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畢業論文
㈠ 汽修大專畢業論文
ABS與汽車制動系統 汽車的制動性也是汽車的主要性能之一。自從汽車誕生之日起,汽車的制動性就顯得至關重要;並且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和汽車行駛車速的提高,其重要性也顯得越來越明顯。制動性直接關繫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與制動距離太長、緊急制動時發生側滑等情況有關。所以,汽車的制動性是汽車行駛的重要保障。 汽車的制動性及其評價指標 汽車行駛時能在短距離內停車並且維持行駛方向穩定性和在下長坡時能維持一定車速的能力,以及汽車在一定坡道上能長時間停車不動的駐車制動器性能稱為汽車的制動性。 汽車的制動性主要由制動效能、制動效能的恆定性和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三方面來評價。 一、提高汽車安全性的制動控制系統 有汽車參與的交通事故中,事故的預防、事故的迴避、乘客保護等安全領域與汽車的運動性能有密切的關系。事故預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駕駛員,事故發生瞬間對乘客保護主要是汽車的被動安全設備起作用,而事故的迴避則與汽車的制動控制系統有緊密的關系。在事故預防環節中人和環境的作用是主要的,在事故迴避環節中車的作用是主要的。在汽車中,提高安全性的制動控制系統除了ABS、TCS、ESP(VSC、VDS)等,另外還有BAS(Brake Assist System,制動器輔助系統)。制動輔助系統BAS是當緊急剎車時,根據踩的速度、力度,制動系統自動感知而輸出更強的制動力。它的工作原理是,令剎車泵里的真空量增加,使你一腳踩下去,制動力度大大提高,從而提高了駕駛安全性。即使車子已經熄火了,它還會使剎車制動能力保持一段時間。它的功能是在緊急制動時,提供一個附加的制動力來幫助沒能及時形成較大制動力的駕駛員,制動助力加快制動踏板的移動;當司機施加在制動踏板上的制動力不太大時,增加制動力,使車輛的緊急制動性能最佳。有關調查顯示,約有90%的汽車駕駛員緊急情況剎車時缺乏果斷,而BAS則能從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的速度,探測車輛行駛情況。緊急情況下,當駕駛員迅速踩下制動踏板力度不足時,BAS便會啟動,並在不足1秒的時間內把制動力增至最大,從而縮短緊急制動剎車距離。 ABS雖然能夠縮短剎車距離,但如果駕駛員採用點剎時,車輪往往不會抱死,ABS沒有機會發揮作用。而制動輔助BAS,則讓現有的ABS具有一定的智能。當駕駛者迅速用力踩下剎車踏板時,BAS就會判斷車輛正在緊急剎車,從而啟動ABS,迅速增大制動力。 二、 ABS系統的保養與正確使用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作為一種主動安全裝置,在現代汽車上運用已經很廣泛了。由於其在制動過程中的控制方式及工作過程與以往普通的制動系統有所區別,因此在使用保養方面也與傳統的制動系統有所不同,否則會引發ABS系統故障。總結多年的維修經驗,筆者認為車主在使用裝有ABS系統的汽車時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四要 (1)要始終將腳踩住制動踏板不放鬆。這樣才能保證足夠和連續的制動力,使ABS有效地發揮作用。 (2)要保持足夠的制動距離。當在良好路面上行駛時,至少要保證離前面的車輛有3s的制動時間;在不好的路面上行駛,要留給制動更長一些的時間。 (3)要事先練習使用ABS,這樣才能使自己對ABS工作時的制動踏板振顫有準備和適應能力。 (4)要事先閱讀汽車駕駛員手冊。這樣才能進一步理解各種操作。 四不要 (1)不要在駕駛裝有ABS的汽車時比沒有裝ABS的汽車更隨意。有些車主認為汽車裝有ABS後,安全性加大,因此在駕駛中思想就會放鬆,為事故埋下隱患。 (2)不要反復踩制動踏板。在駕駛有ABS的車時,反復踩制動踏板會使ABS的工作時斷時續,導致制動效能降低和制動距離增加。實際上,ABS本身會以更高速率自動增減制動力,並提供有效的方向控制能力。 (3)不要忘記控制轉向盤。在制動時,ABS系統為駕駛者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控制能力,但它本身並不能自動完成汽車的轉向操作。在出現意外狀況時,還得需要人來完成轉向控制。 (4)不要在制動過程中,被ABS的正常液壓工作雜訊和制動踏板振顫嚇住。這種聲音和振顫都是正常的,且可讓駕駛者由此而感知ABS在工作。
㈡ 求汽修畢業論文一篇
你到維普。知網和萬方上找到論文,我幫你下載。萬方和知網上大型的畢業論文比較多,你可以去找一下
㈢ 汽車維修專業畢業論文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9.論文結構要清晰,重點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內容,不要把別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在裡面。
10.嚴格按照碩士論文書寫規范進行論文撰寫。論文的整體風格,編排要整潔清爽。
