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各国电动汽车销售量

各国电动汽车销售量

发布时间: 2022-11-28 16:26:51

⑴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首先看一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有70多万辆,增长速率是40%,要比我国传统的增长速率高20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足1%,所以说在全球大的形势下,它的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可以看到目前来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区域追求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在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很好。

⑵ 国外的电动车哪些比较好

1、特斯拉。作为纯电动汽车旗帜品牌,2003年特斯拉成立,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硅谷,特斯拉汽车前卫的造型、惊人的加速、良好的操控性,把电动汽车推向了一个高峰。特斯拉的知名度和销量始终名列前茅,被公认为最好的纯电动汽车。

2、日产LEAF。和特斯拉定位不同,日产LEAF,没有炫酷的外观,豪华的配置,超强的科技感。它以稳定品质,和燃油车非常接近的驾驶感,赢得了实用型车主的喜爱。

3、宝马i3。宝马作为百年豪华品牌,纯电动汽车i3是宝马非常得意的作品。未来感、炫酷的外观,繁杂的内饰,都透漏出它的与众不同,并且饱含宝马操控的基因,只是特立独行的单板驾驶,实在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4、雷诺ZOE。ZOE体现了雷诺简洁、感性、和温暖的设计理念。雷诺ZOE,这款在中国鲜为人知的纯电动汽车,其实早在2010年的北京国际车展的雷诺展台上就已亮相,当时ZOE就以概念车的形态吸引到了无数人的目光。

作为雷诺纯电动家族成员之一,与Clio身形相当的概念车展示了雷诺的全新设计理念,同时还配备了全电动零排放动力系统。

5、比亚迪E6。和特斯拉同年研发上市的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秉承了比亚迪品牌一贯的低调、实用性特点。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唯一在国外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在世界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被消费者接受,当做出租车,不辱使命的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2)各国电动汽车销售量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日本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

从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形势来看,日本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企业,只有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两家汽车公司。

美国。美国的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比来自日本的同行逊色不少,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来自日本的混和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挪威。2012年挪威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1万辆,占当年新车销量的比例达到5.2%,这对人口仅500万人口的挪威来讲颇引人瞩目。挪威市场的电动汽车多为日产Leaf车型,2012年日产Leaf型车在挪威汽车销售市场上排名第13位,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有Revas和KewetBuddies等。

⑶ 电动汽车启示录之销量篇丨新势力声量虽大但尚未走上舞台中心

春运期间,清远交警在微博上发了一则提示,众多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回家过年,因续航不足在高速公路趴窝,它提醒电动车主在出发前要充满电。

事实上,清远交警忽略了一个问题,即电动汽车充满了电也有可能在高速公路趴窝,这是因为电动汽车车主对电动汽车的特性理解不足造成的。

即电动汽车的标示续航会因驾驶习惯、室外温度高低,是否开空调等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电动汽车的标示续航与实际续航会发生极大的偏差。

车主的这种误判一旦在高速公路趴窝,会处于极度危险的状况,稍有不慎即会危及生命。

智驾君永远记得在2017年的一个零下8度的冬夜,驾驶着一辆纯电动汽车在北京二高速在续航还有30公里的时刻,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突然所有能量耗尽,停在高速公路中央的一幕。在左右车辆飞驰而过之时,感受到生命被碾压的恐惧。如果不是车辆尚可推动,被推出高速,小编也许将是第一个因电量耗尽而在高速失去性命的人。

这样的悲剧,第一个被报道的是在2018年国庆前夕,一位唐姓司机驾驶着一辆小型纯电动汽车从驻马店驶上京港澳高速,但进入漯河路段时,因电量不足加不上速便准备由第二车道变道至第四车道,在未能进入到服务区充电之时,被一辆重型仓栅式货车追尾相撞。最终这辆纯电动车内和两位乘坐人一死一伤。

类似的报道,近来已发生多起,如果电动车主意识不到这其中的危险,那么当有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上路,那么不仅仅电动车主会处于危险之中,众多同样行进在同一道路的燃油车主也会遇到同样的危险。

这就是我们《电动汽车启示录》这一系列文章的缘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跃居全球第二,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德国!此数据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超越德国,这也证明了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在电动汽车领域,德国对中国市场也非常重视,因为中国市场对汽车制造商来说也是重要的电动汽车市场。而且,最近几年,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都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汽车出口量主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所生产和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占到了国际市场的90%以上。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对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营业收入。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也不断加大优惠和支持力度,从宏观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⑸ 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你怎么看

