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烏蘇自駕游路線
⑴ 中國陸相第四系薩拉烏蘇階綜合研究報告
閔隆瑞1朱關祥2關友義1
(1.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100037)1薩拉烏蘇階階名及其名稱由來
薩拉烏蘇階由第二屆全國地層委員會第四系工作組在1999年12月全國地層委員會召開的十三陵斷代工作組工作會議期間提出(全國地層委員會,2001),2002年正式列入中國區域年代地層表中。階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層單位「薩拉烏蘇組」。薩拉烏蘇組命名於內蒙古薩拉烏蘇河(又名紅柳河)流域。20世紀20年代E.桑志華、P.德日進首次將流域內出露的一套河湖相地層稱為薩拉烏蘇河建造,其時代定為更新世晚期(表1)。1959年全國地層委員會正式建為薩拉烏蘇河組,後於1964年改稱薩拉烏蘇組。薩拉烏蘇組內含有著名的「鄂爾多斯人」(或稱「河套人」)、人類活動遺跡和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而聞名中外,是我國北方第四系更新統上部河湖相代表性地層。60~80年代期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和沙漠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挖掘和考察,對薩拉烏蘇組的認識更加深化,薩拉烏蘇組被解體為下部薩拉烏蘇組(狹義)和上部城川組。
表1 薩拉烏蘇組地層劃分對比沿革表
2 薩拉烏蘇階的層型剖面位置
薩拉烏蘇階建階層型剖面,位於內蒙古烏審旗無定河鎮米浪溝灣下游2km的薩拉烏蘇河左岸,酒房台西側陡壁處(圖1)。地理坐標:北緯37°46',東經108°33',頂部海拔1283m。從陝北榆林、靖邊或內蒙古烏審旗均有公交車到無定河鎮。
此外,前人在建階層型剖面上游,滴哨溝灣、范家溝灣和米浪溝灣均做過大量工作,建立了較好的地層剖面。這些剖面為酒房台建階層型剖面的岩石地層、生物地層、年代地層和氣候地層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數據。
圖1 薩拉烏蘇河流域薩拉烏蘇階層型剖面位置圖
3 薩拉烏蘇階的層型剖面描述
酒房台建階層型剖面是由薩拉烏蘇河左岸酒房台陡壁第四系鬆散沉積物組成(圖 2)。地層連續性好,總厚度達 61.61 m。根據沉積物顏色、岩性、結構構造和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等,將剖面自下而上劃分為 32 層(圖 3)。在劃分的 32 層基礎上,根據沉積旋迴和岩相特徵及測年數據,歸並為更新統中部離石組; 更新統上部的下部薩拉烏蘇組(狹義),更新統上部的上部城川組和全新統。
薩拉烏蘇組 厚 32.77 m,自下而上又分為 5 段
1 段: 黃褐色、灰褐色粉砂質粘土與灰黃色、雜色粘土質粉砂互層,夾多層紅棕色薄古土壤層,底部為黃棕色粉細砂層。含軟體動物化石。厚 11.11 m。與下伏中更新統離石組頂部紅棕色古土壤層呈整合接觸。
2 段: 黃土狀土,為黃色粉砂層,緻密塊狀,含鈣質結核較多。厚 3 m。
3 段: 黃褐色粘土質粉砂層,夾細砂和鈣板層,含軟體動物化石,具凍融褶皺。厚 7.4 m。
4 段: 黃褐色中、細砂層,具水平層理和交錯層理。厚 4.75 m。
5 段: 灰褐、灰綠色 粘 土質 粉 砂 層,含 軟 體動物化 石。底 部是泥質 礫 石,頂 部 為紅 棕 色 古 土壤 層。厚6.51 m。
圖 2 薩拉烏蘇河酒房台剖面地質地貌景觀
上述5 段中,薩拉烏蘇組底部的黃棕色砂層,下部的灰褐色粉砂質粘土層(或淤泥層)、中部凍融褶皺層和頂部棕色古土壤層均可作為標志層。
城川組 厚 25.19 m,自下而上又劃分為 3 段
1 段: 灰黃色粉細砂層夾 灰 褐 色 粉 砂 層,具水平 層 理 和 交 錯 層 理,夾 鈣 板 層。近底 部 含 披毛犀 化 石。厚12.69 m。與下伏地層呈侵蝕接觸關系。
2 段: 灰綠色、灰黃色粉細砂層,具水平層理,底部為中、細砂層。頂部和中部發育凍融褶皺,含軟體動物化石。厚 7.19 m。
3 段: 灰黃色粉、細砂層夾灰褐色粉砂層和鈣板層,具水平層理和交錯層理。厚 5.31 m。
上述 3 段中,第 2 段中部兩層含軟體動物化石的凍融褶皺層可作為標志層。
從沉積相分析,薩拉烏蘇組第 1 段以湖沼相沉積為主,底部發育黃棕色砂層,代表古湖泊開始的沉積物,湖沼相沉積物中發育多層古土壤層和含軟體動物化石,表示水體較淺。第 2 段為堆積黃土狀土,湖泊消失。第 3 段為黃褐色粘土質粉砂層,代表水進。第 4 段為厚層黃色中、細砂層,是河和風的堆積物,湖泊暫時被河、風堆積物取代。第 5 段為沉積的泥礫層和含軟體動物化石的灰綠色粘土質粉砂層,代表又進入到湖泊發育時期,直至頂部棕色古土壤發育,薩拉烏蘇湖再次消失。
城川組 1 段,發育風成砂和砂丘間窪地沼澤相沉積物。較高角度大型板狀交錯層理是風成砂結構構造的標志; 具水平層理的灰褐色粉砂質粘土條帶層是砂丘間窪地沼澤相的沉積物。窪地沉積物頂部乾涸後,常常發育鈣板層。城川組 2 段沉積物顆粒較粗,反映水量較充沛,又進入到湖泊發育階段。湖泊沼澤中發育較多的軟體動物,水體不深。城川組 3 段,又被風成砂和砂丘間窪地沼澤相沉積代替。可見,薩拉烏蘇組和城川組,總共經歷了 4 次較為明顯的水體擴張,4 次較為明顯的風成砂襲擊。
4 薩拉烏蘇階的底界界線定義
薩拉烏蘇階底界位於酒房台剖面薩拉烏蘇組(狹義)第 3 段底,其標志是:
4.1 岩性、沉積相
薩拉烏蘇階底部為黃褐色粉細砂和粘土質粉砂層,具明顯凍融褶皺,含較多的軟體動物化石,屬湖沼相沉積。其中凍融褶皺在薩拉烏蘇河流域展布廣,是明顯的標志層。
圖3 內蒙古薩拉烏蘇河流域薩拉烏蘇階層型剖面綜合柱狀圖
4.2 同位素年齡
據李保生等人資料,薩拉烏蘇階底部凍融褶皺層頂部年齡為(148000 ± 12500)a(TL)。因而,推算其底界年齡約為 0.15Ma,略大於更新統上部底界 128000 a 的年齡。
4.3 古脊椎動物化石和文化遺物
薩拉烏蘇階底界之上發現具代表性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 Homo sapiens(鄂爾多斯人)和 Sinomegac-eros ordosianus(河套中國大角鹿)、Bubalus wansjocki(王氏水牛)、Palaeoloxodon naumanni(諾氏象)等。據資料,1922 ~1923 年首次在邵家溝灣距河面 10 m 的砂層中,發現 「河套人」和 「河套文化」層。1978 ~1979 年董光榮等在原生層位中發現了河套人頜骨、臼齒等,其層位在距河床10 余米的薩拉烏蘇組下部。另在范家溝灣剖面薩拉烏蘇組的粉砂質粘土和粉砂層中,發現了大量小型舊石器。
