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新能源汽车签约仪式主持人串词

新能源汽车签约仪式主持人串词

发布时间: 2022-10-08 19:59:44

㈠ 上汽、阿里打造“智己汽车”,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11月26日,上海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上汽集团26日发公告称,为加快打造自主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公司拟与张江高科、恒旭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专项投资于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

公告还显示,该基金拟计划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含其指定的下属投资主体)专项投资于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暂定名“智己汽车”)。

据上汽高层介绍,这个项目的创始轮融资已经达到了100亿元。

10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汽集团正在着手推进一个代号为“L”的全新电动智能汽车项目,被上汽内部视为“一号工程”。

据悉,该项目筹备于两年前,主打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项目组由董事长陈虹亲自挂帅,总裁王晓秋任总指挥,副总裁兼CFO卫勇、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似杰等高管也都为项目组成员。

此次,该项目被命名为“智己汽车”。据悉,目前智己汽车的首款车定位轿车。“预计今年年底将在黑河进行冬季测试,明年我们就能在路上看见大批量跑的新车了。”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2020年传统车企的共识和主旋律。上汽集团今年3月份开始筹建软件中心,4月公开向社会招聘软件人才,7月21日宣布其软件中心命名为“零束软件分公司”。

上汽零束主要聚焦智能驾驶系统工程、软件架构、基础软件平台和数据工厂,包括SOA软件平台、新一代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云服务平台、算力芯片、汽车大数据平台、边缘人工智能应用、智能驾舱系统等。

零束的成立,可以看作是智己汽车的前奏。上汽与阿里的合作始于2015年3月,双方各自出资10亿人民币成立了斑马网络。

2016年7月,上汽推出第一款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但2020年5月,斑马网络完成战略重组,上汽退出。

智己汽车的成立也将重新构建上汽与阿里的合作关系。上汽与阿里都需要在智能汽车时代再次证明自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北京车展专访:鑫敏恒集团董事长苏平

[汽车之家人物访谈]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我们采访了鑫敏恒集团董事长苏平先生。以下是本次专访实录

主持人:您刚刚也提到2万个指标,咱们集团针对这2万个指标有没有做什么进一步推动销量的这些手段。

苏平:包括跟汽车之家合作,包括一些自媒体,投放类的,比如文化我们组织专场,明星的组织专场,喜欢非遗的工匠,国宝级的工匠请到我们这儿现场制作,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我们组织一些活动,跟汽车之家做的故宫汉字文化馆,比亚迪就是甲骨文怎么演变到汉字,从汉字跟汉这辆车,把传统文化与现在科技怎么相结合,我们做了一个专场,这个效果非常好。

主持人:我们主要是邀请已经潜可和已经购车的用户来参加吗?

苏平:对,包括我们做了好多增值服务的一些项目,包括现在我们采购了100台的代步车,你的客户在我这儿买车,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一天修不好,我们不会耽误你用车,我是把我们的代步车交给您免费使用,假如说你撞车了,两个多月你的车在我这修,我们的代步车你免费去使,今后后市场的服务非常关键,代步车也是非常关键,这是增值服务的一项。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知道新车销售的利润越来越低了,经销商也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后市场服务,包括二手车经营这些方面,咱们是怎么看待这种经销商利润结构的变化?

苏平:我们通过一些增值服务,我们增加客户的黏性,包括延保项目、金融项目、续保项目,包括代步车、二手车置换,这些都是可以给它整合一起的,所以说增值服务势在必行的,今后发展的方向可能后市场,原来一直在谈后市场,大家都没有细化,现在我们就是每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在细化,把平台搭起来,如果你光喊,没有平台,肯定不行,肯定是要搭架子,搭架子唱戏,先把平台搭起来。

主持人:而且以前一提到后市场服务,其实消费者特别没有安全感,认同感不是很强,有一些不透明的服务,以次充好等等问题,现在可能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去关注到这个问题了。

苏平:而且我们所有增值的项目都有文字约定,不像原来一说就完了,让条款都约定好了,我们承诺你什么,让客户放心,条款是非常规范的。

主持人:从您的角度看,现在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认可度比以前高了吗?

苏平:反正我感觉我们的客户是高了,很多也是认同的。

主持人:今年咱们集团跟车展的展台是有什么合作吗?

苏平:我们都来了。

主持人:在现场有销售顾问是吗?

