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黑icp备
『壹』 新能源电动汽车有哪些
1、 Model S
特斯拉Model S作为一台进口的新能源车型,其夸张的电机驱动和各式各样的黑科技在这一领域几乎无敌,作为一台中大型轿车这款车的后排空间并不理想,但是座椅的舒适性尚可,后备箱空间也符合该车型应有的表现。
2、 汉
比亚迪汉是一款家用旗舰型轿车,大致可分为EV纯电动版,还有DM混合动力版。比亚迪汉DM系列由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同步电动机,百公里综合油耗可达1.4L,官方百公里加速只需3.9s就能完成,吊打市面上大部分车型。
3、 小鹏汽车P7
定位B级轿车的小鹏P7看上去比较前卫,包括封闭式中网设计,和很多新能源车型一样,保持科幻的路线。并且内饰设计路线也是简洁,充满了更居家、更前卫的座舱氛围。电池组可以支持的路程达到706km,绝对是顶尖水准,车主反馈实测可以达到600多公里。
4、 Model 3
特斯拉Model 3成为了公认的豪华新能源车,具备很高的关注度。这款车强势之处非常突出,就是装配丰富的体验功能,再加上开起来感觉还不错,超长的续航里程还有充电很方便算是缓解了没电的问题。
5、 Taycan
Taycan是保时捷旗下的首款纯电动跑车,与Panamera一样都是四门跑车。Taycan一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taycan4s、taycanturbo以及taycanturbos,基本上都传承了保时捷家族的DNA,不过在细节上加入了不少新的设计元素。
『贰』 新能源汽车的“黑马”,长安欧尚X7 EV正式亮相,工况续航405公里
长安欧尚X7是长安欧尚汽车旗下全新SUV车型,目前线上订单已达38104辆。为增加用户选择,长安欧尚将推出长安欧尚X7纯电动车型。1月10日,汽车舆论从长安欧尚汽车官方获悉,长安欧尚X7EV正式亮相;新车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车身长宽高数据与燃油版保持一致;动力方面,长安欧尚X7EV搭载的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10千瓦。
动力方面,长安欧尚X7EV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10千瓦电动机,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05公里;同时,新车将提供舒适、运动、经济、自定义四种驾驶模式。
欢迎留言并加入讨论,想获取更多有看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回复,请关注【汽车舆论】车家号,有机会赢取精美礼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领跑新能源汽车属于哪个公司
零跑汽车是一家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这款车的名称就是零跑。零跑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01月12日成立,主要生产的是新能源汽车。
2019年1月份,零跑汽车就上市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零跑S01。零跑S01款车搭载了很多汽车黑科技,其中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是最广泛的,搭载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零跑S01,不仅是零跑旗下的首款量产车型,这对零跑汽车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新能源汽车黑icp备扩展阅读:
2015年,零跑汽车创始团队聚在一起,讨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方向和新企业的战略规划。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纯电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远期技术方向,并基于“零排放、零碰撞、零拥堵”的目标,
将新企业命名为“零跑汽车”。零跑汽车的愿景使命是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的智能电动汽车,打造轻松、环保的出行方式。
『肆』 14项“黑科技”揭示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
光明网讯 9月28日, 2020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结果在2020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上发布。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 科技 委员会联合主席欧阳明高代表大会公布了本年度评选结果,共有7项创新技术和7项前沿技术入选。
本次评选于2020年2月份正式启动,来自全球新能源 汽车 主要技术领域的27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 科技 委员会,负责本次评审工作。本次评选从整车集成与控制、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智能化、轻量化及新材料、能源供给、其他相关技术等8个技术方向共征集了百余项前沿及创新技术。
经形式审查后,有56项创新技术和51项前沿技术进入初评环节;经过初评后,有12项创新技术和10项前沿技术进入终评环节。经过最后评审,7项创新技术和7项前沿技术脱颖而出。
据介绍,此次获奖的7项创新技术已实现量产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新能源 汽车 的技术水平;而获奖的7项前沿技术则展示了全球基础研究的最新方向,为今后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创新指出了新的方向。(战钊)
链接
2020年7项创新技术
1、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
——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是全球首创的具有高集成效率、高安全防护的动力电池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拉深/挤出工艺制约,并攻克超薄铝壳焊接技术,成功开发长宽比为10:1、厚度为0.3mm的超长超薄铝壳刀片电池,打破传统电池系统的模组概念,利用刀片电池独特长宽比特征,实现超长尺寸电芯的紧密排列,获得超过60%的体积集成效率。与传统电池系统40%的体积效率相比,体积集成效率提升50%,使得搭载磷酸铁锂体系的纯电动 汽车 续航里程达到600km。同时,基于磷酸铁锂先天的安全优势,刀片电池的紧密组排设计、多功能集成包络设计和系统三明治式结构设计可以从多层级多维度保障动力电池系统安全。
