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价值链
㈠ 汽车制造商研发电动汽车是贯彻了什么观念
汽车制造商研发电动汽车贯彻的观念有以下两点:
1、为了环保
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也是各行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汽车行业。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共识,也需要为地球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为了市场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工作的一个重点,这就突显了电动汽车的优势。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拥有广阔的市场,所以汽车制造商纷纷入局,加快研发,以求占领更多的市场。
(1)电动汽车价值链扩展阅读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和部署:
1、开展电动汽车社会内涵研究,积极探索、规划电动汽车社会发展路线图。
2、消化吸收国外有关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链,结合中国电动汽车社会发展过程,形成分工合理、利益均衡、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水平分工式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链。
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突破面向普通消费者全天候环境使用的电动汽车产品的短板技术。
4、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技术战略和补贴标准有效挂钩。
5、深化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发等合作形式的内涵,建立电动汽车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
6、加速国家标准制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一方面,严防国际公司采用标准化战略,降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采用事实标准等策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培育中国电动汽车国际市场竞争力。
㈡ 零部件巨头开始自己造车 未来可能有“博世牌”
当然,博世明确表示,不会进军电池制造产业,这是电动汽车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
鬼扯:汽车的发展,一定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无人驾驶,电动取代传统,都在一步一步的实现,所以博世的合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在的主机厂们,或许会成为直接的竞争关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特斯拉国产Model 3今日交付 引发三大连锁效应
(文/张钰翊)2019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是奋斗的一年,在中国市场的支持下,2020年或将是一个丰收年。这不,2020年刚刚开始,就传来了好消息。继首批新车对内员工交付后,今日(2020年1月7日),中国制造的Model3迎来了规模交付。
事实上,车友头条此前还报道,今年1月3日,特斯拉宣布“官降”,国产基础版Model3将从35.58万元/辆降至32.38万元/辆,补贴后售价为29.9万元/辆,跌破30万元大关。而随着特斯拉供应链逐步本土化,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价。而降价又将刺激消费需求,未来特斯拉国产化的连锁效应,或将更加明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是什么
1,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环节
2,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与销售环节
3,基础设施配套环节
4,售后服务环节
5,电池租赁环节
6,电动汽车保修和金融服务等环节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㈤ 博世等三巨头或将自己造车
博世等三巨头或将自己造车?
据德国商报报道,博世(Bosch)携手本特勒(Benteler)以及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共同研发电动汽车平台。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球巨头,博世或将打破禁忌,首次进行整车平台打造。
(图片:博世和本特勒共同打造的“移动底盘”)
三月初的一条新闻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但其实很可能对汽车行业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意大利汽车设计和车身制造公司宾尼法利纳加入博世和本特勒之间的合作。
这个项目看起来不痛不痒,但其实是一次战略性的布局。哪怕在当下疫情期间,博世也还是在坚持推进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涉及到的是一个亿万级的大市场。博世、本特勒和宾尼法利纳三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完全可以完成整车的设计和制造,未来任何想进军电动车市场的企业都可以全权委托这三家企业进行。
从包括采埃孚、马勒和海拉等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处了解到,虽然现在汽车生产大面积停滞,但与未来出行科技相关的项目还在正常推进,主要是电驱动和无人驾驶相关项目。
博世和本特勒的合作由来已久,不久前还联手推出了专门为电动汽车设计的“移动底盘”。本特勒提供碰撞解决方案、底盘和电池系统;博世则提供驱动杆、转向、刹车和电子电器包含控制系统。随着宾尼法利纳的加入,车辆设计和集成也成为可能。三家联手,完全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整车设计和匹配。
当然,平台的理念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作为汽车平台专家,大众集团计划在专门为电动车打造的MEB平台上产出超过300万台电动汽车。
