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配件市場前景
A. 聽說現在汽車配件市場前景很好,
是的,汽車後市場馬上迎來井噴的時代,現在一般的縣城汽車保有量都在6000-10000輛左右,比較好的縣城甚至超過兩萬輛。每輛車年消費1000塊就有千萬元級別的市場。如果做汽車配件的話,我建議你了解一下好美特汽配連 鎖,聽說投資5-8萬就可以開店,濾清器、剎車片等易損件產品都有齊全。
B. 從事汽車配件生意前景好嗎
如果做的比較大 管理也好的話利潤還是可觀的管理很重要的 有好多的生意失敗 賺不到錢都是管理的疏忽 利潤走小道了 沒有進老闆的口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在此祝你天天開心快樂
C. 汽車配件的前景怎麼樣
在一定時期內國內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銷售額較低,與銷售額高達百億美元的跨國巨頭相比,中國汽配企業規模明顯偏小。而且中國的製造業出口向來以廉價而聞名,跨國大型企業為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開拓新興市場不但向低成本國家和地區大規模轉移生產製造環節,而且將轉移范圍逐漸延伸到了研發、設計、采購、銷售和售後服務環節,轉移的規模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伴隨著汽車零部件產業組織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整車廠將實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購。但是中國規模巨大的製造業和質優價廉的特點短時期內不可能一下轉變,因此汽車零部件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以出口和國際化為主旋律。汽車零部件新技術發展呈現以下幾個主要趨勢:開發深度不斷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標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電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車及零部件輕量化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清潔環保技術成為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在一定時期內中國汽配產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諸如產業基礎差、結構不合理以及研發不足和缺乏名牌等等
D. 2020年汽車配件行業前景如何
一、理由一:國內乘用車需求復甦提供零部件盈利好轉的基本土壤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深度監測及營銷渠道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0-2021年認為國內乘用車將景氣逐步向上,核心三大支撐點:1)未來10年中國乘用車消費遠沒到零增長時代,「經濟韌性+全面放開二胎+個性化消費」推動下銷量同比增速中樞或 3%,銷量峰值或出現在3000萬輛。2)購置稅補貼帶來的透支效應經過 2018-2019 年調整已反應充分,且從微觀交強險數據可見 2019 年 11-12 月份傳統車同比銷量已結束近 2年負增長實現持續轉正。3)全國依然有 18 個省/市汽車千人保有量低於平均值 144 輛,且以三四五線城市為主,未來汽車消費潛力依然較大。基於以上,預計 2020-2021年乘用車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復合增速 4%)。
2020-2021年國內乘用車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理由三:5G 商用加速智能網聯推進帶來新增市場空間
智能與網聯相伴相生,兩者將共同推進人類通往自動駕駛的長遠未來。實現自動駕駛理論上存在兩種技術路徑:
1)車輛本身實現高度智能化能應變各種的環境條件。2)車與車、車與交通的聯網,通過智慧交通規劃實現無人駕駛。ADAS 和 V2X 分別是實現這兩種技術路徑的基礎所在,這兩者也是我們通常所討論的汽車新四化的智能/網聯。
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是無人駕駛對於整個社會提供的價值所在。智能和網聯是真正實現汽車變成移動數據終端的兩大推手,所創造整個市場空間(硬體+大數據)是萬億級別。國內 ADAS 行業規模 2019 年超過 150 億元,2021 年超過 400億元。全球 ADAS 行業規模 2025 年超過 2000 億元。
E. 賣汽車配件有前途嗎
每個城市(或地區)都有不同的標准,工資高低均有不同標准或其他條件所決定,具體可參照本地區勞動人力部門相關標准。銷售類的工資一般較高,如有不少企業對銷售類崗位人員工資採取「上不封頂」的制度,這樣的現狀有許多。以下為決定銷售類工資標准或高低的幾個方面:
基本工資換算標准參考:工資=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工齡工資+銷售提成(或獎金)+各種補貼。
D、 部門業績:如經營指標、任務指標、職責履行情況、工作績效考核結果等確立一定的漲幅或處罰標准。
E、補貼類:
1、包括有交通類、伙食、工種特殊類(特種業)、住房、加(夜)班等多項補貼;
2、各類補貼見本人務工單位(或公司、廠礦)的薪酬制度標准。
F. 汽配行業未來有前景嗎
有的,因為汽車已經成為出行的大眾選擇方案。汽車保有量是非常大的。已經變成和吃飯差不多一樣的重要程度了。雖然不會有大增長,但是市場還是非常巨大的。
G. 汽車零配件前景如何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汽車零配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隨著汽車市場的迅速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汽車領域最大的蛋糕。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時,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也迎來爆發期。
目前,擁有外資背景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已佔整個行業銷售額的75%以上。由於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起步較晚,規模經濟尚未形成。外資企業重壓市場,民族品牌生存壓力日趨加大。有專家呼籲,從政策設計層面加大對民族品牌的扶持,並全面審視汽車零部件產業國產化政策產生的實際效果,在此基 礎上,劃定內資民族品牌的最低市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