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方正电机配套的新能源汽车

方正电机配套的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 2022-10-16 04:17:28

1.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日渐增多,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对出行便利性的要求提高,且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出行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结合环保的需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在2025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本土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吉利、江淮等企业都开始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做出了部署。

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链全景梳理:新能源汽车制造成为重要的一环

新能源汽车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包括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等,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制成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零部件,如:电池、电控、电机等。

对于新能源全车而言,电池、电控、电机等零部件相当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对于新能源汽车犹如心脏般的存在,电池、电控和电机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历程,动力系统等关键指标。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是新能源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包括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 车企高管年薪揭秘;戴森电动车原型曝光;特斯拉更新车辆付时间

车企高管年薪揭秘
根据媒体的报道,2019年上市公司车企高管年薪超百万的就有87人。其中排名前10的高管有7位都是来自比亚迪汽车。前20名中,比亚迪的高管占据了13个席位。排名第一的是比亚迪汽车的副总裁廉玉波,2019年收入达到1056万元,年薪增长了299万元;华晨中国董事会主席吴小安排在第2名,年收入为848.1万元,年薪增长了35.8万元;第3名仍然是比亚迪汽车副总裁罗红斌,年收入为721万元,年薪增长了207万。
排在第四到第8名的5位高管依然是来自比亚迪汽车,他们的职位全都是比亚迪汽车副总裁。其中除了排在第5名的李柯年薪降了65万之外,其余4位高管年薪均有所增长。增幅最高的是排在第6位的刘焕明,年薪增长了131万。收入最低的是何龙,2019年薪为602万,年薪也增长了85万。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排在第9名,年薪为574.52万元,增长了11.33万。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排在第10名,年薪为551.15万元,增长10.85万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排在第11名,年薪为534万元,下降了190万。
在国内知名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吉利汽车董事会主席李书福年薪只有35.9万元,下降了0.8万元。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年薪只有0.9万元,下降了24.8万元。
二次回归 林密出任云度新能源汽车CEO
5月18日,林密出任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EO,全面主持云度汽车的整体战略制定及日常经营工作。
林密是云度早期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多年从业背景。公开资料显示,林密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并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加入云度创业之前,林密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参与者之一,曾任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2016年伊始,林密参与创立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他任职云度期间,两年推出云度π1、π3、π7三款产品,在2018年实现销量9300辆且100%交付,使云度成为较早开启交付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不过此后,林密短暂“出走”云度,在2019年1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林密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COO的身份发表了主题演讲,随后淡出公众视野。
而此次重新回归掌舵云度后,林密将在公司战略升级、产业链优化以及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云度竞争力和创新力,领导云度开启新征途。他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我们要以国际化视野、更高的战略高度来做这项事业,并以客户极致的满意度为目标、合作伙伴的持续共赢为责任、员工的幸福感为追求,重塑云度品牌,为改变而重生。”
特斯拉更新Model Y及Model 3交付时间表
作为埃隆·马斯克此前抗争的结果,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得以在5月18日复工。在工厂重启生产后,特斯拉第一时间更新了Model 3和Model Y(参数|询价)两个车型的交付时间表。
据外媒报道,因为供应链的问题,特斯拉美国工厂仍需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停产前的产能水平,目前工厂每天可以生产数百辆电动车。新的交付时间表显示,Model 3的交付时间调整为5-7周,工厂停产前最快是4周可交付。
至于Model Y,新购买者将不得不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车辆。更新的交付时间表显示,Model Y的交付周期为8到12周。
戴森电动车原型曝光 续航966km/尺寸超过奔驰GLE
昨日,外媒为我们曝光了此前从未现身的戴森电动车原型,可以看到这是一辆7座SUV车型。据官方介绍,新车长5米,宽2米,高1.7米,整备质量2.6吨,身材介于奔驰GLE和GLS之间。
戴森电动车原型搭载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536Ps,最大扭矩为651Nm,百公里加速时间为4.8s,极速约201km/h,续航约966km。如此强悍的性能注定售价不会便宜,据詹姆斯·戴森透露,戴森电动车原型成本价约129万元人民币。可见,计划终止的原因,还是太贵了,未来的量产车出售预期,注定不会理想。
虽然戴森汽车项目终止了,但是詹姆斯·戴森表示:“尽管我们放弃了汽车项目,但戴森可以为其他车企提供固态电池,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显然,戴森的汽车梦还没有终结,只是选择了更加稳妥的路线,以便东山再起。
