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nmp
Ⅰ 新能源汽车对动力蓄电池的要求有哪些
新能源车对动力蓄电池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比能量高;
2.比功率大;
3.充放电效率高;
4.相对稳定性好;
5.使用成本低;
6.安全性好。
希望对您有用。
Ⅱ 2020: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四大要点,展望五大新技术
这里对2020上半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情况进行梳理,以及对电池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第五,结构
1.采用大模组(特斯拉,宁德时代“CTP”)或者真正无模组技术(比亚迪刀片电池);
2.将“三电”融入底盘一体化设计,需要电池厂商深度参与车厂前期设计,对整车影响有待验证(特斯拉Model3,宁德时代所谓“CTC”)
(文:汽车人参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新能源汽车电池是锂电还是铅酸的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电池是锂电池,锂电池在各方面表现都优于铅酸电池,更加适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铅酸电池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
新能源汽车是以电能为驱动能源的,车上背负着巨大的动力电池,为电机工作提供电能。目前,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都是锂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
一直以来,燃油车、电动自行车等都是以铅酸电池作为启动电池或动力电池的,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不采用铅酸电池,而要以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
因为,锂电池在各方面表现都优于铅酸电池,更加适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知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竞争对手是技术非常成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要想取代燃油车,仅靠价格便宜是不够的,续驶里程和充电速度以及使用寿命才是它选择动力电池的基本依据。
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基本可达200~260wh/g,最高的甚至已突破300wh/g,而铅酸电池能量密度只有一般在50~70wh/g。能量密度越高,意味着在电池体积或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存电量更高。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Ⅳ 新能源汽车电池是多少安的
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流是2300毫安。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电池组的容量越大,汽车储能能力就越强,续航里程相对就会越大。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简介动力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要求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可靠安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的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充电时(以估算锂电池为例),电池的正极上有Li+生成,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液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液嵌入正极。
以下时目前动力电池中最常见的三种,镍氢电池面临淘汰,铅酸电池全凭保有量在职称,故目前以锂电池最为主流。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
1. 比能量和比功率比能量是指电池单位质量所能输出的电能,单位是Wh/kg;比功率是描述电池在瞬间能放出能量的能力,单位是W/kg;比能量高的动力电池就像龟兔赛跑里的乌龟,耐力好,可以长时间工作,续航里程长;而比功率高的动力电池就像百米赛跑里的博尔特,速度快,可以提供很高的瞬间电流,以保证汽车的加速性能。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通常一种电池不能同时具备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
(图/文/摄: 问答叫兽) Model Y Model 3 Model X AION V 理想ONE 小鹏汽车P7 @2019
Ⅳ 大家觉得国内车企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应该怎么发展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动力电池——新能源 汽车 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也承载着环保问题的巨大争议。
前期污染
车图腾在先前文章中写过,要测算新能源 汽车 是否比燃油车环保,要算一辆新能源 汽车 的全生命周期,即“材料生命周期”,包括 汽车 原材料的采集、运输、加工、制造和回收(比如动力电池原材料开采和生产回收)。(传送门)
有很多研究机构测算,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巨大污染,因此很可能使新能源 汽车 的排放远大于传统燃油车。
以锂电池为例,按照其基本组成与加工流程,其污染主要有三大源头:
1.负极 :材料通常为石墨、钛酸锂、硅基、锡基材料。其中石墨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来源于石墨矿,其开采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污染;人造石墨,是用石油焦或是沥青等高分子物高温石墨化制成,基本无污染,但是一些锂电池中石墨浮选的回收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2.正极 :目前的正极材料有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镍钴铝酸锂。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没有重金属,不如铅酸电池污染大,但也属于轻污染。
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用途广泛,电动自行车、电子产品、航模等,其中钴元素有毒。
(钴矿石)
3.电解液 :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有机溶剂中碳酸二甲酯存在轻微程度的污染。锂盐中包含六氟磷酸锂,遇水会水解生成氟化氢,有毒。
此外,在锂电池中的外壳材料、隔膜、黏结剂中均会出现白色污染,加工过程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如存在一定毒性的NMP(N-甲基吡咯烷酮)。