苏平:对对,我们也搞了一些素材,也对今后下一步的网络宣传、活动,寻找一些素材,能抓点订单抓点订单。

主持人:从产品的角度上咱们有没有主推的汽车产品和车型,给消费者介绍一下。

苏平:一款比亚迪汉,还有一个宋PLUS,这两款车今年还是爆款。包括荣威7座车IM8,那个也是一个比较有亮点的车,长度。

主持人:现在7座车还是挺受关注的。就您目前看到今天上午的客流、展台的设置,您觉得对这次车展的销量有没有什么预期?

苏平:我觉得每年车展完了以后,都会促进销量,一般情况下大家想买车的都来看看,看完以后就该下手了,应该有促进作用。

主持人:在车展下订单的多吗?

苏平:前天应该不少,今天我觉得应该也不少,今天北京来参观的人多一点,国际品牌没有,国际品牌今年没来参加,外地的我不知道,实际会不会来,我看今天人流量还可以。

主持人:今天上午几个经销商反映,这次车展也是压制了一段时间,感觉应该预期还挺高,会比前两年好一些。

苏平:应该是吧。

主持人:现场没有下定单,回到家之后也会。

苏平:回家下订单。

主持人:针对四季度咱们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和目标?

苏平:目标我们准备我们保4500,争5000,每个月保证1500的销量,这样我就能基本上跟去年持平,如果跟去年持平就算打了一个胜仗。

主持人:这种环境下就不错了。

苏平:如果要是少点也能接受。

主持人:因为现在都讲4S店转型什么的,这个您有什么看法吗?

苏平:我觉得不能盲目的去说4S店转型,毕竟我们的厂家和经销商投入那么大,把多少年的渠道,说转型就转吗?新势力它这种模式不见得是错误的,他们是探索去转,我给你举个例子,商场店跟汽车4S店的群体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群体是截然不同的群体,我们觉得新势力的营销模式我可以借鉴,但是我们一定要把传统销售的模式坚持下去,这是绝对不能有所动摇的。但是新势力我觉得最后它还得往传统去走,你光在商场买车,你的服务品质上不去,现在特斯拉就存在这种问题,车多了,服务品质上不去了,他也在寻求很多的服务店,现在他也要转过来去做一些东西,所以传统的营销模式跟我们新的模式应该是怎么结合起来。

主持人:而且像您说的新势力现在还是因为初期交付比较低,用户量没那么大,还能承载得了,如果像咱们这种有很大的量就很困难了。

苏平:包括像我们这几个商场店,我们集团卖1万多台,北京6万个指标,我们卖1万多台,13000台,我们都不敢想象,你怎么承载,几个小商场。

主持人:但是直营模式相当于拿掉了中间客户服务的环节。

苏平:是,所以你要一旦爆发了,卖的好了,那你肯定存在服务问题。

主持人:现在大家都在说新势力好,用户体验强,传统要往新的方面去转型,但是没有人考虑到新势力量起来以后会有一些什么后果。

苏平:对,那时候再弄就晚了,你还不如共同去做,把传统营销模式与新的营销模式充分结合在一起,而且客户的群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营销模式也完全不一样,因为新能源汽车我做的很早,跟很多新势力我们也在探讨一些问题。

主持人:您也是见证了新能源汽车迅速的发展,您觉得咱们现在手里面拿的这几个品牌有什么具体的优势吗?

苏平:我们主要是民族品牌,我们集团也是以新能源为主,比亚迪大家都知道,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领域,我们的电池还是比较乐观的,通过这几年的验证,电池还是不错的,而且它的续航能力、掉电基本上都不太厉害的。我们把成本价格降低,续航能力增大,包括掉电也不严重,所以说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这个了。

主持人:从经销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反馈是比较不错的。

苏平:我们集团现在还有800多个订单,还没交付呢,北京市我估计好几千,全国应该4万多。

主持人:2020咱们也没太大的焦虑。

苏平:就是供不应求。

主持人:因为我也去过咱们亦庄的比亚迪店,感觉客流、服务还都挺到位的。

苏平:谢谢。

主持人:好的,苏总,今天就这些问题。

㈢ 华为智选“开售”新能源车,它选择的首家合作方是谁

不生产汽车的华为准备开始销售汽车。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从业内人士了解到,华为Smart Select将与小康股份达成正式合作,在其渠道下出售小康股份下的新能源品牌赛利斯。今年3月9日,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与重庆小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双方就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自今年1月15日起,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小康股价从12.93元上涨到29元,在区间内上涨124%,总市值超过374亿元。

