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遊 » 洛陽函谷關自駕游攻略

洛陽函谷關自駕游攻略

發布時間: 2021-08-25 07:06:33

㈠ 去函谷關開車多久能到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1]

函谷關 - 歷史
戰國時,戰國七雄除秦以外的其餘六國曾聯合對抗秦國,但秦國在函谷關成功抵禦住六國聯軍的攻勢。西漢賈誼的政論名篇《過秦論》寫道:「於是六國之士……嘗以什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其中的「關」就是指函谷關,可見其戰略影響。

由於函谷關易守難攻,秦朝末年各地起義抗秦後,新立的楚懷王為盡快平息戰亂,宣告誰先入關中,得為關中王,此處所提的關亦是函谷關,之後劉邦先入關中,不過並非直入函谷關,理由即是函谷關易守難攻,加上關內即是秦的首都咸陽,護守函谷關的秦軍必是精銳,為避免攻堅,劉邦接受張良的建議繞道進入關內。不過,項羽不滿劉邦先入關,設下鴻門宴,但又不願違逆楚懷王當初的宣告,因此在冊封時將劉邦封為巴王,之後封為漢王,雖然巴、漢兩地也屬於關中關內(函谷關以西),但當時為未開化的不毛之地,甚至是秦與秦朝專門用來流放罪犯的地方。不過劉邦仍然在漢中成功積蓄力量,最終在楚漢相爭中戰勝了項羽。

西漢建立後,在函谷關邊設縣,稱弘農,治弘農郡。東漢末年群雄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強行將漢獻帝從洛陽遷到長安時,就以函谷關堅固易於防守為理由。三國時代,曹魏曾在附近建關樓,常被稱為新關,與秦函谷遙相呼應。此後兩千年間,地勢險要的函谷關常常成為軍事爭奪的對象,包括唐代安史之亂,甚至抗日戰爭等。

函谷關 - 地勢
函谷關,是中國古代著名關隘,遺址位於今天河南省靈寶市東北方。

函谷關最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由秦國所建。「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1]關隘地處深險谷地,地勢險要,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所謂「車不方軌,馬不並轡」。而且由於這段黃河流域丘巒起伏,有中條山、崤山等阻斷,函關谷底成為附近地區唯一東西向平坦的通道,自然成為軍事要沖。

函谷關 - 主要古跡
函谷關現在函谷關已被辟為古文化旅遊區,其主要文物古跡有:
1、關城遺址。建築無存。據考證函谷關關城為不規則長方形,用長、圓、平夯夯打而成。東城牆長1800米,西城牆長1300米,南城牆;

2、函谷關東門關樓。原關樓已不存在,現在看到的是非曲直992年開工修建的復古建築。

東門關樓南北長工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東,控制關入關的要道。關樓為雙門雙樓縣山頂式三層建築,樓頂各飾丹鳳一隻,所以又叫「丹鳳樓」。

3、函谷古道。東起宏農澗西岸的函谷關東門,橫穿關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溝、黃河峪、狼皮溝至古桑田(今稠桑),全長15公里,是這一帶唯一的東西通道。谷深50——70米,谷底寬10米左右,窄處只有2、3米,谷岸坡度40——80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嶇狹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關道兩側,絕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勢險惡,地貌森然。古書上說函谷關道「車不分軌,馬不並鞍」,「一泥丸而東封函谷」。近年村內一農民在田間勞動時,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骨,發現其身上中箭十多處,經文物部門鑒定,死者身上的箭簇為戰國時期製品,可見當時戰爭之斑。

4、戰國井式箭庫。位於函谷磁東城門右側城牆下端,為一直徑0.9米豎井窯穴式兵器倉庫,於1986年7月發現,是戰國時守關官吏儲藏兵器的箭庫。箭庫象一口旱井,裡面放著一捆捆箭族,約1立方米,箭頭是銅質的,箭桿是鐵質的,很輕,已經銹在一起,不能分開。此箭庫為研究戰國朝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據。

