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线束制作工艺流程
『壹』 汽车线束操作工一般都有哪些工作流程
在汽车厂线束操作工的工作:线束三维布线设计以及线束图纸设计。研发样品线束制作,整车线束转生产文件编写。
工人根据设计员设计好的图纸工艺完成 下料(裁线或管)、压接端子、组装(即将压接好的电线和插接器、保护物组装在一起)等,都是一些熟练工种。
首先要确定车型,对车型的各个部件连接进行布局,包括长度,用电或是用信号的电线要求进行定义规格。电线的选择,连接器的选择,辅助材料的选择等等,都要先进行定义。每种汽车线束加工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
(1)新能源汽车线束制作工艺流程扩展阅读:
在汽车线束厂工作的相关说明:
1、熟悉了解汽车线束厂的经营性质、生产产品流程、生产环境。
2、熟悉汽车线束厂的岗位工种及各种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
3、学习掌握汽车线束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尤其是重点了解掌握自己从事的岗位必须胜任的工作任务要求及评定标准等。
4、要善于抓住机会,争取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别人拒绝做的事情不一定就很难做,至少是别人不敢做,自己敢做,没人有资格可以指手画脚。
『贰』 汽车线束最好的工艺有哪些
汽车线束生产的第一个工位是开线工艺。开线工艺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进度,一旦出现错误特别是开线尺寸偏短,会导致所有工位的返工,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所以在编制开线工艺是一定要根据图纸的要求合理确定导线的开线尺寸,剥头尺寸。
开线之后的第二个工位就是压接工艺,根据图纸要求的端子类型确定压接参数,制作压接操作说明书,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工艺文件上注明并培训操作工。比如:有的导线需要先穿过护套后才可压接,它需要先预装导线然后从预装工位返回再压接;还有刺破式压接用到专用的压接工具,这种压接方式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
接着就是预装工艺了,首先要编制预装工艺操作说明书,为了提高总装效率,复杂的线束都要设置预装工位,预装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总装配的效率也反映出一个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如果预装部分装配的偏少或者装配的导线路径不合理会加大总装配人员的工作量,放慢流水线的速度所以工艺人员要经常呆在现场不断总结。
最后一步就是,总装工艺。能够编根据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装配台板,设计工装设备、物料盒规格尺寸并将所有装配护套和附件的编号贴于物料盒上以提高装配效率。编制各个工位装配内容和要求,平衡整个总装工位防止出现一点工作量过大,拉下整个流水线速度的情况。要做到工位平衡,工艺人员必须对每个操作了熟于心并现场测算工时,随时调整装配工艺。
线束生产主要分为端压(压接)和成型两种方式进行加工,没有哪里最好,要根据线束功能特性的需求去制造。
『叁』 线束制作流程工艺
线束制作分为以下几部分:1、裁线 就是将电线按工艺要求的尺寸裁剪完成,有些全自动的压接设备可以做到裁线、压接同时进行,比如日本小寺的c551、555 库迈斯的355等;2、端子压接 将裁剪完成的电线用小压接机压接上端子(现在很少有锡焊的了),有时候可以一个端子压接多根电线;3、分装 将压接好的电线根据分装工艺要求分装,就是将端子插入护套内 4、组装 将分装完成的小总成在图板上按回路走向组装完成(胶带或拉带捆扎成束,就是线束) 5、回路检测 在专用的回路检测设备上按预先制定的回路方向做导通试验(不带负荷,故不影响线束的功能)6、外观检测 用肉眼检测一些外观件是否达标,是否缺少附件等。
『肆』 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线束的故障率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性能,许多人对于汽车线束的工艺和生产比较有兴趣,在这里浩智电子就汽车线束工艺和生产这方面的知识做个简单的叙述,您只需要花几分钟阅读,就能大致了解。
在汽车线束二维产品图纸出来以后,要编排线束的生产工艺,工艺是服务于生产的两者密不可分,因此笔者将汽车线束的生产和工艺二者结合起来一起分析。
线束生产的第一个工位是开线工艺。开线工艺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进度,一旦出现错误特别是开线尺寸偏短,会导致所有工位的返工,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所以在编制开线工艺是一定要根据图纸的要求合理确定导线的开线尺寸,剥头尺寸。
