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鲶鱼
1. 特斯拉、比亚迪的下一个战场—芯片,新能源汽车界的瑜亮争锋
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 汽车 的智能信息平台将成为下个致胜点, 汽车 行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设计和制造已达到成熟,未来的发展空间就是信息技术部分,比拼的就是由信息通讯技术为主的智能综合体系。
目前,我国在 汽车 行业芯片研发与制造上都远落后后欧美国家,国际 汽车 电子巨头如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占据全球近7成市场。国产MCU同国际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市场份额还是技术先进性,都远不如国外,我国国内主流的MCU还是8位,大约占比50%,16与32位MCU都分别占比20%左右,从这看出国产MCU大部分集中在低端电子产品领域。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芯片巨头都已快速布局了,这些优势是我们没有的。
在芯片的另外一个战场—— 汽车 电子芯片领域,主控芯片取代MCU芯片将成为主战场,世界芯片巨头也已嗅到巨大的市场商机。而IGBT芯片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我国新能源车领头羊比亚迪实现了国产IGBT“零的突破”后,势必将成为这一赛道的种子选手。而回头看看MCU芯片,虽然场景占据优势,但随着 汽车 产业的变革,行业整合将是它们化零为整,重拾信心的必由之路。
汽车 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正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特斯拉与英伟达合作失利进而自研芯片,比亚迪分拆芯片业务剑指IGBT,英特尔通过收购弯道介入等等, 汽车 行业将接力手机成为资金风投的终端入口热门战场。 汽车 智能化革命的背后, 汽车 行业的“芯片战争”将在智能 汽车 赛道点燃烽火,这也是5G物联网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斯拉的自研芯片打造的车载计算平台,是所有智能功能的基础,这一平台的供应链由少数厂家组成,已比较成熟了。如Mobileye、地平线、英伟达与高通等。特斯拉之所以自研芯片,是因为之前的合作对象提供的芯片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就自研打造了HW3.0芯片。从之前与芯片巨头合作,再到特斯拉自己研发芯片,这无疑已占尽了先机。
特斯拉之所以在中国市场稳居第一的位置,最重要就是信息技术系统的优势,这一切都聚焦在车规级芯片上。今年芯片一直是大家饭后的话题,也让我们开始对芯片重视起来,“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今年是我国智能 汽车 迎来蓬勃发展, 汽车 芯片就是下一个战场!特斯拉强大的原因就在这里,它的优势都来自它的芯片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大家所看到的销量对传统车企的威胁。
特斯拉反应迅速,也是最快入场,从入局到行业领先,特斯拉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近些年 汽车 行业的变革,特斯拉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在2019年,特斯拉销量一举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导者,也俨然成为我国新能源车行业的“鲶鱼”,在全球总销量中占据了16%的份额,随着特斯拉的发展与价格不断调整,特斯拉在的份额或将进一步上升。对特斯拉来说,产业格局也逐渐趋于成熟,市场也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特斯拉掀起的“鲶鱼”效应越来越明显,尽管对我国其他车企有很强的冲击,但其国产率占比不断提高,我国 汽车 相关行业也将受益,然而在核心技术:电机、电控、无人驾驶等方面,国产化率的提升进程依然不明显。这就和马斯克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充满想象力的要求很难在其他芯片巨头得到满足,于是特斯拉拉开了自研芯片的序幕。
华为打造的Hicar智能车载系统,已和国内外30家企业达成合作,支持华为Hicar的 汽车 已经达到了120多款。华为在今年迅速切入 汽车 市场,就是看到了 汽车 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不造车,利用自身通讯技术优势,打造华为智能车载系统帮助企业造好车”的思路快速打开市场。
在今年两会上,有网友或许会发现有个车规级芯片的事被注意到,民革中央今年拟提交关于加快车规级芯片研发,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与储能发展的提案!毫无疑问,我国的车规级芯片也是一块明显的“短板”,受制于人!在传统 汽车 行业我们从落后跟跑的状态已追平了和发达国家的距离,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汽车 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行业跨越到芯片行业的竞争。
比亚迪已经拥有了从IC设计、功率芯片设计、晶圆制造、IC封装测试、模组封装测试的一系列完整产业链。多元化布局让比亚迪成为唯一能和特斯拉抗衡的希望,比亚迪半导体公司通过重组,通过多年集中布局IGBT,如今突破IGBT的垄断,已实现在中国车规级IGBT市场占据了18%的份额。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IGBT的市场需求量大增,而传统芯片巨头均在MCU赛道上。
