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新能源汽车毛利率上汽荣威

新能源汽车毛利率上汽荣威

发布时间: 2022-12-30 08:24:23

⑴ 上汽集团2019年净利润为256.03亿元 同比下降28.9%

财经网汽车讯?上汽集团发布2019年年报,归母净利润下滑28.9%,为10年来首次下降。

4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该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8433.24亿元,同比下降6.53%;总资产达到8493.33亿元,同比增加8.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6.03亿元,同比下降28.90%。这是上汽集团自整体上市后十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上汽表示,公司本年整车销量同比减少,同时叠加国五与国六车型切换加剧供需矛盾,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

分业务来看,汽车制造业务的营收为8265.30亿元,同比降低6.88%,毛利率为12.15%;金融业务营收为167.94亿元,同比增长15.28%,毛利率为73.28%。

现金流方面,2019年上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2.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5.53%,主要原因为公司之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客户贷款同比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同比下降498.83%,主要原因为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本期根据流动性需要,调整了金融资产的配置,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

2019年,上汽集团全年整车销量为623.8万辆,同比下降11.5%,降幅超过国内车市大盘(8.0%)。其中,乘用车销售537.8万辆,同比下降12.7%;新能源汽车销售18.5万辆,同比增长30.4%;整车出口和海外销售35万辆,同比增长26.5%。

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汽乘用车及其合资品牌陆续发布了荣威RX5MAX、荣威Ei5、上汽大众途铠、途昂X等新品。

此外,帕萨特在中高级轿车市场销量排名第一,上汽通用五菱则连续推出4款新宝骏车型。

2019年,上汽集团的研发投入为147.7亿元,推进“新四化”技术的各项业务开展。

在新能源方面,上汽实现了第二代EDU电驱变速箱的批产上市,继续推进EDUG2Plus、电轴、HairPin电机、专属电动车架构、全新一代电子电器架构等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开发工作,并启动了400型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开发。

此外,上汽大众MEB新能源工厂落成,上汽大众MEB、上汽通用BEV3等电动车平台开发项目也在推进过程中。

上汽集团表示,公司面向未来的电子电器架构、新一代智能座舱等自主开发工作正在推进,并围绕智能驾驶产业链,加快产品开发和能力布局。

在共享化方面,上汽旗下出行服务品牌享道出行注册用户数超过700万,日均订单稳定在10万单以上。

上汽认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国内宏观经济和汽车市场将面临阶段性的严峻考验。但随着疫情的消退,阶段性被抑制的汽车消费需求将出现回补。

业绩预期方面,上汽集团表示,2020年公司将力争实现整车销售600万辆,预计营业总收入为7800亿元,营业成本6786亿元。

受疫情影响,上汽集团在2020年初的销售情况出现大幅下跌。官方数据显示,该公司1-3月的累计销量为67.9万辆,同比下滑55.71%。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荣威Marvel X前7月卖51辆 上汽乘用车上半年巨亏22亿元

尽管行业预估8月国内汽车销量能实现9%左右的同比增长,但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依然在下滑。根据上汽集团日前发布的8月产销数据,上汽乘用车当月销量为50426辆,低于去年同期,并延续了今年2月以来的下滑趋势。在行业主流车企纷纷反弹之际,拥有荣威和名爵双品牌的上汽乘用车仍未能让销量“回正”。

销量低迷背后,荣威R标的发布标志着品牌高端化的另起炉灶,但首款产品ER6的起步又不够高,相当于给荣威品牌扣上了天花板,让本就依靠“以价换量”的荣威品牌更难上位;名爵品牌虽然着力开拓海外市场,但整体量级过小,短期内不易收到成效。其结果就是,今年上半年,上汽自主品牌累计亏损达到22亿元,上汽集团仍无法摆脱依赖合资品牌盈利的局面。

2020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无论是品牌向上,还是销量转正,抑或是利润翻身,留给上汽乘用车的时间不多了。

数据来源:乘联会狭义乘用车批发量

在作为基本盘的中低端燃油车市场,按照上汽发布的数据,荣威品牌的市场表现尚佳。8月,荣威品牌售出3.35万辆,其中RX系列SUV售出近2万辆,i系列轿车售出1.1万多辆。荣威品牌虽然销量数据还算好看,但有媒体指出,这也是因为荣威对经销商加大压库力度所致。数据显示,今年4月、5月、6月三个月,荣威库存系数分别达到2.96、2.18和2.51,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厂家压库,荣威经销商不得不依靠降价来维持销量。记者从市场了解到,目前荣威RX5的优惠在3.5万元左右,作为一款定价12万元的SUV,30%已经是很大的优惠幅度;i6的优惠也超过3万元,因其售价更低,降幅也更大;至于入门车型荣威i5,由于同属紧凑级的i6的定价与之部分重叠甚至还有优惠,部分地区i5的入门价格已经压到了5万元。