华为内部人士表示,此前的沉默主要是因为双方的合作仍在进行中,华为不希望合作内容未发布时影响资本市场。但在不久的将来,华为将在智能选择中推出小康品牌汽车产品。2019年初,小康控股已与华为举行了全面合作签约仪式,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络连接等领域。今年1月底,迫使华为正式发表了联合研究和开发的新型智能智能扩展范围扩展范围系统——驼峰系统,和基于这一组系统构建力免费SF5探险版模型,这是第一次生产这个系统上车,而据力上消息,预计该供应系统未来还将是第三方公司。

㈣ 圆桌讨论“新形势下汽车行业趋势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

HICOOL 2020 ENVISION YOUR FUTURE

2020年9月12日,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先生、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先生和36氪CEO冯大刚先生在 HICOOL 全球创业者峰会上与来自全球 80 多个国家的 2000 多位海外创业者及现场参会嘉宾分享了一场关于“新形势下 汽车 行业趋势与新能源 汽车 未来的发展”的圆桌讨论。

@HICOOL @沈亚楠 @俞晨 @ 冯大刚

一起了解未来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冯大刚: 感谢各位莅临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我是主持人36氪的CEO冯大刚,这位是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先生,这位是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欢迎两位。

今天的主题是:在新形势下, 汽车 行业的趋势和新能源 汽车 未来的发展。今年8月的时候新能源乘用车迎来了自2018年5月份以来最好的一个市场增长,其中新能源的乘用车批发销售量突破了1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43.7%,意味着整个市场和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信心在不断增强。

我们应该看到新能源车毕竟还是新生事物,今天还有两个数据,一个数据是 在今天整个的中国 汽车 保有量中,新能源不超过1.5%。 说的是存量,如果看增量,依然有95%是燃油车,意味着我们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我们如何向新的行业转型?这种直接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如何把市场做大?首先第一个问题,如果说要打造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当下最重要的发力点是什么?比如动力模式?还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服务?或者是其他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非常快要解决的东西?先有请沈总。

未来新能源 汽车 最重要的发力点是什么?

沈亚楠: 这个问题比较大。 汽车 的竞争是一个全方位的竞争,单在某一个点突破都是很难获得胜利的。所以在我们看来,理想 汽车 坚持在三个方面考虑这个事情。

第一个是新的电驱动,第二个是新的智能,最后是新的商业模式,这代表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如何解决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的一个驱动形式的问题。 今天有很多的方案,纯电,像ARCFOX是很好的纯电车,还有比亚迪一直是做双模投入很多,理想 汽车 我们是坚持增程的模式。

在行业里面有很多的讨论,有人说这个好,那个好,其实对我们来说,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是让更多的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至于说在新能源车之内区分各种技术路线,其实是百家争鸣的。每个方案都有用户群和技术的优势,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技术方案是一招制敌的,如果想一招制敌恐怕是不太现实的,这是驱动的形式。

第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更愿意接受智能新能源车 ,不光是新能源车,大家希望的是一辆智能车。智能车的标志是什么?浅显地来看是车主不再用手机了,更深层次的是说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车。通过OTA不断升级,就像手机一样,每次升级都有新的功能,新的用户体验,甚至在 汽车 上通过OTA升级还能改变 汽车 的性能,包括刹车的性能、加速的性能提升,油耗的降低。这个智能是客户选择新车时候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考量点,和驱动形式一样重要。

第三,也是理想 汽车 一直在做的,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客户关系。 过去比较传统的车,是把车通过批发的形式,然后再直接去满足客户,售后是4S店来满足的,今天这个时间点,直接的客户关系是对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全采用全直营的方式,自己服务客户,包括卖车,包括服务,包括售后的保养,这样的话才能够积累你的客户资源,积累这个客户关系。我们认为这个发力点不能偏废,这三方面都需要。

冯大刚: 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突破口,如果要系统性地解决用户的体验,不可能是一个点,应该是全方位的。北汽的俞总,您同意刚才沈总说的吗?

俞晨: 谢谢主持人,谢谢沈总。我们的观点跟沈总的观点也是非常类似, 目前我们在新能源方面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在 科技 ,就是生产力方面; 第二个是在模式上。 如果有产品,而没有模式,这个产品或者 科技 方面的力量没有办法进步,只有模式,没有产品的话,这个模式也不会长久。