对比亚迪来说,已打破IGBT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自主设备、制造的IGBT芯片和模组已实现量产,这意味着我国国产 汽车 在IGBT供应链中占据了除电池外的又一高地,更重要的是,国产IGBT能自制自用,结束了依赖进口的 历史 。
目前,我国在消费电子芯片设计已经很有实力,但在车规芯片方面才刚起步。要想打破壁垒进军 汽车 电子芯片市场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在自动驾驶、智能车载系统等方面我国已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以比亚迪、华为为代表。尽管 汽车 电子芯片不需要像消费电子先进的制程,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制造出来,但要想彻底摆脱受制于人还是有难度的。
汽车 电子芯片领域,即将成为新的战场,比亚迪、华为纷纷跑步入场,这场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 科技 战,我国新能源车代表比亚迪能经受住 汽车 行业变革的冲击吗?面对特斯拉的优势,我们更应该重拾信心,虽然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自身优势就是有足够强大的市场,全球 汽车 芯片战争已经打响,我们也已进入了“战斗阵地”!芯片战争对于国内来说才刚刚开始,而智能 汽车 芯片市场或许能让国产芯片开始有立足之地。所谓,路在何方?其实,路一直都在脚下。只要开始去做,一切都还不晚。
2. 20万的特斯拉,将成为国产新能源车的噩梦
特斯拉这条大鲶鱼,它有可能成为通吃市场的大鲨鱼,也有可能成为反咬自己一口的贪吃蛇。
口述 / 吴晓波
某渔村盛产沙丁鱼,但是渔民每次出海捕鱼,返程时船舱里的沙丁鱼总会死一半,只有一艘船可以带回整舱鲜活乱蹦的沙丁鱼,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年轻的渔夫便去询问这位老渔民是如何做到的,老人也毫不隐瞒,说自己是在其中混入了几条鲶鱼。
年轻人大惊失色,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放鲶鱼进去,不是狼入羊群吗?
老人却徐徐解释道: 鲶鱼在沙丁鱼群中横冲直撞,沙丁鱼出于求生本能四处逃窜,鱼群活跃了起来,便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后来, 有人便将这种现象命名为“鲶鱼效应”。 去年,我国中央政府也引进一条“大鲶鱼”。
谁来搅动浑水?
新能源 汽车 一直以来是创业界的巨大风口。
过去5年,中国出现了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很多创业者和风险投资都进入新能源 汽车 赛道。2019年,中国有202家独角兽企业,其中12家是新能源车企。而全球进入独角兽行业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一共只有16家,中国车企就占到了12家。此外,国产新能源 汽车 的新车出产量占到了全球新能源 汽车 产量的53%。
但是这些新入局的车企也有很大问题,比如 烧钱不断,技术创新大同小异,续航里程一拧,“全是水份”。
为了能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中再添一把火,2019年1月,中国第一次允许一家外资 汽车 公司在中国独资建厂,它就是美国的特斯拉。
特斯拉可谓 汽车 界的“苹果”,它从整车制造、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到核心芯片,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和业务壁垒, 而大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还停留在由电池驱动的“造车”思维上。
正是战略上的优越感,给予了马斯克无限的信心和高姿态。马斯克曾是这样评价比亚迪的:“你见过比亚迪的车么?我觉得从产品层面它就是不够好。我不认为比亚迪是竞争对手。”
特斯拉的中国超级工厂建在上海,它从一块平地到第一款车型Model 3出厂,总共只花了357天,简直就是全球 汽车 史上的奇迹。
当马斯克参加第一辆特斯拉下线仪式的时候,一上场就即兴跳了一段脱衣舞。
当时中美贸易摩擦日渐激烈,中国当然非常欢迎特斯拉的举动。同时特斯拉也十分渴望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 汽车 市场。
正是马斯克的中国战略,让特斯拉在2020年这个“最难开局”的年份,完美度过第一季度。而且在全球 汽车 产业凛冬之际,特斯拉反而交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20年一季度销量达到1.67万辆, 几乎是其它所有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总和。 汽车 业务实现营收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 是全球 汽车 行业中唯一一家逆势增长的企业。
预计到今年,国产特斯拉年产量将超过13万辆,而其美国工厂的年产量是15万辆左右。很可能到明年,中国就会成为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
看来,特斯拉已经在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浑水中掀起一阵波澜了。剩下的问题是,沙丁鱼们到底会不会活下来?
