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⑴ 电动汽车充电桩规范
从之前对新能源的概念完全无知,到现在的大街小巷基本都在谈论新能源汽车,这不是一个变化。。要注意 电动车 充电桩的规格,以及给电桩充电需要多长时间。
电动车充电时长简介。
每个品牌、每个车型的电动车充电时间基本不一样,应该从快充和慢充两个方便来回答。快充和慢充是去年同期的概念。大部分快充都是大功率DC充电,半小时可以充满80%的电池容量。慢充是指交流充电,充电过程需要6 -8小时。电动汽车充电速度与充电器功率、电池充电特性和温度密切相关。以目前的电池技术水平,即使快速充电,也需要30分钟才能充电到电池容量的80%。80%之后,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必须降低充电电流,充电到100%需要很长时间。
电动车充电多长时间?电动汽车快充慢充有哪些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电动汽车上找到两个不同的充电口。为什么电动车有两个充电口?因为它有两种充电模式,DC充电模式和交流充电模式。而DC和交流模式由于充电时间不同,又被称为快充和慢充。当然,有些电动汽车由于成本、电池容量等各种考虑,只有一种充电模式,所以只会有一个充电口。
充电桩需要多长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规范的发布,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国标的发布将进入倒计时。同时,将有利于我国试点城市大规模建设充电桩设施,进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井喷态势。
据了解,《电动汽车导电充电系统大部分要求》和《非车载导电充电器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的重点是充电桩充电温度监测、机械锁与电子锁联动、过载短路保护等。
充电桩需要多长时间?
资料显示,充电桩国家标准的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包括AC/DC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连接装置”三大系列规范、充电系统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大部分要求”和DC充电通信协议“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器与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协议”五大规范。后两项规范近期通过了中国电力局组织的专家技术评审,意味着充电桩接口新国标的各项规范已基本完成。
⑵ 电动车充电桩国家标准
充电桩国标的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主要包括交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标准、充电系统通用要求《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标准以及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等5项。后两项标准日前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意味着充电桩接口新国标的各项标准已基本完成。
⑶ 电动汽车需要怎么充电啊~
电动汽车充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建充电桩在家里充,另一种是使用公共充电桩。
自建充电桩:大部分在售新能源车4S店都可以提供免费上门安装,但是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需要车主自己负责。很多人以为安装充电桩很简单,在地面上打几个孔固定充电桩,再拉一根电线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前期协调工作量相当大,会涉及多个部门。
其中,汽车企业、4S店和电力公司都非常乐意配合。因此在申请环节上没有任何阻力,向所在地区电力公司提出申请后,很快就会得到批复,然后转给供电局,没过多久技术工程师来看现场,提出施工方案。
公共充电桩: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3)国家标准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扩展阅读: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按照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总体部署,在国家标准委协调和支持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全国汽标委牵头,汽研中心、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同起草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三项国家标准。
由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电力企业联合会和汽研中心共同起草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国家标准。该四项标准已于2011年12月22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1年第21号”批准发布,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⑷ 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
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
1、充电模式1-连接方式A:
模式1充电系统使用标准的插座和插头,传输能力过程中采用单向交流供电,且不允许超过8A和250V。在电源侧应使用符合GB2099.1和GBI002要求的插头插座,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保护接地导体,并且在电源侧使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从标准插头到电动汽车供应保护接地导体。
2、充电模式2-连接方式B:
模式2充电系统使用标准插座,能力传输过程中采用单向交流供电。电源侧使用符合GN2099.1和GB1002要求的16A插头插座时输出不能超过13A;电源侧使用符合GN2099.1和GB1002要求的10A插头插座时输出不能超过8A。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保护接地导线,病采用揽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链接电源与充电汽车。
3、充电模式3(交流)-连接方式C:
模式3应用与链接到交流电网的供电设备,将电动汽车与交流电网链接起来的情况,并且在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上安装了专用的保护装置。
每个供电插座有独立的保护装置,并且能独立运行控制引导功能,具备剩余电流保护功能。
采用单相供电时,电流不大于32A。采用三相供电且电流大于32A,应使用连接方式C。
