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年大新能源汽车

年大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 2022-12-26 04:08:57

『壹』 17年有哪些新能源汽车

17年新能源汽车有:特斯拉、比亚迪、腾势、荣威、北汽新能源、荣威RX5eplue等。以2017款1.5T比亚迪S7手动豪华型为例,其车身尺寸分别是:长4835mm、宽1855mm、高1720mm,轴距为2730mm,油箱容积为72l。2017款1.5T比亚迪S7手动豪华型前悬架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其搭载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是154ps,最大功率是113kw,最大扭矩是240nm,与其匹配的是6挡手动变速箱。

『贰』 盘点2021年上市的58款新能源汽车 纯电/插混平分秋色

但除了纯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PHEV)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一年,理想、宝马、比亚迪、大众的产品在PHEV领域均收获了破万台销量。一款PHEV车型年销量破万,在当下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因为它比同款的燃油车售价要高出不少。

如果说2020年是新能源 汽车 的元年,2021年就是新能源 汽车 发力之年。这一年,新能源市场的玩家有哪些,将聚焦哪些领域?

我们盘点了截止到2021年2月,全球车企发布的2021年在中国市场的新车上市计划。整理出22家车企的新能源产品计划,其中有10家合资/外资品牌,12家中国品牌。在它们已公布的计划中,目前已有58款新能源车型将在2021年上市,其中包括33款EV车型、25款PHEV车型。

在这些新车计划的背后,我们试图找寻:2021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中,纯电阵营和插电混合动力阵营下,都有谁在站位?

核心观点:

1、2021年,PHEV和EV领域均有新入局者,两条技术路径下的新车数量平分秋色。

2、全年新车计划中,自主品牌更倾向推出纯电动 汽车 ;合资品牌的纯电车型和插混车型势均力敌。

3、对传统车企而言,主流车型“PHEV化”趋势明显。即便是声称要“All IN EV”的大众,也将继续推出PHEV车型——那是由其市场基盘带来的增量。

4、豪华品牌中,奔驰在2021年更聚焦纯电动领域。宝马依然强调“选择的权利”。奥迪的纯电动车布局更偏向于“打品牌”。

5、 丰田、本田在2021年将继续扩大自家混动阵营,两品牌新车布局对标明显。

6、 自主品牌中,长城和比亚迪在2021年将凭借全新混动架构平台主攻PHEV市场。

7、无论是PHEV路径还是EV路径,已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选择构建全新平台生产新能源 汽车 。

8、中国车企倾向通过打造新品牌进入新能源市场。国外车企倾向将重点车型电动化。他们都将面临特斯拉的威胁。

一、大象转身何其难,合资品牌在发展纯电动车型的同时,仍需要兼顾混动车型——那是由其市场基盘带来的增量。

总体来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的布局比较均衡。从车型规划上看,SUV车型数量略高于轿车数量(SUV:17、轿车:15)。从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车型的数量略高于插电混动车型(EV:19、PHEV:14)。虽然大部分车企都进入纯电动车的赛道,但是绝大部分厂商并没有放弃发展混动车型。

豪华品牌对新能源赛道也各有态度。

2021年是奔驰EQ车型发力之年。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奔驰计划推出4款纯电动车型,包括高价位车系EQS、EQE,和低价位车系EQA、EQB。高价位大型车使用EVA平台,低价位车型将使用BEV平台,两个平台都是全新的电动车平台。

宝马公司进入电动车领域时间较早,在2013年就推出纯电动车型i3,2014年推出i8混动车型。在2021年,宝马将推出i4和iX两款电动 汽车 ,覆盖轿车和SUV车型,持续完善i家族车型。

相比宝马、奔驰在电动车市场的积极且全面的布局,奥迪则显得“从容”很多,其2021年将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偏向于小众运动车型,或许是以打响品牌为目标。而作为奥迪的母公司,大众 汽车 早就喊话要“ALL IN”电动车,旗下大众品牌在2021年要推出使用全新MEB平台的ID.4和ID.6等多款车型。

大象转身何其难,即便是“ALL IN”电动车的大众也没有完全放弃插混车型。在去年推出了迈腾混动版之后,2021年大众将推出探歌混动版。BBA在今年也选择了继续对自家的高销量车型混动化。

和德系车企不同的是,日系车企目前给出的2021年新车计划以插电混动车型为主。不管是丰田还是本田,都是把销量较好的燃油车型改成插混版,扩大自家的插混阵营。日本车企混动技术成熟或许是其中原因之一。