开线之后的第二个工位就是压接工艺,根据图纸要求的端子类型确定压接参数,制作压接操作说明书,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工艺文件上注明并培训操作工。比如:有的导线需要先穿过护套后才可压接,它需要先预装导线然后从预装工位返回再压接;还有刺破式压接用到专用的压接工具,这种压接方式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
接着就是预装工艺了,首先要编制预装工艺操作说明书,为了提高总装效率,复杂的线束都要设置预装工位,预装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总装配的效率也反映出一个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如果预装部分装配的偏少或者装配的导线路径不合理会加大总装配人员的工作量,减慢流水线的速度,所以工艺人员要经常待在现场不断总结。
最后一步就是,总装工艺。能够编根据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装配台板,设计工装设备、物料盒规格尺寸并将所有装配护套和附件的编号贴于物料盒上以提高装配效率。编制各个工位装配内容和要求,平衡整个总装工位防止出现一点工作量过大,拉下整个流水线速度的情况。要做到工位平衡,工艺人员必须对每个操作了熟于心并现场测算工时,随时调整装配工艺。
此外,线束工艺还包括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工时测算、工人培训等,由于技术含量值不高,这些也就不细说了。总而言之,汽车线束在车内电子技术含量和质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汽车厂商对于线束的选择应该尤为重视,也有必要了解下汽车线束的工艺和生产。
『伍』 汽车线束设计过程中的预装图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也越来越多,所以连接各个电器件的线束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当代汽车故障的多发环节,也因此在汽车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汽车线束的整体设计中,三维布局是前提。本文将重点阐述这部分。
1汽车线束设计流程
汽车线束的设计流程见图1,详细分析如下。
1)由主机厂电气工程师提供整车电气系统的功能,电气负荷及相关的特殊要求,电器件的状态、安装位置,线束与电器件对接的形式。
图1 汽车线束设计和制造流程
2)根据电气原理图对每个电气子系统及回路进行电源分配,其中包括搭铁点的分配。并绘制相应的整车电气原理图。
3)绘制三维线束布置图。
4)根据各子系统电器件的分布情况,确定线束的布线形式及在汽车上的走向;确定线束的外保护形式及过孔的保护;并根据电器件本身的插接件确定线束上与其对接的端子和护套的型号:绘制二维线束图。
5)根据冻结的三维线束布置图和原理图,校核二维线束图;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图,经认可后试制、生产。
2线束三维布局走向设计
线束的走向布局及分段,是根据车身钣金的具体情况,结合全车电器件的分布综合来考虑的。线束的走向分段不可拘泥某种形式,而是要在车身钣金能够满足线束布置的前提下,从整车电气角度来考虑其分布走向。
1
线束三维布局走向的主要原则
下面详细介绍线束三维布局走向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原则。
1)装配工艺性好
线束的走向分段设计一定要满足易于装配这个前提,尽量不要给总装增加过多的工序,可考虑分装,如门线、仪表板线等:同时,要考虑最好不要使用特殊工具就可以完成装配。
2)可维护性好
这一点是与第l点相呼应的,不仅仅要易于装配,在售后维修方面,也要易于拆卸,不可以因为要维修某个电器件需要拆下某段线束,而拆除其他多个零部件,否则就将增加不必要的维修工时。
基于这一点,在线束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①所有线束的插接件应该布置在手可以触及的地方。或简单拆卸一些零部件后。可以触及插接件;
②对于只能用一只手插拔的插接件,另一端插接件应该固定在车身上;
③同一部位的插接件应该应用颜色、大小、内部定位等方法,防止错装;
④插接件末端的线束应该预留一定的长度,以便于插接件的插拔,对于开关端的线束建议预留80~100mm,仪表、音响、空调面板等维修率比较高的电器件。其后端线束预留到可以容易插拔的长度;
⑤熔断丝盒的线束要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便于熔断丝盒的拆卸。
3)回路尽可能地短
在拆装工艺都考虑后,需要考虑如何布线能使电线回路尽可能的短,因为回路短有如下好处:①电线上面的压降小,电器件获得的电压高或者得到的信号衰减小:②可以减轻整车质量;③可以降低线束成本。
4)尽可能地减少线束分段
这一点有的时候和装配工艺性是矛盾的,因为有的时候为了方便安装便要将原本可以是1条的线束分成2段.这是需要在实际线束三维设计中权衡的。因为增加线束分段,势必要增加线束间的对接插接件。而增加对接件则需要考量以下几点:①增加了线束上面的电压降,或是增大了信号的衰减;②增加了电气连接的潜在的不可靠点;③需要增加安装点或安装支架,以固定对接件;④增加线束组装工时和物料成本。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德系车辆上看到贯穿发动机舱、乘客舱、行李舱的一根大线。这就是少分段的典型设计。
5)要考虑电磁兼容与抗电磁干扰这方面。