論文常被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論文格式封面論文常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1]。論文格式就是指進行論文寫作時的樣式要求,以及寫作標准。直觀的說,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於眾的標准樣式和內容要求。
結構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和致謝[2]。
題目
1.題名規范
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特定內容,有助於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
2.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3.英文題名方法
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
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
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3]。
摘要的規范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
關鍵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1.關鍵詞規范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通常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編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選3~8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按詞條的外延(概念范圍)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關鍵詞一般是名詞性的詞或片語,個別情況下也有動詞性的詞或片語。
應標注與中文關鍵詞對應的英文關鍵詞。編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後。中文關鍵詞前以「關鍵詞:」或「[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
關鍵詞應盡量從國家標准《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採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
2.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關鍵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出現頻率較高且比較關鍵的詞)中選出來。
論文正文
要點
⑴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分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小邏輯段,一個小邏輯段可包含一個或幾個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層次。論文的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五級。
㈣ 汽車維修畢業論文
電噴車冷起動困難故障的修復
姓名XXX工作單位 XXXXX
一、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一部曰產藍鳥轎車,由於發動機ECU的部分控制功能有故障,造成該車冷起動困難,通過增加一個由水溫感測器和繼電器組成的電路,即使不更換新的ECU這一昂貴電腦部件,也能使該轎車回復良好的起動性能。
關鍵詞:冷起動困難;噴油脈寬;水溫感測器
二、前言
汽車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發動機是機電一體化高新技術的產物,尤其是發動機的控制系統,它設置有多個感測器、執行器和電子控制元件。控制系統工作時,各種信號相互交叉滲透,控制進氣、噴油和點火。一旦發生故障,則症狀的界限模糊。而且只是局部發生故障而其他部分仍完好的可能性極高。而控制單元一般都是一個整體,為排除局部故障而去整體更換總成,經濟上不合算。所以我們必須全面深刻了解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發動機的結構原理,掌握有關功能作用,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維修技巧,制定出切實可行而又經濟的維修方案,通過採取一些簡單的補償措施,去彌補這部分的功能作用。以達到排除此局部故障的目的。
三、正文
(一)故障現象
有台曰產藍鳥U13的轎車,發動機型號為SB20DE,冷起動時,要起動十多次才能著車,起動時踩不踩油門對著車影響不大,熱車相對好一些,起動後發動機工作一切正常,無其他異常現象。但這起動困難的現象會大大縮短蓄電池和起動機的使用壽命。
(二)故障檢測與分析