荣威各款车型的大幅优惠,其实并非单纯为了应对疫情导致的销量低迷。早在2019年初,荣威就开始下调在售产品售价,新车的定价也更低。当时,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晓秋解释说,汽车市场形势非常严峻,荣威需要先“活下来”。2019年,荣威品牌销量为42万辆,低于前一年度。而截至今年8月,上汽乘用车双品牌累计销量为34.3万辆,同比下滑17.3%。

作为上汽乘用车双品牌战略的另外一环,名爵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要比荣威小许多。不过,综合上汽乘用车月度销量和荣威品牌月度销量,不难得出,名爵品牌每月的销量在一万辆,在国内也属于小众品牌的水平。

这或许是因为上汽决定将名爵打造成一个出口品牌。今年1月-6月,上汽自主品牌海外整体销量达到7.9万辆,其中名爵品牌成为国内出口量最多的单一品牌。名爵的出海,由于我国整体汽车出口不强,海外市场恐怕很难“喂饱”名爵。按照上汽集团公布的数据,其在海外60个国家布局了超过75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照此计算,平均每个营销服务网点每个月的销量仅为16辆左右。这表明,上汽自主品牌的出海之旅,目前仍停留在拓展市场、扩张地盘的阶段。

上汽集团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净利润84亿元,仍是国内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型汽车企业。不过,旗下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两家合资公司贡献的归母公司净利润合计达到87亿元,反超过该集团净利润。也就是说,上汽集团的盈利完全依赖两大合资公司的反哺。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财务数据计算,上半年上汽集团旗下各自主板块总计亏损达到22亿元。这一局面,作为上汽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自主板块,上汽乘用车恐怕难辞其咎。

文/北青-北京头条杨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哪款新能源车还没涨钱2022

荣威。上汽荣威新能源在2022年3月31日宣布,四月依然不涨价,要到5月才涨,算得上是新能源汽车中的一股清流。当然,此次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上涨,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已经涨价。

⑷ 新能源汽车前十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下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

⑸ 上汽荣威12月热销4.7万辆劲增32%,全年销量破42万辆

轿车、SUV、新能源全线热销,上汽荣威勇夺12月中国品牌全能增速王,并成为唯一一个连续四年实现销量正增长的主流中国品牌。

高品质产品经得起专业机构的严苛考验,同样也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和青睐。在各大核心媒体用户口碑评分中,以荣威RX5?MAX、荣威RX5、荣威i6?PLUS、荣威i5、荣威eRX5、荣威Ei5为代表的荣威车型,长期排同级别车型第一,远超热门合资车型。不仅新车炙手可热,荣威二手车也已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在近日上汽乘用车举办的上汽认证二手车拍卖活动中,荣威ERX5、荣威e950、荣威RX3等多款二手车参拍并全部成交。而且,无论是燃油车型还是新能源车型,成交价格均展现出极高的保值率,比肩一线热门高保值合资车型。

面对持续下行的车市环境,上汽荣威因时制宜,发挥中国品牌的本土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打造出更懂中国人的产品和服务,成功领跑各细分市场,逆势掀起荣威新国潮。以2019年傲人战绩为开端,上汽荣威强势进击2020年中国车市,将持续为用户的美好汽车生活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⑹ 荣威的新能源汽车怎么样

荣威和合资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同一个标准下去竞争的,产品的质量完全是和合资品牌对标的,目前从市场的反映来看,车的质量是很好的,在各个细分市场上,都走到了前列,得到了很好的口碑,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最高的标准。

作为中国首款插电混动高级轿车,荣威采用上汽世界级“蓝芯”和“绿芯”科技,凭借领先行业的高品质被中直机关选定为公务用车。

时值北京因雾霾再度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对车辆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中直机关率先选用新能源公务车,无疑是对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的鼓励和倡导,而中直机关对上汽荣威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也将为社会采购新能源车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并将提高国产新能源车的社会认知度。

(6)新能源汽车毛利率上汽荣威扩展阅读:

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公务用车以往大排量、高油耗等问题,树立公务出行更加健康、亲民的形象。另一方面,公务用车选购的高标准、严要求,也将促使新能源汽车驾乘品质和服务标准的不断提升。