不仅仅是要从线材的选择上来做(如采用双绞线、屏蔽线等),更要从线束的布线走向上来考虑。如某些欧系的蓄电池后置行李厢的车型,因为要将电流传输给发动机舱电气盒及起动机,所以会有一根纵贯全车的大线径导线,时刻通以较强电流。这个时候,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布线,将此大电流导线与其他信号线不加以区别一并放在同一束线中,势必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所以通常会将此大电流导线单独布置走向,并与普通线束留出足够远的距离,同时要求钣金做出一条凹槽以盛放导线,并可起到一定电磁屏蔽作用。虽然如此处理会增加成本。可是这成本是必要的。
2
线束布置时需要注意的其他细节
除上述5点基本原则之外,在线束的布置时还有如下的细节需要注意,以保证线束布置的可靠性。
1)在线束最大的装配公差条件下,所有布置在运动件附近的线束,应该和运动件之间保留足够的距离,此距离由运动件的运动量来决定。
2)在线束最大的装配公差条件下,线束与相对静止的部件之间需要保留最少为6mm的间隙,除非线束已经被固定在这个部件上。
3)线束分支必须有足够的松弛,以使线束不会与其连接的器件增加应力。我们应在线束的3D数模上将此松弛度表现出来,以使3D状态更加接近于实际状态。
4)为了阻止搭铁片破坏主干上的任何线束,装车时线束主干上的搭铁片到线束主干上的任何线束最小间隙应维持在25mm以上。
5)通常情况下,距离线束插接件120mm处需要增设固定点,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插接件内的端子所承受线束震动和质量所带来的负担。
6)从发动机本体往车身上布置的线束分支,要尽量布置在比较开阔的地方,且要留出足够的长度余量.以防止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给线束造成磨损或拉应力损伤。
7)线束布置时应避开燃油管路,线束上两固定点之间的长度应小于300mm。另外,拐角处需要增设固定点。
3搭铁策略
搭铁点的分配在汽车线束设计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保证信号传递的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搭铁点选择不当,就易造成信号干扰,从而影响某些电器正常功能的实现。因此在汽车线束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用电设备的性质、功能的不同,对搭铁线和搭铁点作合理的分配,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汽车上各电气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按照搭铁回路的功能来划分。将电气设备分为2类。一类为重要件,一类为普通件。其中重要件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制动防抱死系统控制单元(ABS)及安全气囊系统控制单元(SRS)及其它涉及整车安全的控制单元。该类电负荷不仅对于整车性能及安全至关重要,而且该类电气设备属敏感设备,易受其它用电设备干扰。
因此,重要件的搭铁点必须单设,而不能和其它电气设备共用搭铁点.以免受其它电器件的干扰,对汽车的性雒:及安全性造成影响。但在有些车辆的设计中,为提高其搭铁可靠性.会对某些重要电器件进行复式搭铁,如安全气囊。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其中一处搭铁失效.系统可以通过另一搭铁点搭铁,以确保系统安全工作,同时还可以降低接地阻抗。此外,EMC/RFI搭铁也需要单独设立搭铁点(如音响),目的是保证收音状态的电磁兼容通过性。
至于普通件,该类设备对于整车而言。重要性并不是很大。一般为增进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而加设的电气设备。因此,对于该类器件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铆接搭铁。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保证全车搭铁点与蓄电池负极可靠连接。此外,防静电搭铁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文献。
图2是典型的轿车的搭铁分配方式。图2中搭铁点的搭铁位置参见表1。
图2 典型轿车的搭铁分配方式
表1 图2中搭铁点的搭铁位置
4结束语
以上是线束开发过程中3D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需要在实际设计中灵活运用;待在设计完毕做出样品后,需要用一系列的测试来验证(包括试验室的测试和实车道路测试等),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
『陆』 简述新能源汽车高压作业前准备工作步骤
1、首先确认防护服,绝缘鞋,安全帽,绝缘手套等的良好性;
2、警示标志是否放置。比如说警戒线,安全标志,高压危险标志等;
3、高压绝缘的专用工具。确认工具的绝缘性良好;
4、断开动力电池的安全塞;
5、将维修系统内部的存留的高压电释放掉。确认维修的系统当中没有高压电(这里指出并不是动力电池里的电);
6、进行相关维修作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