特斯拉的“大鱼海棠”梦
沙丁鱼会不会活下来,要看这条鲶鱼凶不凶狠。
自Model 3进入市场后,前有“减配门”(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入自动驾驶硬件降低21倍的HW2.5版本的国产Model 3),后有连续降价,特斯拉不免遭到中国人的灵魂拷问:特斯拉到底给国产车企带来了什么?国家给予你国民待遇,这么快就暴露绞杀国产新能源车的野心了? 鲶鱼会不会成为一条通吃市场的鲨鱼?
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之前,国产新能源 汽车 的价格通过补贴后普遍比特斯拉便宜1/3~1/4,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工厂建成之后,Model 3作为特斯拉产品线的低端车,初始售价35.58万元, 但很快就把价格拉到跟国产新能源 汽车 几乎相同的价格档上,这种降维打击是非常可怕的。
说得现实一点,同样花30万,买了特斯拉会被亲戚夸有出息,而买了一辆蔚来或小鹏,对方问是什么牌子的,茫然之余还要赔笑道:“别管什么牌子,车能开就行。”
4月23日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国家相关部门推出新政:重新恢复之前取消的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补贴,并将补贴延长到了2022年。根据新规定,7月23日起,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不再享受政府补贴。
在此政策出台前,国产Model 3的价格为32万元,这不免有点保护国产新能源车的意味。
而新政公布一周后,马斯克就在特斯拉一季度财报会上宣布: 中国制造的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从32万元降至29.18万元。 特斯拉一下子就钻进了补贴的门槛。在享受补贴后,这款车型的实际售价只需要27万元了。马斯克钻中国政策空子的能力丝毫不比国人差。
何况,特斯拉手里能打的牌太多了。
目前上海特斯拉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是30%。有机构估计, 到今年年底本土化率会达到60%,生产成本将下降20%~28%。 算上国产特斯拉22%的毛利率,最终降价空间为27%~34%。
除此之外,特斯拉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减配,比如阉割AP系统(自动辅助驾驶,是特斯拉的核心 科技 )。如此算来,价格降几万并非难事,我们买到一辆20万元以下的国产特斯拉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特斯拉变成鲨鱼也不是不可能。
马斯克的决心
在经历了一季度的降价销售狂欢后,特斯拉4月销量却不容乐观:3635辆。相比3月份下滑了64.2%,还多了7000多辆的库存车。
降价还卖不动,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变脸太快,消费者一时难以消化,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等等党”。坊间名言“你不买,我不买,等特斯拉价格下来再买”怕是给马斯克泼了一盆冷水。
如果有一天价格真的降到20万,那一定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有很大联系。 而品牌战略的转变,并非短期之事。
从目前的用户画像来看,最爱特斯拉的是上海人;女性比例占19.4%;IT业、消费业和地产业的高收入人群是购车主力。这个群体的品牌诉求和定位是什么?
