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自駕游攻略
❶ 淇河的源頭在那裡啊
淇河是一條古老的自然之河、文化之河、歷史之河。千百年來,以其長流不息、甘甜清純的乳汁,滋養了兩岸數百萬人民,淇河的三個主要源頭就在山西省陵川縣。 陵川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晉豫之交,太行山脈由東北向西南蜿蜒起伏貫穿全縣,沁水盆地的東南邊緣又處於該縣的西部,因而形成了東北高西南低的天然地形。全縣總面積1680.73平方公里,人口僅25萬餘人。鶴壁與陵川相距雖僅百公里左右,但兩地海拔卻相差很大。鶴壁海拔僅100米左右,但陵川縣絕大部分海拔都在1200-1600米之間,最高海拔1791.9米。此地海拔雖高,但由於地形獨特,加上植被完好,因而降水較為充沛,年均值在700-1000毫米之間,居山西省首位。該縣東北部六泉鄉一帶年均降水更多,達1100毫米左右。淇河的三個主要源頭就集中在這一地區。置身此處,但見峰嶺相連,一座座山峰如斧劈刀削,拔地參天,舉首仰望,猶如泰山壓頂而來;但見溝壑縱橫交錯,山谷幽靜深邃,神秘莫測;但見一條條冰清玉潔的小溪,如鳴響著的環佩,又如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童,瞪著明亮清純的眼睛,歡笑著、蹦跳著從千溝萬壑間躍出;但見一處處湧泉,從山根或窪地中湧出,形成一串串拖著長尾巴的氣泡,到水面又形成一圈圈細密翻滾著的波紋;但見一汪汪或大或小或深或淺的水潭,如九天撒落在人間的明鏡,它們折射著、晃動著太陽那淺黃色的光線,飄動著雖在初冬卻仍綠意蔥蘢的細發一樣的水草或彎弓一樣的藤蔓,倒映著白楊樹偉岸的身姿或垂柳婀娜迷人的身影;但見一幅幅從懸崖間飛身下瀉雪也似的瀑布,或纖細如線,或粗大如柱,或寬似簾幕,它們初如九天銀河直掛崖壁,繼而在空中又變成了千萬條雨柱,變成了朦朦朧朧的霧靄,伴隨著震天徹地的轟鳴,如噴珠撒玉般灑將下來。還有那隨山勢蜿蜒的公路,如龍游蛇行,它時而鋪在谷底,時而掛在山間,時而又躍身峰頂,行在其間,仰看絕壁千仞,怪石聳天,俯視崖谷深邃,泉水長流,前望山橫路阻,後視欲退無門,真是既險且美,令人且驚且喜;還有那飄在谷底、山間、崖頂的薄霧,無論遠觀抑或近視,猶如飄飄仙境,若斷若續,那的確是一種只能心悟而不能言傳的至美境界;還有那在背陰處到處可見的尺把長、二尺多長的冰錐,在陽光下寒光閃閃,和著近旁潺潺的流水和天上潔白的雲朵,組成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這一切,活脫脫就是一幅幅構思精巧、渾然天成的水墨畫。它們是大自然用獨具的慧眼,靠罕有的巧手,將它們精雕細琢而成後賜予人類的瑰寶。
❷ 介紹淇河
地理位置
入豫後經輝縣市、林州市、浚縣,淇縣,在浚縣淇門入衛河,全長161公里。淇河河谷狹窄,兩岸峰巒競秀,千岩萬壑,地形復雜,高低參差。在水文地質上多屬奧陶系岩石溶裂隙水。鶴壁境內是淇河最秀麗的河段。河水清澈見底,純凈甘甜,是華北地區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河流。
編輯本段淇河歷史
歷史風光
淇河不僅是一條清潔的河,更是一條古老而美麗的河。早在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在這里居住,形成了獨具風騷的淇河文化。河水流經太行山脈形成獨特的淇河風光。"水影山光,勝過桃源",享有"北國灕江"之稱。《詩經》有十三篇描寫淇河風光。"淇水悠悠,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其美妙令人神往。
文化淵源
淇河又是中華民族的發樣地之一,是一條文化底蘊深厚的河流。它孕育過一代商王朝,哺育過眾多英傑。大禹、周文王、鬼穀子、王梵志、花木蘭、許穆夫人、黑山軍首領張燕、唐代詩人王維、明末文豪羅貫中等都曾在此留足。沿淇河溯流而上,有豐富的文化遺跡、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西周辛村墓地、黑山農民起義軍遺址、羅貫中晚年隱居處、淇河天然太極圖、青岩石窟、白蛇洞、白龍潭、白龍廟、雞冠山、隋唐雙塔寺、盤石頭水庫千佛洞等景點都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天然太極圖
