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自駕游攻略七天
A. 紹興旅遊攻略
1、魯迅故里
絕大多數遊客來紹興的第一個景點就是魯迅故里,雖然只是一條小街道,但這卻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過的地方,書本上學到的百草園、三味書屋在這里也都能找到,可以一一參觀順便探尋下魯迅先生的童年軼事,然後去咸亨酒店吃吃茴香豆、喝碗黃酒,最後跟「孔乙己」銅像合個影以作留戀。
4、西施故里
西施是我國四大美女之一這個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景點就是為了紀念西施所建的,景區里除了能看到江南山水和中式園林,還有不少展館可以參觀,可以幫你多了解下西施生平事跡,有些景點是需要收門票的,如果不願意可以就在浣江邊的棧道散步,也很愜意。
5、沈園
沈園位於魯迅中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初成時規模很大,佔地七十畝之多,是紹興古城內著名的古園林。沈園從魯迅祖居門前穿越中興路往東不出二百米。沈園為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故有「沈氏園」之名。沈園在1963年被確定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紹興市區的沈園是宋代著名園林、國家5A景區,因陸游《釵頭鳳》成名。
B. 紹興一日游的安排
紹興一日游-遊程安排:
早上7:15左右候車,散客拼團後赴紹興,前往魯迅故里(游覽1.5小時左右),游覽魯迅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中餐後游覽國家AAAA級景區——柯岩鑒湖魯鎮景區(游覽3小時左右):天下第一石---雲骨、柯岩大佛、名士院、鏡水灣等;「山陰上行,如在鏡中游」——鑒湖:古纖道,葫蘆醉島等;魯迅筆下故鄉——魯鎮:當鋪、魯家客棧、土谷祠、水上戲台等,下午15:00左右返程,感受絲綢風采(50分鍾左右)、品嘗龍井茶(50分鍾左右),結束愉快之旅。
C. 紹興旅遊攻略
這是以前寫的,非常有用,你可能看到過,因為幫助了不少人了,如果你覺得這算抄襲的話,那你站內信問我,我給你在線解答,我是紹興的
1.到達紹興火車站後可以乘公交2路、4路到魯迅路口下車,往前面走一點有一個十字路口,往左邊轉彎那就是魯迅路了。沿著魯迅路往前,首先看到的是咸亨酒店,正是魯迅筆下描述的,有孔乙己雕塑(這一個是最早的,等會兒後面還可以看到很多復製品)。再往前,就是魯迅故里步行街了(景點都集中在這兒)。
2.魯迅故里現在是免費參觀了,但是要憑票進去,而且還要控制人數。所以如果方便的話,可以網上預定。網址是紹興文化旅遊集團或紹興魯迅紀念館的主頁。不然也可以到魯迅故里遊客中心憑身份證領取(每天只有4000張票,網上2000張,現場2000張)。所以你們一定要提早去領票。
3.魯迅故里的景點主要有魯迅紀念館、魯迅故居、魯迅祖居和三味書屋,其他附近的小巷還有土榖寺什麼的,有時間可以在周圍走走。時間大概在3個小時左右能游覽完。
4.沈園離魯迅故里很近,就在魯迅故里遊客中心對面的魯迅東路上,一般問人就很容易找到的。以前還有烏篷船從魯迅故里直接送到沈園的,沈園是要門票的,貌似30元一張。
5.游覽完沈園,估計還早的。可以在魯迅故里的公交車站乘車到城市廣場一帶看看。那裡有比較出名的倉橋直街、古軒亭口和秋瑾像。個人認為十分值得一游。
6.晚上可以住在紹興,紹興的大小旅館比較多。一般的賓館標間也在120—150元之間。小旅館還會更便宜。在街上物色一下,看到合適的就可以住下來了。
7.第二天,可以安排去柯岩玩。從紹興市區去柯岩的公交車主要有77路和603路,603是在解放路上的塔山公交車站可以乘,77路可以在魯迅故里或者城市廣場附近的市政府站可以乘,具體看到時你們是住在哪裡了。車程大概都是40分鍾左右,票價4元左右。
8.柯岩景區包括柯岩、鑒湖和魯鎮三個景點,聯票是100元(包括三個景點之間乘船的費用)。柯岩是石文化,鑒湖是水文化,魯鎮是人文文化,裡面比較大,幾乎可以夠你們玩一天的了,所以最好准備點干糧,要不在裡面買吃的似乎不大劃算。當然想嘗嘗所謂紹興的土菜,那是可以的。
9.柯岩回來,只要乘車到市區的解放路,然後就很容易有公交車直達紹興火車站了。不行打的也便宜的,紹興計程車起步價才5元,你們四個人還是可以考慮的。
10.以上有點啰嗦,但是還是希望給你們最好的介紹。希望你們在紹興玩的開心。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繼續提問。
D. 紹興有什麼地方適合自駕游 紹興很值得一去的自駕游地方
