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事故汽车收购
1. 新能源车自然事故频发,到底该谁来买单
新能源自燃是有出现,但是说频发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为目前新能源车自燃的事故案例远少于传统燃油车自燃,只是大家比较关心新能源车,所以它的自燃事故被人们重视,接着大家就会觉得这种事故频发了。
新能源自燃是有出现,但是说频发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为目前新能源车自燃的事故案例远少于传统燃油车自燃,只是大家比较关心新能源车,所以它的自燃事故被人们重视,接着大家就会觉得这种事故频发了。
不过车子自燃对消费者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事故的成因。自燃事故的出现较多是因为厂家的问题。纯电动新能源车的使用主要依靠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而混动车型依靠的是三电系统以及发动机系统。虽然电池经常进行化学反应供电或蓄电,但它出现自然的概率并不大,因为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是由电池组构成的,它们各自独立且密封完整,只通过线路连接,除非发生严重碰撞否则很少出现。
电机则是和发动机大致相当,不过它比发动机更加安全,可燃物品少,放置的位置也安全许多。
电控(线路)才是事故发生的关键,电流的通过会让线路发热,若是线路设计,排布不合理,就会让那些过热的线路聚合在一起,产生过高的温度,更容易激发车子的自燃。
而除了厂家因素外,消费者的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一般厂家自己设计出来的车子都是固定好配置,线路的,不过消费者为了让车子也有较好的功能,所以请人加装了配置。只是目前的汽车维修市场鱼龙混杂,会有一些安装的失误(乱接飞线。加装功率过大的工具)这些都很容易让事故发生。
只是目前都还是厂家方面的问题多些,所以大家购要谨慎些才行。
2. 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现场触目惊心。
[汽车之家新能源]?近日,上海松江消防官方发布消息称,2020年07月27日10时13分,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淀浦河路399弄136号1楼停车库内有一辆新能源车发生火灾,市应急联动中心接报后立即派出指战员赴现场处置,及时扑灭火灾。目前,上海松江消防初步判断系车辆故障引发火灾,但具体原因及损失还在调查中。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事故现场;来源于视频截图』
从视频来看,该车疑似发生了“爆燃”,因为车库卷帘门、车库外的木头柱子、房屋玻璃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据物业工作人员介绍称,“当我们发现车库里冒烟后拨打了119火警电话,但打完119不到7分钟的时间,(车库门)就爆开了。”目前上海松江消防方面尚未给出事故起因,截至发稿,奇瑞新能源官方也尚未给出回复。(文/汽车之家尤冬青)
3. 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原因,新能源汽车火灾原因是什么
前段时间,上海一辆特斯拉自燃起火事件再一次把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安全问题拉回视线,新能源汽车近几年起火事件并不在少数,也可以说一直不断。但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翻看了众多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事故不难发现,起火原因无外乎几个方面的因素:车辆自身的故障问题带来的、车辆改装的时候操作不当导致、车辆由于外力的因素,导致电池包出现受损短路的现象;而这一类事故还是少之又少,毕竞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电池的包裹还是很严密的。
除此之外,电池质量和设计问题带来的因素占据了主要的因素,就拿此次特斯拉自燃事故来讲,特斯拉方面初步判断起火原因为车辆底部的高压电池受到撞击后引发内部电芯损伤,最终导致起火。
从中也能看出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要因素还是来源于车辆的电池,之所以电池会容易出现着火的情况出现,和电池本身构造有关,电池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力的作用下出现变形或被尖锐物体刺穿,可能会导致电芯的正负极片短路,使电池冒出大量的浓烟,甚至着火。
总的来说,如今依旧没有一款电池能够永久保持它的稳定性,受到温度环境的影响,电池的稳定性都是波动的。所以说现在也没有技术能够保证电池100%是绝对的安全。因此车主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务必定期对电池进行检查。
相关文章:特斯拉爆炸最新消息,上海一辆Model 3发生自燃爆炸
4. 新能源汽车起火:保险公司为什么愿意赔了
新能源车自燃意外事故,终于明确了赔偿责任方。
8月4日,中国保险业协会在官网上发布,关于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 汽车 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很多媒体热烈欢呼: 新能源 汽车 有了专属保险,起火自燃保险能赔了!
