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
⑴ 新能源车如何才能更安全探访比亚迪实验室
搭载各种电池的新能源车早已遍布大街小巷,但是如何让新能源汽车更加安全可靠,让广大的消费者放心地选择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各家车企不断探究的课题之一。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多年的 比亚迪 则提出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比亚迪的实验室,通过各种各样的试验设备和报废车辆,我见识到了比亚迪 汉 系列产品为了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所做出的努力。
电池安全
像汉这样的新能源车,与传统能源汽车最大的不同是电池组的存在。而现在纯电动车电池起火爆炸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电池组的安全便成为了讨论新能源车安全性时不可避免的问题。要保障电池组的安全性,就要改变电池本身,使它不容易发生起火爆炸。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就解决了电池在受损情况下的起火爆炸问题。
刀片电池相信大家已非常熟悉,它采用的是CTP(Cell to Pack)无模组结构设计,省去了中间模组环节,直接将电芯集成为电池包。一堆长度1米,宽度10厘米,厚度不到2厘米的电池单体紧密排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插进电池包。
而刀片电池采用的是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具有放热启动温度高、放热慢、产热少、材料在分解过程中不释放氧气难以起火这四大优势。而以弗迪锂电池目前的技术储备来看,相比需要考虑高放热因素的三 元 锂电池,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设计电池包时可节省防火墙所需要的空间,因此就能将更多精力放在保护电池包完整性上。此外,比亚迪还使用了模拟碰撞试验,研究电池包在碰撞瞬间产生极高加速度的情况下的变化。
高强度车身设计
保障电池包本身的安全性还不够,所有的安全措施最终的目的是保证人的安全。所以比亚迪还为汉设计出了高强度的车身,并对其进行了反复验证实验。
为了保护车内乘员和电池包的安全,比亚迪研发团队利用CAE仿真手段,为比亚迪汉设计出高安全车身,其中军工级别的热成型钢用料达43处,汉的白车身热成型钢材使用量达97kg,中国品牌量产车型中排名第一。
经过电脑设计的高强度车身还需要通过实车验证安全性,为此比亚迪在深圳市政府的帮助下,斥资1.5亿元建造实车碰撞实验室,能满足国标、美标、欧标等法规试验要求及C-NCAP评价试验要求,还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各类研发试验。除了进行正面、侧面、追尾等常见的碰撞测试之外,还针对路面交通的复杂性和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更严苛、更复杂的安全测试,如最高时速120km/h的正面撞击,和超高难度的小偏置碰撞等。
在比亚迪对外展示的碰撞车中,车侧柱碰试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柱碰与车身的接触面积小,导致车身在碰撞中所受的压强会更大,这会对车身强度造成更大的考验。但是在实际道路中,电线杆、树木等柱状物体极其常见,US-NCAP、E-NCAP以及最新2021版C-NCAP都加入了侧面柱碰工况。在比亚迪的碰撞实验室中,车辆以32km/h、75度角对准乘员头部质心撞击柱形壁障。
从展示的 唐 EV撞击试验车可以看到,车侧的侵入量要比普通侧碰要深入得多,但主要受力的车身防撞件并没有出现断裂的情况,车内假人在侧气囊和侧气帘的保护下没有受伤。更让人惊讶的是,车底的电池组竟完好无损,碰撞测试结束后还能拆卸下来进行其他项目的试验。
比亚迪还采用远高于行业标准的假人使用数量,拥有不同年龄、性别完备的假人家族,假人陈列室温度需控制在20度-22度,耗资高达几千万,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真实车主及车内不同座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坐姿乘客在发生碰撞情况下的真实状况。
耐用,也是安全的一方面
除了保障车内乘员安全之外,耐用度和可靠性也是比亚迪汉的研发重点。况且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路况、天气温度、环境湿度等千差万别。为了验证比亚迪汉在全国各地各种环境下的可靠性,比亚迪使用了先进的恒温箱系统,能模拟从-40°C到80°C的巨大温差,验证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整车及零部件的可靠性。
按照行业标准,15万公里的整车寿命足以覆盖90%的用户需求,市场上大部分高档车的设计寿命是30万公里,而汉车型整车寿命目标定为60万公里。所以比亚迪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所有与可靠性相关的试验,都是按这个标准来进行的。
为了达成上述标准,比亚迪采用了大量国际领先的高精尖测试设备,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台就是其中最严苛的一环。一个车轮测试台具有X轴、Y轴、Z轴、绕X轴旋转、绕Y轴旋转和绕Z轴旋转6个通道,合起来就是24个通道,能还原用户可能遇到的95%路况,大多数品牌使用的4立柱试验台顶多还原70%。汉试验车会在台架上持续颠簸45个日日夜夜,这样的试验要做3轮,相当于汉在实车测试路面上驶过100万公里。
除了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试验外,比亚迪还会进行极高强度的实车道路测试。采用车队自驾方式,从海南、牙克石到吐鲁番等地,实实在在地通过远途测试车辆性能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还会在沿途测试汉的充电设施适配程度。
简单来说,为了适配更好的升压充电技术,比亚迪每款车都要进行大量的充电桩适配测试,平均每款车每天测试4-5个充电品牌。为了让用户能够放心地在各种类型的充电桩上进行充电,对于一些即将淘汰的老标准充电桩,比亚迪也会进行测试调配。 小结 @2019
⑵ 如何看待人们新能源汽车安全焦虑,新能源汽车到底还有哪些不足