今年新能源的销售数量暴涨75%,其实字数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国内的新能源电动车销售提供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数量。而国际能源署在最新的报告当中就特别指出,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在2050年的时候,我们肯定能够实现近零排放。在电动车方面,2021年的时候,全球的销量达到了660万辆,但是在今年却翻了一番,第一季度就已经来到了200万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电动车的销售崛起。

第三,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我认为这样一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反映新能源的崛起,在今年是新能源的元年,而在之后我们就很难看到传统汽车能够打败新能源汽车。虽然目前从市场总保有量来看的话,燃油汽车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不出十年,新能源汽车将会改变这个局面。

⑹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目前,日本正全面发展三类电动汽车,其混合动力全球销量第一;在纯电驱动方面,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优于其他国家。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发布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
二、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
国研网: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晓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节能减排重大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这些国家,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制高点来考虑,国家投入力量加强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法较多的是“弯道超车”,我们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我国汽车工业以纯电驱动作为技术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有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到目前为止,共有160多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了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0多项。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首先,我国是仅次于日本、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来看,产品还多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另外,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第二,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量大、面广。我国又是工业电机的生产大国,在电机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包括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002594)、郑州日产、奇瑞、长安等都有混合动力性汽车生产上市。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潜在机会开始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势介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需标准先行私人消费大规模启动尚需时日
国研网: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如何?私人消费开展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国家标准委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驱动方式、驱动结构、电源结构的变化,充电设施、充电站的变化,都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之后,产业的发展才有依据,否则,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导致接口不统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现在据我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接口标准已经有了,充电设施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标准。当然,标准的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新能源汽车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有一种说法,叫“标准先行”,用标准来引导企业,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有些存在的问题没有通过大规模的使用是反映不出来的,也就很难把这些问题吸收到标准的调整之中。国外也是如此,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都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是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现在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家庭,还存在几个方面瓶颈的制约。第一个瓶颈是,受动力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行驶的里程较短。比如轻型车目前大约是120-160公里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城市内短距离行驶尚可以接受,长距离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新能源汽车受电池成本过高的影响,整体的价格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行驶同样的距离,其使用电能的成本要比传统内燃机动力汽车使用油的成本要低,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比传统汽车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看起来有竞争力。这也是消费者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另外从充电的基础设施来说,家庭的慢充,要对车库和停车场进行改造,目前很多家用的车库和停车场还没有这样的设施,改造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另外公共场合的快充设施目前还没有到位,所以从充电的便利性来看,也是消费者的一个顾虑。最后一个制约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感觉和体验与传统汽车还存在差距。消费者买车,一定会首先从使用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全都考虑过之后,再从舒适性、驾驶体验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做一个比较,看是不是有优势。现阶段真正面世的高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消费者体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汽车的时候,心里会打个问号,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厂家对这些问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分成了几个阶段:近期看私家车、乘用车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逐渐从轻混向中混、高混,中间加电机驱动发展,最后再发展到纯电动汽车。具体到市场来看,还是放到城市公交等领域。例如比亚迪现在把重点就放到了大巴、公交等领域,因为这些车型行驶路线比较固定,充电问题比较好解决,另一方面,在公交领域政府的补贴力度也较大,这部分车型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方面,大规模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从国家的角度已经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发展的战略上已经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力度上也越来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外,以后地方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购置税优惠,停车收费优惠,还将会提供一些行驶上的便利,比如传统汽车的限行,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消费者来加深认识,主动购买。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研网: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效果怎样?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国研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以后,会不会对电网造成更大的压力?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社会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驱动方式的改变,同时对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它的需求。从能源,尤其是电网来说,现在发展智能电网也是一个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有充电的需求,但是可以利用峰谷的方式充电。比如家庭用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夜间采用慢充的方式,用7到8个小时完成充电,这个时间正好是电网负荷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方式本身可以起到调峰的作用,利用峰谷电来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新能源汽车可以加强对电网分布式的利用,比如在一个区域,一个局部的城市或者一个社区使用新能源汽车,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起到储能的作用,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储能单位,整个车辆汇总起来,就变成一个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和电网配合就能实现一些功能上的互补。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电网运行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五、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尚存在争议
国研网: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很快,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晓明:在山东等一些地方,正在发展一些小型低速电动车,实际应该称之为小型低速低成本电动车,这些车型之所以发展的快,不是因为小型和低速,而是因为它的低成本,消费者的门槛比较低。低成本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使用一些传统上低成本的铅酸电池,另外整车的设计、制造方面牺牲了一些舒适性、安全性。从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上来说,行业内的争论比较多。有专家认为,小型低速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基于现有平台的这些电动汽车,价格都比较高,主要是电池的价格比较高,市场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由于大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来使用,很多购买者是第一次购买,没有传统汽车做一个参照和比较,另外由于电费较低造成使用成本较低,加上购置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接受度比较高,市场就形成了,以后可以通过电池的不断改进,车辆整体设计的不断改进提高整车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否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它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小型低速电动车,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一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判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是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向的技术创新,而小型低速电动车很难说是重大的技术创新。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分开来看,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要把小型低速电动车纳入到里面,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也不一定要出台政策去限制,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把这两种路线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⑺ 6年后要卖550万辆,丰田联合比亚迪、宁德时代加速电动车战略