1、浙江紹興新台門周家菜園,坐落在紹興魯迅故居後,北臨東咸歡河,東臨沈姓家,西接梁家後園,南寬北窄,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原為新台門周家兩個家族所共有。西半部為智室,東半部為仁室。每家每戶都在這園子里種了些瓜子,秋後還用來曬秋曬,但因為園子大,顯得有些荒涼。
2、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8公里,杭州東郊12公里處,是以古越文化為內涵,融合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等多種元素的旅遊勝地,始於漢代,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到清代,已有著名的柯岩八景,成為越中名勝。經過現代化別具匠心的園林建設,現已恢復、建設和形成柯岩、鑒湖、香林三大旅遊景點,旅遊面積達3.5平方公里,是近年來紹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旅遊景點。
3、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門西首的魯迅故里。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在這里,一直到18歲才到南京求學,後來回到家鄉任教,也基本上是住在這里。周家的新台門是多年的老房子。原來正中門是六個黑漆竹門,改造後已不存在了。新台門整棟房屋均為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類型,是清朝嘉慶年間購買的舊台門,周熊所建,也是一座跨台門。
E. 紹興自駕游攻略二日游+路線
紹興位於江南地區,自古自今都人才輩出,這里出現了諸多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這里充滿了故事性和文人的觀賞性,也是大家小學課本中嘗嘗學習到的話題,下面給大家分享紹興自駕游兩日游攻略。
魯迅祖居—沈園—紹興東湖—蘭亭
上周六去了紹興,紹興是春秋時期越國都城,當初吳越爭霸時,此地便已被歷史記載了。
在去紹興的途中,導游便跟我們說這次旅途可以用四句話概括「認識一個人」、「了解一段情」、「欣賞一片湖」和「讀懂一篇文」,我暗暗地記下來了,去認識一個人,了解從小的家庭環境對他的性格的影響;
去了解一段情,問問世間情到底為何物;去欣賞一段湖,看看到底是怎樣的湖光山色能得到如此多的贊譽;去讀懂一篇文,去了解1000多年前的會稽太守在這里留下的寶貴財富。
在車上,旁邊坐的是一位阿姨,她與後面的阿姨是一起的,我聽她們聊天的時候,感覺口音很是熟悉,但就是想不起來是哪的,後突然意識到這應該就是湖南口音,便問了阿姨,果然是湖南的。
於是便和旁邊的阿姨簡單聊了起來,知道她們是專門從長沙過來玩的,已經去過好幾個地方了,像上海,蘇州等地,紹興便是她們的最後一站旅遊地,之盯陵碰後便回長沙了。
新台門
一:魯迅祖居
在車上小憩了一會,便到目的地-紹興了。第一站便是魯迅祖居,對於魯迅先生的印象,就是一位以筆為刀的戰士,「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作品中滿含對人性的思考,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考。
下車後抬頭便看到了街口右側有堵高牆,版畫格調畫了魯迅先生抽煙的頭像帶著堅定的眼神及幽深的江南水鄉。
我們由新台門進去參觀,新台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宅地坐北朝南,走進竹絲大門,穿過鋪著石板的天井,就是名為「德壽堂」的大廳,高高的匾底下,有一副畫著鶴的圖畫,旁邊還有一副顏色暗淡的抱對,上面寫道:「品節詳明德行堅定,事理通達心平氣和」,兩旁的柱子上也刻了對聯,「持其志無暴其氣,敏於事而慎於言」。這無不顯示著周家的的傳統—以德為先。
德壽堂
接著我們便走進了香火堂,這里講述著魯迅家族的興衰,這還有魯迅祖父的畫像,可以看出其身份高貴。可是一場科場舞弊案,卻使得周家家道中落,從此年幼的魯迅也沒有了兒時的歡樂,而是四處躲避,帶著壓力求學和生活。
香火堂
祖父因為科場舞弊案進監獄後,魯迅也便經歷了這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一天,周家長輩在德壽堂開集會商議重新分配房產的結果,作為家中的長男,魯迅出席了會議,商議結果是,魯迅分得的房屋既少又差,他本可以拒絕簽字,但卻無法拒絕心靈受到如此強大的刺激,知道社會上的人遠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知道了人性的復雜、虛偽與可怕。這段兒時的經歷也使得魯迅變得像我們熟知的那樣堅強、嚴肅吧。
