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2019年新能源汽车下滑

2019年新能源汽车下滑

发布时间: 2022-10-05 06:26:39

① 中汽协:2019年汽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跌超8%

[亿欧导读]?2019年12月,与上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乘用车。乘用车销量依然下降,市场需求下滑态势没有明显改变。

(2019年全国规模化运营商)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② 乘联会发布数据,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同比增长5.1%

1月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产销数据。在新能源领域,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为106.0万辆,同比增速为5.1%。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7万辆,环比增长73.5%,同比下降15.1%。

解读:能够保住整体正增长还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补贴退坡的影响,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进入2019年下半年一直在同比下滑。

12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11.9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11月增长76%;1-11月的纯电车用车批发量为73.1万辆,全年纯电动汽车约为85万辆,占比超过80%。

12月插混车型批发销量1.5万台,1-11月插混车型累计销量19.1万台,全年累计销量约为20.6万台,插混车型在新能源中占比为20%。

从车型上来看,相对于2018年,A00级纯电动份额从49%下降到26%,A级电动车从33%上升到56%,A级电动车超越A00级电动车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车型。

全年销量表现较好的新能源车型(含插混)为:
A00级:宝骏E100、奇瑞eQ、长城欧拉R1;
A0级:比亚迪元EV;
A级:北汽EU系列、帝豪EV、比亚迪e5,广汽的Aion S表现也不错;
B级:唐DM、帕萨特插混、蔚来ES6;
C级:宝马5系插混、蔚来ES8。

以上险数分析,1-11月,累计上险的纯电动个人用户车型共有约25.9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总数的46%;营运类车型19.74万辆;非营运单位上险的车型为10.64万辆。

全年纯电动终端个人消费占比可能不足5成,个人上险数又以北京、深圳等限牌城市为主;运营车辆上险,广州、深圳、杭州较高,均超过1万辆;非运营单位上险,保定、柳州表现较突出,分别对应宝骏、欧拉的产地。

纯电动市场仍然存在个人消费仍以限牌城市为主,个人消费在总体销量中占比过低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新能源车首月销量大幅下滑,比亚迪与北汽跌幅过半

很明显,2020年的开局并不友好。不过,由于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多家车企销量出现下滑实际上也在预料之内。中汽协表示,1月车市正值汽车市场淡季,再加上12月营销活动的透支市场,导致1月客流减少,汽车市场需求量下滑,新车的交付量也将进一步下降。此外,由于疫情的持续蔓延,车企延长复工将导致汽车产量和销量的下滑,不过中汽协也认为,目前是汽车销售的真空期,疫情对整体车市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④ 充电设施增加18%,为何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却下滑4%

随着2019年3月份新的补贴政策发布,加大了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而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1.1万台,同比增加了约18.1%。而在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20.6万台,同比下降约4%。充电设施增加18%,为何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却下滑4%?

3.市场的调节

其实在过去的2019年,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传统燃油车也不例外。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跟市场的自我调节也有很大的关系。而补贴金额下降,也是为了将新能源汽车更好的推向市场,由市场进行调节,优胜劣汰,才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

写在最后

在过去的2019年充电设施增加了约18%,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却下滑了约4%,文青认为是由于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自身弊端存在以及市场的调节导致的。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要想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提升技术支撑,这样才能够走得更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一脚急刹,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何戛然而止

文/十一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较2018年分别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0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滑9.2%和9.6%。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依旧蝉联全球第一,但是国内车市继2018年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之后,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2年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宏观经济压力、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3%和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10余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形势更加严峻。

就在2019年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2月3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提到了一点——到2025年时,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要达到车市总体销量的25%,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30%。

诚然,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汽车维基】看来并不算一桩坏事。

首先,与德国市场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模早已迈入“百万级”,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是大势所趋,符合发展规律,也是产业共识。其次,伴随着补贴的退坡,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的优化制造更多有利的氛围。车企如果想要做到稳定市场预期,扭转2019年新能源汽车下滑的局面,便需要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价,提高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的竞争力,以这样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最终呈现出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2019年汽车销量多还是少

目前,中国汽车产销已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汽车产销大国。国内汽车产销持续增长,汽车保有量也逐年增加。中国汽车保有量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中国已从一个汽车小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其所有权正在迅速赶上发达国家。

总体而言,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处于过冷区间,汽车产业处于低运行状态,产销都处于低产状态,第四季度反弹至降温区间,产业运行趋于好转,汽车市场开始回温,产量、销量提升。