回收困境
随着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歌猛进地发展,“材料生命周期”的另一部分——动力电池回收,就更加迫在眉睫。
遗憾的是,我国的电池回收产业尚不成熟。而且,成熟完善的回收体系需以企业利润为前提,若企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回收工作又耗资巨大,那么无论是政策补贴还是企业自觉都很难可持续发展。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两个主要方向是梯级利用和拆解回收。
梯级利用指从电动 汽车 上退役的动力电池,在电池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可用在发电站储能、电网储能等相关领域作为电能储存的载体,发挥剩余价值。类似于“玩具车用过后,收音机还能接着用”。
典型例子包括北汽新能源、长安等11家车企已经和中国铁塔达成合作,把退役动力电池用在通信基站的储能设备当中。当然,比亚迪也有深入布局。
不过梯次利用目前也面临一些技术问题,如离散整合技术和寿命检测技术。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电芯一致性差异较大,缺乏统一标准,在拆解和重新组合时通常会遇到兼容问题。
整体来看,梯次利用的投入成本仍高于采购新电池的成本,虽然消化退役电池的优势明显,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并不具备性价比。
(2018年5月,江苏首家锂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投入运营)
拆解回收是将电池进行彻底分解并资源化回收利用。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和拆解后,提炼出的原材料(特别是对钴、镍、锰、锂)等贵重元素的回收,实现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看起来相对“有利可图”。
但实际回收起来,这种方式的经济效益也没有想象中的高。有研究报告测算,目前1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成本在8500元左右,而通过一系列工序提纯金属之后,所得市场价值仅9000元左右,基本没什么利润可言。
而三元锂电方面,因为有钴、镍、锰等金属,回收的效益会比磷酸铁锂更高,但因为钴有毒性, 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甚至引起爆炸 ,因此对回收企业的设备、人员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变相增加了回收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而目前市面上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依然盈利困难。
下一个风口,全球加速布局
尽管在技术层面又难以突破的困难,但是行业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依旧保持乐观。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日前发布电动 汽车 电池回收市场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电动 汽车 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22.7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8%。起点研究更为激进,预计中国2021年动力锂电回收市场将达到105亿元。
“未来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会非常巨大,我们更愿意自己回收并建立自身的回收能力和体系。”大众集团技术规划主管托马斯·蒂耶说。大众集团近日表示,计划在其德国萨尔茨吉特工厂启动电池回收试点项目,自2020年起,该厂每年将回收约1200吨废旧车用锂电池。
显而易见,废旧电池的回收也有助于降低大众集团对原材料的依赖。
根据大众集团的预估,目前电池组的原材料回收利用率为53%,而上述试点项目可将其提升到72%。大众集团相信,未来10年内,该集团能将电池组原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提升到97%。
事实上, 汽车 制造商、电池厂商等在电池回收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丰田、比亚迪、日产、戴姆勒、宝马、大众、雷诺、通用等主流车企已经对动力电池及材料回收开始摸索。
欧盟、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从政策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以中国为例,2018年工信部联合七部委出台《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新规,今年2月22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预示着动力电池回收即将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但是,多位专家指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乱象丛生,小黑作坊活跃。一方面,政府应鼓励规范性企业进入,降低行业“门槛”;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尚不清晰,企业难以盈利,建议政府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扶植。
全国动力锂电池回收蓄势待发
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脉络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政策的出台高度相关,从早期作为部分条款出现在上游行业的产业规划当中,到现在发展指导和行业监管愈发完善。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全国动力锂电池回收产业蓄势待发。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再生及梯次利用两项资质企业数量少
按照《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依据《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从2018年至今共公示了三批具备合格资质的企业名单,三批共计47家企业,代表我国目前具有工信部认定的具备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合格资质的企业仅有47家(其中名单企业有部分重合,实际数量为45家)。其中获得再生利用合格资质的企业数量为16家,获得梯次利用合格资质的企业数量为20家,拥有两种合格资质的企业数量仅有9家。
