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营销
①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行业面貌的革新,该如何让充电变得更加简易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汽车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充电难的问题。而要想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一方面需要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和充电站,提高充电桩和充电站的覆盖率。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充电效率,尽量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的速度,另外还需要统一充电接口,让不同的车型都可以实现自由充电。
要想让充电变得简易化,首先要建造更多的充电桩。充电站和充电桩数量不足是现在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要想让充电更加的简单和便利就需要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和充电站,这样才能解决新能源车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其次,提高充电的效率。在增加充电桩的同时,我们也要实行充电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通过充电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这样也能让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候更加的快捷;最后,实现充电接口的统一。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由于充电接口不同而需要到指定的充电点充电,只要统一不同车型的充电接口才能让不同的车在不同的充电点都能够进行充电。
② 新基建催热充电桩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什么影响
继多地取消新能源车的限行、限购政策之后,国务院也发布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的消息,再度引燃了市场。不过,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迫在眉睫。
近期,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进度作出部署,在公布的新型基础设施7大领域中,新能源充电桩赫然在列。而国家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项目并投入巨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弥补缺口,促进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的行列,对我国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延期,也让充电桩企业更有信心投资。总之,政策的推出无疑显示了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战略的重视与决心,同时新能源车主也更加便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为什么众多车企在推出新能源电动车的同时,不普及充电桩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做出了巨大努力。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然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目前很难普及。这真的只是充电桩数量少的问题吗?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要车型。然而,仍然有许多地方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最后,对充电桩的安装有许多限制。充电桩的安装不仅需要合适的地理位置,而且对技术和配套设施要求严格。因此,安装充电桩并非易事。目前,新能源汽车难以普及。缺乏充电桩只是一个问题。作为新能源汽车,它离不开充电桩,就像燃料汽车离不开加油站一样。充电桩的缺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使用体验,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限制。当然,这只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一个方面。
④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汽车销售产生了哪些影响
据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9.4万辆,同比增长53.8%,累计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5.3%。国内最大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2017年共销售113669辆新能源汽车,连续四年蝉联国内销冠,连续三年蝉联世界销冠,比亚迪官方基于出色的销量表现,预期在2018年目标销量为20万辆新能源汽车。世界上一线的汽车制造商,包括戴姆勒大众宝马等,都在全力投入到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的制造当中,一场全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国外的特斯拉联合松下造电池,国内的上汽联合宁德时代造电池,而比亚迪除了继续加强自己在电池方面的优势以外,甚至已经扩张到了电池的上游原材料产业。从趋势上来讲,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是必然趋势,从进度上讲,未来几年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将会有一个较大的跃进,全国各地的充电桩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部分城市的公交车以及出租车都在大批量的替换为新能源汽车,这极大的体现了政府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和魄力,虽然我们无法量化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冲击力,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场汽车革命已经开始,且气势如虹.
⑤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现状如何
⑥ 最近想买一台新能源汽车,请问新能源汽车营销哪家好
考虑到新能源车的新字,国外品牌可以不考虑了,毕竟还要考虑性价比高的。现在不是二十年前了,自主品牌完全可以胜任您的需要,只要您也给自己人一点信心,我们行业内人员也会给您诚意。
国产的油改电的不推荐,过渡产品没有诚意可言。主流的就是各大主机厂的新车型了,北汽,广汽,比亚迪,吉利等,都有不错的产品,建议选两三台看的顺眼的,去试驾。
强烈推荐大家都会怀疑的新势力,其实算什么新势力呢,都是传统车企出来的有经验的工程师,多数项目都是和博士等业内大型供应商合作的,品质也有保障。而且主力研发智能方向,智能座舱的弄潮儿,买了最起码不过气,依然可以耍帅。