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系統的發動機,工作時,通過控制系統不斷地檢測各感測器輸入的信號,按程序中設定的演算法進行運算,計算出最佳噴油量、最佳初級電路導通時間,並轉變成控制信號,控制噴油器、點火線圈等執行機構工作,以控制噴油量和點火提前角。從而使發動機在各種工況下都能獲得最佳工作狀態。
從汽油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可知,要使發動機能順利著車,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供給的混合氣要符合工作狀況所需的空燃比(濃度);②工作時要有合適的氣缸壓縮壓力和噴油壓力;③點火時要有足夠的電火花能量。為診斷出上述車輛故障的原因,根據上述的分析進行如下的檢測:
(1)起動發動機,連續4次起動,都沒有著車跡象。把油門踏到底,再繼續起動2次,依然沒有著火跡象。用萬用表測量,起動時蓄電池電壓為11V,屬於正常。用聲音探聽器對著噴油器,起動時可聽到針閥「嗒、嗒」的動作聲,噴油器動作正常。
(2)拔掉中央高壓線對著缸蓋約距7mm,起動發動機試火,高壓線發出呈藍白色的強火花,聲音響亮、不斷火。拆下4個缸的火花塞,沒有發現濕潤現象。把火花塞分別插到分火線上,插回中央高壓線試火,發出火花也正常。
(3)拔下燃油泵保險絲,起動3次,釋放燃油壓力,測量冷車狀態下的氣缸壓力。依次測得4個氣缸的氣缸壓力值為1108kPa、1110kPa、1112kPa、1110kPa,與標准值1226kPa(熱機狀態下測得)及最小值1030kPa(熱機狀態下測得)相比較是正常的。
(4)測量燃油壓力。把燃油壓力表用三通管連接在汽油濾清器至發動機輸油管中間,裝回燃油泵保險絲,打開點火開關,重復一次,看到壓力表讀數為295kPa,起動時燃油壓力不下降,與標准值294kPa相比是正常的。
(5)分析以上測試結果,發動機起動時噴油壓力、電火花能量、壓縮壓力等均正常,故障原因可能是混合氣的濃度過稀所致。於是拆開空氣濾清器上蓋,用化油器清洗劑邊加濃、邊起動,結果一起動,即能著車,再重復2次,都能順利著車,證明上述判斷是正確的。
那麼,影響混合氣濃度的因素有哪些呢?輔助空氣控制AAC閥、節氣門感測器、空氣流量計、水溫感測器等都有可能。但從該車故障現象和已檢測的結果分析,起動後發動機工作正常。發動機故障燈又沒有亮起,以及參照ECU的故障——保險系統的設置條件,節氣門感測器、空氣流量計、水溫感測器至少沒有存在硬性故障。輔助空氣控制AAC閥也不會在起動時造成混合氣過稀現象。根據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系統的工作原理,發動機在起動時,ECU在收到起動信號後,會提供起動加濃補償噴油脈寬,補償量的大小取決於檢測到的發動機溫度。現在問題是在起動時ECU有沒有收到起動信號?水溫感測器信號有沒有問題?提供的噴油脈寬補償量夠不夠?參閱BLUEBIRD U13 SR20DE發動機的線路圖(見附頁),用萬能表測量ECU的34號腳,在起動時的電壓為llV,證明已有起動信號送至ECU。拔掉水溫感測器配線插頭,打開點火開關,測量信號電壓為4.9V,屬於正常。測量此時水溫感測器的電阻為1.4kΩ。關閉點火開關,拆下電池頭,拔掉ECU配線插頭,測量水溫感測器配線到對應ECU的18號、21號腳接柱,正常導通。裝回配線插頭及電池頭。再更換一個新的水溫感測器、實測電阻為1.5kΩ,插上配線插頭,起動發動機,仍然不能馬上著車。說明該車水溫感測器無問題。
(6)用發動機故障檢測儀測量噴油脈寬,連接好配線,打開點火開關,點擊菜單進入故障診斷程序。首先,讀取發動機故障碼,顯示「系統正常」。選擇「讀取數據流」顯示當前溫度為30℃起動發動機,噴油脈寬為8.8ms。由於查不到起動時相關詳細的噴油脈寬數據資料,故只能用另外一台同一型號的正常車去測取數據作為參考。用檢測儀實測得到的不同溫度下正常車起動時的噴油脈寬數值如表1。
表1
發動機溫度(℃) 起動時噴油脈寬(ms)
26 sp; 12.4
30 11.3
60 9.5
80 9.0
(三)故障診斷
通過與測得的數據對比分析,發現該車在起動時的噴油脈寬加濃補償痹積常車小了。會不會是ECU自身出了問題呢?為了盡快得出結論,決定將正常車的ECU與其互換。結果該車互換ECU後冷起動能順利著車,重復幾次,都能順利起動。而另外一台「正常車」卻不能馬上起動,要在第四次起動後才能著車。試驗結果說明了該車冷起動困難就是由於ECU自身存在故障造成的。
裝回該車有故障的ECU,拔下水溫感測器插頭,冷車起動發動機,著車順利,但此時發動機故障燈亮起,讀取發動機故障碼為「13」,表示水溫感測器故障,表明ECU已啟動故障—保險系統。按20℃時預存值進行起動,此時測得20℃的預存起動噴油脈寬為17.8ms。根據前面檢查,正常車發動機在溫度30℃時起動噴油脈寬為11.5ms,而測得該車在當前溫度30℃時,噴油脈寬只為8.7ms,由此得出結論,在同一溫度下,ECU內預存的起動噴油脈寬與依據水溫感測器信號所提供的起動噴油脈寬存在一定的差值。
這就反映出該ECU在發動機冷起動時所檢測到的信號,不能運算出對應起動溫度所需要的噴油脈寬,使噴油脈寬減少,造成起動時噴油量減少,令混合氣的濃度變稀,不適應起動狀態的需要,故要多次起動待混合氣濃度加大了才能著車。
起動後發動機工作一切正常的現象表明,該ECU只是冷起動這部分功能失效而其他功能還是正常的,如更換新的ECU,價錢很昂貴。只是為恢復起動功能而去換新的ECU,既浪費也不值得,能否在不需要換新的ECU的情況下,去克服冷起動困難的故障呢?