确实,新能源车专属保险的征求意见稿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莫过于新能源 汽车 自燃起火后的赔偿问题。按照征求意见,以后发生的自然灾害、意外导致的起火,保险公司会给予赔付。
此前,新能源 汽车 自燃、起火,赔付方并不明确。车主面对这样的困境,往往只能“以闹取胜”,争取车企出面为此负责。 在绝大部分实际案例中,车企也确实承担了赔偿责任,但也有部分情况是车企不承担赔偿责任,车主不得不进入司法程序进行索赔。
按常理言之,保险公司应该赔付。但是, 实际操作中,我们没有找到一例保险公司赔付的。 这让人不由得有些疑惑:新能源 汽车 自燃、起火,到底谁来赔?
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的推出,终于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新能源 汽车 起火自燃后,谁来赔付车主,谁来赔付连带损失的问题,在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中有了明确的规定。
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征求意见稿第六条
在征求意见稿中,将新能源 汽车 起火燃烧明确写为保险公司承保范围,不论车辆是在行驶、停放还是在充电过程中。
同时,针对新能源 汽车 特有的意外事故,例如充电时起火、私人充电桩的意外触电事故,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保险公司以附加险的形式,承担起赔偿责任。
但为何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时至今日才出现?新能源 汽车 起火的新闻不少,保险公司要当“冤大头”吗?
新能源 汽车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远超它的实际产值比例,特别是在中央领导和主管部门心目中的位置,迫使保险协会改变态度。同时,新能源 汽车 品质有所提升,起火概率下降。此时,保险公司准备“承担 社会 责任”。
不过,对于新能源和智能 汽车 ,保险遇到的挑战还未全部解决。
1
以前:自燃起火,车企先赔为敬
新能源车起火自燃,大多是车企出面赔偿车主的。
《电动 汽车 观察家》联系到多位起火自燃新能源 汽车 车主,包括进行过电池召回车型车主,以及一些充电站运营商负责人后,得出以上信息。
为何车企成为新能源车自燃的赔付人,是现有的保险条款不予赔付吗?
经多方求证后, 可以明确的是, 汽车 保险可以对新能源 汽车 自燃进行赔付。
据中国人民保险集团400客服人员的说法,只要是在车损保险承保范围之内的自燃事故,均可正常理赔。具体而言,即根据消防部门的《火灾事故认定书》中起火原因为车辆自身原因引发的火灾,均属于车损险理赔范围。
即使是以2020年9月19日车险改革前的情况看,只要是投保过自燃险的新能源 汽车 ,在发生自燃事故时同样可以进行理赔。
那又为何,车企要先于保险公司,对自燃的新能源 汽车 进行赔付呢?
一部分特情是,车主没有投保相应的保险,就只能找车企赔偿。 但更多的可能是,车企从品牌口碑,质量保证,以及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等多方面考虑,“心甘情愿”的进行赔偿。
品牌口碑、质量保证角度进行赔偿不难理解,而新能源 汽车 补贴,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政策要求。
《电动 汽车 观察家》了解到的信息是, 存在大批量起火的事故电动 汽车 ,车企可能会被取消补贴资格,或是其他进行其他处罚,因此车企愿意对自燃车主进行补偿,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国家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中,虽然没有明文条款,但在部分地方性的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曾出现相关条款。
发生在北京三里屯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
曾有某新能源 汽车 品牌,因多辆同款车型在连续自燃,在北京被执行过处罚。
因此和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新能源 汽车 补贴相比,车企绝不会因小失大 。在新能源 汽车 自燃后,车企往往从快、从速处理对车主进行补偿,据《电动 汽车 观察家》了解到的案例,从起火自燃到赔付完毕,最快仅用半天时间。
上海某自燃事故后司机出具的情况说明
甚至,车企明知不是自己责任的情况下,仍会进行赔付。 北京、上海都曾发生过因“飞线”充电引发的新能源 汽车 火灾事故,车企在让车主写下承诺书,证明是因为车主问题引发火灾后,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车主进行了全额赔付。
在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推出后,车主无需再以闹取胜,又或是与车企对簿公堂,才能取得赔偿。
在投保车损险后,保险公司将为车主的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进行兜底赔付。
2
以后:小保险,大保障
汽车 自燃后三者险保额不够赔付,怎么办?