现如今,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很多年轻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出行成本比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有一些人每次提到这种类型的车子,都会感觉特别焦虑,担心续航和安全问题。那么如何看待人们新能源汽车安全焦虑呢?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哪些不足?看完就知道。
新能源汽车到底还有哪些不足?
我觉得新能源汽车的不足之处并不是在于安全性能的表现,而是它的续航情况。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真实续航和官方给出的数据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这些缺陷能够得到改善,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有更好的市场。其次就是充电桩的普及,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充电桩还没有完全普及,这方面应该多多努力。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还是很值得入手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都是值得提升的。需要各大车企重视起来。
⑶ 高温天气车主担忧新能源车自燃,究竟该如何防范
在高温天气当中,很多的车主都非常的担忧新能源车出现自燃的现象,为了能够让环境变得更好,现在我国也是非常的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而且新能源汽车也是能够帮助大家减少支出。由于现在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很多的车主就非常的害怕自己的车子会出现一些问题,建议各位新能源车主在停车的时候最好是把车子停在地下车库,或者是选择把车子停在有树荫的地方。其次就是在车主上车之后可以选择把车窗打开进行通风,等到车内的热气散发的差不多了,也是可以选择继续的关闭车窗。
自从2022年的五月份开始,我国多地就频繁的出现新能源汽车自燃的这种现象,这也导致很多的新能源汽车车主不敢再开车了,很害怕在路上开车的时候,突然车子就燃烧了起来。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像很多的电动车也是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家在使用车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⑷ 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都有哪些
新能源车型虽然销量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想要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总会担心这种车型可靠性不如燃油车型强。那么新能源车会有安全隐患吗?一、自燃风险最近发生多起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给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让想要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有的新能源车型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生燃烧,而有的车型则是发生碰撞或者是涉水之后引发燃烧事故。二、电池原因大部分新能源车型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如果电池充电充电满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结晶并且刺穿电池隔膜引发短路。而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布局一般放在底盘当中,如果行驶到一些坑洼不平的路段或者是路上有碎片,一旦磕碰到电池就有机会发生自燃。三、车主应如何做?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作为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也可以时常为自己的爱车做检查,譬如每到5000公里就回到4s店检查电池的工作状况。叫师傅检查底盘有没有破损的痕迹。在充电的时候应该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操作。这样都能有效的减少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隐患。 新能源汽车以电能为驱动能源,电机在工作时具有低噪音、加速快的特性。技术的发展,使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与静音效果越来越好,续驶里程也越来越长。不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技术发展给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好的驾乘感受与用车便利性的同时,也使新能源汽车产生了新的安全隐患。追求舒适,是人的本能。与燃油车内燃机相比,新能源汽车电机在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追求用车时更强的舒适感,许多车企为新能源汽车普遍配备了静音胎,把车辆行驶时噪音控制得更低。这样一来,新能源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几乎没有胎噪、风噪,无法利用车辆启动后的噪音来警示周边的行人与非机动车。尤其是出入小区,经过学校、市场等人流较大的路段时,新能源汽车容易因过于安静,而与周边行人发生交通事故。虽然当前国家已强制尤其车企增加低速警示音,但由于警示音可手动关闭,隐患依然存在。电机低速扭矩高的特性,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极好的加速性能。一些消费者在用车时,为寻求刺激,在起步时动辄深踩加速踏板,车速上去了,事故增加了。