2001年春,在淇河中段發現的全國最大的"天然太極圖",十分引人注目。該圖坐落在太行山東麓,鶴壁市郊區上峪鄉漠河南山村段,當地地名叫青岩山,位於鶴壁高速公路西10公里處,佔地100萬平方米。淇水流經此地,與山脈相繞,形成二幅自然、原始、壯美、神似的太極圖騰。該圖左攜殷墟(今安陽),右扶朝歌(今淇縣),縱恆坎離,定位乾坤,陰陽二魚隔河相呼應。陰魚昂首向西,甩尾東北,陽魚仰面向東,擺尾西南,陰陽二魚隔河遙相呼應。淇水呈反S形從魚間流過。陰魚岩石裸露,目里一方圓地,陽魚土地肥沃,眼中松柏翠滴。淇水幽柔含情,懷抱陰府,背負陽宮。太明朝陽含露,太陽拜月藏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巧中太極韻律。在太極圖上我們還發現被埋在泥土裡的一個清代石碑,上刻"天市鎖鑰"四個字。其意是說這里是人與上天溝通的鑰匙。這說明,對"太極圖騰"這一地貌的認識不是現在才產生的。在太極圖的陽魚上有一個高146米的青岩絕壁。青岩絕壁倚水向東,路窄獨人行,是古代的一個天然監獄。公元前ll世紀,周文王姬昌囚禁美里之前曾羈押於此,終日懷攬太極,靜思致遠,受此自然地貌感悟,完善了我國古老的先天數,為創造千古燦爛的《易經》文化奠定了基礎。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楊曉國研究員1996年發表在《學術論叢》上的一篇論述圍棋起源的文章中有一理論觀點,他認為,"伏羲八卦 "圖中,"太極"應有其地理坐標,其地理坐標應是太行山淇河頭到殷墟、朝歌這一中心地域。這一地域不僅反映了"其卜"的中心位置 ,也反映了當時政治王權中心之所在。淇河天然太極圖的發現與楊研究員論證的太極地理坐標不謀而合。楊研究員於2000年6月18日親自到鶴壁考察,非常認可這一發現。天然太極圖為研究《易經》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證據,被稱為"太極之源"。
文化樂園
在淇河河畔還有羅貫中晚年隱居著就《三國演義》的地方,有白蛇洞及白蛇傳的傳說,有青岩絕石窟,有白龍廟水上樂園等。庫區將成為淇河中上游一道亮麗的風景。
編輯本段淇河特產
雙背鯽魚
淇河流經淇縣北、東南兩面,長達四十五點五公里。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三十九首是寫淇縣的。淇河裡特產一種魚,名叫「雙背鯽魚」。這種魚體形奇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乃鯽中上品「國之瑰寶」,走俏市場,供不應求。 鯉形目、鯉科,屬淇河鯽,雙背鯽。因產於淇河,故又稱淇河鯽魚。雙背鯽魚產於淇河中下游,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青山隱隱,綠水迢迢,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如畫,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晚年生活居住的地方。 雙背鯽魚與普通淡水鯽魚不同。普通鯽魚一般鱗色灰黑,雙背鯽魚色則略呈金黃,和鯉魚相似;一般鯽魚較扁平,體型清瘦,雙背鯽魚則脊背寬厚,體型豐滿;一般鯽魚為2倍體魚類,雙背鯽魚則為罕見的天然三倍體魚類;一般鯽魚生長速度慢,而雙背鯽魚則生長速度快,為一般鯽魚的2.5倍,脊背厚度為一般鯽魚的2倍,因而被稱為雙背鯽魚。 雙背鯽魚不僅脊背寬厚,而且個大體壯。一般鯽魚個小體輕,重不過500克左右,而雙背鯽魚大的高達2500克左右,是鯽魚中的一個絕無僅有的品種。 雙背鯽魚「十魚九母」,雌性為數眾多。雄性地位顯赫,為典型的「一夫多妻」家族。這一點,在眾多的魚類家族中極其罕見。 雙背鯽魚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是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且全面。其含肉率為一般鯽魚的1.2倍,蛋白質含量高達19.6%,比黃河鯽魚高6%,氨基酸成份高而全,脂肪含量低而恰到好處。黃河鯽魚脂肪含量為2.6%--4.75%.而雙背鯽魚僅為1.74%---1.85%。由此可見。雙背鯽魚是珍奇的高蛋白、低脂肪、肉質細嫩、味美質佳魚種。