营销天才们在“平价”和“奢侈”中间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轻奢”,所以开着一辆拉风的特斯拉是新中产一种轻奢的生活方式。
而一旦降价,特斯拉的品牌定位就会从“轻奢”向“平平无奇”无限倾斜。 是将Model 3打造成一辆普通的家庭代步车,以损害特斯拉品牌整体形象的代价通吃市场,还是维持中高端定位,以挽回伤心的老粉丝,这就要看马斯克坚定的决心了。
所以,特斯拉这条大鲶鱼,它有可能成为通吃市场的大鲨鱼,也有可能成为反咬自己一口的贪吃蛇。 特斯拉从35万降到20万,这个降价时间段实际上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们改革创新的缓冲期。
3. 国产特斯拉到底是鲶鱼还是鲨鱼
最近特斯拉确实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甚至整体乘用车市场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国产特斯拉的到来,到底是有鲇鱼效应还是会有鲨鱼屠戮呢?小编觉得,从短期来看,对于国内主机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来说,确实会带来不少的压力,但如果从长期来看,特斯拉的到来,鲶鱼效应肯定还是会到来的。也就是说,特斯拉国产,对于国内整一个新能源产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分析。
小结
特斯拉国产之后,虽然会对相应区间的纯电动车型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对于国内整一个新能源市场来说,肯定是利好的,不仅可以加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教育,提升整体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力,也可以加速国内超充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同时,随着特斯拉国产化程度的加深,国内配套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特斯拉model3降价至24.99万,鲶鱼效应将凸显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特斯拉下调中国制造Model3销售价格或与该车型技术升级和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密切相关,特斯拉研发制造成本因此得以下降。同时,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使价格体系变得公开透明。
而此次特斯拉国产Model3车型价格的下探,对于20万元级汽车市场的冲击不可谓不大。“特斯拉这一举动就像一条‘鲶鱼’进入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对20万元级市场的自主品牌新能源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同时也会波及到一些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型之后的定价策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公开表示,在这个价位上,原来15万~40万元售价的电动汽车竞争压力只会加大,不会缩小。特斯拉这条“鲶鱼”将给国内汽车市场和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特斯拉对新能源车发展有什么重大贡献吗
特斯拉对新能源车发展有什么重大贡献吗?特斯拉国产化进程加快,而且价格还在降低。这对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形成了比较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这个行业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前景。特斯拉就像一条鲶鱼一样来到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在他之前很多车企还在执迷于骗补、虚写里程等没什么担当的事情。特斯拉一来,对他们直接形成降维打击。以前所玩的花活在绝对实力面前全都没有用了。现在能打败特斯拉的,或者说在特斯拉的打击下存活的方法。只有加大自己的研发力度,提高自己的产品的水平,让人民群众能够更认可你的产品。再者就是和特斯拉形成差异化经营。
6. 风暴眼|新能源车暴涨,“平价”特斯拉才是真鲶鱼
出品:凤凰网《风暴眼》
2021年上半年过去了,还记得曾经在上海车展轰动一时的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吗?她还在想办法拿到事发前的“完整数据”。
在得到加拿大另一位车主所分享的、比自己多了14页的数据后,她说,但“我们都没有制动踏板这一项关键数据”。
事件尚未水落石出,但并没有妨碍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拿出一份漂亮的销量数据。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6月特斯拉在华销量超过13万辆,接近去年全年的总量(14.8万辆)。
2021年上半年,特斯拉继续祭出杀手锏,Model 3又降价数次。并在7月8日,发布了大杀四方的低配Model Y售价,即国产Model Y标准续航版,单电机、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为525km,仅售27.6万。
