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能源汽车的故事
『壹』 车主故事 | 四年四万公里,听比亚迪唐一代车主深评
?必须承认,与竞品车型横向对比,老款比亚迪唐属于“长板很长、短板很短”的车型。
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欣赏这款车的人往往津津乐道于纯电条件下超强的动力、极低的使用费用;反感这款车的人经常嘲讽馈电条件下动力系统的糟糕表现,以及“直线王、弯道亡”的操控水平。
本人于2016年购买比亚迪唐旗舰款,当时指导价补贴后21.98万元,另加上约8000元保险费用,最终付全款约22.8万元,赠四次保养及6000元油卡。
目前用车近四年,总结优缺点如下,仅代表个人用车体验:
优点:
1、远程控制解锁、空调等云服务功能非常实用;
2、有充电条件的情况下后期费用极低;
3、较强的动力以及非馈电状态下顺滑的动力输出;
4、各项配置较为丰富,被动安全配置齐全;
5、车内空间较为宽裕,储物空间丰富;
6、转向手感不错
缺点:
1、人机工程设计不合理,高个子人群长时间驾驶舒适度欠佳;
2、底盘调教偏软,点头抬头比较严重,过弯侧倾也比较明显;
3、中控车机是WinCE系统而非安卓,功能严重受限;
4、NVH水平较差;
5、馈电状态下的平顺度和能量利用效率有待改进;
6、外观设计落后于时代,内饰用料好但缺乏设计感
用车体验基本就是这些,另外说两句题外话:
不论纯电车还是智能车,首先是辆车,机械素质仍然相当重要。
就我个人的观察,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基本上是每推一款新车,机械素质就改善一些:从一代秦、一代唐、一代宋,机械素质不断改善。而二代唐(唐DM)是一个全方位的跃进,文中提到的老款唐存在的问题,基本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到了宋Pro,各方面的机械素质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层次。
这种“每一款好一点”的现象,虽然说明比亚迪进步速度比较快,但这不并是正常的技术迭代节奏。产品线比较成熟稳定的企业,一般会把最新、最先进、成本最高的技术用在高端旗舰产品;之后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新技术才会逐步下放到中低端产品上。
目前比亚迪元、秦/宋、秦Pro/宋Pro、汉/唐,由低到高的产品线已经基本齐备。所以个人认为,比亚迪真正需要做的,是把宋Pro的机械素质尽快都普及到全系车型上。包括刀片电池、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率先在汉/唐等旗舰车型上应用,然后逐步下放,从而形成稳定可靠的更新迭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无野心,不“弗迪”
比亚迪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成就,并不逊色于华为。单以交通领域而言,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上,比亚迪新能源布局最完整,产业链上从原材料资源,到最终端的回收全部自己掌控。车型应用上,7+4基本上把主流场景都覆盖到了,创建了绿色交通的新纪元。再加上云轨云巴在轨道交通上的优势,按这个路子发展下去,比亚迪的未来是可期的。
比亚迪会是下一个华为吗?无论是从其研发技术还是市场发展空间,比亚迪都可以称得上是汽车界的华为,可是从企业声望以及公司的运营效率来看,比亚迪还有一段路要走。
最后的话
据了解,新成立的弗迪公司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方面更高的市场自由度,使其有希望进入到更多车企的供应链,攫取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促进比亚迪实现从零部件产品市场化到企业市场化,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在推动新能源的普及。
另一方面,把弗迪公司从比亚迪分拆出去独自面对复杂的市场局面也实属冒险之举,但从长远来看,是明智之举。一来,只有独立才面对风雨,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二来,商业空间未来可期。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每一家新能源公司都在如履薄冰,寻求破局之法。显然,比亚迪的弗迪公司就是其找到一种良策,也是它的野心。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够供应核心零部件的玩家不多,比亚迪做大做强弗迪,其利润也会水涨船高,甚至和比亚迪本身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并驾齐驱。比亚迪是幸运的,即使一些公司嗅到了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商机,也无法如同比亚迪一样复制“弗迪”。