同时,针对英国政府可能在2035年之前全面禁止燃油车销售,詹姆斯·戴森还表示:“2035年停售燃油车绝对可行。实际上,2030年可能就会实现。我讨厌燃油车。”不愧是专业的电器工程师,充满了对电动产品的热爱。
新宝骏E300将于5月21日预售
日前,我们从上汽通用五菱官方获悉,旗下定位于微型纯电动车的新宝骏E300将于5月21日10:40开启预售,新车作为新宝骏旗下首款新能源车型,其采用了“星际几何”设计语言,并搭载HUAWEI HiCar智慧互联解决方案。
外观方面,新车在车身上采用了较多的圆角矩形设计元素,配合整体车身结构,让该车看上去十分Q萌。同时,上下双色车身的设计,配合隐藏式门把手,进一步提升了该车的年轻气息。尾部方面,新车配备了竖状式尾灯组设计,风格时尚。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2625/1647/1588,轴距为1750mm。
内饰方面,新车同样采用了简洁的线条设计,双辐式多功能方向盘,配合前方大尺寸全液晶悬浮式显示屏,让该车整体时尚感有所提升。同时,深灰色+淡蓝色的配色搭配,视觉效果突出。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此前信息来看,该车还将配备HUAWEI HiCar智慧互联系统,其中包含手机与车机无感连接、车内一键远程控制家居、车内摄像头疲劳检测、视频通话、手势交互、手机应用生态共享、日程卡片。
动力部分,新车将搭载一台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机,其最大功率为39马力。并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动力电池,总容量为27kWh。据相关内部消息显示,新宝骏E300(参数|询价)将推出两座版和三座版,以及四座版的E300 PLUS,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出行需求。
枫叶汽车MPV申报图曝光
日前工信部申报信息露出了枫叶汽车MPV车型的申报图和车身尺寸,根据该品牌的产品规划来看,枫叶汽车将在2020年推出两款产品,首款产品是已经亮相的30X,第二款车型即这款MPV。
根据申报图以及申报信息来看,该MPV或是基于吉利嘉际打造而来的纯电动产品。新车外观整体造型与嘉际颇为相近,此外前者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706/1909/1699mm,轴距为2807mm,而后者的长宽高分别为4706/1909/1699mm,轴距为2805mm。我们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新车有望在3-4个月内正式推出。
交付工作即将启动 首批HYCAN 007下线
日前,我们从官方获悉,广汽蔚来HYCAN合创旗下的首款纯电动SUV HYCAN 007已经进入量产程序,并且首批量产车型已经下线,这预示着该车或将于近日正式开始对外交付。据了解,该车原定的交付日期为2020年5月,目前进展顺利。
HYCAN 007定位纯电动中型SUV,共推出了5款车型,补贴后的售价为25.98万元起。动力方面,该车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根据车型的不同,其电池容量为73kWh和93kWh,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23km和643km,电量30%-80%的快充时间分别为33分钟和35分钟。此外,新车还可实现对外放电,实现V2V(车车互充)以及V2L(提供220V电源)。
据官方介绍,今年六月HYCAN PARK上海体验中心将对外开放,其余城市也在准备中,此外20家自由出行顾问运营部将于5月底开业,消费者可以在这里体验到HYCAN 007。售后方面,目前HYCAN合创已经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地区建立了售后服务网点,至于位置以及价格,官方将会陆续公布。此外官方还提到将会在上千家广汽体系4S店中选取合适店铺,进行售后服务。
大众将为电动车加入R标
日前,大众官方在接受海外媒体时称,未来将会为旗下电动车的高性能版本使用“R”LOGO,这意味着2019年10月更新的大众“R”LOGO的使用将不再限于燃油和插混车型。
这一消息来自大众集团董事会成员Jürgen Stackmann,他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大众“R”的未来需要电气化,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达成,但大众未来会致力于推动这一进程。自从大众下定决心要在电动化方面进行转型后,以“ID.”为名称的电动车系列便迅速发展起来,产品已经覆盖了部分主流的车型级别。
纯电续航42km 探险者PHEV公布欧洲售价
近日福特汽车在欧洲上市了全新一代探险者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新车共提供ST-Line和Platinum两个版本,ST-Line售价为7.6万欧元,Platinum售价为7.7万欧元。据悉,该车搭载13.6kWh的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2km(WLTP标准)。
根据最新官图显示,全新一代福特探险者PHEV在内饰中搭载了尺寸更大的中控大屏,且该屏幕为悬浮式的竖屏,和之前的横屏有所区别。此外该车还匹配福特SYNC 3互联车机系统、旋钮换挡机构、以及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等前沿配置。还配备了包括带停走能力的自适应巡航、速度标识识别和车道居中辅助、盲点监测、预碰撞主动制动、360°摄像头等驾驶辅助系统。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了一套由3.0T V6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组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电机最大功率达到75kW(100Ps),而整套动力系统最大功率达到457Ps,最大扭矩为825N·m,传动系统匹配的是10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电池信息方面,新车搭载13.6kWh的电池组,WLTP标准下纯电续航里程为42km,NEDC标准下续航里程则可以达到48km。据悉该车能够提供2.5吨的牵引能力,两座模式下最多可装载2,274升的装载空间,而WLTP标准下油耗为3.1L/100km。
台积电停止接收华为的新订单
5月18日日经消息,台积电方面目前已停止从华为接收新订单。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国宣布了最新的出口管制法规后,台积电已停止从华为接受新订单,不过在新禁令之前获得的订单没有受到影响。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台积电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华为是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但台积电也必须遵守美国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此前已向台积电紧急下7亿美元大单,主要生产5/7nm芯片。美国商务部周五宣布,所有使用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知识产权或设计软件的非美国芯片制造商都必须先申请许可证,然后才能将芯片运送给华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一分钟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涉及多个行业,较为复杂,各产业链间传导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其各个细分领域爆破时间点会不一样。下面我分三个阶段给大家一一介绍。

