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企業精益管理案例
『壹』 數字時代,汽配企業如何實現工廠的精益化管理
一、精細化管理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首先是決策科學化、精細化可以肯定地說,精細化管理科學概念在 「『精細化』的背後,是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是一種上下一心追求極致的大眾思維模式,它建立在『法制』的社會基礎之上。」而非「人治」的企業之中。
一個企業能否生存發展,決策的科學化、精細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精者,去粗也,精心篩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細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細,從而找到事物內在聯系和規律性。」這段話用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上最恰當不過了,可以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時的座右銘。
二、精細化管理要為企業科學定位,擬定標准,循序漸進 其實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不管是大、中、小企業,都可以進行精細化管理。可是,為什麼有些企業不能把精細化管理進行到底,為什麼看不到精細化管理帶來的顯著效益?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形而上學地機械地模仿外來的精細化管理經驗,沒有讓其本土化,民族化;二是對自己的企業沒有一個清醒地認識,沒有一個科學的定位,急功近利,眉毛鬍子一把抓。基於這兩點,要想真正推行精細化管理是不可能的。
作為一個企業要正確地分析市場經濟的形勢,通過縱向比較,橫向比較,科學、精確地給自己定位,既不能貶低自己也不能拔高自己;對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狀況要了如指掌,洞察入微,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擬定出通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並通過精細化的操作,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完成,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實現,才能夠由點到面,以點帶面,才能夠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全面推進精細化管理。
『貳』 如何推進汽車精益生產汽車行業怎麼做到精益生產
汽車生產企業推行精益生產如何從生產領域入手:
1、全面實行拉動式生產
我們堅持以銷定產的原則,把後道工序作為前道工序的用戶,以各條汽車裝配線為龍頭,以總裝拉總成,以總成拉零件,以零件拉毛坯,以毛坯拉材料物資供應。公司每月按銷售要貨計劃編制裝車計劃,並根據市場需求,適時進行調整,做到不暢銷的產品迅速停止生產,市場暢銷的產品盡快做出安排。在不斷提高均衡生產水平的同時,初步實現了多品種汽車混流裝配。
實行拉動式生產除了轉變思想觀念以外,主要抓了三個環節:
①第一個環節是組織看板生產
目前工廠之間的看板取送貨,在中型車生產已經比較成熟,但在輕型車生產上還沒有完全走上正軌,看板生產還是在少數專業廠和部分生產線上推行。
②第二個環節是搞好生產作業現場的整體優化、包括調整設備平面布置,合理工藝流程
把一字型生產線改造成U生產線,大批量輪番生產線改造成多批次、小批量生產線等。生產現場優化是實行看板生產的基礎。目前,公司本部已有54條生產線達到整體優化標准,全部完成生產線合理調整預計還需一年多的時間。
③第三個環節是應用電子計算機輔助生產管理
這方面該公司正在進行兩項工作,一是在生產處應用計算機進行全部技術文件管理、整車計劃管理,零部件計劃管理和生產統計、分析管理。這項工作已基本完成,並准備與銷售、供應、協作、財務等部門聯網,實現資源信息共享。二是總裝配廠和個別專業廠試行計算機對生產過程的作業控制,逐步實現多品種平準化生產整車與總成、總成與零件的同步化生產,把拉動式生產真正提高到現代化的管理水平。這一目標預計需要再努力兩三年才能基本達到。
拉動式生產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大幅度地壓縮在製品儲備。去年全公司在製品已下降40%,一些推行精益生產方式好的單位下降了60-8O%。在此基礎上公司計劃再降20.30%。
2、堅持實行深化工藝、綠化工序、花自一控、五不流、質量改進為內容的質量體系
這個體系經過多年運行已經比較成熟。在任何情況F都堅持把質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