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发展新能源汽车
1. 电动车襄阳x是啥牌子
新能源汽车标志像个X是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小鹏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及制造商,致力于通过数据驱动智能电动汽车的变革,引领未来出行方式。
发展历程
2016年9月,小鹏汽车正式发布首款车型——小鹏汽车BETA版,定位为一款纯电动SUV。
2017年6月,小鹏汽车宣布完成22亿元A轮融资,由优车产品基金领投。
2017年10月,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正式下线。
2017年12月,阿里巴巴正式投资中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小鹏汽车。
2018年1月,小鹏汽车交付了39辆汽车,成为售价进入乘联会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的互联网造车企业。
2018年12月,小鹏汽车宣布G3正式上市,并于同期启动交付。
2020年4月,小鹏汽车宣布P7正式上市,并公布新车售价。
2. 襄阳的自然资源
植物
襄阳市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5种,隶属162科778属。境内珍稀植物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树种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珙桐、秃杉、钟萼木、香果树、水杉8种,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蓖子三尖杉、厚朴、鹅掌楸、香樟、杜仲、大叶榉、楠木等16种;湖北省级珍贵树种有三尖杉、粗榧、蜡梅、白皮松、小勾儿茶、黄檀、银鹊树、楸树、紫斑牡丹、南紫薇、大叶冬青、黄杨、阔叶女贞等3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0多种。发现有地径57公分、长1500米的世界罕见的古老藤本植物——常春油麻藤。
动物
按保护级别分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别有10种、50种和190种。襄阳市有野生动物268种,其中鸟类151种,兽类60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按保护级别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林麝、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马鹿、猕猴、黑熊、红腹锦鸡、鹰类等50种,国家“三有”(即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保护和湖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8种。 襄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襄阳市常住人口为5500307人;襄阳常住人口数量位于全省第四,仅次于武汉、黄冈、荆州。其中枣阳市常住人口最多,达到1004741人;鱼梁洲常住人口最少,不足1.3万人。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783550人,占总人口的50.61%;女性为2716757人,占总人口的49.39%。市常住人口中,0至14岁的人口为824860人,占总人口的15.00%;15-64岁的人口为4208288人,占总人口的76.5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67159人,占总人口的8.49%。
截至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560.0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01%。人口出生率为11.04‰;死亡率为3.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6‰。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7.7:29.5。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7.1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8:57.7:29.5调整为11.9:56.9:31.2。 201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6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3.7万吨(100.7亿斤),增长0.2%;棉花产量3.0万吨,下降27.9%;油料产量24.9万吨,下降0.4%;蔬菜产量320.8万吨,增长2.5%;茶叶、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2万吨和128.9万吨,分别增长13.1%和6.2%。
2014年,全市生猪出栏644.8万头,增长3.0%;羊出栏174.1万只,增长7.7%;牛出栏70.6万头,增长5.9%;家禽出笼8780万只,下降2.6%;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4.8%。
2015年粮食总产101.1亿斤,比上年增加0.3亿斤,增长0.3%,继续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其中,夏粮总产46.3亿斤,增长0.2%;秋粮总产54.8亿斤,增长0.5%。二是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市猪出栏620.4万头,比上年下降3.8%,牛出栏71.8万头,增长1.7%,羊出栏177.6万只,增长2%,家禽出笼8317万只,下降5.3%,禽蛋产量28.1万吨,增长3.8%。三是渔业较快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21.7万吨,比上年增长9.5%。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可比价)。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3%。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汽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增长16.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2.2%,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2%,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9%、9.7%、11.5%,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3.1%。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97.4亿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利润增长12.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12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2%,其中,工业用电量82.1亿千瓦时,下降1.5%。 投资
201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3.5亿元,增长22.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48.3亿元,增长22.5%。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0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13个。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2.3亿元,增长7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0.4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投资1214.4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35.5亿元,增长26.0%。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0.9亿元,增长9.6%。房屋施工面积2422万平方米,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面积57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4.7万平方米,下降19.1%。商品房销售额250.9亿元,下降4.6%。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内贸
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亿元,增长13.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36.3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2.6%。
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8个、0.6个、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千亿元,达到1059.9亿元,增长13.2%;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百亿元,达到105.2亿元,增长11.8%。
