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召回公告
⑴ 威马召回部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质量标准是否应该加强
10月28日,威马汽车发布公告说明,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已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自2020年10月28日起,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装备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马汽车,总计1282辆。由于事件主角是新能源知名企业—威马汽车,因此这则召回信息,引发了极高关注度。
召回源于电池生产过程混入杂质
通过查询,小编发现,这个电芯型号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生产方为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列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司被中兴通讯旗下新能源板块控股,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是一家专业生产动力电池的厂家。
之所以召回,主要源于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中兴高能在电池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出现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从此次威马主动选择召回来看,还是值得肯定的。经常关注新能源汽车的都知道,一些所谓造车新势力,其出品电动车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旗下车型在发生了疑似自燃事故时,喜欢玩弄文字游戏。更别提主动进行召回了。
因此,从这点看,威马在问题发生后,应对表现是做得较好的。在福建两起出租车发生自燃后,威马方面就明确表示,事故的原因初步判定电池问题,并向外界提出将立即更换高质量电池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能看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昨天就发布了威马召回的公告。从速度看,还是比较迅速的。
汽车网评:新能源行业安全标准亟待提升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在政策层面这一支持下,发展速度可谓相当迅猛。据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84.2%,环比增长18.5%,涨幅远高于整体车市。其中,排名第一的车型,销量逼近了1.5万台。大量的新能源车行驶在路上,更需要在安全和质量标准方面进行提升,尤其是动力电池这一块,因为这关乎着人的生命安全。而此次威马召回事件,除了车厂有着较高的安全意识外,也体现了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于新能源车行业严格规范的决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比亚迪唐DM再次召回,累积已超6万辆
比亚迪唐DM再次召回,累积已超6万辆
比亚迪唐DM再次召回,累积已超6万辆,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可能造成高压系统拉弧,存在安全隐患。比亚迪唐DM再次召回,累积已超6万辆。
比亚迪唐DM再次召回,累积已超6万辆1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比亚迪决定自7月29日起,召回2021年4月5日至2022年4月18日生产的部分唐DM电动汽车,共计52928辆。
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可能造成高压系统拉弧,存在安全隐患。比亚迪曾在今年4月宣布召回2021年9月2日至2022年3月14日生产的部分唐DM车型电动汽车,共计9663辆。本次召回是4月份的扩大召回,数量是前一次的5倍有余。
也就是说唐DM先后两次召回,涉及总数量已经超过6万辆。
综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数据,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共31.6万辆。其中特斯拉召回数量最多,共发起4次召回,涉及进口和国产版Model 3、Model Y,共计27.6万辆缺陷车辆,在召回车辆中占比约87%;其次还有保时捷Taycan系列纯电动车召回1.22万辆,奔驰EQC电动车召回1.01万辆,比亚迪唐DM召回9663辆。
4月份的召回更详细地说明了原因,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由于制造原因,托盘透气阀安装面不平整,有进水风险。这可能造成动力电池系统电气回路故障,极端情况下有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比亚迪表示,将委托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行检查,若电池包存在漏电或托盘透气阀安装面不平整,则免费更换电池包。
召回涉及的唐DM属于比亚迪王朝系列唐家族的混动产品,具体分唐DM-i和唐DM-p两个车型,前者售价在20.58万元至28.28万元,后者近期开始预售,预售价在29.28万元至33.28万元。今年2月,唐DM销量首次突破1万台,登顶当月中大型SUV销量冠军。
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唐家族(包括唐EV和唐DM)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销量超34万辆,上述两次召回车辆数占比约18%。
随着新能源车的热销,因为电池起火的意外事故日益频繁。市场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也将更加考验厂商的竞争实力。
比亚迪唐DM再次召回,累积已超6万辆2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比亚迪前有特斯拉这一劲敌,后有大大小小的品牌在紧追不舍,再加上其近期发生的自燃事件和召回事件,都意味着比亚迪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也必须开始新一轮改革。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63.8万辆,同比增长324.8%,作为对比,特斯拉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为56万辆,引发市场对二者表现的热议。
8月3日,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含港台地区)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各国之首。其中,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这份榜单还让人注意到的是,在汽车行业中,国产汽车品牌比亚迪迎*入榜,排名436位。
不过,最新发布的一则召回公告,也将比亚迪推入了舆论的漩涡中。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比亚迪决定自2022年7月29日起,召回2021年4月5日至2022年4月18日生产的部分唐DM电动汽车,共计52928辆,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可能造成高压系统拉弧,存在安全隐患。
尤其是在6月8日,比亚迪举办了2021年比亚迪的股东大会,董事长王传福特意指出,比亚迪即将在生产和销售中提速,因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市场。“这让我们担忧比亚迪是否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扩产等原因而忽略了车辆安全性?”
