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汽車配件行業品牌大會
❶ 零部件品牌價值榜:電裝奪冠、均勝電子進前十,博世呢
近日,英國品牌評估機構「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發布「2020全球最有價值的20大汽車零部件品牌」排行榜(Auto Components 20 2020)。這是繼「2020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大汽車品牌」之後關於汽車行業又一份重要的榜單。
在上一篇報道中,不少人擔憂這份來自英國的排名可能會更加倚重歐洲品牌,打壓美日,不夠客觀。不過從汽車零部件的排行榜來看,這種顧慮幾乎可以打消了,畢竟前四強沒有一家是來自歐洲的品牌。與汽車整車品牌不一樣的是,零部件企業上榜的比整車品牌少了許多,這與因為零部件知名企業數量相對較小,同時每家零部件企業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份額都相對集中,壟斷程度較高有關。
實際上隨著汽車行業競爭的加劇,作為汽車行業的上游領域,汽車零部件也遭受了沖擊,就目前已公布的零部件企業財報來看,大多數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跌幅,且這其中,即便是擁有豐富產品譜系的大型零部件供應商也同樣難逃厄運。
但是品牌價值的評判標准並非只是從營收和利潤的角度來看,在全球汽車發展智能化、電動化的趨勢影響下,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技術等相關汽車零部件業務前景向好,品牌影響力逐年上升,這些公司形成的技術力量成為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由於柴油發動機的排放問題,引發了行業對環境的不斷擔憂,汽車製造商們越來越多地調整自己的方向,朝著研發和生產更多電動汽車發展。不斷上升的技術成本和企業變革導致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預計2019年,整個歐盟汽車製造商的息稅前利潤總額將比2017年下降18%至410億歐元。
從2019年斯托克600汽車及零部件指數(STOXX 600 Automobiles&Parts Index)表現不佳來看,歐盟汽車製造商經歷了電動汽車轉型帶來的困境,這一點可以從法雷奧、舍弗勒和海拉(今年跌出前20強)品牌價值的下降中看出來。技術創新正在破壞傳統的汽車商業模式,而汽車製造商正在推出更大的重組計劃。
然而,一些品牌已經顯示出了他們的前瞻性和彈性,並在這些挑戰面前繼續成長。到目前為止,Denso(增長2%至42億美元)、Magna(增長4%至26億美元)和Toyota Instries(23億美元)都能夠經受住這些變化,並實現品牌價值增長。
電裝仍然是最有價值的汽車零部件品牌。該品牌最近開始專注於合作夥伴關系,如與愛信集團在電動、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包括與豐田聯合開發自動駕駛。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還專注於「可持續管理」戰略——平衡利潤和更廣泛的社會功能——並大力投資研發,以滿足新趨勢。因此,該品牌在除歐洲以外的所有關鍵市場的收入都在增長,電裝正在表明,創新可能發生在傳統企業內部,即便是電氣化和自動化來臨,這個行業不太可能被徹底顛覆。
今年豐田自動織機和馬瑞利進入了品牌榜前十強,前者與豐田品牌在混和動力、以及全球的發展中關聯獲益;後者則是因為在2019年,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將馬瑞利出售給CK控股公司的交易,馬瑞利和康奈可合並後,成為全球第七大獨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後馬瑞利也升級了品牌標識,這極大地提升了馬瑞利的品牌價值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均勝電子在汽車新趨勢的細分領域擁有前沿的技術,產業布局完善,成功入圍這份品牌排行榜單。目前,均勝電子在汽車安全系統、人機交互系統、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系統、車聯網核心技術和高端功能件等領域擁有較深的技術積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第一企業。
其中,公司旗下子品牌均勝安全系統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子品牌普瑞公司在汽車人機交互、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等領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子品牌均勝車聯持續參與行業標准和應用場景的制定或定義,處於行業細分領域的頭部地位;子品牌均勝群英汽車系統是全球主流車企的高端功能件總成的核心供應商。
相比其他國家均有好幾家汽車零部件品牌進入20強榜單,中國僅有均勝電子一家入榜,這也反映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實力的確薄弱,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大而不強的根源。我們當然認可和欣喜均勝電子的強大,但一枝獨秀不是春,我們更希望中國汽車零部件多出現幾匹強大的黑馬,特別是在新時代的轉型下,如寧德時代這樣的上游零部件企業。
?