丰田是世界上最大的 汽车 生产商之一,在全球市场销售量名列前茅,产品覆盖面非常广泛。然而在电动车领域,人们通常会用保守、谨慎之类的词汇来形容丰田。丰田似乎更专注混动车型,而在纯电动车型上一直犹豫不决。

这种情况终于要改变了,在昨天(6月7日)的丰田电动车战略发布会上,丰田明确了其电动化节奏:将两年前(2017年)制定的计划提速5年,到2025年提前5年(原计划为2030年)实现550万辆新能源车的业绩。丰田真的要发力了。

激进的目标:550万辆

这么激进的目标,一反丰田在电动车方面保守的常态,到底有什么计划呢?我们先来看一些的具体数字。550万辆的组成是450万辆混合动力车型(简称HEV)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简称PHEV),100万辆纯电动车(简称EV)及氢燃料电池 汽车 (简称FCEV)。

看到这两个数字你会明白,重点是在后面的100万辆。因为以丰田当今的产能,只要不断提高HEV及PHEV车型的生产占比,并合理控制售价(例如丰田双擎车型在中国的售价就并不昂贵),450万辆HEV及PHEV车型是不难实现的。所以,EV和FCEV才是接下来丰田最大的挑战。

加快这一节奏的核心因素一方面是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能够真正承担起日常行驶里程的需要,当然还有全球各国对排放政策的升级。丰田也明确表示550万辆的数据并非企业的野心诉求,而是应对当前政策所要交出的合理答卷,而真正的挑战依然是:能否制造让消费者接受并喜欢的EV车型。

到2025年实现全球10款以上EV车型

在EV车型方面具体的措施丰田希望分几步走:明年(2020年)在中国推出纯电动丰田C-HR和奕泽仍然是全球EV计划的第一步,之后丰田、雷克萨斯品牌会在日本、印度、美国、欧洲依次推出EV车型,到2025年实现全球10款以上EV车型的阵营。

在EV车型的布局上,丰田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划:在日本本土推出2-4座的超小型EV车型,主要应用于短距离出行需求;其实这类车型和日本现在的K-CAR车型有很多共同之处,未来是否有可能替代一部分K-CAR市场目前还不清晰。

与斯巴鲁合作开发全新电动车平台 e-TNGA

第二步是在中国、美国等国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EV,例如2020年广汽丰田C-HR和一汽丰田奕泽(IOZA)都将推出纯电车型。不过这两款产品的角色应该是先行者,因为丰田已经计划与斯巴鲁合作开发EV车型的专用平台e-TNGA。

该平台以中型SUV为基础,前后电机、电池组的宽度以及电机相对车轮的位置为固定设置,而轴距、轮距、车身长宽高均可灵活调整,相对于以前的平台概念、甚至模块化概念更多灵活。可以实现前驱、后驱、四驱多种驱动形式。通俗地说,只要车身达到一定尺寸能够容纳下整套系统,其他没有限制。

第三步是联合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开展合作,加速高性能、长寿命电池的研发,并建立满足电动车高速增长的电池供应体系。在今年4月,丰田已经宣布免费开放其2万多项核心电动化技术相关专利,几乎涵盖了整个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部分,并表示有需要的企业可向丰田提出申请,共同商讨具体实施条件后签署合约。