这是一个关乎野心的商业故事,也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故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你知道比亚迪有多不容易吗
膨胀一下,笔者是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的见证者。比亚迪这次邀请了400多家媒体参加,算上自己家的高管、工作人员,以及供应商和各种合作伙伴,少说也有500多人。没错,笔者就是500多人中的其中一个。虽然没人认识我,但是我坐得够靠前,位置也绝对好,算是把“下线仪式”的各个精彩瞬间尽收眼底。
好了,咱们回归主题,按理说,比亚迪 汽车 把我安排得明明白白,我应该吹捧一波它“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多牛逼,但在网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吹捧实在是太多,我都不好意思点了,所以,我决定泼泼冷水,说说比亚迪完成这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下线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2000年那会,比亚迪还在捣鼓手机电池,以及各种电子产品,反正就跟现在的富士康干的活差不多,也不知道老王哪天突然就醒悟了,咱们不能一直当打工仔,必须要干票大的。于是,2003年,有钱的老王花了2.69亿元收购西安秦川 汽车 有限公司(现比亚迪 汽车 有限公司),开始正式进入 汽车 产业。
时至今日,西安的比亚迪 汽车 工厂都是仅次于深圳的存在,宋系列车型、秦系列车型很多都是在那里产的,再看看长沙比亚迪工厂,不争气,我都没脸说。
再插句嘴,比亚迪从决定进入 汽车 行业再到完成对秦川 汽车 的收购,只花了很短的时间,这就是私企的魄力,说干咱就干,不搞那弯弯绕,要是把这事给那帮国字号车企,还没等程序走完,估计黄花菜都凉了。这也就是现阶段民营车企要比国字号车企更强,更有活力的原因。
不要以为只有恒大、吉利是“钱钱钱,买买买”,当初的比亚迪也是,毕竟 汽车 这玩意是人类 科技 的结晶,一百多年了,不搞点别人技术还真玩不转。
2008年10月,老王又用2亿的小钱钱收购了半导体企业宁波中纬。至此,比亚迪左手握着电池,右手握着半导体,口袋里面还有数不清的小钱钱,开始了造新能源 汽车 的宏图伟业。(注意:巴菲特2008年8月就入股了比亚迪,比亚迪股票大涨;2009年,老王成为中国首富,所以比亚迪那时候是真有钱)
果不其然,2008年12月,比亚迪首款新能源 汽车 F3 DM正式上市,这时候国内那帮车企还在嘲笑比亚迪搞什么新能源 汽车 ,老王则在旁边呵呵: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现在来看,不得不佩服老王当初的高瞻远瞩,不愧是体制内出来的人,消息果然灵通。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 汽车 ,比亚迪一举成为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扛把子”,哦,不对,是引领者。这时候嘲笑老王的那帮人估计哭晕在厕所,打电话聊着:老王,你的三电技术给我用用;刀片电池卖点给我;我这边缺芯,IGBT芯片也搞点;“542”是怎么搞出来的,既然敢把车卖到30多万,还有那么多人买,都怪我当初有眼不识泰山,勿怪,勿怪。
把时间线拉回来,F3 DM让比亚迪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崭露头角,但是那会儿大家也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车市依旧是燃油车的天下,再加上比亚迪那会的设计、做工、品牌形象跟现在是真的没法比,所以它的新能源 汽车 主要是流入了出租车市场,就如同现在的吉利新能源 汽车 也是流入出租车市场一样。
那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并不得意,销量一直平平无奇,离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估计还差一个“0”。这个时候,太平洋对岸的特斯拉正在猥琐发育。
汽车 真是一个烧钱的行当,要不说有钱好呢。虽然那时候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平平无奇,但是老王路子野,这里不赚钱,别处来补充,总之一句话:新能源 汽车 的研发不能停,能不能赚更多的小钱钱,过上好日子,就看你们研发部门了。
于是乎,比亚迪研发部门“996、007”,终于在2015-2016年这两年看到了效果,“542战略、王朝系新车”横空出世,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仅2015年一年销量就干到了6.2万辆,同比暴增234.7%。(这个时候,特斯拉还在亏钱,继续猥琐发育)