不過較為奇怪的,作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企業博世,為何沒有上榜呢?難道是因為博世的汽車業務部門僅是博世集團旗下的一個部分?從整體品牌價值來看,博世2020年的品牌價值達到了195.96億美元,在全球品牌價值榜中排名87位。
2019年博世汽車業務汽車事業部銷售額達到470億歐元,佔比所有業務的60%。超過大陸集團預計的2019年銷售額440億~450億歐元、電裝集團2019年銷售額446億歐元的預計,足以見得博世汽車事業部業績繼續領跑全球零部件行業。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車企戰「疫」之五:零部件企業馳援進行時
同時,在疫情公布時,萬豐集團迅速成立萬豐民兵黨員突擊隊,走進防疫第一線,奔赴有關防控站執勤。黨員突擊隊員24小時不間斷協助公安、醫院做好疫情防控。
一直以來,萬豐集團把回報社會、奉獻社會作為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和必須履行的義務,實業報國、熱心公益。困難面前,萬豐總是沖在前面,從浙江的五水共治、大學校園籌建,到汶川和玉樹地震、北京奧運會、印度洋海嘯等等,萬豐都在第一時間響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萬豐人以實際行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踐行了「永恆提升價值、不斷奉獻社會」的企業使命,做一家愛心企業,那是每一個萬豐人的責任擔當。全體萬豐人將與抗戰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一起勠力同心、眾志成城、排除萬難,為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貢獻力量。
企業簡介
萬豐集團創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先進製造業為核心、堅定實施「大交通」發展戰略的國際化企業,涉足汽車零部件、航空工業、智能裝備、金融投資等領域,旗下輕量化鋁車輪、新材料鎂合金產業實現行業細分市場全球領跑;新工藝環保塗覆、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產業實現行業細分市場國內領跑;通航產業所製造的通用飛機進入世界品牌前三強。擁有萬豐奧威(002085)和長春經開(600215)兩家上市公司。在全球13個國家、地區設有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
縱橫快評
心德攸同,猛志常固;砥礪征途,莫愁前路!
全球汽車供應鏈開始依次承受這次疫情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人員隔離,物流不暢,生產停滯,很多車企及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復工日期一推再推。交付不確定,訂單不確定,資金不確定……在巨大的不確定環境中,相比大型汽車集團,很多汽車零部件及關聯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弱一些,特別是許多中小企業即刻陷入生存困境。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承受從上游車企傳導過來的降本壓力,還有全行業競爭加劇、大浪淘沙、轉型升級的壓力。
即便如此,很多汽車零部件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仍然前赴後繼投入這場抗「疫」行動中,竭智盡力,各展所長。我們從中看到了許多企業更敏銳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不僅自我嚴管,強化防控,更堅定地開展自我救贖,注重主觀努力,以盡可能對沖大環境的不確定性。
自利以利人,自安以安人。汽車零部件及關聯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充分調動自身技術、工藝、工程等方面的優勢,在參與馳援行動中有效幫助各方力量排除故障、加速生產、打通通道、提高效率,甚至參與到社會管理、防控的方方面面。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都是我們戰「疫」必勝的底氣。零部件強則汽車強,產業有此基石,由大到強可期。
車企戰「疫」系列在本期之後將暫告一段落,而汽車行業的積極行動還在接力。這場防「疫」阻擊戰中的事件、案例以及經驗難以盡數,有待我們繼續記錄和分享。正是因為有這些企業、人和事一直在傳遞「正能量」,使我們還願意相信,永遠有很多束光,照亮著我們的世界。
杖順扶義,人百其勇;勇往為念,豈憚艱險!