⑦ 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全年或现负增长

没有想像中的金九银十,可能也不会迎来往年显著的翘尾效应,数年来涨势迅猛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9年甚至有负增长之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9.3万辆和104.3万辆,同比增幅仅有3.6%和1.3%。而11月的销量还有没超过10万辆,同比跌幅超过四成,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颓势,全年销量负增长几成定局。7月份成为一道分水岭。2019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销量涨幅甚至一度超过80%。7月开始形势急转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扩大,从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斩之势,达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见图表1、2)。从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销量几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几年国内汽车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到2018年甚至迎来了当时28年来的首度新车销量下滑,新能源汽车也一直是相对低迷的整体车市中的一抹亮色。它为何会在2019年出现前所未有的“五连降”?当前的市场形势是在哪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市场格局正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按照之前国家规划好的排放标准升级时间表,从2019年7月1日起,国内开始正式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新规,即从7月1日开始,国五排放标准的新车停止上牌登记。有些城市甚至采取了提前实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车经销商生存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经销商新车销售几乎无利润可言,而库存预警又连续17个月居高不下,其中“国五”车型压库严重。对于经销商而言,大幅降价促销成为快速清理库存车的必然选择,市场上在5、6月份甚至出现“买一辆送一辆”的打折法。

这种降价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即从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转向购买超低价格的国五传统燃油车。而有的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形更加迷茫,继续观望。

“新能源汽车其实也受国六标准的制约,很多企业受到国六标准的冲击,导致传统产品跟不上,老产品又必须清库,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崔东树认为,国六标准的实施推动了行业的快速清退的过程,一些合资企业特别是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受到严重影响。插电式混动车型在10月份出现同比下降44%的情况,也是受到这一政策的后续影响。

3.第三个政策因素则与正在实施的“双积分”政策相关。一些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正在实施的“双积分”政策没有发挥预期的巨大“威力”。

发布于2017年9月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被业内视为补贴退出后鼓励车企继续生产新能源车的接档政策,意在通过积分交易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该政策对年产量或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徐长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如何波动式发展,取决于双积分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如果不严格执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将充满疑问。

从目前来看,虽然“双积分”政策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无论是当前表现出来的积分交易价格,还是在倒逼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投入、推动扩张市场份额的力度上,业内一些专家都认为略显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车双积分交易金额超7亿元人民币,每分仅850元,预计2019年年末将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明确指出:“现在的‘双积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应该研究调整‘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方案,通过‘双积分’政策来保障实现电动车占比逐年上升的目标。”

2019年是“双积分”政策实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经两度调整,并拿出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双积分”政策还在调整完善之中。据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导节能汽车的多元化发展,给车企的新能源积分考核和来源要求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求对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第二,从消费市场来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信心。

1.近年来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内汽车市场。

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对汽车等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形势就是国内消费受到了严重挤压,居民的家庭资产负债出现严重问题,打击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在购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叠加影响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难以像往年一样独善其身。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市场研究部部长赵新智也分析认为,因为很多家庭是第二辆车用户,随着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下降,导致购买力不足。

2.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频发的新能源汽车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从5月到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41%的车辆处于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于静止状态、19%的车辆处于充电状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事故车辆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占比达86%。

近三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提升对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个台阶快速升级。为了达到补贴的标准,车企多采取高能量密度电池,但验证工作严重不足。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续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辆新能源汽车。另据了解,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车辆占比近两成。

3.目前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型的保值率状况堪忧,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费者购车时重点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多数目前在市场上热卖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1年的保值率就已经低于50%,续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仅有两、三成。即便是表现最好的特斯拉MODELX,1年保值率仅为67.46%,其次分别为特斯拉MODELS与蔚来ES8,它们的保值率分别是65.32%与51.28%。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下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残值率低,而且还需要专业人士对其动力电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才能定价。即便是电池使用状况还可以,但是二手车买家不认账,新能源二手车的价格也提不起来。”崔东树表示,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销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时候会把价格压得很低,车主不接受便会私下交易,对二手车市场和新能源二手车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点因素,加上政策的变动及不确定性,让更多消费者暂停购买计划,处于观察和观望状态。

第三,从供给端看,一些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动力转弱,减少了对市场的产品供应。

国内一家整车厂销售负责人甚至表示,“从单车成本而言,目前是卖一辆亏一辆,有的已经暂时停卖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可拿到7.5万元,到6月26日前已经降到4.5万元,之后继续降到2.5万元。崔东树分析指出,这个调整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是难以承受的,也导致了现在艰难的困局。

据赵新智透露,相对于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退坡幅度达60%-80%。这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必须对低价车限产、提价。

市场格局演变:传统自主车企份额跌破9成

历经数年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打破原来的局面,各参与方、各种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力量对比也正在变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较量中,传统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对优势正受到冲击。

“2019年可能是近年来传统自主品牌车型占比首次低于90%的一年。”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19年会长、中海同创集团董事长李金勇在2019中国车商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型已经逐渐进入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占比达到9%,也逐步成为市场重要参与力量。

从2010年到2015年之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是传统自主车企的天下。但从2016年开始,跨国车企巨头明显加快了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向中国市场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力度也明显加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主任、总工程师黄永和观察到,从2013年到2015年,虽然很多合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都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但车型上市还比较少。但从2018年开始,在市场上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明显增多。2019年1-10月,合资品牌产品占比已经超过了10%。他担忧的是,根据市场调查,在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的意识中,已经把特斯拉和BBA并列为豪车品牌了,这可能会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针对年轻一代的细分市场。“应该对我们的市场冲击比较大。”

从各类细分市场看,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到2019年11月已经同比下滑超过40%。而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中,A0和A00级车型的下滑尤其明显。