⑸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法律分析:选址方面。该规范明确,分散充电设施的选址宜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消防及防排洪等公用设施。分散充电设施的选址应满足电源接入的要求。选址不应靠近有潜在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地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选址应满足噪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分散充电设施不宜设在有可能积水的场所;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不宜建设在修车库内;应满足通信要求,宜选在有公用通信网络覆盖的区域;应选取消防救援力量便于到达的场所。充电系统方面。充电设施的布置不应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充电设备应结合停车位合理布局,便于车辆充电;布置宜靠近供电电源,以缩短供电电缆的路径。充电设备外廓距充电车位边缘的净距不小于;充电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检修距离不小于。充电车位应安装防撞设施,保护充电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充电
设备采用落地式安装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充电设备基础应抬高,高出场地地坪的高度室内不应低于50mm,室外不应低于200mm;底座基础宜大于充电设备长宽外廓尺寸不应低于50mm。充电设备采用壁挂式安装方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应竖直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
墙面,墙面应符合承重要求,充电设施应固定可靠;设备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设备人机界面作区域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宜为。充电设备垂直安装,偏离垂直位置任一方向的误差不应大于5。采用分体式结构的非车载充电机,其整流柜宜尽量靠近充电桩布置,末端压降应满足充电要求。非承载充电机应具备交流输入过压保护、交流输入过流保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⑹ 充电设施需要向高安全性、通用化、快速化目标靠近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产业化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对充电设施的要求表现出了一致的趋势,尽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建设方式和建设要求需根据实际情况考量和规划,但充电设施都尽可能向高安全性、通用化、快速化目标靠近。
1、高安全性
影响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动力电池的充电过程,动力电池单体技术状态的不一致性是动力电池的基本特性之一,主要表现在动力电池的容量误差、内阻误差和电压误差。少数动力电池的一致性误差并不明显,但是由数十个甚至到数百个动力电池单体所组成动力电池组,其容量误差、内阻误差和电压误差等因素就会凸显出来。
在充电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内阻误差,致使动力电池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两端电压存在误差,内阻误差越大,电压误差越明显。虽然整个动力电池组两端的充电电压不会超过额定的电压,但是个别的锂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有可能超过其额定电压,从而容易导致动力电池组充电不均衡,动力电池单体充电量不一的状况。如果动力电池单体的电压误差过大,就有可能超过动力电池充电的安全能力,引起动力电池过热,导致安全事故。因而,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必须具备防止动力电池单体电压和温度超过允许值的技术措施,以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辆传导充电设施一般要求》GB/T18487.1和《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27930中,规定重点考虑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增加了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与电子锁联动、过载和短路保护等安全措施,完善了充电控制导引和时序、故障分类信息、冗余保护等内容,提高了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备受关注的充电安全问题,中创科技e充网也有其解决方案就是其企业充电SaaS云平台。其采用全链路监控系统,能够细颗粒度的监控桩的充电状态、启停以及硬件故障等多种问题,通过充电桩TCU的采集报文数据信息以及大数据分析与计算,运用多种组合算法将充电桩采集报文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并进行应用,能够完整记录充电过程全数据,帮助运营企业进行实时充电状态监控和监测、预警,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掌控场站的运行细节,目前已达到对充电桩状态的秒级监控。
当充电桩温度、电压、电流等指标出现异常时,充电SaaS云平台将进行实时问题诊断和电池故障预测,第一时间对问题情况进行上报,并自动化对接到第三方预警平台,同时SaaS云平台还提供充电桩远程控制模块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对桩进行远程定时启动、远程断电等功能,在危机时,通过远程控制进行自动停止充电,全方位保障用户及场站的安全,为企业运营提供安全和便利的保障。同时,SaaS云平台也支持桩系统的远程升级,可在平台上传桩软件包,通过平台下发给桩实现远程升级,极大节省运维人员到场的成本。
3、充电快速化
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实现动力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点。
快速充电方式区别于传统充电机所采用的连续电流充电和脉冲电流充电方式。它采用了智能化的变脉冲充电方式,快速充电原理是:快速充电机根据实时检测到的动力电池组端的电压、充电电流、温度、动态内阻等信息,按照马斯充电定律,通过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实施对充电电流脉冲宽度T1、间歇时间T2、放电电流脉冲T3的分段调节,以消除被充电动力电池组的极化现象,这样可以使动力电池组时刻处于较佳的电流接受状态,提高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简单的讲,采用目前市面上较前进的充电设施,可以实现这种快速充电的诉求。
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纲领性文件。其中十大要点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中阐述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明确了“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为全国各省市充电服务网络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据北京市公用充电设施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市级平台)e充网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北京市120kW及以上功率的充电设施数同比2019年增长50%,北京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快慢充比为2:1,快充为主的社会公用充电建设格局凸显。接入e充网平台的120kW及以上功率的充电设施配置有120kW至400kW之间多种型号,单枪口最大功率可达180kW。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辆充电功率峰值也在不断提高,大功率充电也将更好的发挥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