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配件維修 » 定州安江汽車配件地址

定州安江汽車配件地址

發布時間: 2023-09-19 20:53:23

① 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為什麼選在十堰

選擇二汽廠址的前前後後

我是20世紀50年代從學校畢業後,分配在國家一機部第一設計分局(即後來的第一設計院),從事總圖運輸專業的設計工作。當時新建汽車廠,首先要在工廠設計的前期進行廠址選擇。選址是由汽車行業的主管部門----一機部汽車局組織,部屬設計單位按其不同的專業分工,作為技術部門派總圖運輸專業為主的技術人員參加選址工作。第一設計分局承擔的專業很多,1956年把汽車、農機、軸承分出來成立第五設計分局,1958年五分局一分為三,汽車工業設計處是其中之一。我也就隨著機構的變化而幾次變更工作單位,所以二汽等一些工廠的選址我也都參加了。

二汽曾三次上馬,參加一、二、三次上馬選址全過程的,全國只有原在汽車局工作的姜季炎同志,參加第二、三次上馬選址的就是我了。第一次上馬,我僅在後期參加了很少一部分選址工作,那時廠址准備從武漢遷至成都,主機廠都確定了,我1956年4月參加了國家建委組織、二汽籌備處主任劉西堯帶隊到四川的聯合選廠工作,項目中僅包括二汽一部分附配件廠的選址任務,現我著重將二汽第三次上馬的選址情況作一些回憶。

二汽歷次上馬的廠址變遷概況

建設第二汽車廠早在1950年就提出來了,1953年開始籌備並選址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幾上幾下,廠址也幾經變遷,直至1966年廠址確定在湖北鄖縣十堰地區,共歷時14年。

二汽第一次上馬是從1953年至1956年,工廠是委託原蘇聯設計的,選廠是由蘇聯汽車拖拉機設計院為主,我國一機部汽車局和第一設計分局配合選廠的。廠址先確定在湖北武昌的答王廟,因蘇聯提出,武漢有長江大橋及一些大廠,不利於國防,後來廠址改選在四川成都的牛市口。由於「一五」期間基建項目過多,遂於1956年末下馬。

二汽第二次上馬是1958年至1960年,毛主席提出要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中央決定建在江南,國務院李富春副總理說建在湖南。由汽車局組織。長春汽車工廠設計處(後改為第九設計院)參加,先後兩次到湖南選廠,第一次選在長沙的琅梨市和常德的德山,第二次看後傾向芷江,後來由於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就擱置下來了。

二汽第三次上馬是從1964年末開始的,在饒斌和齊抗同志領導下,由汽車局和當時劃歸二汽領導的長春汽車工廠設計處參加,到湖南、四川、貴州、湖北、陝西五省的幾個縣踏勘,廠址先定在湖南的沅陵、辰溪、瀘溪,後來由於川漢鐵路線方案的變化,廠址改選在湖北鄖縣十堰地區,並終於實現了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的歷史使命。

二汽人第一次踏上湖北十堰地區選址

1964年末,二汽第三次上馬,一機部領導決定由饒斌、齊抗同志主持籌備工作。1965年2月至4月,饒斌同志帶隊,吳慶時、姜季炎等同志參加,到四川的宜賓、瀘州、內江、達縣和貴州的貴陽、遵義、安順等地進行廠址地理位置的選擇。

1965年春節後,由齊抗同志帶隊,參加的有汽車局的殷志炎和寧培治、長春汽車工廠設計處的韓雲嶺和我,到湖南選擇廠址的地理位置。二汽是一個大型企業,按中央要求,必須擺在三線,並建在鐵路沿線。據了解,川漢鐵路線從四川經湖南到湖北,在湖南有澧水方案,於是選廠工作組在長沙搜集了一些資料後就出發,踏勘了澧水沿岸的澧縣、津市、石門、慈利、大庸等地,按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形圖對照現場,廣泛地察看大的地塊。

由湖南返回北京後,向部局領導作了匯報,情況在發展變化,川漢線還有經沅江的方案,於是從1965年7月中旬開始到8月上旬止,第二次到湖南踏勘。汽車局的姜季炎、韓雲嶺和我,仍在齊抗的帶領下,踏勘了湘黔鐵路線(當時只修到金竹山)沿線的漣源、新化,翻越雪峰山後,踏勘了漵浦、懷化、黔陽、麻陽、吉首、浦市、花恆,以及沅江沿岸的辰溪、瀘溪、沅陵等地,同時還到鐵道部四院4101總隊選線的臨時住地-----四川秀山,齊抗的老同事方力副院長介紹了川漢線的選線情況。這次踏勘力求看的地方廣泛一些,情況了解的多一些。經過踏勘,認為把廠址擺在湘西的辰溪、瀘溪、沅陵三個縣境內,相距50公里,比較可行,因沅江附近有個地方叫松溪,故把這個方案稱為「三溪」方案。將這個方案向部局領導匯報後,領導基本同意,並要求盡快深入地做工作。