(四)故障排除
根據水溫感測器的負溫度變化特性,水溫越低,水溫感測器的電阻值就越大。令ECU所檢測到輸入信號後,根據運算提供的噴油脈寬也就越大,使供給發動機的混合氣越濃。既然有故障的ECU把起動時檢測到的輸入信號變小了,不能運算出足夠的噴油脈寬去提供足夠的燃油,以滿足低溫時需要濃混合氣的要求,那隻要我們通過增大水溫感測器兩端電阻,就可以彌補ECU內起動控制部分的故障,令ECU檢測到的信號相應提高,使其本身噴油脈寬相應提高,以滿足起動時的濃度需要。
增加電阻值雖能使發動機在冷狀態下順利起動,但也會影響起動後發動機的正常工作。要保證起動後發動機回復正常工作狀態,就要考慮冷起動時增加的電阻,在起動後能自動消除,要滿足以上條件,可以通過加裝一個繼電器電路(如圖3)來實現。
通過一個五腳繼電器,利用起動信號作為控制電源,在起動時,觸點1—3閉合,把電阻R串聯在水溫感測器的迴路上增加電阻,實現起動加濃;在起動後,觸點1—3斷開,觸點1—2閉合,恢復原水溫感測器電阻以滿足發動機起動後的正常工作不受影響。
電阻R的選用,根據以上的檢測結果可知,當溫度約為30Ω左右時,2個水溫感測器的串聯電阻阻值約為2.5kΩ,此時ECU提供的噴油脈寬可以使冷車順利起動。熱車是否能順利起動呢?根據對起動時噴油脈寬的檢測結果分析,從理論上講,只要使電阻R保持不小於一定的阻值,就可以達到熱車順利起動的目的。為實現這一目的,只需將電阻R(1個水溫感測器)安置在不受發動機溫度影響的位置,使總的電阻值在起動時,能讓ECU按收到的水溫信號提供足夠的噴油脈寬,滿足順利起動即可。以熱車發動機80℃時為例,水溫感測器標准電阻為330Ω,外界溫度在29℃時,電阻R約1.3kΩ,此時的總阻值約1.63kΩ,在起動時ECU提供的噴油脈寬將為11.0ms左右,可以使發動機順利起動。
把電阻R(1個水溫感測器)、繼電器用導線按照改裝後的電路圖(如圖3)安裝好。為保證電阻R在起動時保持不小於一定的阻值,把電阻R安置在ECU旁邊,以避免受發動機溫度的影響。然後,起動發動機,一次就能順利起動,重復一次,測得此時的起動噴油脈寬為11.1ms,溫度顯示為34℃。讓發動機曖機,使水溫達到80℃,關閉點火開關,重新起動,順利著車,測得起動噴油脈寬為9.1ms,重復多次,都能順順利利起動。實驗證明,電阻R選用1個水溫感測器是可行的。讓發動機再次降溫、試車,冷、熱狀態下發動機都可以順利起動,故障排除。
(五)維修後的效果
該車經過加裝電阻後,冷熱狀態下發動機都能順利起動,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性能沒有受到影響,恢復了該車的正常使用。從維修至今仍在繼續運行,再沒有出現過冷起動困難的故障,實踐證明這次維修是成功的,加裝的設備是有效的。而且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因為換ECU的費用約6500元,而改裝所需的材料費不足130元,大大降低了維修費用。
(六)結論
綜上所述,當遇上冷起動困難,且只是ECU冷起動這部分控制功能失效,而其他功能正常的故障時,我們就不必考慮更換整個ECU系統,而只需在溫度感測器上再串聯一個適當阻值的電阻,就可以解決冷起動困難的故障。
以上用了較多篇幅敘述轎車故障排除的方法,是為了更具體論述一個觀點,就是當貴重的電腦元件有故障時,不一定非要採用更換的做法。尤其只是某部分功能有問題,而其他功能還是完好時,可否通過某種適當的措施,去恢復其有問題的那部分功能,用簡單修復的方法,達到既解決問題又節約費用的效果
㈤ 求一篇汽車維修方面的論文
我有幾份。,發動機的 摘要:利用靜態數據流和動態數據流分析故障
關鍵詞:靜態數據流 動態數據流 分析故障
隨著電控燃油噴射技術的發展和維修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轎車中在對裝有電控燃油噴射發動機的汽車進行維修時,使用故障診斷儀對發動機電控單元(ECU)進行檢測,並根據ECU存儲的故障代碼進行檢修,大多數都能判明故障可能發生的原因和部位,會給維修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然而,在對汽車維修時,若僅僅靠故障代碼尋找故障,往往會出現判斷上的失誤。實際上,故障代碼僅僅是ECU認可的一個是或否的界定結論,不一定是汽車真正的故障部位,因此,在對汽車進行維修時應綜合分析判斷,結合汽車故障的現象來尋找故障部位。並且有很多故障是不被ECU所記錄的,也就不會有故障代碼輸出,遇到這種情況時,最為可行的辦法就是使用故障診斷儀進行數據流的檢測,研究發動機靜態或動態數據狀況,從而找出故障所在。
運用數據流進行電控發動機故障的診斷,首先要打好理論基礎,掌握電控發動機的基本原理、各感測器和執行器的作用原理、各元件之間的相互影響等,有了這些理論基礎,在查找故障時就會找出問題的主要根源進行分析;然後要了解各感測器數據的表現形式,比如進氣壓力感測器,其顯示數據的單位可能是KPa,也可能是mmHg,還可能是mbar,要搞清楚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即一個標准大氣壓約等於101KPa,約等於76mmHg,1mbar等於100Pa;再如節氣門位置感測器,其顯示數據的單位可能是角度,也可能是信號電壓值,還可能是百分比,要搞清楚正常情況下這些數據的正常值才行。以下結合我在實際維修工作中的維修實例,談一談運用「數據流」進行電控系統故障診斷的體會。