新能源汽车前景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已经经历了两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每一次变革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成就了先导国或地区的经济腾飞。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技术诞生为主要标志,是煤和蒸汽机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从而引发了欧洲工业革命,使欧洲各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强国。
而第二变革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石油和内燃机替代了煤和蒸汽机,使世界经济结构由轻工业主导向重工业转变,同时也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并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
今天,人类再次来到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十字路口,第三次变革将是以电力和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替代石油和内燃机,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我们大胆的预测,第三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变革将带动亚洲经济的腾飞,使亚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⑦ 2019年充电桩行业迎转机这三重机会要抓住!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推广正处于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时刻,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和服务是打开局面的重要环节。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在经历“跑马圈地”、“野蛮生长”和“市场寒冬”后,2019年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环境会大幅改善,市场将出现更多可能性,新的一年会是“利好”不断的一年。
1
提升保障能力 政策逐渐向“补桩”倾斜
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新能源 汽车 充电保障能力,去年12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提升新能源 汽车 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引导地方财政补贴从补购置转向补运营,逐渐将地方财政购置补贴转向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 汽车 使用和运营等环节。”今年1月29日,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中,再次提到了“加快补齐道路、停车场、能源、电信、物流、新能源 汽车 充电设施等方面建设短板”。
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补贴持续退坡,在促进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补车”还是“补桩”的讨论进入议题之内。在中国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 汽车 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 表示,“充电难成为了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最大短板”。同时,他进一步指出,各部委已沟通意见,要求地方政府不再补贴购车,而是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并要求地方政府出台详细的实施办法。
地方政府已积极行动起来。1月21日,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住建厅、自治区公安厅联合印发了《加快广西新能源 汽车 推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了推进广西新能源 汽车 产业加快发展,除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等基础动作之外,符合条件的新能源 汽车 车主可享多项优惠政策。其中,充电享受优惠价也在其中。《通知》提出,新能源 汽车 充电设施按其所在场所执行分类目录电价。其中:居民家庭住宅、居民住宅小区、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中设置的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用电价格中的合表用户电价;其余场所设置的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价格,具备单独计量的,低谷时段(23:00~7:00)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价格的50%。
此外,《通知》明确将新能源 汽车 充电插座纳入自治区和各设区市的充电设施建设考核指标,按一定占比量配备列入自治区和各设区市年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予以推进。与此同时,在全区范围推进建设安装新能源 汽车 充电插座,由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筹住宅小区的充电插座报装、安装管理和验收流程。
前不久,《洛阳市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专项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特别提出,该市将科学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各区域、各类型充电设施实现全覆盖,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和公交、市政、环卫等车辆集中停放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有效解决电动 汽车 充电难题。
中央与地方的利好政策叠加,2019年充电桩行业势必迎来新一轮的快马加鞭。
2
开拓新市场 二三线城市将受到重视
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近81万个,其中公共桩33万个,私人桩48万个。但在布局方面,公共领域充电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在一线城市,新能源 汽车 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完善。而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配套的需求还处于逐步提升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根据对市场的判断, 极数充董事长秦传君 表示,“充电桩的未来在二三线城市”。据了解,成立于2017年的极数充,目前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在二三线城市。秦传君介绍称:“二三线城市的充电设施布局不会出现很多家公共充电设施在不同平台的状况,因此可以有效提出针对这个城市的充电运营解决方案。”在江西九江,极数充与80多家政府的企事业单位采用合资或者合营的方式,建立了近百处的充电站。通过高度密集的充电设施的布局,打开了在当地充电运营的市场。