作为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新能源B+级轿车,荣威倾上汽体系实力打造,集领先技术、高端品质和极致服务等优势于一身,填补了高端新能源公务用车的市场空白,将赋予国内新能源公务车更高的价值,以新势力冲击高端公商务用车市场。

⑺ 各品牌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对比

蔚来整车毛利率最高。三家的整车毛利率分别为20.1%、11.5%和20.6%。特斯拉整车毛利率为29%。
蔚来研发投入最高,小鹏研发占营收比例最高。三家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5.92亿元、41.14亿元和32.86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2.7%、19.6%和12.2%。作为对比,特斯拉研发投入为25.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8%。

⑻ 蔚来卖一辆车亏损超10万元,新能源车的毛利率为何这么低

受上游企业价格上涨及新能源车企研发投资费用增加影响,新能源汽车毛利率一直不算高。

虽然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当中占有率不断扩大,但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赚钱。或许新能源车企还应将触手伸向上游,企业才能在不断发展中占据优势。

⑼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1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全年354.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6倍的好成绩开启了新的销量增速元年。而2022年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业内就屡次传来终端新能源汽车车企上调旗下车型的消息,这似乎展示了一个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全线涨价的信号:

1)上周末,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比亚迪汽车表示,将对旗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

2)造车新势力中在2021年稳住月销量破万辆的小鹏(涨价幅度在4300元至5900元),以及才崭露头角的哪吒(涨价幅度在2000元至5000元)、零跑(最低配车型涨价幅度在8000元-9000元)和极星(涨价幅度在5千元左右)等车企也进行了提价;

3)正在进行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如广汽(旗下埃安LX涨价了4000元)和大众(ID系列涨价5400元)也明显上调了价格;

4)更不用说,在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特斯拉就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

终端车企为何集体开始进行涨价?

认为,由于涨价的车企旗下车型的设计、配置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并不算优化了配置,所以车企提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两点——补贴退坡和上游涨价,分别为大家拆分来看各自因素在涨价幅度中的影响占比。

正如不少终端车企在宣布涨价的同时给出的解释,2021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次退坡的确给新能源汽车车企造成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宣布提价的车企旗下的车型多集中在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前者退坡幅度达到5400元,后者补贴减少了2000元,对比来看,比亚迪由于是纯电动和插混销量双驱动,所以为满足各个车型,所以公布的涨价波段较大,而造车新势力和其他传统车型涨价幅度则基本上都是对照前者。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理想、蔚来等公司,以及开发了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上汽通用五菱,小蚂蚁的奇瑞、好猫系列的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目前却没有涨价公告,主要原因就在于售价高于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以及续航标准本身就不达标的车型如A00系车型,以及部分A0系车型本来就不在补贴范围内,所以不受影响。

第二个原因则是2021年全年上游原材料大涨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成本压力,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成本占整个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0%~40%,这就直接导致了动力电池自身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势必将引导着终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的大幅增长。在2021年之前,终端车企对零部件供应商不管是产业链地位上还是话语权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在成本方面有着要求,能够压低零部件供应商的毛利率,即使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动力电池在过去几年中也接受每年10%左右的成本降幅。

但是这个降价趋势在2021年迎来了改变,动力电池最为主流的两大路线中,磷酸铁锂(动力型)的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4万元/吨涨到年末的11.1万元/吨,涨幅高达177.5%;而三元材料最常用的三种型号523型,622型和811型的价格分别从年初的12.35万元/吨、14.55万元/吨和17万元/吨涨至年末的24.8万元/吨、26.6万元/吨和27.6万元/吨,涨幅分别为100%、83%和62%。这也使得2021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

以今年较火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正常来说1Gwh电池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200-2500吨左右,一辆新能源汽车以50KWH带电量来看,1GWH动力电池可以满足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所以一辆车将消耗0.11吨至0.125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根据其高达177.5%涨幅的计算,每辆车成本或将上升7千元左右,当然这项成本和此前的补贴退坡导致的成本上升不同,补贴退坡的降低成本将由终端车企全部承担,而这项成本无法全额传导,动力电池厂商以及上游原材料厂商都需要共同承担,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动力电池厂商迟迟不涨价的原因,几乎都是自己承担。

终端车企涨价后,影响又有多大?