尤其是一些对车辆性能不熟悉的驾驶人,在车辆起步时因加速性能过强而发生事故的,时有发生。续驶里程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痛点。随着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上普遍使用,续驶里程已得到大幅增长。为了迎合消费者,车企一直在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方式来提升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续驶里程越长,但电池的稳定性也越差,引发电池燃烧的隐患就越高。另外,新能源汽车防水等级高达IP67,涉水性能好于燃油车,使一些消费者故意涉水,并拍摄视频散布,从而引发一些消费者效仿。殊不知,新能源汽车涉水也会引发电池故障,造成燃烧,而且也可能被困水中。事实上,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对于驾驶人而言,一定要做到按章操作,规范用车;对于车企而言,则要按国家标准做好车辆质量把控,在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时候一定要要稳步推进,切忌操之过急。 我觉得,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安全隐患,还是体现在动力电池上,即自燃,尤其是近些年一些新能源主机厂为了能够拿到足额的国家和地方补贴,采购大量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但如果自身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跟不上的话,在快充模式下,就很容易造成动力电池过充和过热,严重的就会导致自燃事件的发生,还是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的。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年以来纯电动汽车的自燃事件会大幅增加。当然,在静态环境下,同样也有自燃的风险,前段时间爆出来特斯拉的自燃事件,就是静态环境下发生的自燃。针对动力电池,我觉得还有一个安全隐患就是报废之后的, 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问题:。毕竟是固废,如何有效的进行回收处置,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针对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安全隐患存在于驾驶过程中。由于纯电动汽车不存在发动机,在低速环境下,机舱噪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在启动低速行进时,周围人或动物可能察觉不到车辆的存在,就容易造车碰撞事故的发生。所以,很多纯电动汽车在20km/h的时速下,会发生“滴滴”的鸣笛声。同时,纯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还是很不错的,新手刚驾驶时,很有可能因为掌握加速火候,从而导致追尾等事故的发生。 小结: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安全隐患还是和动力电池相关的,即动力电池自燃以及报废之后的回收处理。同时,在驾驶过程中,也有可能因为低速行进过程中,较为安静,从而误伤周围的人或动物,也有可能掌握不好加速性能从而造成追尾事故的发生。希望此文可以回答楼主问题。 近些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新能汽车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它已成为许多人在购买车辆的首选。车子多了,但是相对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关注,尤其是今年发生的几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让人们对这个新兴事物,又爱又恨,虽然车辆的优点多多,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从车辆本身的设计上面去分析,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安全问题,电池的常见的安全隐患几种,第一种电池充电的安全隐患,电池一旦过充的话对于车辆来说就会引发车辆出现自燃的情况出现,现在车辆的电池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由于电池内部的金属钴元素稳定性较差,一旦电量充太满,容易使其电极产生结晶,产生大量余热。第二种就是在行驶过程中线路松动造成短路引发起火由于一些车辆在设计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到车辆的空间,把车辆的动力电池下挂在底盘下面,在驾驶的过程中不小心或者碰底就会导致线路短路引发电池的安全隐患,其次就是电池本身在设计的时候所产生的的车辆电池质量问题,这一类和车辆电池老化以及内部的电极受损所引起的。其次由于电动汽车本身的构造没有发动机等原件,在车辆的噪音上面来说相对传统的燃油车而言小了很多。在低速行驶的过程当中会给周末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很有可能感觉不到周围有车辆的存在造成的安全隐患,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带着两面性的。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在使用的时候按照要求去进行相关的保养,减少超出控制范围的事故发生。虽然这些问题有,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隐患也不再是被人谈论的对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新能源车的崛起依然是大势所趋。 @2019
⑸ 新能源汽车能不能购买如何避免新能源汽车自燃