由此可見,這些古人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及河套中國大角鹿、王氏水牛等脊椎動物化石,可作為薩拉烏蘇階底界的古生物標志。
4.4 孢粉特徵
孢粉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薩拉烏蘇組第 3 段,即薩拉烏蘇階底部,孢粉較為貧乏。底部有少量Pinus(松屬)、Artemisia(蒿屬)、Chenopodiaceae(藜 科); 中 部 出 現 少 量 Betula(樺屬)、Quercus(櫟屬); 上部菌孢較多。反映氣候由涼干轉為溫濕。
4.5 介形類化石特徵
介形類化石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薩拉烏蘇組第 3 段,含少量 Leucocythere plethora(豐滿白花介)。屬湖沼相沉積環境。
總之,薩拉烏蘇階底界為湖沼相層,含智人和河套中國大角鹿、諾氏象、王氏水牛等哺乳動物化石,孢粉貧乏,有少量豐滿白花介等介形類,以此作為底界標志。
5 階的單位層型內生物地層序列及特徵描述
5.1 哺乳動物化石
截至目前,本區邵家溝灣,楊樹溝灣、滴哨溝灣、范家溝灣和酒房台等地,除人類化石外,在薩拉烏蘇階內共發現哺乳動物化石 34 種,鳥類 11 種(表 2)。
其中已滅絕的有: Palaeoloxodon naumanni,Crocuta ultima,Camelus knoblochi,Coeoldonta antiquita-tis,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ubalus wansjocki,Bos primigenius 等 8 種; 而 Palae-oloxodon naumanni,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os primigenius 僅見於薩拉烏蘇階下部的薩拉烏蘇組內。
5.2 孢粉組合特徵
自下而上孢粉組合特徵是:
(1)薩拉烏蘇組 1 段
底部: 花粉含量少,但菌孢較多,氣候溫濕。
中部: 孢粉貧乏,僅有少量 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氣候涼干。
上部: 孢粉豐富,木本植物花粉占 38.3% ~62.1%,草本植物花粉占 37.9% ~61.7%。木本植物花粉以Pinus為主,佔37.3%~57.6%,另有少量Ulmus,Betula等。草本植物花粉以Artemisia為主,佔19.7%~35.3%,其次為Chenopodiaceae等,反映以針葉林為主、針闊葉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觀,氣候較暖濕。
表2 薩拉烏蘇動物群
(2)薩拉烏蘇組 2 段
孢粉以 Pinus(占 37.3%),Artemisia(占 53.3%)為主,氣候較涼干。
(3)薩拉烏蘇組 3 段(即薩拉烏蘇階下部開始)
下部: 孢粉貧乏,僅有少量 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氣候涼干。
中部: 有少量 Betula,Quercus 等,上部菌孢較多,反映中、上部氣候溫濕。
(4)薩拉烏蘇組 4 段
下部: 孢粉以 Pinus(占 89.8%),Artemisia(占 6.8%)為主,氣候較溫濕。
上部: 孢粉貧乏,氣候涼干。
(5)薩拉烏蘇組 5 段
下部: 孢粉貧乏,僅有少量 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氣候較涼干。
上部: 孢粉以 Pinus(占 72.2%),Abies(占 16.5%)為主,氣候較溫濕。
(6)城川組 1 段(即薩拉烏蘇階上部開始)
孢粉貧乏,僅有少量 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 氣候較冷干。
(7)城川組 2 段
孢粉豐富,木本花粉以 Pinus 為主,可占 47% ~81%,其次為 Picea(占 12% ~14%),Abies(佔10% ~ 12% ); 另 有 Quercus(占 7% ),Ulmus(占 3.1% )。草 本 花 粉 以 Chenopodiaceae(占 11% ~13% ),Artemisia(占 8% )為主,另有水生草本花粉 Typha 和菌孢等。
反映以針葉林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觀,氣候以暖濕為主。
(8)城川組 3 段
下部: 孢粉豐富,木本花粉以 Pinus(占 15% ~ 52%)為主,草本花粉以 Artemisia(占 22% ~28% )為主。此外,尚有水生草本 Typha(占 10% )等。反映針葉林草原植被景觀,氣候溫濕。
上部: 孢粉貧乏。
從上述孢粉組合可見,薩拉烏蘇階以針葉林為主的草原植被景觀為主。
5.3 介形類組合特徵
自下而上介形類組合特徵是:
(1)薩拉烏蘇組 1 段
底部: 見有較多的 Leucocythere plethora 及少量 Ilyocypris biplicata 為湖沼相沉積環境。
中、上部未見介形類化石。
(2)薩拉烏蘇組 2 段,未見介形類化石。
(3)薩拉烏蘇組 3 段(即進入薩拉烏蘇階下部),僅在中下部的凍融褶皺層中見有少量 Leucocythe-re plethora,屬湖沼相沉積環境。
(4)薩拉烏蘇組 4 段,未見介形類化石。
(5)薩拉烏蘇組 5 段中、下部未見介形類化石,上部的灰綠色、灰褐色粘土質粉砂層中見有較多
介形 類 化 石,有: Cyclocypris serena,Ilyocypris biplicata,Ilyocypris nschanensis,Candoniella suzini,Candoniella albicius 等,屬小溪、湖沼相沉積環境。
(6)城川組 1 段(即進入薩拉烏蘇階上部),未見介形類化石。
(7)城川組 2 段凍融褶皺層中見有較多的 Candoniella albicius,Candona kirgizica,Cypris subeiensis等,其上黃褐色砂層中見有 Limnocythere biosa。反映湖沼相沉積環境。
(8)城川組 3 段下部見有 Cyprinotus sp.,Eucypris inflata,Leucocythere plethora 等,反映湖沼相沉積環境。
總之,從已獲介形類的屬種分析來看,大部反映湖沼或小溪、小池的沉積環境。
6 同位素年代地層、磁性地層研究
6.1 薩拉烏蘇階底界年齡
(1)祁國琴(1975)、周昆叔(1982)和原思訓(1983)等,依據舊石器文化遺址的年代和古脊椎動物化石及孢粉組合,認為薩拉烏蘇組的時代不早於晚更新世中期。