武漢加油!中國汽車加油!中國加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汽車配件展會2023年時間表
2023年7月27-30日。
2023武漢汽車零部件及汽車配件展覽會7月27日開展時間:2023年搏激寬7月27-30日地點: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基亮大會背景從產業規模看,中國汽車產鉛喚量從2016年的2812萬輛增長至2020年的2523萬輛。
❹ 2019年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深度分析
一、總論
1.1 汽車 總行業:銷量增速勢微,渠道庫存承壓,由「增量」轉為「存量」
1.1.1乘用車市場: 一方面,行業增速放緩,市場趨於飽和。我國 汽車 行業在經歷高速發展期(2001-2010 年,銷量 CAGR 為 24%)和穩步發展期(2011-2017 年,銷量 CAGR 為 7%)後,囿於需求端飽和及消費疲軟影響,由增量時代步入存量時代, 2018 年同比-3.5%。同時 乘用車市場趨於飽和,SUV(結構佔比 42%,自主品牌扎堆投放區)、轎車、MPV、交叉型等車型銷量均趨於下降態勢。另一方面,經銷商庫存高企,其庫存預警持續位於警戒線(50%) 之上, 且自主品牌庫存壓力高於合資品牌。
1.1.2乘用車市場格局: 預計 2019 年開啟的乘用車置換需求集中在 15 萬以 上市場,優勢品牌開啟寡頭增長時代。自主品牌以中低端品牌(15 萬元以下)起家,在30 多年的積累後以四成市佔率站穩腳跟,開始嘗試上探深入合資品牌腹地(20 萬元以上),但在置換需求下有下滑風險。 優勢車企上汽集團 /廣汽 集團/吉 利 汽車 /長城汽 車/比 亞迪銷量增速遠高於行業,預計未來頭部企業將憑借資金/產品/品牌/渠道等多重優勢加 速行業洗牌,弱勢自主品牌虧損擴大,或並購重組重生,或退出市場。
1.1.3商用車市場: 持續低迷,新能源化明顯。預計 2018 年客車銷量下滑 5%,2019 年持平。且客車新能源滲透率提升,公交新能源趨勢明顯。
1.1.4政策刺激: 短期見效不明顯,任重道遠。第一,個稅改革釋放的消費對 汽車 市場影響有限,無法有效提振 汽車 消費力。第二,現階段若施 行購置稅優惠,在 汽車 進入階段性飽和,且居民消費水平受經濟疲軟 及房地產擠壓影響下,難以企及 2015 年的效應;同時,刺激的需求大 多為透支性需求。第三,國六標准實施將促使經銷商加大優惠清理庫 存,但同時也存在消費者持幣觀望國五車型貶值空間,從而短期抑制 銷量增長的風險。
1.2.1新能源 汽車 市場: 乘用車方面,2018 年新能源乘用車在車市總體低迷的逆勢中保持強勢增長,前 11 月同比增長 87%。結構上,A00 級轎車、A 級轎車、A0 級 SUV 成為純電動支柱車型(80%純電份額),插混占據 2~3 成穩定份額;消費區域上,較為集中;廠商上,純電廠商集中 度提升,插混廠商寡頭格局。從趨勢上,新能源 汽車 歷經三個階段— —補貼驅動拉動小車型、運營需求創造穩定 A 級車銷量、自主需求利 好 A0 級SUV及中高端車型,未來仍是與燃油車競爭,滲透率不斷增 大的過程,而電動車企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成本導向的單車盈利上, 部分優勢車型將脫穎而出。預計新能源 汽車 仍將維持高速增長,2018 年乘用車全年銷量達93萬輛,預計 2019 年達 133 萬輛,同比增長43%。而商用車方面,主要受補貼影響。