新能源汽车终端车企集体涨价最为直接的影响就在于或将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回调,2021年除了春节扰动的2月,自二季度以来就一直处于月销量持续高增长的趋势,全年更是创下销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6倍的历史新高记录,渗透率也接近15%。

而销量的持续增长是建立在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逐渐认可上面,尤其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尚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里程焦虑和安全隐患依旧存在,所以本身依靠较低价位、较高智能化和绿牌这三驾马车来提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加价,毫无疑问会对终端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在部分车企的订单数量上有所体现。而进一步的数据证明将在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来之后进行验证,还会继续紧跟新能源汽车各大车企每月产量、销量、订单等数据情况,并及时和大家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混合动力车型也有望迎来一波高景气度,在2021年的销量上已经有些许端倪,此前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偏好指引,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以及混合动力车型产品本身的技术复杂性,混合动力车型不管是HEV还是PHEV的销量与整体增速都远低于纯电动车型,终端车企也并未将其作为重点研发方向,而在2021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9.8万辆和6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62.4%和121.6%, 其中的佼佼者比亚迪的插电混动的销量更是达到272,935,同比增长467.62%,远超纯电动144.95%的增速。

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后,混合动力车型受到的影响也是明显较纯电动要小,近期提价的车型也多为纯电动,插电混动即使有所提价,在涨价幅度和绝对值方面也是远远小于纯电动,叠加由于技术革新,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混合动力车型能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和补能的问题,混合动力车型或将有望成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黑马。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2

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特斯拉、小鹏、哪吒、广汽埃安、零跑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官宣上调旗下部分车型价格,而此前“按兵不动”的比亚迪最近也发布了“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

根据发布的声明来看,由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退坡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比亚迪将对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此次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当然,在此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将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补贴退坡也是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涨价的主要原因。

前面也提到,在比亚迪宣布涨价之前已经有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宣布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在补贴政策颁布的当天即对外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相比之下,此番比亚迪起步1000,上限7000的涨价幅度也还算良心。

作为国内新能源的领军车企,比亚迪新能源产品涨价其实是迟早的事,且不说此番价格上调是行业与政策的大环境所致,所有新能源品牌无一例外都选择涨价;再加上如今新能源汽车所需原材料价格也有所上涨,在过去一年来,动力电池成本暴涨,例如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锂等金属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到2021年底,523三元电池成本由每瓦时0.52元涨至0.77元,上涨高达48.1%;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则由0.47元涨至0.66元,上涨40.4%;还不止动力电池成本的增加,如今全球依然处于芯片短缺的局面,按照现在的形势看,短时间内“缺芯”的问题无法得到缓解,选择涨价或许也是新能源车企解决供应需求矛盾的一种措施。

那么减少的补贴谁来承担?显然车企不会愿意自掏腰包,而最终所有的非要都转接给消费者自己承担了。但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事实上去年4月下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通知中就有明确提及新能源产品有涨价的趋势,换句话说,和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加价方式不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加价并不属于市场人为行为,而是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不过,一边是国补退坡,另一边新能源车型的保费也开始提高,目前专属的新能源汽车保险由12家保险公司公司挂牌发起,按照新能源的专属车险上市后各类汽车品牌和车型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保费上涨的情况,最为夸张的是,特斯拉的保费达到1.8万,翻了两倍之多,光是这高昂的保费就劝退了不少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

随着补贴政策进入最后一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优惠政策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新能源产品未来将不再有外部的大力扶持,需要靠行业本身打入市场。不过,如今新能源产品的原材料价格疯涨,芯片短缺危机也还未解除,新能源车还能延续此前的销量增长势头?还真不好说。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3

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AION S Plus、大众旗下ID.6 CROZZ和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上涨最多,分别为1万元和2.1万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次之,价格上涨了7000至14000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4300至5900元。其它未直接提价的电动车型,也取消了相关购车优惠。而车企这一波“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政策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退坡30%,2022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的,尤其是助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否认,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也起到了超越预期的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步完成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补贴”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关注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补贴彻底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市场份额也将稳步在序地实现增长。

缺芯风波延续,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小于求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热点内容
lexus越野车 发布:2025-02-05 16:45:54 浏览:243
石柱冷水自驾游攻略 发布:2025-02-05 16:36:53 浏览:223
宝马2014年525li二手车价格 发布:2025-02-05 16:36:16 浏览:924
枣庄到青岛自驾游路线图 发布:2025-02-05 16:28:06 浏览:656
别克gl8商务车报价2020款雅典娜 发布:2025-02-05 16:11:19 浏览:966
桂平西山泉房车展 发布:2025-02-05 16:03:25 浏览:92
CCTV越野摩托 发布:2025-02-05 15:51:46 浏览:959
7万越野车大全价格表 发布:2025-02-05 15:47:43 浏览:21
商务车空间最大的是什么国产车 发布:2025-02-05 15:42:00 浏览:973
2017镖旗电动车价格 发布:2025-02-05 15:39:28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