一时间,特斯拉官网瘫痪。消息称,订单排到10月份。
“虽然我不买,但会推荐别人买”,一位不喜欢特斯拉的 汽车 发烧友如是说。因为,“单纯从这个价位看,特斯拉纯电SUV还没有强的竞争对手。”
去年,Model 3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为最畅销的车型,而且电动燃油通吃,当时理想 汽车 创始人称之为“灭顶之灾”,“一辆445公里续航的车干翻了一切”。
今年的市场数据证明,并没“灭顶之灾”,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都在经历暴涨的狂欢。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增速反而没有跑赢大盘。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今年1-6月新能源 汽车 销售120.6万辆,是去年同期的3倍。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乘用车销量达114万辆,在乘用车总销量的占比已经达到了12%,这是一个 历史 性的数据。
过去四年,新能源车市场从未有如此盛况。
2017年,主管 汽车 的三部委在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 汽车 年产销达到200万辆”。2018年,中国新能源销售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势头还算不错,但基本靠补贴;到了2019年,在退补的打击下,新能源车销量只完成了120.6万辆,反而下滑了4%;尽管2020年因为疫情延缓了退补,也只完成了136.7万辆,距离200万辆目标相差很远。没想到今年才过了半年,就达到了120万辆。
中汽协表示,预计2021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为240万辆,同比增长76%。
中汽协副总工许海东解读,“供给和消费两端都有增长预期。同时,双积分核算门槛提高也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更多新能源 汽车 。”
官方的解释太理论,从各家车企细节看,答案也许更形象。因为不光市场总量爆发,格局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北汽沉没,比亚迪逆袭
在补贴丰厚的时代,北汽和比亚迪是南北两家各自认为是第一的车企,前者称其为“纯电动车第一”,后者则主张“新能源车第一”。
2018年的高光时刻,北汽新能源纯电车销量达到15.8万辆,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22.7万辆。
之后随着2019年补贴退坡,2020年疫情导致运营车辆缩减,北汽新能源开始断崖式下跌,甚至彻底的沉没。2020年,销量直接跌到2.59万辆,2021年上半年,继续跌到6959辆。回过头来,行业猜测,北汽新能源过去的销量里可能含运营车的“水分”偏高。
“2020年,在20万级别的国产特斯拉的对比下,原来北汽、上汽、吉利那些自主电动车退补后性价比太低了”,行业分析认为,尽管不是同价位,但是频繁降价后的特斯拉输出了降维打击。
“有的消费者干脆直接加几万升级买特斯拉了,尤其是北上广因为牌照买车的消费者。”还有部分消费者因为特斯拉降价,对未来的新产品持较高预期,选择持币待购。特斯拉的销量有大约80%来自消费力较强的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总之,2020年,不断降价的特斯拉给退补后的中国市场上了痛苦的一课。
“上海给特斯拉独资建厂开绿灯,影响太大了”,行业协会的专家私下告诉凤凰网 汽车 ,此举只看到地方利益,没有兼顾到对整个行业的冲击。
2021年,穷则思辨,一些品牌开始崛起。
在价格的压力下,显然自产电池的比亚迪要抗打一些。在微跌中坚持两年后,今年6月迎来逆袭。以月销40116辆的成绩,成功超过特斯拉,夺回了新能源销量第一的位置。其中,DM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EV纯电动车型双双突破 历史 记录。
比亚迪的崛起,主要是靠采用刀片电池的汉成功热卖。今年前6月,比亚迪新能源的销量累计约15万辆,而汉则累计销量超9万辆,已经成为比亚迪的主要支撑。目前,比亚迪单车售价已经突破15万。
“我觉得不是没有市场,是没有一个特别好的产品解决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去年年底时任比亚迪 汽车 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长江,对当时高端和低端“两头热”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分析。
去年年底,上汽通用五菱的低价电动车和特斯拉的中高端车,让整个新能源市场呈现“两头热”现象。仅过半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有了全新的格局:更便宜的特斯拉直扎大众市场,腰部企业别无选择,只能放手一搏。
15万级的大众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今年有了明显的复苏,新能源 汽车 “两头热”的现象已经悄然改变。
除了比亚迪外,广汽埃安新能源也在该细分市场有了明显的突破。数据显示,广汽埃安新能源今年前5月销量为34329辆,其中补贴后13.96万-20.58万的AION S车型,今年前5月累计销量为24536辆。
五菱又出神车?