所以,我们在产品上,主要还是在 科技 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个往前的研究,我们现在跟华为一起建了1873的艾维斯实验室。一方面是基础科学研究,一方面是应用 科技 ,其实我们作为企业来说,在应用 科技 方面会应用得更多,我们跟华为的合作更多的是在具体的产品应用上,比如说一些传感,激光雷达方面的,可能信息比较多,有很多合作方面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模式上,模式跟自身的DNA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的状态,国有企业这样的性质,现在的模式,直营也好,分销也好,是处于一种过度阶段,直营也好,传统模式也好,都有一个发展。我们现在走的方向是复合型的战略,我们重点采用的是直营模式,我们本身就有这样的资源。同时在广泛的市场上还会采用相对传统的模式,但是在形式上会有一些变化,也是交付跟销售是分开的,也是这样的模式,学习理想这样优秀企业先进经验。我们觉得殊途同归,最后都是要服务好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来满足用户。

新能源产业如何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36氪CEO 冯大刚

冯大刚: 我本来以为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作为服务消费者来说都是一致的。下一个问题请问俞总,ARCFOX的αT即将上市,预售价应该是28万,可能跟今天很多新轿车势力第一款的定价,以及市场中高端车的定价是比较一致的,在这样的一个激烈竞争中,一个新能源车企应该怎么去入手,做出差异化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呢?

俞晨: 我们有时候内部在讨论,差异化是怎么打造的? 我们感觉差异化应该是从自身的DNA上来找,机制也好,本身的资本来源也好,DNA上的东西决定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们ARCFOX在很多产品上,或者模式上,也是向理想这样的优秀企业在学习,在靠拢。我们本身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很大的一个优势是在资源的采用上,今天会场上就我们一个企业有比较大的展台,也是感谢政府领导的支持。我们这样的一些资源促成了我们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说在产品上,因为产品是我们传统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我们能够跟麦格纳这样的公司合作制造,我们一起合资在镇江,专门为ARCFOX这个产品进行生产和制造。

麦格纳有将近100多年的制造 历史 ,宝马的5系也是他们代工生产的,他们在制造方面有比较长时间的传承。我们国内也有优秀的供应商资源,比如北京奔驰,北京现代,都有采购的优势,我们ARCFOX能够在采购上,在供应链上形成一定的小小的优势。我们在制造和供应链两个传统企业的优势上,把它放大,这样的话我们的竞争优势也会初步建立起来,同时在外部,因为刚才是属于外因,我们学习理想这样的优秀企业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内外点的结合构建我们的差异化竞争力。

冯大刚: 虽然定价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背后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资源,合作伙伴,供应链,制造,很多东西是内在体现差异化的。沈总,包括前段时间行业都知道理想是增程式的技术路线,确实有一些争议,可能认为纯电动是未来。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理想 汽车 一直坚持增程式的道路,还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变成电动式的?

沈亚楠: 这个问题大家讨论得比较多,首先行业里面比较纠结,我们自己反而没有那么纠结,我们的客户也没有那么纠结。因为我们做出使用增程技术路线的出发点,主要是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的。

从客户的角度讲,客户在选择新能源车的时候,非常浅显,只有三个需求。

第一个是好不好开 ,因为电驱动的车天然比燃油车更好开,因为加速更平顺,更安静,更线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关心方不方便。 我们今天加油还是很方便的,到处都可以加到油,但是一旦到纯电车,或者电动车,大家就会想家里能不能充电桩,即使家里能安充电桩,出远门的时候怎么补电,就会有方便不方便的问题。

第三个, 消费者很简单,就是考虑合不合算, 价格怎么样。

我们之所以选择做增程,最主要的是看客户的这三个需求。

第一,因为增程式,底子还是纯电车,只是增加了一套增程系统,所以在好开方面跟纯电车是一样的,比PHEV有优势的,因为PHEV的底子是燃油车,没电的时候还是燃油车的体验。

第二是方便,今天我们国家的充电设施也在逐步的改善,但实际上这个速度还是不尽如人意的,从方便的角度讲,我们在想能不能让客户无论有充电条件,还是没有充电条件,都可以方便地使用我们的电驱动的车,我们就选择了增程。可以慢充,可以快充,可以加油,我们做持续地监控了很多数据,目前为止,理想在市场上有15000多辆了,接近60%的里程都是纯电形式的,剩下的里程主要是大家跑长途,或者出远门的时候,就会通过加油的方式来补,所以很方便。

第三,便不便宜,合不合算。我们增程的结构,电池的成本会极大的降低,从总体的成本来讲,跟同性能的燃油车相比,因为所谓的行业专家,有的时候拿我们跟小轿车比较,当然不是一个东西。同性能、同尺寸的车,我们的成本只是略高于燃油车,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买我们的增程车是不用付购置税的,所以综合的购买成本甚至低于燃油车。有了这三个方面,非常符合客户的要求,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

另外,我们在行业里面,对于 社会 的贡献来讲,无论是纯电车还是增程车,其实对整个国家的节能减排都是有贡献的。只要能替代一辆燃油车,不管是纯电替代,还是增程替代,排放都会下降很多。

第二,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角度讲。为什么做纯电,为什么做增程,做我们新的技术,还是希望在我们 汽车 行业上,能打出中国产业的优势。过去我们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劣势,无论是纯电还是增程,我们都实现了所谓的弯道超车,就不再受制于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技术落后性了。

特斯拉的优势是什么?