1.2.2電動車 2019 年演變: 從運營轉向自主消費,需求從低端向中端上探。首先,電動車需求拆分為個人消費、出租和網約平台、分時租賃三個維度,其中個人消費呈性價比及品牌多元化,主要受牌照和路權、一 線城市續航及二、三線城市性價比拉動;出租和網約平台追求續航及運營中的極致性價比;分時租賃由於重資產制約及用戶的廉價短途代步需求,傾向中低端車型。其次,未來主要有 5 個趨勢,即限牌限行 城市新能源 汽車 加速滲透、電動車低端需求向中端上探、自主消費與運營市場或將逐漸分離、18 萬~30 萬元價格區間為合資品牌密集投放 區和特斯拉及蔚來對 30 萬以上豪華車型的挑戰。
1.2.3新能源 汽車 政策端: 補貼政策調整對高續航乘用車影響有限,雙積分效果尚未顯現。其一,補貼,新能源 汽車 放量增大補貼車型基數,預 計 2018/2019 年國補為 401/461 億元,同比上升 12%/15%。2018 年 乘用車銷售結構已向高續航轉移,部分緩解退坡影響。而網傳方案中 商用車單位電量補貼下調已被市場反映。其二,雙積分,目前受負積分比正積分 1:4 的供求關系影響,交易價格低於 1000 元;未來可能隨考核指標嚴格化,供求關系回升 1:1.3-1.5,積分價格將有提升。
1.2.4爆款車型: 由燃油車推演,怎樣的電動車將脫穎而出?從整體出發, 續航里程 300~450 公里、售價 8~10 萬和 13~15 萬元兩檔、外觀「合眼緣」、 驅動/ 高壓系 統/智 能配置 等綜合 性能強、具幾 個區別 於燃油車 體驗感亮點的電動車最有可能成為主流消費車型。從單一車型出發, 純電動優勢車型集中度高,將其分為五檔——第一,A00 微型轎車, 售價 4~7 萬,主打價格優勢。第二,A0 級 SUV,售價 8~12 萬,在性 價比優勢基礎上拓展外觀、配置等 1~2 個亮點。第三,A 級轎車,售 價 12~16 萬,以高續航及快充優勢從運營車切入。第四,中型車,售 價 18~30 萬,空間大,配置亮眼。目前車廠還是以補貼為導向,僅少 數車廠布局中型車區間,未來與合資廠競爭。第五,以蔚來ES8 為代 表的從高端切入的車型,售價高於 30 萬。而對於插混,售價高於同級 別燃油車 3~8 萬,為未來合資品牌發力點。
1.3.1 傳統 汽車 零部件承壓, 汽車 零部件板塊估值處十年以來的低位。 受傳 統 汽車 市場低迷拖累,傳統 汽車 零部件企業出貨承壓。投資邏輯為把 握下遊客戶+新能源/智能駕駛布局兩條投資主線。零部件與優質客戶 的綁定和深化合作能夠緩解行業下行帶來的業績下滑。此外,技術領 先的公司有望在「三化」變革中提升議價能力,收獲中長期的增長。 如華域 汽車 、精鍛 科技 、福耀玻璃、敏實集團、星宇股份、拓普集團。
1.3.3 2019 年投資重點:特斯拉產業鏈。 特斯拉將快速推進中國市場,於 2019 年在上海臨港將建成部分 Model 3 產線,並打算啟用本地采銷模 式,能夠盤活一大批國內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特別是江浙滬 汽車 產業 鏈集群);也將填補國內 25~40 萬元電動車價格區間產品線。以目前已 進入特斯拉的 12家一級供應商看,增量 EPS 最大者為旭升股份,未 來將受益於 Model 3 上量利好,同時也存在毛利率降低及特斯拉開發 二供的風險。對於潛在供應商,特斯拉供應鏈的新進入者能獲得純增 量業績;此外,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意味著可能得到國際及國內新能源 整車廠認可,帶來增量新訂單。
2.1 乘用車:銷量增速放緩,預計 2018 年同比-3.5%,終端渠道壓力加大
終端經銷商壓力加劇,優惠力度加大,自主品牌壓力更為明顯
2.2 格局:自主品牌頭部集中趨勢明顯,日德系亮眼,韓法系或出局
產業投資新規加速行業集中進程,利好龍頭車企。
2.3 客車:市場繼續低迷,新能源客車成為增長重點
2.4 政策端:預計個稅改革對銷量刺激不大,國六實施或加大庫存壓力
購置稅率調整對銷量刺激更為明顯,但即使再次出台,預計效果不再顯著 。
國六標准實施或提升渠道壓力,部分需求或待2019 年 7 月釋放。
