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需要几年

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需要几年

发布时间: 2022-11-28 05:13:03

⑴ 中国将用多少年来普及电动汽车

由科技部牵头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已制订完毕,最迟明年正式对外公布。根据《规划》,小型化和汽车电气化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计划达到100万辆,动力电池产能约达100亿瓦时。 另外,备受关注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下称《规划》)已出炉,目前正在各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 当然,《规划》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但是,市场的力量是决定性的。譬如电动自行车,并未受到国家政策扶持,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还有限制性政策,可是,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却做大做强了。 目前,对低速,低价的电动汽车,国家政策还有限制。 相信,只要市场有需求,中国普及电动汽车为时不会太远。

⑵ 什么时候普及电动汽车

十年左右吧
现在电动车占的市场份额还达不到普及的程度,技术上市场接受程度都还有待提高。续航里程少部分能达到五百公里,基本接近燃油车标准了,未来还需在价格方面再大幅下降才能逐渐普及

⑶ 国产电动汽车估计多少年内普及

普及?谈何容易。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充电桩数量,价格,续航里程,电池使用寿命以及国家政策等等这些,那一项不是巨大难题,没有10年以上谈普及那是做梦的。电动汽车会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充当燃油汽车的陪衬或说是补充。
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研发油电混合汽车了,作为燃油汽车向存电动汽车过渡的一个阶段性产品我认为这类车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

⑷ 大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可以普及

那现在正在普及中,因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较充分的验证,并在持续验证中;而且它是像纯电动过渡的一个更加稳妥和经济的驱动形式,因此我认为是在未来几年内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种形式。举个数据的例子:

我认为目前还有些问题尚待解决,比如续航里程,充电的方便程度,充电的速度、电池安全性等,哪一个环节都没有做到能够和燃油车分庭抗礼。所以,什么时候普及,取决于它的核心部件什么时候足够成熟和安全。我认为目前阻碍纯电动车普及的瓶颈,主要责任都出在电池系统上!

电动车核心就是电池、电机、电控。

综上,关键就看电池啥时候能搞定,搞定电池的一系列问题(续航啊、安全啊、充电啊),那纯电动车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别太过于乐观和理想化,我们现在国产所谓的新能源车都是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电动 汽车 ,它的技术含量虽然标榜三电合一,但实际上和以前的电瓶车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无非是电池和控制器更加先进一些。再放眼5-10年量产电池技术也很难有实质性的飞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并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颈。

城市的电力供应是否能满足纯电动 汽车 的普及?能否支撑每个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电量需求?没有科学、长远、系统的规划发展,而通过臆想定出燃油车退市的时间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这就像我们国内的很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完工时间并不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制定,而是以某个大事件的发生或管理者人为的意志为完工的时间点一样。

今天我们的新能源 汽车 (电动 汽车 )只是虚假的繁荣,是通过政府补贴和对已经非常环保、成熟的燃油车进行限制而得来的。有人觉得2025年新能源 汽车 会全面爆发,但我并没这么乐观,现在很多电动 汽车 从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续航无非都是增加电池数量,获得政府补贴为目的,根本不是电池技术的提升 ,5-6年后我们可能未必迎来稳定、安全、可靠续航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电池技术,但现有蜂拥而上马的技术不成熟的电动 汽车 的电池普遍会寿终正寝,将会给电池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到今天我们连垃圾分类还都做的相当不理想,所以如果电池不能妥善处理,那将不是比燃油车污染更大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断子绝孙的命运,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不断透支环境发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报应。

提前报废掉燃油车似乎排气管少排点尾气,但报废一辆 汽车 产生的污染和生产一辆难于处理、寿命有限的电池车所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被我们心安理得的忽略了,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难战胜灵魂的。现在全球的气候异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止步于对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车 主要两个发展方向,电动,氢燃料。

过去我国 汽车 行业里,大家经常引用德国、丹麦一些国家的禁售燃油车倒计时,强调2035年是一个大关,工信部之前也有强硬的声音,表示中国也将制订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但过了几年多时间,仍没有具体的方案。

现在来看,政策还不够明朗。我个人认为,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有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严有松。

