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張家口旅遊攻略
『壹』 從張家口出發,三日四日自駕游,那裡好玩
去山西吧
『貳』 張家口張北壩上草原自駕游吃住行
位於張家口市張北縣以北,曾經是清帝秋遊巡獵的地方。這里空氣純凈,污染極少,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天然草原。夏季的草原上天氣涼爽,繁花遍野,白雲飄飄,這時是游覽草原風光的最佳時間,你可以住在風味獨特的蒙古包中,也可以自帶帳篷。
地址:張家口市張北縣以北
門票:30元/人
自駕線路 北京馬甸橋—昌平—八達嶺—延慶—懷來—下花園—宣化—張家口—張北壩上,全程約260公里。
住宿:旅遊多以蒙古包和土房(農家院)給客人提供住宿,蒙古包配以現代設施,農家炕則熱乎乎的,各有情趣。70元/人(標間)、40―50元/人(5―6人蒙古包)、30元/人(8―10人蒙古包)
美食:蒙族食品有三類:肉食、奶食、糧食。草原上蔬菜較少,早午喝奶茶、吃奶食、手把肉,晚上吃手把肉、面條。
旅遊小貼士
1、騎馬:50元/小時
2、特色風味:莜麵、羊肉蘑菇湯。
3、溫度:白天最高不超過25℃場壩上一直是。
4、草原陽光較曬,應戴太陽鏡、帽子並塗抹防曬霜。
5、草原常有雷雨天氣,雨具應必備。
6、自駕車,但常有山路,應小心駕駛,做好出車前的車輛檢查准備(如三濾、機油、皮帶、備胎、電瓶等),並備齊駕駛證件及地圖,最好幾輛車搭伴行駛。
7、騎馬的時候,最好向當地牧民租用馬靴,應友善對待馬匹,多喂馬、遛馬。馬匹快跑狂奔時,應保持冷靜,抓緊馬韁,踩住馬蹬,切勿脫蹬。
8、壩上風大,早晚溫差大,建議多帶些衣物。
景點相關資料
張北壩上草原位於張家口西北的張北縣,境內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度假村,蒙古民俗氣息濃厚。而安固里草原蒙語為「鴻雁」之意,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組成部分。安固里草原草豐水美,不僅一望無際的綠色讓人難忘,更有華北最大的高原內陸湖———安固里淖。
這里風大、日照充足,氣候溫涼,無明顯夏季,曾是成吉思汗在張北野狐嶺指揮金元大戰之處,並與大都、上都、和林並稱元代四大都城。也曾是皇族避暑、狩獵、接見外域使臣的地方。
這里生態系統完整,有「沙平草遠望不盡」、「風吹白草天無際」、「深草卧羊馬」之詠。綠草、藍天、白雲、牛羊成群、駝鈴聲聲、百鳥歡歌、蒙古包、奶茶、手把肉、羊肉蘑菇湯、莜麵窩窩香,一派塞外草原風情。
『叄』 張家口市周邊自駕游
國內2月初家庭自駕游去雲南玩好,,雖然有些遠,,但是如果時間富裕,可以考慮,去到達昆明的沿途省市也可以,,,推薦一條滇西北自助游路線,經濟實惠。有問題,請追問,,昆明-石林火車可以當天往返!也可以到昆明東部客運站乘坐大巴到達!(火星人)8846
『肆』 張家口必去景點大全
張家口的景點有:
1、橋西大境門風景區:
大境門,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位於張家口市區北端,高聳入雲的東、西太平山之間,是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長城關隘,扼邊關之鎖鑰,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建於清順治元年具有350多年歷史。
2、翠雲山:
京西第一霧山——翠雲山,坐落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境內,距北京240公里,是太行山余脈燕山北麓大馬群山的一部分。這里年平均氣溫1℃,夏季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17℃,比北京低8.8℃,比天津低9.4℃,比石家莊低9.6℃,比著名的避暑勝地承德、秦皇島均低7.0℃之多。
3、張北中都草原度假村:
張北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位於河北省張北縣,於1993年建成營業,建築佔地8萬多平方米。景區草原總面積3萬畝,度假村佔地面積2500畝。截止目前,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400萬元,度假村現能同時容納700人就餐、400人住宿,服務採用全套正宗蒙俗禮儀。
4、暖泉古鎮:
暖泉古鎮位於河北省蔚縣西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古鎮因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古鎮歷史悠久,以泉水、集市、古建築及民俗文化而聞名。明清時發展為「三堡、六巷、十八庄」,達到小鎮歷史上的輝煌時期。
5、小五台金河景區:
小五台金河景區在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級AAAA旅遊風景區。小五台不僅山勢巍峨,峰巒起伏,懸崖絕壁,景區內更是奇峰怪石,清泉溪流、林海松濤、具有古、野、幽、雅、奇、雄、險、秀八大特點。
『伍』 51去張家口旅遊兩天,不是自駕游,有什麼可以玩的呢