外贸
201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72万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总额173843万美元,增长21.2%;进口总额22729万美元,增长23.5%。全市新批外资企业23家,下降4.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63145万美元,增长17.5%。
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进口2.5亿美元,增长12%;出口突破20亿美元,达到21.6亿美元,增长24.1%。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
交通
2014年,全市公路里程2713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5660.3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251.1公里、通村公路1117.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66个、简易站及招呼站2294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448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483.2亿吨公里,增长14.4%;公路旅客周转量47.6亿人公里,增长23.2%。襄阳机场现已开通13条航线,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8662架次,比上年下降0.7%;旅客吞吐量67.7万人次,增长12.6%;货邮吞吐量2388.3吨,增长10.9%。
邮电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2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42.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5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0.6万户。
旅游
2014年旅游总人数3357.3万人次,增长18.7%。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9万人次,下降0.6%;国内旅游人数3252.5万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221.4亿元,增长22.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685.5万美元,增长23.4%;国内旅游收入219.2亿元,增长22.4%。
财政
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67.8亿元,增长2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2亿元,增长30.1%。其中,税收收入177.6亿元,增长25.6%,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3%。
201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2.1%。
金融
201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84.0亿元,比年初增加302.0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563.6亿元,比年初增加231.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0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34.0亿元,比年初增加9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5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
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05.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7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79.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4.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447.6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24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8.3亿元。
保险
全市保费收入55.1亿元,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增长19.4%;人身险保费收入38.5亿元,增长20.8%。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7.5亿元,增长12.2%。其中,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7.9亿元,增长3.4%;财产险赔款支出9.6亿元,同比增长20.7%。
3. 襄阳市樊城区朱坡有新能源汽车快充电桩吗
有。襄阳市樊城区朱坡新能源充电桩由汉江智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共包含12个直流充电枪和20个交流充电枪,可满足32台车辆同时充电。
4. 襄阳的汽车产业有多发达
襄阳的汽车产业有多发达?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零部件到整车、从传统动力 汽车 到新能源 汽车 、从单一的 汽车 制造业向 汽车 产业化迈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襄阳 汽车 产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高高昂起襄阳工业发展的“龙头”,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目前,襄阳已成为东风 汽车 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 汽车 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生产基地和众泰 汽车 生产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 汽车 )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 汽车 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拥有国家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国家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 汽车 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 汽车 及零部件检测机构,形成了集制造、物流、商贸、试验、检测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 汽车 产业链。
借“东风”起步乘风破浪 汽车 产业产值跃升至两千亿级
改革开放前,襄阳仅有7家为东风 汽车 公司(原第二 汽车 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配套的 汽车 零部件企业,处于 汽车 零部件生产和加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二汽在襄阳开辟第二基地(当时称二汽襄樊基地),为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此,襄阳 汽车 产业开启了乘风破浪的航程。
这一时期,为配合二汽战略东移的发展部署,促进地方 汽车 工业崛起,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了“依托二汽、大力发展 汽车 工业”的战略抉择。一批原来从事机械加工和农机生产的企业陆续发展成为二汽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短短几年,全市 汽车 及零部件企业发展到95家,初步形成了二汽系列产品配套、配件、协作的生产格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步入快速成长期。1992年5月,神龙 汽车 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并在襄阳建设发动机工厂。随后,二汽更名为东风 汽车 公司(简称东风公司)。
1992年9月,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紧接着,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下线,标志着襄阳 汽车 产业开始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东风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在襄阳成立后,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相继落户襄阳。随后,东风小霸王轻卡等 汽车 新品种在襄阳正式投产或下线。
2000年,全市 汽车 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5%。