严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动公务用车、公共交通、商用货运、特种车辆、特殊区域,加快强制更新为新能源车。例如港口,机场,封闭的厂区,里面的车辆都是仅在本区域内进行作业的车辆,具备良好的充电环境和充电时间,为什么不用新能源车辆呢?在北京首都机场我就注意到,几次乘坐的摆渡车仍为燃油车,排放大量的尾气,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断,尾气排放根本就是不达标的。

松的方面是,要给低速电动车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电动 汽车 并不是续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据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县城,市民对低速的电动车需求很大,因为他们每天的车程只是10-30公里,买一辆续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电动车就足以满足需求。但是低速电动车,怎么界定?怎么管理?所以在电动 汽车 的发展上,要兼顾各方需求,合理规划方案和制订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须加快跟进。

充电、加氢燃料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必要配套条件。目前,充电桩发展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国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47.8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27.8万台、直流充电桩20.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2019年10月较2019年9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1.2万台。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6万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长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问题,充电桩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较突出。在很多城市里,通过地图寻找充电桩,经常出现不能用、损坏的情况,无人维护。

三是技术。要突破瓶颈。

电池的成熟性、稳定性、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自燃现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环节,仍有较大的问题。电池在整车的成本上占据较大,一旦涉及换电池的环节,让消费者难以承受。特别是换下的电池,还没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资源浪费,处理不好,也一样污染环境。

在这几个因素能够充分解决的前提下,我认为,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的城镇,有希望在十年内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边疆这些地广人稀的区域,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车的信息虽然没有实锤,但是无风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长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厂制定阶段性禁售燃油车计划,以及2025年彻底停产燃油车计划也从侧面印证了工信部信息。

那么电动 汽车 的普及节奏就可以大致判断了,从第一款国产EV上市销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过170万左右,而2018年仅上半年的销量就超越现有量的2/3,预计完成目标为200万辆。按照现在的普及速度来看,这七年内电动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15%~20%。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限行限牌城市,倾斜会越来越大。

但电动 汽车 毕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种新生事故如果没有刚需或者特别大的领先差距,普及的难度都会很大。电动 汽车 的优势仅在于用车成本,使用便利性还不尽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势不可挡的,普及阶段不仅是让消费者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一车型,更是 汽车 研发企业技术积累和突破的过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话没人会在乎用车成本,但是高昂的售价已经让用车成为很多人的负担,电动 汽车 的优势也就逐渐显现。一旦续航里程或者电池成本突破限制,这种车会迅速取代燃油车。

新能源 汽车 目前还存在不少使用困难,缩短充电时间,电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决全国性或地域性充电桩设置,投资大,那个部门投入,须多个部门配合协商,问题多,麻烦。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长期观望。

真正的达到普及的话,我觉得应该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关充电配套设施的完善和电池充电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还有老百姓对新能源 汽车 的接受度。

汽车 毕竟是能源利用的终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车 才有普及的条件。

就我个人而言,对内燃机有着自己的热爱,这是情怀。内燃机从19世纪诞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经历了很多技术上的变革。所以,每一台机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师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内燃机,那会有很多人就面临失业的。

我认为内燃机在未来20年内不该被完全替代,而是继续在它上面寻找技术的革新,应对环保问题。

你先买我们马上跟上

⑸ 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全国普及

新能源汽车何时才能遍布全国?

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在2017中国汽车工业发展(TEDA)国际论坛上作公开发言。现在,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电气化方向转型,中国已经启动了对传统燃油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的研究。

在此之前,中国、印度、挪威、法国和英国已经宣布,它们将逐步淘汰燃油汽车,代之以更清洁的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挪威定的最后期限是2025年,印度是2030年,英法基本是2040年。

新能源汽车何时才能遍布全国:开始告别内燃机。

大众:到2020年,大众集团预计在中国销售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将向中国消费者供应约150万辆零排放新能源汽车,其中大部分是纯电动汽车。
奔驰:未来,奔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动力汽车将纳入品牌的系列。
宝马:将加大对互联网化、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燃油车等)的投资。).