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沈亚楠

冯大刚: 谢谢沈总,刚才我们在讨论为什么理想选择增程式,不说理想选择,而是消费者选择了。我问什么时候会改变,答案也很明显,这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下一个问题,还是从沈总开始,一会儿也请俞总回答。最近有一个说法,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特斯拉究竟赢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可以拆开问,我们先问是不是,然后再说是为什么。特斯拉已经赢了吗?如果赢了,什么地方做得最出色?两位都可以回答一下。

沈亚楠: 特斯拉的势头是非常猛的,自从Model 3国产之后,在主要的限排城市,销量都是遥遥领先的。之所以说很多人没有搞明白特斯拉为什么赢,是因为我们每天也在讨论如何跟特斯拉竞争。我们的看法是什么, 特斯拉为什么能赢?主要赢在解决了充电,它用它的方案,帮用户去解决充电的问题。 因为如果真的去试开一辆Model 3,从尺寸、配置、制造质量,从业内人来讲,都不是一辆非常好的车。

冯大刚: 不是终端的优势,是网络的优势。

沈亚楠: 对,今年特斯拉会为客户在全中国铺设4000个超级充电桩,过去6年只铺设了2000个,一旦你解决了这个充电的问题,让你的客户无论有充电条件,还是没有充电条件,都会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放心。在我们600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三根特斯拉的充电桩,客户的心理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讲特斯拉赢,就赢在能源网络上 ,这个能源网络也是有局限的,因为超充桩不是越来越好铺,而是越来越难铺,因为有限的城市资源,如果被单一的品牌,不能被别的车共用的占用了,实际上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好处。我们理想 汽车 把充电桩直接安在了你的车上,你给一个补能的装置,这样更方便。

冯大刚: 俞总怎么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可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吗?

俞晨: 特斯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北汽新能源的大楼是诺基亚的大楼,在亦庄,后来诺基亚离开以后,我们就买了这个楼,放在长的时间轴上,只有某一个时刻是赢的,但是最终是什么样?现在也不知道。

我们国内有那么多优秀的企业,有的把它放在眼里,有的也不一定把它放在眼里,输赢来说还未定,我想有理想 汽车 、小鹏、 蔚来 ,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也包括ARCFOX,包括我们北汽。

特斯拉的成功,其实跟初期的时机也有点关系,他们2014年进来中国,当时国家是开始启动电动车的行情了,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特斯拉的出现顺应了这个时机和潮流,同时又开创了很多产品标准的形式,比如说大屏,比如说OTA,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电驱动,包括一些对电池安全的标准,这些东西都是开创性的。

所以消费者也好,行业内也好,都不自觉把它作为一个先行者和标杆来对比,一对比,这个势能就上去了,当然它本身也做得很好,现在也在中国投资了,进入市场以后,Model 3的出现也把价格拉下来了,也进入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也开始进入完整的竞争。 汽车 行业前面20多年,30多年,跟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竞争 历史 来看,可能还是会有很强的较量,特别是像OTA,车载生态等等,都有很强的比拼机会。

如何提高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

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 俞晨

冯大刚: 我们反过来再问,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去打败它?狭义的是说打败特斯拉,更广义的说,新能源车只占市场的5%,怎么去赢得市场?

俞晨: 我们相对比较传统, 第一是从 历史 的角度来看,从市场竞争 ,充分竞争,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些提升,跟特斯拉进行竞争,这是相对可以实现的。 第二是对用户的体验和把握上 ,理想也好,蔚来也好,就是用户思维的把握上,传统企业最大的缺憾就在这儿,我们是甲方思维,并没有充分的了解用户,我们来更深入的进行一个发展,同时再结合产品跟制造方面的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理解的优势,相信我们在市场上能够跟特斯拉,或者说跟油车进行更广泛的竞争。