这是要看你本身的购车选择,因为油价变得越来越贵,所以很多人确实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我们也不需要过分担心新能源汽车的所谓的自燃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相应的产业升级。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因为传统的燃油汽车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相应的竞争优势了,同时也会存在污染环境和驾驶成本过高的情况,所以很多车主会优先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本身非常快,各个汽车品牌在进行各种更新迭代,所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购车首要选择。
最后,如果选择新能源汽车的话,我个人比较建议大家尽可能充分评估自己的驾驶环境,新能源汽车会比较适合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驾驶,中小城市其实并不适合新能源汽车。
⑹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该如何解决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在汽车防火方面,电池的容量越大,就代表它本身的能量就越大,对于新能源的车企来说,他们在防火方面也做了不少功课,下面笔者就主要以防火安全问题,来做一下详细地解答。
![](http://www.hemeirv.com/images/loading.jpg)
对于新能源来说,电池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不少车企也有自己专属的技术,有的车企是在电池起火之前就将它灭掉,而有的车企是控制热量排出电池包,其根本上都是在保护电池,不让电池起火,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以上是我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理解,大家还对哪些新能源汽车有兴趣,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他们的电池技术。
⑺ 如何判定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有什么检测手段
引言:新能源汽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车型有很多,大部分的车企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研发,那么如何判断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呢?有什么检测手段呢?
总结
新能源车辆的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而且未来必将会有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完全的去替代油车的。但是至于到底是使用了什么样的驱动,还是不可知道。所以希望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关的研发,并且也能够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
⑻ 维修新能源汽车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在维修之前需要关闭高压开关,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如涉及到动力系统的维修,必须切断动力电源。防止触电,操作的时候必须按照操作的规定和流程佩戴号绝缘的手套和绝缘鞋、使用绝缘工具,在车辆的维修过程,必须遵守电气电路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1、避免大电流放电电动车在起步、载人、上坡时,尽量避免猛踩加速,形成瞬间大电流放电。大电流放电容易导致产生硫酸铅结晶,从而损害电池极板的物理性能。
2、严禁存放时亏电蓄电池在存放时严禁处于亏电状态,电池使用后没有电及时补充。
3、正确掌握充电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充电时间,参考平时使用频率及行驶里程情况,把握充电频次。
4、经常检查轮胎气压将轮胎气压保持在正确的胎压,必须每两星期或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轮胎气压。不正确的轮胎气压会造成耗电、行驶里程短,降低驾驶的舒适性,降低轮胎寿命并降低行车安全性。
5、防止暴晒温度过高的环境会使蓄电池内部压力增加而使电池失水,引发电池活性下降,加速极板老化,所以电动车严禁在阳光下暴晒,应停在阴凉处。
6、定期检查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电动车的续行里程在短时间内突然大幅度下降十几公里,则很有可能是电池组中最少有一块电池出现问题。此时,应及时到销售中心或代理商维修部进行检查、修复或配组。这样能相对延长电池组的寿命,最大程度地节省开支。
(图/文/摄: 问答叫兽) 奔驰S级 问界M5 理想ONE 别克GL8 小鹏P5 小鹏汽车P7 @2019
⑼ 新能源汽车安全吗
新能源汽车安全吗?大多数火灾是由电气故障引起的。
公安部消防局天津市火灾证据鉴定中心副主任刘振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仍以电动汽车为主,电动汽车自身故障引发的火灾主要集中在电气系统方面。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高压电气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系统、低压电气系统等。
根据刘振刚的简要介绍,高压电气系统的主要故障是线路直接短路、电池固定带与电池之间的放电保险丝、高压线路端子接触不良及缺陷等。动力电池的危险关键来自电池内部短路和外部短路,其中,电池内部短路往往发生在过充放电的情况下,很难完全防止。在电池组温度不均匀、各电池模块和单体内阻和容量不一致、机舱散热能力下降的情况下,热管理系统会降低电池充放电的循环效率,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热失控,影响电池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甚至引发火灾。充电过程中的火灾也是造成电动车火灾的一个关键原因。从目前电动车火灾案例来看,很多都与充电有关,症状表现为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系统的匹配问题、充电器内部问题、短路问题等。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气系统与传统燃油汽车相似。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纯电动部分, 混合动力 汽车的火灾风险更加复杂。