由於其香味鮮嫩異常,歷史上一直被選為向皇帝進貢的珍品,《詩經》中早就有「雙黃蛋,厚背鯽」的記載。 雙背鯽魚何以背厚、味美?據河南省環境水文地質總站測試發現,其形成與淇河中段大量地下溫泉水注入有關,這里地下溫泉水儲量豐富,泉水甘洌,鍶含量0.26毫升/升,水草豐盛。水生昆蟲較多,浮游生物豐富,含有多種稀有元素,對54種元素化驗發現,雙背鯽魚cu、Ba、H0、Li含量較高,而Ti、Ge、La、sn、 Eu、Dy則較低,這顯然與雙背鯽魚形成關系密切。 雙背鯽魚因其味道鮮美、營養奇特而走俏市場。為了保護並開發這一奇特的珍貴魚種,繁榮市場,豐富人民生活,河南省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已正式行文將其列入《河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第一名予以公布。河南省未來農業示範園已著手對其產業布局,現已初步具備為幾個大城市高級賓館、飯店供貨能力。並已開始有計劃向一些水產養殖企業供種擴繁。 淇河鯽魚是不可多得的珍奇水生動物,作為淇河的特產名魚歷史悠久,古已有之。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瞿瞿竹竿,以釣於淇」的記載,另外在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中也不乏對它的贊譽之詞。 從食用方面講,淇河鯽魚骨刺細少,肉肥厚,質細嫩,腥氣小,味鮮美,腮不苦,出肉率和蛋白質含量也都很高,適宜於清蒸和燉煮等烹制方法。特別是燉制好的魚湯呈乳白色並有粘性,久置不易變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本草綱目》和《中葯大辭典》都對它在營養保健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明代還專門把淇河鯽魚列為宮廷貢品供奉皇室。 淇河鯽魚
[1]
❸ 鶴壁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鶴壁旅遊資源豐厚。悠悠淇河,巍巍太行,風景優美、秀麗壯觀。浚縣、淇縣為國家、省歷史文化名城,素以名勝古跡著稱。
鶴壁好玩的景點
雲夢山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均途經淇縣。北距安陽市58公里,南距鄭州市120公里、新鄉市42公里。是以戰國軍事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區。雲夢山由主景區-戰國古軍庠、上聖古廟及雲夢五里鬼谷大峽谷游覽區、雲夢大草原游覽區三部分組成,面積約26平方公里。景區以景色壯美、文化內涵豐富著稱,被稱為"青岩仙境",有「中華第一古軍校」之美譽。戰國時期軍事家鬼穀子曾在淇縣雲夢山隱居講學,開辦中國第一座軍校,培養出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縱橫家、軍事家。現有孫臏洞、毛遂洞、捨身台等。商末,淇縣的淇園為中國較早的園林之一。還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關、折脛河、紂王墓、三仁祠、箕子廟、荊軻冢、衛國城牆等歷史遺跡。歷代墨人騷客如陶淵明、柳宗元、王十朋、於謙等都曾到淇縣游覽觀光並作賦題字。
票價:50元。
古靈山
地處太行山東麓,距淇縣城西北10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佳文化旅遊景區;是女媧修真處、紂王降香處、《封神榜》故事發生地;主題文化是女媧文化和殷商文化。主要由六大游覽版塊組成:紂王降香處——女媧宮主景區,紂王採暖行宮——朝陽寺,紂王避暑行宮——清涼庵,清代古民居石頭城——涼水泉,天下第一銅頂,佛教聖地——靈光閣,現存有主要景點有:女媧宮、女媧峰、女媧池、太公湖、玉帶河、醒目泉、古佛洞、補天閣、靈峰、財神溝、龍潭峽等2百餘處,自古就有「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的美譽。
票價:33元
大伾山