為了抓緊時間進一步的做好工作,決定由原選廠址工作組,於8月下旬出發,先到辰溪、瀘溪、沅陵進一步深入踏勘,並隨後組織勘測設計人員陸續進入現場。汽車工廠設計的吳慶時同志等、長春汽車研究所的張錚同志(負責選試車場的位置),還有建工部中南工業建築設計院、部勘測公司華中勘測大隊的人員,共計30多人,在當地縣委協助下,展開了廠址區域位置的選擇工作。為解決交通工具問題,長春汽研所支援了一台嘎斯69型吉普車和一台大客車,長沙汽車電氣廠派了兩名司機,其中王子樹同志後來留在二汽汽車運輸處工作。在踏勘和做方案過程中,陳祖濤同志從北京打來電話,傳達了中央提出的「靠山、分散、隱蔽」的六字方針,要求廠址靠近大山。關鍵的設施還要進洞。後來陳祖濤同志也來到現場,參加和指導選廠址工作。根據中央的精神,修改和補充了廠址方案,還察看了數個石灰岩溶洞。當時盛夏季節,天氣特別炎熱,又經常下雨,齊抗同志身體較胖,還患高血壓症,但他不辭辛苦,拄個拐杖,同大家一起爬山涉水,察看場地,使之順利的完成任務。10月下旬除選廠工作組等少數人留在北京匯報外,其他人員均回本單位等待下一步工作安排。還為了了解沅江的水運條件,曾派劉晉福同志跟隨湖南航運局的試運船隻,從長沙航行至安江。

在北京向段君毅部長匯報時,段部長說,在中央川漢鐵路從湖南過的呼聲比較低,而從湖北過的呼聲較高,因此你們到湖北去看看。當時齊抗同志家住南京,我和韓雲嶺家在長春,也都來不及回家,就抓緊時間,於11月3日仍由齊抗同志帶領姜、韓和我三人,從北京出發到湖北,進行廠址地理位置的選擇。在武漢和襄樊搜集了一些必要的資料後,11月13日離開襄樊,進入鄂西北,這是二汽人的第一輛吉普車進入十堰地區。11月21日,李延彭和遲文波同志乘武漢汽車發動機廠的吉普車追了上來,在竹山會合,這是進山的第二輛吉普車。

鄂西北廠址地理位置選擇告一段落

選廠工作組在離京前曾到鐵路部了解鐵路情況,鐵道部二部院設計的川豫線(後叫襄成線,即現在的襄渝線)計劃從四川成都開始,經陝西、湖北到河南信陽,在湖北有南線和北線兩個方案。南線方案始於安康、經平利、竹溪、竹山、房縣到朱家坡,北線方案從安康起,經旬陽、白河、將軍河、鮑家峽、黃龍、十堰、六里坪、三宮殿到光化。這樣就根據兩個鐵路方案,先後踏勘了光化、丹江、鄖縣、十堰、黃龍、房縣、竹山、竹溪、平利、安康、漢陰、石泉、白河、將軍河、六里坪、浪河店、老營、谷城、盛康、石花街等地,了解了許多情況,搜集了大量資料,12月3日選廠工作組返回北京。

據了解鐵路選線採取北線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工廠擺在沿北線的地區也比較有利,於是選廠工作組於12月21日離開北京,第二次進山,進一步踏勘了谷城、盛康、石花街地區及老營、戴灣、丁家營、浪河店、十堰、鄖縣、六里坪、白浪、花果、黃龍、將軍河、白河一帶,在十堰附近重點看了顧家崗、葉家灣、李家邊、茅箭堂、陳家崗、馬路坑、白浪堂、鄭家灣、余家灣、方塊、十堰、頭堰、二堰、三堰、五堰、狗盆、狗咀、張灣、花果等地。選廠工作組兩次到鄂西北、陝南一帶,踏勘了20多個縣鎮,先後跑了80多個單位和部門,搜集了鐵路、公路、航運、地形、地質、水文、地震、氣象、洪水、水源、電源、水庫、工業、農業等方面的大量資料。經匯報後認為六里坪至將軍河一段范圍內,可以進行區域位置的選擇,做廠址方案比較。踏勘工作到1966年1月18日止,二汽廠址在鄂西北、陝南一帶的地理位置選擇基本上告一段落。我就現場參加一些臨時專項工作和區域位置選擇、廠址方案的工作,從1966年春節進山,一直到第二年春節才回了一次長春。