沈亚楠: 跟特斯拉竞争,从中、长期来讲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特斯拉赢在独立的充电网络,但是一寸长就有一寸险,有强的地方就有弱的地方,下一步的体量发展就会受限于自己充电网络铺设的速度,会给自己形成一个瓶颈。因为在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美国95%的特斯拉用户是有家用充电桩的,在中国会受到充电网络瓶颈的限制。而且走了一条自己单独的技术路线,从整个 社会 化的解决充电基础设施角度讲,他们是走了一条另外的路,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更有信心的是打败它在智能方面,因为今天来讲,如果从智能座舱的角度来讲,理想 汽车 肯定是胜过了特斯拉,淘宝卖的特斯拉最好的零配件是什么?还是手机架。多数的特斯拉用户还是要在车里用手机,因为觉得它的导航不好用,它的音乐是用H5实现的,只能做128K的音乐。

美国人在做这些方面跟咱们中国人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在智能方面一定能赢过它。 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确特斯拉是有领先的,但是通过我们的数据积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人工智能,数据算力方面也是有机会超越它的。 唯一它作为先行者,确实在品牌上相对有一定的领先优势,通过我们的不断积累,无论是新轿车,还是北汽孵化的ARCFOX,还是有机会跟它去竞争的。

新能源 汽车 的竞争格局及市场规模

冯大刚: 最后一个问题,还是在探讨未来新能源车的竞争格局,我想知道两位怎么判断竞争格局会跟以前一样吗?

有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看起来跟智能手机更像一些,未来是像燃油 汽车 的格局还是智能手机的格局?智能手机的竞争会非常快速,比如10年,传统 汽车 可能百年才杀出一个格局出来,在这个手机方面,我们是全方位的竞争,既有系统竞争,又有生态竞争,这是不一样的,原来是一条线的竞争,现在是一张网的竞争,这些东西都不一样,包括合作格局,过去是每个人发展自己的东西,今天是共建很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两位觉得未来的竞争格局是什么样的?新能源的市场空间是什么样的?

沈亚楠: 从终局的角度讲,我们认为智能电网 汽车 这一波,从结果来看非常像智能手机,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品牌的整合, 汽车 行业本来在国外就没有中国这么多品牌,我们认为终局来讲,和智能手机差不多。智能手机现在就是苹果为代表,国外的品牌,然后中国是华为、oppo、vivo、小米,基本上是这样的格局。还有从非智能手机转型到智能手机很成功的企业,三星,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格局。

智能手机剩下的品牌可能比这几个品牌略多一点,甚至是一样的,特斯拉占据了苹果类似的地位,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受限于我刚刚说的这些问题,不应该有苹果那么高。中国一定会崛起,华为、oppo、vivo和小米,一定会的。传统车厂一定有像三星一样转型成功,生存下来的企业,所以整合,然后有新的入局者,这是我们认为的结果。但是从时间周期上讲,肯定会比智能手机要慢,这一点也是我们最近思考很多的。

我以前是做手机的,我是经历过这一轮变化的,之所以智能手机的转化会这么快,是因为一方面客户的需求,从非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转化非常快,另外从供应的角度讲,因为供应链无论是做智能手机,还是做非智能手机,供应商体系差不多,昨天做诺基亚的手机,可能一个月之后就能够转做小米手机了,需求变化很快,供应也跟得很快。

汽车 会有一个差异,第一客户转化会稍慢,但是也会很快,下一步会有一个拐点,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非常想要买智能电动 汽车 ,因为我们目前看到只要是试乘试驾过理想ONE的用户,或者现在在看理想ONE的用户,就很难回去开传统车了,所以会有这种拐点。从供应链的角度讲,研制的程度要远远高于手机,传统车商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型服务新能源 汽车 。

冯大刚: 手机用户的更新换代可能是一到两年,但是 汽车 不会,也许需要五到十年,完成这个替代会在什么样的维度上?

沈亚楠: 每年我们还有2500万辆,我们看的不一定是保有量,每年的转化率,我估计到2025年的时候,国家新能源整体的规划是有机会实现的,保守500万辆每年,激进一点是750万,这是2025年非常有机会做到的。其中可能纯电占一部分,增程和插混占另外一部分。

冯大刚: 沈总说得还有点保守,俞总,刚才说到这个比喻,到底更像是智能手机,还是更像传统燃油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俞晨: 刚才沈总已经说得非常完整了,非常全面了,对于格局的判断,我们从销售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消费是在升级, 在20-40万的区间的车, 蔚来、小鹏都在这个区间,在这个区间竞品比较少,也是传统燃油车必争的区间,同时也是下一代消费升级的,原来20万以下车的需求升级。 未来最重要的竞争环节还是在这个价格区间内 ,产品上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加剧,其他的沈总说得非常全面了,我就不再补充了。

冯大刚: 还有一个问题没有问,新能源车的市场规模会有多大?