这两款车型一直是近年来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级车型总销量一度占据纯电动乘用车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到了2018年开始收缩,特别是A00级产品的市场份额少了接近20个百分点。2019年,A00级车型的市场占有率降幅扩大,目前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级纯电动乘用车的占比明显提升,已占据当前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市场格局的演变正是近三年国家补贴政策不断调整的结果。崔东树指出,另一个因素是一批分时租赁企业倒下,其产品被大量退租并流向市场,大量低价处理。A00级电动车一直是分时租赁场景的主要运营车辆,“因此A00级车增长压力巨大,市场表现低迷。”

进口车、出行市场承包年度亮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下滑,但在一些细分领域仍然不乏亮点。

第一是新能源车型进口量增长迅猛,成为进口车市场的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车总进口量约4.9万辆,同比增长191.7%。其中,特斯拉总进口量约3.33万辆,同比增长了184.1%,成为进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场特别是出租车、网约车市场,但这种市场表现是否可以称之为亮点,业内争议不小。

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国卖给私人用户的电动车仅十余万辆,其余的70多万辆全部投放给B端的出行市场。不少行业人士在看到这一信息后纷纷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质疑与担忧,他们认为,这没有反映出私人用户的真实需求,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更加悲观。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数据则显示,过半数纯电动乘用车是营运车辆及由单位购买的非营运车辆。

出行市场特别是网约车、出租车已经成为消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主要渠道。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失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亮点。崔东树透露,目前纳入监控范围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201万辆左右,其中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租赁用车占47%,而私人用车占了53%。

从运营的里程来看,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车辆的运营里程占60%、55%左右。“网约车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10%以上,出租车则达到了6%左右,主要车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亚迪e5、e6等,网约车、出租车是新能源汽车真正推广的活名片。”

因此,崔东树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主要卖给了出行公司应当是一个亮点而非问题。因为这恰好说明出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特别是运营用户对其认可,电耗比油耗更有优势,如果网约车运营而没有达到合理的经营情况,用户是绝对不会愿意使用的。这本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亮点。

当前,新加入的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车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在司机收入方面,新能源网约车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占据优势。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市场的大量使用应当被视为到目前为止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专家观点: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预判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会有大幅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可能会因为多重因素出现翘尾迹象,但是即便出现年末的销量小幅上扬,也无法直接带动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出现的“五连降”会让政府、车企、消费者等多方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政府会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和销量提升的政策,车企也将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节奏与产品布局,而消费者也将更为理性。因此,进入到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会有太大提升,仍将会处于一个调整期。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26%的正向增长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是200万辆,中性判断约为160万辆。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的目标,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万辆的销量计算,2020年到2025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这个目标对企业的引领作用很大,会推动企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预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0万-200万辆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19年会长李金勇

2020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起步年。未来B端市场将继续坚挺,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成为必然趋势。限购城市市场有望出现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北京增加4万-10万辆)。未来随着积分价值提升,电池成本下降,A00级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将回暖,非限购城市销量增加。随着特斯拉国产、部分造车新势力车型上市,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用户扩大,预计增加10万辆以上。2020年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的盛宴,最后一个年尾效应显现,有望增加20万辆销量。

2020年仍是调整期,实现微增长

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市场研究部部长赵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场的调整期,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110万辆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80万辆。明年有望微增长,纯电动汽车约有6%的增幅增加到85万辆。未来市场会进入一个增长期,2021—2023年增速约为17%-20%。到2023年以后预计可达200万辆以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中汽协: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 产销均呈现负增长

1月13日,中汽协发布2019年12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数据。12月整体汽车市场销量依旧呈现出下滑趋势,但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2019年全年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12月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依旧呈现下降趋势,但商用车市场以及出口市场保持着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6个月呈现下滑趋势,但降幅呈现收窄趋势,销量呈现年尾上扬趋势,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降幅为27.4%。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与上个月相比分别增长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类方面,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动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销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于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希望国家下一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发展,但不可能继续大幅财政补贴,而是通过税收、使用环节等政策予以引导。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没得到确认,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谨慎乐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⑨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深度分析

1.1、新能源 汽车 :新品周期来临,消费层次升级

2018年 汽车 市场低迷,消费需求萎缩,市场景气度下滑。2018 年 1-11 月 汽车 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滑 1.7%。其中,乘用车销量 2148 万辆,同 比下滑 2.77%。在整体市场消费意愿不强的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成为 汽车 行 业为数不多的亮点。18 年 1-11 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03.0万辆, 与 2017 年同期的 60.9 万辆相比,增长了68.0%,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14.4 万辆,同比增长7.8%;乘用车销量88.6万辆,同比增长 84.8%。

1.1.1、新品周期来临,产品品质提升

截至 2018 年11月,22 家乘用车厂商先后于 2018 年内推出了49款改 款换代车型,45 款全新车型。其中纯电动车型共 72 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共 22 款。45 款全新车型在 18 年的销量为 18.7 万辆,占总销量的 21.1%。2018年 1-11 月,累计销量前十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中有 9 款是改款或是全 新车型;累计销量前十的纯电动车型中有 7 款车是改款或是全新车型。