一 利用「靜態數據流」分析故障
靜態數據流是指接通點火開關,不起動發動機時,利用故障診斷儀讀取的發動機電控系統的數據。例如進氣壓力感測器的靜態數據應
㈥ 大專汽修畢業論文3000字
汽修的我能寫。要考慮論文提綱的詳略程度。論文提綱可分為粗綱和細綱兩種,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點,不涉及材料和論文的展開。對於有經驗的論文作者可以採用。但對初學論文寫作者來說,最好擬一個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不但提出論文各部分要點、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詳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都有所反映,寫作時即可得心應手。
㈦ 汽修畢業論文6000
這個專業的論文確實不好寫,技術性很強,主要是搞了你覺得吃虧,低了吧、沒有人願意做。
㈧ 汽車專業畢業論文(3000字)
汽車ABS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究
在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出現之前,汽車所用的都是開環制動系統。其特點是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僅與駕駛員的操縱力、制動力的分配調節以及制動器的尺寸和型式有關。由於沒有車輪運動狀態的反饋信號,無法測知制動過程中車輪的速度和抱死情況,汽車就不可能據此調節輪缸或氣室制動壓力的大小。因此在緊急制動時,不可避免地出現車輪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現象。當車輪抱死時,地面的側向附著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側向附著力很小,汽車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會出現方向失穩問題,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在潮濕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動時,這種方向失穩的現象會更加嚴重。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nti-lock Braking System簡稱ABS)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的車輪抱死問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感測器感知車輪每一瞬時的運動狀態,並根據其運動狀態相應地調節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現車輪的抱死現象,因而是一個閉環制動系統。
它是電子控制技術在汽車上最有成就的應用項目之一,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可使汽車在制動時維持方向穩定性和縮短制動距離,有效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車制動時由於車輪速度與汽車速度之間存在著差異,因而會導致車輪與路面之間產生滑移,當車輪以純滾動方式與路面接觸時,其滑移率為零;當車輪抱死時其滑移率為100%。當滑移率在8%~35%之間時,能傳遞最大的制動力。制動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據上述的研究成果,通過控制調節制動力,使制動過程中車輪滑移率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以取得最佳的制動效果。ABS系統硬體構成主要由感測器(包括輪速感測器、減速度感測器和車速感測器)、電子控制裝置、制動壓力調節器三大部分組成,形成一個以滑移率為目標的自動控制系統。感測器測量車輪轉速並將這一數據傳送至電子控制裝置上,控制裝置是一個微處理器,它根據車輪轉速感測器信號來計算車速。在制動過程中,車輪轉速可與控制裝置中預先編制的理想減速度的特性曲線相比較。如果控制裝置判斷出車輪減速度太快和車輪即將抱死時,它就發出信號給液壓調節器,液壓調節器可根據來自控制裝置的信號對制動器的卡鉗或輪泵的油壓進行控制(作用、保持、釋放、重新作用)。這一動作,每秒鍾能出現10次以上。
二、ABS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現狀