丰田混动车型采用的技术是THS二代,这套系统的核心为E-CVT变速箱。工作时,行车电脑会根据工况条件调整变速箱内两个电机的工作状态,实现纯电行驶或混动行驶。2021年丰田推出的RAV4插混版和IZOA插混版采用的都是这个系统。

本田推出的皓影插混版和CR-V插混版采用的是i-MMD系统,这套系统和丰田的混动系统类似,只不过在设计上更为激进。i-MMD混动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部具有发动机驱动功能的增程式 汽车 。在一般工况下, 汽车 都由电动机驱动,发动机的作用就是发电。在高速工况下,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实现节油的目的。

日产目前的混动技术为e-power动力系统,和丰田、本田的技术都不同。其系统设计接近增程式,全车的驱动全部交给电动机,发动机的作用就是发电,给电池充能。和丰田、本田不同的是,日产也推出了一款采用全新CMF-EV平台的电动 汽车 Ariya。因此2021年日产或许会电动、混动双线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和现代也要在2021年进军电动车领域。福特在2021年会推出Mustang Mach-E车型,作为福特图腾级车型,这款车型的发布除了试水电动车赛道之外,也代表了福特电动化的决心。现代 汽车 则选择推出一款纯电动轿车和MPV车型,用意或许为 探索 电动 汽车 市场。

作为电动车领军人物的特斯拉,2021年会推出改款的Model S和Model X。根据现有的资料,新车型并不会采用矩形方向盘,但是会取消换挡拨杆,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会根据导航信息和车辆周围信息选择前进或者后退。这次的改款或许是为了加速推广特斯拉的FDS系统而准备的,而特斯拉这次的改款也势必会在2021年推动自动驾驶系统的新一轮发展。

二、自主品牌在纯电动领域竞争激烈,长城、比亚迪推出新平台发展混动车型。

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2021年推出的纯电动车型更多,但多数为造车新势力推出的产品。

2020年,比亚迪、长城都推出了全新的混动平台,吉利也推出了全新的电动车平台。2021年这些车企都将在新平台上发力。总体来说,比亚迪、长城 汽车 站位插混阵营,上汽和吉利则是两手抓,小鹏、智己、广汽新能源、零跑和威马等新生品牌则站位纯电动市场。

长城 汽车 在2020年推出的三大技术平台,包括柠檬混动DHT、咖啡智能和坦克平台。2021年,长城旗下高端 汽车 品牌WEY推出的第一款 汽车 会使用柠檬混动DHT和咖啡智能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长城 汽车 WEY在在2021年的站位和走向。

如果说长城和比亚迪站位混动,那么吉利和上汽就是两手抓。

2021年,吉利集团除了旗下的领克品牌会推出纯电动车型ZERO Concept之外,几何 汽车 也将推出纯电动车型几何A pro。吉利发布的SEA浩瀚架构也会在2021年应用在新车型上。在混动车型上,除了领克已经推出的混动车型Q1 PHEV版之外,还会另推出领克EX11和EF1E两款混动车型。两款新车型计划搭载的混动系统由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该系统通过电机与双离合变速箱的配合实现各种混动模式,结构相比丰田THS和本田i-MMA更简单。

上汽乘用车目前给出的计划是在2021年推出三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混动车型荣威RX5 ePLUS和MG领航PHEV版以及全新纯电SUVMARVELR。值得注意的是,混动车型都是由现有车型改进的,纯电动车则是全新车系。

相比之下,广汽集团在新能源路线上走得更坚决。 广汽新能源 汽车 总经理古惠南曾介绍,其新能源工厂在施工建造时, 连加油库的预留管道都没留,就是要彻底聚焦纯电动路径。2021年,广汽新能源计划推出三款纯电动 汽车 ,其中包括埃安Y和两款其他未透露名称车型。

和自主传统车企竞争的不止有合资品牌,还有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其中小鹏、智己 汽车 、赛力斯、零跑、ARCFOX极狐和威马都会在2021年推出一款纯电动车型,囊括了三款轿车和两款SUV。

在造车新势力中,岚图 汽车 推出的新车比较特别。2021年岚图将推出首款SUV产品岚图 FREE,但是这款 汽车 搭载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动力组成——纯电系统和增程系统。这也就意味着FREE既可以是纯电车型,也可以是插混车型。岚图在未来究竟会如何站位,就需要时间和市场来考证。