據我粗略統計,二汽第三次上馬,從1964年10月中旬到1966年1月中旬的15個月中,先後有13人參加的選廠址工作組,共8次從北京出發,踏勘了57個市縣的地區,乘汽車的行程約42000多公里,曾到220多個單位搜集技術資料,記錄數據共約12000多個,終於完成了二汽廠址地理位的選擇工作,為下一步的區域位置選擇和廠址方案比較創造了條件。

在十堰地區的廠址區域位置選擇

根據地質部門的資料記載,草店至黃龍有一條斷層帶,稱老白公路大斷裂,為給廠址區域布置創造條件,需要進一步落實。按饒斌同志的指示,何方同志等在北京走訪了地質部和科學院下屬的十多個單位,並邀請了三位專業人員於1966年2月中旬到現場,何方、徐大榑和我陪同他們,到房縣、石花街、鄖縣等地,對地質、地震進行觀察和調查。最後結論認為,十堰到將軍河一帶可以建廠,地震按六度考慮,可不加設防。

自1966年3月份開始,長春汽車工廠設計處、武漢華中勘測大隊、建工部的六個設計科研院所、湖北省水利廳設計院、二汽籌備處等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共100餘人陸續進山,以老營作為臨時工作基地,在饒斌、齊抗、陳祖濤、李東波同志領導下,開展廠址區域位置的選擇工作。

為了廠址布置更加落實可靠,組織大量的專業人員分片分組詳細踏勘山溝,從溝口一直看到溝腦,測量可用地的面積,調查農業情況,以確定該溝布置工廠的可能性,從六里坪到將軍河一段,看了約上百條山溝,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曾在陳庄片和花果片和其他同志們做此項工作,回憶起來最艱苦的是在盛夏的伏天。我們早上三點多鍾起床,吃飯後帶上水爬山溝、步行四五十里,直到下午兩點左右才回來。晚上住在已放假的小學教室內,用課桌拼成高低不平的床,因太熱只鋪一個床單,掛上蚊帳熱的受不了,不掛蚊帳蚊蟲咬的受不了,久久不能入睡,但是大家毫無怨言。

在查看山溝的同時,還臨時組織少數人員在面上再深入的做工作。梁萬瑞和張國典同志,從安康沿漢江經旬陽到白河,步行400餘里,尋找布廠的地塊;吳慶時、韓雲嶺、梁萬瑞等到沿漢江的五峰、遼瓦、茶店、鄧灣、鴛鴦寺一帶,調查建廠的可能;陳祖濤、何方、李延彭和我到老營南面的劍河上游,並爬上了武當山,查看均鄖地區的山性地貌。這是第一批登上武當山的二汽人,時隔不久,我還應周洪德同志之邀,曾兩次為陸續進山的同志們帶路上武當山。對漢江沿岸的察看,終因可供利用的面積太少,構不成廠址方案。

對貫徹「六字」方針的爭論

在廠址區域位置選擇和做廠址方案過程中,對於「靠山、分散、隱蔽」的六字方針,如何理解和怎樣貫徹的問題,在國家的一些部門中看法不完全一致,在我們選廠的專業人員中必然引起很大的爭論。

為了做好廠址區域位置的選擇,當時在現場傳達了關於中央防空檢查組的《第一次檢查匯報》,還請武漢軍區的三位空軍參謀來現場指導座談。《匯報》中提出了當前選點和設計方面在貫徹「山、散、隱」方針中存在的問題。在座談中參謀們提出,廠房越小越好,盡量低一些;廠房鑽小溝,充分利用支溝,留出大溝種田。看現場後提出建議,把溝分為三等,一等溝如陳庄的小河和回馬洞(據傳說,曾有一人騎馬進溝,因崎嶇難行而返回,溝故此而得名),溝口有屏障,溝狹、山高、溝彎,是防空的保險箱;二等溝如大李溝、鮮魚溝,就是比較差,使用時要依山就勢;三等溝是一些直溝,更差,不到不得已時就不要用。在現場還傳達了建工部某領導給國家建委黨組的關於「山、散、隱」的八條意見,其主要點是:山勢越是陡峭,峽谷越是窄小,對空隱蔽越是有利,選點時山的高差不低於150米;工業建築群要一貼、二埋、三嵌、四散、五藏、六進洞、七偽裝;一個建築群的總面積應控制在2萬平方米上下,幾個建築群應布置在相鄰的山溝里,建築群之間的空間距離不得少於1000米;一個車間的長度不超過70米,寬度不大於20米,單獨建築物的佔地面積應控制在1000平方米左右,最大的車間不宜超過3000平方米;建築盡可能小一些、矮一些,要修單層廠房,如試驗、研究樓一般不要超過兩層;生產主要設施(如電源、水泵站等)和關鍵部分應當藏在山洞裡;要去掉工廠的標志和特徵,屋頂不做氣樓,砌牆不要紅磚,要用油漆塗色偽裝牆面,門窗不宜過大,要遮掉玻璃的反光,還可仿照民房設計廠房立面;為了目標隱蔽,居民點、主要設施和生產關鍵部分要分散得遠一些。