穿過一條弄堂,走過廚房,跨過幾個門檻,打開一扇古老的小台門,便發現眼前一片明亮,這便是先生筆下的「百草園」啊,它給兒時的魯迅帶來了極大的歡樂。在路上,導游一直跟我們強調,「百草園只是一個荒廢的菜園子,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所以在沒見到百草園之前,我一直以為百草園是個很小的菜園子,現在看了才知道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它大概有100多平米,現在仍種有一些菜、油菜花等,難怪魯迅的童年會有這么多的樂趣,他在這里捉蟋蟀,拔何首烏等等,現在石井欄還在,皂莢樹在,桑葚樹也冒著新芽,充滿生機,感覺一切都與先生筆下的百草園沒什麼區別,唯一就是少了那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少年而多了一位為民族、自由和真理而戰的戰士。
百草園
石井欄
桑椹樹
之後邊去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知識啟蒙的地方,母親雖然沒學多少知識,但很重視魯迅三兄弟的教育,送他們去學堂學習。在這里,魯迅學習知識。在這里留下最激勵後人人的便是魯迅刻「早」的故事了。
從三味書屋出來,時間也差不多了,便急忙趕往對面的景區-沈園!
二:沈園(曾是驚鴻照影來)
經過一條馬路,來到了「沈氏園」前,這里有陸游的雕像和唐婉的畫像,兩人空間上錯開,似是表示兩人只是有緣無份。
「沈氏園」前
走了一小會便到了沈園景區,景區門口便是郭沫洛先生題寫的「沈氏園」。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故凱談事也使得沈園這座園林成了一座愛情園林,一進汪蠢去便注意到了一些情侶來這里掛的心願牌,心願牌上帶著他們對愛情的美好期待和願望。
陸游與唐婉,兩家在他們小時候便通過一隻精美無比的鳳釵定了姻緣,兩人就像李白《長干行》里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描寫的那樣。可無奈在婚後陸母認為唐婉妨礙陸游的學業和前途,遂使兩人分開,使陸游娶了另外的王姓女子。在沈園可以看到很多的梅花,相傳是唐婉逝世後陸游每年都來這種梅花。
沈園的建築布局是與「孤鶴軒」為中心,放翁愛鶴,陸游在82歲里,寫過一首《城南》,裡面以「孤鶴」自喻,所以便把這個亭子稱作「孤鶴軒」了。很多大詩人也愛鶴,寫下了不少有關鶴的詩句,白樂天有詩「人各有所好,物固無常宜。誰謂爾能舞,不如閑立時。」便是表達了鶴的清高。劉禹錫有詩「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掃秋天的憂愁,帶來無限的生機。可放翁愛的卻獨獨愛的是鶴的孤寂。
孤鶴軒
之後便來到了《釵頭鳳》碑前了,一個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另一個則是「怕人尋問,咽淚裝歡。」或許這份愁緒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是什麼感受吧。
曾讀過崔道怡先生寫過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未名秋雨》,是回憶他在北大求學時與一位女生的愛情故事。在散文開頭,他說,「在我的經歷里,那樣的時候,那樣的地方,哪裡有真正的愛情呢?可是,過後,我沉下心來回憶,那也許是愛情?那就是愛情—追求時得不到,得到時已失去」
。那位女生叫崔笑迎,和先生一樣,同是北大52級的文史系學生。「俊秀清純、生有笑顏、模樣還像初中生的長安才女」便是先生對她的第一印象。她端莊大方,所以不少同學都給她取外號「崔鶯鶯」。她是團支書,經常找他,希望他入團,他說再考慮考慮。那次聯歡會,他朗誦了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致大海》,借詩的最後一句「我的心靈充滿了你,還把你的閃光,你的陰影,和波濤的喧響,帶進森林,帶進靜寂的荒原」,表達了對她的愛意,他的心靈充滿了她,可她是團支書—一位負責給全體同學做思想工作的幹部,這使得兩人之間有了一些差距。那時他經常去圖書館自習,在他的鼓動下,不少人也來圖書館學習了,她也是其中之一,只不過她有時忙於工作,讓他佔座。那時他倆雖有意,可無奈當時處於特殊的年代,校園禁止戀愛,又怕被人發現。一次他知道了她是他的入團聯系人,所以才會和他接觸那麼頻繁,所以找了個時間去弄清楚,這時他知道了他名字的由來,「笑迎」多好的名字,「笑臉迎春」,可誰能想到其出身竟是如此的悲慘。她小名叫小英,她在邊區上高小時,父親從敵人的牢獄逃回來,便給她取了這個名字,意味著日寇即將垮台,應該笑著迎接光復、迎接新生。先生喜歡《紅樓夢》,每逢吳組湘先生講《紅樓夢》,他便早早地奔赴教師,搶座前排。那時社會已有對文學藝術進行批判,她好心地提醒他,他不聽,執意要研究《紅樓夢》。有一天,她在食堂等他,想一起去未名湖散步、談心,她說她已經交了入黨申請書了,所以希望他也能入團,他覺得還沒到時候,她喃喃地說,「我等啊,等你,等了三年了」,他想再等等。接著就談到畢業的事了,她想去邊疆做教師,而他想待在北京,做學問。