俞晨: 我们也是期待在2025年500-800这样一个区间,我们北汽集团一直期待在2025年实现集团的全面转型,同时我们自己ARCFOX也是北汽集团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先锋,今年我们会推出第一款车,每年会有新车推出,每一款新车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惊喜。

冯大刚 感谢两位嘉宾带来的精彩分享,谢谢!

* 本文由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先生、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先生和36氪CEO冯大刚先生分享,内容源自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速记稿,未经授权,不可转发。

本期创业话题

#未来一年最值得投资的TOP领域

> 立刻分享 > 我的精彩创业分享

㈤ 广汽蔚来前CEO廖兵宣布:创立新能源汽车品牌——自由汽车

其中,廖兵为自由(深圳)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据资料显示,自由(深圳)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以廖兵为主,构建的一家全新新能源智联汽车团队,核心团队拥有成熟的新能源智联汽车项目经验。

1月25日,广汽蔚来创始人兼CEO廖兵曾在国内社交平台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消息表示,他已于1月22日正式辞任广汽蔚来的CEO及其下属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所有行政职务,但并未透露辞任后去向。

廖兵作为广汽蔚来的创始人兼原CEO,曾在广汽本田、广汽零部件、广汽菲克和广汽研究院任职高管。廖兵在广汽蔚来任职期间,以200人的团队,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在25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自公司成立到整车的交付。

㈥ 海南省与吉利集团战略合作 涉及新能源车/改装制造/教育等

易车讯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吉利控股集团在海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控股集团将发挥在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海南展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融合新产业、教育产业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签约仪式上,海口国家高新区与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建设吉利新能源车专用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南首个新能源车专用车项目。

㈦ 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盛大开幕

7月4日,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星宸航都国际酒店盛大开幕,来自政府机关、科研组织、协会组织、整车企业、运营经销商、货运平台以及网约车平台等数百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20年以来,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淘汰赛加速。大浪淘沙之下,如何站稳脚跟?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在此时召开,研讨内容紧贴行业发展形势,为当下新能源车行业和企业发展辨明了方向,意义重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落户武汉 东风新能源领域再落一子

1月5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本田”)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投资协议,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项目落户中国车谷。该项目的启动,是东风本田构筑面向电动化转型稳定生产体制的具体行动,将进一步拓展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也为武汉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增添新动能。

东风本田新工厂俯瞰图

拥抱产业新风口,东风公司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推进科技创新“跃迁行动”,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计划“十四五”期间实现年产销新能源汽车100万辆。

目前,除了即将启动的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东风公司在新能源领域重点打造的岚图汽车和高端电动越野品牌也迎来了突破。其中,定位为“零焦虑高端智能新能源领先品牌”的岚图汽车,旗下首款车型岚图FREE启动交付以来,连续4个月保持环比增长趋势;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目前已正式落户中国车谷,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已经全面展开,首款产品将在2022年上半年发布。此外,具备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多种车型柔性混合生产能力的东风云峰项目,建成后产能将达到30万辆,为中国车谷加快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助力,也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共筑汽车强国梦。

㈨ 2020北京车展专访:蔚来汽车 李斌

主持人:感谢李斌接受专访,问题分为两方面,一是行业方面,一是品牌产品方面。行业方面,不知道您怎么判断新能源市场销量的走势。因为受今年整体大疫情环境影响,新能源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表现。您判断明年甚至更远几年市场会如何表现?

李斌:初次看这个数据,感觉新能源智能电动车有点增长。但如果把数据深入挖掘一下,销量的质量其实有很大的提升。真正来说,就是个人购车的比例上升很大。因为前几年补贴很多,所以运营车,出租车、专车、快车、政府公务用车销量比较多。但去年以后,反而是个人购车需求反弹,从去年4季度开始回升。今年疫情有一个短暂的影响,但是这几个月,不管是我们还是特斯拉,还是别的新造车公司的产品,同期销量和去年比都涨了不少,我们基本上翻了一倍。这里面也反映出了用户真实需求开始攀升了,这点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后续我对将来几年电动车销量的增长,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蔚来汽车去年面临很大资本资金方面的压力,目前现在的状况如何?以及还面对其他除了资本方面压力,还有其他方面压力吗?