首先是上游原材料。新能源 汽车 以锂、钴、镍、石墨、稀土为主要使用矿产,特别是电池使用的碳酸锂为关键原材料。

以锂矿为代表。锂盐产能主要集中在 西部矿业、西藏城投、盐湖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等几家公司,且都在产能爬坡期。特别是*st盐湖股份在 8 月 10 号将重新恢复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将由“*ST盐湖”变更为 盐湖股份 ,股票代码仍为“000792”,股票交易日涨跌幅限制将由5%变更为10%老股民应该都懂谁才是锂矿龙头吧

中游制造环节。在电动 汽车 的成本构成中动力电池的比重约为50%,因而动力电池将成为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爆发最大的受益环节。

锂电及材料环节主要参与企业有:电池材料( 杉杉股份、恩捷股份 )、电池( 宁德时代 )、电机( 方正电机 )( 江特电机 )、电控( 汇川技术 );另外还包括科达利,璞泰来、天赐材料、新宙邦等优质企业。

动力电池系统又由三个核心组成,即电池芯技术, Package技术 ,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

电芯技术 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为电芯,而电芯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其中,根据高工锂电,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关键的原材料,约占锂电池电芯成本的36% ,是锂电池最大的成本来源,主要影响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性能。

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为前驱体和碳酸锂,正极材料的性能主要由前驱体决定。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分为不同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 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铝酸锂(NCA) 等。

Package技术 锂电池电芯组装成组的过程称为PACK,可以是单只电池,也可以是串并联的电池模组等。

BMS电池管理系 统主要由专业动力电池企业整体提供。 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 等国内动力电池龙头大多采用“BMS PACK”的模式布局从电芯到电池组全套核心技术,将电池组与BMS配套提供。

下游主要由主机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和批发零售体系组成。后市场- 汽车 充电、运营、报废回收主要由充电桩制造与运营( 特锐德 )、整车运营( 北汽蓝谷 )、电池回收( 格林美 )等企业构成。

最后你懂了没。看懂的点赞 关注,以后回家不迷路。

4. 方正电机在做的汽车芯片是哪方面的

方正电机在做微型特种及电动新能源汽车芯片。

汽车电子芯片是用于汽车上的芯片统称车用芯片。将电路制造在半导体芯片表面上的集成电路又称薄膜(thin-film)集成电路。另有一种厚膜(thick-film)集成电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是由独立半导体设备和被动组件,集成到衬底或线路板所构成的小型化电路。

日本占据全球汽车芯片70%的出货量,国内企业生产的不到全球市场的5%。国产芯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方正电机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微型特种电机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07年12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第196家上市公司。

公司坐落在丽水市天宁工业区及水阁经济开发区,现有员工1310人,其中大专以上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81人。公司现有占地面积74700m2,建有85200m2的标准厂房。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方正电机

5. 小鹏P7电动机性能怎么样快充时间多长能充满电

从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小鹏P7搭载三合一的电机驱动系统,这个系统由电机、电控、减速器高度集成的,体积仅18.6L,电机系统最高效率大于95%。其中后驱超长续航版车型将在后轴上搭载一台电机,最大功率为196kW(267Ps),最大扭矩为390N·m。而四驱高性能版车型,一边在后轴有一台最大功率196kW(267Ps)的电机,前轴这一边还有一台最大功率为120kW(163Ps),最大扭矩为265N·m的电机,系统综合最大功率为316kW(430Ps),最大扭矩为660N·m,0-100km/h加速时间为4.3s。按照官方的说法,充电方面,新车在快充模式下,不到半小时即可从30%充满至80%,而且充电10分钟就可以增加NEDC续航里程将近120km,

6.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龙头分类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龙头分类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龙头分类有如下几种:1、卧龙电驱:国内电机电控第三方龙头,北汽新能源在售的EC系列安装的是公司的驱动电机。2、均胜电子:全球领先的跨国汽车电子企业,其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球各大整车厂商和国内一线整车厂商。3、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龙头之一,同时公司也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提供控制器。4、大洋电机:中国微特电机行业龙头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车用电机供应商之一。5、越博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控制器优质供应商。6、蓝海华腾:中低压变频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等优质供应商。7、方正电机:微电机及控制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汽车控制系统的领军企业。8、中科三环:世界第二、国内最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供应商,公司已进入特斯拉产业链。9、正海磁材:主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10.宏发股份:全球继电器龙头之一,率先研发微型新能源汽车及低速电动车用低压继电器。 @2019

7. 哪些电池与电机厂商,为工信部第286批公示车型供货

哪些电池与电机厂商,为工信部第286批公示车型供货?
2016年6月22日,工信部公示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86批)车辆新产品信息,共有404款新能源车型(含底盘)入选,国轩高科、深圳沃特玛(坚瑞消防拟购标的)、CATL、深圳比克、上海德朗能等动力电池厂商的供应车型量排名靠前。在进入该目录的电机供应商中,金龙、中国宝安(000009.SZ)、北汽、中国中车(601766.SH)、正海磁材(300224.SZ)、方正电机(002196.SZ)等厂商的供应车型量排名靠前。详细统计见下表。
另外,进入该公告的新能源汽车可开展生产销售,但是要获得补贴,还需再获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准入。
我们统计了工信部第285~286批部分车型电池供应商等信息,如表1所示,加粗者为已上工信部电池目录的厂商。(点击图片阅读,表格内容呈现将更为清晰。)
表1:工信部第285~286批车辆新产品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不完全统计)