5、尹喜故宅遺址。相傳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時代人,素識天象,曾為函谷關關令。傳說他曾在此接待老子。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41年)陳王府參軍田同秀(桃林縣人)為獻媚皇上,進言玄宗皇帝說天降靈符於函谷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靈符」,玄宗大喜,以為之是老子對他的恩賜,遂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

6、雞鳴台,又叫田文台。成語「雞鳴狗盜」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重建的雞鳴台傳說就是當年田文食客學雞叫的高埠。

7、望氣台,又叫瞻紫樓。傳說是函谷關關令尹喜登高望遠,觀察天象之地。「紫氣東來」這一成語源出於此。唐代大詩人杜甫《秋蘭》詩中有「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之句。後人為紀念他,便將尹喜登高望遠的土山起名為:望氣台。唐時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樓」。此樓民國年間毀於兵火。現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築。

8、太初宮。位於函谷關東城門右側。傳說,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關,行以師禮,懇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便在此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這部蘊涵豐富的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也有有認為是後人託名之作)。為了紀念這件事,後人便在老子著經的地方修築了太初宮,曾是一座道觀。
太初宮為殿宇式古典建築。殿脊和山牆檐邊上塑有麒麟、獅、虎、雞、狗等珍禽異獸,神形兼備。殿頂飛梁縱橫,椽檁參差,雖然屋架復雜,但卻自成規矩,殿宇寬闊,中無撐柱。史載,太初宮始建於西周。現存太初宮主殿建於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茸。廟院現存石碑兩通,一通立於元大德四年,一通立於清順治年間,上面都記載著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的故事。

9、函谷夾輔。位於靈寶市城北17公里的孟村舊村的小谷里,南距古函谷關約2公里。夾輔外形像炮樓,磚木結構,城門式建築物。分內外二重門,外門口上,青磚鐫刻「函谷夾輔」四字。城門上系二層歇山頂式四角樓。目前除北邊房頂和部分部件有損壞外,基本上保存完整,據鑒定現存建築建於明代,清代重修。

10、函谷碑林。函谷碑林修建於1988年秋,碑林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0米,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從靈寶各地搜集來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楊貴妃之兄楊仲嗣的墓誌碑、明代吏部尚書許天官夫人的墓誌碑等,而且也有近現代書法名家書寫名人吟詠函谷關詩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為給當時的靈寶縣長寫的條幅石碑,李向陽原型的筆文碑等。

函谷關歷史上函谷關有三處,除了上面說的春秋戰國時期建關的函谷關(即今通稱的秦關)外,還有漢關和魏關。

漢關,在今河南省新安縣東500米,西距秦關150公里。據靈寶市志記載,自漢室興起之後,關中作為帝都,函谷關以東則稱關外。人們都以自己是關中人為榮。樓船將軍楊仆,原籍函谷關以東的新安縣,別人說他是關外人,他深感不快,就盡捐家資,於漢元帝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縣城東也修起了一座雄偉的城池,人們稱它為漢函谷關。有了這座新關,楊仆也就成了關中人了。漢關早已廢棄,現在僅存有關門遺址。

魏關,位於靈寶市東北20公里,距秦關約5公里。相傳三國時候,曹操西討張魯、馬超,為了迅速轉運兵馬糧草,命許褚在那裡開鑿隧道,築起關樓,距秦關不遠,故稱新關。這晨後來成為東達洛陽,西接長安的重要交通干線。抗日戰爭時城樓毀於兵火,遺址為三門峽水庫淹沒,現僅留古道和烽火台遺址。

㈡ 三門峽旅遊。想從洛陽去三門峽,看看黃河還有函谷關,可是網上沒有相關的攻略,不知道要怎樣去。

其實做火車或者汽車都是根據個人的,如果暈車的話還是做火車比較好。到黃河風景區從火車站直接坐一路車到終點站下車,豫西大峽谷在盧氏吧,還要從三門峽坐比較遠的車才到,函谷關也是,都在三門峽下屬的市縣里。住宿是肯定的,不可能一天去一天回,再說這幾個地方都離得比較遠,都要有乘車區間的。還有三門峽大壩,虢國博物館都可以看看