(2)董光榮等(1983、1986),經區域對比後,認為薩拉烏蘇組相當於距今 10 萬 ~7 萬年的玉木—里斯間冰期,城川組相當於距今 7 萬 ~1.2 萬年的玉木冰期。1998 年,董光榮等進一步確定,薩拉烏蘇組形成於 140 ~70 ka,城川組形成於 70 ~10 ka,分別與末次間冰期和末次冰期對比。
(3)李保生等(2001、2004),據米浪溝灣剖面熱釋光年齡測定,認為薩拉烏蘇組年齡為150~70ka,城川組為70~10ka。
2004年,進一步確定前者為150000~75000a,可與黃土高原S1和深海氧同位素5階段對比;後者為75000~10000a,可與黃土高原L1和深海氧同位素2~4階段對比。
(4)鄭洪漢(1989)對滴哨溝灣剖面下部年齡測定結果為:(177±14)ka(TL),認為薩拉烏蘇動物群年齡為160~180ka。
(5)孫繼敏(1996),對滴哨溝灣剖面近底部的地層進行測定,其年齡為136000a(TL)。
(6)樊行昭等(2002)對滴哨溝灣剖面進行岩石磁學研究,認為薩拉烏蘇組年代大致為180~10ka。
(7)靳鶴齡等(2007),將滴哨溝灣右岸剖面與其他剖面對比後認為,薩拉烏蘇組時代為80~140ka,城川組時代為11.5~80ka。
(8)閔隆瑞等(2007)對酒房台剖面薩拉烏蘇組底界進行了光釋光測定,確定為≥130ka(由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測定)。
上述大量年齡數據表明,由於對薩拉烏蘇組區域地層對比看法不一致、底界標志的確定與測年方法的不同等等,目前對薩拉烏蘇組底界年齡存在兩種意見,即140~150ka和180ka。作者根據大於130ka測年數據、沉積速率和薩拉烏蘇組內發育多層古土壤層特徵分析,以及與米浪溝灣剖面的對比,偏向後者的年齡數據。但薩拉烏蘇階底界應在酒房台剖面薩拉烏蘇組第3段底,其年齡值約為150ka。
6.2 薩拉烏蘇階上、下之間界線
據李保生(2004)資料,城川組底的年齡為(75080±7400)a(TL)。閔隆瑞(2007)獲得頂部土壤層之下灰綠色粘土質粉砂層的年齡為:≥80ka(OSL)。因而推測薩拉烏蘇階上、下之間界線年齡約為75ka。
6.3 薩拉烏蘇階頂界年齡
據李保生(2004)資料,城川組頂部(約距頂界1.7m處)年齡為(14458±867)a(TL)。上覆全新統之底部年齡為(9880±900)a(TL)。故薩拉烏蘇階頂界年齡約為10~11ka。
7 古氣候特徵
隨全球變化研究的開展及區域性氣候變化研究的深入,不少學者對薩拉烏蘇組氣候演變的研究做了探討。以董光榮、李保生為代表,認為薩拉烏蘇組與末次間冰期相當;城川組則與末次冰期對比,其中間可劃分出間冰段氣候期。李保生近年來對米浪溝灣剖面做了大量化學元素百分含量等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將薩拉烏蘇組與MlS5對比,城川組與MlS2-4對比。鄭洪漢將薩拉烏蘇組下部與MlS6階段對比,代表一個寒冷時期,其上可與MlS5階段對比,代表一個溫暖期。總之,學者們對薩拉烏蘇組和城川組古氣候特徵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績是顯著的。但正如上述關於薩拉烏蘇階年代框架討論中所說,薩拉烏蘇階底界年齡目前仍在做工作。因此,本文僅根據地層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徵等粗略地論述其演化特徵(圖2)。
薩拉烏蘇組第1段氣候由溫涼轉為較暖濕,特別是上部湖沼相層中夾有多層紅棕色古土壤層,含軟體動物化石及少量闊葉植物花粉,反映較暖濕氣候環境。第2段為黃土狀土堆積,氣候涼干。但第1、第2段均未進入薩拉烏蘇階時限內。薩拉烏蘇組第3段,開始進入薩拉烏蘇階下部,為湖沼相沉積,內含軟體動物化石和少量闊葉植物及發育大量脊椎動物化石,代表溫濕氣候,但中部湖相沉積層沉積後曾經歷一次寒冷氣候事件,使之發育凍融褶皺。上部含鈣板多,氣候變干。第4段黃色中、細砂層,孢粉中木本植物松屬含量較高,氣候較濕潤。第5段湖相沉積,含大量軟體動物化石,頂部有一層較厚的棕色古土壤層,是氣候溫濕的標志。
薩拉烏蘇階上部,城川組第1段是風成砂和砂丘間窪地沼澤相沉積,反映氣候冷干環境。第2段湖相沉積,沉積物顆粒可達中細砂級,含喜暖濕的軟體動物化石,孢粉中有闊葉類植物及水生草本植物花粉,反映氣候暖濕,在2段頂部和中部有2層凍融褶皺,表明在這2層湖沼相層沉積後分別經歷兩次冰緣冷氣候的事件。第3段的古氣候特徵基本上與第1段相似,但早期,孢粉顯示較為濕潤。
總之,從薩拉烏蘇階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孢粉組合分析結果看,薩拉烏蘇階以溫濕氣候與涼干氣候交替出現,其中曾有2次冰緣冷氣候事件發生。
8 對比關系
8.1 與深海氧同位素曲線對比
據李保生對本區米浪溝灣剖面化學元素的研究,將薩拉烏蘇組(狹義)第5段分別與深海氧同位素第5階段a、b、c、d、e對比;又據古生物資料,將城川組第3段與深海氧同位素第2~4階段對比。
8.2 與華北晚更新世地層對比
薩拉烏蘇階在華北地區是一套河湖相夾風成相地層,分布廣,具很好的對比性。在黃土高原河谷中,往往見薩拉烏蘇組(狹義)夾於馬蘭黃土與離石黃土上部之間,如乾縣剖面;在內蒙古大青山南麓包頭附近台地或階地上亦見有薩拉烏蘇組和城川組,如萬水泉、後水溝等剖面;河套盆地南緣達拉特旗瓦窯、昭君墳、王愛召地區和河套盆地東北托克托中灘地區及內蒙古廣興源西拉木倫河一帶,同樣也有可與薩拉烏蘇河流域對比的剖面。此外,山西汾河流域丁村組地層中含有的丁村人化石與鄂爾多斯人同期或略早於鄂爾多斯人。
致謝 在薩拉烏蘇階建階研究期間,華南師范大學李保生教授和內蒙古烏審旗文物局範金山教師等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資料、信息,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董光榮,高尚玉,李保生.河套人化石的新發現.科學通報,1982,26(19):192~194
董光榮,李保生,高尚玉.由薩拉烏蘇河地層看晚更新世以來毛烏蘇沙漠的變遷.中國沙漠.1983,3(2):9~14
董光榮,李保生.內蒙薩拉烏蘇河地區馬蘭黃土與薩拉烏蘇組的關系及其環境演化.見:柴達木盆地新生代地質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104~132
董光榮,蘇志珠,靳鶴齡.晚更新世薩拉烏蘇組時代的新認識.科學通報,1998,43(17):1869~1872
樊行昭,蘇朴.Reidarlovlie岩石磁學研究對薩拉烏蘇組年代歸屬的意義.自然科學進展,2002,12(11):1223~1226
黃慰文,侯亞梅.薩拉烏蘇遺址的新材料:范家溝灣1980年出土的舊石器[J](人類學學報,2003,22(4):309~320.