8. 方正电机称目前上海公司生产经营已恢复正常,该公司发展现状如何

首先从微特电机到新能源驱动电机,已成为国内驱动电机的佼佼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家电智能控制器、微电机和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业务:产品涵盖家电控制器和电动工具控制器。主要客户包括家电行业和电动工具产业链的主要国内外龙头企业。采用双电机的中高端机型占比持续提升,国产驱动电机行业供需形势逐渐发生变化,扁线电机产能将供不应求。

能够更好的带动电机新增长点,传统业务稳步发展。驱动电机业务把握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和新能源驱动电机大功率、小型化的大趋势,积极布局扁线电机、油冷电机、800V高压电机等新技术。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低端自主扩张至小鹏、蔚来、长城等造车新势力和强大自主性,未来有望依托技术和规模优势拓展更多优质客户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9. 不光是面包车 其实五菱的电动车也很火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全新微型电动汽车——新宝骏E300正式首发,新车定位高于之前的E100、E200,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综合续航里程或超过200公里。同时官方还表示,未来城市通勤必然以短途、2座的新能源车为主,采用“星际几何”设计,并融入HUAWEIHiCar智慧互联的新宝骏E300车型必然成为新时代都市出行方案的最优选择。

除了个性的外观,新车的车内座椅布局也会是使用很少见的三座形式,主驾驶一侧还是单座椅,右边则是前后双座椅。如果作为接送孩子的出行选择,这种布局的双门三座微型电动车就可以解决儿童不能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尴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趋势

新能源 汽车 的动力系统包括电驱动系统与电源系统两大类

电驱动系统包含电机、电控制器、减速箱,是驱动电动 汽车 行驶的核心部件;电源系统包含车载充电机(OBC)、DC-DC 转换器和高压配电盒,是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电能转换及分配的核心部件。

电驱动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可以概括为零件—总成—系统—整车厂四大层级。

上游零部件包括永磁体、硅钢体、功率模块、电容、传感器等,这一级的玩家对在整车产业链中属于“三级供应商”。在零部件基础上进一步设计组装得到电机总成、电控总成与传动总成,这一级的玩家可以称为车企的“二级供应商”;各个单独总成进一步集成为电驱动系统供货于车企,这一级玩家为行业“一级供应商”。

1.1. 大三电:电机、电控、减速器

1.1.1. 电机:扁线电机、高压电机带来新机遇

电驱动系统在新能源 汽车 成本中占比仅次于电池。电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是新能源 汽车 动力总成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的作用,直接决定整车的动力性能。其成本占比仅次电池,占比绝对值因新能源 汽车 品牌、车型而异。

驱动电机主要技术路径聚焦在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上。永磁同步电机与交流异步电机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转子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会在转子上放置永磁体,由磁体产生磁场;而交流异步电机则是由定子绕组通电产生旋转磁场。功率密度、效率(高效率区间)是衡量电机性能的关键指标:

1)功率密度越大代表着相同功率下的电机体积更小,有利于节省空间&制造成本;

2)效率越高,说明电机端损耗越小,相同电池容量下,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更长。

永磁同步电机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电机类型,异步电机在高端车型双电机配置下会有部分使用。相比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更高、高效区间更宽、质量更轻。

根据第一电动 汽车 网统计信息,2022 年 3 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共配套驱动电机 50.97 万台,其中永磁同步电机为 48.60 万台,占比 95%,适用于大部分主流车型;交流异步电机配套 2.09 万台,占比为 4%,主要配套包括特斯拉 Model Y、岚图 FREE、蔚来 ES8、奥迪 e-tron、大众 ID.4 CROZZ 等车型。交流异步电机在高速中应用性能更优,同时具有成本优势(稀土永磁材料成本较高,同功率的永磁同步电机价格更高),目前配套多以高端车型、双电机方案为主 (蔚来 ES8 是前永磁同步+后交流异步,特斯拉 Model Y 2021款采用前感应异步+后永磁同步)。

多电机在高端车型中应用有所增加,故单车配套电机数也随高端市场占比而变化。

相比单电机,双电机可以显著提高 汽车 的加速性能与续航能力。同时,双电机多意味着四驱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附着力,从而提高安全性能。近年来,在高端车型中双电机的应用不断增加,特斯拉、蔚来、奥迪、大众、奔驰都陆续推出搭载双电机的车型。而在法拉第 FF91 和荣威 MarvelX 中更是使用了三个电机。

扁线:可有效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减少铜损耗以提升效率。

1)功率密度高:相较于传统的圆线绕组电机,扁线电机将圆形导线换成矩形导线,因此相同面积的定子线槽可以塞进更多面积的导线,进而提高功率密度。

2)效率高、损耗小:铜损耗在电机损耗里占比达 65%,因此为提高电机效率,需采用更合理的定子绕组,从而降低铜耗。此外,扁线截面更粗使得电阻相对更小,铜导线发热损失的能量也越小。而且扁线电机的端部尺寸短 5-10mm,从而降低端部绕组铜损耗。

