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报告
① 国内新能源汽车会怎样发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纯电动汽车销量及占比、碳中和时期新车销量中各燃料类型占比预测、不同燃料类型汽车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等
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较高,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得到提升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其销量会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扩大而扩大。2016-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突破11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达到81.6%。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② 新能源汽车国外发展现状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主要汽车公司积极参与,在产品研发、示范和试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电池技术突破尚未明朗前,国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重点一是发展小型乘用车,二是发展大型公交车、市政、邮政等特殊用途车辆。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通常采用增程式方案,在纯电动汽车上增设常规能源系统为车辆补充电能。纯电动汽车的攻关重点集中在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方面。
③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00万辆,产销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动力电池制造企业、中游的整车厂和下游的充电桩产业以及汽车后市场。
能源供给体系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
同传统燃油车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需要完善的能源供给配套体系的建设,快捷、高效、覆盖面广的能源供给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前提,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体系已经搭建起来,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充电模式,一种是换电模式。自充电模式是很多国家研究的重点,从技术路线来讲主要包括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形式,前者可充分利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进行充电,满足车辆运行的需求,多集中于居民小区及办公区域停车场。快充则是在特殊需求下对电能的补充,主要建在机场、火车站、医院、购物中心、加油站等公共场所;换电模式是一种将车辆及电池分开考虑的形式,用户可以像加油一样及时得到能源供给。
中国动力电池PACK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动力电池PACK市场有车企、电池厂、第三方企业独立运营模式,同时也有合资生产的模式。不论是车企、电池厂或是第三方企业为了更好地整合企业资源与技术,合作模式多样。
传统和新兴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策略
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策略方面,传统车企倾向于在自有内燃机技术基础之上,先推过渡型新能源汽车如插电混动汽车,而新兴车企则更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研发。
近七成新能源汽车存在里程衰减
根据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部分受访车主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购买时间,有近七成车主表示新能源汽车出现不同程度的里程衰减。电池的衰减与行驶里程和温度有关。一是行驶里程越长,充电次数越多,衰减越大;二是温度越高,衰减越大。此外,据媒体报道,车主实际用车时续航里程与购车时部分商家宣传不符,也是车主感到出现续航衰减的原因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推出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充电桩产业的发展,充电桩的发展渐入佳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包括三个环节,上游设备生产商、中游充电运营商和下游问题解决商。国内参与充电设施运营的包括:专业的充电运营商、电动汽车企业、网络运营服务公司等,主要通过搭建运营平台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增值服务”,但因前期投资巨大且电动车尚未大规模应用,充电运营行业普遍没有实现盈利。另外,在现实状况下,充电桩的互联互通正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其作为发展难点一直被行业诟病。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政策利好 充电桩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由于利好政策的推动,分布式民营充电站在全国迅速建立,而面对这个充电潜力巨大的市场,民营资本已经纷纷加入。
2、动力电池冷却技术升级
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动力电池PACK热管理技术将会日渐突出,冷却技术也将进一步升级。
3、新能源汽车将在电动基础上,借力互联网创新思维,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将会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与自动化驾驶与共享出行相叠加。并将引领未来的出行格局,对绿色环境和绿色交通产生深远的影响
4、在硬件供应链方面具备独特堡垒的整车企业将在竞争中获利
在整车厂投资标的方面,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没有那么开放化的现阶段,安歇在传感器、动力电池以及其他零部件等硬件具备独特堡垒的整车企业将在竞争中获利
④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怎样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按用途划分中国不同种类新能源汽车占比
新能源产销规模翻倍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仅比欧洲少3.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7.92万辆,排全球第三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
在销量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七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纯电动汽车占据八成市场
按动力系统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划分,纯电动汽车是我国产销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种类。2021年纯电动汽车产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82.99%,销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82%。
按用途划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均占全国汽车总产销的95%左右,是按用途划分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最多的类型。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年11月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目前市场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来看,纯电动车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何,前景分析
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取得长足进步。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8%。
不仅有长足进步,而且与燃油车市场格局不同,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以自主品牌为主,自主品牌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90%以上份额。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向龙头车企集中,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为代表。
具体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比亚迪以15.58万辆的零售量排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首位,市场份额达到22.85%;北汽新能源紧随其后,前11月零售量为7.76万辆,市场份额约为11.38%。