國內2月初家庭自駕游去雲南玩好,,雖然有些遠,,但是如果時間富裕,可以考慮,去到達昆明的沿途省市也可以,,, 推薦一條滇西北自助游路線,經濟實惠。有問題,請追問,, 昆明-石林 火車可以當天往返!也可以到昆明東部客運站乘坐大巴到達!...(火星人)8846
『陸』 誰知道去張家口自駕游哪裡最值得去
張家口附近,草原天路、沽源、烏蘭布統、蛤蟆溝都是風景絕美的攝影天堂
『柒』 張家口景點有哪些
1.大境門景區4A景區
地址:張家口市橋西區西太平山公園
『捌』 張家口自駕游路線推薦
建議張北草原天路自駕,可以從張家口市走首都環線崇禮南出口下,再一直向北走一段242省道到樺皮嶺,路上有指示牌,樺皮嶺草原天路入口進去景區,一直往西開,一路好風景,盡收眼底,現在入秋了,油菜花很好看。
『玖』 張家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張垣特色-概述 全市現已查明的不可移動文物遺存點有2910處,其中屬於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處,一般文物遺存點2619處。這其中,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古城址、摩崖石刻、碑碣、經幢等以及近、現代革命紀念遺址。境內還存有建於8個歷史時期的長城綿延達1471公里,占河北長城總里程的2/3,全國的1/6。 張垣特色-推薦旅遊目的地 大境門、清遠樓、堡子里建築群、雞鳴驛、五郭台長城、張家口市區段長城、冰山樑長城(長城最高點2211米)、蔚縣古城、懷來古城、皇帝祠(中華三祖堂)、小五台山、蔚縣空中草原、鎮朔樓、崇禮長城嶺滑雪場、翠雲山滑雪場、雲泉寺、賜兒山、安家溝生態旅遊、 水母宮、赤城朝陽觀 、野狐嶺古戰場、元中都遺址、蕭太後梳妝樓、壩上草原、愛吾廬- 馮玉祥 將軍故居(橋東區德勝街45號)、赤城溫泉、蔚州暖泉書院、橋西掄才書院、蔚縣南安寺塔、金閣山(丘處機修煉地)、蔚縣代王城遺址、雞鳴嶧、天漠、官廳湖(新中國第一座水庫)、蔚州靈岩寺、水母宮地下長城等。 張垣特色-精品介紹 大境門—長城第一門 大境門位於張家口市區北端,高聳入雲的東、西太平山之間,是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長城關隘,扼邊關之鎖鑰,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建於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 大境門歷史圖片年歷史。它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牆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質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台,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牆。門楣有察哈爾都統高維岳——當時的地方軍政首腦於1927年書寫的「大好河山」四個大字,蒼勁壯觀。相傳,清康熙皇帝遠征回歸京都,夜經此地,曾露宿大境門外,後建卧龍亭和將軍 大境門是中國萬里長城中四大關口之一,在歷史上曾有重要地位。張家口市區長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長450公里。其中屬於橋西境內長城全長3700米,皆沿山勢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壘築,灰漿勾縫而成。大境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地勢十分險要,歷史上這一帶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同時,大境門也是蒙、漢、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場所,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業都市,被稱為「路陸商埠」、「皮都」。大境門,自古作為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蒙漢兩族人民交通和貿易邊口,為發展蒙漢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溝通內地與邊塞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張家口經濟的繁榮,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國第一條實用鐵路「京張鐵路」從北京修至張家口。 大境門不僅有宏偉的建築和秀麗景緻,而且有著光榮的歷史。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愛國將領吉鴻昌率領數萬抗日同盟軍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門,抗擊日寇,收復失地。