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随着动力锂电池退役潮来临,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但是目前在动力电池短缺情况下,各类原材料价格也水涨船高,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的价格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面对较高的经济效益,部分退役电池流入各类小作坊,对正轨动力锂电池回收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促使退役电池流入正轨渠道,我国在动力锂电池回收方面主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共享共建回收服务体系和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等。其他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开始 探索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线上交易等。
全国回收网点布局已初见规模
工信部根据《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和《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整合并在网站公布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的信息情况,每季度更新一次。截止2022年1月11日,工信部认定的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共有14899个。其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 汽车 企业的官方回收渠道,一般为品牌4S店和部分经销平台的合作网点,品牌包括吉利、比亚迪、北汽等。第二类为 汽车 企业下属或者专业的拆车公司。第三类是具备《再生资源经营许可证》、《危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等各种资质的新能源企业。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是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分布最多的三个地区,网点数量分别为1504个、1088个和1080个,占比为10.09%,7.3%和7.25%。从回收企业来看,广汽、吉利和一汽是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分布最多的三个企业,网点数量分别为1675个、1364个和993个,占比为11.24%,9.15%和6.66%。
注:上述企业数据合计统计所有旗下子品牌、控股子公司数据。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Ⅵ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是什么
【太平洋汽车网】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汽燃机动力总成由变速箱、发动机组成,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则是由“电池、电机、电控”,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比亚迪三电技术。
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按照结构形式通常分为三种:
1、圆柱电池(CylindricalCell)——具有圆柱形电池外壳和连接元件(电极)的蓄电池。
2、方形电池(PrismaticCell)——具有方形电池外壳和连接元件(电极)的蓄电池。
3、软包电池(PouchCell)——具有柔性复合膜制成的电池外壳和连接元件(电极)的蓄电池。
这三种流派不仅是外形上的区别,其内部卷绕形式也决定了各自性能上的差异。圆柱电池只能采用卷绕,方形和软包电池则兼容卷绕与叠片两种形式。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其中,占据了约84.5%的市场份额的方形电池没有明显的短板,具有低的热管理难度,尺寸可大可小,模块化集成效率高,便于Pack平台化。而这些,或许也是国内外整车和Pack企业选择方形电池的最大动力。
造车新势力威马EX5基于方形电池的标准化模组现阶段乘用车的动力电池化学体系主要有两种,即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它们基本都是以石墨为负极材料(逐步升级至硅碳负极),以六氟磷酸锂为主的锂盐作为电解质的锂电池,区别主要在于正极材料。
三元锂电池(TernaryLithiumBattery),是指以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为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电池(LithiumironphosphateBattery),则是以磷酸铁锂(LFP)为正极材料。
在三元体系中,宁德时代无疑是国内领军者,其推出的NCM811方形电池、CTP方案、电池自加热技术等创新皆是技术实力的体现。
NCA电池主要是日本、韩国企业(如松下、三星SDI、LG)在生产,在现有商业化应用的动力电池中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安全性相对较低。因NCA材料比NCM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条件更为苛刻,国内几乎没有企业跟进。
虽然在技术积累、工业化水平及成本方面略有欠缺,但总体而言,与日韩电池巨头LG化学、松下、三星等相比基本势均力敌、各有优劣。
而在磷酸铁锂体系中,比亚迪一路坚持,于近期推出的应用层面创新的“刀片电池”引发业内关注,在系统层面提升能量密度的思路与宁德时代的CTP方案如出一辙,并且在磷酸铁锂自身较高的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加持下,降低了电池包生命周期成本,进一步增强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Ⅶ 新能源汽车电池需要什么金属
【太平洋汽车网】锂和钴是制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基本原料,而铟、镓和硒制成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是充电桩的关键材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锂离子电池,其构造可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等几部分。从正极材料上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致可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
所谓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而三元锂电池则是正极使用镍钴铝或镍钴锰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的锂离子电池。
1.循环寿命长。实验室中,工程师以1C的充放电倍率持续不间断地进行试验,发现磷酸铁锂电池要经过2000次充电循环才会衰减到新电池状态的80%,远高于三元锂电池的800次。
2.安全性能好。研究表明,磷酸铁锂电池在800°C的时候才会发生分解,且在面对撞击、针刺、短路等情况时不会释出氧分子,不会产生剧烈的燃烧,安全性能高;而三元锂电池在300°C左右就会发生分解,燃烧的概率比磷酸铁锂电池更高。
3.制造成本低。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每瓦时的成本已降至0.7元以下,而三元锂电池电芯成本依然在每瓦时0.9元左右。一个50kWh的动力电池包,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成本可降低1万元。