打造更完整、更有价值保障的电动车体系

其实当前的电动车仍然不够完善,这一点相信大家心知肚明。除了一直以来的里程焦虑,还有安全、可靠性、残值等诸多问题优待解决。面对许多政策导向的电动车繁荣市场,丰田在发布会中多次提到要制造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我想这才是新的EV计划的核心价值,而这也是丰田的长处。在电池方面,丰田已经拥有1300万辆HEV车型的电池相关经验,这是宝贵的经验,一定会利用到EV车型的开发中去。

电动车的另外一个发生在购买之后,很多用户明知使用几年后残值会不复存在,却要硬着头皮解决当下问题,这无疑会给电动车的发展和用户感知造成极差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生产EV车型的企业都只停留在生产、销售环节,并没有涉及到更重要的用户使用甚至二次购买等环节,这也是消费者质疑电动车企的重要原因之一,丰田显然看到了这样的问题。

在丰田的商业模式,解决用户需求不仅通过提高EV车型性能,还要通过购买/租赁形式、二手EV车型服务、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措施完善EV车型作为商品的应有尊严。以及充电、保险等相应的服务。

氢燃料电池仍然会大力发展

不过FCEV确实是EV车型很好的补充,例如冬季的使用环境下,FCEV会更贴近普通燃油车型的使用性能,此处还有一个伏笔:其实在2019上海国家车展上丰田带来了氢燃料电池版Coaster,基于丰田与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深度合作关系,会不会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会出现氢燃料电池版Coaster呢?2025已不远,2020、2022更加指日可待,期待丰田会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⑻ 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现状

国家的补贴扶持一直以来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推手,随着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纯电动汽车(EV)普及正在踩下急刹车,2019年销量减少4%,首次出现负增长,叠加疫情的冲击,市场消费萎靡。为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政策推迟至2022年底。但取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必定是技术和产品实力。在特斯拉的冲击下,内资企业迫切需要提升技术水平来提升其竞争力。

(一)纯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纯电动汽车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以能源供给方式为依据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趋势下,电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两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禁售燃油车等相关政策的推动,纯电动更是成为各大车企研发的重点。

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但是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行业来讲,纯电动汽车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⑼ 挪威为什么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天堂”

近日,五大国禁售燃油车似乎成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即将爆发的信号,但事实上,电动车销量依旧惨淡,在刚刚过去的六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不足2%。

不过有一个国家却像一个另类:挪威6月电动汽车销量占比高达42%,位居全球第一。

1、从地理环境上看,水力资源发达,人口相对集中。

2、从配套设施上看,密集的充电设施解决了里程焦虑。

3、从政策上看,挪威早在1990年就开始布局零排放。

⑽ 2014年瑞士电动汽车销售量增长40%

据外媒报道,瑞士汽车贸易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瑞士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643辆,较2013年增长40%。特斯拉排名销量榜第一,雷诺排名第二,宝马排名第三。然而,2014年,瑞士总共销售了30万辆汽车,虽然比2013年减少了2%,但电动汽车的销量仍然远远不够。最近,现任电信部长、联邦议员、环境、交通和能源部长的勒瑟·哈德也买了一辆新特斯拉作为官方用车。相信未来电动汽车在瑞士会有很好的发展。特斯拉电动汽车

热点内容
岳阳平江房车帐篷音乐节 发布:2025-02-09 07:53:10 浏览:931
皮卡堂蓝水晶花 发布:2025-02-09 07:53:09 浏览:116
潮白河越野地点 发布:2025-02-09 07:36:07 浏览:492
帝豪gs天幕车损险赔吗 发布:2025-02-09 07:13:04 浏览:196
商务车排名哪个好 发布:2025-02-09 06:57:52 浏览:678
佛山四驱与越野 发布:2025-02-09 06:47:07 浏览:524
皮卡丘的情人是谁 发布:2025-02-09 06:46:24 浏览:501
富奇越野车多少钱 发布:2025-02-09 06:46:24 浏览:26
胡歌的房车 发布:2025-02-09 06:36:36 浏览:743
南京哪里可以贴Q7内饰膜 发布:2025-02-09 06:18:41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