新能源汽车安全吗:关键是防止电池失控。
新能源汽车安全吗?安全条例大多是推荐性的。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利益诉求,随着资本的到来和保有量的增加,企业过度追求能量密度、续航里程、低端过剩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推动产品质量提升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有效规范有128项,涵盖整车、关键系统及部件、接口及充电基础设施等。根据工信部令第39号要求,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有39项规范和1项技术条件,其中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相关的 安全技术 规范31项,占比近80%。如GB/T31485-2015《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对电池单元和模块的过放、过充、短路等10项安全要求进行了严格规定。GB/T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对触电和电解液泄漏防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如REESS在碰撞后30分钟内不得起火或爆炸。
& ldquo现在,规范的制定存在一些疑问。& rdquo叶磊指出:一是现在电动车的安全规范基本都是推荐性规范;二是忽略了商用车的安全规范;三是 被动安全 实验项目缺失。& rdquo有鉴于此,国家标准委也在组织相关单位完善补货。GB《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正在制定中,包括电池组、系统热失控膨胀、系统低温保护、过流保护等新的实验项目。本规范建立于2016年8月,已经讨论了7次。现在正式稿第二版已经发布,正在征求意见。此外,国标《电工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也已制定并修改为初稿,正在征求社会意见。
新能源汽车安全吗?车企要做好安全防护。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安全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电芯、电池模块、高压系统以及整车的安全设计。同时,要做好硬件上的物理保护和软件上的战略保障。
刘振刚主张,首先,碰撞安全系数是考察新能源汽车安全系数的关键指标。基本上,动力电池和热管理系统需要布置在车内不易被碰撞损坏的地方。同时,要利用必要的设计做好碰撞防护工作,如采用加强筋等措施。其次,电池舱的位置需要与乘客舱物理隔离,以防止电池舱着火后火焰迅速蔓延到乘客舱,缩短逃生时间;第三,动力电池在密封的电池盒里。对于动力电池火灾的早期灭火,可以考虑设置自动灭火装置。第四,电动车使用高压电,在使用、修理、灭火救援中基本都存在触电的隐患,所以电动车需要特别注意高压电的保护。
& ldquo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产品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召回缺陷产品也是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 rdquo叶磊指出。据统计,2004年至2016年,全国共召回缺陷汽车1296辆,涉及汽车3669万辆,其中涉及火灾缺陷的召回313辆,涉及汽车1007万辆,分别占总数和次数的24.2%和27.4%。虽然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通过召回为消费者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质量也将是后市场监管的关键环节。
今天的汽车编辑简介就到这里。以上就是汽车编辑简要介绍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已经被大家正视。对于新能源合作伙伴来说,合理使用也是避免故障的有效措施,比如遵循用户手册上标明的充电规范和程序,定期保养,随意停放汽车。
⑽ 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频出,该如何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安全焦虑
想要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安全焦虑那么汽车厂商首先就要解决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安全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安全电池,同时要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安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缓解车主焦虑。毕竟这些年来新能源汽车不断地推广,导致有很多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对于现在的消费者而言我们着重考虑的就是新能源电动车的安全,如果一辆汽车安全都保障不了,那么消费者是不会为新能源电动车而买单的。
一、大力发展安全电池
近几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世界各地发生的召回事故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现代、通用、大众、特斯拉、威马、北汽、LG新能源、三星SDI等国内外主要的主机厂商和电池厂商。尤其是韩国的LG新能源,因为电池的安全性问题,陷入了严重的召回风波,并且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赔偿,LG新能源汽车的相继召回也给整个电池产业敲响了警钟,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