补贴政策推动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提高的作用立竿见影。2018 年 6 月新补贴政策正式实行后,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大幅提 升,从 2017 年的 24%,提升至 18 年 1-11 月的 50.6%。18 年 6 月实施新 补贴政策后,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了 62.1%。

2018年,各大厂商对车型进行了换代或改款,提高车型的续驶里程。 表 1 列出了主要的改款换代车型。这批车型的续驶里程中位数从 200km 提 升至 301km,2017 年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数为6个,2018 年增加 至 15 个。

企业提升车型的续驶里程一方面是受补贴政策的推动,但长期看是企业 为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产品力所作的主动应对措施。我们整理了2018年不 同续驶里程车型的补贴前价格分布。续驶里程 300-400 公里范围的车型价格 中位数与续驶里程 250-300 公里的相近。同时更宽的价格带反应出企业重点 布局的车型都在向续驶里程 300 公里以上的车型集中。高续驶里程车型相对 低续驶里程车型具有了较高的性价比。

1.1.2、消费层次提升

2018年 1-11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 88.6 万辆,同比增长84.8%。其 中,轿车累计销售 58.5 万辆,同比增长62.5%;SUV 累计销售26.2万辆, 同比增长 227.6%;MPV 累计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 37.5%。

因为 2017 年基数较低,SUV2018 年销量同比增长迅速,市场份额大幅 提升,从 2017 年全年的 16.6%提升至 2018 年 1-11 月的 29.5%。SUV 的放 量主要得益于17后半年,厂商密集推出了 26 款全新 SUV 车型。全新推出 的 SUV在 18 年 1-11 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9.1万辆,占 SUV 销量的 35%, 超过 2017 年同期 SUV 总销量。

2018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车以微型车居多。2017 年微型车市场份额达 到 57.2%,2018 年补贴新政实施以后,18 年6-11月微型车市场份额下降到 31.8%。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车份额从 17 年的 4.6%增加至 13.3%,紧凑型车 份额从 17 年的33.3%提升至 42.1%。

2018年 6 月施行新补贴政策后,高价位车型的销量占比增长明显。1 月 份,补贴前售价 10 万元以上车型占比49.4%。在 6 月份,占比提升至62.1%。 在 10 月份,高价位车销量占比有所回落,但平均售价仍然保持高于上半年 的水平。整体看,18年消费者购车意愿逐渐向高价位车型倾斜。这与高级别 车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销量占比提升相互印证。

从供给侧分析,2018 年后厂商投放的新车型、换代改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整体高于过去的水平。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平均价格提高至 23 万左右; 另一方面部分产品逐步探入高端消费市场。以荣威 Marvel X、蔚来 ES8、比 亚迪唐为代表的新车型价格已经触及30万元以上。

1.2、动力电池:强者恒强,三元电池已成主流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院的数据,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36.2Gwh,同比增长 29.4%;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43.6Gwh, 同比增长 77.0%。总体来看,2018 年以来,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 比 2017 年提升 24.3pcts,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0.7pcts,专 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13.6pcts;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 2017 年提升 12.2pcts,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3.4pcts。

分车型来看:

按照电池技术路线来看:

按照电池形状来看,2018 年 1-11 月,国内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2.48Gwh,占比 75%;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78Gwh,占比 13%;圆柱 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37Ghw,占比 12%。

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 沃特玛,装机量分别为10.58/5.66/2.41Gwh,市占率分别为 29.2%/15.6%/6.7%。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 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为 17.9/9.6/2.3Gwh,市占 率分别为 41.1%/22.0%/5.3%。总体来看,第一梯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 场份额相对领先,且龙头份额不断提升。

2.1、补贴退坡难压消费需求

从 2009 年开始实行的补贴政策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起步发展的主要 助推力。经过近 10 年的演变,补贴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2009 年—2012 年):试点推广(公共服务领域25 个试点 城市 + 私人购买 6 个试点城市),私有购买和公共服务分开补贴,补贴金 额高,技术条件要求低,首次提出减免车船税;

第二阶段(2013 年—2016 年):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提出补贴退坡 机制,油电混合动力 汽车 不再享有补贴优惠,提出免征购置税,车辆根据性能高低分段补贴。2016 年建立了新的补贴车型目录,政策要求破除地方保 护,严查骗补行为;

第三阶段(2017 年—现在):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细,车辆安装监 控设备,非个人用户需满足规定行驶里程方可获得补贴。2017 年起地方补 贴不超过国补的一半。

2.2、双积分接力,助力增长

2017 年 9 月 27 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公 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 政策正式落地。双积分政策是一种改善乘用车供给侧结构的惩罚性措施,目 的在于倒逼乘用车企业降低车辆能耗水平,增加新能源 汽车 供给。