靳鶴齡,李明啟,蘇志珠,董光榮,趙暉,孫忠.薩拉烏蘇河流域地層沉積時代及其反映的氣候變化.地質學報,2007,81(3):307~315
李保生,陳德牛,DavidD.Zhang.溫小浩,邱世藩,歐先交,杜恕環,牛東風,楊藝,葉建萍,郭雲海.薩拉烏蘇河流域MGS3地層段腹足類動物化石種類及氣候環境.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37(2):1625~1633
李保生,董光榮,高尚玉等.鄂爾多斯薩拉烏蘇地區馬蘭黃土與薩拉烏蘇組的關系及其地質時代問題.地質學報,1987,61(3):218~230
李保生,靳鶴齡,呂海燕,等.150ka以來毛烏素沙漠的堆積與變遷過程[J].中國科學D輯,1998,28(1):85~90
李保生,靳鶴齡,祝一志,董光榮,溫小浩.薩拉烏蘇河流域第四系岩石地層及其時間界限.沉積學報,2004,22(4):676~682
李保生,靳鶴齡,祝一志,張宇紅,董光榮,孫冬懷,邵亞軍,孫武,張甲坤,閻滿存,高全洲.「河套東南角理想剖面」的新近研究.中國沙漠.2001,21(4):346~353
閔隆瑞,遲振卿,朱關祥.1998.第四紀時期前套平原的環境變遷.見:安芷生主編,黃土黃河文化.河南:黃河水利出版社.50~54
閔隆瑞.2005.第四系.見: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古生物中心,「中國各地質時代地層劃分與對比」.北京: 地質出版社.560 ~596
聶宗笙,李虹,馬保起.2008.內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動物群.第四紀研究,28(1)14 ~25
裴文中,李有恆.薩拉烏蘇河系的初步探討.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4,8(2): 99 ~118
祁國琴.內蒙古薩拉烏蘇河流域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75,Vol.XIII,No.4.239 ~249
全國地層委員會.全國地層會議學術報告匯編.中國的新生界.北京: 科學出版社,1963,18 ~24
全國地層委員會編著.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及說明書.北京: 地質出版社,2002,1 ~11
邵亞軍.薩拉烏蘇河地區晚更新世以來的孢粉組合及其反映的古植被和古氣候[J].中國沙漠,1987,7(2): 22 ~27
蘇志珠,董光榮.薩拉烏蘇組沉積時代的重新釐定.沉積學報,1997,15(4): 159 ~163
孫繼敏,丁仲禮,袁寶印,劉東生.再論薩拉烏蘇組的地層劃分及其沉積環境.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6,16(1): 23 ~31
同號文,李虹,謝駿義,薩拉烏蘇動物群有關屬種的修訂與討論.第四紀研究,2008,28(6): 1106 ~1113
謝駿義,高尚玉,董光榮,李保生.薩拉烏蘇動物群.中國沙漠.1995,15(4): 313 ~322
袁寶印.薩拉烏蘇組的沉積環境及地層劃分問題.地質科學,1978,(3): 220 ~234
原思訓,陳鐵梅,高世君.用鈾子系法測定河套人和薩拉烏蘇文化的時代.人類學學報,1983,2(1): 90 ~94
鄭洪漢.中國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層與風積黃土地球化學.1989,(4): 343 ~351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第四紀地質問題.北京: 科學出版社,1964,45 ~76
周昆叔,黎興國,邵亞軍.內蒙古薩拉烏蘇河流域冰緣期劃分及其意義.見: 史前地震與第四紀地質論文集.陝西: 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149 ~ 153
周慕林,閔隆瑞,王淑芳編著.2003.中國地層典·第四系.北京: 地質出版社
Black D.,P.Teilhard de Chardin,C C Young,W C Pei.1933.Fossil Man in China.Geol Mem,Ser.A.11
Li Baosheng,Wen Xiaohao,Qia shifan,David.Dian Zhang,Du shuhuan,Chen deniu,Ou xiangiao and Niv Dongfeng,Phases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dicated by Primarg Chemical Elements and Paleontological Records in the Upper Pleistocene-Holocene Series for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7 81(4): 555 ~ 565(English Edition)Jouranal of the Gedogical society of China
Li Baosheng,Zhang D D,Wen Xiaohao,et al.Multi-cycles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c [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5.79(3): 398 ~ 40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F.Licent.1924a.On the Geology of the Northern.Western and Southern Borders of the Ordos,China.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3(1): 37 ~ 4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F.Licent.1924b.On the Discovery of a Paleolithic lnstry in Northern China.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3(1): 45 ~ 50.