“原来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要么升级,要么低价”,新能源行业分析认为。
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属于前者,上汽通用五菱则属于后者。
在五菱MINI上市前的吹风会上,彼时他们已经在柳州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下,取得区域成功,正担心柳州模式是否能在全国复制。
事实证明,柳州政府支持不是必须的,价格才是王道,仅凭五菱宏光MINI EV一款车型就拯救了一个品牌。
曾经,占据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半壁江山的低价电动车被监管打压,在政策的调整下,该细分市场的巨大的升级需求正快速释放。五菱宏光MINI EV等的爆红,承接了这种需求,正规军的参战,显然具有高举低打的优势,因此有更多的车企加入该细分市场的竞争。
在五菱宏光MINI EV的带动下,长安 汽车 也在去年年底推出2.98万起的奔奔EV国民版。数据显示,长安 汽车 今年前5月的新能源销量为22879辆,其中奔奔EV的销量为22793辆,低价电动车依然成为长安新能源的支撑。
目前,哪吒、零跑和长安 汽车 纷纷推出低价电动车,并且均处于单月销量暴涨状态。此外,上汽乘用车推出的10万以下的电动车科莱威,单月销量也处于TOP10之列,并且也处于暴涨阶段。
大众ID系列在华水土不服?
当然,特斯拉并不是高枕无忧,在欧洲,他们已经遭遇了大众ID家族的阻击。只是在国内市场,ID家族还没有玩转。
据EV Sales网站公布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5月份全球销量第一为特斯拉,销售了6.03万辆,第二名为比亚迪,销售了3.17万辆,第三名为大众,销售了2.92万辆。并且,在今年1-5月的销量中,大众以11.88万辆的成绩,同样跻身第三位。
大众电动车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欧洲市场。目前,大众ID系列在欧洲单月销量近 8000台,已经成为欧洲最畅销电动 汽车 。
大众要想进一步缩短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必须拿下中国市场。
目前,大众在中国已陆续推出ID.4和ID.6系列车型,但是效果并不明显,5月份南北大众两款ID.4电动 —ID.4 X和ID.4 Crozz,合计销量为1213辆,相比4月份还少了200 台。
ID.6成为大众提升销量的关键。因此,在今年6月18日,上汽大众ID.6X以23.98-33.58万元(补贴后)上市,被认为将扭转局面。
可是,在7月5日,ID.6X的兄弟车型——一汽-大众ID.6 CROZZ公布价格后的第三天,特斯拉推出了Model Y标准续航版车型,价格下探到27.6万。
显然,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价格是有意为之,针锋相对的贴身肉搏即将在下半年展开,一个想赢,一个输不起,中国成为大众与特斯拉较量的关键战场。而平价版Model Y到底有多大杀伤力,也将在下半年揭晓。
造车新势力两极分化
蔚来6月销售8083辆,同比增长116.1%;理想 汽车 销售7713辆,同比增长320.6%;小鹏 汽车 销售6565辆,同比增长617%。造车新势力前三强仍是蔚来、理想和小鹏 汽车 三家。从数据可以看出,理想 汽车 和蔚来两者的差距并不大,而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的增长十分迅猛。
在国产ModelY未上市之前,“蔚小理”跟特斯拉之间尚存一条SUV车型偏好带来的护城河。当这款27.6万的特斯拉SUV来袭,会对新造车第一梯队产生多大影响犹未可知。
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明显不同。紧随小鹏 汽车 之后,哪吒 汽车 6月销售了5138辆,同比增长536%;零跑 汽车 销售3941辆,同比增长893%。一个比一个猛。
哪吒和零跑的爆发,秘密很简单。
去年6月零跑 汽车 推出售价6.58万元起的零跑T03车型,10月份又推出价格5.98万起的零跑T03 400轻享版,从此零跑 汽车 的销量快速攀升。同样,目前支撑起哪吒 汽车 销量的也是一款5.99万元起的A0级车型。
正如前文所说,哪吒 汽车 和零跑 汽车 销量的增长,主要依靠低价小型车,这和售价30多万的理想 汽车 有着明显的区别。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主要以中高端市场为主,而第二阵营却以低端市场为主。
总体来说,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格局已经与去年大为不同。
特斯拉与大众的竞争已经正式摆上台面,传统车企比亚迪、广汽埃安新能源在大众新能源消费市场已经展露出很好的势头。低端市场中,因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正吸引长安 汽车 、哪吒 汽车 和零跑 汽车 等品牌效仿。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组合依然牢固,第二梯队的哪吒和零跑正以低价电动车意图闯出一条新路。而学习新造车的极狐、岚图、智己、极氪等传统车企新品牌还要等子弹飞一会。总之,在消费升级、产品迭代的影响下,每一个细分市场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暂时落后。除了前文提到一落千丈的北汽蓝谷,6月自主销量的一哥吉利缺席了新能源市场的TOP10,吉利在新能源细分市场量小势微,距离吉利两个蓝色目标的实现差距较远。
结语:
2020年,在被问到国产特斯拉降价会造成什么影响时,时任工信部部长、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会回答说,“短期内无疑会给国内的其他新能源 汽车 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我们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坏事有的时候能变成好事,可以倒逼我们的 汽车 企业……加快战略的转型,……总而言之,一条鲶鱼可能把整个一池水搅活。”
而上一次他提到“鲶鱼”理论是2015年。当时政府选择开放一些新能源造车指标,吸引新势力加入,“我们希望能够放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
如今看来,虽然第一批鲶鱼“蔚小理”都没有“分配”到资质,而是各自解决,也没有形成太大的市场影响,但是确实暂时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蔚来 汽车 的用户学尤其被很多传统车企学习。但是不断降价的特斯拉所形成的压力,已经让豪华阵营、新造车和大众、比亚迪等品牌都感受到了,显然更符合鲶鱼的人设。
7. “鲶鱼”特斯拉越游越快,但它并不缺对手
文/周雄飞
特斯拉,这条“鲶鱼”越游越快。
北京时间7月23日凌晨4点,特斯拉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实现净利润1.04亿美元,这也是继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实现盈利后,首次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财报发布前,像彭博等一些分析机构就对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做了测算,一致认为不会高于53.98亿美元,毕竟在去年同期,特斯拉还处于亏损之中。
但特斯拉和老板埃隆马斯克一样,都不会按套路出牌。
根据财报数据,特斯拉第二季度实现营收60.4亿元,超远彭博测算的53.98亿元。受财报利好影响,特斯拉的市值已接近3000亿美元,约等于20个蔚来 汽车 的市值。
而当浪潮褪去后,说不定特斯拉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着许多对手。
就在很多车企仍处于黑天鹅的“余震”后的恢复期时,特斯拉却收获了第四个季度的盈利。
根据财报显示,特斯拉2020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4.51亿美元,此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3.4亿美元、3.9亿美元和2.27亿美元。 有这样好的成绩其实也不意外,由于之前疫情影响导致工厂关闭,只能通过员工降薪从而减少了运营支出。
据了解,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下,特斯拉全球四大工厂除上海的超级工厂之外,基本都关闭了很长时间。于是,4月7日晚间,特斯拉公司内部流传着一份电子邮件,邮件表示将在6天后开始消减所有员工的薪水,并遣散部分小时工。
或许正因为做了这样的措施,才让特斯拉在2020年第一季度有了2.27亿美元的净利润。
另外,就在美国三大工厂关闭的同时,在中国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却成为了首批复工的企业之一,于2月10日开始马力全开,产能很快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根据相关数据,今年2月,国产特斯拉的上牌量已达到2132辆,而像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仅为特斯拉的一半,甚至一辆都没卖出去。
销量大好的背后,是依靠价格优势所支撑的。
今年5月,特斯拉又一次对Model 3进行价格调整,其标准续航升级版的补贴售价为32.38万元,但为了能蹭上国内新能源政策补贴,将价格调整到了29.18万元,在加上补贴后,消费者买Model 3只需要27.15万元。
而特斯拉能做到价格优势,是对成本的控制。
首先是自建工厂带来的优势。为了应对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等庞大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特斯拉分别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整车工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一切的成本。
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显示,上海超级工厂的人力成本,仅为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1/10左右,在这样的现状下,可以为特斯拉将利润率提升30%以上。除此之外,埃隆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在2020年底国产零部件率达到80%,这将进一步实现成本的优化。
在降低成本方面,特斯拉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车辆方面,同时在电池方面也在做着尝试。
就在6月底,特斯拉宣布将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合作研发“百万公里”电池;另一方面,据其他媒体报道,特斯拉自家电池厂也正在扩建。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当特斯拉电池进一步成熟后,国产特斯拉的价格还会进一步降低。
在产能和价格的双重护航下,国产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中迈入“快车道”,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没有对手。
“感谢中国政府!”