由此可见,比亚迪 汽车 在这之前,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确实不怎么好,而在这之后也就一发不可收拾。2016年销量破10万辆,同比增长62.3%;2017年销量破11.37万辆,同比增长13.7%;2018年,艾格老爷子让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颜值大增,其销量一下子干到了24.8万辆,同比增长118%。
所以说,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卖到100万辆也就最近几年的事情,它也就过上了几年的好日子,是真的不容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王飘了,扬言“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这句话具体什么时候蹦出来的笔者也搞不清楚了,2013或2018左右),殊不知,特斯拉猥琐发育完成,开始来中国市场搅局。
2019年,比亚迪已经连续4年成为中国 汽车 市场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冠军,没想到特斯拉“横刀夺爱”,以36.8万辆的成绩把22.9万辆的比亚迪摁在地上摩擦。
怎么着?本土作战,我比亚迪还能让你给欺负了?随后,汉EV、刀片电池问世,势必要打得你满地找牙。可事是这么个事,汉EV确实对Model 3有威胁,不过当时的市场早已不是10年前,比亚迪不仅要揍特斯拉难,还要应付蔚来、理想、小鹏这帮造车新势力。
多线作战,销量自然不理想。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16.29万辆,同比下滑12.52%。这时,你再回过头看看,比亚迪完成这1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容易吗?是真不容易啊。因为这个时候,猥琐发育,走全球路子的特斯拉已在2020年3月完成了100万辆新车的下线。比亚迪表示压力山大。
老王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既然离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还差个几万辆,那咱们就搞点新路子给他们瞧瞧,100万辆对咱们都是小意思。于是,你又看到了老王撸起袖子,从自家的“技术鱼池”中把“DM-i这条鱼”给捞了上来,一场颠覆传统燃油车的行动由此打响。
果然不出老王所料,大家还是很在乎油耗和续航,以及价格的嘛,秦、唐、宋系列的DM-i车型一经问世,便走俏市场,订单随随便便破10万都不是事(这不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就有了)。奈何生产线上的兄弟不给力,产能跟不上,把用户都急得去写“告状信”了,销售部的兄弟哭晕在展厅,提成没有就算了,客户还跑了几个。
事情到这儿,距离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也就是时间上的事情了,可以说为了这100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是几经波折。
不过事还没完,通过复盘“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背后的故事,笔者发现了更有趣的事。原来发财真的就那么几年,前提是你必须要做足准备。2008-2014年,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平平无奇,可到了2015,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开始大幅增长,这自然离不开它研发部门的“996、007”。所以说,造车新势力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就这几年了,长成了成为车界一霸,没长成套现走人,就这么简单。
其次,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每一个阶段都靠1-2款车发力,而不是全部发力,又或者均衡,这点很要命。
譬如:2015-2016年,这段时间主要是秦80、秦100在开疆拓土,第一代542系列的唐,以及宋系列仅仅是辅助的份。2017-2018年,这段时间唐DM迎来高光时刻,元EV的表现也还不错,因为秦80和秦100面临升级为秦Pro DM,所以销量一般,至于宋系列的新能源车型继续打酱油。2019-2020年,唐系列车型滞销,汉系列扛起销量大旗,DM-i系列的秦、宋车型也开始热销售。
总之,比亚迪的这种毛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是奇怪得很。
最后就是产能问题,比亚迪每当一款车型销量好的时候,工厂的产能就会受到影响,以前的宋MAX、唐DM,汉EV,现在的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而这也导致了其客户的流失和品牌公信力受到损失。难道比亚迪生产部的兄弟和销售部的兄弟有仇?有钱一起赚不香吗?