基於制動防抱理論的制動系統首先是應用於火車和飛機上。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BOSCH)申請一項電液控制的ABS裝置專利,促進了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汽車上開始使用ABS始於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車公司,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這種ABS裝置控制部分採用機械式,結構復雜,功能相對單一,只有在特定車輛和工況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動效果並不理想。機械結構復雜使ABS裝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價格偏高。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推廣應用舉步艱難。直到70年代後期,由於電子技術迅猛發展,為ABS技術在汽車上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ABS控制部分採用了電子控制,其反應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顯著提高,制動效果也明顯改善,同時其體積逐步變小,質量逐步減輕,控制與診斷功能不斷增強,價格也逐漸降低。這段時期許多家公司都相繼研製了形式多樣的ABS裝置。
進入90年代後,ABS技術不斷發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斷完善。現在發達國家已廣泛採用ABS技術,ABS裝置已成為汽車的必要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ABS裝置製造商主要有:德國博世公司(BOSCH),歐、美、日、韓國車採用最多;美國德科公司(DELCO),美國通用及韓國大宇汽車採用;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國克萊斯勒汽車採用;還有德國戴維斯公司(TEVES)、德國瓦布科(WABCO)、美國凱爾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這些公司的ABS產品都在廣泛地應用,而且還在不斷發展、更新和換代。
近年來,ABS技術在我國也正在推廣和應用,1999年我國制定的國家強制性標准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中已把裝用ABS作為強制性法規。此後一汽大眾、二汽富康、上海大眾、重慶長安、上海通用等均開始採用ABS技術,但這些ABS裝置我國均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
國內研究ABS主要有東風汽車公司、交通部重慶公路研究所、濟南捷特汽車電子研究所、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雖然起步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氣壓ABS方面,國內企業包括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聚能、廣東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液壓ABS由於技術難度大,國外技術封鎖嚴密,國內企業暫時不能獨立生產,但在液壓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發,力圖突破國外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已經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和突破。如清華大學和浙江亞太等承擔的汽車液壓防抱死制動系統(ABS)「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在ABS控制理論與方法、電子控制單元、液壓控制單元、開發裝置和匹配方法等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採用的耗散功率理論,避免了傳統的邏輯門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論上的突破,研發ABS成功且進入產業化、批量生產階段。其試樣在南京IVECO輕型客車上匹配使用全面達到了國家標准GB12676-1999和歐洲法規EECR13的要求。這對振興我國汽車工業與汽車零部件業具有劃時代意義,標志著我國汽車液壓ABS國產化已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合肥工業大學也研製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制動電子防抱系統,率先在HF6700輕型汽車上匹配使用獲得成功。國內液壓ABS技術含量與國外雖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豐富的人力資源配合下,相信國內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在ABS技術某些領域趕超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