位於河南省鶴壁浚縣城東,故又稱東山。因其有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稱於世。該石佛始建於北魏,依山開鑿,總高八丈,藏於七丈高的樓內,素有「八丈佛爺七丈樓」之稱,為世界佛屋景觀之唯一。古時,黃河流於其腳下,每到雨季,常會洪水泛濫,故雕石佛以鎮之。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屬國家「AAAA」級景區。大伾山上現存道觀佛寺建築群7處,名亭8座,石窟6處,各式古建築138間,摩崖碑刻460餘處,各具特色。浚縣是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伾山風景區又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浚縣大伾、浮丘兩山是今河南省旅遊勝地。大伾山有大石佛、天寧寺、太平興國寺、天齊廟、禹王廟、孔廟、呂祖祠等。《尚書·禹貢》載,禹疏"東過洛汭、至於大伾"。東漢光武帝在山上築壇祭天,魏文帝曹丕寫《黎陽作》,唐洪經綸、高尚志,明盧象升、王陽明,清王鐸、程芳等曾登臨,賦詩題詞。浮丘山有唐千佛寺石窟、明碧霞宮等,設在碧霞宮內的博物館,藏有許多稀世珍寶。
票價:60元。
五岩山
位於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因山有五穀,突起五峰而得名。然而五岩山的揚名,卻不僅僅因為這里秀美的風景,更因為它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據史書記載,隋末唐初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為「葯王」的孫思邈曾隱居此地,采葯煉丹,著書立說,在當地留下了許多美好故事和人文佳話,至今還有30多處葯王遺跡遺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孫思邈隱居地「葯王洞」
五岩山有東魏石窟。唐代名醫孫思邈曾在五岩山上隱居行醫,采葯煉丹,補修《千金翼方》、《千金要方》等中華葯典"孫真人洞"至今尚存。尤其是上峪地幔現象,已被專家認定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稀有的一大景觀。
淇河
淇河風光引人入勝,沿岸有秀美多姿的雞冠山、玄天洞石塔、白龍廟瀑布等,天然太極圖聞名遐邇。位於淇河之濱的黑山上有金山嘉祐禪寺,為佛教聖地,流傳有"白蛇鬧許仙"故事,為戲劇《白蛇傳》的源本。淇濱區許家溝為淇河優美地段之一,明代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羅貫中晚年隱居在這里,完成了巨著《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全傳》。
❹ 淇河游記四百字作文作者破壁人
你們好!提起手中重若千斤的筆,懷著矛盾的心情,我寫下了這封信,兒子有許多心裡話要向你們訴說。
十幾年來, 你們含辛茹苦地養育了我,視我為掌上明珠,使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比起那些沒有家庭和溫暖的孩子,我更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是你們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都深深銘記在心裡,是你們編織了我豐富多彩的生活。
我知道,你們也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心願。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只有具備很強實力的人,才能夠走上工作的崗位,因而你們對我要求嚴格,甚至會超出我的接受能力,但是我清楚的知道,這是出於你們對我的愛,並且我也很努力地在做,唯恐惹你們生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為人處世的方法,由於年齡的差異,是我們好多意見上出現了分歧,是我們親密的距離越來越遠,每次沖動之後冷靜下來,我就十分後悔,不應該這樣使你們傷心,生氣,同時也無法原諒自己,更不知該如何面對你們,靜思時我會想起你們的辛苦。
爸爸,媽媽,你們能站在我的立場上想想嗎?其實我也有苦衷,巨大的壓力使我倍感迷茫,真希望遠出的航道上能有一盞明燈為我引路。請你們原諒兒子的無知,同時也讓我們相互理解,超越代溝。