秦传君还提到:“制约二三线城市广阔的分时租赁市场的根本要素是没有相对应的充电配套体系。分时租赁的企业对投放车辆有旺盛的需求,如果与充电设施供应商有效结合,就能实现双赢。”由于极数充在江西九江的充电布局,北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分时租赁品牌——华夏出行将在2019年与其开展深度合作。
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一线城市的车桩比会不断提升,而二三线城市的充电桩建设将受到重视。再者,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补贴持续退坡,即使在没有地方补贴的城市,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销售网络。 上汽乘用车荣威品牌营销部总监何晓劲 曾表示,现在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新能源 汽车 的消费重点将会向三四线城市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旗下的曹操专车、长城 汽车 旗下的欧拉出行、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江淮 汽车 旗下的和行约车等出行服务投放的车辆包括或均为新能源 汽车 。1月28日,滴滴出行旗下小桔车服宣布与北汽新能源合资成立京桔新能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将开发定制网约车。在此之前,滴滴出行已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新能源 汽车 运营、大数据应用、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今年2月初,广汽集团和腾讯也开展合作,将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开展相关合作业务。
新能源 汽车 共享业务的密集推出、二三级市场的客观需求都将推动充电业务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3
新势力入局 鲶鱼效应或带来正向激励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信息,2019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预计为160万辆左右,新增私人交流充电桩约48万个,公共直流充电桩约12万个。到2019年年底,预计公共桩将达到45万个,私人桩95万个,总保有量约140万个,车桩比提高到3.2:1左右水平。
一直以来,我国公共领域充电桩保有量在全球都居于首位,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是吸引众多竞争者入局。比如,英国石油公司(BP)进入充电桩领域,开始了在中国市场布局高级移动出行,与66快充合作的充电站落户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今年年初,恒大高 科技 集团也设立了“恒大智慧充电 科技 有限公司”,意在进军充电设施的设计及运营服务。
除此之外,造车新势力车企也开始加入充电桩行业。小鹏 汽车 作为国内惟一一个自营超级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的整车厂,去年已在北上广深杭等十多个一二线城市完成签约100座超级充电站。预计2019年,小鹏 汽车 将会在近30个城市投入运营近200座超级充电站。未来三年内,这家造车新势力计划实现布局1000座超级充电站、基本接入全国主要第三方充电运营商,并打通寻桩、充电、支付、结算一条龙服务。蔚来 汽车 也在1月30日宣布,旗下的NIO Power开始首次对外开启充电车加电服务,让更多的电动车用户享受到更便捷的补能体验。
与此同时,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2018年12月2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星星充电)四家充电设施运营龙头企业在河北雄安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河北雄安联行网络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上海市首个新能源创新平台——驿能 科技 ,整合十家充电桩企成立“共享充电联合体”,实现了上海60%充电资源的共享。
无论巨头联手还是新势力破局,充电行业的动态变化意味着活力与希望。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email protected]
⑧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持续加快,国内的充电桩产业发展如何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高歌猛进,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共计有92.4万台公共类充电桩,环比增加3.90万台,6月同比增长65.4%。其中直流充电桩37.4万台、交流充电桩55.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26台。从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3.04万台。
由于环保低碳的迫切性,不少国家已经公布了燃油车禁售的时间表,预计我国也会在2040年左右完成禁售燃油车的目标。能源清洁化,是全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新能源 汽车 的基础保障,充电桩行业现阶段尚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无论从覆盖面还是密度等方面看,仍有很大发展前景。有专家曾经表示,从宏观角度制约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并不是自身技术,而是充电桩行业的普及度、覆盖面无法满足新能源 汽车 目前发展的需要。
在努力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只会持续加快,这将会促进充电桩需求的扩大,预计到2060年,我国充电桩新增投资额将达到18.15亿元。
根据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按充电方式划分,截止2021年3月底,我国交流充电桩数量达到49.5万台,占比为58.17%;直流充电桩数量为35.5万台,占比41.71%;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占比0.12%。而按安装地点划分,截止2021年3月底,我国随车配建充电桩达到93.7万台,占比为52.41%;公共充电桩为85.1万台,占比达到47.59%。
由此来看,目前我国电动 汽车 充电桩主要为交流充电桩和随车配建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俗称就是“慢充”,固定安装在电动 汽车 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 汽车 提供交流电源供电。
两者结合反映了我国电动 汽车 充电桩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多车主也选择更为方便及自由的私人场所进行充电,并且会选择对电池损耗小的慢充桩对车辆进行充电。
分省份来看各省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安徽、河南、河北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2.1%,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从公共充电桩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市场集中度高,据全拓数据统计,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均超过20%,其中特来电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达到219665台,占比为26.5%。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201603台和196484台,占比分别为23.1%和22.7%。