那么博世为何还要费心打造自己的平台呢?博世方面表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要想在未来继续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的平台。博世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钠尔(VolkmarDenner)曾表示,博世不会深耕平台技术,会保持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而不会和主机厂成为竞争对手。
但邓钠尔同时表示,博世要成为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要在电动车市场获得比传统燃油车市场更大的市场份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博世不仅要保留现有客户,还需要将目光投向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就是创业公司和出行服务供应商。这些企业迄今为止还没有自己启动造车计划,但为了支撑各自的商业模式需要专门的车辆。
Uber和滴滴出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博世和本特勒联手打造的“移动底盘”基础上安装特别设计的车身,就可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
所有这些工作至少可以占到整车产业链60%的价值。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大型汽车制造商纷纷决定增加自主研发的比例。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们必须开辟新的战场。“博世们”研发成果主要的目标客户是那些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或者不想做自主研发的企业。
博世方面已经宣布,不会进军电池制造产业,而这是电动汽车价值链上的关键一环。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底盘”项目对于博世就有着更加关键的意义。此外,该项目还是博世和主机厂之间关系的一个试金石,或将与主机厂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当然好了。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为306823辆,较去年同期上升49%。单在今年6月,全球电动车销量为67075辆,较去年同期上升57%。不好的话,数据能这么好么。现在无论生产还是买电动汽车都有补贴,各个国家也支持。
㈦ 富士康泰国建厂造车进展 投资20亿美元/2-3年建成
新平台将需要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结合了整个电动汽车价值链(包括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最先进技术。它将建立在富士康最近成立的MIH产业联盟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使开发商和制造商能够提供完整的软件和硬件平台来制造电动汽车。
㈧ 授权泰国公司使用CTP技术 宁德时代布局东盟
易车讯 日前,从官方获悉,宁德时代近日与泰国Arun Plus有限公司(Arun Plus)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东盟地区就电池相关业务开展合作,进一步增强双方在电池行业的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与Arun Plus的战略合作旨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授权ArunPlus使用CTP(高效成组)技术,双方将在泰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进CTP技术的落地应用。Arun Plus是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的全资子公司。
此次合作是双方利用先进技术打造电动汽车价值链闭环的起点。根据协议,Arun Plus和CATL将向Horizon Plus和其他电动汽车品牌供应电池产品。Horizon Plus是Arun Plus和富士康的合资企业,计划于2024年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
CTP技术具有高效集成的特点,是一种无需模组即可将电芯集成到电池包中的技术。利用宁德时代CTP技术,可提高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简化制造工序,并节省成本。
泰国预期在2030年前实现电动汽车在汽车总产量中的占比不少于30%的目标。此次合作将助力新兴电动汽车生态圈发展,推动泰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打造区域电动汽车中心。
㈨ 中国新能源汽车问鼎全球电动汽车销冠,中国新能源电动车有啥发展优势
1、我国是制造大国,在掌握了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制造更多的汽车;2、我国人口基数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曾指出,全球各国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追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中国仍要从市场、技术、环境三大方面入手,重点突破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开拓海内外市场。
㈩ 国内的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怎样了之前看网上资讯,理想智能电动车销量很火爆,还挺让人心动的
2020年是全球电动化元年,特斯拉、新势力、大众等爆款车型带动超级产品周期崛起,推动ToC需求爆发。汽车正迎来百年大变革,电动化及智能化是行业大势所趋,汽车产业将从产业链向生态链转变,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之间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利润分配、价值链构建,车企将依靠软件开发、迭代升级重新掌握主控权。
2020年,中国建投集团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出 “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以 “智联世界”为关键词,聚焦5G、芯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信息安全、智能汽车等多个科技投资重点领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到产业、从理论到实践,通过专题讲座,线上线下联动,为观众阐述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如何为中国输送崭新的发展动能,研判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前沿趋势、投资方向,交流分享实践经验。