3)重量、NVH 等方面也存在优势。

发卡电机为应用最广泛的扁线技术,产线投资高,产业化仍处于前期阶段。根据线圈绕组方式差异,扁线电机可分为集中绕组扁线电机、波绕组扁线电机与 Hairpin(发卡)扁线电机,其中发卡电机应用最为广泛。相对圆线电机,扁线电机无法进行手工制造、自动化要求较高——绕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先将导线,制作成发卡的形状,然后通过自动化插入到定子铁芯槽内,然后进行端部扭头和焊接。高自动化及定制化使得扁线电机产线投入较高,根据方正电机,2021 年来公司已先后投资 17.42 亿元用于产线建设,对企业资金实力有较大挑战。

雪佛兰和丰田开启扁线电机应用先河,近年来渗透率不断提升。2007 年,雪佛兰VLOT 采用的电动 汽车 中就有发卡式扁线电机,其供应商为雷米。2015 年,丰田发行了装载扁线电机的第四代普锐斯,其电机供应商为 Denso。在扁线电机更高的效率加成下及内外资电机厂商批量化工艺的成熟,近年来其应用不断增加,2020 年来,保时捷、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纷纷推出装载发卡式电机的新车型,渗透率不断增长。根据方正电机公司年报,2020 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行业扁线电机渗透率为 15%,我国扁线电机渗透率约为 10%。2021 年随着各主流车企大规模换装扁线电机,特斯拉换装国产扁线电机,我国扁线电机渗透率已与全球扁线电机渗透率同步增长至 25%。

此外,在高端车型中,搭载扁线电机数量也开始从原来的单电机增加到双电机。例如,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跑车 Taycan 便采用了三电机。

高压:缩短充电时间、提高电机效率以延长里程的重要措施。纯电乘用车电压通常在 200-400V 之间,在同等功率下,当电压从 400V 提升到 800V 后,线路中通过的电流减少一半,产生的功率损耗更小,从而可以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长,进而改善新能源 汽车 使用体验。同时,工作电流的减少将降低功率损耗,继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同样行驶里程中的电量消耗,从而延长 汽车 里程数。2021 年为我国 800V 高压快充元年,行业发展有望加速。

2021 年来,比亚迪(e 平台)、理想、小鹏、广汽(埃安)、吉利(极氪 001)、北汽(极狐)等车企纷纷布局 800V 快充技术,我国 800V 高压快充行业进入发展加速期。

高压化下对 汽车 电子各环节都将带来新挑战,目前应用仅停留在高端车型。新能源 汽车 要实现 800V 及以上高压平台兼容,除了需要提高电机、电池性能外,PTC、空调、OBC、高压线束等部件都需要重新适配,此外还面临更高电压带来的安全、热管理、成本等多方面挑战。受以上因素影响,目前 800V 高压平台应用还仅停留在部分高端车型。

油冷:采取合理的电机热管理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功率密度。电机的功率极限能力往往受限于电机温升极限,因此提高电机冷却散热能力可以快速提高功率密度,同时防止永磁体在高温时发生不可逆的“退磁”。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为水冷,但其无法直接冷却热源,热量传递路径长、散热效率低;相较于水冷,油冷的优势在于油品具有不导电、不导磁、绝缘等性能,因此可以直接接触热源,形成更安全的热交换,提高散热效率。

故相同的绕组绝缘等级下,油冷电机可以承受更高的绕组电流,长期工作功率更高。

1.1.2. 电机控制器:IGBT 掣肘,单管并联纾困

电控系统通过电机控制算法发出信号驱动电机转动,进而控制整个车辆的动力输出。电控系统可分为主控制器和辅助控制器:

1)主控制器控制 汽车 的驱动电机;

2)辅助控制器控制 汽车 的转向电机、制动器、空调等。

我们本文重点讨论的电控系统主要指主控制器,主要由控制板(接受整车控制器的信号指令,运行电机控制算法,发出控制指令给功率板)、功率板(接受控制板指令,频繁通断 IGBT/MOSFET,控制电机转动)、壳体等组成,在控制器中,控制电路板、功率电路板成本主要在于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CU(微控制器)、电源芯片等半导体器件。

电控开发需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协同进步。类似电机,电机控制器的核心指标同样为功率密度、效率,软硬件的优化也是围绕这两大核心主题展开。

1)硬件角度,功率半导体单管并联方案将具备高性价比优势,或成 A 级以下车型主流硬件配置;而模组方案凭借更高可靠性,在中高端车型占据核心地位。器件方面,碳化硅有望逐步渗透。

2)软件角度,需要在可拓展性、易维护性、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功率半导体 IGBT 占电控成本比重较高,主要参与者为国外功率半导体巨头。根据盖世 汽车 数据,2017 年功率板的核心器件 IGBT 模块,占到电控总成本高达 37%。根据Yole,2020 年全球 IGBT 行业销售额 TOP15 公司中共 14 家为国外企业,而英飞凌(Infineon)更是凭借 14.33 亿美元的收入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 汽车 中的应用可分为模组&单管并联这两种路线,两者有各自适用的场景。模组为高度集成的功率半导体产品,保证了电控成品的可靠性&良率高,同时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以 IGBT 为例,由于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主要被英飞凌等外资占据,其往往提供特定参数规格的标准 IGBT 模组,然而模组参数往往不能很好适配具体需求,因此标准模组在不同功率的驱动电机控制系统中容易出现容量受限、结构安装等问题。若采用多个 IGBT 单管并联(通过复合母排、冷却装置等部件一同封装),则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灵活设计冗余量,并且单管成本显著低于模块,在成本要求较高的A 级以下车型使用得更为普遍。但多个 IGBT 单管并联时,由于各单管参数的分散性、输出电流的不一致性,可能使系统可靠性较差,整个 IGBT 模组寿命也会缩短,对企业技术、制造能力考验大,故中高端 B 级以上车型通常使用可靠性更强的模组路线。