㈢ 關於函谷關游記7個自然段

大年初一這天,我們一行七人去函谷關旅遊。我早嚮往去函谷關了,因為我從《戰國故事》書中,知道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是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著作的《道德經》的發源地。
透過車窗,看到快速通道兩旁停滿了車,不用說,都是到函谷關旅遊的,費了好大勁兒才找到一個空車位。下車後,放眼望去,人山人海,我們隨著人流擠到了函谷關。
雞鳴台:鳴叫不歇
剛入關,邊走邊聽到雄雞的鳴叫聲。奇怪,這里難道還有養雞場?於是,我拉上大家,聞聲跑去。到了山腳下,看到牌子上寫著一首詩:
雞鳴台
雞鳴一聲天地間,
田園脫險函谷關。
集禎納祥神奇地,
千古軼事成美談。
我哩個親娘四舅奶奶呀!這講的不就是戰國時期孟嘗君「雞鳴狗盜」的故事嗎?我立即帶上大家,邊上台階邊給他們講述這個故事:「大家聽我說,這個地方是戰國時期孟嘗君逃離秦國的一個重要的地方,他們用『雞鳴狗盜』的方法逃離秦國……」等到到了山頂,我的故事就講完了,大家也就知道了「雞鳴狗盜」的故事了。
到了雞鳴台,我看到雞鳴台的樓亭,亭台中間矗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寫著雞鳴狗盜的故事,亭台上面畫著一幅幅雞鳴狗盜故事的圖畫,讓我再一次回顧了雞鳴狗盜的故事,又燃起了我對《戰國故事》的迷戀,決定回家後,再次品讀春秋戰國故事。
我的耳朵邊不停響起雞叫聲,我跑到那隻「雄雞」雕像前,它可不能聲源,雄雞鳴叫聲究竟是從哪兒發出來的呢?最後在一棵樹上很隱蔽的地方找到了喇叭,原來在這里,讓我找的好苦呀!又聽媽媽說,人們在「雄雞」旁邊的廟里,向一個小孔里投一元硬幣,投進一枚,雄雞就鳴叫一次,因為一直有人投進,所以一直有雞叫聲。哈哈!因為雞鳴狗盜這個故事,才有了雞叫聲,也就吸引了很多遊客,真是雄雞一唱天下白呀!
太初宮:道家之源
之後,我們來到了太初宮。傳說,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關,行以師禮,懇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便在此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原來,人們是為了紀念這件事,就在這里修建了太初宮,因此,太初宮的外牆壁上,寫滿了《道德經》。遠看太初宮,屋檐邊上有麒麟、獅子、老虎、雄雞、獵狗等珍禽異獸,它們神態各異。走進主殿里,我看見了老子、八仙過海圖和各路神仙,都非常逼真,讓人流連忘返,所以,這個地方也讓我難忘。
入關樓:雄關要塞
出了太初宮,經過藏經閣,我們徑直來到了關樓,共有四座,兩邊是兩座兩層的關樓,中間是兩座三層的關樓,它可是這一帶唯一的東西通道。站在第三層關樓上,我向西方望去,看到一個山谷,山谷兩旁絕壁陡起,峰岩林立,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媽媽告訴我,函谷關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之稱。
在函谷關內,我最喜愛的就是雞鳴台和太初宮,這兩個地方不僅讓我想起了戰國時期的故事,又讓深刻理解了「雞鳴狗盜」的這個故事;太初宮讓我想起來我們學過的《道德經》,見識了老子的真面目。這次大年初一游函谷關,真是受益匪淺!
函谷關,你就像靈寶的外交官,是你讓世界了解靈寶;你就像靈寶的一件大寶,是你引領靈寶走向世界。美麗的函谷關,我愛你!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望採納哦