总体来说,目前自主车企期望通过建立新品牌进军新能源市场。吉利推出了几何品牌,广汽推出了埃安品牌,东风推出了岚图品牌,北汽也推出ARCFOX极狐。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上汽乘用车,在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R之后又推出了智己 汽车 。其实这种决策可以让人想到互联网公司的赛马文化,也就是内部竞争,成功者会留下,失败者出局。

传统 汽车 推出的新品牌在面临国内造车新势力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国外 汽车 势力的竞争,这些新品牌未来会如何,2021年将成为关键的一年。

『叁』 2022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

2022年国内销量有望突破650万辆,全球超过1000万辆。
2022年疫情冲击、补贴退坡和资源价格上涨等成本压力不可避免对新能源车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但随着疫情后汽车供应环节成本及供应的逐步改善,并且在新能源车需求旺盛;高油价下电动车性价比提升;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重磅车型的陆续推出的有力刺激下,该行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将实现60%以上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肆』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伍』 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补贴2022年最新政策,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10000元/辆,购买燃油车的补贴5000元/辆,转出旧车,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8000元/辆,购买燃油车的补贴3000元/辆。
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是在300公里以下的没有补贴,而续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补贴将下降至0.91万元,以及续航里程在4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汽车补贴下降1.3万元,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还包含着减免购置税,一般只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才会免征车辆购置税。
国家对每个地区的新能源补贴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地区是分批给予补贴,而有些地区却是一次性给予补贴,其补贴力度一般在5000至10000元之间,具体多少还是要看当地政策通知,以广州市为例,根据政策明确表示,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单车的补贴总额,国家补贴加地方补贴,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国家补贴+地方补贴+消费者支付金额的百分之60。 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
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称《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等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二、补贴金额(新能源乘用车)
1、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公里:没有补贴;
2、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至400公里:补贴9100元/辆;
3、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400公里:补贴12600元/辆。
4、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50公里:补贴4800元;
5、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WLTC工况下续航里程≥43公里:补贴4800元。
(PS:不同地区政策可能不同,具体金额以当地规定为准)
三、2023年终止新能源补贴政策
《通知》中的第二大点明确提出: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
以上便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多少钱的具体内容了,虽然今年补贴标准有所退坡,但补贴的金额依旧不算少,大家在买车后可以直接通过当地的交管平台申领补贴,一般补贴金额会在一个月左右到账。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第二条
根据新能源汽车规模效益、成本下降等因素以及补贴政策退坡退出的规定,降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补贴标准,促进产业优胜劣汰,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陆』 都2021年了,新能源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大家都清楚,目前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环保问题,而新能源 汽车 的出现就是基于环保的大环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是从2014年或者2010年后才开始的。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开始尝试自主研发电动 汽车 了。在1988年,我国就生产出了电动 汽车 ,并且参加了国际车展。可见,我国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其实和燃油车发展基本是同步的。

只不过,在2010年,我国开始加大力度扶持补贴新能源 汽车 ,导致很多人错以为新能源 汽车 是这个时期才出现的产物。与此同时,新能源所面临的充电难、续航短等市场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即便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充电变得不再困难,续航也已经达到了一般燃油车的续航水平。但仍然有人不看好新能源 汽车 ,觉得后期换电瓶的成本会高于一辆燃油车的燃油成本。甚至,亏电情况始终存在。那新能源 汽车 到底能不能买呢?听听第一批买新能源 汽车 的车主怎么说的!

首先,要知道,现在可是2021年了,即便是大众认知,那新能源 汽车 发展至今也有“十余年”,更何况远远不止这个时间。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最开始新能源推向市场的时候,都是政府在积极参与、扶持。不仅如此,最开始接受新能源 汽车 的并不是个人,而是以出租车公司这类机构为主。比如2016年前后出现的新能源网约车。

恰好,今天因为限号,正好叫到一辆新能源 汽车 。听司机说,这辆车已经开了四年,目前续航方面没有多大衰减,还是能续航200多公里,接近300。补充一下,这款新能源 汽车 是吉利帝豪EV,算是吉利最早的新能源轿车。

另外,司机也说道,充电难题基本没有,至于长途行驶也还好,高速跑两百公里到服务区快充半小时又继续行驶,还能防止疲劳驾驶。当然,这可以当做是司机的自我安慰,但可以确定的是,续航300公里的新能源 汽车 也是可以跑长途的,因为,现在基本每个服务区都有充电桩。

另外,新能源 汽车 在冬天普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开空调续航会衰减50%。但是,夏天开空调却不怎么耗电,对续航影响比较小。司机还说道,其实,新能源 汽车 在特性方面大都与燃油车相反,比如,燃油车堵车更耗油,但新能源 汽车 却是拉高速的时候更加耗油。但是,对于车主来说,充一次电也就十多块钱,就能跑200多公里,还是非常经济的!