根据双积分计算规则,企业提高新能源 汽车 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不但 有利于增加企业新能源 汽车 积分(NEV 积分),也能够降低企业平均燃料消 耗量,增加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 积分)。其中,增加纯电动车 型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更高。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7 年度中国境内 130 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 乘用车 2469.29 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 均整车整备质量为 1438 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 6.05 升/100 公里, 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 1238.14 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 168.90 万分,新 能源 汽车 正积分为 179.32 万分。整体上看,2017 年不论是 CAFC 积分还是 NEV 积分都有充足的余量。但是,考虑到 19 年、20 年双积分规则收紧,届 时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仍然有不小的缺口。

下面我们将基于 2017 年的积分数据(2018 年积分数据还未公布)对2019 年和 2020 年的 CAFC 积分和 NEV 积分进行预测,并以此估算未来两 年的新能源 汽车 缺口。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在 2017 年工信部公布的双积分核算数据基础上,我们分别设置两种情 景假设预测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通过计算使得 NEV 积分为 正,并且 NEV 有足够的正积分来冲抵 CAFC 负积分,从而求出新能源乘用 车生产进口量。

结果显示,在乐观预测油耗降低、纯电车型续驶里程提升显著的情景下(情景假设 1),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需要达到 122 万辆。在 悲观情景下(情景假设2),则需要约 155 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 分要求。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同样的方式,在乐观预测下,2020 年需求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为 226 万辆。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57.3%,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9%; 在悲观预测下,则需要约 268 万量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分要求。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66.4%,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10.5%。

双积分接棒补贴,政策风格由奖励式鼓励切换为惩罚式要求,迫使包括 合资在内的更多企业加大对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投入。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优化 产业供给侧结构,引导和带动市场消费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推动 汽车 产业向 节能减排的方向快速发展。

2.3、新能源 汽车 需求旺盛,消费结构优化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 年中国六城市新能源 汽车 消费者调查报告》,首先对六个城市进行分类,北京和上海对新能源 汽车 给予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成都和武汉给予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石家庄和临沂仅有补贴政策。调查结论显示:

(1) 新能源 汽车 的主要用途是上下班代步和接送家人/孩子;

(2)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新能源汽 车主要作为家庭首辆车;在其他四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主要作为 家庭第二辆车使用;

(3)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号牌优惠 政策是激励购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取消号牌优惠政策,将有75%的车主放弃购买新能源 汽车 ;

(4) 在成都和武汉(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激励购车 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号牌优惠政策是决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主要因 素,之后依次是补贴政策和限行政策。2018 年,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 接受程度在提升,愿意购买性能和品质更优的车型。相比于过去,补贴因素 对销量的影响在减弱。厂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良性局面正在形成。

企业高品质产品投放加速、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形成这些市场特点 的背后,是政策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的体现。这种转变符合产业发展方 向,在未来 2-3 年内必然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因此,我们认 为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会依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消费结构进一 步优化。

展望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新 能源乘用车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品质车型引领市场。新能源 汽车 消费 需求依然保持旺盛,考虑整体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计 2019 年新能源乘 用车销量约 140 万辆(同比+35%),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车型占比达到 80%,纯电动车型占比 25%。商用车市场受 19 年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依旧 增长乏力,预计 2019 年销量为 20 万辆。

3.1、锂电产业链盈利能力承压

我们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样本股的跟踪显示,绝大部分环节收入增速出 现回落,钴系正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017 年报的 94%下降至 2018 年中报的 41%;磷酸铁锂收入增速由 17.1%下降至 10.7%;隔膜收入增速由 29.7%下 降至 1.2%;电解液收入增速由 8.4%下降至 6.9%;负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8% 上升至 33%;动力电池收入增速由 44%下降至 32%。

毛利率变化方面,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各环节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钴系 正极材料毛利率在 2017 年+2.4pcts,而 2018 年中报-6pcts;磷酸铁锂正极 材料毛利率为-6.5pcts/-6.1pcts;负极材料毛利率为-1.3pcts/-5.9pcts;隔膜 毛利率为-3.5pcts/-14.3pcts;电解液毛利率为-6.8pcts/-11.8pcts;动力电池 毛利率为-1.8pcts/-4.6pcts。

3.2、锂电材料:静待调整,龙头优势显现

根据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等统计的数据,2018 年以来,三元正极材料(523)价格由 21-22 万元/吨下跌至 16-17 万元/吨,跌幅约 20%;磷酸铁 锂正极材料价格由 8.5 万元/吨下跌至 6 万元/吨,跌幅接近 30%;中端湿法 隔膜价格由 4.5 元/平方米下跌至约 2 元/平方米,跌幅为 57%;电解液价格 由 4.5-5 万元/吨下跌至 4 万元/吨,跌幅约 18%;中端负极材料价格由 5-6 万元/吨下跌至 4.5-5.8 万元/吨,跌幅约 6%。

3.3、动力电池:CATL 优势扩大,盈利稳定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补贴退坡影响下,动力电池价 格将在中长期处于下降通道。以宁德时代为例,2017 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 为 1.41 元/Wh,同比下降 31.6%,2014-2017 年年均复合降幅为 21.3%。过 去几年,在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持续 下降。电池价格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供求关系变化、规模效应、 材料成本优化等。