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部隊就是從大境門攻入張家口,從日寇手中解放了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五萬人馬全殲於大境門之外,張家口獲得第二次解放。 大境門造型朴實厚重,它所體現的粗獷蒼勁、限而不拘的氣勢,在整個長城文化中是絕無僅有的。現在,大境門仍為通往口北的要道,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為了保護文物古跡,市政府、區政府已著手對大境門進行全面修復和綜合開發,使大境門一帶成為旅遊避暑的勝地。 清遠樓 清遠樓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正中,建築藝術價值極高,有第二黃鶴樓之美稱,又名鍾樓,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搪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築。樓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與昌平、北與廣靈、東與安定、西與大新四門通衡。與城內鎮朔樓、拱極樓成一軸線。券洞內500年前的鐵輪車轍明顯可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宣化區位於張家口東南,為張家口主城區之一)樓內懸有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鑄造的「宣府鎮城鍾」一口,高2.5米,口徑1.7米,重約萬斤,用四根通天柱架於樓體上層中央。鍾聲悠揚宏亮,可傳40餘里,頗負盛名。該樓造型別致,結構精巧嚴謹。可與武漢黃鶴樓媚美,在國內同屬罕見。該樓建築獨具一格,為我國古代精美藝術建築之一。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遠樓西側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過宣化府,投白銀10萬兩重修清遠樓。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宣化,義和團首領大阿吾曾在清遠樓鳴鍾聚義,率眾設伏於城北煙筒山處,痛擊聯軍,殺死德軍指揮官約克上校。1956年和 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兩次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仕。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堡子里 堡子里是張家口堡的俗稱。張家口堡是張家口市區最早的城堡,是張家口市區的「原點」與「根」。據史籍記載,張家口堡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據張家口市橋西區普查,堡子里現存文物古跡達700餘處,其中極具價值的重點院落93處,是全國大中城市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建築城堡之一,堪稱北方民居博物館。但是,盡管如此,存在著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堡子里卻一直難為外人所知。直到2008年,堡子里才被評為省保單位。 史書記載:明時「指揮張文主持營建張家口堡。堡方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二尺。東南兩面開有城門,東門曰『永鎮』,南門曰『承恩』。」因該堡以北有東、西太平山對峙如巨口,故名「張家口」。張家口堡是長城防線宣府鎮的要塞,在阻止蒙古軍隊的進犯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戰爭中從未失守過,故以「武城」之譽而雄冠北疆。 歷史的活化石:張家口市堡子里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明廷與蒙古俺答部之間化干戈為玉帛,實現了「茶馬互市」。張家口堡的功能也相應發生變化,由單純的軍事城堡演變為兼有貿易功能的邊境城市。清朝末年,隨著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 張家口堡的經貿有了迅速發展,1909年京張鐵路開通後,張家口成為通往西北的貨流樞紐,張家口堡東關形成了武城商業街。這條商業街至今依然是張家口市最繁華的地方。辛亥革命後,張家口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1918年張家口商業貿易出現鼎盛。據《張庫通商》記載,張家口對蒙古貿易的商號增加至1600多家,年貿易額達到1.5億兩白銀。張家口被稱為「華北第二商埠」。張家口堡成為中外商賈聚集之地。民國十二年(1923年),張家口的票號、錢庄已多達42家。 寧靜的堡子里張家口堡的商號、票號、錢庄的投資人與經營者大多是晉商。