李斌:去年我们确实是有压力,各方面的,其实我们叫“极限压力”。很多朋友都觉得蔚来汽车很快要完。今天很多用户穿“蔚来药丸”的衣服,其实那是自嘲。但今年确实各方面情况都在好转,我们去年也进行了决策的调整,今年毛利率转正,运营现金流转正,亏损大幅缩短,现金储备做了几次融资以后有200多亿的现金储备。所以应该讲肯定是脱离了死亡区了,但我们挑战其实也变得更大而不是更小。一个是大家对我们期望不一样了,原来活下来就行,现在希望真正做得好,第二用户越来越多了,怎么服务好他们,保持高的服务水准和口碑,这个压力也很大。其次就是长期的产品和技术路线,战略决策。也没有出第二次牌的机会,每家都一样,因为时间成本都是最大的成本,这一代如果错了那就错了,所以这个压力也挺大的。压力其实是更大的,因为要考虑这种情况,相对于爬5000米的山和爬6000米的山不一样,不意味着能爬上5000米山就能爬上6000米的山。

主持人:蔚来汽车产品规划推出全新产品,对于未来几年对蔚来汽车是否还有产品储备。

李斌:我们肯定还是按照节奏去储备。

主持人:我最后问一个不太恰当的问题,对于蔚来汽车来说特别不可能出现的假设,当一个新势力产品比如说破产了,买车车主的权益如何保证?如果对于蔚来汽车,我相信蔚来汽车一定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但是假如?

李斌:不管怎么样保证用户利益是所有公司都需要考虑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更加感谢去年下半年,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买我们车的用户。因为你这个问题其实他们在家里讨论买这个车的时候,一定是都作为焦点。你这个车将来公司倒了谁管?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去年4季度冬天那么冷那么难的情况,还有8000多人买我们的车,去年4季度8000多辆车卖出去了,还是说愿意给创新的事物机会的,勇敢的用户还是有。所以我们还是相信有很多用户他是愿意给创新一个冒险的机会。

主持人:最近几年确实看到未来也是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用户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种子用户对品牌发展非常好,希望蔚来汽车有非常好的发展。

李斌:谢谢,我看在排名上都还不错,也是感谢汽车之家的支持,希望继续给我们正面的增量。

㈩ 华为新能源汽车叫什么品牌与华为合作的新能源汽车是什么车

【 新能源资讯】4月19日,华为终端官方微博宣布:华为要卖车了,一款电驱动力强,增程跑得远的首款高性能电驱轿跑SUV,真的来了。在纯电模式下,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可实现续航180公里(NEDC),满足城市日常通勤;最长可实现1000+公里(NEDC)续航,随时尽情地远行自驾。(文末附赛力斯汽车品牌介绍文章)
点击查看:
华为汽车2022款最新款价格>>>
华为发布首辆氢能源汽车>>>
华为退出阿维塔>>>


2019年初,小康股份就已经与华为举行了全面合作签约仪式,表示将深入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在工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今年1月底,赛力斯正式发布了联合华为共同研发的全新智能增程系统——驼峰智能增程系统,以及基于这一套系统打造的赛力斯SF5自由远征版车型,这是这一系统的第一次量产上车。据赛力斯方面消息,这一系统未来还将有望供应第三方企业。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8年至2020年9月,小康股份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0亿元,其中大部分被用于智能电动车品牌赛力斯的研发。根据小康股份4月8日晚发布2021年3月份产销快报,今年3月,小康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2,899辆,同比增长411.29%,实现销量2,815辆,同比增长149.56%。
虽然增速变快,但从品牌与体量而言,与新能源头部品牌仍有差距。
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双方是否会以定制化的形式开发华为渠道的专属车型。但不管怎样,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方向已经定下,打通渠道优势对于扩大合作伙伴也是一个业务拓展方向。
热点内容
庆铃皮卡车没有转速 发布:2025-04-27 03:15:33 浏览:320
南召至太原火车价格 发布:2025-04-27 03:14:58 浏览:962
豪哥开滴滴车视频 发布:2025-04-27 03:14:52 浏览:415
哈尔滨到海伦客车价格表 发布:2025-04-27 03:04:37 浏览:283
桑塔纳2000越野视频 发布:2025-04-27 02:58:47 浏览:986
亚欧房车自驾游 发布:2025-04-27 02:53:15 浏览:123
奥铃皮卡雨刷尺寸 发布:2025-04-27 02:37:48 浏览:576
大皮卡车上高速要注意那些 发布:2025-04-27 02:33:05 浏览:830
柬埔寨旅游3月份天气 发布:2025-04-27 01:59:55 浏览:261
门在后面的房车 发布:2025-04-27 01:52:33 浏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