补贴退坡背景下,目前动力电池环节正处于行业产能出清的阶段,龙头效应正在显现。根据 GGII 发布的数据,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总体呈现 集中趋势。2017 年,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29%/16%,2018 年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增长至 41%/22%,CR2 由 45%提升至 63%;第 二梯队中,市场份额变化明显,孚能 科技 等企业增长强劲,CR5 由 2017 年 的 62%提升至 76%。总体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继续向头部厂商集中。

综上所述,(1)动力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占率合计已超过 60%,比亚迪电池仍然以自供为主,宁德时代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继续增强。(2)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下行,动力电池成本端逐渐改善。因此,在补贴退 出之前,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总体依然强劲。

4.1、竞争升级,全球化竞争暗流涌动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经历了从全面产能扩张到竞争升温、集 中度提升的过程,在政策保护下,国内、国外的发展相对独立。预计补贴政 策退出后,2021 年起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将迎来全球化竞争的新阶段。

2018 年以来,全球主流车企的电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新兴造车势 力的代表,特斯拉 Model 3 在 2018Q3 的周平均产量达到 4,437 辆,其中最 后一周产量超过 5,300 辆,其生产系统在 2018Q3 已达到稳定状态。该季度 特斯拉实现净利润2.55 亿美元,结束了长达 7 个季度的亏损,Model 3 也成 为美国乘用车销售收入最高的车型,从销量排名来看,单季度销量排在全美 第五名。传统车企方面,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也在加快推进其电动车战略。

2017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21.3 万辆,同比增长 59.9%,其中国 内新能源 汽车 乘用车销量为 57.62 万辆,占全球比重由 2015 年的 42.2%提 升至 2017 年的 47.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随着补 贴政策的退出,中国将成为全球化竞争的主战场。

4.2、动力电池:直接竞争时代来临,欧洲、中国是主战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宁德时代、松下、LG 化学和三星 SDI 等。过去几年,由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 存在,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竞争,但在补贴政策退出的预期下,海外动力电池厂商正在推进其中国产能的落地;同时,宁德时代等国 内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正 在升温。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对这四家电池厂进行比较研究。

出货量: 2015/2016/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2.2/6.8/11.8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210.5%/74.1%;松下动力电池出 货量分别为 4.6/7.2/10Gwh,分别同比增长 70.4%/56.5%/38.9%;LG 化学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4/1.8/4.9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49.2%/149.0%;三星 SDI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1/1.3/2.4Gwh, 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18.2%/84.6%。从全球出货量排名来看,2015 年、 2016 年松下均为全球第一,但 2017 年被宁德时代超越。

配套车企: 宁德时代已覆盖国内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的主流客户。 在深厚的技术、工艺经验支撑下,公司已经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获得先发优 势,海外车企也已覆盖大众、戴姆勒、宝马等;松下动力电池的核心客户为 特斯拉,其他客户还包括大众、通用等。根据公司公告,2017 年,松下动 力电池已供货车型/已收到订单车型/待合作车型分别为 58 款/16 款/74 款, 2015-2017 年已供货车型逐年增长,分别为 45/50/58 款。其中,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配套客户中日本/欧洲/美国的整车企业分别为 6/4/2 家;LG 化学核心客户为通用、雷诺、现代起亚、沃尔沃、CT&T 等,主要配套车型 有雪佛兰 Bolt、Volt、雷诺 Zoe;三星 SDI 核心客户包括大众、克莱斯勒、 马恒达、Lucid Motors 等。主要配套车型有宝马的 Megacity、i3(EV)、i8 (PHEV)以及 X5、330e 等,还有菲亚特(Fiat500EV)、保时捷(Cayenne S)、奥迪(e-tron)、奔驰(S-Class)等顶尖车企的重要车型。

产能规划及工厂布局: 四家动力电池厂商 2020 年的规划产能均超过 50Gwh。从具体的工厂布局来看,宁德时代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工厂(德国)正在加速建设;松下产能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日本,也在积极推进中 国工厂的扩产;LG 化学和三星 SDI 在欧洲、中国、韩国和美国均有布局, 中国工厂的扩产加速推进。

技术布局: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软包电池布局正在加速 推进,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松下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是圆柱型,正极 材料体系为 NCA;LG 化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软包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三星 SDI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

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的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完成对本土整车企业的布 局;在北美市场,松下和特斯拉充分绑定,通用也是 LG 化学的核心客户; 欧洲传统整车企业较多,是未来的主战场之一,韩国动力电池企业(LG 化 学、三星 SDI 及 SKI)布局领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CATL、孚能 科技 等) 正在凭借成本优势及服务优势加速切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在 中高端车型的竞争会日趋激烈,主要看点在于电池企业对合资品牌份额的争 夺,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压力剧增。

4.3、锂电材料: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

我们认为,国内锂电材料环节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首先,我国已经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而且大部分企业与海外竞争对手的差 距迅速缩小,个别企业已经具备和海外龙头竞争的实力;其次,日韩电池厂 商的动力电池业务盈利压力较大,引入高性价比的材料供应商是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日韩电池厂在中国境内的产能,国内供应商在服务、响应速度等 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我们对宁德时代和三家海外电池厂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2017 年 CATL 的净利率为 21%,而松下的圆柱动力电池尚未实现盈利,LG 和三星 SDI 也 有较大的盈利压力。