3.1 新能源 汽車 :乘用車高歌猛進,商用車現復甦跡象
3.2 電動車 2019 年演變:從運營轉向自主消費,需求從低端向中端上探
3.2.1 市場拆分:個人消費、出租和網約平台、分時租賃各取所需
電動車需求分為三個維度——個人消費導向、出租和網約平台導向、分時租賃導向。 各維度主流車型略有差 別——個 人 消費 呈性價 比及品 牌多元 化; 出 租和網 約平台追 求續航 及運營 中的極 致性價比;分時 租賃由 於重資產 制 約 及用戶 的廉價 短途代 步需求 ,傾向 中低端車 型。 此外,電動車牌照 和路 權優勢不 可忽視, 為一線 城市自 主消費 最看重屬 性,同 時也為 運營車 大批 量獲得牌照的主要途徑。而截至 2017 年底,滴滴平台活躍 26 萬輛新能源 汽車 ,對比 2017 年 77.7 萬輛的電動車銷量,運營車需求不可忽視,大膽 假設,電動車發展是由運營用途向自主需求延伸的過程。
個人消費導向:牌照和路權、一線城市續航及二、三線城市性價比。
3.2.2 未來演變:需求逐步多元化,中高端競爭處初期
3.3 政策端:退補對高續航乘用車影響有限,雙積分效果尚未顯現
3.3.1 補貼退坡驅動下,車型向高續航、大型化發展
新能源 汽車 放量增大補貼車型基數,預計2019 年國補規模同比上升 15%。 2016 年新能源車累計國補 411 億元(乘用車80 億/客車 326 億/專用車 4 億),根據我們的補貼拆分測算,預計 2018/2019 年國補為 401/461 億元, 同比上升 12%/15%。
乘用車:高續航車型影響有限
網傳補貼方案對高續航車型影響較小。 2019 年網傳補貼方案中續航 200km 以下車型補貼將取消,200~250km 車型退坡 38%,250~300 退坡 29%,300~400km 車型退坡 24%,400~500km 車型退坡 10%,500km 以上車型補貼不退坡,高續航車型的銷量相對較小。
2018年銷售結構已向高續航轉移,部分緩解退坡影響。 2017 年續航 200km 以下車型佔比 50%,2018 前 11 月比例降至 8%,續航 200~250km 車型佔比為 9%,續航 300km 以上車型上升至 55%(vs 2017 年 17%), 銷售結構趨於良好。
隨著高續航車型的滲透率提升,預計 2019 年新能源乘用車國補增長。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獲得補貼80億,補貼數量約 19 萬輛(占當年新 能源乘用車銷量的 55%),單車補貼約4.34萬元。根據補貼退坡趨勢,我們假定:
1)2017/2018/2019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車型數量占銷量的比例分別為 85%/89.5%/89%。
2)2019 年純電動 乘用車補 貼方案 按照網傳 方案, 不設過 渡期,插電 混動車型補貼退坡 20%,標准補貼為1.76萬元。
3)2017 年各車型銷量 採用實際 值,2018/2019年終端銷量預測分別 為 74/97 萬輛,2018/2019 年100≤R<150、150≤R<200、200≤R <250、250≤R<300、300≤R<400、400≤R<500、R≥500 分別 銷 售 結 構 占 比 為 1%/6%/9%/22%/23%/26%/2%和 0%/4%/4%/17%/47%/45%/15%。
基於以上假定,我們預計2017/2018/2019 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分別同比+106%/+48%/+38%,2019 年乘用車補貼實際呈增長態勢。
商用車:單位電量補貼下調已被市場反 映
3.3.2 雙積分效應暫未顯現,價格未來或將上漲
3.4 爆款車型:由燃油車推演,怎樣的電動車將脫穎而出?