听到这,作为一个燃油车车主真的有些羡慕,要知道,近期油价上调可是非常频繁的。加200的油能跑500公里的车都算省油了,大都家用车200汽油也只能跑400多公里。如果是新能源 汽车 ,只需要40块钱就能解决。如果再换成现在长续航的电动车,甚至十多块钱就能解决!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就说新能源 汽车 值得购买,有人会说我被充值了!

纵观近几年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情况,可以发现,占比是越来越高。而且,各大车企都在往新能源 汽车 转型过渡。这说明,新能源 汽车 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之前,国外一家 汽车 研究报告公司做过一次调查,报告指出,有9成以上的新能源 汽车 车主表示换车还是会买新能源 汽车 。这说明一个问题,对于使用过的用户,新能源 汽车 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至于那些不敢买新能源 汽车 的车主,个人认为,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

1、预算不够;要知道,同级别车,燃油车会比新能源 汽车 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简单来说,就是没钱。

2、对新能源 汽车 的认知仅仅是缺点;近几年,关于新能源 汽车 弊端的帖子、新闻多不胜数。但是,新能源 汽车 发展非常迅速,你今天看到的弊端,或许明天就不存在了。

3、继续上面的话题,那就是新能源 汽车 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更新迭代较快,贬值率是所有 汽车 中最快的一类 汽车 。导致很多人成观望状态!

4、新能源 汽车 成了”割韭菜“的代名词;这里不得不提到特斯拉,官方降价比女人翻脸还快,也让很多想买新能源 汽车 的停下了脚步。心里不得不考虑,自己会不会被”割韭菜“。

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新能源 汽车 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地步,如果有条件还是可以选择的。不仅享受了很多便利,还为环保做了贡献。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看看现在出租车就知道,难道别人都傻吗?为啥会大范围大规模地换成新能源 汽车 ,说明这其中觉得有值得换的理由!

『柒』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居世界第几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居世界第一。

2022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5.5万/70.8万辆,环比变动9.3%/6.3%,同比增长110.0%/93.9%。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71.7万/456.7万辆,同比增长120.0%/110.0%。

渗透率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9月27.1%,2022年1-9月达23.4%,继续创历史新高。海外市场整体销量抬升,欧洲9月7国新能源整体销量19.94万辆,同比增长12.43%,环比上升66.80%。

新能源汽车前三名:

1、比亚迪。

比亚迪在1995年成立,如今业务横跨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和电子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具备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的核心技术,车型更是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从系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比亚迪的销量每年都名列前茅,可见它的市场认可是比较高的。

2、特斯拉。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是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的,并且汽车销量也不低,排名仅次于比亚迪。在续航和电池使用寿命方面,特斯拉是有一定优势的,这得益于其bms技术,能做到对每一颗电芯进行独立监控,以此大幅度提升续航和的电池的表现。

3、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在2002年成立,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它是由上汽、通用、五菱三家汽车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目前拥有四大生产基地,主要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在发展上,上汽通用五菱有着集三方资源、南北联动、东西呼应的优势。

热点内容
北京红旗越野车图片及价格 发布:2025-02-06 09:07:27 浏览:646
国产6坐房车 发布:2025-02-06 08:52:05 浏览:821
教师旅游安全事项 发布:2025-02-06 08:22:32 浏览:823
金昌到内蒙胡杨林自驾游路线 发布:2025-02-06 08:07:56 浏览:736
增城自驾游路线图 发布:2025-02-06 07:26:14 浏览:991
8月份适合去哪里旅游8月份 发布:2025-02-06 07:19:30 浏览:369
漆黑的魅影皮卡丘进化 发布:2025-02-06 07:19:29 浏览:209
尼桑四驱皮卡报价 发布:2025-02-06 07:10:01 浏览:321
去吧皮卡丘百度版下载ipad 发布:2025-02-06 07:09:15 浏览:145
皮卡车市区行走 发布:2025-02-06 06:44:00 浏览: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