在 3C 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国内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已经和海外电池厂 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海外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测试中国供应商的产 品,预计 2019 年起测试结果会逐步落地。尽管锂电材料企业仍然处于毛利 率下滑的阶段,但海外电池厂的国产化有望推动其出货量快速增加。

⑩ 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你知道比亚迪有多不容易吗

膨胀一下,笔者是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的见证者。比亚迪这次邀请了400多家媒体参加,算上自己家的高管、工作人员,以及供应商和各种合作伙伴,少说也有500多人。没错,笔者就是500多人中的其中一个。虽然没人认识我,但是我坐得够靠前,位置也绝对好,算是把“下线仪式”的各个精彩瞬间尽收眼底。

好了,咱们回归主题,按理说,比亚迪 汽车 把我安排得明明白白,我应该吹捧一波它“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多牛逼,但在网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吹捧实在是太多,我都不好意思点了,所以,我决定泼泼冷水,说说比亚迪完成这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下线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2000年那会,比亚迪还在捣鼓手机电池,以及各种电子产品,反正就跟现在的富士康干的活差不多,也不知道老王哪天突然就醒悟了,咱们不能一直当打工仔,必须要干票大的。于是,2003年,有钱的老王花了2.69亿元收购西安秦川 汽车 有限公司(现比亚迪 汽车 有限公司),开始正式进入 汽车 产业。

时至今日,西安的比亚迪 汽车 工厂都是仅次于深圳的存在,宋系列车型、秦系列车型很多都是在那里产的,再看看长沙比亚迪工厂,不争气,我都没脸说。

再插句嘴,比亚迪从决定进入 汽车 行业再到完成对秦川 汽车 的收购,只花了很短的时间,这就是私企的魄力,说干咱就干,不搞那弯弯绕,要是把这事给那帮国字号车企,还没等程序走完,估计黄花菜都凉了。这也就是现阶段民营车企要比国字号车企更强,更有活力的原因。

不要以为只有恒大、吉利是“钱钱钱,买买买”,当初的比亚迪也是,毕竟 汽车 这玩意是人类 科技 的结晶,一百多年了,不搞点别人技术还真玩不转。

2008年10月,老王又用2亿的小钱钱收购了半导体企业宁波中纬。至此,比亚迪左手握着电池,右手握着半导体,口袋里面还有数不清的小钱钱,开始了造新能源 汽车 的宏图伟业。(注意:巴菲特2008年8月就入股了比亚迪,比亚迪股票大涨;2009年,老王成为中国首富,所以比亚迪那时候是真有钱)

果不其然,2008年12月,比亚迪首款新能源 汽车 F3 DM正式上市,这时候国内那帮车企还在嘲笑比亚迪搞什么新能源 汽车 ,老王则在旁边呵呵: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现在来看,不得不佩服老王当初的高瞻远瞩,不愧是体制内出来的人,消息果然灵通。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 汽车 ,比亚迪一举成为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扛把子”,哦,不对,是引领者。这时候嘲笑老王的那帮人估计哭晕在厕所,打电话聊着:老王,你的三电技术给我用用;刀片电池卖点给我;我这边缺芯,IGBT芯片也搞点;“542”是怎么搞出来的,既然敢把车卖到30多万,还有那么多人买,都怪我当初有眼不识泰山,勿怪,勿怪。

把时间线拉回来,F3 DM让比亚迪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崭露头角,但是那会儿大家也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车市依旧是燃油车的天下,再加上比亚迪那会的设计、做工、品牌形象跟现在是真的没法比,所以它的新能源 汽车 主要是流入了出租车市场,就如同现在的吉利新能源 汽车 也是流入出租车市场一样。

那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并不得意,销量一直平平无奇,离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估计还差一个“0”。这个时候,太平洋对岸的特斯拉正在猥琐发育。

汽车 真是一个烧钱的行当,要不说有钱好呢。虽然那时候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平平无奇,但是老王路子野,这里不赚钱,别处来补充,总之一句话:新能源 汽车 的研发不能停,能不能赚更多的小钱钱,过上好日子,就看你们研发部门了。

于是乎,比亚迪研发部门“996、007”,终于在2015-2016年这两年看到了效果,“542战略、王朝系新车”横空出世,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仅2015年一年销量就干到了6.2万辆,同比暴增234.7%。(这个时候,特斯拉还在亏钱,继续猥琐发育)

由此可见,比亚迪 汽车 在这之前,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确实不怎么好,而在这之后也就一发不可收拾。2016年销量破10万辆,同比增长62.3%;2017年销量破11.37万辆,同比增长13.7%;2018年,艾格老爷子让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颜值大增,其销量一下子干到了24.8万辆,同比增长118%。

所以说,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卖到100万辆也就最近几年的事情,它也就过上了几年的好日子,是真的不容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王飘了,扬言“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这句话具体什么时候蹦出来的笔者也搞不清楚了,2013或2018左右),殊不知,特斯拉猥琐发育完成,开始来中国市场搅局。