⑵ 新疆名勝風景區有哪些
新疆入圍初選旅遊景區名單:
1
巴里坤湖
177
買力克阿瓦提古城
2
巴里坤縣古民宅
178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
3
白石頭風景區
179
約特干遺址
4
大河唐城
180
熱瓦克佛教遺址
5
黑溝風景區
181
山普拉古墓群
6
柳樹溝岩刻
182
漁湖景區
7
松樹塘風景區
183
和田胡楊林
8
巴里坤縣怪石山旅遊度假村
184
尼雅遺址
9
艾斯克霞爾古城堡
185
麻扎塔格山
10
猴娃山石雕群
186
墨玉河風景區
11
煥彩溝漢碑
187
夏合勒克封建庄園
12
口門子
188
普魯火山
13
柳條河鳴沙山
189
聖湖仙女洞
14
廟爾溝景區
190
坎布拉自然風景區
15
五堡墓地
191
李家峽水電站
16
佛教寺遺址
192
和日石經牆
17
哈密博物館
193
麥秀原始森林
18
天山風景名勝區
194
喀什唐王城
19
哈密蓋斯墓
195
布拉克貝希泉風景游覽區
20
回王墳
196
喬戈里峰
21
拉甫喬克故城位
197
絲路驛站吉日尕拉
22
松樹塘景區
198
特拉木坎力冰川
23
台藏佛寺
199
阿曼尼沙汗紀念陵
24
天山廟景區
200
罕諾依古城
25
焉不拉克古墓群
201
阿帕克霍加墓
26
乃楞格爾大草原
202
艾提尕爾清真寺
27
阿克蘇天山神木園
203
哈斯哈吉甫陵墓
28
阿克蘇市多浪公園
204
喀什阿帕爾霍加墓
29
阿克蘇塔里木祥龍湖風景區
205
喀什盤橐城
30
阿克蘇天山神秘大峽谷
206
艾提噶爾民俗文化旅遊區
31
沙雅縣園中園休閑度假村
207
喀什市西山民族風情園
32
塔里木河大橋
208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33
塔克拉瑪干沙漠風景區
209
莫爾佛塔
34
阿克蘇天山神秘大峽谷
210
紅其拉甫山口
35
龜茲古城遺址
211
盤橐城景區
36
克孜爾尕哈石窟
212
三仙洞風景區
37
克孜爾尕哈燧
213
大巴扎
38
克孜爾里亞山
214
香妃墓(阿帕爾霍加墓)
39
庫車大寺
215
莎車王墓
40
雙龍池風景區
216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41
鹽水溝景區
217
馬赫穆德_喀什噶里陵墓
42
怪樹園景區
218
蔬附縣大眾旅遊度假村
43
托木爾峰
219
公主堡景區
44
蚌殼化石山
220
塔什庫爾干石頭城
45
燕泉公園
221
卡拉庫里湖
46
阿爾泰山
222
慕士塔格冰山
47
阿克庫勒湖(白湖)
223
棋盤千佛洞(娘娘洞)
48
觀魚亭
224
澤普縣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
49
卧龍灣
225
克拉瑪依獨山子泥火山
50
友誼峰冰川
226
克拉瑪依河
51
阿勒泰樺林公園
227
克拉瑪依市陽光水世界
52
切木爾切克隕石群
228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53
五指泉
229
烏爾禾風城
54
阿勒泰大小東溝景區
230
克拉瑪依市大漠高爾夫球場
55
阿勒泰地區礦產陳列館
231
克拉瑪依市展覽館
56
阿勒泰市額河奇石古城
232
克拉瑪依黑油山
57
阿勒泰市金山葡萄風景區
233
克拉瑪依九龍潭景區
58
阿勒泰市齊背嶺旅遊區
234
克拉瑪依市白楊河大峽谷
59
阿勒泰市塘巴湖水上樂園
235
魔鬼城
60
阿勒泰市駝峰景區
236
奧依塔克風景區
61
阿勒泰五指泉景區
237
克州喀拉庫勒湖
62
新疆阿勒泰市樺林公園
238
石河子市北湖旅遊風景區
63
阿勒泰樺林公園
239
石河子市高新農業技術示範園區
64
白哈巴村
240
石河子市周恩來總理紀念碑館
65
額爾齊斯河
241
昌吉北湖公園
66
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42
北湖風景旅遊區
67
黑流灘大草原
243
石河子市高新農業技術示範園區
68
喀納斯湖
244
石河子市屯墾第一連
69
鴨澤湖
245
石河子市巴音山莊
70
布爾津縣陽光沙灘
246
塔城沙灣溫泉旅遊區
71
阿拉善溫泉
247
沙灣縣三道河子林場森林公園
72
紅山嘴口岸
248
沙灣縣森林公園
73
蝴蝶溝風景區
249
沙灣縣溫泉旅遊區
74
烏倫古湖
250
塔城地區沙灣縣東大塘旅遊區
75
福海黃金海岸
251
塔城市垂釣公園
76
阿勒泰地區福海海濱旅遊區
252
裕民縣塔斯特風景旅遊區
77
地質三號坑
253
火焰山
78
富蘊地震斷裂帶
254
吐峪溝景區
79
可可托海
255
庫姆塔格沙漠
80
五彩城
256
鄯善縣吐峪溝景區
81
野馬飼養放生基地
257
艾丁湖景區
82
富蘊縣可可托海景區
258
車師古道
83
神鍾山
259
高昌古城
84
阿勒泰地區文物博物館
260
阿斯塔那古墓群
85
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
261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86
白沙湖景區
262
勝金口千佛洞
87
哈巴河白樺林
263
蘇公塔
88
木斯島雪山
264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
89
烏拉斯特河谷
265
吐魯番神泉
90
布爾根河狸自然保護區
266
中國內陸海拔零點
91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267
伯什哈千佛洞
92
塔克什肯口岸
268
大漠土藝館
93
青河縣白樺公園
269
額敏塔
94
青河縣天林度假村
270
葡萄溝
95
三道海子
271
吐魯番大漠土藝館
96
塔城市垂釣公園
272
吐魯番火焰山景區
97
孔雀河
273
吐魯番坎兒井樂園
98
浩騰薩拉瀑布
274
吐魯番坎兒井游樂園
99
博斯騰湖風景名勝區
275
吐魯番葡萄溝游樂園
100
巴州博湖縣阿洪口旅遊風景區
276
吐魯番沙漠生態旅遊風景區
101
巴州金海灣療養培訓中心
277
交河故城
102
奎克烏蘇石林
278
雅爾湖千佛洞
103
阿爾先溝溫泉
279
白楊河魔鬼城
104
阿克夏多神泉
280
垂吉爾塔格山岩畫
105
巴音布魯克草原
281
盤吉爾怪石林
106
鞏乃斯森林公園
282
溫宿縣稻香園度假村
107
庫爾勒天鵝湖
283
米泉市天地園農庄
108
察吾乎溝口墓葬群
284
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館
109
金沙灘旅遊度假區
285
烏魯木齊紅山公園
110
金絲特避暑山莊
286
烏魯木齊板房溝科技示範基地
111
巴州和碩縣金沙灘旅遊度假區
287
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景區
112
庫爾勒蓮花湖風景區
288
烏魯木齊市雷鳴山莊
113
沙伊東香梨園
289
烏魯木齊市水上樂園
114
鐵門關
290
烏魯木齊市鹽湖生態旅遊區
115
巴州蓮花湖風景旅遊區
291
烏魯木齊卧龍崗庄園
116
庫爾勒清真大寺
292
烏魯木齊雅馬里克山旅遊風景區
117
巴輪台黃廟
293
烏魯木齊燕爾窩風景區
118
卓果特沁古城
294
中科院生地所標本館
119
且末故城
295
烏魯木齊市六十戶鄉生態漁村
120
扎滾魯克古墓群
296
烏魯木齊市銀都度假村
121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297
烏魯木齊天牧玫瑰園
122
鯨魚湖
298
烏魯木齊市植物園
123
樓蘭古文化遺址
299
南山天然風景區
124
羅布泊
300
烏魯木齊水磨溝生態旅遊區
125
米蘭遺址
301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
126
石頭城堡遺址
302
巴音布魯克天鵝湖
127
羅布人村寨
303
柴窩堡湖游覽區
128
塔里木河與塔克拉瑪干游覽區
304