车主自用充电桩引发的第三者损失,谁来赔偿?
购买智能辅助驾驶软件后,车辆报废,购买软件的费用能不能赔偿?
这些问题在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中,也有了答案。
本次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条款的征求意见稿中,列出了多项附加险,涵盖起火自燃、充电和智能化软件三部分的赔付。 这些针对新能源 汽车 的特殊情况提供保险服务,可理赔一些看起来风险很小,实则风险巨大的意外事故。
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就是一种可避免巨额赔偿的保险。
投保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后,新能源车自燃后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额可翻倍为2倍、3倍或4倍 ,具体倍数以投保时车主与保险公司双方约定为准。
以前述上海地库中自燃事故为例,该车投保的第三者责任险,可对因该车火灾造成的第三方损失进行赔付。
上海地库自燃事故中被烧毁的 汽车
仅从停在着火车辆旁,被引燃的两台豪华品牌 汽车 的价值来看,直接损失就已超过100万元,外加其他车辆、地库内其他物品的损失叠加在一起,损失或更为巨大。
即使该车的第三者责任险保额为100万元,也难以覆盖所有直接损失。
若附加投保4倍档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在发生自燃事故时可获得最多400万的第三者责任险保额,应足够应对本次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类似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这样的,针对特例中特例提供的保险服务,在充电方面同样提供。
在充电方面,新增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三项附加险。
其中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的承保范围是,新能源 汽车 在充电期间,因外部电网故障,导致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的直接损失。例如在充电时,因突发停电造成的车辆损失,将由本险种进行赔付。
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是针对车主自用充电桩,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被盗窃或遭他人损坏导致的充电桩自身损失,进行赔付。 例如因雷击导致的充电桩损失,可由此项保险赔付。
私人充电桩
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是针对车主自用充电桩,所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进行赔付。 例如因充电桩漏电导致的意外事故,将由该险种进行赔付。
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是针对新能源车主自用充电桩的保险,并不要求车辆在充电状态下才可享受保险服务。
针对新能源 汽车 特有的智能化配置,本次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条款征求意见稿中,推出了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
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可在因发生车损险主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导致全部损失,造成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无法使用时,保险公司对智能辅助驾驶软件购买费用进行赔付。
例如,特斯拉的FSD软件单独收费,当车主投保车损险以及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后,当车辆因事故报废后,购买FSD软件的费用,可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额进行赔付。
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的多项附加险,针对车主自用充电桩没有保险,三者险保额不够以及智能辅助驾驶软件购置成本的特殊情况所设计,这些附加险虽然看起来都是特情中的特情,但在发生相关意外事故时,这些保险却能解决车主的大问题。
3
保险公司要当“冤大头”?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 保险公司将在承保范围之内为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兜底。即使是因为车企产品质量原因导致的自燃事故,也将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
但如果是车企因某一款产品的质量缺陷,导致大量事故发生,保险公司还会进行赔付吗?
会。但保险公司也是算过账的,足以应付大额赔偿的情况。
电动物流车在充电站中自燃
一个公开可查的数据是, 2020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针公布了新能源 汽车 起火概率, 2019年为万分之0.49,2020年下降至万分之0.26。
以目前约600万辆的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计算,“冤大头”的说法并不准确,从概率上看全年也不过200辆左右的新能源 汽车 发生自燃。
以单车理赔金额20万元计算,200辆车总计理赔金额也不过4000万元,相对保险行业几万亿的资产规模来说,4000万元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因此若新能源 汽车 专属条款获得通过,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将承担起新能源 汽车 自燃的主体赔偿责任,真的会成为“冤大头”,但这也正是保险 社会 责任属性的体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车企可以将产品质量问题的锅甩给保险公司。
站在保险公司角度看,若单一车企或是单一车型的自燃风险增高,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提高保费降低风险。如果自燃风险极高,保险公司甚至可以拒保。
如果保险公司拒绝对某款车型承担保险责任,那么该车型的销量也一定不好。
不过,如果保险公司将所有起火新能源 汽车 的损失都扛起来,费用也不少。保险公司愿意毅然决然地承担起 社会 责任来,可能是政治考虑。
当前,新能源 汽车 作为国家 战略新兴产业的 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而且地位还在上升。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对于国民经济具体行业的要求中,第一个提及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 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 汽车 加快发展。
另外,“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铁律,所有相关政策、服务,都要支持双碳目标。新能源 汽车 如果没有专属保险,显然会成为新能源 汽车 推广、交通碳减排的障碍。保险公司就会成为千夫所指。
4
新能源 汽车 保险疑难待解?