1966年4月4日,國家計委副主任林乎加和國防局長白楊從四川到湖北路經鄖縣時,聽取了陳祖濤同志關於二汽廠址的匯報,當時我也在場。關於廠址問題林乎加批評我們在大的方面動腦子少了,現在選的地方不夠縱深;他指出,我們要准備大打早打,要找一個既有鐵路又有水運,廠址打不爛、運輸炸不斷的地方;他要求我們再向縱深看一下,白河至黃龍一帶山也很大,紫陽到安康、安康到石泉都可以看。因此,4月上旬饒斌同志親自出馬,同陳祖濤、何方和我一起查看了安康、漢陰、石泉一帶的地形,但因鐵路干線修通的時間較晚,不便於基建時期的運輸,而予以否定。4月中旬我和何方同志,還到房縣地區重新進行踏勘,認為可構成一個廠址方案,但基建時期運輸不便,又無水運條件,沒有鄖縣廠址條件好。當時我曾把林乎加同志的談話內容、安康地區和房縣地區廠址的利弊分析,寫了書面匯報材料,上交存檔。不久我到西安去,饒斌同志還特別叮囑我,要看一下過秦嶺的公路情況,我後來把公路的路面結構、寬度、坡度、橋梁及拐彎情況等,以書面形式作了匯報。

1966年8月3日,一機部段君毅部長到現場,察看了地形並聽取匯報後指出,工廠布置要「靠山、分散、隱蔽」,但要適當的分散,要適當的集中,都進洞也進不起,要積極防空。他強調說,你們匯報的最分散的方案,已經分散到極點了,隱蔽和分散是需要的,但也要看生產的合理性,要算經濟帳,最隱蔽的方案可能是最浪費的方案,基建投資增加三分之一就不幹了,你們的汽車成本要同第一汽車廠比較,分散後倉庫和動力站房要增加多少?運輸費要增加多少?廠房小了生產是否可行?他還提出,做方案要廣泛發揚民主,可以展開辯論,不要片面的用備戰壓人。

8月中旬,在現場還傳達了國務院對國家建委黨組《關於在三線建設中,進一步貫徹執行「靠山、分散、隱蔽」方針,加強對空隱蔽問題的報告》的批復,批復中指出:「在三線建設中即要堅決貫徹執行『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又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對不同建設項目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於國防尖端重要民用骨幹項目,必須採取切實可靠的防空隱蔽措施,要害部分和關鍵設備要盡可能就地進洞下地,並且要千方百計力爭不影響或少影響建設進度,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資。」

聽了中央文件和一機部領導的意見後,大家對「山、散、隱」進一步加深了理解,大大減輕了思想上的壓力。但是在具體擺方案時,搞工廠設計的技術人員和來自上產一線的專業廠籌建組人員,同建工部搞土建公用設計的技術人員經常在看法上發生分歧。有一部分人認為,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應當放在保險櫃里的保險箱內,所以擺在陳庄的小河是隱蔽條件最好的,梘堰溝也必須擺上關鍵的工廠;而另一部人對此則持懷疑和抵制的態度。更有甚者,在老營的總體方案審查會上,一機部領導根據大家討論的意見宣布結論後,當時就有一位搞土建的設計人員,站起來在大會上表示不同意這個結論,並提出要到北京向上級反映情況。

為審查會議做廠址方案的准備

同志們根據所掌握的80多條山溝和地塊的條件,按照汽車生產工藝路線的特點,把23個專業廠劃分成發動機、底盤、總裝沖壓、技術後方四大片,並發動參加選廠的近百人專業隊伍,大家動手做廠址方案,提出了40多個方案,經過討論歸納修改後,向老營審查會議推薦了西、東、中三個類型的西一、西二、西三、東一、東二、中一、中二,共七個廠址方案。