因东风而兴,乘东风发展。经过10年的培育和发展, 汽车 产业迅速成长为我市的龙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 社会 发展的第一引擎。
2010年,全市 汽车 产业实现产值1074.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襄阳成为全国千亿级 汽车 产业城市之一。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 汽车 产业产值达2011.4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17年,全市 汽车 整车产量突破3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27.9%(全国增速为3.2%)。
2018年,在全国 汽车 产业负增长背景下,襄阳 汽车 产业逆势而上,全市 汽车 产量突破38万辆,同比增长23.4%。
目前,全市从事 汽车 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企业达到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8家,过亿元企业200多家,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
产值从百亿级跃升为千亿级,襄阳 汽车 产业用了10年,而从千亿级到两千亿级,只用了5年。
向高端迈进向集群发展 “襄阳造” 汽车 及零部件国内领先
2003年,东风日产第一款高档轿车——天籁在襄阳下线,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2012年,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标志着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向高端产业链跨出关键一步。
2014年,东风日产高端乘用车英菲尼迪在襄阳下线,襄阳成为英菲尼迪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2015年,东风日产全新旗舰SUV新楼兰正式下线;2016年,高级轿车“西玛”在风神襄阳 汽车 有限公司投产,襄阳乘用车品系不断完善,全国中高端乘用车生产基地的优势地位凸显。
2018年,我市成功引进东风日产畅销车型——奇骏,并于5月正式在我市实现量产,为推动我市整车结构升级、全年产量再创新高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湖北美洋 汽车 成功导入“君马MEET3”“君马SEEK5”两款SUV车型在我市生产,正式开启我市 汽车 产业国有与民营板块“双轮驱动”新格局。
一个个项目落户,一款款新车型推出,襄阳 汽车 产业不断向高端化迈进,带动我市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增效,提升了襄阳 汽车 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襄阳整车产能达到80万辆,发动机产能达到131万台,车桥产能超过100万根。主要产品有东风日产天籁、楼兰SUV、奇骏SUV、豪华车英菲尼迪等乘用车,东风小霸王、多利卡轻卡、东风御风高端轻客等商用车,东风天翼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特种车)等整车系列,东风标致、雪铁龙发动机,东风德纳车桥,骆驼蓄电池以及车身总成、变速器总成、车架总成、电气和仪表系统总成系列,轴承、座椅、灯具、蓄电池、调角器、车门锁、发电机、起动机、摩擦材料、油品化工等分总成系列。其中,轻型商用车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三;客车底盘位居国内第一;商用车车桥规模位居亚洲第一; 汽车 蓄电池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座椅调节装置和 汽车 轴承位居国内自主品牌行业第一位;动力总成生产规模和 汽车 摩擦片生产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试验检测机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以来,围绕整车和关键总成近地化配套以及集群集聚发展,襄阳 汽车 产业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枣阳、谷城、老河口、南漳、保康、宜城等区域的发展格局,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了东风 汽车 零部件产业园、东风日产英菲尼迪产业园、东风德纳车桥工业园、神龙工业园、美洋 汽车 工业园、谷城三环工业园、枣阳专用车产业园、南漳机电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配套能力和集聚度不断提升。
创新突破打造最强增长极 建设“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
2002年新能源 汽车 产业起步;2009年第一辆新能源整车下线;2010年东风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开工;2013年被列为国家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示范城市;2016年由襄阳制造的首款纯电动轿车——东风俊风ER30下线……从少数企业 探索 ,到形成集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和研发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襄阳经济发展的最强增长极。
2018年新能源 汽车 整车产量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23.7%;新能源 汽车 产值突破2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均创 历史 新高。
坚持 科技 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本世纪初,一批从事电气、电机、 汽车 改装、整车生产的企业、研究机构,相继进入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研发和整车改装领域进行 探索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进行新能源 汽车 整车底盘设计研发;襄阳特种电机公司研究开发电机与变速箱一体化的驱动系统……
此后,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一路高歌猛进。2009年,首批15辆商品化纯电动客车在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下线。2010年,东风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携旗下纯电动客车“东风天翼”“帅客MPV”“奥丁SUV”、微型客车、环卫车等7款新能源产品亮相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动车展。襄阳宇清传动 科技 有限公司研发的驱动系统通过专家评审并申报专利,为上海世博会新能源 汽车 提供配套产品……
加快产业转型,抢占发展先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行动规划》《襄阳市新能源 汽车 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政策的支持使我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全市 汽车 产业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新能源 汽车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襄阳从事新能源 汽车 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及院所有30多家,形成了“三纵三横”(纯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燃料电池 汽车 ,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产业形态,逐步发展了整车研发、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和市政环卫车等新能源商用车)—检测基地(国家动力电池检测中心、东风新能源 汽车 检测线)—动力电池—驱动、控制系统—充电器生产和充电辅助系统—教育(培训)基地—示范运行—推广应用—售后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襄阳坚持以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带动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2018年,我市共推广新能源 汽车 11827辆,其中东风俊风ER30和众泰E200作为我市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成为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的主流车型。
襄阳,正倾力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