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车企,却为何此时才推出呢?
从公开可查的信息上看, 早在2017年12月,中国 汽车 保险协会举办 “新能源 汽车 保险发展交流会”,启动新能源 汽车 保险专属条款制定、风险定价和理赔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研究。
但直到4年后的2021年夏季,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条款才开始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期间,新能源 汽车 保险迟迟未能推出,导致新能源 汽车 保险乱象频发。
乱象之一是,保险保额是否包含补贴? 即保险保额是按照补贴前车价计算,还是按照补贴后车价计算保额,而保额又直接决定了保费、理赔金额。
在新能源 汽车 车主的认知中,新能源 汽车 保险保费较高,正式因此产生。但保险公司若按照补贴后价格提供保险服务,出现涉及到动力电池损伤的理赔时,理赔金额恐难以覆盖维修费用。
乱象之二是,理赔金额大于新车价格。 若按照补贴前车价投保,在出现全损事故后,保险公司需按照投保保额进行赔付,特殊情况下保险理赔金比新车补贴后的实际购置价还高。
这种特殊情况,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乱象之三是,拒保与理赔难。 因为新能源 汽车 的特殊性,部分保险公司存在拒保情况,还存在保险公司以特别约定条款的形式,对动力电池拒保,而对整车承保的情况。在涉及到充电时自燃,动力电池损伤的理赔案件时,存在理赔难问题。
如今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条款开始征求意见,一方面是保险业内的乱象确实需要整治,而另一方面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能源 汽车 加速发展的反馈。
从时间看,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条款已进行过多方位的调研,在中央提出加速发展新能源 汽车 后,保险行业率先反馈,为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助力,应予以赞许。
在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征求意见稿中,能够看出保险公司站在 社会 责任角度,在 汽车 自燃、充电以及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方面,主动承担了保险责任。
但在征求意见稿中,仍有一些不明确的部分。
例如对于换电车的保险条款,未明确动力电池是否在保障范围之内;智能电动 汽车 OTA升级导致的 汽车 意外事故,是否在保障范围之内等等。
新能源 汽车 不仅仅是 汽车 能源的变化,在 汽车 生产制造、使用方式上,均有较大变化,保险行业能否快速变革,支持新能源 汽车 的后续发展,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END——
5. 新能源退补,自燃事件屡发,新能源车还考虑买吗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充电桩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由于其便宜的售价和更低廉的使用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然而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已经上涨不少,价格已不再向以前一样具有巨大优势。
同时,由于近来发生了大量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又开始担忧起来。
同时,特斯拉还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向Model S及Model X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进一步保护车辆电池并提高电池寿命。
两个月才公布调查结果,还称是个别事故、“初步判断”,并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方式解决电池组故障,这些答案并未令消费者满意。
有消费者表示,今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多起自燃事件,用“个别事故”显然不能解释自燃事件频发的原因。同时,消费者对软件升级的方式解决电池问题也存在疑问,质疑这是“治标不治本”的选择。
但此后特斯拉官方并未公布进一步公布调查结果,或对质疑进行回应。
相反,同样在两个月内发生四起事故的蔚来汽车在调查速度上比特斯拉就快很多,而其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显得更有诚意。
4月30日,在第一起事故发生后8天,蔚来汽车即在微博公布了调查结果,表示该事故系底盘撞击电池短路所致。与特斯拉相比,该结果公布相对及时、详细,因此并未受到太多质疑。
此后,蔚来又于6月27日宣布,部分蔚来ES8的电池模组存在安全隐患,并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4803辆ES8车型。
但召回之举却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召回是负责的表现,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有问题在所难免。另一些人则指出,蔚来总共才卖了几万辆,就召回了4800辆,召回比例高达28.2%,不得不怀疑其技术是否过关。同时,部分未被召回的ES8车主也对自己的车是否安全表示担忧。
其实,不论特斯拉和蔚来汽车如何解释,近来屡发的自燃事件已成既定事实,大众对电动车安全性的质疑一时也难以消去。
因此,他们此时最应该做的,或许就是实实在在地调查原因,改进技术,防止自燃事件再次发生。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虽然特斯拉和蔚来汽车都在近来屡次发生自燃事件,但三言财经发现,从统计上来看,电动车发生自燃的频率其实并不高。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车为主)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而截至2018年10月21日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件仅40余起,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一。