碳化硅功率器件可显著提高电控效率、功率密度等性能。碳化硅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热导率高、电子饱和迁移速率高等性质,相比硅基 IGBT,碳化硅元器件体积更小、频率更高、开关损耗更小,可以使电驱动系统在高压、高温下保持高速稳定运行(硅基IGBT 只能在 200 以下的环境中工作)。根据意法半导体,在 400V 电压平台下,相较于硅基 IGBT,碳化硅功率件有 2-4%的效率提升;在 750V 电压平台下,碳化硅器件有3.5-8%的效率提升。

越来越多的高端车型已采用碳化硅电控。

1)车企角度,2021 年奥迪 e-tron GT 与福特 Mach E、特斯拉 Model S 等新车型也纷纷采用了碳化硅器件。2021 年 10 月,通用 汽车 与 Wolfspeed 签订了碳化硅供应协议,在原材料上抢先布局。国内车企也不断布局碳化硅,比亚迪发布了碳化硅车系平台 e-Platform 3.0,小鹏 G9、蔚来 ET7 等采用碳化硅电控的车型也有望在 2022 年交付。

2)供应商角度,根据精进电动招股说明书,公司采用全 SiC 模块,可以使控制器的功率提高 20kW 同时使其重量减少 6kg,逆变器尺寸缩小 43%。根据英搏尔,碳化硅电机控制器的损耗下降了 5%,电驱动系统整体 NEDC 平均效率提升 3.6%,整车 NEDC 续航提升 30km、增幅达 5.8%。

除了电机控制器外,碳化硅器件在 OBC、DC/DC、无线充电等“小三电”中也有应用。例如,欣锐 科技 早于 2013 年正式将 Wolfspeed 的碳化硅方案应用于 OBC 产品,2021 年为比亚迪 DMi 车型提供碳化硅电源类产品。目前制约碳化硅器件应用的主要因素为成本,伴随着未来碳化硅产业链的发展完善,相关器件应用渗透率将稳步提升。

软件:电控的进步体现在可拓展性、易维护性、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1)可拓展性:电控软件开发通常会使用 AUTOSAR 工具链(B 级及以上车把 AUTOSAR 作为“标配”)。AUTOSAR(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汽车 开放系统架构)是由全球各大 汽车 整车厂、汽零供应商、 汽车 电子软件系统公司联合建立的一套标准协议,旨在有效地管理日趋复杂的 汽车 电子软件系统。AUTOSAR 规范的运用使得不同结构的电子控制单元的接口特征标准化、模块化,应用软件具备更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缩短开发周期。


2)易维护性:是指在软件后续使用过程中,及时实现远程更新升级与性能优化。OTA(Over-the-Air)技术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创造新的收入来源,目前已经在 汽车 行业包括其控制器总成上持续推广。3)安全性,电驱动系统的控制器总成对新能源 汽车 的动力输出进行直接的调节控制,是保证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在 汽车 行业逐步引入 ISO26262 标准之后,基于功能安全的车用软件开发对电控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1.1.3. 减速器:单档路线为主,两档减速可以期待

电机高速化趋势明显,带动减速器向两档减速方向发展。减速器是影响电驱动系统整体 NVH 性能的关键。按照传动等级分类,减速器可以分为单级减速器、两档减速器以及两档以上减速器。在电机高速化的趋势下,减速器正在经历从单级到多档的产品演变过程。目前,丰田普锐斯和特斯拉 Model 3 电机转速均已达到了 17900rpm,国内车企转速略低,但基本也都达到了 16000rpm,下一步规划便是 18000-20000rpm,电机高速化性能的提升需要相应的高性能减速器来配套。

单级减速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体积小,因此目前仍为主流应用。但在高转速区间,单档减速器由于传动比单一,在最高或最低车速以及低负荷条件下,电驱动效率会下降,浪费电能而减少行驶里程,此外减速器高转速时会带来 NVH 等问题。

两档减速器在混动车中率先应用,纯电动车应用可以期待。相较于单档减速器,两档减速器一方面使驱动电机在更高效的区域运行,从而提升驱动系统效率。另一方面,采用两档减速器后,传动比可以做到更高, 汽车 动力性随之增加、减少百公里加速时间。

此外,采用两个档位后,驱动电机可以更加小型化、低速化,从而降低电机及电控的成本。目前,采埃孚、GKN、麦格纳、Taycan 等企业均已推出两档减速器产品。

1.2. 小三电:OBC、DC/DC、PDU

“小三电”是 OBC、DC/DC、PDU 三大类电源产品,三者一同搭建了 汽车 内部的“能源网络”。OBC(充电机)负责将来自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给电池充电; 汽车 电气电子系统中,不同部件需要的电压等级不尽相同,故需要 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转换电压;PDU(高压配电盒)负责内部“电气能源网架”的互联互通。