复盘完了,再展望展望。
老王还很年轻,大有可为,而比亚迪 汽车 也不会止于第一个100万辆,还有第二个100万辆,第三个100万辆,以及第10个100万辆,甚至更多的100万辆在等着它。
现如今,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会在第四季度与大家见面,助力比亚迪 汽车 品牌向上。其次,上海车展发布的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新车更是有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和2.9S的加速成绩,这个车分给e网卖,因为那边确实没有啥车卖得好,就靠宋PLUS系列在那里撑场子。另外,比亚迪又要走出国门了,这次不是公交车、大巴车,而是正儿八经的乘用车—唐EV,卖到北欧的挪威,今年计划干到1500台,开始赚外国人的小钱钱。
最后,比亚迪要向当年笑它的人卖刀片电池,又是赚钱。至于比亚迪赚了这么多小钱钱后是不是又准备推新技术、新车就不知道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下一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会很快到来。
写在最后,别以为比亚迪卖到100万辆新能源车有多容易,它很辛苦的,好在迎来了一个好时代,时代造就了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也在引领时代。(文/优视 汽车 向前)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肆』 夏利改行造铁路1块钱卖身的背后藏着车企兴衰的秘密
聊夏利之前,社长想先跟大家聊一个许多经历过80年代的人或许都能回忆起的词——“面的”。
这款兴起于北京城的中型“面包车”,“文能装下十个人,武可承载自行车”,迅速担起时任的出租车业务,可以说是出租车鼻祖了。
新势力战局至今,有些车企负债百亿,老板们仍在国外快活逍遥;有些车企粉身碎骨、不复存在;还有些如夏利一般“名将不存、实体已亡”。
这个结局,难免令人唏嘘。
但社长也相信,在这场“亡命之途”上,夏利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然则,诚如王安石当年为抒变法胸臆挥毫写作:“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般,车企们的换血之路,总将此起彼伏。
真正拼的,不过是谁能握住时代和用户的脉搏罢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我与帝豪GSe的故事,不得不说的用车小体验!
大家是否发现最近几年路上挂绿牌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纯电动车。前几年大家都认为电动车续航里程不好,电池不可靠,售价还很高,难以接受。随着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更新,充电桩的不断覆盖,大家对新能源汽车慢慢接受了起来。而我就是慢慢的接受了新能源,才买了吉利帝豪GSe,之前我开了十多年的油车,突然就换了新能源,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现在想想我选择完全是正确的!
用车一段时间之后,GSe续航能力让我很满意。首先按照我上下班最短路程来60公里来计算,充一次电可以满足一周五天的用车,平均下来百公里电耗13左右。其它舒适性、操控确实也在考虑范围之内,但令我十分满意的一点就是续航方面。充电速度也很快,用快速充电桩充电,大概半小时多一些就能充到80%,一开始还害怕电动车充电比较麻烦,需要很多时间,现在觉得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陆』 深圳00后新郎开电车错过自己的婚礼,关键时刻电动车为何这么不靠谱
这主要是因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多数电动汽车的最高可行驶里程只不过是500公里以内。正是因为需要充电的缘故,如果稍加不留意,很多人可能就会错过关键的事情。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开始把传统的燃油汽车换成新能源汽车,大家也非常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动汽车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确实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充电桩也非常多,所以车主完全可以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购买电动汽车。除此之外,车主需要重点关注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这个问题始终是围绕着电动汽车谈论的热点话题。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个事情发生在广东深圳,深圳的一位00后新郎在接亲的时候错过了自己的婚礼。因为他当时开的是电动汽车,同时也不了解路况。在汽车行驶一半的过程当中,电动汽车突然没电了。加上找充电桩的时间,这名男子前前后后耽误了5个小时。
『柒』 特斯拉开7个月出手,卖Model Y换油车,新能源不行了吗
大家会发现,现在在买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而且国家也是在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如果说你经常外出,并且需要开长途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其实是不太合适的。虽然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也是比较快,但是对于一些紧急的事情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因此,大部分经常出差的人就会选择去购买油车,而非是新能源汽车。如果大家是在城里面开车或者是去的地方,不那么的远,那么新能源汽车确实是非常的不错。