2、面向海量场景的自动驾驶云仿真平台技术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该技术在计算节点中闭环运行全栈自动驾驶算法,并利用云计算的强大算力,支持一万个以上场景的并行计算,使得1000个测试场景的运行时间从2天大幅缩减至4分钟,并实现全自动化测评。在虚拟城市中数以千计的自动驾驶车辆不间断的持续行驶,并通过随机工况和激进交通流提升测试复杂度。云仿真节点中通过数据压缩、场景分割、网络策略模型、流量锁、全局帧同步等机制保证了仿真时序一致性和通讯效率。同时,为实现高精度场景建模,使用多传感融合技术自动计算三维模型位姿、网格和匹配纹理,自动化率超过90%,三维场景相对误差小于3cm。该技术实现了高并发、高效率、高容灾、低成本,保障数据安全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
——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打破了行业固有的“单体成组模组再成组电池包” 三级成组设计思维,从电池包结构高度集成、新工艺研发以及热管理优化等方面开发了全新的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实现两级成组—“单体直接成组电池包” 。CTP技术将电池包的重量成组效率从行业平均水平70%提升至80%,体积成组效率从56%提升至65%,零件数量减少25%。同时,减少了传统模组的生产工序,生产效率提高20%。量产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超过170Wh/kg,同时在研产品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达到215Wh/kg。
4、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
——上海捷氢 科技 有限公司
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通过采用超薄金属双极板、低Pt催化剂、空气侧无外增湿及智能控制策略,有效缩小了燃料电池系统体积,降低成本。搭载该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可达到92kW,体积功率密度达到956W/L,贵金属Pt载量为0.35mgPt/cm2,可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双平台,尤其是能满足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的中重型货车功率的需求。同时,该技术通过建立质子交换膜中水含量状态的在线智能检测与控制策略优化,实现-30℃的无辅助热源的低温启动,可补足目前纯电动技术在寒冷区域应用不足的空白,形成优势互补局势。
5、800伏碳化硅逆变器技术
——德尔福 科技
该逆变器技术的核心是开发和应用了Viper电源开关。该开关高度集成了双面散热技术,并将原来的硅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电源开关更换为了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与前几代逆变器相比,可以减少40%的重量,缩小30%的整体尺寸,提高25%的功率密度,同时可以减少最高70%的开关损耗。该技术下的逆变器可以赋能电压高达800伏的电气系统,相比如今最先进的400伏系统,因重量和损耗的较少,它可以提升电动 汽车 (EV)的行驶里程并将充电时间缩短一半。
6、基于升腾AI的自动驾驶云服务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HUAWEI Octopus基于“升腾910”AI芯片和AI训练平台,通过软硬件加速,自动分析算法、并行仿真等技术实现车云协同的自动驾驶数据快速闭环。Octopus提供数据、训练和仿真三大服务。Octopus突破了真实世界时空的约束,在仿真空间更高效地运行算法,快速得到算法里程数据和性能评测数据,旨在降低自动驾驶开发门槛,让自动驾驶开发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
7、车用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开发宽电流适应性膜电极、高效流体分配金属双极板和自调节集成化电堆结构,实现了燃料电池电堆的高比功率和高可靠性,电堆功率密度达到4.2kW/L,并完成了电堆及其关键部件的工程化开发,成功通过38项车规级验证。经电堆、发动机台架及整车的振动试验、环境标定试验、碰撞试验以及路况测试表明: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可以满足全天候环境车用要求,为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部件和技术支撑。
2020年7项前沿技术
1、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电池技术
高电压镍锰酸锂材料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和快锂离子传导特性,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在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剧烈的副反应是限制镍锰酸锂材料商业化的最大障碍,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构造稳定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界面和耐高电压的材料体系,具体包含高电压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高电压镍锰酸锂材料电解液开发匹配技术,高电压辅助配套材料的匹配改性技术,这些技术也将推动电池行业向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的目标前进。
2、新型无氟碳氢质子交换膜技术
新型无氟碳氢质子交换膜表现出较强的化学耐久性,较高的离子交换率使其电导率是目前领先的全氟磺酸膜的1.5-2倍。同时显著降低了氢气的渗透,这不仅减少了寄生电流密度的损失,而且可以减少由渗透的氢和氧气反应所产生的过氧化氢。碳氢质子交换膜的低气体渗透性主要是由于碳氢聚合物的气体溶解度比含氟聚合物低,碳氢膜低氢气渗透率的特性,可以减少铂层带状化,增加催化剂层寿命。同时,减少氢气渗透降低了燃料电池系统对氢气排放的要求,提高了整体氢能效率和续航能力。
3、基于3D结构复合载体的铂基合金催化剂技术
本技术采用石墨烯为载体材料,以阳离子聚合物PDDA功能化的碳黑为间隔物,与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解决制备过程中石墨烯片层发生堆叠的问题;经化学还原得到三维石墨烯/功能化炭黑复合材料,然后担载Pt及其合金纳米粒子,制得基于3D结构复合载体的铂基合金催化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可避免过渡金属的腐蚀,电化学活性、稳定性优异, Pt利用率大幅提高,成功实现了Pt用量及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
4、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技术