紅山旅遊區
129
巴州羅布人村寨
305
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130
博格達沁故城
306
烏魯木齊人民公園
131
巴州相思湖旅遊度假區
307
新疆博物館
132
博州怪石溝
308
新疆地質礦產陳列館
133
博州青格里度假村
309
燕爾窩自然風景區
134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
310
照壁山森林公園
135
博州博格達溫泉度假村
311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
136
賽里木湖
312
陝西大寺
137
阿拉山口(大風口)
313
烏拉泊古城
138
艾比湖
314
青格達湖旅遊風景區
139
古代岩畫
315
察布查爾靖遠寺
140
昌吉鳴沙山
316
察布查爾麻扎
141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317
清水湖生態旅遊度假村
142
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
318
錫伯民俗風情園
143
西王母祖廟
319
庫爾德寧風景區
144
昌吉黑馬科技園
320
恰西風景區
145
昌吉市綠野山莊
321
雪嶺雲杉自然保護區
146
昌吉市人民公園
322
鞏留縣庫爾德寧生態旅遊區
147
昌吉州杜氏旅遊度假村
323
果子溝風景區(塔勒奇溝)
148
昌吉州清水泉旅遊度假村
324
惠遠古城
149
昌吉州杜氏旅遊度假村
325
火龍洞景區
150
天池自然保護區
326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
151
阜康市恆泰齊魯山莊
327
三道河
152
呼圖壁旅遊區
328
伊犁州阿克塔斯避暑山莊
153
呼圖壁縣公園
329
唐布拉風景區
154
五彩灣風景區
330
奴拉賽銅礦遺址
155
北廷都護府故城遺址
331
伊犁州阿克塔斯避暑山莊
156
北庭古城遺址
332
伊犁州尼勒克次森林度假村
157
吉木薩爾千佛洞
333
那拉提草原旅遊區)
158
將軍戈壁風景區
334
新疆那拉提旅遊風景區
159
西大寺景區
335
新源
160
昌吉州瑪納斯縣北公園
336
伊梨州那拉提草原旅遊區
161
哈熊溝景區
337
伊犁州那拉提勝境森林公園
162
原始胡楊林保護區
338
霍爾果斯口岸
163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339
林則徐紀念館
164
東地大廟
340
小葉白臘自然保護區
165
硅化木園林公園
341
伊犁河風景區
166
奇台荒漠草原保護區
342
速檀歪思汗麻扎
167
石城子古城
343
伊犁州伊寧市城市海景
168
唐明墩古城
344
伊寧市伊犁河民族文化旅遊村
169
一萬泉旅遊度假村
345
草原石人景區
170
哈密天寶康樂中心
346
夏塔旅遊區
171
哈密天山之夏狩獵場
347
格登山峰
172
哈密亞爾丹風景旅遊區
348
格登山記功碑
173
淚泉景區
349
鞏乃斯草原
174
慕士山景區
350
洪那海麻扎
175
喀位墩古城
351
昭蘇聖佑廟
176
瑪利克瓦特古城
⑶ 烏審旗哪裡有好玩的地方求告訴
薩拉烏蘇旅遊區由薩拉烏蘇文化遺址景區(河套人遺址)和巴圖灣景區組成。薩拉烏蘇沙漠大峽谷位於烏審旗無定河大溝灣,210國道北側。海拔標高1300米。大峽谷由8大溝灣組成。薩拉烏蘇文化遺址(「河套人」遺址)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銀海旅遊度假村位於烏審旗圖克鎮以東3公里處,總佔地面積1000畝,省道「府深線」穿鎮而過。該度假村可以滿足200人住宿,900人同時就餐,內設蒙古包酒吧舞廳、篝火廣場區、釣魚園區、種植園區、松樹林區、養殖園區、賽馬場區、排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等娛樂活動場所。
成吉思汗察罕蘇力德游牧生態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民族文化十大旅遊品牌景區 」,位於烏審旗嘎魯圖鎮南17公里處,由成吉思汗察罕蘇力德供奉區、敖包文化區、草原野生動物大圍場、游牧文化體驗區、水上野營區、草原娛樂區、沙灘休閑區、烏審浩特、蒙古老王府、蒙古貨棧、遊客服務中心等功能區組成。
烏審召生態旅遊區由烏審召廟、牧區大寨陳列室以及烏審召生態工業園區組成,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距離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嘎魯圖鎮78公里,是鄂爾多斯原四大召廟之一,也是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召廟。
福海蒙古城生態旅遊區位於烏審旗嘎魯圖鎮南4公里處,以蒙元文化、民俗風情為主題,以8棟農家別墅和蒙古包城為依託,再現了蒙古族的民族民俗風情。該旅遊區於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 ,佔地面積1500畝。
⑷ 內蒙古十二個盟市都是哪十二個盟市
截至2019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轄9個地級市、3個盟,分別是: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赤峰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
1、呼和浩特市(省會)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市區位於北緯40.48,東經111.41。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4月,呼和浩特轄4市轄區(回民區、玉泉區、新城區、賽罕區)、4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1旗(土默特左旗)。
2、呼倫貝爾市
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東西630千米、南北700千米,總面積25.2777萬平方千米,占自治區面積的21.4%,相當於山東、江蘇兩省面積的總和。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
截至2019年4月,呼倫貝爾市轄2個區、4個旗、3個自治旗,5個市。共68個鎮、19個鄉(其中13個民族鄉)、19個蘇木(其中1個民族蘇木)、36個街道辦事處。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駐海拉爾區。
3、包頭市
地處渤海經濟區與黃河上游資源富集區交匯處,北部與蒙古國東戈壁省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陰山山脈橫貫中部。面積為27691平方公里。包頭城市建成區面積360平方公里,市中心區面積315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4月,包頭市轄5個市轄區、1個縣、1個礦區、2個旗及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昆都侖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石拐區、固陽縣、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白雲鄂博礦區(擬合並設立白雲鄂博市)和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包括濱河新區)。