新能源汽车有着一定的好处,但是坏处也非常的多,因此小编本人也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去考虑一下。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是更有助于环境,不会因为开车而污染的环境。其次,新能源汽车也是比较省钱的,不需要大家经常去加油。缺点就是新能源汽车跑一段时间就需要去充电,如果在半路上车子没有电了的话,确实是非常的尴尬。
『捌』 为什么要选择新能源汽车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肯定都已经很耳熟了。去年7月的G20峰会上,数个国家对外宣布和承诺了未来全面禁售燃油车的决定;近年来,各大汽车厂商也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无论是政策、资源、资本支持,还是媒体的“鼓与呼”,都在告诉我们,新能源时代即将来临。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些新闻好像都太宏观了。到底新能源汽车落在我们生活中是什么样子?见微知著,今天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新能源车主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大时代下普通人的精彩。

这一点,我们身边的互联网出行平台滴滴已经想到了。去年底,滴滴携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合资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通过构建充换电体系、储电、电池再利用等新能源汽车配套支持服务产业,提供新能源汽车服务。
此外,滴滴目前正筹备搭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小桔充电’,期望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桩联网’,为平台上26万新能源汽车司机带来环保、便捷的充电服务,随着基础建设规模的拓展,服务于每个家庭以及全社会,以科技力量提供智能充换电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玖』 电动车“每天充电”和“用完再充”,哪个更伤电池早知道早受益
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 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给电动车充电是每个车主的日常操作。短距离出门的话,基本上几天冲一次,长距离出门的话,有时候可能一天就要充上一次。
平台上就有这位车主问了新能源战略家这样一个问题:你说到底是电动车”每天充电“更伤电池,还是电动车”用完充电“更伤电池?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卖个关子。新能源战略家来给车友讲讲我身边的电动车故事,一起来看看。
暂且称呼为同事A,他买了一辆自己很喜欢的品牌电动车,同事B跟风也买了一辆同品牌、同型号的电动车。结果同事A的电动车骑了1年半,电池就报废了,而同事B的电动车足足骑了3年,才报废。
你说奇怪不奇怪?明明是同品牌、同型号的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寿命差这么多。后来我这位同事跟我透露:他去维修电动车的时候,电池都鼓包了,不能再用,维修师傅更是当场指出同事A充电动车不恰当的习惯。
所以,不恰当的充电行为很有可能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对于一些非常爱护电动车的车主来说,他们非常想要知道如何给电动车充电更合适。
新能源战略家以上那位网友非常关心的电动车"每天充电”伤害电池还是电动车"用完再充”伤害电池哪个更大?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一:电动车”每天充电“对电池有伤害吗?
有伤害,如果长时间"每天充电”对电池的伤害非常大,会直接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这主要是有两点依据:
第一,挤压电压导致铅板解。 你想想看,每天一充,今天剩余30%的电,明天剩余60%的电,每天的剩余电量都不一样,长期这样充电很容易导致铅板结晶,电池寿命将大大缩短,电动车电池就不经用了。
第二,电动车的放电次数是定量的。 打个比方,就是咱们现在手上用的手机,刚买的时候手机电池能充满100%,半年后手机电池只能充满80%,这就是频繁给手机充电的缘故,电动车充电也是一个道理。
问题二:电动车”用完再充“对电池有伤害吗?
也有伤害,但是对比电动车”每天充电“的伤害小。新能源战略家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两点依据:
第一,用完再充会加速电动车硫化。 用完再充的话,会出现电动车过损或者拉伤电池的情况,电池寿命会下降。就跟手机一样,长时间是0电的情况下,猛然一冲,但是充不进去,换成电动车也一样。
第二,电动车0电的情况很少存在。 现在的电动车一旦没有电,就会出现语音提示,提醒车主需要充电,所以0电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很多车主基本上都在还有剩余电量的时候就充上电了。
总结
所以说,从人们的使用习惯上来看,电动车“每天充电”比“用完充电”的危害更大。
新能源战略家提醒广大车友尽量不要每天对电动车充电,等电量剩余在20-40%的电量的时候再充电能够有效保护电池。毕竟作为电动车最值钱的部分就是电池,好一点的电池,换一次都要500多元了。
对于电动车“每天充电”"用完再充“,哪个对电池伤害更大? 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