另外,磷酸铁锂电池不含重金属,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弊端,就是能量密度低。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只有180Wh/kg,普通产品的能量密度基本只有140Wh/kg。不过,前几天,比亚迪宣布,将于明年推出的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将与现行三元锂电池持平,差不多可达210-270Wh/kg,将可使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轻松突破400公里,完全能满足用户对续驶里程的要求,所以,磷酸铁锂电池此前的最大弊端将消失。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Ⅷ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一般有多少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两种,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一种是三元锂电池,它的能量密度都不同,一般在100左右。
Ⅸ NMP材料风口正当时 循环使用助力锂电池绿色生产
随着环境压力增加以及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突显,倡导绿色能源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发展新能源车俨然已成为全球共识。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陆续发布了明确的新能源车发展规划,并用高额补贴引导发展。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放量,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爆发期。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出货量超116.6GWh,同比增长16.6%,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日本松下、LG化学、比亚迪和三星SDI,其中宁德时代连续3年位居出货量榜首。受补贴退坡影响,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但动力电池装机量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达到62.38GWh,同比增长约9%。
去年动力电池实现逆势增长
而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动力电池的体量还将继续膨胀,这也给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相关材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就包括作为锂电池溶剂材料的NMP(N-甲基吡咯烷酮)。东莞市振欣环保 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国表示,“随着动力锂电池在全球迅速起量,未来对NMP材料需求增长潜力将非常大”。
根据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到今年我国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产能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突破500万辆。虽然今年受到补贴退坡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新能源车销量可能与去年持平,纯电动车销量约100万辆,但按照平均每辆纯电动车用0.6吨NMP计算,理论上NMP年需求量约为60万吨。
风口正当时 企业加速布局NMP
据了解,NMP属于氮杂环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包括沸点高、极性强、粘度低、腐蚀性小、溶解度大、挥发度低、稳定性好、可生物降解、易回收等,此前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农药、医药、电子材料等领域。如今,其又被应用于锂电池领域,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优质且不可或缺的有机溶剂。
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NMP可溶解正极材料胶黏剂聚偏氟乙烯(PVDF)。PVDF属于高分子固体粉状材料,通过NMP溶剂将其溶解、拌成浆后,才可以进行涂布。溶解形成的浆料品质对锂电池生产工段的涂布质量、效果有直接影响。同时,NMP还可作为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CNT)的扩散液,以改善锂电池能量密度。
据悉,NMP主要原料为1,4-丁二醇(BDO),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BDO产区,为NMP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锂离子电池对有机溶剂纯度要求非常高,NMP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为保障NMP纯度和使用效果,要求其水含量小于0.02%;金属离子等级也由传统的PPM级提升至PPB级,导致NMP进入门槛较高。
国内尚未形成NMP品质及规模优势
在此前的发展中,国内并没有在NMP领域形成品质和规模优势。截至目前,国内涉足NMP的企业仅有信敏惠、滨州裕能、迈齐化学等几家为数不多的企业。研究机构统计,2016年国内NMP年产能仅20万吨,与60万吨的市场预期相比,还存在较大缺口。基于这样的供需格局,相关材料企业也在积极布局NMP溶剂的产能。
早在2016年,国内知名NMP材料企业信敏惠集团在山东庆云8万吨/年NMP项目及安徽蚌埠20万吨级NMP/年的项目已经启动。去年7月,信敏惠新总投资5亿元建设的“年产10万吨NMP项目”首期建成投产。信敏惠称,随着今年安徽NMP项目的建成投产,其NMP总产能有望达25万吨,遥遥领先于其他材料企业。
2018年3月,新宙邦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市投建波兰新宙邦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项目投资预计为3.6亿元,合计年产4万吨电解液、5000吨NMP以及5000吨导电浆。项目将分期建设,其中首期拟建设2万吨电解液年产能;项目二期拟建设2万吨电解液、5000吨NMP、5000吨导电浆的年产能。
2018年底,万向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布《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万向集团称,拟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该项目,预计总投资达685.7亿。建设内容包括:动力电池中试基地及新能源材料实验室、NMP提纯工厂和电解液配制工厂等,涉足NMP提纯和电解液生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锂电行业的发展,NMP的用量也将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如果考虑电池更换的因素,NMP的用量可能比预估的还要多。但目前正在建设中和规划中产能早已经超过市场预期,不排除后期有企业重金投向NMP领域,迅速提升产能,从而导致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蓝海变为红海”。