㈣ 游函谷關作文800字中間講述函谷關幾個地點的故事

哈哈!校信通,我們又見嘍!這幾天我去旅遊了!說起來那真是一言道不盡!
8月2日隨著導游阿姨,我們來到了函谷關。很早,我就聽過「一夫當關,萬夫莫克」這個句子,今天我總算是領略收到了,函谷關的大門上由一個很大的八卦,看其來說不上壯觀,但又有一種氣勢。

看了這氣勢洶洶的大門後,便迫不及待的走了進去,剛走進去,就有一種復古的感覺迎面而來.迎面看到一幅似鶴非鶴似鳥非鳥似雀非雀似凰非凰的「怪物」聽導游說「這幅畫代表著吉祥如意」。跟著導游的腳步,我們有來到了靈符碑面前,這個碑看起來就像經過了許多的風風雨雨,上面的東西已經模糊不清了。導游阿姨說:「著塊碑是唐朝的時候挖的,所以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了,就是因為這塊碑,唐玄宗才開始重視農業發展。」
隨後,我們便來到了中間,中間有一個很大的許願樹,上面掛滿了紅似火的許願繩,於是,我便去拜了個許願繩,我許了一個美美的願望,真希望那個它會實現(呵呵…很遺憾,我不能告訴你們我許了什麼,因為聽別人說,那樣就不靈了)

一路聽導游解說,原來老子就是在函谷關寫下的著名作品《老子》一書。這部著作在國外僅次於《聖經》。函谷關里還聖奉著老子的列像。起初,我還以為老子長的一定很嚴肅,誰之看後覺得他是一個挺親切的人!

接下來,我們便看了老子的書桌,他的書桌只是一塊石頭,那塊石頭看起來很光滑,看來,老子一定很用功吧!這里有個風俗就是:「順著石頭的圈摸,摸一圈是圓圓美美。順著石頭從下往上摸就象徵著步步高升!」於是,我便開始沾喜氣了,把石頭都摸了個遍!

後來,我們又去了雞鳴狗盜台,關頭,城牆,兵器庫,老子像……真可謂是大飽風光了!
游覽了函谷關,真是讓我收獲不小啊!咱們這悠久的歷史可真沒白說!學習老子那謙遜的作風!

㈤ 函谷關旅遊風景區怎麼樣

門票¥50/人,還行吧,建有紫銅貼金的老子像,人工湖,亭子等等。春季的話由於植物未泛綠,景色並不十分好,建議夏天或初秋去。

㈥ 河南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函谷關歷史上有三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漢關東移至洛陽新安縣,西距秦關150公里。另一處叫做魏關,遺址距秦關北5公里處,但在建設三門峽攔洪大壩時已被淹沒不復存在。

秦關,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起源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名揚海內外。