4、興安盟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東北、東南分別與黑龍江、吉林兩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千米。總面積59806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興安盟下轄2個縣級市: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1個縣:突泉縣,3個旗: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興安盟行政公署駐烏蘭浩特市罕山西街。
5、阿拉善盟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地處呼包銀經濟帶、隴海蘭新經濟帶交匯處,東與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相連,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4.572公里,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3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4個自治區級開發區(阿拉善經濟開發區、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範區、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共有30個蘇木鎮、198個嘎查村,4個街道和52個社區。
⑸ 中國陸相第四系薩拉烏蘇階 ()
薩拉烏蘇階,是中國陸相第四系更新統最上部的一個階,位於周口店階之上。階名由全中國地層委員會第四系工作組於 1999 年 12 月在第三屆全國地層會議預備會期間,為建立 《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 表》時提出,階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層單位 「薩拉烏蘇組」。
經課題組 (閔隆瑞等) 研究取得以下主要進展: 初步選定了薩拉烏蘇階的候選層型剖面,積累了較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料。
(一) 薩拉烏蘇階候選層型剖面位置
課題組經踏勘,選定的薩拉烏蘇階層型剖面位於內蒙古烏審旗無定河鎮米浪溝灣下游 2km 薩拉烏蘇河左岸的酒房台西側陡壁處 (圖128) ,地理坐標為北緯 N37°46',東經 108°33',剖面頂部海拔 1283m。
圖128 薩拉烏蘇階候選層型剖面位置圖
(二) 薩拉烏蘇階候選層型剖面描述
酒房台層型剖面展示薩拉烏蘇河左岸的陡壁處,由第四紀的鬆散沉積物構成 (圖129) 。該剖面地層沉積連續,總厚 61. 61 m,自下而上由離石組、薩拉烏蘇組 (狹義) 、城川組和全新統組成 (圖130) 。
上覆地層 全新統
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項目(2001~2009) 進展與成果
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項目(2001~2009) 進展與成果
下伏地層 更新統中部離石組,頂部為紅棕色古土壤層
圖129 酒房台薩拉烏蘇階層型剖面地貌景觀
(三) 薩拉烏蘇階內生物地層序列及其特徵
通過課題組研究,結合前人資料,迄今在薩拉烏蘇階 (期) 內除發現古人類化石外,還有豐富的哺乳動物、雙殼類、介形蟲和孢粉等化石。
1. 哺乳動物群
在內蒙古烏審旗薩拉烏蘇河流域的邵家溝灣、楊四溝灣、滴哨溝灣、范家溝灣和酒房台等處,於薩拉烏蘇階 (期) 內至今共發現人類化石 1 種,哺乳動物化石 34 種和鳥類化石 11 種。其主要分子如下:
人類的鄂爾多斯人 (Homo sapiens) ,食蟲類的刺蝟 (Erinaceus sp. ) 、麝鼴 (Scaptochirus moscha-tus) ,翼手類 (Chiroptere gen. indet. ) ,嚙齒類的鼠兔 (Ochotona sp. ) 、野兔 (Lepus sp. ) 、蒙古黃鼠(Citellus mongolicus) 、索氏三趾跳鼠 (Dipus sowerbyi) 、五趾跳鼠 (Alactaga cf. annulata) 、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 、中華鼢鼠 (Myospalax fontanieri) 、原鼠 (Eothimomys sp. ) 、高山倉鼠 (Alticolacf. cricetulus) 、根田鼠 (Microtus cf. ratticeps) 、小耳鼠 (Microtus sp. ) 、倉鼠 (Cricetulus cf. griseus) ,食肉類的狼 (Canis lupus) 、虎 (Felis tigris) 、最晚斑鬣狗 (Crocuta ultima) 、狗獾 (Meles meles) ,長鼻類的諾氏象 (Palaeoloxodon naumanni) ,奇蹄類的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野驢 (Equus hemio-nus) ,蒙古野馬 (Equus cf. przewalskii) ,偶蹄類的野豬 (Sus scrofa) 、諾氏駝 (Camelus knoblochi) 、馬鹿 (Cervus elaphus) 、蒙古鹿 (Cervus mongoliae) 、河套中國大角鹿 (Sinomegaceros ordosianus) 、普氏小羚羊 (Procapra ptcticaudata) 、鵝喉羚 (Gazella subgutturosa) 、恰克圖轉角羚羊 (Spirocerus kiakhtensis) 、盤羊 (Ovis ammon) 、王氏水牛 (Bubalus wansjocki) 、原始牛 (Bos primigenius) ,鳥類的 (Buteocf. ferox) 、兀 鷹 (Vultur monachus ) 、 麻 雀 (Passereaux ) 、 土 鶉 (Perdix cf. perdix ) 、 鵪鶉 (Coturnixsp. ) 、毛腿沙雞 (Syrrhaptes paradoxus) 、涉水鳥類 (Echassier) 、角 (Podiceps auritus) 、野鴨 (An-as boschas) 、翹鼻麻鴨 (Tadorna tadorna) 、巨鴕鳥 (Struthiolithus) 。
圖130 薩拉烏蘇階候選層型剖面綜合柱狀圖
以上動物群中,以下屬種 Palaeoloxodon naumanni,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os primigenius 僅見於薩拉烏蘇階下部的薩拉烏蘇組內; 現已滅絕的屬種有: Palaeoloxodon naumanni,Crocuta ultima,Camelus knoblochi,Coeoldonta antiquitatis,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ubalus wansjocki,Bos primigenius 等。
2. 孢粉組合特徵
(1) 在薩拉烏蘇組 1 段地層中,其底部花粉含量少,菌孢較多; 中部孢粉較貧乏,僅有少量 Pi-nus,Artemisia ,Chenopodiaceae; 上部孢粉較豐富,木本植物花粉以 Pinus 為主,另有少量 Ulmus 和Betula 等; 草本植物花粉以 Artemisia 為主,其次為 Chenopodiaceae 等。
(2) 薩拉烏蘇組 2 段地層中,孢粉以 Pinus 和 Artemisia 為主。
(3) 薩拉烏蘇組 3 段地層中,下部孢粉較貧乏,僅有少量 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 中部,僅有少量 Betule,Quercus 等; 上部含菌孢較多。