而且更重要的是,锂电池行业的NMP是必须要回收循环使用的,这是降成本要求,也是安全环保强制性要求。电池制造企业如果不重视NMP回收,就会导致废气排放不达标,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NMP具有易回收的特点,部分企业回收率可以做到95%甚至更高。因此从实际需求来看,NMP的市场需求并没有理论上的那么大。
循环使用 助力锂电池绿色生产
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发展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其生产过程却未必能做到绿色环保。据了解,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NMP会在涂布完毕烘干时产生挥发,并通过气箱排到外界。NMP作为有机溶剂跟所有的有机化学品类似,具有微弱的毒性,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随着国家对锂电池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对NMP的排放也制定了严格要求。根据此前出台的环保标准,国内要求NMP排放不能超过10PPM。而在国外,要求还会更高,欧洲甚至要求NMP的排放不得超过1PPM。因此,如何对NMP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成为锂电池生产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诞生了多家针对NMP尾气净化的企业,其中就包括振欣环保、百瑞空气、欧赛莱等,相应的设备和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据我所知,当前涉足锂电池生产过程中NMP尾气净化处理的企业大概有十家左右。”刘德国提到,随着NMP回收工艺的不断完善,目前NMP已经实现了净化和回收的一体化。
在刘德国看来,“倡导锂电池的绿色生产,还要从源头做起。而锂电池企业日益增长的节能降耗诉求,也将倒逼NMP回收行业不断进步。”振欣环保作为专注于NMP节能环保尾气净化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在NMP节能环保尾气净化领域已有七年的沉淀。主营产品包括NMP节能环保系统、高塔式NMP环保系统等。
振欣环保NMP节能环保回收系统
以振欣环保主打设备——NMP节能环保回收系统为例,该设备无需对现有的生产设备做任何改动,用电能耗低至3KW/H。通过与涂布机同时联动,使用变频器调节风温,NMP有机溶剂的回收率高达95%,而系统年故障率更低至1%,净化吸附后尾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二级标准,领先于同行。据了解,该设备已获得实用型专利。
振欣环保同样获得实用型专利的NMP高塔式回收系统,具有立体式占地面积小,热量回收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该系统采用PLC进行系统控制,触摸式人机画面实现机组运转实时操作,与涂布机实现远程联动,废气中NMP基本溶于水,回收效率高。处理过的废气经气液分离后过塔顶漂洗器进行漂洗,从而达到国家环保二级标准。
刘德国表示,“振欣环保给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优质设备,更可免费提供安装、调试、售后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实现全回收、零排放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客户可用回收的NMP废液抵扣设备款,缓减客户的资金压力。通过对NMP循环使用,可降低锂电池3%左右生产成本,而这个节约出来的生产成本将是锂电池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
NMP回收利用将成为主流
而据了解,当前国内领先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中,几乎都在其生产线上都安装了NMP材料回收系统,以达成对NMP回收、提纯、应用的目的。通过回收系统,可以对85%以上的NMP实现循环利用,不仅达到了国家环保要求,推动了锂电池的绿色生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生产成本,极大地提升了锂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伴随着动力电池和储能的体量不断增大,对于锂电池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攀升,NMP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循环使用NMP也将成为锂电池溶剂材料行业的主流。对于NMP净化回收设备企业来说,如何将设备性能发挥到极致,用最低能耗实现最高效回收,为企业提供最大回报,将成为致胜的关键。
Ⅹ nmp在锂电池中的作用
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和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突出,倡导绿色能源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相继出台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并以高额补贴来引导其发展。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加,动力电池行业也在爆发。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16.6GWh,同比增长16.6%。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松下、LG化学、比亚迪和三星SDI,其中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出货量排名第一。受补贴下降影响,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但动力电池装机仍实现逆势增长,达到62.38GWh,同比增长约9%。
去年动力电池实现逆势增长。
随着全球电气化进程的加快,动力电池的体积将不断扩大,这也为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相关材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中就包括作为锂电池溶剂材料的NMP(N-甲基吡咯烷酮)。东莞市振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德表示,“随着全球动力锂电池的快速增加,未来对NMP材料的需求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今年,我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能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虽然今年受补贴下降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与去年持平,纯电动汽车销量在100万辆左右。然而,按照每辆纯电动汽车0.6吨的平均NMP计算,理论上NMP每年的需求量约为6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