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全产业链自主的代表,比亚迪这种运作模式不光在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就是在传统汽车生产领域也不多见。
根据比亚迪2021年的年报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比亚迪共有4万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4%,在研发上花了106亿元,占经营现金流出额的7%。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卖出了593745辆,同比暴增232%,市占率冲上20%。但其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却不理想,毛利率仅有17.4%,同比下滑了8%,为近十年最差。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比亚迪前有特斯拉这一劲敌,后有大大小小的品牌在紧追不舍,再加上其近期发生的自燃事件和召回事件,都意味着比亚迪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也必须开始新一轮改革。
而如何激发内部竞争的活力,如何提升自主产业链的利润水平,如何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这将决定王传福接下来能否走好“独木桥”。
⑶ 1.6万辆新能源车召回,万亿“电池茅”被错杀涉事各方紧急回应来了
继逾3万辆北汽新能源 汽车 召回事件后,孚能 科技 再次身陷长城 汽车 1.6万辆欧拉IQ 汽车 召回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欧拉官网2019年一篇报道中提到,“在安全层面,欧拉品牌动力电池拥有多重断电保护装置,结合自研的先进BMS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对电池状态实时监控,并且有效调节。”
仅提供召回车辆模组
7月18日晚,孚能 科技 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仅供应召回车辆所搭载的模组,BMS非本公司产品及供应。
孚能 科技 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对此召回事件高度重视,本着与客户长期友好合作的原则,将积极配合协助客户相关召回工作,维护广大车主的权益。
据投资者透露,7月18日晚间,孚能 科技 就客户召回 汽车 事项组织了电话交流会。被问及召回车辆电池更换模组是否由孚能 科技 免费提供时,孚能 科技 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城把电池包召回来,里面有需要换的东西。我们只要把备件模组换过去,没什么费用。”
对于本次事件的影响,孚能 科技 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召回,预计不会对公司本年度业绩产生影响。公司目前与该客户各项目均合作顺利,该事项亦未对公司与其他客户的合作产生影响。
BMS供应商下落成谜
市场监管总局信息显示,欧拉IQ 汽车 召回原因主要是车辆搭载的BMS软件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存在匹配差异。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本次召回事件中欧拉IQ 汽车 BMS软件控制策略提供商,孚能 科技 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会上向投资者表示,既不是孚能 科技 ,也不是长城 汽车 的BMS。
欧拉官网2019年一则《见证长城欧拉电池技术“黑 科技 ”,百家媒体探访蜂巢能源技术中心》的报道中提到“在安全层面,欧拉品牌动力电池拥有多重断电保护装置,结合自研的先进BMS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对电池状态实时监控,并且有效调节。”
蜂巢能源官网信息显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长城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2月独立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曾承担高额召回费用
孚能 科技 并非第一次卷入 汽车 召回事件,并曾为此付出过高额召回费用。
3月23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北汽新能源 汽车 常州有限公司、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 汽车 有限公司决定自2021年3月24日起,召回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产的EX360和EU400纯电动 汽车 ,共计31963辆。
召回公告显示,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由于部分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一致性差异,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可能导致个别单体电池电芯性能劣化,极端情况下引发偶发失效,引起动力电池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3月31日,孚能 科技 在《关于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客户召回 汽车 等事项的问询函的公告》中表示,北汽新能源 汽车 常州有限公司、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及北汽(广州) 汽车 有限公司主动召回 EX360、EU400 两款纯电动车辆所装载的电池系统(产品)为公司负责组装集成的电池系统,上述两款电池系统仅供于北汽使用,且该电池系统所涉及的车型均已在召回范围内。