因此,整体上来说,电动车的安全性仍是可靠的。如果有消费者实在担忧,又非刚需,放缓电动车的购买计划,观望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
限购被取消 多地已响应
虽然退补政策开始实施,自燃事故的阴霾暂未散去,但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各家车厂也都看清了这一点,仍在不断研发和推出新能源汽车。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上半年,在汽车产销整体下降的趋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稳步增长,产量为61.4万辆,同比增长48.5%,销量为61.7万辆,同比增长49.6%。
同时,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对此,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已率先响应,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新增指标的数量,而海南省也于近日跟上。
虽然北京、上海等交通拥堵地区一时难以响应,但这并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更进一步推广。
此外,目前亦有厂商在研发非电动新能源汽车,该类新能源汽车并不存在电池起火问题。
其中,以氢能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推出多款车型,甚至已在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亮相。虽然目前氢能汽车的售价仍相对高昂,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价格必将越来越亲民。
而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相信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将来电动车仍很可能成为主流,而新能源汽车完全替代燃油车的时代也必将到来。
6. 上海一新能源车在高架上发生自燃,新能源车为什么频繁出现自燃
关于汽车自燃的新闻总是会被许多人讨论。自燃频繁的原因是什么,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知道炎热会使人焦虑,汽车也是如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新闻中已经曝光了三起汽车自燃案件。也许大家都比较困惑。是什么样的汽车自燃呢自燃事件都是新能源汽车。当晚,车主全力扑灭宝山区某社区自燃事故,群众安全逃生。然而,这辆车仍然被烧毁,两辆车受到影响。据车主介绍,自燃车仅行驶了2万公里左右。
车辆在曝晒下,车辆的油道、车辆改装很有可能都是会造成不一样难题,在酷热时,泊车应挑选较为阴凉的地区,必须驾车时还要先查验车子是不是一切正常,查验是防止车辆起火等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此前,上海市一辆特斯拉电动车产生起火恶性事件,有关部门基本判断是充电电池短路故障造成的,现阶段,不论是插电式混动仍是纯电动车,乃至是增程式车系,所运用的充电电池基础全是由镍钴锰构成的三元锂电池,或者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电池,因此当然地关键所在充电电池。
7. 特斯拉回应上海Model3起火事故,此回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特斯拉根据驾驶员的描述和对车辆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事故是由车底发生碰撞引起的。目前正在配合消防部门进行调查,并且会对车主的保险理赔提供协助”。
8. 比亚迪也“火”了 8月以来连续5次起火 这次是元EV“自燃”
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制约,其中最主原因就是安全问题,而“自燃”是安全问题占比较多的事故,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发生。
比亚迪汽车因为自燃也“火”了,接二连三的起火,又是一家以电池起家的车企,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更应该重视,但反而让消费者越来越怀疑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谁还有信心去购买新能源汽车呢?
写在最后,刚刚上市的一汽红旗H9“自燃”事故还没有结果,已经“火”了车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自燃”也不让消费者放心,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都会“自燃”,引发消费者用车安全问题,比亚迪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需要引导消费者安全用车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车辆安全的可靠性,未来才有希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 上海购买新能源车挂靠在公司名下个人可以自己交车险嘛
具体要看合同怎么约束的,一般来说挂靠公司保险不能自己买,因为车主把货车挂靠在公司上,你的车辆行驶证登记的也是挂靠公司的名字,所以只能让挂靠公司买保险,但是费用一般还是自己付的。
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第三十九条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10. 点评12月车圈大事:新能源车险终来了/合资不再是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