半导体器件成本占比较高,部分仍依赖进口。根据威迈斯招股说明书,在电源产品中,半导体器件、电容电阻为主要成本构成,占比分别为 23%和 16%。而由于半导体器件与部分电容产品国产化水平较低,多数公司仍采用外资供应商为主。例如,威迈斯主要供应商为 TI、英飞凌、意法半导体、贵弥功等,2016-2018 年公司进口原材料金额占比分别为 22.30%、19.96%、28.71%,其中 IGBT、MOSFET 海外主要供货商英飞凌占比最高,2016-2018 年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 3.18%、6.61%、7.28%。

技术持续演进,集成化趋势同样显著,软硬件能力都将迎来考验。早期车载电源产品主要采用模拟控制技术,产品功能较为单一,配套的软件只具备检测功能,不能实现精准控制。之后车载电源产品向数字化技术转变,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实现输出参数的灵活调整和精准控制,提高了软件系统的操控性,包括车载电源的诊断、升级和参数调整等应用需求。下一代车载电源产品将向集成化转变,在硬件、软件、体积、重量四个维度实现创新突破。硬件上有望将进一步采用更高性能的碳化硅器件;软件上将开发过程转换为模型化编程及满足 AUTOSAR 的接口方式,提升软件稳定性和灵活性;在体积和重量上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1.3. 集成化:1+1+1 3,深度集成方兴未艾

1+1+1>3,电驱动由最初“结构集成”向“深度系统集成”演进,集成化“多合一”总成产品成为主流趋势。以往动力系统的电机、电控、电源多单独采购,根据其电气、机械结构进行集成组装;随着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要求不断提高,“多合一”总成产品通过巧妙设计将电机、电控、减速器、电源“深度集成”,减少彼此间的连接器、冷却组件、高压线束等部件。“多合一”集成式系统相比分体式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性能更优:降低了各部件之间连接部位的效率损耗,提高整车的 NVH 性能,从而提高了集成系统的可靠性;

2)成本更低: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可以减少车内部的高压线束、连接器数量,节约线束与连接器成本,从而使集成式系统更具有经济性。

3)更省空间:集成式产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有利于节省车内空间。

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 NE 时代新能源,2020 年/2022 年 1-4 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搭载量为 50.27/79.26 万台,渗透率为44.91%/61.63%,目前基本涵盖大部分 A 级车、B 级以上车型。

现有集成产品以“三合一”为主,集成度更高的“多合一”新产品也在不断问世。

根据 NE 时代新能源,2022 年 1-4 月新能源乘用车搭载的电驱动系统中,分体式、电机/电控“二合一”合计占比为 44%,“三合一”占比为 52%,“多合一”占比为 4%。同时,OBC、DC-DC、PDU 等充配电系统集成产品应用也不断增加,结合电驱系统集成产品将形成集成度更高的多合一平台。

华为 DriveOne“七合一”电驱动系统打造多合一集成新标杆,比亚迪和上汽变速器也陆续推出多合一产品。

1)华为七合一系统集成了 MCU、电机。减速器、DC-DC、 OBC、PDU、BCU 七大部件,具有开发简单、适配简单、布置简单、演进简单等优势。

相较于“三合一”,该产品体积减少 20%、重量减轻 15%。此外,华为 DriveOne 系统可实现 7dB 的超静音,并具有 80%NEDC 效率,提升整车驾驶体验。根据 NE 时代新能源,华为“三合一”电驱动总成已在长安 CS-GXNEV 和赛力斯 SF5 两款车型中得到应用,但目前其七合一产品还没有在整车中的应用案例。

2)比亚迪“海豚”八合一系统即成立VCU、BCU、PDU、DC-DC、OBC、MCU、电机、减速器八大部件;

3)上汽变速器&威迈斯的七合一系统集成电机、电控、减速器、OBC、DC-DC、PDU、BCU 七大部件。

1.4. 总结:千亿空间市场广阔,技术变革推动天花板不断打开

据前文所述,新能源 汽车 电驱动、电源系统围绕“高效率区间、高功率密度”等核心性能,其技术迭代仍在演进,而且针对不同车企、不同车型大多需要“量身定制”。

截至 2022 年 4 月,国内电动车销量结构成“纺锤形”——B 级和 A00 级车型销量占比较高。分车型来看电驱动技术,1)A/B 级及以上中高端车型通常因价格较高、可降本空间大,性能要求高,故对“三合一”乃至“六合一/七合一”等更青睐,扁线、碳化硅有 望率先在中高端车型进行渗透。2)A00/A0 级的低端车型对成本要求更高,故倾向于采 购分体式产品,部分也会采用成本低的“三合一”。即使对同一级别车型,不同车企及电动化平台均有各自技术架构,需要电驱动企业去配合设计,故当前定制化水平仍较高。

1)技术变革带动需求结构变化:在电机技术方向上,扁线电机渗透率有望在未来5 年快速提升,我们假设 2025 年在电驱三合一市场的综合渗透率将达到 87%;在单车配套电机数量上,双电机目前仍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我们假设 2025 年双电机在电驱三合一市场综合渗透率将达到 5%。在电控方向,由于碳化硅性能优势较强,近年应用增长较快,考虑其降本速度,我们假设碳化硅电控渗透率稳步提升、2025 年在电驱三合一市场综合渗透率达到 26%。