2020年1月7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仪式现场,埃隆马斯克兴奋的说出了这句话。现在看来,他当时除了兴奋之外,不知道是否已经做好准备面对现在国内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但可以肯定的是,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对特斯拉的价格碾压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有点残忍,但竞争充满乐趣。” 李斌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就在特斯拉这条“鲶鱼”进入国内市场后,虽然与诸多造车新势力们开始近身搏斗,但也让国内投资者们看到了新能源 汽车 的潜力和激活了这些新势力们的求生欲望。
整个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寒冬期”和淘汰赛后,杀出重围的第一梯队 汽车 又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蔚来 汽车 在今年4月在拿到合肥建设等投资的70亿融资后,又在近日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安徽分行等六家银行的104亿元综合授信;理想在6月初完成美团领投的5.5亿美元D轮融资后,就宣布IPO;小鹏紧随其后,在7月20日完成C+轮融资后,也开启了IPO。
除了获得融资之外,被视为新能源 汽车 最大“心病”——亏损问题,也正往好的方向发展。 根据理想 汽车 招股书,已在第一季度实现了毛利率转正;而对于蔚来,从招股书中也透露出毛利率转正的信号,并表示将在2020年底,整车毛利率可达到两位数。
而在消费者并不信任的产能和电池续航方面,蔚来和小鹏也做出了调整。
就在今年5月,与蔚来 汽车 一样曾是通过代工完成车辆的量产的小鹏 汽车 告别了“代工时代”,新车型P7将在小鹏 汽车 肇庆自建的工厂中实现自主制造。在电池方面,蔚来 汽车 近日宣布将成立电池资产公司,并申请了“无线充电”专利,将有望使充电更为便利。
虽然目前来看,国产新势力们在交付和盈利水平上与特斯拉还有一些差距,但在未来逐渐实现自我造血后,新势力们将会拥有与特斯拉打持久战的实力。至少在国内市场,特斯拉并非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让特斯拉为之担忧不止是造车新势力们。
像国产老牌车企比亚迪、上海 汽车 和江淮 汽车 、还有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等合资车企都已实打实的在销量上面威胁到了特斯拉。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6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排名可以看到,比亚迪、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在销量上面都远远超越特斯拉的销量。
现在看来,就在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快速发展的同时,他的对手们并没有为之停滞和后退,而是在努力追赶或者早已超越它。
因此,特斯拉这条“鲶鱼”在越游越快的同时,还是需要警惕周围的环境,不然在未来说不定会被更多对手所超越。
8. 特斯拉一刀砍掉3.7万,是否会产生鲶鱼效应
从本质上来看,由于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巨头,因而它降低旗下车型售价的行为很可能会引来其它车企的跟风,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鲶鱼效应。
9. 特斯拉的全面国产化,将引发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鲶鱼效应
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新能源市场因为全面退补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历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无政策补贴下,外界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担忧。除了自身后劲不足,面对特斯拉的国产化进程,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未来也着实让人捏着一把冷汗。
中国新能源车企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转变,如何应对这场转变,特斯拉为中国新能源车企树立了标杆的同时,也对新能源市场进行了盘活。特斯拉的国产化进程,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场鲶鱼效应,诸如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活下来,“蔚来们”必需只能加快速度游动起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