㈦ 誰去過函谷關,誰能告訴我關於函谷關的事。

本人剛從函谷關回來,還是值得一去的,軍事重地和文化聖地,可以去感受感受那裡多少年前的氣息,景緻不錯。

㈧ 靈寶市函谷關有啥玩的

靈寶旅遊 函谷關位於靈寶市區北,始建於春秋戰國之際,它東臨絕澗,西接橫嶺,南依秦嶺北瀕黃河,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數千年來,這里發生過「六國合縱攻秦」、「秦昭王獻三城」、「劉邦守關拒項羽」、唐軍與安祿山判軍的「桃林大戰」等著名戰事。 窄口風景區位於靈寶市區南,5000畝的浩淼碧波,晶瑩碧透,偶有水鳥飛起,更顯和諧靜美,在此,或親自盪舟,或乘坐舫船,都可揮灑閑情逸致,「行船入劍門,抬頭一線天」水庫右岸有一峽谷,曲折迂迴,山重水復,谷底浮水呆呼,兩側陡壁如削,怪石磷峋。 黃帝陵位於靈寶市區西20公里陽平鎮,是華夏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部落這一代繁衍生息歷史佐證。黃帝陵主要遺跡有獻殿、始祖殿、長廊、墓冢、山門、祀功柱、闕樓、驅龍閣等景點,並鑄造了象徵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大樽大型鈾鼎。 亞武山位於豫靈鎮境內,小秦嶺腹地。自然景觀特點主要表現在山、石、水、樹、雲五個方面。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可以觀賞的景點150餘處,其中,雲仙洞位於北峰萬丈絕壁之間;南天門依山而建,猶如天宮城闕。 鼎湖灣旅遊景區位於靈寶市區溪20公里,北瀕黃河,東西長約3600米,南北寬約1800米,總面積約1萬畝,此處原為大面積荷塘,所產蓮菜獨特無絲,香脆可口,聞名遐邇。草木叢生,蘆瘋長,魚網環繞、蛙鳴魚躍,荷花婷婷的自然景觀,是遊客旅遊觀光、垂釣、避暑、盪舟的好去處。

㈨ 函谷關景點介紹

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位於豫秦晉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境內,是一處融軍事文化和老子文化為一體的國家AAAA級人文游覽區。

第一部分——老子文化園:穿越百萬平米太極聖湖,登上道壇聽「大道迴音」,拜謁33.3米高老子聖像,感悟365米長「道德天書」,用心體會「千古雄關道家之源」的恆久魅力!

第二部分——太初宮:穿過朱雀門,參觀靈符遺址,聆聽靈寶地名的神秘來歷;接著在老子著述《道德經》的千年古殿——太初聖宮拜謁先賢,了解2500多年道家文化的發展演變史。

參觀河南省目前最大的仿秦漢建築道觀——大道院,感悟「道養生,儒養德,佛修心」的12字養身箴言,最後登上至高點——雞鳴台,在互動游戲中聽雞鳴三省,覽景區全貌,返回時可進入百餘畝養生園,採摘時令鮮果,將快樂、健康帶給親朋!

第三部分——函谷關關城:步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關古道,聆聽函谷關數千年的風雲史,在柏林蔭蔽下感受車轔馬嘯、血流漂櫓的壯烈。

之後登上「天下第一古關」函谷關城樓,俯瞰「關東六國」,體味「擁函谷,傲群雄」的英雄氣魄。參觀古箭庫,古城牆遺址,了解中國古代最早關城的建關風格。

(9)洛陽函谷關自駕游攻略擴展閱讀:

澗河水域旅遊風光帶指宏農澗河函谷關段治理後形成的旅遊景點,位於靈寶市函谷關鎮區東,起始位為梁村橋上游250.0m,終點為函谷關景區上游攔砂壩,防洪標准為50年一遇,治理總長度為2.1km,其中河道疏浚2.1km,新修堤防2×2.0km,修建橡膠壩2座,規劃治理河道寬度214.0m。

其中橡膠壩庫區寬194.0m,排洪渠寬20.0m。治理後水域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形成澗河旅遊風光帶,提升兩岸近萬畝土地的開發價值,是休閑養生、水上游樂類項目的理想地段。項目投資約6億元。

熱點內容
大眾途觀2019款內飾圖片 發布:2025-02-12 23:50:38 瀏覽:101
進口房車申請3c認證一般流程 發布:2025-02-12 23:43:22 瀏覽:211
陸豐x7圖片內飾圖片大全 發布:2025-02-12 23:40:58 瀏覽:416
江淮同悅11年銀色內飾 發布:2025-02-12 23:22:40 瀏覽:110
越野叉車品牌排行 發布:2025-02-12 23:05:45 瀏覽:469
樂游天下房車 發布:2025-02-12 22:53:12 瀏覽:654
中國豪車為什麼那麼貴 發布:2025-02-12 22:31:51 瀏覽:430
房車之家下載後為什麼打不開 發布:2025-02-12 22:11:22 瀏覽:39
長安unit內飾圖片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358
洋浦到海口的動車價格 發布:2025-02-12 21:51:56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