比亚迪能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一方面是其在去年逐渐摆脱了低端微型轿车的束缚,车型布局更高端;另一方面是比亚迪坐上了十八个省份的头把交椅,一举改变了此前北汽主导的区域格局。
区域竞争方面,北方、华东、华南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销售地,2018年前11月零售额份额分别占到26.91%、28.87%、26.17%,合计比重超过80%。相比去年全年,华南新能源零售份额提升明显,多数城市的新能源零售都出现高增长,如深圳、广州、柳州的零售分别为7.94万辆、3.91万辆、1.91万辆,同比增长220%、230%、349%。
车型格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级别正从微型向小型、紧凑型等更高级别上移。2018年前11月,新能源微型车零售份额为29.66%,较去年全年大幅下滑21.68个百分点;而小型级别份额由去年全年的9.31%提升至今年前11月的13.05%,紧凑型级别由31.23%提升至40.22%,中型、大型等其他也由8.12%提升至17.07%。
另外,在新能源客车市场,2018年全年,全国5米以上客车累计销售20.73万辆,同比下降15.92%。其中,宇通、福田欧辉、中通位居前三,全年累计销量分别达6.07万辆、2.06万辆、1.35万辆。
行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双积分政策的落地实施,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双积分政策将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产品研发上,避免部分企业对于政策过渡依赖和骗补的行为,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竞争趋势方面,未来三年,合资品牌将密集投放新车型,自主品牌在SUV市场压力相对较小,在轿车市场面临压力大。在SUV市场,欧系品牌未来两年将会在A+级传统车平台上大规模推出插电版本车型,日系品牌相对比较保守,主要发力点在A0级SUV电动化;在轿车市场,轿车是自主品牌的弱项,合资朗逸、轩逸等爆款车电动版陆续上市,欧系品牌和日系的日产A级轿车纯电化、A+级轿车插电化趋势加速,日系丰田、本田A级轿车插电化也在提速,在轿车领域,国产比亚迪等品牌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有望迎来新一轮产品升级。这得益于近几年的技术及市场积累,自主品牌逐渐拥有了针对于新能源特有平台开发的技术以及成本支持,比亚迪、北汽、上汽、奇瑞等车企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可以推出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最后,新能源车企也将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国际标准话语权和影响力。我国政府也将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进行海外布局,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共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⑥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日渐增多,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对出行便利性的要求提高,且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出行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结合环保的需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在2025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本土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吉利、江淮等企业都开始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做出了部署。
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链全景梳理:新能源汽车制造成为重要的一环
新能源汽车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包括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等,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制成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零部件,如:电池、电控、电机等。
对于新能源全车而言,电池、电控、电机等零部件相当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对于新能源汽车犹如心脏般的存在,电池、电控和电机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历程,动力系统等关键指标。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是新能源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包括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⑦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呈上升趋势
全球新能源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宣布将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并且在2050年全面停止使用燃油车,欧洲出台最严格碳排放政策,政策倒逼大车企转向电动化。2018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增速发展,2019年增速有所放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217万辆,2020年产量约为255万辆。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⑧ 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居民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至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5.61%。然而,汽车数量的增加带来了石油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城市间拥堵空等问题,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2014年,全球市场共销售电动汽车353522辆,同比增长53%。今天,E国分享了一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市场分析报告。本文将从市场分析、发展趋势、产业研究和案例分析四个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和生态。
⑨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首先看一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有70多万辆,增长速率是40%,要比我国传统的增长速率高20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足1%,所以说在全球大的形势下,它的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可以看到目前来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区域追求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在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很好。
⑩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按用途划分中国不同种类新能源汽车占比
新能源产销规模翻倍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仅比欧洲少3.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7.92万辆,排全球第三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
在销量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七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纯电动汽车占据八成市场
按动力系统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划分,纯电动汽车是我国产销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种类。2021年纯电动汽车产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82.99%,销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82%。
按用途划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均占全国汽车总产销的95%左右,是按用途划分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最多的类型。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年11月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目前市场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来看,纯电动车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