著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喬氏家族,在堡子里二道巷開辦了宏茂票號。祁縣的渠家也在張家口開設了茶店以及三晉源、百川通票號。太谷的曹家來張家口橋西經商,開設了錦泉涌、錦泰亨、錦泉興票號、錢庄。張家口堡成為晉商招財進寶的聚集地。 張家口堡也是外國商人的聚集地。張庫大道的興盛,吸引了為數眾多的國外資本。據記載,民國初年,在張家口的外國商行有英國的德隆、仁記、商業、平和商行,德國的禮和、地亞士商行,美國的茂盛、德泰商行,日本的三並、三菱商行以及法、俄、荷蘭的立興、恆豐商行,總數達44家。這在當時是除天津口岸、上海洋場之外又一個外商聚集之地。 張家口堡也是直隸和本地商賈的聚集地。清代,隨著對蒙俄貿易的全面開放,直隸和本地的許多商人聚集張家口的堡子里和來遠堡,從事對蒙俄的貿易活動。這里有聯手經營的束鹿(現辛集)、深州、饒陽、巨鹿的直隸商幫,有北京的「京幫」商人,也有蔚縣、陽原、懷安、涿鹿的本地商幫。這些商人匯聚張家口堡及其附近地區,為發展經貿作出了貢獻。 水母宮 位於張家口市區西北3.5公里的卧雲山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其四周榆柳環合,松青柏翠,草木繁茂,因此也稱為森林公園。 水母宮背後的卧雲山,山勢巍峨,樹木蘢蔥,山頭白雲繚繞,一派肅靜幽靜。山下有一泉水出石洞而奔涌,水流清澈甘美,終年不涸,被稱之為「大水泉」。其水質為含鍶硅酸的優質礦泉水,還因為水質較硬,含硫、鋁等礦物質,有宜於浸泡、洗鞣 毛皮,效果極佳。水母宮就建在「大水泉」之上,依山就勢,碧瓦朱門。宮下幽深的隧洞,泉水淙淙。宮前為青磚牌坊,上書「水母宮」三個金色大字,兩側「有求」「必應」。宮前朱檐懸匾,筆力遒勁,氣勢如虹。宮內塑水母娘娘和侍女塑像,兩側為大型壁畫《出入回宮圖》,其中《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更表達了當時皮都人民蒙漢友好、貿易往來的熱鬧景象。卧雲山還留下了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足跡。卧雲山主峰老虎頭下邊有一白龍洞,馮玉祥將軍率部抗日時的指揮部就曾設於此。水母宮南面,林木叢中建一館舍,是馮玉祥將軍當年居住和辦公的地方。距此不遠處有馮將軍的雕像。水母宮西南角為抗日同盟軍北路前敵總指揮吉鴻昌烈士紀念館。 雲泉寺 雲泉禪寺位於賜兒山中。是一做罕見的上道下佛,佛道一體的寺院,雲泉寺以其三絕洞(風、水、冰三 雲泉寺雪景洞)、噴玉、舍利佛光、元榆明柳、麒麟印等奇景著稱於世。古雲泉寺,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已有600餘年。所以叫雲泉寺,是取「白雲深處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處的寺廟。上部為道,下部為佛。寺內有子孫娘娘殿,舊時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廟會,來此登山焚香祈求 「賜兒」 的人絡繹不絕。故稱此山為「賜兒山」。賜兒山雲泉寺的山水景觀,吸引了眾多的佳賓遊客,令游覽者驚嘆不已。 雞鳴驛 雞鳴驛城位於洋河北岸的雞鳴山下,110國道145公里處的雞鳴驛村,地理坐標東經115°18『~20』北緯40°27『,海拔550~54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郵驛建築群,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被稱為郵政考古、機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3年、2005年,雞鳴驛兩次被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列入100處世界瀕危遺產名單。 中國歷代長城博物館 歷代長城博物館,急需保護和開發張家口有歷代長城博物館之稱。在張家口,長城的各種建築形制在這里幾乎都可以找到,長城學者認一致為,張家口本身就是一座歷代長城博物館。整個張家口的發展就是長城興衰的歷史。直至今日整個城市都是由南到北依長城而建,具有濃厚的長城文化。在全國更是擁有長城的 四最 : 1 ,全國最多的長城裡程(地級市), 2 ,全國最古老的長城分布(從春秋戰國到清朝),且建築形制最全。 3 ,全國唯一一座以「門"命名的長城關隘, 4 ,和八達嶺,司馬台等長城不同,攀爬張家口的長城完全是不要票的,而且就在市區周邊,交通及其方便。可以說是廣大「 驢友 」們最方便的長城選擇。 長城局部可以說,張家口的歷史,就是一部長城的歷史。自古以來,因張家口處在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一直是兵家必奪的戰略要津。所以張家口的長城不僅在里程和數量上在全國佔有突出的地位,而且在政治、軍事、邊塞貿易、民族融合等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長城文化是構成張家口地域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