近日,中国建投2020年度“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 第三场在建投书局举行。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曾朵红以“智能汽车驶向怎样的未来?”为主题,详细解析了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变革与主流车企的智能化战略。关于智能汽车产业格局,曾朵红表示,特斯拉是头牌标杆,传统车企正在追赶,而造车新势力已成气候,未来潜力巨大,电动化零部件环节,中国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智能化领域也将孕育出更加优秀的企业。
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 曾朵红
新能源汽车最早是2010年开始萌芽,经历几波大的产业周期逐步稳定下来,在现在这个节点应该是真正的“元年”。新能源车企在目前可以分为四个大类,一是特斯拉,特斯拉引领整个电动化趋势,一定意义上也加速了电动化的趋势;二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三是海外传统车企;四是中国的传统车自主品牌。
从特斯拉看全球车企智能化最高水平
造车新势力市值实现超越,电动化+智能化加码汽车产业未来。从主流车企的市值对标来看,特斯拉的最新数据超过4500亿美元,远超传统车企丰田(以前最大在2000亿美元左右)。除了特斯拉,中国的几个造车新势力,也比肩一线车企的市值。蔚来市值超过宝马,接近戴姆勒。
特斯拉是如何做的呢?首先特斯拉的定位重塑了整个商业模式,树立了电动车领域第一品牌。特斯拉从豪华车领域开始主打品牌,然后逐步下沉到中高端市场,整个市场空间也是逐步从50万辆扩展到800万辆,这样的定位使得它能够有效地树立品牌,同时又能够逐步把规模和体量做起来。它对标科技类企业,10年资本开支120亿美元,改变传统车企商业模式,打造电动车企巨头+科技巨头,真正重构了汽车行业。
特斯拉是怎么做的呢?第一,从硬件角度,在“三电”技术上做了很全的布局或者自研。从圆柱电池,到BMS电池管理系统,是它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特斯拉的电机、电控都是自研,把控了最核心的技术。
第二是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特斯拉率先推出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L5级完全自动驾驶即将实现。一开始它就用类智能手机的方式定义汽车。所以它的智能驾驶不断升级,从架构上采用开放的体系,同时不断地完善功能,现在iX3(参数|图片)有比较大的看点,明年或者到后年iNext也可能会是爆款车型。宝马的电动车平台上不是全新平台,而是兼容的平台。
戴姆勒的目标也比较宏大,2030年电动汽车要占销量的一半,也投入了上百亿欧元。戴姆勒EQA、EQB、EQS的平台也是全球布局。戴姆勒推出新车型的速率比大众略慢一点,预计2022年推出车型会非常多,电动车销量的上升也值得期待。另外,戴姆勒到2025年计划达到17~18%的渗透率,也是比较可观的。
丰田从2017年开始全面拥抱电动化。推的进度比大众慢半年到一年,明年开始有纯电平台e-TNGA的车型推出。丰田去年也多次颁布了电动化的战略,将要计划推的车型也非常多,覆盖了中大型SUV以及中小型轿车。在中国市场先推C-HR的纯电版本,这是已经上市的车型,还有奕泽的纯电版本,已经开始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销售。
基本上全球前十大车企,从2020年、2021年、2022年都是真正平台化的电动车型开始逐步上市的年份,这三年对这个行业是一个渗透之年。奥迪、保时捷、雷诺日产、现代起亚等车企也都开始打造自己的纯电动平台。
国内自主品牌的电动化&智能化战略
国内主流车企在电动车上都有自己的规划, 2025年都希望自己的电动车占比在20—25%之间。在智能化的规划方面,从2020年开始有实质性的动作,设置了智能化部门或者成立了智能化的汽车研究中心。传统车企里面最具备代表性的是比亚迪,发展到现在形成了非常全面的车型体系,从纯电到插电,从SUV到小轿车,从高价格到中高价格的定位都有。过去几年唐、秦、宋、秦pro,每年都有新的车型升级和改版,新推的“汉”,有一定质的飞跃。比亚迪在传统领域是比较中低端的品牌,但是电动车领域逐步往中高端方向拓展,请了全球最知名的设计师做外形设计,动力性能方面也具有领先优势,同时自己也具备电池技术。比亚迪在智能化的布局方面,与华为签署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是全面引入外部的力量,做一个综合的提升。
长城电动化相对没那么快,但是决心也非常强,在智能化方面节奏跟得比较紧,主要体现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吉利在这两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国内的车企目前阶段都还是自研一部分,同时借助较多的外力,以此来实现有吸引力的功能。每家车企都有特色的地方,也有自己比较细分的市场,同时他们的共性都是以全新的理念打造电动车。
软件定义汽车,重塑产业链
曾朵红表示,电动化是核心,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复合增速预测是35%~40%。车企有非常多的机会颠覆整个格局,此外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也有一些机会。从智能驾驶的角度,商业模式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电动车只是变化的起点,电动化之后会逐步进入智能化阶段,整个盈利模式从卖车向卖软件转变,有了软件以后会产生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也会带来一系列机会。车企会重新掌握产业链的主动权,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和创新上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此外,不论是硬件、芯片,还是软件的算法和体系,也会有一些新的机会。部分实力强的车企自己做,也会有第三方厂商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华为在智能化领域会有非常大的作为。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电动化已经轰轰烈烈开始,智能化也在孕育之中,所以未来整个产业链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