电动汽车无法获得快速充电速度不是周边充电设备的原因,而是电池组本身的原因。传统的三元锂电池组有可接受充电能力的短板,因此充电速度太快会对电池组产生不好的影响,或严重影响电池组的寿命,因此电池组的充电速度不能太快。现有的方向是固态电池组。固态电池组的充电速度比电解质电池组快得多。也就是说,固态电池组的充电速度在可接受的充电能力方面更好,即使电流和电压较大,也不会损坏固态电池组。

10.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有哪些类型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基本原理上区分,主要有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的研究聚焦在感应充电、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和充电站领域;磁场共振的研究聚焦在无线电源、共振频率、感应系数、天线和发射器领域。

中兴、宝马、奔驰等采用电磁感应式技术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采用磁场共振式技术原理。


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智能电网进行无线充电控制,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管理权限上交,由智能电网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控制。此种方法可以协调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在智能电网管控中通过对电动汽车行驶区域的电力使用情况及电力负荷情况来进行智能的充电及电力的控制,从而保证电网运行效果良好,电力使用情况在电网负荷的范围内。

热点内容
皮卡车新规定什么时候开始 发布:2025-02-03 23:38:05 浏览:86
长城皮卡销售地址电话 发布:2025-02-03 23:30:37 浏览:60
国内小型房车价格大全 发布:2025-02-03 23:17:15 浏览:768
新帝豪车门车漆鼓包 发布:2025-02-03 23:11:36 浏览:624
网上购买旅游票安全吗 发布:2025-02-03 23:04:41 浏览:920
老婆去北欧旅游要买奢侈品 发布:2025-02-03 22:58:57 浏览:17
上海周边5月份旅游景点 发布:2025-02-03 22:34:51 浏览:864
怎么去迪拜旅游签证 发布:2025-02-03 22:32:22 浏览:123
豪阳电动车官网 发布:2025-02-03 22:27:58 浏览:976
19款庆铃皮卡后视镜保险在哪里 发布:2025-02-03 22:05:58 浏览: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