電動車消費現狀:各市場維度格局雛形已現,優勢車型持續推出。
燃油車消費現狀:中低價位 SUV 受到熱捧,自主品牌受到認可。
燃油車向電動車推演: 為價格、外觀、性能、內飾、品牌五個屬性的綜合得分,其中價格為先導因素,優勢車型為在各價格檔位實現其 他四個 屬性 的最佳搭配。而對於未來趨勢,合 資及國外品牌進入及自主品牌上探將填補中高端市場空白,A級 SUV及豪華車競爭蓄勢待發,車型重心由價格優勢向性能、品質轉移,電動車車型評價走向多元化。
4.1 傳統 汽車 零部件承壓,估值處於低位
4.2 新能源 汽車 零部件增量空間大,盈利能力相對較強
相比傳統 汽車 零部件,新能源 汽車 零部件增量空間更大 ,毛利率更高,其享受更高的估值。 1)從行業層面來看, 新能源 汽車 增長保持強勢給零部件 提供較大增量空間。2)從盈利能力看,新能源 汽車 零部件面臨的技術環境 更加復雜,製造工藝要求更高,因而其毛利率高於傳統 汽車 。例如:電動 渦旋壓縮機毛利率(約 30%+)高於傳統的渦旋及斜盤壓縮機(約 20%+)。 3)從估值看,截至2018年年底,新能源 汽車 板塊 PE 為 23,新能源 汽車 零部件板塊PE為 20,高於 汽車 及 汽車 零部件整體板塊。
4.2.1 熱管理:高續航化趨勢帶動新增量
熱管理是新能源 汽車 產業高速成長的子行業之一。 目前電動車單車熱管理系統價值 5000 元,市場超 100 億。
從趨勢看,熱泵空調是純電動 汽車 制熱最佳解決方案。在動力電池沒有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 要保證低能耗制熱,熱泵空調是為數不多的可行技術, 效能系數比 PTC 加熱高出2-3倍,可以有效延長 20%以上的續航里程。
高壓線束是新能源 汽車 高速成長的子行業之一。 汽車 線束市場規模已達千億。傳統 汽車 線束 發展較為成熟,與整車廠綁定緊密,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乘用車線束單車價值在 2500 - 4500 元。而新能源車線束系統單車價值 5000 元,高壓線束價值 2500 元,市場超100億。
從現狀來看:
從長期趨勢來看:
4.3 特斯拉產業鏈:特斯拉上海工廠將改變什麼?