沃尔沃:宣布从2019年起,所有沃尔沃新车型都将配备电动马达。

丰田:早在2015年,丰田就宣布在2050年前停止销售。

内燃机车只会卖混动车、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

新能源汽车何时能遍布全国:遍布全国的原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几个原因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其在全国的普及有关:第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问题。二是新能源汽车的快充技术。第三,充电桩遍布全国。第四,电动汽车废电池对未来环境的污染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燃油车禁产禁售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将为零,燃油车禁产禁售将被社会普遍接受。
新能源汽车何时才能遍布全国:何时停止销售燃油车?

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这一里程碑时刻何时到来?专家们有不同的解读,最早不会早于2025年,也不会晚于2040年。因此,在8到22年内,新能源汽车将完全取代燃油汽车。

今天,边肖汽车的简介到此结束。以上是边肖汽车关于新能源汽车何时会遍布全国的简要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在慢慢走向成熟。对待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原因应该是电池寿命的问题。不过目前大家基本都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新能源汽车应该离遍布全国不远了。

⑹ 纯电动汽车还要多久会普及五年还是十年相应的大规模充电站/电池置换站要多久才会像加油站一样多

我认为纯电动车真正普及,至少还需要15年,除了充电站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以外,电动车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也达不到传统内燃机的水平,比如锂电池吧,一旦过热燃烧起来,扑灭是不可能的,只能站在一边看着它烧完了。现在各地纷纷建设大规模充电站示范工程,动辄就是每天可以给一两百台车充电的容量,可实际上使用这些充电站的示范用车不过几十台而已,资源大量浪费了。今后电动车普及了,这种大规模充电站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因为快速充电,也就是直流充电会降低电池使用寿命,导致电池淘汰过快,加重环保负担;而慢充,也就是交流充电,起码需要5个小时以上,不能满足白天正常驾驶需要,夜间开回自己家充电更方便,还有助于削平供电网峰谷;更重要的是,如果期望大规模充电站像加油站一样多,那就必然涉及到国家电网、供电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谁都不会轻易放弃,想要它遍地开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认为相比之下,电池置换站更符合中国国情。

⑺ 新能源汽车多久能普及啊

这个普及时间不太好说,但是国家的发展方向是朝这个方向的,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会越来越多。
希望能够帮助你,谢谢采纳。

⑻ 中国需要多少年才能普及电动汽车

目前电动汽车已经是在国内大规模普及了,计划在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比将达到30%以上。供参考。

⑼ 中国需要多少年才能普及电动汽车

目前电动汽车已经是在国内大规模普及了,计划在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比将达到30%以上。供参考。

⑽ 中国还要几年才能全面普及电动汽车

至少10年后,甚至根本无法普及。。。原因是 新能源车的 电池性能提升现在都是画大饼,比如说 500KM里程 2小时速冲。。。这还是根本没实现的事情,都是预计,完全就是吹牛逼。。。
政府也没见真的支持新能源车。。。否则 为什么那么多年了,充电桩还那么少? 所有加油站 旁边增设一排充电桩 应该不算实现不了吧,所有小区 每个停车位 都设置充电桩 这是起码的吧? 可现实情况呢。。。所以看的出来,政府也没怎么真用心普及
目前阶段 所谓新能源车,谁买谁傻逼

热点内容
北汽吉普越野车 发布:2025-02-09 10:02:50 浏览:447
有常德至华容的商务车 发布:2025-02-09 09:51:38 浏览:716
丰田rv4二手车价格2016 发布:2025-02-09 09:50:43 浏览:737
日产轩逸车顶内饰布 发布:2025-02-09 09:41:24 浏览:521
钱江酷悦50新车价格 发布:2025-02-09 09:17:59 浏览:194
没有车标的商务车 发布:2025-02-09 09:10:55 浏览:861
10座商务车租车费用苏州市 发布:2025-02-09 09:10:15 浏览:369
奔驰唯雅诺119商务车 发布:2025-02-09 09:10:14 浏览:321
什么样的人买得起豪车 发布:2025-02-09 09:09:33 浏览:710
酷路泽与路虎越野视频 发布:2025-02-09 09:09:26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