3月23日,孚能 科技 在《关于客户召回 汽车 事项的风险提示公告》中表示,根据公司与北汽集团此前约定,孚能 科技 将承担本次召回所涉及的费用,预计为3000万至5000万元之间,该费用由公司前期计提的质保金承担。
⑷ 2020年汽车和消费品召回通告 汽车召回199次/涉及678.2万辆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单位召开质量提升会,针对汽车后防护和座椅强度等共性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和提升。严格新能源汽车事故主动报告制度,加大缺陷调查力度,开展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风险预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监管问题,印发《关于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市监质〔2020〕123号),规范OTA技术在召回中的应用。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⑸ 市场监管总局:国内累计召回新能源汽车229次/涉及198万辆
易车讯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召回汽车9130万辆、消费品8027万件,累计引导企业技术改进5800余次,不断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产品安全测试,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同时,加大重点案件行政约谈和缺陷调查力度,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探索电商平台消费品召回监督与安全共治,创新启动沙盒监管模式。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将召回从安全领域扩展到环保领域。
据统计,99.9%的汽车召回和50%以上的电子电器产品召回,是产品符合标准但经使用后发现仍然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对此,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探索“发现产品缺陷—提出产品安全规范建议—实现质量提升”的工作思路,促进企业在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持续进行技术改进与质量提升。
⑹ 新十年新维权丨召回能带来正能量盘点2019宣布过召回的中国品牌
(文/张钰翊)在逐步走出疫情阴霾的开春,我们迎来了新十年的第一个3·15。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品牌的召回次数较去年有了明显地增长,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过去一年中国品牌共计发布召回公告28次,召回车辆近62万辆,占2019年召回总量近一成。
这其中,包括蔚来汽车因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隐患召回的4803辆蔚来ES8车型,这也是众多造车新势力中的首例召回。此外,诸如奇瑞、上汽通用五菱以及长城等多家企业也纷纷实施了主动召回。随着越来越多汽车企业具有更强的自主召回意识,也让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信任度有了新的提升。一起来看看,过去一年中颇受关注的五起中国品牌召回事件吧。
要打造中国品牌,产品质量无疑是关键。一方面,我们要承认产品质量缺陷,消除安全隐患;但另一方面,要对于车企主动召回的行为予以肯定。“召回的成本其实要比处罚高得多,既包括实际操作成本,又包括品牌价值的损失。”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召回是企业消除产品缺陷的常态化活动,主动召回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主动召回缺陷产品,其实能折射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上海市质监局业务受理中心副主任李燕表示。不过,相比近年来持续走高的单纯质量类问题投诉量,我国自主品牌目前的召回力度仍需加强。“缺陷产品并不等同于不合格产品”,只有正确对待故障问题,持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才能不断缩短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从而在大浪淘沙的车市中生存下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比亚迪扩大召回52928辆唐DM电动汽车,召回的原因是什么
比亚迪扩大召回52928辆唐DM电动汽车,召回的原因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
一、比亚迪扩大召回52928辆唐DM电动汽车
比亚迪公司称,将对此次召回的汽车进行全面的检测,如果电池包有泄漏或者托盘通气阀门安装表面不平,可以免费更换。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的同时,汽车的召回问题也越来越多。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信息,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总量为31.6万台。特斯拉的召回次数最多,一共有四次,分别是国产和进口的 Model 3, Model Y,总计27.6万辆,占全部召回车辆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