所謂西方案,就是擺在堵河以西的方案,從小峽口致將軍河附近的南溝一段的范圍內,長度約13~45公里,佔6~17條山溝,其特點是山高溝窄,隱蔽條件最佳,但生產經營條件較差,基建投資也高。

所謂東方案,就是擺在堵河以東的方案,從茅坪附近的梁家溝至花果附近的陳家溝一段的范圍內,長度10~22公里,佔8~10條山溝,其特點是山低溝寬,「山、散、隱」的條件差,但生產經營條件較好,基建投資也較低,這個方案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比較相近的。

所謂中方案,就是堵河以西和堵河以東有條件的山溝都用上,從花果附近的梘堰溝至鮑峽附近的兩河口,長度約44~59公里,佔11~14條溝,其特點是將堵河東、西兩邊山高溝窄的山溝都用上,分散的比較突出,隱蔽的條件也好,但分散後生產經營條件差,基建投資也高。

1966年9月,孟少農、李子政和張慶梓同志,以及二汽各專業廠籌建組的四五十人陸續到達現場後,分批察看各個山溝,討論中普遍認為東方案有利於生產,並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

二汽廠址方案最後的確定

1966年10月7日~26日,由一機部副部長白堅主持,在湖北老營召開了第二汽車製造廠總體布置審查會議,參加會議的有45個單位的400餘人,在白堅同志講話之後,饒斌同志作二汽籌建工作的講話,陳祖濤同志總體方案的介紹,其他的分別作了專項的匯報,我匯報了運輸規劃。與會人員經過現場考察和深入的研究討論,26日白堅同志作了總結發言,同意東方案。建廠范圍是:東迄白浪、西抵堵河、北至劉家溝,南到梘堰溝,東西長20餘公里,南北長10餘公里,總裝沖壓各專業廠布置在狗培、鏡潭溝等處,底盤、鍛工、可鍛鑄鐵各專業廠布置在大嶺溝、趙家溝、東溝、後槽等處,發動機、傳動箱、灰鑄鐵各專業廠布置在花園溝、安溝、梘堰溝、頭堰等處,技術後方各專業廠布置在呂家溝、周家溝、袁家溝、和大小爐子溝等處。白堅同志在總結時說,這是一個好方案,貫徹了「靠山、分散、隱蔽」與經濟合理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汽車工業生產的特點,把二十三個專業廠組成四大片,形成一個分散布局但又是有機聯系的整體,他還具有分析了這個方案的十二條有利條件。1967年2月24日,一機部以13號文件,原則上批准了老營現場會議紀要。

文化大革命期間,群眾組織於1967年2月1日和3月2日、1968年2月3日,多次向李富春、谷牧同志寫信,認為二汽在十堰建廠存在不少根本性的問題,後患很多,不符合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思想,建議在谷城縣石花街分片布廠,或者重新審查並選定廠址。國家計委和國家建委多次向中央領導匯報,並同有關單位研究商定,分別由一機部副部長郭力同志、國家建委副主任謝北一和一機部副部長沈鴻同志主持,於1967年4月和1968年6月到二汽現場,召開了兩次廠址調整會議。會議認為老營會議確定的廠址和總體布置基本上是合理的,所以按照「基本不動,適當調整」的原則對廠址作了局部的調整。1968年11月19日周總理指示,二汽要在湖北鄖縣十堰地區建設。

寫於2004年8月25日

作者為東風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退休高級工程師

(聯系電話:0719--8225761)

熱點內容
11月末去三亞旅遊穿什麼衣服 發布:2025-01-24 12:59:52 瀏覽:767
九米六解放新車價格 發布:2025-01-24 12:54:56 瀏覽:182
進口c200轎跑內飾圖片 發布:2025-01-24 12:21:50 瀏覽:504
深圳越野運動 發布:2025-01-24 11:50:08 瀏覽:90
趙本山徒弟的豪車 發布:2025-01-24 11:41:35 瀏覽:468
沙坡頭沙漠越野車 發布:2025-01-24 11:34:53 瀏覽:201
商務車超員一個人怎麼處罰 發布:2025-01-24 10:59:38 瀏覽:10
手動擋停車改內飾 發布:2025-01-24 10:45:11 瀏覽:337
重慶出發15天自駕游攻略 發布:2025-01-24 10:44:33 瀏覽:235
瓊海包車價格 發布:2025-01-24 10:26:02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