(4) 薩拉烏蘇組 4 段地層中,下部所含孢粉以 Pinus 為主,其次為 Artemisia; 上部孢粉貧乏。
(5) 薩拉烏蘇組 5 段地層中,下部孢粉貧乏,僅有少量 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 上部孢粉以 Pinus 為主,其次為 Abies。
(6) 城川組 1 段地層中,孢粉貧乏,僅含少量 Pinus,Artemisia,Chenopoiaceae。
(7) 城川組 2 段地層中,含孢粉豐富,其中木本植物花粉以 Pinus 為主,其次為 Picea,Abies,另有少量 Quercus,Ulmus; 草本植物花粉以 Artemisia 和 Chenopodiaceae 為主; 另有水生草本植物 Typha 和菌孢等。
(8) 城川組 3 段地層中,下部富含孢粉,木本植物花粉以 Pinus 為主,草本植物花粉以 Artemisia為主,另有水生植物草本植物花粉 Typha 等; 上部孢粉貧乏。
3. 介形蟲組合特徵
在薩拉烏蘇組至城川組中均有介形蟲發現。其中,在薩拉烏蘇組 1 段地層的近底部見有較多的介形蟲 Leucocythere plethora 及少量 Ilyocypris biplicata,中上部未見介形蟲; 在薩拉烏蘇組 3 段地層中下部的凍融褶皺層中含少量 Leucocythere plethora; 在薩拉烏薩組 5 段地層的上部灰綠色、灰褐色粘土質粉砂層中富含介形蟲: Cylocypris serena,Ilyocypris biplicata,I. nschanensis,Candoiniella suzini,Candoniella albicius 等; 在城川組 2 段地層中的凍融褶皺含較多的介形蟲 Candoniella albicius,Candona kirgizica,Cypris subeiensis 等,其上黃色砂層中含 Limnocythere biosa; 城川組 3 段地層的下部含介形蟲 Cyprinotus sp. ,Eucypris inflata,Leucocythere plethora 等。
(四) 薩拉烏蘇階底界的認定
課題組經綜合分析研究,將薩拉烏蘇階的底置於酒房台層型剖面薩拉烏蘇組第3 段的底部處。目前,在底界處尚未發現可以定義階的底界的首現生物標志。但在底界之上發現了識別薩拉烏蘇階的重要哺乳動物化石 Homo sapiens (鄂爾多斯人) 、Sinomegaceros ordosianus (河套中國大角鹿) 、Bubaluswansjocki (王氏水牛) 和 Palaeroloxodon naumanni (諾氏象) 等,這些生物化石可視為推定薩拉烏蘇階底界的生物標志。另外,課題組 (閔隆瑞等) 2007 年用光釋光法測得薩拉烏蘇階底界年齡≥130ka,此年齡值接近於 《中國地層表》中更新統上部的底界年齡 126ka。
(五) 薩拉烏蘇階的區域對比
在國內,與薩拉烏蘇階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層單位有: 內蒙古烏審旗的薩拉烏蘇組中上部至城川組;新疆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新疆群、戈壁組; 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組; 寧夏的吉蘭泰組至水洞溝組; 山陝高原的馬蘭黃土; 山西汾河盆地的丁村組至峙峪組; 廣西丘陵地區的新興組; 四川盆地的成都粘土; 雲南中部的官渡組; 貴州西部的松坡組上部; 遼寧榆樹地區的榆樹組; 河北陽原地區的許家窯組; 河南東部的新蔡組; 安徽北部的茆塘組,湖北地區的戚嘴組等。
⑹ 烏審旗五加一怎麼去薩拉烏蘇旅遊區
打的,坐班車,自駕都可以
⑺ 紅柳河的流經哪些省
流經內蒙古和陝西省。
紅柳河又叫薩拉烏蘇河。在行政區劃上,該河流經地區隸屬於陝西省吳旗縣、定邊縣、靖邊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烏審旗管轄區。
薩拉烏蘇河發源於陝西西北部黃土高原之白於山北麓的吳旗縣境內,自此向北穿越長城,流經定邊縣和靖邊縣黃土丘陵區,至靖邊縣寧條梁東南的新橋一帶,進入鄂爾多斯高原東南窪地,之後蜿蜒曲折北上,在二層河灘附近進入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清水溝灣一帶,再沿東北方向流入烏審旗;
輾轉滴哨溝灣、楊樹溝灣、東溝灣、范家溝灣、楊四溝灣、邵家溝灣、劉家溝灣、米浪溝灣、康家溝灣、大石砭古城溝灣和三岔河溝灣等大小的曲折河道,在不足60公里的直線距離內行程110多公里到達巴圖灣,繼續東流注入黃河支流-無定河。
(7)薩拉烏蘇自駕游路線擴展閱讀
紅柳河的下游為無定河。
無定河發源於定邊縣白於山北麓,上游叫紅柳河,流經靖邊新橋後稱為無定河。全長491公里,流經定邊、靖邊、米脂、綏德和清澗縣,由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
上游紅柳河源於定邊東南長春梁東麓,東南流向,沿途納榆溪河、蘆河、大理河、淮寧河等支流,在清澗縣河口注入黃河 。
⑻ 內蒙古薩拉烏蘇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內蒙古薩拉烏蘇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2005-06-03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烏審旗無定河鎮巴圖灣村。
內蒙古薩拉烏蘇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0626776102143T,企業法人李時,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內蒙古薩拉烏蘇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經營項目:無 一般經營項目:住宿;娛樂服務;中餐制售(不含冷盤、不含生食海產品、不含自製裱花蛋糕);旅遊及旅遊產業開發;農業、生態林業觀光旅遊;農業;造林;畜牧業;內陸養殖。
通過愛企查查看內蒙古薩拉烏蘇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⑼ 內蒙古城市排名
內蒙古地域廣闊風情獨特,你最嚮往內蒙古的哪個城市?內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內部,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全國總面積的12.3%;全境主要分布有漢族、蒙古族,以及滿族、回族、達斡爾、鄂溫克等多個民族,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轄9個地級市、3個盟,內蒙古下轄的9個地級市、3個盟,從蒙A到蒙M,小編最喜歡下面這五個城市:
最後一個是蒙E- 呼倫貝爾。呼倫貝爾市境內的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有8個國家級一、二類通商口岸,其中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著名景點有呼倫貝爾大草原,呼倫湖,貝爾湖,滿洲里國門,金帳汗蒙古部落等。⑽ 烏審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毛烏素沙漠推薦理由:中國四大沙地之一
2、察罕蘇力德生態游牧旅遊區
推薦理由:以蒙古民族察罕蘇力德祭祀文化和蒙古族游牧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遊區
3、薩拉烏蘇遺址
推薦理由:大自然的傑作,曾經是古老而燦爛的鄂爾多斯文明的發祥地
4、甘霖烏素旅遊景區
5、薩拉烏蘇旅遊區
6、烏審召
還有182條相關問答,更多烏審旗新奇玩法,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