抢抓机遇加快产业升级 推进 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 新途径,寻求新跨越。在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进程中,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减量化增长为主线,强力推进 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先行先试。利用襄阳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和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优势,积极在襄布局智能网联 汽车 项目,抢抓智能网联 汽车 发展先机,助力襄阳产业链优化升级。当前,湖北省政府积极支持襄阳市开展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先行先试工作,“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落户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成为全国两家之一、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智能网联 汽车 检测中心。襄阳智能网联 汽车 试验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襄阳市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管理规定(试行)》对外发布,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工作已正式启动。同时,襄阳市联合东风公司、华为公司积极开展“智行隆中”项目,围绕“智慧 汽车 谷”“智慧出行”“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云”四个方面,启动项目建设工作,致力于将襄阳打造成为智慧交通城市新标杆。
启动燃料电池产业项目。襄阳积极筹备开展燃料电池产业项目建设工作。东风襄阳旅行车氢燃料电池客车已成功下线,目前襄阳正与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运营及加氢站建设工作,并与国内多家燃料电池核心企业研发机构就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氢燃料电池实验室已经建成,成为国内首个具备氢燃料电池 汽车 测试能力的试车场。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国家动力电池检测中心等机构也在积极加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等方面的试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第三方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发动机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测试技术和指标体系研究,积极谋划国内首个“国家氢燃料电池 汽车 检验检测中心”。武汉金凰已与襄阳市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我市设立氢燃料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合资公司,围绕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及其核心技术、加氢站建设和氢燃料 汽车 运行平台等开展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襄阳氢燃料电池产业链。
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大事记
1984年10月,二汽襄樊基地正式奠基,为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1992年9月,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紧接着,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下线,标志着襄阳 汽车 产业开始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2000年,全市 汽车 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5%。以整车为龙头、以 汽车 总成为骨干、以零部件为依托的 汽车 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汽车 产业迅速成长为襄阳的龙头产业。
2004年,经 科技 部批准,襄阳成为国家 汽车 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随着相关支持产业陆续融入 汽车 产业发展, 汽车 产业的关联企业开始集聚,襄阳 汽车 产业集群雏形呈现。新能源 汽车 也进入 探索 、研发、试验阶段。
2009年,襄阳市第一辆新能源整车下线。
2010年,全市 汽车 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074.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成为全国千亿级 汽车 产业城市之一。襄阳被列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2012年,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标志着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向高端产业链跨出关键一步,也让整个湖北乃至中部地区跻身国内豪华 汽车 生产格局行列。
2013年,襄阳被列为国家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 汽车 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16年,由襄阳制造的首款纯电动轿车——东风俊风ER30下线。
2018年,襄阳市政府与东风公司签署《促进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2021)》。明确了东风公司襄阳基地的“六大基地”发展定位(中高端乘用车生产基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动力总成生产基地、 汽车 零部件生产基地、 汽车 检验检测基地和重要的进出口基地)。湖北美洋 汽车 成功导入“君马MEET3”“君马SEEK5”两款SUV车型在我市生产,正式开启我市 汽车 产业国有与民营板块“双轮驱动”新格局。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落地襄阳,湖北省第一个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管理规定及测试路段相继发布;氢燃料电池客车在我市成功下线,国内首个具备氢燃料电池 汽车 测试能力的试车场在襄阳市。
襄阳除了地产,就靠 汽车 产业了。
5. 电动车襄阳x是啥牌子
新能源汽车标志像个X是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小鹏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及制造商,致力于通过数据驱动智能电动汽车的变革,引领未来出行方式。
发展历程
2016年9月,小鹏汽车正式发布首款车型——小鹏汽车BETA版,定位为一款纯电动SUV。
2017年6月,小鹏汽车宣布完成22亿元A轮融资,由优车产品基金领投。
2017年10月,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正式下线。
2017年12月,阿里巴巴正式投资中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小鹏汽车。
2018年1月,小鹏汽车交付了39辆汽车,成为售价进入乘联会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的互联网造车企业。
2018年12月,小鹏汽车宣布G3正式上市,并于同期启动交付。
2020年4月,小鹏汽车宣布P7正式上市,并公布新车售价。
6. 新能源汽车检测机构都有哪些
1、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汽车检测中心)。
该检测中心可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进行检测。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检测能力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用于充电的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座DC/DC转换器,燃料电池发动机。
(6)襄阳发展新能源汽车扩展阅读:
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共99项,包括前照灯配光性能、前雾灯配光性能、前位灯配光性能、后位灯配光性能、前回复反射器、后回复反射器、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等检验项目。
7. 襄阳市新能源汽车号码现在什么号段
摘要 小型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鄂FD30000至鄂FD39999
8. 襄阳骆驼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襄阳骆驼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是2017-08-17在湖北省襄阳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汉江北路65号。
襄阳骆驼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600MA4910K72R,企业法人夏诗忠,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襄阳骆驼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襄阳骆驼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