固态锂电池以其高比能、高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未来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核心动力,设计和制备物理与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固态电解质迫在眉睫。“刚柔并济”的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设计理念,是以尺寸热稳定性好的“刚”性材料为骨架支撑,复合电化学窗口宽、室温离子传输性能优异的“柔”性聚合物材料和高离子迁移数锂盐,有效解决了单一聚合物电解质尺寸热稳定性差和力学强度低,以及单一无机固态电解质界面传输和加工性能差的瓶颈问题,利用该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研制的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高比能、高耐压、长寿命等突出特点,是未来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的重要选择。
5、智能驾驶感知计算平台技术
智能驾驶感知计算平台是实现 汽车 智能化的基础,是机器替代人的眼睛识别外部环境,迈向无人驾驶的前提。智能驾驶感知计算平台基于车载人工智能计算处理器和视觉算法的深度融合优化,利用先进的车载视觉传感器、雷达等感知设备,支持针对复杂场景的细粒度、结构化的语义感知,对高度可扩展、模块化的三维语义环境重建以及透明化、可追溯、可推理的决策和路径规划。满足不同场景下高级别自动驾驶运营车队以及无人低速小车的感知计算需求,支撑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
6、高功率密度硅基氮化镓功率模块技术
硅基氮化镓功率模块具有较低内阻,较高功率密度,较高效能和良好高频切换特性等优点。以上性能可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性能,跟传统硅基组件相比可提高30%以上的效率,在应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有效减少驱动逆变器系统体积,降低系统成本。受限于单颗芯片输出电流较小,暂时无法使用于车用驱动逆变器。但通过芯片并联与应用高导热键合材料来降低热阻提升整体电流输出,可以实现高功率密度和每相可输出350A大电流的高功率硅基氮化镓功率模块。目前,硅基组件中MOSFET无法耐高压 、IGBT开关切断速度不够快造成能量的损失较大,随着硅基氮化镓成本的降低,未来在车载充电机,驱动逆变器,车辆到电网的电力储存等新能源 汽车 市场应用上氮化镓有较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7、扇形模组轴向磁场轮毂电机技术
扇形模组轴向磁场轮毂电机是具有扇形模组定子绕组、制动盘和电机转子一体化设计的新型轴向磁场电机。应用到乘用车上能有效降低轮毂电机的簧下质量,能有效结合液压制动以保证车辆制动安全性,能避免与现有车辆底盘悬架零部件的运动干涉。关键技术涉及扇形模组定子绕组设计封装技术、制动盘和转子一体化设计制造技术、电磁和机械耦合的NVH技术、扇形模组电机的控制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形成独立转向的驱制动一体化零部件,可以形成分布式驱动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
『伍』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
一、特斯拉
宝马集团的悠久历史始于1916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在全球拥有22个生产和组装厂,员工总数超过10.3万人。作为当今世界最成功和效益最好的高档汽车及摩托车生产商,宝马集团几年来连续创造新的销售纪录。2005年,宝马集团的汽车销量达1,328,000辆,其中BMW汽车的销量首次突破110 万辆(1,126,800辆),MINI品牌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达到200,400辆。此外,还售出超过9.75万辆摩托车。2005年,集团的总收入达466.56亿欧元!
(5)新能源汽车黑icp备扩展阅读: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陆』 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哪些
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一、特斯拉(Tesla)
特斯拉(Tesla)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普及的引领者!二、比亚迪(BYD)
比亚迪(BYD)创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深圳,是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知名品牌,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主要有:唐、宋、元、秦、E5、E6等。
三、北汽新能源
,目前量产纯电动车型有:EX系列、EU系列、EC系列、EV系列、旗下ARCFOX品牌的LITE等。
四、吉利
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总部位于杭州,国际知名品牌,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有:帝豪GSe、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E PHEV等。
五、江淮新能源
江淮新能源2002年涉足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六、奇瑞新能源
,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有:eQ、QQ3、eQ1小蚂蚁、艾瑞泽3、艾瑞泽5e、艾瑞泽7等。
七、蔚来汽车(NIO)
蔚来汽车由知名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于2014年创立,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打造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品牌”,目前量产纯电动车型有:ES8、ES6两款车型。
八、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两度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成为中国品牌汽车行业领跑者,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有:逸动EV、逸动PHEV、CS75 PHEV、奔奔mini-e等。
长安汽车
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九、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目前量产纯电动车型有:小鹏G3。
小鹏汽车
新能源汽车品牌
『柒』 新能源汽车车牌怎么区分
新能源汽车车牌的区分方法是:1、从大小上区分:新能源汽车号牌的外廓尺寸为480mm和140mm;普通汽车(小型汽车等)车牌的外廓尺寸为440mm和140mm。2、从颜色上区分:新能源汽车号牌为绿底黑字黑框线,大型新能源汽车号牌为黄绿双拼色;普通号牌(小型汽车号牌)为蓝底白字白框线。车牌是分别悬挂在车子前后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质是铝、铁皮、塑料或纸质,在上面刻印车子的登记号码、登记地区或其他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