不得不提的是,国内充电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促进。无论是针对广大消费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针对机关单位的相关工作展开,近几年的政策都涵盖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等方面,对调动全 社会 相关资源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 汽车 、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表明国家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
全拓数据认为,2021年,电动 汽车 充电桩产业成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结合 汽车 消费对拉动内需、发展经济有着强劲的优势,大力推广和促进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对当前疫情下 汽车 行业发展和经济恢复有着不可缺的作用。而充电桩产业的加速崛起将为发展新能源 汽车 产业创造很好的市场环境。所以,各代表企业更应结合市场形势的导向,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投入到新能源方面的建设,着力发展新能源基础建设,将充电桩的覆盖从局部扩大到全局。
⑨ 华为进军充电桩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又要变天了
谋划七年,华为造车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但从未被证实。直到近日,华为发布了新一代HiCharge直流快充模块,这是华为首次公开发布充电模块产品,意味着华为将正式进军新能源充电领域。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来充电桩的支持,就如同燃油车的发展离不开加油站一样,而是否具备便捷的充电设施从来都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也是至今仍然未曾解决的消费痛点。尽管华为在5G通讯、智能科技产品等方面均有着自己的优势,但在汽车产业方面毕竟还是门外汉,若想在充电桩也能驶出一条快车道,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题——核心技术上能否支撑其站稳市场?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充电桩体系运营最大的几个痛点无非是故障多,维修不及时,用户使用不便,同时也导致设备生命周期短,运营成本无法下降。而造成上述这些“老毛病”的原因,则在于传统充电模块基本就是一块“死板”,软件或硬件容易出现故障,供应商还很难及时监控到,所以总是等到车主发现故障,才能维修。
而这次华为推出的HiCharger模块,大家可以简单将它理解为给充电桩加装的一个“大脑”,它能够整合传感器和算法,并且实时监控自己的运行状态,比如防尘网堵了、温度过高,立马远程提醒运营商赶紧过来维护,从而降低桩企的运营成本,可谓通过智能的手段,一站式的解决以往的那些使用痛点。
特别是对于一些软件上的Bug,华为HiCharger甚至可以通过OTA进行远程维护,减少人工上门检修次数,降低车主遇到坏桩的概率。同时,HiCharger的防护等级也有所提升,作为风冷充电模块,HiCharger通过积尘高湿测试、加速高盐雾测试,甚至跑到海南、西双版纳、拉萨这种环境比较极端的地点进行可靠性测试,故障率有所降低,无疑进一步的降低了运维费用。
另外,与用户使用便利性息息相关的还在于快充桩的充电效率也很重要。这次华为发布的HiCharger国内版本,通过优化风道、精准调节风扇转速、优化控制算法等方式减少了散热带来的额外损耗。据华为公布的数据,仅在充电效率这个硬核指标上,HiCharger就能领先业界1.1%-2%。
HUAWEI HiCharger国内版(30kW)
讲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华为不是造手机的吗?或许你还了解过华为的5G通讯技术有多领先,什么时候电源科技也这么牛了?表面看,华为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的发布确有突袭之感,但事实上,华为过去在该领域的积累和投入算得上是有备而来。
早在2001年,华为将供电部门华为电气以7.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艾默生。2009年,华为重组了电力部门,并在2010年成立了新能源部门,随后于2016年进入充电桩市场。
去年11月,在2019电动出行创新活动上,华为还曾依靠直流快充模块斩获由中电联和南方电动联合授予的“中国充电桩行业年度核心模块品牌奖”和“行业年度核心模块卓越品质奖”,并得到了中电联和南网电动的肯定。而在这背后显露出的,无疑是华为进入充电桩行业的底气。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华为要选择充电桩作为率先切入新能源行业的落脚点呢?
一方面,早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更看重智能汽车的增量市场,目标是要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Tier1。”而充电桩作为能源产业的入口,往上看是电力能源,往下则是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若结合华为在智能驾驶和电动汽车方面的动作,以充电桩作为切入点,无疑能给华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从大环境看,“新基建”已成为下一个风口,而充电桩则当属“新基建”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4.5万个,其中公共桩53.1万个,私人桩71.4万个。看起来不少,这个数据在全球也是领先地位。甚至,中国一个城市的充电桩数量比欧洲某个国家还多。
然而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若按照这一数据计算,目前新能源车桩比还不到3:1。远不足规划提出的2020年建成500万个充电桩、车桩比1:1的水平,显然无法保障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充电体验。
更重要的是,充电桩市场需求还在持续扩大。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会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如果按照车桩比1:1的数据估算,从2021年到2030年的这10年间,还需要新建充电桩6300万台。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在全球疫情肆掠,经济纷纷下滑的背景下,华为自然不会错过。因此,现在华为推出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HiCharger充电模块,不仅是作为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落脚点,其实无非也是想快速抢占市场。从这点看,华为此前多年的积累和布局,算得上是押对了宝。
只不过华为作为新能源汽车基建设施的新玩家,前有一批资深的老玩家,比如特来电、星星充电桩,后有为自家新能源汽车产品铺路而打造充电网络的车企,如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华为想要在此领域大放光彩,除了掌握领先市场的核心技术外,如何扩大汽车产业的朋友圈,如何跑通整个业务链条,或许才是其能否在短时间内立足的关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