特斯拉已來。7 月 10 日,特斯拉(Tesla)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規劃年產 50 萬輛整車的超級工廠—— Gigafactory 3 落地,具研發、製造、銷售功能。特斯拉成為首家獨資入華 車企。特斯拉將快速推進中國市場,於 2019 年將建成部分 Model 3 產線, 並打算啟 用本地采 銷模式 ,但也 存在在 加州完成 車身、 底盤、 電池, 在中 國進行總裝的可能性。以上海項目環評披露的 25 萬輛整車目標來看,將盤 活一大批國內本土零部件供應商;也將填補國內 25~40 萬元電動車價格區 間產品線,蠶食部分國內電動車企份額。
4.3.1 對於上海:帶動當地經濟,利好長三角 汽車 產業鏈集群
特斯拉國產化對供應商的業績增量貢獻? 上海工廠可能最初以組裝業務呈現——即從弗里蒙特運輸車身,從Gigafactory 運輸電池 pack 和動力總成,在中國組裝。
自動駕駛時代來臨。對於智能駕駛有兩點值得肯定,一是自動駕駛改變 汽車 產業格局和出行方式。相比與傳統的 汽車 行業,電動車在系統控制與執行層面更適合自動駕駛,而自動駕駛與車聯網、共享化結合的趨勢,能夠有效的預防交通事故、同時減少擁堵、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使其容納不斷上升的通流量。全球近 20 萬億的 汽車 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行業更迭催生巨大投資機會,預計我國 2030 年自動駕駛 汽車 會占據整體出行 里程40%以上;目前在 ADAS 基礎上,L2~L3 級自動駕駛貢獻標配化需求,為目前主要的投資機會;L4~L5 級尚待成熟化。二是自動駕駛在部分領域 的 商業模 式逐漸 確立。行業發展沿著基礎理論、感測器、晶元和解決方案逐步傳導,發展關鍵點集中於降本、優化及數據積累。
❺ 中國十大汽配連鎖排名
排行榜這些也不知道是誰整理出來的,可信度並不高,只能做個參考,我加 盟的是三頭六臂汽配連鎖,到現在一年多時間了,實測還不錯
❻ 2019北京4月5號汽車配件展會地點在哪裡
GZH億度國際會展告訴您,2019北京4月5號汽車配件展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庄)舉辦
❼ 第65屆全國汽配會什麼時候開始報名啊
全國汽配會
中國汽配行業的首選展會,中國展覽行業的卓越品牌。
汽配行業展覽規模最大、專業觀眾最多、行業影響最強的頂級專業盛會!
1800餘家參展企業,6萬余平展覽面積,參會人次10萬以上的展覽規模!
坦白講,上次西安會除了午餐差點之外,總體效果還算可以。只是上次我們公司報名晚了一些,沒有要到雙開口展位,挺遺憾的,所以今年特別關注這個事。現在寧波會報名工作剛剛啟動,早點報名的話可以選擇比較好的展位,應該可以爭取到雙開口展位了。呵呵~~具體你看下下面的展場圖再選擇吧。
http://blog.sina.com.cn/qipeihui
第65屆全國汽車配件交易會
展覽時間:2009年4月24—26日
參展地點:寧波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業商會
承辦單位:易通全聯(北京)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組展單位:濟南華魯盛世策劃有限公司
展出面積:65000平方米
參展范圍:發動機/底盤及車身/汽車用品/汽車電器/油品、養護用品、汽保設備及工具/材料及通用件等
各位參展商:
於2008年11月1-3日落幕的「第64屆全國汽車配件交易會」,以豐碩的展覽成果贏得了參展商的普遍贊譽。參加本屆展會的企業超過1800家,標准展位突破2400個,展覽面積達到60000平方米,開幕式當天就有八萬人次的專業觀眾進場參觀采購。在此,對參加以往各屆展會的參展商以及多年來一直關注我們( CAPF)發展並給予支持的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主辦單位堅持將服務於全體展商的理念作為貫穿大會組織工作的行為准則,遵循專業化、品牌化的發展方針,始終致力於提高展會的組織水平和服務水平,為參會展商和參觀觀眾構建更為有效的交流平台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使全國汽車配件交易會成為我國汽配行業最具影響力的權威展會,博得了業界人士的首肯,也贏得了所有合作主辦城市的贊譽,是目前我國汽配行業展覽規模最大、專業觀眾最多、行業影響最強的頂級專業盛會。
我們將繼續秉承「服務、交流、合作」的宗旨,以促進中國汽車配件行業發展為己任,為中國汽車配件行業的騰飛提供更加專業的展會服務。
◆參展報名表及展點陣圖來電備索!
報名熱線:0531—82630996
傳 真:0531—82637119
聯 系 人:孟 博
E–maIl: [email protected]
網 址: http://blog.sina.com.cn/qipe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