最後祝爸爸,媽媽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兒子:XXX
第二篇:
敬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校初三年級召開了家長會,你們的到來無異於一縷陽光,暖暖地照在我的心上,感謝你們對我的關心和培養。
❺ 淇濱區的風景名勝
淇河
淇河古稱淇水,歷史悠久,曾是商朝和春秋戰國時衛國的京畿之河;描寫淇河及淇河流域的古詩在1000首以上,其中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收錄有39首,占《詩經》收錄總數305首的12.8%;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都曾提到淇河。
淇河大峽谷
淇河大峽谷位於大河澗鄉境內,全長約5公里,峽谷內河床寬10米~100米,河谷深15米~60米,河床呈「U」型,坡度大,淺灘與深槽交替出現,峽谷兩側岩壁較陡,有些近於直立。其中七里溝段景色秀麗,正進行旅遊開發。
天然太極圖
天然太極圖位於上峪鄉境內淇河南山段,淇河在這里由東向西形成鮮明的反「S」形流向,兩岸山地形成了兩條鮮活明亮的陰魚陽魚,酷似一幅陰陽太極圖。整個天然太極圖縱渾然天成:盪盪淇河水呈反S型環繞陰陽二魚,陰魚昂首向西,甩尾東北,陽魚仰面向東,擺尾西南。
牟山
牟山位於大河澗鄉西部,距淇濱區25公里,乘車沿壺台公路可直達山底。牟山主峰海撥763.5米,為鶴壁第一高峰。
沿淇諸山地
雞冠山
雞冠山位於大河澗鄉西南部,盤石頭水庫庫區,因山峰形似雞冠而得名。山上綠樹成蔭,四周峭壁直立如刀削一般,素有「小華山」之稱。雞冠山自然形成的奇特山峰長期以來不斷吸引著大批遊人前往游覽。
九龍戲鳳
九龍戲鳳位於鶴壁市淇河段七里溝與弓家莊的交匯處。淇河北岸,山峰陡峭,山勢峻拔,並排直立的九道山樑,酷似九條昂首的蒼龍。淇河南岸一座山峰如展翅高飛的鳳凰。中間淇河內有八個似縮頭縮尾的石鱉,水勢小時探出水面,水勢大時,沒入水中,時隱時現,時沉時浮,給人一種神幽莫測之感覺。飛翔的仙鶴,時常棲息在石鱉身上覓食戲水。相傳古時被玉皇大帝打入凡間的九個天神化為九條龍,正值被貶到人間化作鳳凰的仙女,他們相遇相戲相約,永世立在山峰頂端,祈求人間平安。
上峪火山地幔窗口
上峪火山地幔窗口位於上峪鄉境內,是中國迄今發現的3個「地幔窗口」之一。「地幔」物質是地球的地殼與地核之間2900公里厚的固體圈層,一般距地表70公里~80公里。地幔物質一般不易為人們所見,但此地幔窗口卻將地球深處的奧秘完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此處是一個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古火山口,地幔物質裸露地表,地幔現象暴露較為完整。這里不僅有各種橄欖岩類的深厚包體,而且數千年的物質也隨處可見,從這里不僅可看到上地幔、下地幔到地表大約幾百公里到2900公里的地幔物質,還可以看到從地幔到地表各個地層物質,有被熔岩漿包圍的石灰岩,有被燒酥變成的石灰。
千年古檀
千年古檀位於大河澗鄉弓家莊村村前高坡石岸上。檀樹一般生長於南方,北方特別是中原地區十分罕見。
盤石頭水庫
盤石頭水庫位高度262米,庫容6.79億立方米,聚水面積13平方公里。
黑山
黑山又名金山,位於龐村鎮蔡庄村和後小屯村西。黑山因山上的玄武岩呈灰黑色而得名。主要由岩漿岩、火山等灰堆積而成,曾是一個較大的火山口。黑山動物化石較多,被地質學家稱之為「熱帶動物化石寶庫」。
金山嘉祐禪寺
金山嘉祐禪寺位於龐村鎮西北金山(黑山)。有專家考證,《白蛇傳》的故事源於鶴壁金山。雷峰塔遺址、金山寺、與之相距不足5公里的淇河、許家溝村、青岩絕白蛇洞構成了傳說所需的相關要素,至今在周圍村莊流傳著白蛇鬧許仙的美麗傳說。
寒坡洞位於淇濱區龐村鎮西南2公里處,西臨淇河,東靠大白線公路,佔地6000多平方米。
❻ 淇河在哪個省
淇河屬海河流域衛河體系,古為黃河支流。她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流經河南省輝縣、林州
,進入鶴壁市淇濱區,後經淇縣,匯入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