在畢業生的鑒定會上,她為他說了很多好話,這使得他能順利留在北京,而她就要遠赴邊疆了。知道了她要走的消息,他急切地趕往火車站,只為能送送她,但去晚了,只能看見她的面容,「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淚水盈盈」,兩人就此分離。一年後,伴隨著政治上的疾風暴雨,她為她的父親和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辯護,被打成「右派」,從那之後,便跟所有同學再無聯系,在文革初期,她被她的學生活活打死。看到結尾,心情特別沉重。當時的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再加上不準校園里談戀愛這條規定,不知拆散了多少對有情人,使多少羞於表達的愛戀扼殺在萌芽里。也在想若是先生能更勇敢一點,在畢業之際堅持讓兩人畢業後都留在北京,這樣崔笑迎的命運是否會改變?
對於武俠小說,一直認為梁羽生先生對男女之情的描寫要比金庸先生技高一籌,在《雲海玉弓緣》中,厲勝男深愛金世遺,可是金世遺卻並不愛她,認為自己愛的是谷之華,即使只做了一晚「假夫妻」。在小說的結尾,厲勝男不惜讓金世遺誤解、寧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只為和他有一次堂堂正正的婚禮。最後,厲勝男死了,金世遺才明白原來他真正愛的是厲勝男而不是谷之華,只可惜佳人不再,獨守余情。梁老在最後引用的詩句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便是對這段愛情最好的註解。由於這本書對愛情的描寫十分感動人,所以《雲海玉弓緣》和《萍蹤俠影錄》被很多人認為是先生寫得最好的兩部小說。先生的其他小說也有類似之處,記得在看《七劍下天山》時,當看到結尾處,竟有了和看《雲海玉弓緣》相似的感覺,那是什麼感覺呢,凌未風與劉郁芳,本是一對才子佳人,男有情女有意,可無奈世事變化,最終卻不能在一起,終成一大遺憾。
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裡,流傳最廣的便是以悲劇結尾的了故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白娘子與許仙等,也許悲傷的結局更能觸動眾人柔軟的內心吧,所以才會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了。
「傷心之地不宜久留」,導游的一句話把我從沉思拉回了現實,一句幽默又不失善意的提醒。是啊,縱然這樣的愛情故事再怎麼打動人心,再怎麼引起共鳴,可誰願意這樣凄美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呢,誰都希望與心愛的人共度一生,同享天倫之樂。我想這樣的愛情故事流傳這么廣的原因不只是為了感動大家,更為了提醒大家,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身邊心愛的人。「人生忽如寄,緊抱眼前人」也願自己能早日覓到有緣人。
三:東湖
接著我們便來到了東湖。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岩洞、石橋、湖面巧妙結合,成為著名園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旅遊業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之奇」。
紹興的東湖,半人工半天然。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以後,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採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並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眼光獨到,利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成為一處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去東湖的路上,會經過一座攬月橋。橋下便是紹興到寧波段的浙東大運河。