2019年,比亚迪已经连续4年成为中国 汽车 市场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冠军,没想到特斯拉“横刀夺爱”,以36.8万辆的成绩把22.9万辆的比亚迪摁在地上摩擦。

怎么着?本土作战,我比亚迪还能让你给欺负了?随后,汉EV、刀片电池问世,势必要打得你满地找牙。可事是这么个事,汉EV确实对Model 3有威胁,不过当时的市场早已不是10年前,比亚迪不仅要揍特斯拉难,还要应付蔚来、理想、小鹏这帮造车新势力。

多线作战,销量自然不理想。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16.29万辆,同比下滑12.52%。这时,你再回过头看看,比亚迪完成这1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容易吗?是真不容易啊。因为这个时候,猥琐发育,走全球路子的特斯拉已在2020年3月完成了100万辆新车的下线。比亚迪表示压力山大。

老王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既然离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还差个几万辆,那咱们就搞点新路子给他们瞧瞧,100万辆对咱们都是小意思。于是,你又看到了老王撸起袖子,从自家的“技术鱼池”中把“DM-i这条鱼”给捞了上来,一场颠覆传统燃油车的行动由此打响。

果然不出老王所料,大家还是很在乎油耗和续航,以及价格的嘛,秦、唐、宋系列的DM-i车型一经问世,便走俏市场,订单随随便便破10万都不是事(这不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就有了)。奈何生产线上的兄弟不给力,产能跟不上,把用户都急得去写“告状信”了,销售部的兄弟哭晕在展厅,提成没有就算了,客户还跑了几个。

事情到这儿,距离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也就是时间上的事情了,可以说为了这100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是几经波折。

不过事还没完,通过复盘“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背后的故事,笔者发现了更有趣的事。原来发财真的就那么几年,前提是你必须要做足准备。2008-2014年,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平平无奇,可到了2015,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开始大幅增长,这自然离不开它研发部门的“996、007”。所以说,造车新势力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就这几年了,长成了成为车界一霸,没长成套现走人,就这么简单。

其次,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每一个阶段都靠1-2款车发力,而不是全部发力,又或者均衡,这点很要命。

譬如:2015-2016年,这段时间主要是秦80、秦100在开疆拓土,第一代542系列的唐,以及宋系列仅仅是辅助的份。2017-2018年,这段时间唐DM迎来高光时刻,元EV的表现也还不错,因为秦80和秦100面临升级为秦Pro DM,所以销量一般,至于宋系列的新能源车型继续打酱油。2019-2020年,唐系列车型滞销,汉系列扛起销量大旗,DM-i系列的秦、宋车型也开始热销售。

总之,比亚迪的这种毛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是奇怪得很。

最后就是产能问题,比亚迪每当一款车型销量好的时候,工厂的产能就会受到影响,以前的宋MAX、唐DM,汉EV,现在的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而这也导致了其客户的流失和品牌公信力受到损失。难道比亚迪生产部的兄弟和销售部的兄弟有仇?有钱一起赚不香吗?

复盘完了,再展望展望。

老王还很年轻,大有可为,而比亚迪 汽车 也不会止于第一个100万辆,还有第二个100万辆,第三个100万辆,以及第10个100万辆,甚至更多的100万辆在等着它。

现如今,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会在第四季度与大家见面,助力比亚迪 汽车 品牌向上。其次,上海车展发布的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新车更是有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和2.9S的加速成绩,这个车分给e网卖,因为那边确实没有啥车卖得好,就靠宋PLUS系列在那里撑场子。另外,比亚迪又要走出国门了,这次不是公交车、大巴车,而是正儿八经的乘用车—唐EV,卖到北欧的挪威,今年计划干到1500台,开始赚外国人的小钱钱。

最后,比亚迪要向当年笑它的人卖刀片电池,又是赚钱。至于比亚迪赚了这么多小钱钱后是不是又准备推新技术、新车就不知道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下一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会很快到来。

写在最后,别以为比亚迪卖到100万辆新能源车有多容易,它很辛苦的,好在迎来了一个好时代,时代造就了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也在引领时代。(文/优视 汽车 向前)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热点内容
积木皮卡视频教程 发布:2025-04-28 09:22:38 浏览:945
房车价格国产房车 发布:2025-04-28 09:14:36 浏览:673
海马s5商务车图片及报价 发布:2025-04-28 09:14:23 浏览:814
去农场的英语作文学校旅游 发布:2025-04-28 08:52:50 浏览:386
皮卡堂可以跨服交易吗 发布:2025-04-28 08:45:15 浏览:281
第五人格四月二日紫皮卡 发布:2025-04-28 08:26:45 浏览:429
罪恶都市怎么改现代豪车 发布:2025-04-28 08:26:39 浏览:592
去西藏旅游火车直到吗 发布:2025-04-28 08:25:06 浏览:44
十万房车介绍 发布:2025-04-28 08:06:19 浏览:610
东风日产皮卡车踏板 发布:2025-04-28 07:57:52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