2)规模化带动价格下降:电机方面,扁线电机厂家近年产能扩展迅猛,我们预计规模化将带动价格快速下降,同时随着扁线电机渗透率提升,与圆线电机价格差异持续缩小,经济性更为突出;电控方面,碳化硅同样持续降本。

3)集成化占比提高:我们将电驱动&电源市场分为分布式、二合一、三合一(含少量“多合一”),我们假设“三合一”渗透率不断提升、2025 年达到 59%(基本覆盖 A 级及以上的车型)

行业参与者可分为“三大阵营”:整车厂自供体系、动力系统集成商、第三方电驱动供应商。

1)整车厂自供体系(in-house):出于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等考虑,整车厂多设立子公司或合资公司自供电驱动、电源产品,代表公司有特斯拉、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蔚来旗下的蔚然动力、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等。

2)动力系统集成商(Tier1):通常为海外 汽车 零部件巨头,如联合电子、日电产、博世、大陆、博格华纳等,凭借深厚的技术、工艺等积淀拓展至新能源 汽车 领域,本身产品力强、产能规模大,且具备全球主流车企客户资源。

3)第三方电驱动供应商:近年来快速崛起,独立第三方根据业务侧重点可以分为电控为主、电机为主的厂商,但是在集成化的趋势下,企业通常会同时布局电机、电控、电源与“多合一”系统。根据公司业务结构差异,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整车厂自制 VS 向第三方外采:

我们认为,未来 5-10 年仍将是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车企崛起的机遇期。一方面由于新能源 汽车 更新换代速度要高于传统燃油车,相比外资品牌,自主品牌的“包袱”更小,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变革。另一方面,新能源 汽车 扎根本土,对消费者需求有更深刻的认知,可以敏锐捕捉到消费者需求变化并快速响应。

上述核心车企采购逻辑(自制 or 开放供应链)影响了第三方可触及的市场空间。

对于前述的“中高端、中端、中低端”市场,车企通常有各自的采购偏好:

2021 年/2025 年第三方供应商总体销量份额为 40%/60%。整车厂前期因新能车出货量相对不大,部分车企选择自制电驱动/电源系统,但后期随新能源车年销量过百万辆、车型品类丰富等,对自制体系的成本控制能力、快速研发能力、产能等都提出较大挑战。届时,我们预计第三方凭借技术平台完备,以标准化促定制化开发,叠加定点车型销量较大,规模效应强劲,在成本、开发速度、产能方面均具备更强竞争优势。不同于燃油车,电池、电驱作为新能源 汽车 中最重要的板块,如果全部外包给第三方供应商,那么留给车企的参与环节将大幅减少,这将不断降低产业壁垒,缩小盈利空间,因此从整车厂的经营战略来考虑,部分车企未来仍会坚持“部分自供”。综上,我们预计多数整车厂在性能要求苛刻的中高端平台(B 级及以上)部分采用自供体系、部分外供,中端、中低端市场的车型开放供应链给第三方。结合上一节不同品牌车的销量占比数据,我们测算 2021 年第三方供应商总体销量份额约 39.96%,至 2025 年份额有望提升至 60.38%。

2) 第三方供应商竞争焦点(第三方 VS 第三方):

国内主流厂家在技术上和海外 Tier1 的差异在逐步缩小。海外 Tier1 在传统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上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近年来我国电驱动供应商在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核心性能基本与海外 Tier1 相差不大,在新技术路线的布局方面也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领先一步。

高压化(基于碳化硅的电驱动产品):在电机方面,方正电机基于 800V 碳化硅平台的驱动电机目前已完成客户项目定点,有望于 2022Q3 量产。在电控方面,日立为保时捷 Taycna 提供了基于 Si-IGBT 技术的 800V 的逆变器。在电驱动总成方面,汇川技术、臻驱 科技 、中车时代等都已推出了应用碳化硅的驱动集成产品,其中汇川的第四代动力总成已在小鹏 800V 高压平台车型中实现量产。

扁线电机:方正电机、大洋电机、华域电动等生产的扁线电机均已得到应用,例如方正电机产品已量产配套蔚来 ET7,大洋电机已量产配套北汽 48V BSG。

热点内容
玩越野人会死吗 发布:2025-04-25 23:20:21 浏览:819
西海镇租自行车价格 发布:2025-04-25 23:11:03 浏览:737
丰田雷凌与丰田卡罗拉新车价格 发布:2025-04-25 23:05:54 浏览:360
车标是b的商务车 发布:2025-04-25 22:43:39 浏览:688
长城皮卡c4房车价格 发布:2025-04-25 22:10:52 浏览:604
隆翠t型房车无拓展房车猫 发布:2025-04-25 21:55:53 浏览:403
957迷野房车 发布:2025-04-25 21:52:10 浏览:688
房车的能源供给 发布:2025-04-25 21:15:38 浏览:749
2019年豪爵150太子车那款好 发布:2025-04-25 20:58:49 浏览:95
铃木大r改越野 发布:2025-04-25 20:47:44 浏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