這里景色優美,86版的《西遊記》便有幾處是在這取景拍攝的。到東湖邊上,導游指了一個地方,「看,這就是當年拍白龍馬越出湖面的地方」,我順著往那看,那潭水雖面積不大,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亦可成為一處景觀。
86版《西遊記》取景處
來這里正好體驗一下紹興的烏篷船,它比較小,所以為了保證安全,一船隻能坐三個人,所以我和阿姨們就剛好分成了兩撥。穿好救生衣,就坐上船了,剛坐上去,船都有點搖晃,不過很快便平穩了,在船夫高超的技藝,小船穩定地向前出發。我想這次最奇妙和驚險的莫過於穿「陶公洞」了,洞入口狹小,大概只能剛好容納兩條船,但進去的時候另一條船剛好出來,兩船也免不得相撞了,不過不用擔心,船夫技藝很熟,即使入口再狹小,也能順利地進出。只有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坐船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有一種「水月洞天」的感覺,發現洞內另是一片天地。進「陶公洞」的時候還能發現郭沫洛先生的題詞,「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
途中風景
洞中景
阿姨幫拍的照片
之後便是走路回去了,在路上給阿姨拍了幾張合照,當時拍完之後就有點好奇了,因為阿姨說她們來紹興玩之前都去過好幾個地方了,所以我比較好奇之前是誰給阿姨們拍合照呢,所以就問了阿姨一下,阿姨說是找經過的路人給拍得,然後阿姨可能覺得我比較好,在路上一直給她們拍合照,所以就開玩笑說要給我介紹對象之類的,當時就跟阿姨說不要開玩笑了,阿姨們便不再說什麼了。
我想來這個景點最大的收獲就是體驗一下烏篷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巧奪天工」!
四:蘭亭
由於王羲之的一篇《蘭亭集序》,蘭亭也成了書法愛好者的必來之地。進入景區,看見一塊石頭上上面寫著「心儀蘭亭」這四個字。之後便穿過一片竹林,感覺置身一片安靜祥和的地方,不禁想起了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的「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的場景,想著古代的隱士莫不都是選擇這種地方隱居吧,有山,有水,有竹。往前行,便看到了一個池子,池子里有幾只鵝,這與王羲之愛鵝有關。李白在初入會稽時寫過一首題為《王右軍》的詩,詩雲「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講的就是王羲之以字換鵝的故事。旁邊還有一塊碑上面寫著「鵝池」二字,這是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二人同寫的,鵝是王羲之寫的,池便是王獻之寫的。看二字的風格,便有了「鵝瘦池肥」這個形容父子二人的說法。之後便到了御碑亭前—康熙寫蘭亭集序的碑,《國家寶藏》里,王凱扮演的乾隆對文物十分喜愛,其實康熙帝也一樣,喜愛題字等。在亭子的旁邊,傳說是王羲之教王獻之練書法的地方,叫做「臨池十八缸」,旁邊還有一塊「太」字碑,也和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有關,「我兒練盡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一塊碑與一個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虛。
「鵝池」碑
從御碑亭再北行,出園林北門,為蘭亭江,淺溪清流,繞蘭渚山陂潺潺而過。水底游魚卵石,清晰可數,溪灘甚寬。
蘭亭江
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蘭亭這里還有蘭亭書法節,主要活動包括晉聖、修禊、曲水流觴、書法展覽等。
後記:
之前一直認為跟團游不好,會有很多限制,但真正親身經歷過,便有了不同的看法,在時間緊,地方不熟的情況下,跟團游未必是不好的選擇。
和阿姨接觸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但感覺彼此的距離卻隨著我們交流的深入而拉近了不少,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阿姨說相逢即是緣,是啊,雖然以後很難見面,沒有留下聯系方式,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她們稱呼我為「小夥子」,我稱呼她們「阿姨」,感覺人世間的關系竟如此奇妙。感謝阿姨們,能讓我這次的旅途充滿這么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